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十三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十四
卷之二十五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七年。戊申。春。正月。庚子朔。上詣堂子行禮。還宮。拜神畢。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侍衛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賀。照例筵宴

  • 朝鮮國王李棩、遣陪臣鄭致和等、表賀親政。表文曰、運屆千齡。聿睹聖作。躬親萬務。益恢皇圖。凡在照臨。實均歡聳。欽惟皇帝陛下。夙膺景命。丕纘洪基。當漢昭辨詐之年、迺從歸政之請。迨周成即辟之日、舉切望治之心。猗歟百度之維新。允矣四海之同慶。伏念臣叨守緒業。偏荷寵靈。跡滯東藩、莫造虎拜之列。神馳北極、第勤鼇忭之誠。又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及進𡻕貢禮物。宴賚如例
  • 壬寅。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丙午。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 丁未。孟春。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遣官祭太𡻕之神
  • 升兵部督捕左侍郎額赫裏、為工部尚書
  • 升參領徐治都、為直隸天津總兵官。參領蔣登雷、為江南狼山總兵官
  • 戊申。升內秘書院侍讀學士田種玉、為內弘文院學士
  • 升左副都御史莫洛、為山西陝西總督。湖廣巡撫劉兆麒、為四川總督
  • 九卿科道會推雲南巡撫、以原任南贛巡撫林天擎擬正。通政使李天浴擬陪。得㫖、林天擎、系平西王下人員。見今王住雲南。林天擎不應推此缺。著李天浴為雲南巡撫
  • 河道總督楊茂勳疏言、煙墩漫決、大溜南徙、正河淤成平陸、計二十里。臣親赴河干。相度河形。先挖引河。一面接築進埽、決口漸狹、逼水由引河而下、向之淤為平陸者、已通舟楫、下部知之
  • 己酉。升左僉都御史馬雄鎮、為內國史院學士
  • 命河南驛鹽事務、歸併大樑道兼理
  • 庚戌。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其文曰、我國家肇基東土。祖功宗德。昭格皇天。恢弘景運於萬年。篤生我皇考皇帝。睿聖首出。奄有萬邦。大孝弘仁。武功文德。配兩儀而軼千古。既奉冊寶。恭上尊諡。惟陵寢宜有功德之碑。謹撰述大概。鐫諸貞瑉。用傳永久。敘曰、皇考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諱福臨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隆道顯功文皇帝第九子也。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皇考未誕之先太皇太后、嘗有紅光繞身。女侍驚以為火。近則不見。眾皆大異之。又夢異人授一子曰、此統一天下之主也。次日。皇考誕生。宮內紅光照耀。香氣彌漫。經久不散。皇考生而神靈。英異非常。六齡讀書。不假師資。一目數行俱下。太宗甚鍾愛焉。甲申。嗣登大寶。是時流寇肆逆。明祚已終。國亡君殉。萬姓無歸。爰整六師。一戰而破百萬之強寇。乃建都燕京。齊晉秦豫。傳檄底定。靖寇救民。王師南下。金陵僭號者、其臣下執之以降。由是下楚蜀。平浙閩。兩粵滇黔。數年之內、以次掃蕩。遂成大一統之業。治本愛民。出師則嚴紀律。毋敢殺掠百姓。知民苦賦重。盡除明季加派。又停江浙督催織造官。免陝西皮張絨褐之貢。罷各省柑橘鰣魚石榴等物之進。停止邊外城工。蠲派徵民間助工之餉。已臨清燒磚之役。減朝鮮進貢之數。定賦役全書。修大清律令。各衙門規制事例。祇奉太祖太宗成法。治具畢張。敬天尊祖。饗祀親虔。孝事太皇太后。晨興問安。長跪受教披閱章奏。每至夜分。勤學好問。擇滿漢詞臣。充經筵日講官。于景運門內建直房。令翰林官直宿備顧問。經書史策。手不釋卷。遂知性知天。洞悉至道。兼綜天文、地理、禮、樂、兵、刑、賦役、古今因革利病之源。旁及諸子百家。莫不博涉。得其要領。素衣菲食。不興土木之工。親視太學。釋奠先師。發帑金崇其廟貌。雖太平、不弛武備。立賢無方。丁亥己亥。再舉會試。間廣額數、以羅人才。科場作弊者、從重治罪。視滿漢如一體。遇文武無重輕。破故明人臣朋黨之習。尚廉正。黜貪邪。時時甄別廷臣、以示激勸。下詔求言。虛懷納諫。外官入覲、面諭以愛民勤職。詳慎刑獄。大辟覆奏、再四駁審。命官恤刑。各省冤濫者、皆得免。又停秋決一年。閹寺不使外交。立鐵牌示禁。命儒臣修祖宗聖訓。順治大訓。通鑒全書。孝經衍義等書。以教天下臣民。詣先農壇、躬耕耤田。勸農以足民。四方水旱災荒、頻發內帑多金賑濟。雲貴初平、頒發帑金、溥賑軍民。焦心勞思、惟念軍民疾苦。至於故明諸陵、設護衛。禁樵采。憫崇禎帝死難、頒諭祭誄。其臣之殉難者、予贈恤。其宗室投順者、令畜養樂業。其厚待如此。我皇考以精明理政務。以仁厚結人心。法制則細大無遺。德音則遐邇鹹遍。故使山陬海澨、莫不覃被恩膏。東至使鹿使犬等國。西至厄內忒黑、吐魯番等國。北至喀爾喀、俄羅斯等國。南至琉球、暹羅、荷蘭、西洋、海外等數百國。見海不揚波。咸曰、中國有聖主出焉。梯山航海。莫不重譯來王。我皇考惟是兢業祗慎。無一日自暇逸也。順治十八年正月。不豫。于丁巳日上賓。嗚呼哀哉。聖壽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豫定於昌瑞山。皇考遺命。山陵不崇飾。不藏金玉寶器。嗚呼。故明政亂久矣。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誕膺景命。定亂無難。特以尚德緩兵故也。至我皇考當流寇殘破明室。生民塗炭。大兵西下。掃平逆寇。統一寰區。非神武不能開基。非至聖不能致治。謨烈於昭。道法具在。雖堯舜之德。湯武之功。何以尚茲。謹拜手稽首而陳頌曰。天祜下民。眷於有德。大清受命。奄有方域。太祖肇基。太宗弘業。皇考纘緒。亶生睿質。運協禎符。懋建皇極。大武布昭。剪除寇賊。王師西下。一戰而克。定鼎燕京。綏懷反惻。指顧蕩平。一統萬國。怙冒烝生。仁恩洋溢。罷貢停工。以蘇民力。立綱陳紀。利興弊革。成憲周詳。有典有則。圖治勵精。憂勞日昃。萬幾畢理。大猷允塞。崇儉去奢。克勤無逸。敷政優優。居心翼翼。丕承遺緒。永言孝思。先意順志。恭事慈幃。好學不倦。悟道淵微。博綜經史。百事周知。戒勵臣工。首在勿欺。賢奸立辨。黜陟咸宜。纂成文籍。洋洋訓詞。金匱是寶。萬世可師。慎刑薄賦。賑救荒災。勸農興學。富之教之。帝王道貫。覆載功齊。聲教四訖。遠邇不遺。殊方重譯。入貢京師。治化溥洽。道法昭垂。休徵駢集。洪烈長貽。巍巍孝陵。神爽憑依。山苞川拱。祥護靈祇。鏤詞貞石。億禩歌思
  • 辛亥。賜朝正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銀幣鞍馬有差
  • 壬子。升內國史院學士岳思泰、為兵部督捕左侍郎
  • 癸丑。封固山貝子尚善子門度、固山貝子章泰子白壽、固山貝子溫齊子額爾圖、俱為鎮國公
  • 授和碩簡親王濟度庶出子喇布、輔國公鞏安子圖薩、俱為三等輔國將軍。鎮國將軍輝塞子魏塞、為三等奉國將軍
  • 甲寅。山西巡撫楊熙、自陳不職。部議降二級調用。命以原品解任
  • 乙卯。以內秘書院學士劉芳躅、為山東巡撫
  • 丙辰。升太僕寺卿哲庫訥、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丁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戊午。命故衍聖公孔興燮子孔毓圻、襲爵
  • 以世祖章皇帝配天覃恩。加鼇拜、遏必隆、太師。坡爾盆、法保、彭春、那摩佛、戴壽、鄔黑、俱太子少師。吳應熊、少傅兼太子太傅。耿聚忠、尚之隆、耿昭忠、白文選、俱太子少師
  • 宗人府議覆、貝勒杜蘭、當元旦慶賀筵宴之時、眾皆豫集、伊獨偃息他處、因此巴圖魯公鼇拜等、令部臣察問。伊不以理說、反口出大言。又復巧飾叩閽。情罪重大。應解宗人府左宗正、並議政之任。革去多羅貝勒。羈禁。撤取所屬人員。得㫖、杜蘭、理應依議治罪。姑從寬免其羈禁、及撤取所屬人員。著解宗人府左宗正、並議政。革去貝勒。降為鎮國公。嗣後。務痛自改悔、以圖勤勉。如不改前惡。決不寬宥
  • 先是、廣西道御史楊維喬條奏、昔世祖章皇帝時、凡引見官員、皆跪奏履歷。今見諸臣引見、俱不跪。於尊卑之分未合。請敕部遵舊制行。得㫖、該部議奏。至是、禮部議覆、各官引見。原系察驗身材面貌、應照前站立。天語垂問、方行跪奏。又一議、站立非人臣對君之體。嗣後引見文武各官、應跪。得㫖、依後議
  • 己未。升太常寺卿霍叔瑾、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 庚申。予故直隸提督劉良佐、浙江溫州總兵官尚好仁、祭葬如例
  • 辛酉。升護軍參領哈爾哈齊、為鑲黃旗護軍統領。護軍參領顧巴什、為正黃旗護軍統領
  • 升郎中席哈納、為內國史院學士
  • 壬戌。諭兵部、外藩蒙古諸王下官員、既無封贈、及送子入監讀書之例。伊斯丹津王下官員、亦著停止封蔭
  • 以多羅貝勒察尼、為宗人府左宗正
  • 升內秘書院侍讀學士陳敱永、為內秘書院學士
  • 以原任南贛巡撫林天擎、為湖廣巡撫
  • 癸亥。以大理寺卿覺羅阿塔、為山西巡撫。光祿寺卿白清額、為陝西巡撫
  • 甲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丁卯。升護軍參領喇賽、為鑲藍旗蒙古副都統
  • 戊辰。升內國史院侍讀學士程芳朝、為太常寺卿
  • 升吏部郎中達爾布、為山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吏部郎中阿席熙、為陝西布政使司布政使

二月。庚午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甘肅巡撫劉鬥疏言、平慶臨鞏四府屬。去𡻕夏旱秋澇、人民饑饉。請賜賑濟。得㫖、平涼等四府人民、饑饉至極。殊為可憫。著該督撫擇賢能官員驗賑。務令窮黎、得沾實惠
  • 辛未。廣東提督常進功疏報、逆賊魏韜、嘯聚潮陽海面。臣會同左翼總兵官于奮起、領兵搜剿。康熙六年十月初三日。大敗賊眾。獲偽參謀吳俊、親信陳阿五等。賊渠棄舟潛逃。下部知之
  • 壬申。定各省督撫薦舉屬員額數
  • 升太常寺卿阿思祜、為大理寺卿
  • 甲戌。升刑部郎中色特、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刑部郎中穆成額、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戶部議覆、江甯巡撫韓世琦疏言、黃河沖決、桃源受患尤甚。漕糧無蠲免之例。請將桃源縣康熙六年分起運漕糧、分兩年補徵帶運。應如所請。從之
  • 乙亥。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命福建督撫、重建柔遠館驛、以駐琉球國使
  • 丁丑。太皇太后聖壽節。遵懿㫖、免行禮
  • 遣大學士圖海、祭先師孔子
  • 戊寅。祭大社。大稷。上親詣行禮
  • 免直隸景州等十州縣衛、康熙六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旌表福建省靖南王耿繼茂下節婦周方蘇妻吳氏、給銀建坊如例
  • 己卯。春分。朝日於東郊。上親詣行禮
  • 內國史院大學士巴泰、以疾請解任。命以原官致仕
  • 庚辰。孝康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 免奉天府承德廣寧二縣、康熙六年分雹災額賦
  • 壬午。以原任江南按察使趙曰冕、為湖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 甲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免浙江臨海縣、康熙六年分水災額賦十之三
  • 乙酉。諭禮部、天象關係重大。必得精通熟習之人、乃可占驗無誤。著直隸各省督撫、曉諭所屬地方。有精通天文之人、即行起送來京考試、於欽天監衙門用。與各部院衙門官員、一體升轉
  • 升大理寺少卿賁岱、為太常寺卿。左通政岳諾惠、為光祿寺卿。兵部督捕左理事官花善、為太僕寺卿
  • 山西提督柯永盛、引年乞休。慰留之
  • 丙戌。遣官祭先農之神
  • 免陝西寧州華亭等四州縣、及慶陽衛、康熙六年分雹災額賦有差
  • 予故一等精奇尼哈番根都紮布、祭葬如例
  • 丁亥。以貴州賞功等十八寨地方、歸普安州管理。安順府統轄
  • 戊子。夜子時、流星如盞大。赤黃色。尾有光
  • 辛卯。上幸南苑行圍
  • 吏部議覆、四川巡撫劉格疏言、臣原姓張。名德地。歸旗後、義父辛達理、取名劉格、請照例復姓更名。應如所請。從之
  • 壬辰。清明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
  • 丙申。以啟心郎覺羅杜爾巴、護軍參領希福、俱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 丁酉。諭吏部等衙門、前諭督撫奏事。必舉其事之原委。明晰入告。部院將應結之事。亦即行完結。勿得遷延駁察。近見督撫奏疏、仍有事情未晰者。部院亦有將應結之事、遷延駁察者。如此草率、不加詳慎、殊負委任之意。今後督撫奏事。若不詳明具奏。著嚴行參處。各部院若將應結之事。復搜求細故、藉端駁查。定行治罪
  • 戊戌。上自南苑回宮
  • 理藩院題、請差大臣往四十九旗、及邊外喀爾喀會盟。得㫖、著侍郎綽克托、達哈塔去

三月。己亥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福建總督祖澤溥疏言、向例各府推官。赴省承問欽件。今推官奉裁。事歸知府。但知府有地方專責、不便輕離。而同知通判、事務稍簡。以之按季輪班、赴省承問。是亦詳慎刑名之意也。下部議行
  • 甲辰。遣官祭歷代帝王
  • 乙巳。福建道御史李棠、奏請亟開經筵。以光典禮。報聞
  • 丙午。旌表節婦。山東長山縣李氏、廣東樂昌縣蕭氏、烈婦。山東姜氏、烈女。山東吳氏、給銀建坊如例
  • 丁未。以世祖章皇帝配天禮成。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遣都統勒貝、祭告永陵。都統伯宜理布、祭告福陵。都統鄂內、祭告昭陵。都統喇哈達、祭告孝陵
  • 遣侍郎劉鴻儒等八員、祭歷代帝王陵寢。及先師闕里
  • 諭吏部、國家政務。必委任賢能。乃可贊成上理。今在京各部院滿漢官員。俱論資俸升轉。雖系見行之例。但才能出眾者、常以較量資俸、超擢無期。此後遇有緊要員缺。著不論資俸。將才能之員、選擇補用
  • 免江南邳州、安東等六州縣、及高郵等十八衛所、康熙六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予故副都統覺羅商燕、祭葬如例
  • 庚戌。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甲寅。免陝西邠州、咸寧等七州縣、康熙六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喀爾喀昆都侖拖音台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丙辰。萬壽節。上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侍衛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上表慶賀。照例筵宴
  • 遣官祭福陵、昭陵、孝陵
  • 遣官祭真武、東嶽、城隍之神
  • 己未。命停止巡視茶馬差
  • 戶部議覆、甘肅巡撫劉鬥、請賑恤西寧等處一疏。得㫖、西寧等處。人民饑饉已極。深為可憫。爾部擬出廉能官二員。作速遣去。會同地方官。不拘何項就近錢糧。酌量動支分賑。務令饑民得所
  • 庚申。予故內大臣布代、祭葬如例
  • 辛酉。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諭吏部、戶部、都察院、鹽課關係緊要。必得廉幹之員差遣。乃能嚴緝私販。惠恤商民。疏通引法。以裕國課。近見課額未增。商民又鮮裨益之處。以後不必專差監察御史。應將廉幹之員、選擇兼差。爾部院酌量定議以聞
  • 諭吏部、舊例科道乏員。行取在外有司、考選補授。原因有司乃親民之官。諳悉民間利弊。得以據實指陳。有裨政治。且外官內擢。足以鼓勵人才。振興吏治。今後科道缺出。可移文督撫。就有司內。舉才能夙著者。咨部。爾部詳核具題。行取來京。朕親選用。每𡻕宜行取幾人。爾部酌議以聞
  • 諭吏部、近聞在京諸臣。違法遣人往各省官員處、借名問候、多索財物。又干預地方事。挾持請托。顛倒是非。甚為良民之害。有等遊行閑棍。討取官員書劄。或雕刻別人圖書。投見地方官員。恣行欺誑。此等情弊。深可痛惡。地方大小各官。果能持己端方。制行清直。於此等違法幹請之輩。即不應所求。不給財物。何懼之有。以後地方文武各官、遇有此等遊棍。應即嚴拏具奏。將主使之人究出。從重治罪。若畏懼徇私、不行陳奏。被旁人訐告。科道糾參。將地方官一併從重治罪。爾部通行曉諭內外王以下文武大小各官
  • 諭刑部、向來東西長安門外、𥪡立石牌。原為民有冤枉、令其伸告。近見奸狡棍徒、並無冤抑。謊捏事端。誣告者多。實情者少。將無辜牽連苦累。又聞無賴之徒。指稱叩閽。在於地方、恣行挾詐。擾害良民。是負朝廷恤民之心。而開奸徒生事之路也。通政使司登聞鼓衙門。既許封進狀詞。伸理冤枉。以後內外官民、果有冤抑事情。著照例于通政使司登聞鼓衙門告理。叩閽之例。永行停止
  • 以甘肅甯州、安化等五州縣、及慶陽衛、康熙六年分、民遭疾疫。將丁銀豁除。並免地畝額賦一年
  • 壬戌。免江南上元、江寧、石城等衛所、康熙六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癸亥。加山西提督柯永盛太子少保。以效力年久故也
  • 甲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乙丑。免江南海州、清河等七州縣、康熙六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丁卯。兵部題、前奉上諭。凡外國之人。除進貢方物外。將貨物在邊界處所貿易。有無定例。命臣等會同禮部詳察具奏。查外國非系貢期、竟來貿易者。會典並未開載。惟康熙二年、准荷蘭國貿易一次。康熙三年、准暹羅國貿易一次。隨於康熙五年、永行停止。請嗣後非系貢期、概不准其貿易。從之

夏。四月。己巳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庚午。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吏部等衙門遵㫖議覆、嗣後巡視鹽政、不必專差御史。應于六部滿漢司官內、揀選賢能之員。一併差遣。所差司官、俱授御史職銜。差滿考核、仍回原任。從之
  • 癸酉。左副都御史左敬祖、以疾乞休。允之
  • 丁丑。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白沖之子色冷劄什、襲職
  • 戊寅。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庚辰。裁義王孫徵淳俸銀二千兩。仍𡻕給三千兩。藩下官役。酌撥地土。停其支給銀米
  • 予故戶部侍郎致仕鏗特、祭葬如例
  • 先是、浙江嘉善縣民郁之章有罪。流徙尚陽堡。會有認工贖罪之例。其子候選知縣郁褒、請修刑部衙署、贖父還裏。至是、限期將滿、尚未訖工。郁之章例當復徙。鬱褒叩閽、願棄官代父之徙所。郁褒弟生員郁廣、亦叩閽、言己當代徙、留其兄郁褒侍父疾。部議子代父徙。非舊例。仍治以衝突儀仗罪。上矜其孝友。特並宥之
  • 壬午。吏部議覆、山西巡撫楊熙疏言、都司經歷武弘祖、具呈請回旗終養。查與例不符。應不准行。得㫖、漢官有終養之例。旗下出仕外省者。向無終養之例。終養關係孝道。不宜以漢官旗下官分別。著再畫一具奏。尋部議、武弘祖准如漢官例終養。並著為令。從之
  • 癸未。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左僉都御史金世德、為左副都御史
  • 吏部遵㫖議覆、行取知縣、既咨行各省、令將才能夙著者選送。若預定員數、或人不及額、而庸流得以濫充。或人浮於額、而賢者無由盡舉。嗣後應停其定數。凡知縣內、有卓異薦舉、無錢糧盜案者。列名咨送。如無卓異薦舉之員、將曆俸三年、無錢糧盜案、才能夙著者。令該督撫詳確選擇。列名咨送。臣部復行詳核具題。行取來京。候皇上考選。以科道用者、註冊、候缺出、以次題補。用完之日、再行具題行取。若無才能官員、不必充數濫送。督撫有咨送匪人、及錢糧盜案未結之員者。治以徇情之罪。從之
  • 甲申。停巡倉御史差
  • 三等阿達哈哈番賀樂齊巴圖魯、創發身故、照陣亡例、予祭葬
  • 吏部題、銓政關係重大。臣部滿洲員外郎缺出。停其較俸升補。將候補員外郎、及部院衙門應升官員內、選擇除授。得㫖、如議行。戶禮兵工四部員外郎。亦著選擇補授
  • 乙酉。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 丙戌。喀爾喀多羅冰圖貝勒巴爾布故。遣官致祭
  • 丁亥。賜直隸各省卓異僉事道張九徵等十二人、蟒衣各一襲
  • 戊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己丑。裁直隸各省大小衙門吏攢承差等役、三千八百四十九名、共存留二萬六千五百八十六名
  • 庚寅。初安南都統使莫元清、為安南國王黎維禧所逼、奔入雲南。上疏陳訴。上命安置莫元清于南寧。安南國王黎維禧、亦上疏言興兵復讐始末。上遣內秘書院侍讀李仙根等、齎敕宣諭黎維禧。敕曰、皇帝敕諭安南國王黎維禧、據爾奏稱、因莫元清之祖莫登庸、有逼陷爾先國母、先嗣王、行弑奪國之讐。今興兵致討等語。又稱報復爾國前讐。剿除莫氏。止有莫敬恭、莫敬寬、竄居高平。爾又往討。已經設誓和好等語。據此、則爾讐已復。和好完結。各居異地矣。莫氏作亂之人、既皆喪亡。又系故明嘉靖時已完之事。蓋已世遠年久。莫元清先經納貢歸誠。朕授為都統使之職。爾後又納貢歸誠。隨封為王。爾今生事興兵。稱為復讐。理應於未興兵之前。將情節陳奏。聽候敕㫖。乃竟未請㫖。遽爾興兵。殘破高平地方。弑戮兵民。殊為不合。今既稱遵㫖罷兵。著將高平地方人民。俱復還莫元清。各守土安生。以副朕綏乂生民之心。盡爾奉藩之義。庶永承寵眷之祉矣。其慎思恪遵而行。毋違。特諭
  • 定鑾儀使品級、視尚書
  • 酌減直隸各省存留錢糧額數
  • 辛卯。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李可植子李廷弼、襲職
  • 海澄公黃梧疏言、海疆底定、非昔日強寇出沒可比。福建全省之兵。並歸經制。獨同安城守一營官兵。尚屬臣標。請將城守營副將一員。兵一千名。悉歸經制。聽總督提督管轄。從之
  • 雲南道御史徐旭齡疏言、國家生財之道。墾荒為要。乃行之二十餘年而無效者。其患有三。一則科差太急。而富民以有田為累。一則招徠無資。而貧民以受田為苦。一則考成太寬。而有司不以墾田為職。此三患者、今日墾荒之通病也。朝廷誠講富國之效。則向議一例三年起科者非也。田有高下不等。必新荒者三年起科。積荒者五年起科。極荒者永不起科。則民力寬而佃墾者眾矣。向議聽民自佃者非也。民有貧富不等。必流移者給以官莊。匱乏者貸以官牛。陂塘溝洫。修以官帑。則民財裕而力墾者多矣。向議停止五年墾限者非也。官有勤惰不等。必限以幾年招復戶口。幾年修舉水利。幾年墾完地土。有田功者升。無田功者黜。則懲勸實而督墾者勤矣。下部確議具奏
  • 壬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癸巳。申刻。金星見午位。色微暗
  • 乙未。以噶達渾穆成額、為鑾儀衛鑾儀使
  • 予故蒙古都統議政大臣三等伯車爾布、祭葬如例
 卷之二十三 ↑返回頂部 卷之二十五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