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四十三 康熙朝實錄
卷之四十四
卷之四十五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十三年。甲寅。春。正月。丙寅朔。上詣堂子行禮。還宮。拜神畢。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侍衛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賀。照例筵宴

  • 朝鮮國王李棩、遣陪臣金壽恒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及進歲貢禮物。宴賚如例
  • 丁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戊辰。遣都統覺羅巴爾布、護軍統領伊爾度齊、額司泰、率護軍驍騎、先赴荊州。諭之曰、頃侍衛阿爾賽、自荊州馳還。奏其地居民震恐。爾等兼程速赴。能早至荊州、則兵民自安。倘楚省告警、可簡肥馬速進。時前鋒統領碩岱、領兵已起行、傳諭亦如之
  • 先是、上遣副都統擴爾坤、駐防太原、尚未行。至是以西安官兵、既調往四川、因命擴爾坤、移駐西安。隨諭陝西總督哈占、今副都統擴爾坤、領兵將往西安。俟將軍赫業等至漢中、與將軍瓦爾喀、同進四川。如漢中必須守衛、爾可同擴爾坤、與西安副都統、酌議以行。又諭將軍瓦爾喀、朕思賊兵必犯巴蜀。爾所部官兵無多。應戰應守、宜熟籌以行。爾須兼程前進。當即令將軍赫業、胡禮布等、率領大兵、隨後為爾應援。又諭將軍赫業、胡禮布、瓦爾喀等、京城所發官兵、聽赫業、胡禮布、統轄。西安官兵、聽瓦爾喀統轄。兩軍會合時、毋得各分彼此、致有不睦。須同心協力、以副朕委任之意
  • 己巳。加山東提督馬甯、太子太保
  • 辛未。祈穀於上帝。上親詣行禮
  • 升左副都御史李贊元、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 戶部議覆、山西道御史馬大士疏言、罰俸銀兩、非贓私可比。官既革職、無俸可扣、亦照貪官贓銀追比、事屬可憫。應如所請。凡內外各官、在任時所罰俸銀、革職後、免其追取。從之
  • 壬申。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 癸酉。孟春。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遣官祭太𡻕之神
  • 湖廣總督蔡毓榮疏報、賊兵已抵清浪衛、逼近沅州。亟請大兵馳救。上諭湖廣總督蔡毓榮、雲南總督鄂善、湖廣提督桑峨等、聞賊兵逼近沅州。爾等前曾屢奏、已調總兵官徐治都、李芝蘭等、率兵應援、何至今未報到沅。可速遣往。督提俱在荊州。沅州要地、豈可獨委總兵官崔世祿一人。應令桑峨領兵、疾馳赴沅、協同固守。蔡毓榮等、亦須酌量以行。大兵不久即至
  • 諭兵部、近聞京城小民驚恐、欲於城外西山處所、遷移逃避、殊非朕撫安百姓之意。前令緝獲假稱朱三之楊起隆、與良民毫無干預。並無驅逐居民、移居城外之事。即昨暫閉城門、因有人舉首楊起隆、潛藏大城之內、故行嚴緝、非有他故。爾百姓勿妄聽訛言、致生疑畏。宜各安生業如平時。爾部即轉行五城御史、順天府、宛、大、二縣、作速刊示、通行曉諭
  • 江南江西總督阿席熙疏言、請調集所屬官兵、以備楚省告警、即遣發應援。得㫖、大兵不日抵楚。兩省官兵、不必遣發。江南沿海瀕江、甚屬緊要、俱應有備。江西水陸皆與楚閩接壤、尤宜固守。阿席熙其飭令鎮將、整頓兵馬、于封疆扼要之處、加意偵探嚴防
  • 乙亥。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太和殿。遣甯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帥師之湖廣。安西將軍都統赫業、帥師之四川。賜之敕印。諭之曰、行軍之道、惟得民心為要、所過宜厚加撫恤、嚴禁侵掠、誠能無犯秋毫、則百姓安矣。至官兵暴露良苦、亦宜拊循。其進止處所、謹設斥堠、善自周防、勿懈也。南方卑濕、念吾軍士遠役、或不習水土、猝有疾病、可致良醫以藥餌調治之。其有勞績者、即向所司支給賞賚、勿致踰時。諭畢。上詣堂子行禮。祭旗纛、還。出西長安門送之行。命王以下、副都統以上、俱乘馬馳而過、復遣內大臣、禮部、兵部、大臣餞于郊外
  • 添設兵部翻譯主事一員
  • 丙子。改江西巡撫董衛國、湖廣巡撫張朝珍、工部尚書銜為兵部尚書。浙江巡撫田逢吉、四川巡撫羅森、工部侍郎銜為兵部侍郎
  • 丁丑。升內閣侍讀學士薩海、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 以雲南總督鄂善、為雲南貴州總督
  • 己卯。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以上元節、賜外藩察哈爾、科爾沁、敖漢、巴林、紮魯特、喀爾喀、紮賴特、鄂爾多斯、翁牛特、土默特、郭爾羅斯、杜爾伯特、喀喇沁、蒿齊忒、吳喇忒等、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及內大臣、大學士、上三旗都統、副都統、尚書、侍郎、學士、侍郎等宴
  • 升宗人府府丞於可托、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先是、副都統馬哈達、往駐兗州。至是、添發察哈爾前鋒、護軍、驍騎兵、往與馬哈達兵、協同防守
  • 庚辰。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保和殿。各省朝覲布政使徐國相、按察使陳秉直等、朝見。命大學士李霨、學士伊桑阿、傳諭曰、爾等朝覲官員、各有職掌。俱宜實心任事潔已愛民、安輯地方、消弭盜賊、錢糧不得加派、刑名務期明允、賑濟蠲免、必使民沾實惠、以副朕察吏安民之意。如不遵行、國法具在、欽哉。復召至御前、面諭各陳地方利弊
  • 上元節。賜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及內大臣、大學士、上三旗都統、副都統、尚書、侍郎、學士、侍衛等宴
  • 湖廣總督蔡毓榮疏報、賊於十二月二十九日、陷沅州。總兵官崔世祿被執、澧辰路梗、楚地請援。上命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於所領兵內、每佐領先出驍騎二名、以都統一員領之。繼都統巴爾布之兵、速往荊州、並令都統巴爾布、護軍統領伊爾度齊、額司泰等、於所領護軍內、簡選肥馬、以護軍統領一員領之。繼前鋒統領碩岱之兵、並馳赴荊州
  • 辛巳。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設燈節筵宴
  • 賜朝正外藩王、貝勒、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銀幣、鞍馬有差
  • 諭戶部、邇者京師需用駝馬。凡蒙古駝馬、進張家口、殺虎口、貿易者、自今至九月、免其稅課
  • 兵部題、湖廣四川二省、武職官員、原無督臣題補之例。今值雲貴多事、正在用人之際、應令該督、於就近遴選、坐名題補。從之
  • 癸未。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諭兵部、近因吳三桂背恩叛逆、已遣大兵前往征剿。聞彼處百姓、有預先驚避者。輕離家室、恐致失所、朕心深為憫念。向來大兵紀律嚴明、所過並無騷擾。今甯南靖寇大將軍啟行、朕復面加誡諭、務令秋毫無犯、安輯地方。逆寇煽惑、不過一隅。大兵到日、立見蕩平。該地方軍民人等、俱系朕之赤子。遣發大兵、原以衛民、何必妄生驚恐。著該地方官、廣行宣諭。俾其各安生理、勿致流離、以副朕定亂安民之意。爾部即速行湖廣督、撫、提、鎮等官、通行曉諭遵行
  • 刑部等衙門題、會審黃裁縫等、党附楊起隆、謀逆情實。俱應淩遲處死。其祖、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兄、弟之子、男年十六𡻕以上者、俱應斬。男年十五𡻕以下、及本犯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財產、俱入官。得㫖、黃裁縫等十二人、俱淩遲處死。餘犯俱改為即行處斬。各犯親屬、本應依律正法、但牽連甚多、朕心不忍。著從寬免罪。人口家產、並免入官。郎廷樞、從優議敘
  • 甲申。命德州、滄州、及順義等十處駐防滿兵、會於德州、以都統尼雅翰、為鎮南將軍將之。尼雅翰奏請增兵、竟往武昌。俟大將軍師克定湖廣、臣願率兵從廣西進取。議政王大臣會議、令尼雅翰、與副都統席布、仍領德州等處駐防官兵、往兗州、會同駐防副都統馬哈達、分兵為三。擇馬肥者、尼雅翰、席布、領之先往安慶。馬瘠者、速令餵養、馬哈達領之、繼往安慶。其察哈爾兵亦同往。餘兵、以副都統根特巴圖魯、領之防守兗州。奏入、報可。尼雅翰臨行、授之敕印。令馬哈達、席布、同預參贊軍務
  • 乙酉。免江南淮安衛、康熙十二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丙戌。升順天府府尹馬汝驥、為宗人府府丞
  • 升駐防杭州協領阿什圖、為杭州副都統
  • 山西總兵官林本直疏言、臣有不同居之伯林天擎、曾隸逆賊吳三桂轄下。臣恐不免嫌疑。乞賜罷斥。得㫖、著暫解任來京。事平之日、另議補用
  • 安南國王嗣黎維𬓆疏言、臣兄安南國王黎維禧病故、屬臣權管國事。謹此奏聞。並遣陪臣胡士揚等、進康熙八年、十一年、𡻕貢。下部知之
  • 黎維𬓆又疏言、臣先國王世守安南、國內皆臣疆土。後被逆臣莫登庸纂弑。賴輔國政鄭檍之祖、剿除恢復。莫逆遺孽、篡據國內高平地方、乍臣乍叛。傳至莫元清、懼臣國拏解、乃潛入內地。以先投誠為名。特為避罪之計。康熙八年、欽差使臣李仙根、宣到聖㫖、令還莫元清高平府。臣兄黎維禧、不勝鬱結。欽奉君命、敢不祗遵。但莫元清、為臣不共之讐。高平、為臣世守之土。叛逆竊據、為後嗣者、實難甘心。叩懇天恩、仍令高平屬歸本國。又莫元清向有誓詞、及祭伊父莫敬耀文內、有圖逆天朝之語。今謹進呈。並進乞恩方物。得㫖、該部議奏。所進方物、著發還
  • 丁亥。侍衛誇塞、自荊州馳還。奏偏沅巡撫盧震、棄長沙、奔岳州。上命都統覺羅朱滿、領兵速赴武昌。諭之曰、聞巡撫蘆震、已棄長沙奔岳州。朕念武昌重地、不可不豫為防守。爾可率兵即往。如有賊至、務期保固地方。賊勢倘眾、勿輕與戰。或武昌無警、即于岳州以北、水路要地駐防
  • 諭兵部、安慶為江南上游要地。令江甯將軍額楚、鎮海將軍王之鼎、各遣副都統一員、領兵千名、由水陸分路先往安慶防守。並敕將軍尼雅翰、將所領之兵、及馬哈達之兵、共選六百名、速抵安慶、總統諸師
  • 諭甯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比聞長沙巡撫盧震、棄城奔岳州。朕念武昌為省會要地。已令都統朱滿、率兵急往防禦。王可將所部護軍、每佐領撥一名、速赴朱滿軍前。王師抵楚後。如武昌無事、可與貝勒會同、將朱滿之兵、酌行調用
  • 諭副都統馬哈達、俟將軍尼雅翰至兗州、選兵去後。爾將所余官兵、分領其半、隨往江甯、與將軍額楚同守。其餘官兵、留與參領噶篤渾、沙納哈、仍駐防兗州
  • 戊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先是、諭副將軍胡禮布、署前鋒統領穆占、爾等率領前鋒護軍、兼程疾赴西安。或軍中馬有疲乏者、即取西安綠旗官兵馬匹馳行。倘更不足、取滿洲官兵馬匹、即以爾等所留馬補給之。可追及將軍瓦爾喀、繼進四川。與瓦爾喀合兵之後、何處設防、何處駐劄、爾等相機區畫。如有可進雲南之機。必俟將軍赫業、定議以行。至是、四川巡撫羅森疏言、蜀省軍心、頗懷攜貳。上命副將軍胡禮布、署前鋒統領穆占、輕騎速進四川。並諭將軍赫業、瓦爾喀、副都統佛尼勒等、大兵進川之後、一切宜加意慎密、勿得玩忽。其軍中行止、當謹嚴斥堠、勿墮詭計。又諭總督哈占秦中綠旗官兵、當拊循得宜。更加鼓勵、保障地方
  • 以福建海澄總兵官馬化麒、為四川提督。尋因道梗、不得進、命暫留荊州軍前
  • 諭兵部、刑部、近因逆犯楊起隆、詐稱朱三、煽惑愚民、潛謀不軌。其黨相繼緝獲。俱經審明。重者正法。其牽累者、業行審釋。除逆首楊起隆、張子房、金玉環、鄭得勝、仍嚴緝外。其餘黨羽、概從寬免緝。以後著改行從善、恪遵法紀、勿得自幹憲典。軍民人等、俱宜各安生業、不得聽信訛言、自生疑懼。旁人亦不許妄行首告、藉端嚇詐、擾害善良。爾二部即出示、通行曉諭
  • 己丑。諭兵部、湖南鄖陽、地介三省。中多曠土、山谷厄塞、奸民易於嘯聚。恐有竊伏其間、與賊應和者。且逆賊或乘間侵犯。其令副都統佟國瑤、為提督總兵官。駐防彈壓
  • 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總兵官譚弘、吳之茂等、以四川叛降賊。聲言將分路寇漢中、下夔州。上命調彝陵總兵官徐治都、自常德仍回彝陵防守
  • 升參領郭拱宸、為山西太原總兵官
  • 庚寅。封世祖章皇帝子隆禧、為和碩純親王
  • 命都統席卜臣、為鎮西將軍。與副都統巴喀、德業立、同往保守西安、接應進川大兵
  • 添設江西、河南、提督各一員。命原任浙江總督趙國祚、為江西提督。阿思哈尼哈畨王永譽、為河南提督
  • 辛卯。上遣近侍納爾泰、往荊州、傳諭湖廣總督蔡毓榮、雲南貴州總督鄂善、湖廣提督桑峨等、近所屬地方、雖有淪陷、爾等不必懷憂。朕聞爾等戮力共保荊州、甚為可嘉。俟王師之至、恢復疆宇、是即爾等之功。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續當即至。或馬匹疲瘦、可以馬助之。芻茭之屬、豫儲勿誤
  • 諭兵部、各處投誠官兵、有堪效力者、著入督撫標下、量材錄用
  • 兵部題、口外蒙古逃人、在外娶妻、若照舊例、將其妻仍給還民、與夫拆散、似屬可憫。嗣後應免其離異、仍令給與為妻。從之
  • 壬辰。命駐防西安副都統擴爾坤、帥師赴漢中。漢軍副都統吳國楨、領兵繼之
  • 諭西安將軍瓦爾喀、副都統佛尼勒、爾等久曆戎行、素稱諳練、朕可無西顧之憂。但大兵至蜀。或綠旗已叛官兵、或吳逆偽屬官兵、有來降附者、隨宜撫納、仍應密為防閑。其嚴設巡哨。整飭營壘。爾等自能周知、無庸再諭。兵部郎中托必泰、前奉使往蜀。今鄭蛟麟既叛、度必羈留不還。爾等或令人持書往諭、大略言爾雖反叛、朝廷猶念爾系從前效力之臣、一時出於迫脅、固不可知。爾在京子孫家產、並未按法收系。可將托必泰、速行遣還。否則大師壓境、克復城池、雖悔莫及矣。至綠旗已叛官兵、爾等相機招撫、便宜行之
  • 癸巳。免江南清河縣、康熙十二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甲午。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免河南輝縣、康熙十二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卷之四十三 ↑返回頂部 卷之四十五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