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34
外观
<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三 ◄ |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四 |
► 卷之二百三十五 |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冬。十月。癸卯朔享太廟。遣領侍衛內大臣尚之隆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頒康熙四十八年時憲曆。
- 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上諭諸皇子、議政大臣、大學士、九卿、學士、侍衛等曰、八阿哥允禩、向來奸詐、爾等如以八阿哥系朕之子、徇情出脫、罪坐旁人、朕斷不允。皇天在上、朕凡事俱從公料理、豈以朕子而偏愛乎。允禩先聽信其乳母之夫雅齊布之言、擅責御史雍泰、奏朕雲、乃為修大高殿事責之。朕雲、雍泰系言官、如果有罪、即朕亦必熟思再三、始行治罪、爾豈可擅責御史。皇太子奏雲、八阿哥責雍泰、皆其乳母之夫譖毀所致自此允禩與皇太子、遂成仇隙、後又因充發伊乳母之夫、愈加怨恨如索額圖、長泰等子侄、及迎合索額圖之人、今雖鎖拏。朕心猶有酌量、不即行殺戮、而允禩將人輒行責處、可乎觀伊等以強淩弱、將來兄弟內、或互相爭鬥、未可定也。世祖六𡻕御極、朕八𡻕御極、俱賴群臣勷助今立皇太子之事、朕心己有成算、但不告知諸大臣、亦不令眾人知到彼時、爾等只遵朕㫖而行。
- 戶部議覆、浙江巡撫王然、疏請賑濟杭州湖州兩府屬被水災民。應准行。上諭大學士等曰、去年已有㫖蠲免江浙兩省丁銀、及被災州縣田地銀米。今年江寧、安徽、浙江地方、穀不甚收、或有州縣、又復被災、江浙乃財賦要區、著查明江寧、安徽、浙江、康熙四十八年丁銀、及被災州縣田地銀米、亦應照去年蠲免例、一概蠲免。
- 甲辰。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上諭領侍衛內大臣、大學士等曰、張明德、于皇太子未廢之前、謀欲行刺、勢將漸及朕躬。據彼言有飛賊十六人、已招致兩人在此、但好漢俱經皇上收錄、若於其中不得一二人、斷不能成事。又言得新滿洲一半、方可行事。如此搖惑人心、幸朕之左右、持心堅正、故不為所搖惑耳。此等情節、直郡王早已詳悉密奏。王布穆巴、公賴士、普奇等乃亂之首也允禩知而不奏、為臣子者、當如是耶。張明德為允禩看相、設無他言、允禩何以轉語九阿哥、十四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又何所見而奏聞於朕允禩現在鎖拏、著將布穆巴、賴士、普奇阿祿、一併鎖拏、爾等會同議政大臣、即嚴加質訊具奏張明德所犯、情罪極大、不止於斬、當淩遲處死。
- 領侍衛內大臣、大學士、議政大臣等、會審順承郡王布穆巴供、張明德往普奇公家、回至我府、言普奇謂皇太子甚惡、與彼謀刺之、約我入其夥、我不從、故以語直郡王。直郡王雲、爾勿先發此事、我當陳奏、可覓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往直郡王府。阿祿口供無異公普奇供、我無狂疾、何敢尋死而向彼妄言此皆毫無影響之語公賴士供、我於順承郡王府中、見張明德、因喚至我家中看相普奇囑使送往伊處、故送往是實此外我皆不知九阿哥允禟、十四阿哥允禵供、八阿哥曾語我等、有看相人張姓者雲、皇太子行事、兇惡已極、彼有好漢、可謀行刺、我謂之曰此事甚大、爾何等人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因逐之去八阿哥允禩供、我以此語告諸阿哥是實問張明德口供無異。取供具奏。上諭諸皇子、議政大臣、大學士、九卿、學士、侍衛等曰、貝勒允禩、聞張明德如許妄言、竟不奏聞、允禩革去貝勒、為閒散宗室。布穆巴以所聞情節、商之長史阿祿、告直郡王、使之奏聞、布穆巴、阿祿俱無罪著釋放公普奇、知情不首、革去公爵、為閒散宗室公賴士、但令看相並無他故、著釋放張明德、情罪極為可惡。著淩遲處死行刑之時、可令事內干連諸人、往視之。
- 上又親書諭㫖、示諸皇子大臣等。諭㫖曰、昨日諸大臣、侍衛等、奏請調養朕躬。朕念君臣一體、有懷宜即盡言、故特舉朕素念、及不遂朕意之處、一一明諭。朕每思自古帝王、撫世承平、歷年久遠、未有如朕者。朕無日不向皇太子允礽、言治理天下、愛育黎庶、維繫人心之事又嘗慕宋孝宗之孝。養高宗語允礽曰、將以政事付汝、朕當擇居水土佳處、時聞汝之令名、以優遊養性。迨後見其所行不善、難托重器、遂絕此望古來為君甚難、兢兢業業、猶有錯誤。今朕年已老、愈加畏懼、嘗念幸際眾心胥戴、萬國咸甯之時得終天年、於願足矣。今允礽過端、業已如此、宗廟社稷、天下黎元、皆系朕躬、朕豈可不自愛耶。頃者告天之文、極為明晰、無俟復言。即使朕躬如有不諱朕寧敢不慎重祖宗弘業、置諸磐石之安乎。迨至彼時、眾自知有所倚賴也。此意極深、即朕亦不自喻、豈可遍喻眾人乎。爾諸臣知朕精誠無私、深加體念、各勤職業、不妄生事、則朕易於圖治、而天下庶績、亦鹹理矣。所謂各勤職業者、即文臣盡忠不愛錢武臣為國不惜死之類。爾諸臣誠能如是、則朕懷自暢、朕體自安矣。若不敬慎所行而欲朕懷寬慰此非忠愛之實心也。特諭。
- 河道總督張鵬翮題報秋汛水勢情形一疏。得㫖、今年秋汛工程平穩、知道了。張鵬翮自任總河以來克遵朕指示、修築工程、殫心盡力。動用錢糧、絕無糜費。比年兩河安晏、堤岸無虞、深為可嘉。所帶革職、著與開復。應追賠銀兩、俱著豁免。該部知道。
- 乙巳。皇太后聖壽節。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侍衛等詣。皇太后宮行禮。遵懿㫖、停止筵宴。
- 丙午。上諭諸皇子、大臣、侍衛等曰允礽自幼、朕親為教養冀其向善。迨年長、親近匪類、薰染惡習、每日唯聽信小人之言、因而行止悖亂至極。允禩乘間處處沽名、欺誑眾人、希冀為皇太子。朕惟據理、毅然獨行、以定國家大名、正君臣大義耳。允禩自幼、性奸心妄。其糾合黨類、妄行作亂者有故。伊乳母之夫雅齊布之叔廄長吳達理、與御史雍泰、同出關差、因雍泰少與銀兩、雅齊布訴之允禩、允禩藉端、將雍泰痛責。朕聞知、將雅齊布發翁牛特公主處。伊因此怨朕、處處誑人以竊名譽、邀結蘇努為黨羽。蘇努自其祖相繼以來、即為不忠其祖阿爾哈圖土門貝勒褚燕、在太祖皇帝時、曾得大罪、置之於法。伊欲為其祖報仇、故如此結黨、敗壞國事。再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樂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諂媚輔政大臣。遂得親王。其妃系索額圖之妹、世祖皇帝時記名之女子。其子馬爾渾、景熙、吳爾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並不教訓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此皆眾阿哥所知者。眾阿哥當思朕為君父、朕如何降㫖、爾等即如何遵行始是為臣子之正理。爾等若不如此存心、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躬置乾清宮內、爾等束甲相爭耳。
- 丁未。上幸暢春園。
- 鑲紅旗漢軍副都統趙世芳以病乞休允之。以內務府郎中海章、署內務府總管事。
- 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七年前身故。又遵㫖傳喚明代老年太監、俱不認識。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應淩遲處死。得㫖、朱三即王士元、著淩遲處死伊子朱□土兒土兒□、朱山□主、朱壬朱在朱坤、俱著立斬。
- 己酉。升內閣學士二鬲、為禮部右侍郎仍兼管詹事府詹事事。
- 升正黃旗護軍統領圖思海、為正紅旗漢軍都統。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戴米納、為正黃旗護軍統領以侯陳泰、為鑲白旗護軍統領。
- 升多羅信郡王王府長史和禮、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
- 以原任雲南布政使佟國勷、為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升直隸守道金世揚、為河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 辛亥。偏沅巡撫趙申喬、遵㫖回奏、緣康熙四十二年、內閣學士宋大業、奉齎碑額、兩次至楚、多方需索、臣曾借司庫俸工銀九千兩饋。伊此次來楚臣以南嶽廟工餘剩銀兩、報部充餉、彼不得染指。又僅饋伊銀五百兩、以此蓄忿、是以捏造輕褻。御書等款。將臣參劾。得㫖、此回奏情節著該部一併察議具奏。
- 壬子諭吏部、內閣學士阿世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蘩行止不端俱著革職。
- 癸丑。升內閣侍讀學士黃秉中、翰林院侍讀學士色爾圖、侍讀學士孫柱、俱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勞之辨、為左副都御史。
- 調鑲紅旗蒙古都統車納福、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免湖廣益陽、武陵、二縣、長沙等四衛、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甲寅。以翰林院侍讀黃叔琳、提督山東學政。
- 乙卯。上回宮。詣皇太后宮、問安。
- 調刑部尚書王掞、為工部尚書升河道總督張鵬翮、為刑部尚書。
- 丙辰。上奉。皇太后、幸暢春園。
- 以翰林院編修季愈、為順天武鄉試正考官錢名世、為副考官。
- 戶部議、江南浙江所屬被災州縣、奉有截留漕糧平糶之諭。江蘇應截留十萬石、安徽應截留五萬石、浙江杭嘉湖三府應截留八萬石、俱令減價平糶價銀貯庫、於來歲收穫後、買米還項又山東、河南二省、奉有年歲薄收、酌量改折之諭。應將本年額徵漕米每省各留八萬石。余俱令照例折銀解部。得㫖、著漕運總督桑額作速會同江浙督撫、將何州縣被災、並應截米穀查明、一面截留、一面奏聞。餘依議。
- 丁巳多羅貝勒允祉奏、臣牧馬廠蒙古喇嘛巴漢格隆、自幼習醫能為咒人之術。大阿哥知之傳伊到彼同喇嘛明佳噶卜楚、馬星噶卜楚時常行走。上命將明佳噶卜楚、馬星噶卜楚、巴漢格隆並直郡王府護衛嗇楞雅突等鎖拏、交侍郎滿都侍衛拉錫查審。巴漢格隆等供、直郡王欲咒詛廢皇太子、令我等用術鎮厭是實隨差侍衛納拉善等、掘出鎮厭物件十餘處命交和碩顯親王衍潢等嚴擬具奏。
- 戊午。諭戶部、朕屢次南巡、見閭裏殷阜之象、遠不逮於舊時。雖不時蠲免額賦、停徵積逋、僅可支吾卒歲、絕無餘蓄。朕每念及此、未嘗不為惻然去年江南浙江兩省、俱被旱荒、多方軫恤、民力稍蘇。台今歲復報潦災、旋經照例蠲賑、並留漕資濟。但歲再不登、生計益匱、欲令辦賦、力必難供。康熙四十八年除漕糧外、江南通省地丁銀四百七十五萬四百兩有奇浙江通省地丁銀二百五十七萬七千兩有奇、著全行蠲免。所有舊欠帶徵銀米、仍暫行停止。此朕因江浙二省、為東南重地、特于外施仁、用弘休養之至意。該督撫各飭有司、張示遍諭、務令窮鄉蔀屋、鹹共知悉。倘或別借事端、侵冒征派、事發、定從重治罪。
- 己未。以領侍衛內大臣輔國公、鄂飛、兼管宗人府左宗人事。
- 庚申。免山東濟甯鄒平等二十九州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辛酉。上幸南苑行圍。
- 癸亥。升湖北按察使徐欐、為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
- 甲子。升正紅旗、護軍統領辛泰、為鑲紅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副都統莘泰、為正紅旗護軍統領。調鑲紅旗蒙古副都統禪布、為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升護軍參領吳書為鑲紅旗蒙古副都統一等侍衛伯王釴、為鑲紅旗漢軍副都統。一等侍衛武格、為鑲紅旗滿洲副都統。
- 乙丑。聖躬違和、自南苑回宮。
- 諭領侍衛內大臣、大學士等曰、自有廢皇太子一事、朕無日不流涕。頃幸南苑、憶昔皇太子及諸阿哥隨行之時、不禁傷懷因是今日回宮、已召見八阿哥、並將召廢皇太子一見頃之、內侍傳諭曰、朕適召廢皇太子、亦既見之矣。自此以後、不復再提往事廢皇太子、現在安養咸安宮中。朕念之、復可召見胸中亦不更有鬱結矣。
- 戊辰。上幸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 以故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福善子海金、襲爵。
- 庚午。以浙江杭州、湖州等處水災、命內閣學士黃秉中、前往會同督撫、動支庫帑倉穀、速行賑濟。
- 壬申。諭領侍衛內大臣、侍衛等曰、大阿哥允禔、素行不端、氣質暴戾、朕嘗對眾、屢加切責、爾等俱悉聞之。九月初四日諭㫖內、亦曾決絕言之。今一查問其行事、厭咒親弟、及殺人之事、盡皆顯露。所遣殺人之人、俱已自縊。其母惠妃、亦奏稱其不孝、請置之於法朕固不忍殺之但此人斷不肯安靜自守、必有報復之事。當派人將允禔嚴加看守、略有舉動、即令奏聞伊之身命、猶可多延數載。其行事、比廢皇太子允礽更甚、斷不可以輕縱也。
十一月。癸酉朔。諭領侍衛內大臣等曰允禔、著革去王爵。即幽禁於其府內凡上三旗所分佐領、可盡徹回給與允禵將鑲藍旗所分佐領、給與弘玉。其包衣佐領、及渾托和人口均分、以一半給與允禵、一半給與弘玉。
- 丙子。予故禮部侍郎仍管國子監祭酒事孫岳頒、祭葬如例。
- 丁丑。賜王以下內外文武大臣、清文鑒各一部。
- 免山東德平等六州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己卯。予故致仕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祭葬。又加祭一次。諡文端。
- 庚辰。諭領侍衛內大臣等、近有為廢皇太子條陳保奏者。朕前因灼見允礽行事顛倒、似為鬼物所憑、籌度周詳、始行拘禁、並非聽信人言而為此也。今允礽之疾、漸已清爽、亦自知其罪、謂理當拘執。其隨從之人、亦以為允當。朕以父子之情、不能恝置、召見兩次、詢問前事。允礽竟有全然不知者。深自愧悔。又言我幸心內略明、猶懼父皇聞知治罪、未至用力刺人。如或不然、必有殺人之事矣。觀彼雖稍清楚、其語仍略帶瘋狂、朕竭力調治、果蒙天佑、狂疾頓除、不違朕命、不報舊讐、盡去其奢費虐眾種種悖謬之事、改而為善、朕自另有裁奪如狂疾不痊、仍蹈前惡。天亦不容也朕為君父、凡事皆朕真知灼見、當斬者斬之當罪者罪之、並未嘗聽信人言而為此也。且一切暗中構煽悖亂行事、俱系索額圖父子。頃廢皇太子亦奏言其向時悖亂皆自伊等為之。此等情節、小人不知妄意朕召見廢皇太子、似非無故、欲致殷勤于廢皇太子而條陳保奏者、甚非也。凡事皆在朕裁奪、其附廢皇太子之人、不必喜。其不附廢皇太子之人、不必憂。朕自有定見。十月十七日、查出魘魅廢皇太子之物。服侍廢皇太子之人奏稱、是日廢皇太子、忽似瘋顛、備作異狀、幾至自盡諸宦侍抱持環守、過此片刻、遂復明白。廢皇太子亦自驚異、問諸宦侍、我頃者作何舉動朕從前將其諸惡、皆信為實。以今觀之、實被魘魅而然無疑也。
- 辛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勞之辨、上疏保奏廢皇太子允礽。得㫖、勞之辨將朕下㫖已行之事、作為己功、行事甚為奸詭。著革職、交刑部責四十板、逐回原籍。
- 調廣東瓊州總兵官范時捷、為陝西寧夏總兵官。升貴州銅仁副將孫成龍、為廣東瓊州總兵官。
- 升護軍參領篇圖、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 壬午。冬至。祀天於圜丘。遣領侍衛內大臣公阿靈阿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停止次日朝賀。
- 癸未。升山東巡撫趙世顯、為河道總督。甲申。予故京口左翼漢軍副都統蔡毓茂、祭葬如例。
- 乙酉。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丙戌。上召滿漢文武諸大臣、齊集暢春園命先到之內大臣、都統、護軍統領入見面諭曰、朕躬近來雖照常安適、但漸覺虛弱、人生難料、付託無人、倘有不虞、朕此基業、非朕所建立、關係甚大。因躊躇無代朕聽理之人、遂至心氣不寧、精神恍惚國家鴻業、皆祖宗所貽。前者朕亦曾言、務令安于磐石。皇太子所關甚大。爾等皆朕所信任、洊擢大臣。行陣之間、爾等尚能效命今欲為朕效命、此其事也。達爾漢親王額駙班第、雖蒙古人其心誠實朕深知之。新滿洲婁徵額、侍朕左右、殆三十餘年其人亦極誠實。今令伊等與滿漢大臣等、會同詳議于諸阿哥中舉奏一人大阿哥所行甚謬、虐戾不堪此外于諸阿哥中眾議誰屬、朕即從之若議時互相瞻顧、別有探聽、俱屬不可。爾等會同大學士、部院大臣、詳議具奏著漢大臣盡所欲言。繼又諭曰、議此事、勿令馬齊預之。於是達爾漢親王、及文武大臣分班列坐。滿漢大臣曰、此事關係甚大、非人臣所當言、我等如何可以。推舉內大臣阿靈阿等曰、頃者面奉諭㫖、務令舉出、毋得瀆奏。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遂私相計議、與諸大臣暗通消息、書八阿哥三字于紙交內侍梁九功、李玉、轉奏頃之、梁九功、李玉出、傳諭曰、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諸大臣奏曰、此事甚大本非臣等所能定。諸皇子天姿、俱聰明過人、臣等在外廷不能悉知臣等所仰賴者惟我皇上。皇上如何指授、臣等無不一意遵行。梁九功、李玉出、傳諭曰、爾等不必疑懼。此事甚大。非兩內侍口傳所能定。俟眾論僉同、召入爾等、覿面一言、即可決也。爾等其各出所見、各書一紙、尾署姓名、奏呈朕覽將裁定之梁九功、李玉又傳諭大學士李光地曰、前召爾入內、曾有陳奏、今日何無一言李光地奏曰、前皇上問臣、廢皇太子病如何醫治方可痊好臣曾奏言徐徐調治天下之福臣未嘗以此告諸臣梁九功、李玉、又傳諭。曰今日已暮爾等且退可再熟思之明日早來、面有諭㫖。
- 丁亥。上召科爾沁達爾漢親王額駙班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護軍統領、滿大學士尚書等入、諭曰、太皇太后在日、愛朕殊深。升遐以後、朕常形夢寐、奇異甚多。烏蘭布通出兵之前、夢太皇太后止朕曰、爾慎毋出兵、出恐無益後朕強行、果至半途抱疾而還。中路出兵之時、亦夢太皇太后謂朕曰、爾此番出兵克奏大勳但非爾親獲其俘耳。朕彼時不能深解。後出兵、聞噶爾丹遁去、朕自拖諾山發兵往追、噶爾丹遂西奔、遇伯費揚古大敗之、多所俘獲、始知夢兆符合如此近日有皇太子事、夢中見太皇太后、顏色殊不樂、但隔遠默坐、與平時不同皇后亦以皇太子被冤見夢。且執皇太子之日、天色忽昏。朕於是轉念、是日即移禦饌賜之。進京前一日、大風旋繞駕前。朕詳思其故皇太子前因魘魅、以至本性汨沒耳。因召置左右加意調治、今已痊矣。朕初謂魘魅之事、雖見之於書亦未可全信。今始知其竟可以轉移、人之心志也。諸臣奏曰、皇上灼見廢皇太子病源、治療已痊誠國家之福天下之福也。伏祈皇上即賜乾斷、頒示諭㫖。諸臣出頃之、召諸臣入、問曰群臣、皆合一否。諸臣齊奏曰、臣等無不同心。上曰、爾等既同一心、可將此御筆朱書、對眾宣讀、咸使聞知。諭㫖曰、前執允礽時、朕初未嘗謀之於人、因理所應行、遂執而拘系之。舉國皆以朕所行為是。今每念前事、不釋於心。一一細加體察、有相符合者、有全無風影者、況所感心疾、已有漸愈之象。不但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漸愈、朕之福也。亦諸臣之福也。朕嘗令人護視、仍時加訓誨、俾不離朕躬。今朕且不遽立允礽為皇太子、但令爾諸大臣知之而已。允礽斷不報復讐怨。朕可以力保之也。
- 戊子。上召廢皇太子、諸皇子、及科爾沁達爾漢親王額駙班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護軍統領等入諭曰、朕初次中路出師、留皇太子辦理朝事、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及朕出師寧夏後、皇太子聽信匪人之言、素行遂變、自此朕心春。愛稍衰、置數人於法。因而外人竊議皇太子不孝、及所行不善者、遂自此始。其後皇太子不知改悔、有類狂易朕特命拘系之、初未嘗謀之於人。今觀廢皇太子、雖曾有暴怒捶撻傷人事、並未致人於死、亦未干預國政。若人果被殺、豈有無姓名見證凡此等事、皆由允禔魘魅所致。允禔所播揚諸事、其中多屬虛誣。皇太子既執之後、在途中行時、若非朕委任親信侍衛、加意防護廢皇太子必為允禔害矣。到京後、令廢皇太子居咸安宮朕亦熟籌及此。凡彼處臣侍、俱責令小心守護。令朕體違和、每念皇太子被廢之事、甚為痛惜。因奏之。皇太后。奉皇太后懿㫖雲、餘意亦惜之。朕聞之、心始稍慰。今是以當眾人之前釋爾。爾可將爾之意、亦於眾前剖白之。廢皇太子奏曰、皇父諭㫖、至聖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從而陷之殺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諸惡、天亦不容今予亦不復有希冀爾等眾人。若仍望予為皇太子、斷斷不可。上又諭諸王大臣曰、朕覽史冊古來太子既廢、無得生存者。過後人君莫不追悔。自禁允礽之後、朕日日不能釋然於懷染疾以來、召見一次胸中疏快一次。朕之諸子、多令人視養大阿哥、養于內務府總管噶祿處。三阿哥、養于內大臣綽爾濟處。惟四阿哥、朕親撫育。幼年時、微覺喜怒不定。至其能體朕意、愛朕之心、殷勤懇切、可謂誠孝。五阿哥、養于皇太后宮中。心性甚善、為人淳厚。七阿哥、心好舉止藹然可親。乃若八阿哥之為人、諸臣奏稱其賢。裕親王存日亦曾奏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允礽、若親近伊等使之左右輔導。則諸事皆有箴規矣。又諭廢皇太子允礽曰、朕今釋汝、汝當念朕恩人言汝惡者、勿以為仇前執汝之時即汝宦侍、亦有訐奏汝惡者此皆因朕有問而奏、汝不得歸咎其人且凡規汝過之人即汝恩人。順汝行事之人即陷汝之人。祖宗基業可惜古放太甲、卒成令主有過何妨、改之即是。今此諸臣、或為內大臣、或為部院大臣、皆朕所簡用、允堪重任者。汝當傾心信任之汝果遵諭而行、固朕之福、亦汝之福。亦眾人之福朕惟冀汝洗心易。行觀性理諸書、以崇進德業若仍不悛改、復蹈前愆是終甘暴棄而自趨死路矣朕涕泣宣諭、其敬慎奉行。自此以後、朕不復再言前事矣倘有冀汝容悅眾為汝稱冤之人、汝即執之奏聞於朕又諭諸王大臣曰、今日朕意中之事、俱已明白想明日為始朕體全愈矣。是日、皇四子胤禎奏、臣侍皇父左右、時蒙訓誨。頃者復降褒綸、實切感愧。至於喜怒不定一語、昔年曾蒙。皇父訓飭。此十餘年以來。皇父未曾降㫖飭臣有喜怒不定之處是臣省改微誠、已荷皇父洞鑒。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關係臣之生平。仰懇聖慈、將諭㫖內此四字恩免記載內侍梁九功、李玉轉奏出。復傳諭曰、十餘年來、實未見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處頃朕降㫖時偶然諭及、無非益加勉勵之意此語不必記載。
- 諭兵部八旗漢軍人員、以文職用者多以武職用者少嗣後武科鄉會場當令八旗漢軍應試。著為令。
- 己丑。科爾沁達爾漢親王額駙班第、及文武諸臣、為請復皇太子事具疏上奏。留中、
- 庚寅先是、上體違和、至十一月初旬、日漸增加至是、上召皇四子胤禎入內皇四子胤禎泣奏曰、聖體違和為日已久應選擇太醫及臣兄弟中稍知藥性者、允祉、允祺、允禩、同臣檢視方藥上服藥後、漸就痊癒。
- 辛卯。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上命內侍梁九功、李玉、傳諭諸皇子、及王、公、大臣、曰前拘禁允礽時、並無一人為之陳奏。惟四阿哥性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在朕前為允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偉人皇四子胤禎奏曰、臣奉皇父諭㫖、謂臣屢為廢皇太子允礽保奏、臣實無其事。皇父褒嘉之㫖、臣不敢仰承奏入復傳諭曰、爾在朕前屢為允礽保奏爾意以為無有證據、故於眾前強辯耶且爾為諸阿哥陳奏之處甚多。爾亦將強辯以為無其事乎皇四子胤禎奏曰、為諸阿哥陳奏、臣誠有之。至於為允礽保奏臣實不敢任受也。
- 癸巳。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丙申升黑龍江右翼副都統宗室發度、為黑龍江將軍。
- 己亥。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以敖漢故多羅郡王紮穆蘇子垂穆普爾、襲爵。
- 庚子。復封允禩、為多羅貝勒。
十二月癸卯朔。戶部議覆、江蘇巡撫于准疏言、海州、安東縣碩項湖、佃湖等田地處窪下、常被淹沒、請減賦額、照海灘下則例徵收。應如所請從之。
- 甲辰。禮部議覆、廣東巡撫范時崇疏言、前耿逆之變、隨臣父范承謨殉難者五十餘人。內生員嵇永仁、王龍光、儒士沈天成、及臣族叔范承譜、俱偕臣父幽囚三載、殉難死節。仰祈特沛恩綸、予以一命、陪祀臣父祠堂、以慰忠魂。生員嵇永仁、王龍光應照例追贈國子監助教沈天成、範承譜、雖庶民無追贈例但殉難死節、風烈可嘉應酌量追贈國子監學正並准其入祠陪祀從之。
- 庚戌。授輔國將軍拜察禮子雲柱、為三等奉國將軍。
- 予故陝西延綏總兵官柯彩、祭葬如例。
- 壬子革雲南楚姚蒙景總兵官徐登甲職、以標員扣餉、徇庇不報故也。
- 癸丑。宗人府題、鎮國公普奇、以罪革退。應將所有三佐領徹回、給與伊兄鎮國公普貴。從之。
- 乙卯。升護軍參領陳太為黑龍江副都統。
- 升陝西西寧道遲炘、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
- 丁巳。浙江巡撫王然、以病乞休。允之。
- 以內閣學士黃秉中、為浙江巡撫。調貴州巡撫陳詵、為湖廣巡撫。升山東布政使蔣陳錫、為山東巡撫。雲南布政使劉蔭樞為貴州巡撫。
- 己未。兵部議覆、湖廣總督郭世隆、條奏防守紅苗三款。一、沿邊安設塘汛、已經周密、惟盛華哨起、至鎮溪所。一帶山高箐密、難於瞭望、應于鎮筸官兵內、酌撥八百名、另設四營分駐、每日派官一員、帶兵五十名遊巡、設有奸宄、可以即行追捕。一、舊日苗來內地生事、民往苗叢被劫、今以塘汛為界址、苗除納糧買賣外、不得擅入塘汛之內、民亦不得私出塘汛之外。違者各照例。治罪。並將地方官員處分。一、內地奸民、與苗人結親、往來勾通、不可究詰。嗣後如有前弊應斷離異、仍按律定罪、永行禁止。地方有司、亦坐以失察之罪俱應如所請。從之。
- 以故紮魯特鎮國公巴圖子蘇禮襲爵。
- 辛酉。升貴州平遠副將駱儼、為雲南楚姚蒙景總兵官。
- 壬戌。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仇兆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太常寺卿張世爵、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升山東按察使葉九思、為山東布政使司布政使。貴州按察使李華之、為雲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 以江南蘇州、松江、常州淮安四府、並徐州、水災、命動支淮徐二屬積貯。穀麥七萬五千餘石賑濟。並免蘇松常三府、白糧耗米九萬七千餘石。
- 癸亥。吏部等衙門、察議原任內閣學士宋大業、疏參偏沅巡撫趙申喬輕褻御書等款、俱經趙申喬回奏辨明、應無庸議其趙申喬所奏宋大業兩次奉差湖南、共得銀九千餘兩、宋大業已經自認、應將宋大業革職杖流所得銀兩、追取入官趙申喬於回奏內首明饋銀、應減罪二等、將趙申喬革職擬徒得㫖趙申喬、從寬免革職治罪。著降五級留任宋大業、寬免杖流。餘依議。
- 以翰林院侍讀喇薩理、庶子党阿賴充日講起居注官。
- 丁卯。孝莊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暫安奉殿。
- 順天府進春。
- 己巳。上奉皇太后、自暢春園回宮。
- 庚午。諭領侍衛內大臣及禮部頃者朕躬有疾、今雖痊癒尚覺軟弱元旦不能詣堂子行禮于宮中拜神。照常升殿。
- 辛未。歲暮祫祭太廟。遣領侍衛內大臣公阿靈阿行禮。
- 遣官祭太歲之神。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壬申賜朝正外藩科爾沁、烏朱穆秦翁牛特、阿霸垓蒿齊忒土默特喀爾喀杜爾伯特、巴林喀喇沁、敖漢毛明安、紮魯特阿霸哈納、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旌表八旗節婦、滿洲色楞妻富氏等二十七人。蒙古、鄂諾妻巴氏等九人漢軍、周成有妻曲氏等二人。烈女、滿洲六格聘妻田氏一人。直隸各省節婦王元弼妻姚氏等三十四人。各給銀建坊如例。
- 是歲、人丁戶口、二千一百六十二萬一千三百二十四。田、地、山蕩畦地六百二十一萬一千三百二十一頃三十二畝有奇。徵銀、二千七百八十萬四千五百五十三兩有奇。米豆麥、六百五十三萬一千三百五十二石有奇。草、二百九十五萬一千六百八十七束。茶、十六萬二千四百十五引。行鹽、四百三十二萬九千五百九十七引。徵課銀二百九十五萬七百二十八兩有奇。鑄錢、二萬六千八百四十二萬二千六百有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