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二十五 康熙朝實錄
卷之二十六
卷之二十七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七年。戊申。九月。丁酉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轉工部尚書朱之弼、為刑部尚書
  • 免湖廣黃岡等十三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兵部議覆、左都御史王熙疏言、康熙三年定例。逃人謊稱伊有財物稟部行提、虛者鞭責。但玩法之人、仍將無辜謊告、亦未可定。應查原檔內有財物帶往者、准行提。原檔內無者、不准行提。又窩逃之人、未曾流徙之先身故者、其妻子免其流徙。應如所請。從之
  • 直隸山東河南總督白秉真、請修坍塌城垣。部議行令地方官設法修理。得㫖、今年雨水甚大。各處城垣、多有傾圯。與尋常修理不同。若責令地方官設法、恐不能完工、反致累民。該部察明確議具奏
  • 庚子。金星晝見
  • 升內務府郎中卓靈阿、為內秘書院學士
  • 以盛京戶部侍郎吳瑪護、為奉天將軍。江甯副都統額楚、為江甯將軍。西安副都統瓦爾喀、為西安將軍
  •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陳紹宗子陳王道、襲職
  • 辛丑。河南巡撫張自德、疏奏摺解布花價值數目。得㫖、改折布花、價值太過。恐致累民。應否減折、核議具奏。尋戶部議、布花價值、照每年時價折解。庶不累民。如有冒徵侵蝕之弊。該撫指名題參。從之
  • 壬寅。予故議政大臣二等伯都統卓羅祭葬。諡忠襄。加祭一次
  • 癸卯。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以刑部尚書對喀納、為內國史院大學士
  • 甲辰。以左都御史王熙、為工部尚書
  • 轉兵部右侍郎邁音達、為左侍郎。升內秘書院學士塞色黑、為兵部右侍郎
  • 乙巳。升四川按察使李翀霄、為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陝西按察使潘超先、為貴州布政使司布政使
  • 丙午。以正白旗蒙古都統伯宜理布、為滿洲都統
  • 予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和爾渾、祭葬如例
  • 丁未。裁四川崇寧縣、歸併郫縣。彭縣、歸併新繁縣。岳池縣、歸併廣安州。新寧縣、歸併梁山縣。大寧縣、歸併奉節縣。武隆縣、歸併涪州
  • 戊申。升內弘文院學士明珠、為刑部尚書
  • 庚戌。命大學士對喀納、充世祖章皇帝實錄總裁官
  • 辛亥。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吏部左侍郎馮溥、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 以戶部尚書馬邇賽、兼正白旗蒙古都統
  • 壬子。內秘書院侍讀學士熊賜履疏言、皇上一身。宗廟社稷所倚賴。中外臣民所瞻仰。近聞車駕將幸邊外。伏乞俯采芻言。收回成命。如以農隙講武。則請遴選儒臣。簮筆左右。一言一動、書之簡冊、以垂永久。得㫖、是。朕允所奏。停止邊外之行。所稱應設起居注官。知道了
  • 吏科給事中趙之符疏言、今天氣已寒。乞仰體太皇太后慈衷顧慮。暫停遠行。且今𡻕地震水溢。似宜休息兵民。得㫖、是
  • 癸丑。諭吏部、兵部、朕頃以秋冬農隙講武之時、欲一往邊外閱視、不久即還。今覽諸臣前後各疏、稱今𡻕災變甚多、不宜出邊、以致兵民困苦。朕思諸臣、抒陳忠悃、直言進諫、深為可嘉。已允所請。停止邊外之行。以後國家緊要重大事情、如有未當。務將所見直陳。朕不憚更改。爾二部即傳諭遵行
  • 內秘書院侍讀學士熊賜履疏言、朝政積習未祛。國計隱憂可慮。恭陳管見。仰佐睿謨。臣聞古帝王制治。貴力行。不貴多言。人主格天。在實政感孚。不在鋪張儀具。我皇上聰明天亶。朝綱獨握。天下之人、靡不翹踵拭目、以觀德化之成。而蒞政以來、設施措置、猶未足以大厭服斯人之望。豈積習之難除歟、抑力行之未至也。如祀郊壇。秉琮璧。敬天矣。而時幾敕命、果無間於旦明否也。修實錄。率舊章。法祖矣。而覲揚光烈、果無斁於顯承否也。早臨午禦。勤政矣。而章程之叢脞猶煩也。蠲荒賑乏。恤民矣。而井閭之疾苦猶劇也。詔修太學矣。而辟雍之鐘鼓不聞。疏請經筵矣。而文華之几案未設。清銓敘而吏道益雜。肅官箴而廢弛滋甚。皇上日孜孜焉、唯乂安致治之是務、而曾無一如聖志之所期。此臣之所為太息也。年來災異頻仍。饑荒疊見。此正宵旰憂勤。撤懸減膳之日。伏乞皇上思祖宗付託之重。念朝野望治之殷。恪謹天戒。顧畏民碞。以誠為奉若之本。以敬為綏猷之要。乘乾行健。自強不息。所為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然非曰、一人垂拱於上。百職事承奉於下。而初無藉於啟沃開導也。宋儒程頤曰、天下治亂系宰相。君德成就責經筵。是講學勤政、二者不可偏廢。而在今日、尤為最切要者也。臣請蒞政之暇。間禦便殿。接見儒臣。咨諏講論。如天人理欲之分。危微操舍之界。道術是非之辨。政事得失之由。一一明晰而討究之。凡措諸事為。徵諸政教。無一不本之以誠。持之以敬。而無或有纖微之間怠。則祲沴潛消。庶徵協應矣。得㫖、本內稱朝政積習未除。國計隱憂可慮。設施措置、未大厭服斯人之望等語。著據實逐一明白具奏
  • 甲寅。升左通政納桑阿、為盛京戶部侍郎
  • 乙卯。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丙辰。內秘書院侍讀學士熊賜履遵㫖回奏、前疏請舉經筵。蒙皇上有抒陳忠悃、直言進諫之褒。隨復奉有嚴綸。令臣明白指陳。臣學道無聞。願忠有素。祗因年來災變流行。上天譴告。或亦人事因循所致。故有積習未祛、隱憂可慮之奏。又願皇上治如堯舜。俗若成康。故有未大厭服斯人之望等語。正使今日已治已安。盡善盡美。而臣子入告。亦必有憂勤惕勵之言。以感動至尊。庶幾制治未亂。保邦未危之意。惟皇上俯鑒焉。得㫖、既不能實在指陳。則是妄行冒奏、以沽虛名也。下部議處。尋部議降二級調用。上從寬免之
  • 丁巳。升協領張所養、為京口副都統
  • 免浙江寧海等七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己未。調工部左侍郎杜篤祜、為吏部左侍郎
  • 升護軍參領馬哈丹、為正白旗滿洲副都統
  • 庚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辛酉。停總兵官軍政自陳。聽總督提督考核。其無總督地方。聽提督巡撫考核
  • 以喀爾喀故多羅冰圖貝勒巴爾布子索諾穆、襲爵
  • 壬戌。命江南蘇州府開爐一百座、鼓鑄
  • 癸亥。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
  • 乙丑。調內秘書院學士卓靈阿、為內弘文院學士。升二等侍衛鄂善、為內秘書院學士

冬。十月。丙寅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
  • 頒康熙八年時憲曆
  • 丁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命查故明廢藩田房。悉行變價。照民地徵糧。其廢藩名色、永行除革
  • 調廣東左路總兵官劉進忠、為廣西左江總兵官
  • 命內外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武官、為其父母、祖父母、及過繼父母、祖父母、居喪三月。私居仍持服三年。奉差出外者、以回家之日為始
  • 戊辰。皇太后聖壽節。遵懿㫖、免行禮
  • 庚午。上幸南苑行圍
  • 甲戌。添設孝陵讀祝官、贊禮郎、各一員
  • 戊寅。參領拜他喇布勒哈番泥堪、創發身故、照陣亡例、予祭葬
  • 予故內大臣博羅色冷、祭葬如例
  • 定武殿試一甲一名進士、以參將用。二名進士、以遊擊用。三名進士、以署遊擊管營都司僉書用
  • 兵部題、康熙四年、定緝盜處分例、內開附近地方官、不行追捕、與本汛駐防官、一體革職。似太過。應改降一級調用。從之
  • 己卯。上自南苑回宮。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乙酉。轉工部右侍郎楊運昌、為左侍郎。以原任刑部左侍郎吳正治、為工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 以原任廣東按察使席式、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原任山西按察使宋可發、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原任陝西按察使陳子達、仍補原官
  • 以科爾沁故卓禮克圖親王畢爾塔噶爾子鄂輯爾、襲爵
  • 喀爾喀土謝圖汗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丁亥。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戊子。免江南泗州等八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戶部議覆、直隸巡撫甘文焜、疏報順天保定等府屬五十州縣衛水災。請照例蠲免錢糧。應如所請。得㫖、甘文焜稱水災已甚、請將今年錢糧全蠲、爾部照例具奏固是、但今年水災、比往年不同。于例外另行作何蠲免。著再議
  • 禮部以江南取到元郭守敬儀器、請㫖定奪。得㫖、楊光先疏稱所用律管、葭莩、秬黍、已經取到、照尺寸方位、候過二年、未見效驗。按候氣之法、自北齊信都方取有效驗之後、經千二百餘年。俱失其傳。爾部議交與楊光先、令訪求博學有心計之人。應將一千二百餘年失傳之處、能行修正之人、可得與否、及楊光先能修正與否、俱詳問再議具奏
  • 庚寅。裁湖廣總督缺
  • 戶部議覆、吏科給事中王承祖疏言、各省鹽觔、應令商人自行銷運。今陝西州縣官、勒令百姓銷引。轉向商人買引。按畝攤派、每引費銀一兩。甚為民困。應敕撫臣、並巡鹽御史、嚴行禁革。從之
  • 刑部議覆、副都御史董篤行疏言、朝審之時、全憑獄冊驗看。今每衙門止送一冊。各員目不及見。朦朧畫題。甚非慎獄之意。請敕刑部增造獄冊。每人送一冊查閱。應如所請。從之
  • 辛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工科給事中李宗孔疏言、淮揚二府、連年累遭水災。以淮水南流、入湖決堤之所致也。查淮水舊由鳳陽泗州老子山北、直出清口、與黃水會流入海。此歷年北流之故道也。自老子山南、周橋閘、翟家壩一帶、注射高郵、寶應、邵伯諸湖、而下流阻於漕堤、曾無入海之路。又泗州盱眙地方、多私開決口。自古溝鎮、至夏家橋等處、新開溝路、共有八條。淮水大半注湖。清口水分力薄、無以刷黃河之濁泥。下流壅、則上流易潰。乃至沖決堤岸、淮揚受害矣。自康熙七年五月間、曾議築塞、而盱眙泗州奸民、聚眾驅逐夫役、不容條築、遂爾中止。今應于翟家壩之北、將古溝鎮等處、塞其決口、不必築堤加高、但復從前舊址、使全淮盡由清口、會黃入海、不致橫決入湖、可永杜高寶等邑之災。即有時淮水暴漲、仍從壩上滾水南下、亦不為泗州等處之害、誠兼利無患之至計也。請敕河臣、將新舊衝開決口、速令高寶等處之民、乘此三冬農隙、照舊址速行修補、嚴立責成。並飭令泗州盱眙州縣官、嚴加防視。庶淮水北流、得以會黃刷濁。通行漕運。而高寶等處、不致頻被水災。疏入、得㫖、據奏事情重大、著尚書馬邇賽等、會同該總督、總河、一併嚴察速議具奏

十一月。丙申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山東巡撫劉芳躅、疏報山東省於康熙六年、開墾荒地一萬二千二百六十餘畝。照例起科。下部知之
  • 令修理八旗官學房
  • 丁酉。暹羅國王森烈拍臘照古龍拍臘馬呼陸坤司由提呀菩埃、遣陪臣握坤司吝喇耶邁低禮等、表貢方物。宴賚如例
  • 己亥。以吳喇忒故鎮國公白爾圖弟阿玉錫、襲爵
  • 禮部題、暹羅國進貢方物、與會典不符。應責其後次補貢。得㫖、暹羅小國。貢物有產自他國者。與會典難以相符。所少貢物、免其補進。以後但以伊國所有者進貢
  • 庚子。遣官祭濟寧州敕建河神廟
  • 辛丑。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壬寅。盛京禮部侍郎胡密達、以病乞休。允之
  • 戶部遵㫖議覆、保定等府屬水災、照例再加一分蠲免。得㫖、朕聞保定府、真定府、霸易道所屬州縣地方、被災特甚。殊為可憫。今若照爾部所議、於定例外、止增一分、蠲免四分。恐百姓不能輸納錢糧、以致困苦。其被災十分九分者、著將今年應徵錢糧全免。其被災八分七分者、著再增一分、免四分。此內錢糧、有已經徵收者、著留抵來年應徵錢糧。爾部於此蠲免錢糧地方、刊示曉諭。令小民均沾實惠
  • 江甯巡撫韓世琦、疏報淮揚所屬高郵興化等十四州縣、本年分水災。部議照定例加一分蠲免。上以淮揚州縣、被災較甚。著照保定等府。一體蠲免
  • 丁未。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戊申。免直隸邢臺等十四縣、河南磁州、安陽等四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其直隸沙河等四縣水沖地、照十分災例免。河南安陽、臨漳、水沖沙壓地。免正賦三年
  • 兵部議覆、廣東廣西總督周有德疏言、廣省沿海遷民、久失生業。今海口設兵防守、應速行安插。復其故業。得㫖、著都統特晉等、與該藩、總督、巡撫、提督、會同一面設兵防守。一面安插遷民。毋誤農時。致民生失所
  • 己酉。江南江西總督郎廷佐、以病乞休。允之
  • 免直隸通州等十八州縣衛所、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庚戌。免湖廣潛江等七州縣衛、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癸丑。冬至。祀天於圜丘。上親詣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
  • 甲寅。上率諸王以下、文武大臣、侍衛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冬至慶賀禮。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上表朝賀
  • 丙辰。諭吏部、各部院衙門事務殷繁、必得賢能之人、乃克辦理。近見倉場侍郎王度、年齒衰邁。副都御史董篤行、才力不及。伊等俱當處分、但念其效力有年、著以原品致仕。都察院科道等官、職司建白糾彈、內外大小各官、有衰庸及貪酷溺職者、理應據實指參。近見言官章奏、或條陳無可採取之瑣事、或止將微員塞責、不過以職任言官、曾言某事、徒沽虛名而已。如內部院堂司各官、果有囑託行賄者、即行糾參。外而督撫以下、有為害地方、苛虐小民、大貪大惡者、即據實不徇情面參發。則惡人知儆、地方乂安、豈有不臻太平之理。爾等身為言官、並不攄忠入告、殊為未盡厥職。理應俱加處分、姑寬免一次。以後務破情面、據實參奏。以副朕用人圖治之意。爾部即嚴飭遵行
  • 免江南亳州等十二州縣衛所、湖廣漢陽等五州縣衛、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禮部遵㫖議覆、候氣之事、據欽天監監正楊光先、奏稱律管尺寸、雖載在司馬遷史記、而用法失傳、今博訪能候氣之人、尚在未得。臣身染風疾、不能管理。查楊光先職司監正、候氣之事。不當推諉。應仍令延訪博學有心計之人、以求候氣之法。從之
  • 先是、兵部以浙江蕭山等縣、拏解逃人、監禁沉滯。請照例革職。奉㫖、地方官誤將良民、稱為逃人拏解者、因其不行詳審、定有處分之例。今欲詳核、故將逃人存留。乃復以監禁沉滯處分。則地方官、將遵何例而行。著再行確議。至是、議監禁沉滯革職之例、不便停止。其誣拏良民降級之例、應令暫停。得㫖、據奏欲留監禁沉滯處分之例。停其誤將良民拏解處分之例。如此、則不肖官員、將良民拏解邀功、亦未可定。兩例著俱存留。其拏獲逃人、不行起解、遲滯幾日、作何處分。著再定議具奏
  • 戊午。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戶部議覆、原任四川總督劉兆麒疏言、蜀中流民、寄居鄰省者、現在查令回籍。而山川險阻、行李艱難、地方各官、有捐資招撫、使歸故土者、請敕議敘。查招民授職之例。已經停止。但蜀省寇氛之後、民少地荒。與他省不同。其見任文武各官、招撫流民、准量其多寡、加級紀錄有差。從之
  • 己未。升杭州副都統圖喇、為杭州將軍
  • 庚申。免湖南瀏陽縣、本年分旱災額賦十之三
  • 壬戌。免直隸保安州、保安衛、礬山堡、康熙六年分雹災額賦十之三
  • 免浙江山陰等五縣衛、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其臨海、天臺二縣、沖沒田地、全免額賦
  • 癸亥。升督捕右理事官馬紹曾、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十二月。乙丑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兵科給事中賀和達、疏請總督京通倉、應差滿洲侍郎一員。從之
  • 丙寅。喀爾喀戴青台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雲南貴州總督卞三元、以母老疏請終養。從之
  • 壬申。封喀喇沁多羅杜楞貝勒班達爾沙、為多羅杜楞郡王、以伊祖蘇布迪于太宗文皇帝時、歸順效力、著有勞績也
  • 科爾凱總頭目額義都等、進貢貂皮、江獺皮。賞賚如例
  • 癸酉。以刑部左侍郎麻勒吉、為江南江西總督
  • 以故二等伯卓羅之孫赫特赫、襲爵
  • 甲戌。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乙亥。廣東廣西總督周有德丁父憂、命在任守制。從平南王尚可喜請也
  • 丙子。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和爾渾之侄穆赫林、襲職
  • 丁丑。升通政使喀代、為總督倉場侍郎
  • 戊寅。加直隸巡撫甘文焜、山東巡撫劉芳躅、並工部右侍郎銜。以賑荒議敘也
  • 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色冷扎什弟色爾古冷、襲職
  • 免山東省地震地方、照水旱災例、本年分額賦有差
  • 裁廣東左路總兵官缺
  • 兵部議覆、左都御史王熙疏言、軍政卓異、應加一等升用、以示獎勸。從之
  • 己卯。升直隸巡撫甘文焜、為雲南貴州總督
  • 庚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大後宮、問安
  • 以內秘書院學士范承謨、為浙江巡撫
  • 辛巳。皇后千秋節。照例行禮筵宴
  • 轉刑部右侍郎阿哈碩塞、為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納布、為刑部右侍郎
  • 壬午。升參領鄧光明、為廣東副都統
  • 癸未。以吏部郎中張含輝、為四川按察使司僉事、提調學政
  • 裁直隸大寧都司缺、歸併保定左衛。萬全都司缺、歸併宣府前衛
  • 禮科給事中吳愈聖、疏劾吏部侍郎梁清寬、衰邁。兵部侍郎曹國柄、通政使司參議裴希度、才力不及。得㫖、俱著以原品休致
  • 丁亥。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閻臣之子閻成爵、襲職
  • 戊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工部尚書馬邇賽、刑部尚書明珠等、遵㫖會閱淮揚出水之處。回奏、臣等會同漕運總督、河道總督、江甯巡撫、親至興化縣白駒場地方閱看。舊有閘口四座。所出之水、由牛灣河入海。後因禁海填塞、以致水無所出。淹沒田畝。若將四閘開通、積水可以盡放。況白駒場、離海甚遠、並非沿邊地方。不應堵塞。請星速挑挖、仍令置板攔攩、一遇水發、即行開放。則地方不致淹沒。居民不必遷移矣。從之
  • 馬邇賽等、又遵㫖覆奏、清口為淮黃交會之所。漕運要路。黃河水發、勢必越過淮河。淮水力弱、則沙土反得滾入、以致運道壅塞。河道總督揚茂勳、題請添築攔黃磯嘴長壩、所需錢糧太多。請將黃河北岸、挑挖引河。分引黃河之水。黃勢力減、則沙逐水流、運道便無阻滯。又董口沙淤難行、每□山戊示

□修浚、空費錢糧。董口之右、有駱馬湖可行。但須添築堤岸、以為纖道。其需用價值、令河道總督核算具題。從之

  • 馬邇賽等、又遵㫖審覆、工科給事中李宗孔疏參泗州知州袁象乾、盱眙縣知縣李時茂、發示攔阻修築周橋閘翟家壩一案。查淮水由盱眙之周橋閘、翟家壩決口、以致高郵等處地方、俱被淹沒。隨調高郵人夫、往彼修築。緣將不應修築之處、一概修築。州縣官呈詳督撫、以候會勘。出示暫停、並非州縣擅行攔阻。至修築翟家壩夫役、被盱眙泗州民人驅逐。州縣官不能禁約。應交部議處。又周橋閘開閉、俱詳報河道總督、遭運總督、並非州縣擅開。其八溝決口、亦並無船隻偷行漏稅分肥等弊。應交附近駐劄之漕運總督、每遇開閘、親身查看。再令三關收稅官、不時巡查。倘有貨船偷行、漕運總督、及收稅官、一併議處。從之
  • 己丑。升大理寺卿阿思祜、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庚寅。轉刑部左侍郎蔡毓榮、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 以左副都御史金世德、為直隸巡撫
  • 厄魯特阿巴賚台吉等、遣使進貢。賞賚如例
  • 治理曆法南懷仁、劾奏欽天監監副吳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民曆內、康熙八年閏十二月、應是康熙九年正月。又有一年兩春分、兩秋分、種種差誤。得㫖、曆法關係重大。著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確議具奏
  • 壬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癸巳。𡻕暮。祫祭太廟。上親詣行禮
  •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
  • 遣官祭太𡻕之神
  • 升太常寺卿賁岱、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 和碩康親王傑書等、遵㫖覆奏、南懷仁所稱吳明烜推算曆日、種種差錯。曆法精微、遽難定議。應差大臣、同伊等測驗。得㫖、著圖海、李霨、多諾、吳格塞、布顏、明珠、黃機、郝惟訥、王熙、索額圖、科爾科代、董安國、曹申吉、王清、葉穆濟、吳國龍、李宗孔、王曰高、田六善、徐越、同往測驗
  • 旌表八旗節婦、滿洲索飛妻南氏等三十人、蒙古多爾濟妻蘇氏等十二人、漢軍趙應選妻甯氏等六人、烈婦、滿洲孫塔妻飛氏等五人、給銀建坊如例
  • 𡻕、人丁戶口、一千九百三十六萬六千二百二十七。田、地、山、蕩、畦地、五百四十一萬三百五十頃八十七畝。徵銀、二千五百八十三萬八千九百六十二兩有奇。米、豆、麥、六百一十五萬三千一百六十七石有奇。草、二百三十萬六千五百三十二束。茶、十六萬七千二百七十引。行鹽、四百三十三萬三千六百六十七引。徵課銀、二百七十六萬五千一百六十七兩。鑄錢、二萬八千七百一十三萬三千四百有奇
 卷之二十五 ↑返回頂部 卷之二十七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