康熙朝實錄/卷之1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百七十二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一百七十三
卷之一百七十四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六月。乙酉朔上駐蹕昂幾爾圖地方

  • 命理藩院檄青海薩楚墨爾根台吉等、諭以噶爾丹敗逃、及達賴喇嘛、已死九年、第巴匿之、假其言誑誘噶爾丹作亂之故。令探聽噶爾丹聲息。倘彼西走、即行擒解至噶爾丹女、嫁於博碩克圖濟農之子、並噶爾丹之人在青海者、悉令執送。
  • 內大臣明珠等奏、臣等於多羅特地方、遇西路大兵。將運到米五百石、面七千斤、給之。奏入。報聞。
  • 諭戶部、工部、天氣炎熱。官兵進口時、沿途應備冰水、梅湯、香薷湯、以供眾人之飲。爾二部派官員、速行料理。
  • 丙戌。上駐蹕揆宿布拉克地方。
  • 丁亥。上駐蹕滾諾爾地方。
  • 戊子。上駐蹕諾海河朔地方。
  • 是日、皇太子允礽、大學士阿蘭泰、戶部尚書馬齊、禮部尚書佛倫、迎駕。
  • 己丑。上駐蹕獨石口。
  • 奏皇太后書曰、臣違聖母定省日久。惓切之忱、靡間時刻遠塞徂征、荷天篤祐、誕奏成功凱旋。已于初五日進邊口。于沿途見蒙古生計。阿霸垓、蘇尼特等旗、駱駝皆健、馬匹較少、牛羊饒裕。察哈爾八旗禦牧地方、較前頗覺殷富。我上都馬群、因途次經過、臣鹹視之、甚覺充盛孳息。今年塞草蕃廡、牲畜肥碩、湩酒乳酪、家家充牣。途中所進獻駝馬牛羊、不可勝用。從軍之馬皆壯、故太半遣留于口外馬群。每日來迎於道旁者男婦幼穉、約略一二千人。臣旋鑣甚速、其追隨不及者、且將隨至京師。途間趨迎拜舞者無算。口內禾苗暢茂。為此謹具奏聞
  • 諭大學士伊桑阿、朕進獨石口、見今年麥禾俱盛。恐大兵陸續歸時、或致踐踏、或偷盜喂馬。今將獨石口、至懷來縣、交侍郎多奇。自懷來縣至京城、交侍郎馬爾漢。及隨行部院官等、率地方官、沿途巡察。如有踐踏田禾、偷取喂馬者、立拏參奏。如有縱徇、必以軍法從事
  • 庚寅。上駐蹕雕鶚堡。
  • 辛卯。上駐蹕懷來縣。
  • 命大學士阿蘭泰、尚書馬齊、佛倫、先回京師
  • 壬辰。上駐蹕清河。
  • 命皇太子允礽、先回京師
  • 癸巳。駕發清河。設鹵簿。皇太子、諸皇子、諸王、及在京文武大小官員、出郭外兵裏道旁跪迎。八旗護軍、驍騎、及近京閒散官員、士民工商、耆老男婦、夾道捧香跪迎。上由德勝門入。詣堂子行禮畢。回宮、詣皇太后宮、問安。
  • 甲午。以蕩平噶爾丹、王以下、文武各官、行慶賀禮
  • 諭領侍衛內大臣等、喀爾喀郡王善巴、曾奏噶爾丹不可使久據克魯倫地方、應速征𠞰。此次用師善巴盡所有馬匹、供我軍騎乘。甚著勞績、殊可嘉獎。貝子盆楚克、聞憨都逃遁、即遣人追捕。此次用兵、凡擒活口、偵賊信、亦懋著勤勞。應將伊等敘功、以示激勸。議政諸臣會議具奏。尋議覆、郡王善巴、應授為親王。貝子盆楚克、應授為郡王。從之。
  • 乙未。上奉皇太后、幸暢春園。
  • 安郡王馬爾渾疏言、奉㫖於本月初五日、赴愛必罕西喇穆倫汛界地方。以土默特兵、交土默特都統阿必達等、其隨來宣化府等處、綠旗步兵千名、交原領都司陳福等、在歸化城候㫖。上命綠旗兵歸本汛。
  • 諭大學士等此番出征地方形勢。守亦可、戰亦可、但得天時甚難。兵早出、則天寒、無草乏水、兵不能行。遲出、則天暑、雨水多。倘連日霪雨、則樵采不敷、必致窘乏。此番兵出、遇無水之地而得水、無草之地而草生、寒暑俱調、此特上天眷佑、故滅寇而成大功、並非人力之所能也。其以是傳諭九卿。
  • 又諭、朕茲出師、見察哈爾之軍、人皆肚健、效力為最。其護軍每月應加餉一兩。至四十九旗士卒、連年出征、巡哨、往返勞苦。每兵一名、𡻕以六兩為率、給與三年。
  • 副都統阿南達奏言、問降人、言噶爾丹逃向何方、知之不明。丹濟拉、詁津鄂木布、會丹津阿拉布坦于博羅之地、不久即別。率其屬下百餘人、往覓噶爾丹。丹津阿拉布坦、率其屬下五百餘人、順博羅河下流而去。我等俱自彼地來。聞滾占之妻、率其屬下人、從憨山南渡土喇河、溯塞棱河遁走。其內自亂。伊德順柯爾寨桑等、叛而內來。滾占之妻、率兵與戰。伊德順柯爾寨桑敗。又噶爾丹所設尾後兵、明吾特、布喇特、兩處千許人。正當噶爾丹敗亂之時、見丹津阿拉布坦屬下人婦子、從特勒爾濟口、向博羅河而走、此千許人追及之、奪其畜產婦子中之佳者、往投喀爾喀和托輝特之根敦戴青而去。上以示議政諸大臣。
  • 諭大學士等、軍士所乘出征馬匹、到時監收、仍給錢糧、照常飼養。缺者毋令按補。每佐領駱駝二隻、馬或二十匹、或三十匹、定數飼養。凡有軍事、可供需用、為益良多。至內廄發與騎乘之馬、到時亦俱交送內廄。隱匿不交者、亦或有之、著各都統嚴察、令其盡數送入。
  • 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疏言、五月二十三日、內大臣明珠等、送到米一百七十餘石、面七千斤、于多羅特地方、均給兵丁。二十六日、臣至拖訥。明珠等續運到米八百七十餘石、給右衛、及陝西、寧夏、大同、發回官兵。俟至納喇特、將西路運到之米、支取口糧、各赴本汛。六月初一日、臣至克勒河朔。以克勒河朔之米一千二百餘石、計京城官兵、及赴京之西安寧夏官兵、及厄魯特降人、口數、均給十五日米訖。上諭議政大臣等、伯費揚古奏稱、右衛及寧夏兵、自拖訥遣回納喇特、未報西路之米、已到何地。著御史鐘申保、運湖灘河朔之米、前往迎之。
  • 丙申。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丁酉。振武將軍孫思克奏言、奉命召臣來京、續又令西安官兵、綠旗官兵、赴京安息。臣與將軍博霽會商、以牲口疲瘦、京城距肅州遙遠、空勞往返。今將軍博霽等、酌帶滿洲、漢軍兵五百名。臣與總兵官潘育龍等、酌帶綠旗兵五百四十五名。隨大將軍一齊赴京外。餘悉由歸化城一路入邊、各自遣歸本汛。又官兵及僕從、在克魯倫一帶沿途地方、蒙皇上屢次加恩、賞給口糧。俱叩頭謝恩。得㫖、運送西路米石未到。恐大兵乏食、朕心深切軫慮、預先籌畫、將中路所運之米、迎至拖訥山、量兵丁所用撥給。今據奏、知兵丁得食、不致匱乏。朕心始寬慰矣。
  • 吏部議奏、大學士伊桑阿、理兵部事、不預嚴飭坐台官阿林、看護馬匹、致多倒斃。又不劾奏懲治。應革職。得㫖、伊桑阿、著降三級。從寬免革職
  • 戊戌。先是、上遣大理寺卿貝和諾、往漕河封閘蓄水、放糧艘抵通、較速於昔。至是、貝和諾還奏。上曰、濟寧以南各閘、止賴一嶧山湖之水、以濟其流、豈可令其啟閉不時耶。此法既于漕運有益、著每𡻕遣官行之。
  • 己亥。轉戶部右侍郎阿爾拜、為左侍郎。升內閣學士陶岱、為戶部右侍郎。
  • 都察院左都御史蔣弘道、以目疾乞解任、允之
  • 升鑲紅旗滿洲副都統孫渣齊、為護軍統領。
  • 命停止本年朝審秋審
  • 庚子。諭議政大臣曰、薩布素見領兵駐索嶽爾濟地方。軍中所備之米、扣至七月初五日為止。今不預為籌度、兵丁必致乏糧。盛京兵千名、著遣回。薩布素、攜來兵千名、科圖地方、有見貯米、可至此駐防偵探。著侍讀學士伊道、隨將軍薩布素往。
  • 以右春坊右中允袁佑、為浙江鄉試正考官。吏部主事唐孫華、為副考官。翰林院編修郝士鈞、為江西鄉試正考官。戶部郎中陸德元、為副考官。翰林院編修姚士藟、為湖廣鄉試正考官。戶部郎中趙之隨、為副考官。
  • 辛丑。授鄉導萬舒克、博羅、扎卜、達濟、桑阿、伊魯爾圖、索諾木、馬哈杜喇爾等、為達爾漢。
  • 督運左都御史于成龍奏言、臣奉㫖與內大臣明珠、同在拖陵。給平北大將軍馬思喀、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官兵、及土默特蒙古、厄魯特降人口糧、俱照人數散給。臣等於六月初九日、自拖陵起行。帶回余米一千六百一十三石、向察罕諾爾。報聞。
  • 壬寅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癸卯。轉兵部右侍郎馬爾漢、為左侍郎。升內閣學士嵩祝、為兵部右侍郎。
  • 以原任兵部左侍郎朱都納、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以吏部左侍郎常書、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刑部右侍郎尹泰、為詹事府詹事。俱仍帶侍郎品級。
  • 以湖廣施南故宣撫司覃懋楶侄孫覃龍光、襲職。
  • 予故正藍旗一等精奇尼哈番索諾幕、祭葬如例。
  • 丙午。先是、上遣侍讀學士喇錫、傳諭大將軍伯費揚古曰、科圖地方、水草佳美。伯費揚古兵到科圖後、當暫駐守。至是、伯費揚古報、遵㫖率官兵于六月十九日、已到科圖。上諭議政大臣等、近日諭將軍薩布素、率兵千人、往科圖駐紮。今伯費揚古疏、但言奉㫖已到科圖。其兵數、及投誠俘獲人、綠旗兵、並于成龍之米、作何截留之處、並未明晰。況阿爾薩闌衛寨桑、進追噶爾丹。喇錫又率車陵扎卜之兵五百、進而追之。至遣回綠旗兵、西安滿兵、席爾哈達兵、運米之車若何、寧夏官員、未嘗一報。著將軍舒恕、侍郎滿丕、乘驛速赴歸化城。將伊等遣回之兵、席爾哈達等、率領留駐翁金之兵、已到何地。米得接濟與否。查明具奏。伯費揚古、俟措置諸事已畢、薩布素到科圖後、著令回京。
  • 丁未。侍郎西拉等奏言、厄魯特降人丹巴哈什哈、察罕西、達裏哈什哈等、一百六十一口、到張家口外十八里台地方居住。丹巴哈什哈等言、願得赴京、以供道路灑掃之役。上曰、著諭丹巴哈什哈雲、爾等雖系降人、俱有用之材。今天時炎熱、不宜入京、爾等姑在口外。俟以後軍中所解降人俱到之日、當另有諭㫖。又丹巴哈什哈等、無衣服鋪蓋、著于張家口章京何芳處支領。
  • 己酉。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諭議政大臣等、副都統兼長史穆森、隨皇七子在鑲黃旗軍中。倨傲作勢。奏請已給兵丁之米、令伊執事人員支取。皇子日用之物、俱遲誤不給。其副都統長史職、俱革去。
  • 庚戌。調西安副都統巴麟、為鑲紅旗滿洲副都統。
  • 賞奉差偵探蒙古、布帛有差。
  • 辛亥。理藩院奏言、據大將軍伯費揚古咨稱、前奉㫖、時方炎熱、著厄魯特降人、暫居張家口外。即遵㫖、將回回國王阿卜都裏什特、厄魯特台吉塞冷扎卜、米寨桑等、共八百九十八名、交付土默特副都統阿迪、阿毓璽、撥官兵防護、送往張家口侍郎西拉處。查厄魯特降。人、既俟秋涼安插善地、其押送官兵、應暫駐防守。俟安插後回京。此項官兵、及厄魯特降人口糧、應交戶部、將張家口所有之米撥給。從之。
  • 諭禮部、原任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何舍裏氏、選入宮中。未經冊封、倐以疾逝。良用軫惻。今追封為平妃。應行禮儀、爾部察例議奏。
  • 以翰林院檢討潘宗洛、為陝西鄉試正考官。刑部郎中劉體元、為副考官。翰林院檢討張明先、為江南鄉試正考官。戶科給事中呂振、為副考官。
  • 以故正白旗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薩賴親兄三等侍衛薩哈查、襲職。
  • 壬子。轉吏部右侍郎安布祿、為左侍郎。調戶部左侍郎阿爾拜、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轉戶部右侍郎陶岱、為左侍郎。調盛京禮部侍郎庸愛、為戶部右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阿山、為盛京禮部侍郎。
  • 升湖廣總督吳琠、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 調江南提督張旺、為福建水師提督。福建陸路提督張雲翼、為江南提督。
  • 癸丑。調鑲白旗蒙古副都統喀住、為本旗滿洲副都統。升前鋒參、領圖席希、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 皇長子允禔、遵諭自中拖陵、回至京師。
  • 達賴喇嘛使人戈尼爾羅卜贓派克巴格隆等、奉諭自西寧至京。上命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大學士伊桑阿、傳諭曰、噶爾丹敗于烏闌布通、遁走之時、首頂威靈佛像、設誓云。不但聖上屬下人民、即喀爾喀降人以外、再不敢復犯矣。去年又背誓、至克魯倫地方。殘害喀爾喀、掠我降人納木扎爾陀音。於是朕親統大軍往討。噶爾丹懼而奔遁、適遇我防禦之兵、誅殺過當。噶爾丹率數人逃竄。餘者盡降。厄魯特遂滅。厄魯特降人告曰、達賴喇嘛、久已脫緇矣。天下蒙古、皆尊奉達賴喇嘛。如達賴喇嘛身故、理宜報聞諸護法主、以班禪主喇嘛之教、繼宗喀巴之道法。乃匿達賴喇嘛之喪、指達賴喇嘛之名、唆誘噶爾丹。朕屢遣使問之。第巴皆不使與達賴喇嘛相見、偽居高樓之上以示之。第巴原系達賴喇嘛下管事人、朕優擢之、封為土伯特國王。乃陽奉宗喀巴之道法、陰與噶爾丹比。欺達賴喇嘛、班禪、而壞宗喀巴之法。前遣濟隆胡土克圖、至噶爾丹所、為噶爾丹誦經、選擇戰日。朕為眾生往召班禪、沮而不遣。朕無責達賴喇嘛、達賴汗、青海諸台吉之意。朕今遣使于達賴喇嘛。果達賴喇嘛尚在、則面見朕使臣、曉諭噶爾丹、遵朕㫖行。朕凡事俱略無介意。若仍誑我使人、不令相見。斷不輕止。至噶爾丹之誓、濟隆胡土克圖等、見在其地、問之豈有謬乎。今將遣使往彼。其來人或欲全歸、或欲數人先歸、爾等可詢明、隨其意遣之。
  • 以甯古塔將軍佟寶、所屬兵丁、糧餉缺乏、不先奏聞。命革職

秋。七月。乙卯朔。享太廟。遣領侍衛內大臣公舅舅佟國維行禮

  • 升內閣學士綏色、為刑部右侍郎。
  • 丙辰。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先是、上諭總督倉場侍郎德珠等、通州至大通橋閘河、向無民船往來。今應令小舟泛載、于民殊有利濟。著議奏以聞。至是、總督倉場侍郎德珠、石文桂、遵㫖看通州至京城河道、繪圖呈覽。上問曰、五處閘口行船、有便於民否。德珠石文桂奏曰、初奉㫖時、臣等恐于運米有誤。今運丁及商人、互為推挽、甚是兩便。百姓各造小船、將通州貨物、運至京師甚易、而雨水時、往來行人亦便。皆感激皇恩。名其船曰便民。非臣等思慮所能及也。
  • 上召議政大臣、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等、示以北征機宜。諸臣敬閱畢。奏曰、噶爾丹窮荒巨寇。煽惑群心。皇上為中外生民計。親統六師、遠涉絕漠。睿謨神算。百日之內、遂奏凱旋。開闢以來、勘定之略、成功之速、未有如我皇上者也。翰林院掌院學士常書、張英、奏曰、皇上廟謨豫定。至後無不稔合。功德崇峻、美不勝書。伏讀御製。前後次序。備極周詳。無非典謨訓誥。伏乞皇上將所紀載、俯賜臣等、俾得敬慎編摩、垂諸簡冊。洵為億萬年之盛事也。上允之。
  • 予故護軍統領阿爾法、祭葬如例。
  • 先是、垂喇克扎木素格隆、齎敕追授噶爾丹。至土喇、噶爾丹已敗遁。垂喇克扎木素格隆、往副都統阿南達所、求為代奏。至是、隨大將軍馬思喀兵回京。得㫖、此喇嘛差往噶爾丹、不到而回。著拘禁。
  • 丁巳。升內閣侍讀學士哈山、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戊午。命內閣、翰林院、修平定朔漠方略。
  • 侍郎西拉奏、臣遵㫖問降人丹巴哈什哈、噶爾丹當往何處。丹巴哈什哈等曰、我等以為噶爾丹、必往投達賴喇嘛。所以不他往者、昔鄂齊爾圖車臣汗之子噶爾旦木巴之女阿海、原與策妄阿喇布坦議婚。噶爾丹自取之。又殺策妄阿喇布坦之弟索諾木喇布坦。策妄阿喇布坦、因率兵五千而逃。後噶爾丹往烏闌布通、策妄阿喇布坦、盡收噶爾丹之妻子人民而去。是策妄阿喇布坦所、不可往也。若圖爾胡特之阿玉奇所。有仇人鄂齊爾圖車臣汗之弟在。道既遙遠、而阿玉奇之女、又嫁策妄阿喇布坦。是阿玉奇所、亦不可往也。噶爾丹與鄂羅斯、差人貿易而已。原不相好。往鄂羅斯之路、有洪郭壘、及罕二道。罕之路、有明安特、忒棱古特諸人在、俱系仇人。是鄂羅斯亦不可往也。噶爾丹向達賴喇嘛之去路。哈密雖系仇人、有噶爾丹屬下回子在。青海左側、有番子二千家在。青海諸台吉、亦不沮之。如得到達賴喇嘛地方、則噶爾丹與第巴甚好、且噶爾丹于為喇嘛時、居班禪胡土克圖所。謂唐古特國之托卜察一城人、乃噶爾丹前生尹咱胡土克圖時之徒也。故使為屬下、有征賦之人在、沿途可得馬匹糗糧、而無沮之之人。丹濟拉、丹津鄂木布、如與噶爾丹同在一處、斷不相離、必偕往達賴喇嘛處。聖上今遣人率兵追討噶爾丹。但收離散者問之、自得噶爾丹去向實音。報聞
  • 升河南巡撫李輝祖、為湖廣總督
  • 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席密圖、為兵部督捕左侍郎。大理寺卿貝和諾、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升鑲藍旗參領馬雲霄、為西安副都統。
  • 己未。理藩院奏、喀爾喀伊爾登卓禮克圖之子賓圖等、屢請從軍、遷延不赴。誑詐之罪、殊為可惡。應將賓圖等四台吉、及獨石口外所在三百五十二口、俱交內務府、發辛者庫當差。上免其內務府當差。查下五旗察哈爾丁壯缺少者、編附佐領、著令披甲。
  • 庚申。諭戶部、朕親征時、聞宣化府牧養三旗駝馬、所需草豆甚急。皆先派龍門、赤城、蔚州、百姓供用。後給價值。恐小民不能如數支領。著該撫委地方賢能官、查明照價估給。務令小民得沾實惠、以副朕撫恤至意。此地百姓、供應軍需、修治道路、勞苦可憫。俟冬間、當免其來年之賦
  • 辛酉。以理藩院尚書班迪、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仍兼管理藩院尚書事。
  • 癸亥。命將王國昌等運到汛界余米四千一百石零、除給與運往人員回日口糧外。余悉賞給王善巴等七旗兵丁。
  • 命督運都察院左都御史于成龍、通政使司左通政喀拜、留汛界。散給兵丁糧餉。兵都督捕右侍郎李鈵、回京理事。賞兩烏朱穆秦、克西克騰、坐塘人員銀兩有差。
  • 命送降人厄魯特綽克圖巴圖爾、唐古特寨桑等、一百七十六人、至張家口外、與丹巴哈什哈一同安插。
  • 廣八旗滿洲、蒙古、漢軍、直隸各省、鄉試解額。滿洲、蒙古、四名。漢軍、二名。順天生員十七名。南北監生十四名。江南、二十名。浙江、湖廣、福建、各十七名。河南、十五名。山西、陝西、各十三名。江西、十八名。山東、廣東、四川、各十四名。廣西、十名。
  • 升大理寺少卿哈雅爾圖、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升河南布政使李國亮、為河南巡撫。
  • 以通政使司通政使莫里普、奉差寧夏、不能辦事。命革職。
  • 甲子。孝懿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諭署理藩院事戶部尚書馬齊、噶爾丹為我大兵擊敗、今已無所往矣。阿南達見在西寧、應令率巴圖爾額爾克濟農之兵、駐劄布隆吉爾等處堵禦。如得噶爾丹父子實音、即擒而誅之。可速檄行。
  • 丁卯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戊辰。升詹事府少詹事努赫、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內閣侍讀學士希福納、為大理寺卿。盛京兵部理事官黃茂、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 調四川提督吳英、為福建陸路提督。升直隸天津總兵官岳昇龍、為四川提督
  • 己巳。中元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升甯古塔副都統沙納海、為甯古塔將軍。
  • 禮部議覆、國子監祭孫岳頒疏言、皇上親統六師、刻期𠞰滅噶爾丹。請昭告文廟、勒石太學。應如所請、遣大臣一員、詣文廟祭告成功。皇上一切訏謨勝算、允宜纂述大綱、勒石國學。更將碑文摹搨、頒發各省學宮。報聞
  • 辛未。以翰林院編修楊中訥、為河南鄉試正考官。兵科給事中戴璠、為副考官。
  • 壬申。理藩院奏、副都統阿南達咨稱、奉㫖令阿南達、率巴圖爾額爾克濟農之兵、駐紮額濟內、古喇奈、昆都倫、布隆吉爾等處、偵探噶爾丹父子聲息。但昆都倫、布隆吉爾、兩間相去有千餘里。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兵少。恐難擒噶爾丹。乞面請訓㫖、欽遵而行。得㫖、向者伯費揚古、阿南達所奏、俱雲噶爾丹、所率不及三十人、逃入林中。故令阿南達、率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兵、以禦其往投青海。今竟與原奏不合。阿南達不必來請訓㫖、著即遵前諭速往。
  • 甲戌。命運翁金所貯米、至大將軍伯費揚古軍前。
  • 以喀爾喀王納木扎爾長史庫濟根、王盆楚克護衛穆紮哈爾、奉差偵探軍功。授為拖沙喇哈番、賜號達爾漢。
  • 命徹吳爾揮河留駐科爾沁等十旗蒙古兵、各歸部落。
  • 升雲南按察使佟世雍、為河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 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疏報、右衛、西安、寧夏兵、歸時正在乏糧之際。蒙皇上豫先籌畫。特遣御史鐘申保、迎之以米。始得飽餐。歡聲動地。報聞。
  • 命釋喇嘛垂喇克扎木素格隆於獄。
  • 彭素克格隆、齎敕往諭噶爾丹回奏。臣與中書阿必達、於五月初九日、往尋噶爾丹蹤跡。十二日、至滾噶牢台、見無厄魯特形影。臣令阿必達、攜疲馬先回。以此情事、奏聞皇上。臣獨追噶爾丹、至特勒爾濟地方。遇厄魯特千許人、擒臣至俄爾坤河。臣夜間乘隙逃出、向內而行。於六月初七日、到特勒爾濟河。遇喀爾喀阿裏雅扎薩克、阿爾薩闌衛寨桑。彼言我等奉大將軍令、至憨山、昭莫多地方、收集逃潰之賊。擒得厄魯特男婦一百六十餘口。今於其中擇三十人、解送京師、爾可率之同行。二十九日、到克勒河朔。見侍讀學士喇錫言皇上命我等率七台吉兵、往追噶爾丹、並探爾信息。臣以行事告之喇錫使人送臣、及厄魯特被俘三十人、入汛界。見大將軍伯費揚古大將軍言、如許人同行、則程途耽誤。當擇數人帶去。遂使厄魯特卓禮克圖達爾漢、巴克什津巴、卓禮克圖等六人、與臣偕來。上命卓禮克圖、津巴等、歸諭噶爾丹。遣理藩院官一員、帶至汛界。在附近旗分、酌湊坐馬口糧、撥鄉導指路前往。
  • 上諭議政大臣等、大將軍伯費揚古、應令自科圖移駐善巴王汛界。因出侍讀學士喇錫、大將軍伯費揚古疏、命議政大臣集議。尋議、侍讀學士喇錫疏言、厄魯特額圖格來降雲、噶爾丹戰敗奔竄、到他米爾之台庫勒地方。遣人收集丹津阿拉布坦、丹濟拉、丹津鄂木布等。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圖、亦往與之合。大略兵有五千餘、牛羊甚少、無廬帳者多。議欲往翁金一路。或瀚海四圍有居人、掠得牲畜如根敦戴青逸去、暫且偷生。或往哈密。如哈密仍前和好、則資其糗糧、以度今冬如哈密與之反顏、即攻而取之、以為根基。議既定。六月二十八日、自他米爾、向翁金起程。閱三日、我等逃出。又六月二十日、達賴喇嘛使人鄂木布來、亦隨噶爾丹而行。又因住他米爾地方二十餘日、馬已漸肥。聞根敦戴青、在塞棱格云。又大將軍伯費揚古等疏言、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於七月十六日、已率兵到科圖。臣等遵㫖、正擬領兵回京、得侍讀學士喇錫之報、知噶爾丹欲往翁金一路、已自他米爾起程。是以臣等率官兵住科圖候㫖。今應令大將軍伯費揚古、親身沿邊而往。酌調善巴王、及附近旗分兵駐紮邊汛。噶爾丹前來、即迎𠞰之。其與大將軍同處之兵、將軍孫思克、博霽、俱令來京。余總兵等官、俱令率兵回汛。上曰、此乃大將軍伯費揚古未完之事。著率薩布素兵五百、酌取蒙古兵、往善巴王邊汛諸地方、偵探聲息。噶爾丹或在翁金、或有過去之信、相機迎𠞰。著將軍薩布素、率所餘兵五百、駐紮科圖。如有厄魯特來降、令其收納。
  • 諭領侍衛內大臣等、前遣舍棱、與蘇尼特郡王額駙薩穆紮之子多爾濟扎卜等、率兵往土喇偵探。今不必前往。著率伊等暫駐安郡王所居汛地、待大將軍伯費揚古至、聽其指揮而行
  • 予故兵部督捕左侍郎戴通祭葬如例
  • 丁丑。以翰林院檢討鄒士璁、為山東鄉試正考官。禮部郎中周爰訪、為副考官翰林院檢討徐日晅、為山西鄉試正考官工部郎中歐陽旭為副考官。
  • 己卯。升內閣侍讀學士倭倫、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予故杭州副都統倭賀、祭葬如例。
  • 壬午。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癸未。諭議政大臣等、副都統祖良璧報稱、臣等運米赴納喇特地方、不料六月十八夜、遭大風雨、牲畜凍斃千餘頭。于巴罕厄雷根地方、以候官兵。近者侍讀學士喇錫報稱、噶爾丹由翁金之路而去。據此、恐祖良璧等所運之米、被其侵掠。著差理藩院賢能筆帖式一員、乘驛速往祖良璧所、將此米支給官兵口糧外。焚所余之米、作速各歸本汛。
 卷之一百七十二 ↑返回頂部 卷之一百七十四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