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百四十七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百四十八
卷之二百四十九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春。正月。乙酉朔。上詣堂子行禮。還宮。拜神畢。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詣皇太后宮、行禮。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賀。停止筵宴。

  • 朝鮮國王李焞、遣陪臣李枋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及進歲貢禮物。宴賚如例。
  • 丙戌。上奉皇太后、幸暢春園。
  • 己丑。孟春。享太廟。遣吏部尚書富甯安行禮。
  • 遣官祭太歲之神。
  • 庚寅。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辛卯。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 甲午。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戊戌。以上元節、賜外藩科爾沁、鄂爾多斯、蒿齊忒、紮魯特、蘇尼特、郭爾羅斯、吳喇忒、翁牛特、喀爾喀、巴林、土默特、敖漢、阿霸垓、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己亥。上元節。賜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及內大臣、大學士、侍衛等宴。
  • 辛丑。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甲辰。賜朝正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銀幣鞍馬有差。
  • 丙午。刑部。等衙門題、察審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遺錄、內有大逆等語、應即行淩遲。已故方孝標、所著滇黔紀聞內、亦有大逆等語、應銼其屍骸。戴名世、方孝標之祖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年十六歲以上者、俱查出解部、即行立斬。其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歲以下子孫、伯叔父兄弟之子、亦俱查出、給功臣家為奴。方孝標、歸順吳逆、身受偽官、迨其投誠、又蒙恩免罪、仍不改悖逆之心、書大逆之言。今該撫將方孝標同族人、不論服之已盡未盡、逐一嚴查、有職銜者、盡皆革退。除已嫁女外、子女一併即解到部、發與烏喇、甯古塔、白都納等處安插。汪灝、方苞、為戴名世悖逆書作序。俱應立斬。方正、玉、尤雲鶚、聞拏自首。應將伊等妻子、一併發甯古塔安插。編修劉岩雖不曾作序然不將書出首。亦應革職、僉妻流三千里。上曰、此事著問九卿具奏。案內方姓人、俱系惡亂之輩。方光琛、投順吳三桂、曾為偽相。方孝標亦曾為吳三桂大吏。伊等族人、不可留本處也。
  • 諭大學士等、原任大學士張玉書、久任機務、小心恪慎、懋著勤勞。朕追念難忘。伊惟一子張逸少、見任編修。著從優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以示朕篤眷舊臣至意。
  • 授輔國公蒲昌女為鄉君。婿英貴、為輔國公婿。秩四品。
  • 丁未。上自暢春園回宮。
  • 戊申。以司經局洗馬李鳳翥、提督順天學政。
  • 升廣西左江道李世仁。為貴州按察使司按察使。
  • 辛亥祈榖於上帝。上親詣行禮。
  • 上幸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 壬子。諭大學士等曰、今天下承平日久、人多重文輕武。殊不知天下雖太平、武備斷不可廢。朕補授武官、必簡用曾經效力、及弓馬𡢃熟者。以此人皆互相激勸、學習弓馬、黽勉效力。如滿洲身曆行間、隨圍行獵、素習勤苦、故能服勞。若漢人則不能矣。雖由風土不同亦由平日好自安逸之所致也。
  • 諭領侍衛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副都統、侍郎、學士、副都御史等、自古帝王、統馭天下、君臣一心、無有異意、故凡事無不就理。倘上下暌隔各懷一心、則凡事無不滋弊。此理所必然也。朕今春秋已高、聽政年久。眾亦謂朕事事經歷、無不周知。但不聞不見之事甚多。雖有言官、類多瞻顧緘默。是以托合齊等輩小人、常昂然張膽、構集黨羽。今已顯露亂臣賊子歷代有之、但為君者、見於幾先、則不露聲色、自然滅除。若漸使滋蔓、其弊不可勝言矣。朕為國為民、宵旰勤勞、亦屬分內常事。此外所不得聞者、常令各該將軍、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官、因請安摺內、附陳密奏、故各省之事、不能欺隱。此于國計民生、大有裨益也。爾等皆朕所信任、位至大臣。當與諸省將軍、督撫提鎮、一體於請安摺內、將應奏之事、各罄所見、開列陳奏。所言若是、朕則擇而用之。所言若非、則朕心既明、亦可手書訓諭、而爾等存心之善惡誠偽、亦昭然可見矣。朕于諸事謹慎、舉朝無不知之。凡有密奏、無或洩漏。但大膽不肖、湣不畏死之徒、從中拆視。或原奏之人、朋友眾多、口不密而洩漏者亦有之。至一概奏摺、不遲時刻、皆不留稿、朕親自手批發還。凡奏事者、皆有朕手書證據在彼處、不在朕所也。爾等果能凡事據實密陳、則大貪大奸之輩、不知誰人所奏。自知畏懼。或有宵小誑主。竊賣恩威者。亦自此顧忌收斂矣。為此特諭。
  • 以翰林院檢討文志鯨充日講起居注官。
  • 癸丑。上以巡幸畿甸、命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九子固山貝子允禟、皇十子多羅敦郡王允䄉、皇十四子固山貝子允禵、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隨駕。是日、自暢春園啟行。駐蹕南苑。
  • 諭大學士等、右衛將軍宗室費揚固、為人正直。奏事朕前、言語誠實。凡伊所見所聞之事、即行直奏、並無欺隱。且盡職年久、聲名亦佳。今已年邁。又系王之子。可授為公。著宗人府議奏。尋議費揚固、應授為輔國公。從之。
  • 以翰林院侍講學士長壽、充經筵講官。

二月。甲寅朔。諭黑龍江將軍宗室楊福、爾前為甯古塔將軍時、曾經降級。自調任黑龍江以來、居官甚善。故復還爾所降之級、以示獎勸。

  • 賜盛京將軍唐保住、甯古塔將軍覺羅孟俄洛、黑龍江將軍宗室楊福、銀各一千兩。盛京副都統巴勒、白都納副都統常關保、黑龍江副都統陳太、銀各二百兩。
  • 丙辰。春分。朝日於東郊。遣兵部尚書殷特布行禮。
  • 丁巳。遣大學士蕭永藻、祭先師孔子。
  • 諭大學士等。朕自沖齡篤好讀書。諸書無不覽誦。每見歷代文士著述、即一句一字於理義稍有未安者、輒為後人指摘。惟宋儒朱子、注釋群經、闡發道理、凡所著作、及編纂之書、皆明白精確、歸於大中至正。經今五百餘年、學者無敢疵議。朕以為孔孟之後、有禆斯文者朱子之功、最為弘钜。應作何崇禮表彰、爾等會同九卿詹事科道詳議具奏。尋大學士、會同禮部等衙門、議覆宋儒朱子、配享孔廟、本在東廡先賢之列、今應遵㫖、升於大成殿十哲之次、以昭表彰至意。從之。
  • 江蘇巡撫張伯行疏參、江南江西總督噶禮得銀五十萬兩、徇私賄賣舉人程光奎、吳泌等、不肯審明。請將噶禮解任嚴審。得㫖、噶禮著解任、此事著張鵬翮、會同總漕赫壽、確審具奏。江南江西總督印務、著江西巡撫郎廷極署理。
  • 江南江西總督噶禮疏參、江蘇巡撫張伯行、誣臣私賣舉人得銀五十萬兩、乞賜對質。得㫖、張伯行著解任。此事著張鵬翮會同總漕赫壽、確審具奏。江蘇巡撫印務、著浙江巡撫王度昭署理。
  • 諭九卿等、噶禮、張伯行、互參一案、噶禮有辦事之才、用心緝拏賊盜。然其操守則不可保。張伯行為人老成、操守廉潔。然盜劫伊衙門附近人家、尚不能查拏。噶禮曾參原任知府陳鵬年。陳鵬年居官雖善。乃一膽大強悍之人。噶禮、張伯行、互相不睦者、皆陳鵬年慫恿所致。據張伯行參疏雲、噶禮得銀五十萬兩。未必全實、亦未必全虛。即噶禮所參張伯行之事、亦必有兩三款是實。至海賊一案、命江南浙江福建三省督撫前往、乃皆畏懼推委。惟噶禮至盡山花鳥緝拏賊盜。因此各省督撫、甚怨噶禮。此案察審實難。若命滿大臣審、則以為徇庇滿洲。若命漢大臣審、則以為徇庇漢人。至張伯行題參疏內、連及張鵬翮者、意欲審理此事時、使張鵬翮回避。故朕仍令張鵬翮前往、從公審理。
  • 吏部等衙門議覆、福建浙江總督范時崇條奏、沿海捕魚船隻、只許用雙桅、不准越省行走、交與該州縣、查明、令沿海提鎮副協等營鈐朿。應如所請。上曰、觀范時崇條奏之事、與地方民生無益。福建大洋內無賊盜。內地沿海一帶、俱系小賊。文武各官、果實心盡力、撫綏緝獲。自然無事今若照所題、將捕魚船戶、併入水師營分轄、則啟武弁兵丁克削之弊矣。且賊盜竊發、何地無之。若欲將賊盜盡除、亦斷不能。凡事只應視有益於民者行之、不當迫之以法。此條奏、不可行。將原本發還。
  • 大學士等、以吏部題補各省學政請㫖。上曰、提督學政、有教育士子、選取人才之責、關係甚要。從前學差、聲名不善者多、善者少。或有取二三學問優者、因而得名。或有取二三寒士、因而得名。俱不可謂之善。今大臣官員子弟內、不無學問優者。但提督學政之人、伊身鄉會試時、或僥倖而得、故提督學政之日、取士亦多未公科道官員、知其情弊、徇情不行指參。此任甚要。開列人員內、有爾等所知者、各從公舉出。又諭曰、川陝總督殷泰、居官善不但操守好、而人才亦優。但知為公效力、毫不徇部院中人情面。乃實心辦事之人。浙江提督吳郡、居官亦善。褔建武官內、無有及之者。福建提督楊琳、人明白。雲南提督張谷貞、江南提督師懿德、延綏總兵官李耀、寧夏總兵官范時捷、居官俱善。福建提督藍理、居官甚劣。但其屬下額兵缺伍不補者、較之俞益謨尚少耳。直隸守道祁國祚、前此居官尚善。今改易其操、為人亦屬奔競鑽營。巡撫趙弘燮、至今仍隱忍不參。又原任巡撫汪灝、任山西學政時、聲名甚佳。後任河南巡撫時、即改易其操、聲名掃地矣。
  • 以科爾沁故和碩土謝圖親王阿拉善子鄂爾齋圖、襲爵。
  • 以故正黃旗二等精奇尼哈畨阿玉錫子吳巴錫、襲職。
  • 戊午。祭大社大稷。遣都統崇古禮行禮。
  • 己未。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為會試正考官。內閣侍讀學士徐元夢、為副考官。
  • 以翰林院編修陳恂、提督山東學政。檢討孔尚先、提督山西學政。檢討史貽直、提督廣東學政。編修王誥、提督四川學政。編修龔鐸、提督廣西學政。左春坊左諭德蔡珽、提督貴州學政。禮部郎中吳卜雄、為河南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吏部郎中張為經、為福建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原授湖廣學道服闋候補蔣德昌、為湖廣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庚申。轉刑部右侍郎覺羅法喇、為左侍郎。升內閣學士薩爾台、為刑部右侍郎。
  • 旌表河南烈婦翟氏、逼奸不從、盡節殞命、給銀建坊如例。
  • 壬戌。上駐蹕稻田地方。
  • 直隸巡撫趙弘燮、天津總兵官杜呈泗、來朝。
  • 升雲南按察使李苾、為河南布政司布政使。
  • 癸亥。上駐蹕北賽地方。
  • 甲子。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 上駐蹕南坊。
  • 乙丑。上駐蹕魏家營。
  • 丙寅。上自霸州苑家口登舟。泊張清口。
  • 升太僕寺卿阿爾筏、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旌表直隸烈婦、馬超雲妻李氏、拒奸殞命、給銀建坊如例。
  • 丁卯。御舟泊雄縣河口。
  • 戊辰。御舟泊趙北口。
  • 庚午。御舟泊郭裏口。
  • 山東總兵官李雄、來朝。
  • 辛未。遣官祭先農之神。
  • 壬申。御舟泊段村。
  • 癸酉。御舟泊圈頭村。
  • 甲戌。御舟泊趙北口。
  • 乙亥。御舟泊苑家口。
  • 丙子。上自苑家口登陸。駐蹕南八里莊。
  • 丁丑。遣官祭歷代帝王。
  • 上駐蹕北寺垡地方。
  • 戊寅。上駐蹕李家渠地方。
  • 命卓異武職官員、亦照卓異文職官員例引見。
  • 己卯。孝昭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 上駐蹕南苑。
  • 庚辰。上回駐暢春園。
  • 壬午。清明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諭大學士九卿等、朕覽各省督撫奏編審人丁數目、並未將加增之數、盡行開報。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見在人丁、加徵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冊題報。朕凡巡幸地方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納錢糧。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納錢糧。詰以余丁何事。咸雲、蒙皇上弘恩、並無差徭、共用安樂、優遊閒居而已。此朕之訪聞甚晰者。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遭叛逆之變、地方殘壞、田畝拋荒、不堪見聞。自平定以來、人民漸增、開墾無遺。或沙石堆積、難於耕種者、亦間有之。而山谷崎嶇之地、已無棄土、盡皆耕種矣。由此觀之、民之生齒實繁。朕故欲知人丁之實數、不在加徵錢糧也。今國帑充裕、屢歲蠲免、輒至千萬、而國用所需、並無遺誤不足之虞。故將直隸各省見今徵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永為定數。嗣後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錢糧。但將實數、另造清冊具報。豈特有益於民、亦一盛事也。直隸各省督撫、及有司官、編審人丁時、不將所生實數、開明具報者、特恐加徵錢糧、是以隱匿不據實奏聞。豈知朕並不為加賦、止欲知其實數耳。嗣後督撫等、倘不奏明實數、朕於就近直隸地方、遣人逐戶挨查、即可得實、此時伊等亦復何詞耶。此事毋庸速議。俟典試諸臣出闈後、爾等會同詳加確議具奏。
  • 癸未。升光祿寺卿李濤、為奉天府府尹。

三月。甲申朔。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上自暢春園回宮。
  • 丙戌。上幸暢春園。
  • 通政使司題奉天府府尹戴夢麟遺本、品級未及、例應駁回得㫖戴夢麟本系卿員升任之人、所奏遺本准其收奏。嗣後凡各衙門卿員遺本、俱准收奏。
  • 青海輔國公索諾穆達世故。遣官致祭。
  • 己丑。升太常寺卿王企埥、為宗人府府丞。
  • 辛卯。諭大學士等、前諭事積十日匯題一次者、朕意原指部院衙門已結案件。令各部將督撫等所題事件、亦入在匯題案內啟奏。此斷不可。嗣後督撫等所題事件、另為一本具奏。著傳諭各部。又繙譯本章、關係甚大。昨見本內有假官二字、繙作偽官。舛謬殊甚。昔太宗皇帝時、朝鮮國進表、原無不恭之語、繙譯官意欲起釁、故將表文繙錯、以致問罪往征。後纂修實錄、見彼表內漢文、與所繙滿文、大不相同始知當時繙譯有弊。且偽官與假冒不同。何得錯誤此皆繙譯各官、不熟習滿文所致。嗣後其慎之。
  • 壬辰。以原任浙江黃岩總兵官韓祖蘄、為江西南贛總兵官。
  • 癸巳。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升盛京禮部理事官馬進泰、為太僕寺卿。左通政田從典、為光祿寺卿。
  • 甲午授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側妃所生女為郡君。婿性德、為多羅額駙。
  • 丙申。上自暢春園回宮。
  • 丁酉。上御經筵講畢賜大學士九卿詹事及講官等宴。
  • 戊戌。上御太和殿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 諭大學士等去年順天解元、以科場事發脫逃朕心甚疑今中式進士內或有不能作文、令人頂替者、亦未可定著於二十日、齊備試卷、令赴暢春園。朕親加覆試。
  • 上幸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 升左僉都御史崔徵璧、為太常寺卿。
  • 庚子。諭大學士等曰、趙申喬題請雲南、貴州、廣西、三省、中額、量增數名。今覆試中式進士、可令趙申喬將所取三省備卷舉人、亦帶來考試。邇來浙江江南人、冒直隸等處北籍、及代人考試者、甚多。十三省語音、朕悉通曉觀人察言即可識辨。著出示遍曉。中式進士等、其中有冒籍替代等項俱赴部實首覆試之日、朕前亦許面奏。倘隱蔽不發朕一查出悔之無及。
  • 辛丑。萬壽節。停止行禮筵宴。
  • 遣官祭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 遣官祭真武東嶽城隍之神。
  • 癸卯。覆試會試中式舉人、卜俊民等、及趙申喬所薦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備卷舉人于暢春園並諭九卿搜閱遺卷。
  • 禮部等衙門、覆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請增雲南貴州廣西進士額數一疏。上曰、朕先因此三省路遠人少、每至脫科。念邊陲窮士、跋涉山川、曾諭該部、酌量增額、以示勸興。故今三省文風日盛。士子俱各黽勉肄業、考試者漸多。但取中額數尚少。宜更加增。爾等會議具奏。再此畨覆試不到者、作何區處。亦著議奏。試卷內有不通者、若革去進士、不另行補取則進士數缺矣。於某省革去者、即將某省未中卷內、擇其佳者取補。
  • 乙巳諭大學士等。今歲考取進士、額數無多、止一百六十一人。揀拔庶起士者、不過四五十人。其餘俱挨次選授知縣。縣令與民切近、有刑名錢榖之責。未登仕以前如不知事宜典禮、則登仕之後、于地方民生事務、無有禆益今歲考中進士、除揀選庶起士外。其餘勿使回籍、俱交與禮部選翰林內學優品端者數人、派令教習文藝、從事典禮。如有修書處、率同修書、又考中武進士、皆以參將遊擊守備等項員缺補用。此等俱有約束兵丁、整飭營伍之責。未補官以前、不可不先令其學習。嗣後考取武進士、亦著勿回原籍。見在年滿千總、皆分撥八旗、武進士等、亦著分撥八旗、隨圍學習行走。
  • 吏部議覆、浙江巡撫王度昭疏言、杭州嘉興、湖州三府、及紹興府屬山陰、會稽、蕭山、余姚、寧波府屬鄞縣、慈溪、鎮海、台州府屬臨海、黃岩、太平溫州府屬永嘉、平陽等知縣缺、均屬繁劇、請照各省調補例、揀選具題。應如所請。從之。
  • 戊申。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 大學士九卿等、遵㫖會議、雲南貴州廣西三省、應各增進士一名。即將趙申喬所薦三卷、作新增之數。又覆試不到中式舉人二十六名、行文各該撫速行咨送、到日請㫖覆試。又今科取中進士內文字不堪者已革退、所缺額數、伏乞皇上將各省考試不中落卷內、選擇取中。從之。
  • 諭大學士等、傳諭主考官趙申喬、徐元夢、於落卷中有可中者、著選百卷呈覽。又各館修書舉人落卷、亦著查出、一併呈覽。殿試為期甚迫。覆試卷不及再分等第俱准其殿試。其不通五卷、革去進士、仍留舉人、下科會試。
  • 己酉。以翰林院修撰趙熊詔、充日講起居注官。
  • 辛亥。以翰林院侍講學士陳璋、提督順天學政。編修宋至、提督浙江學政。
  • 壬子。賜舉人王圖炳等十七人、一體殿試。
  • 喀爾喀多羅貝勒布達扎卜故。遣官致祭。
 卷之二百四十七 ↑返回頂部 卷之二百四十九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