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八十七 康熙朝實錄
卷之八十八
卷之八十九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十九年。庚申。三月。庚寅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以江西陣亡一等精奇尼哈番阿南達子六格、襲職
  • 辛卯。遣官祭歷代帝王
  • 建威將軍吳丹疏報、二月十六日、大兵至重慶。偽文武官出城迎降。於是達州、東鄉、太平、新甯、南江、安嶽等州縣悉定。偽將軍楊來嘉、彭時亨、偽總兵江有倉等、亦各遣人詣軍門繳印歸誠。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壬辰。升湖北按察使佟康年、為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
  • 升長史方額、為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 癸巳。理藩院題、出征陣亡病故外藩蒙古官兵。請加恩賜。上命理藩院堂官一員、親往分給
  • 甲午。奮威將軍平涼提督王進寶、以病辭職。慰留之
  • 乙未。清明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
  • 以大理寺卿伊辟、為雲南巡撫
  • 平南王尚之信下護衛張永祥、張士選、赴京首告尚之信謀叛事。上命刑部侍郎宜昌阿、郎中宋俄托等、以巡視海疆、赴廣東察其狀。諭之曰、爾等擕帶張永祥、張士選、以往、密詢都統王國棟、副都統尚之璋。若事有實跡、王國棟等、自任能執尚之信、即一面奏聞、一面赴潮州。頃尚之信具疏、自請撤還省會。爾等抵廣東日、詳察情形、如應撤還、即具疏言、省會不可無尚之信。彼時當獨調之還。爾等臨事之時、無多株連。倘有意外、聽酌便行事。是日、宜昌阿等啟行
  • 丁酉。上以定遠平寇大將軍和碩安親王岳樂、自湖廣凱旋、率在京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滿漢大臣、出郊迎勞。是日、駐蹕蘆溝橋
  • 以原任陝西西安布政使顏敏、為廣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升江西驛鹽道副使黃元驥、為廣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調江西總兵官蔡璋、為廣東順德水師總兵官
  • 戊戌。上自駐蹕所、率諸王大臣等、迎凱旋大軍於二十里外。大軍既至。上率出迎諸王大臣、及凱旋王大臣官員等、拜天畢。上御黃幄。和碩安親王岳樂、率凱旋將帥行禮。次投誠將軍林興珠行禮。上召安親王岳樂近前。上親起抱見。命近御座左側坐。諸大臣依次列坐。其行間效力軍士、亦依次列坐。賜茶畢。上回宮
  • 湖廣提督桑峨疏報、招撫偽遊擊劉鵬等、文武官共七十五員、兵丁一百六十三名。下部議敘
  • 辛丑。揚威大將軍和碩簡親王喇布疏報、臣親率兵往柳州、二月二十八日、至永福縣。聞馬承蔭反、紿傅弘烈登舟、遣兵襲破其營。臣等即欲進剿、因滿兵力薄、又念省城至重、公議暫還桂林。得㫖、覽奏、馬承蔭復叛。今湖廣綠旗兵、已取楓木嶺。武岡州滿漢兵甚多。廣西去武岡為近。宜調貝子章泰軍中滿兵、每佐領六人、綠旗精兵二千人、令都統誇劄帥之、速赴簡親王軍前、與平南王等協力剿賊。誇劄至廣西、即令參贊軍事
  • 甯南靖寇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疏言、將軍噶爾漢之兵、若留之荊州、防禦地方、誠有裨益。上允所請、即命噶爾漢、以兵駐守荊州等處
  • 壬寅。宗人府、內閣、禮部等官、恭進玉牒。上御中和殿受之。總裁纂修官員行禮
  • 諭議政王大臣等、前遣往廣西大兵、勞苦日久、宜令番休。可撥京師每佐領護軍二人、驍騎三人、漢軍一千人、令都統馬緝、趙璉、副都統洪世祿、祖植椿等、率往更替
  • 癸卯。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戶部議覆、護理直隸巡撫事守道董秉忠疏言、請發積穀、賑濟霸州等八十二州縣衛饑民。應如所請。得㫖、著遣爾部堂官一員、速往察明、即動支正項錢糧賑濟。務令饑民、咸沾實惠
  • 諭兵部、頃簡親王喇布奏、馬承蔭反叛。恐此賊自廣西侵犯廣東。今閩疆悉定、可令將軍賴塔、即率滿兵二千、馳赴潮州、防守廣東全省
  • 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疏報、我師既攻復海壇。逆賊朱天貴、遁據南日湄州等㠗。臣咨會撫臣吳興祚、陸路聲援。臣親率水師、於二月十四日、自海壇進剿。逆賊南遁。我師尾至平海㠗、與撫臣會師。朱天貴復合偽將軍林升、駕䑸三百餘艘、踞崇武㠗。臣於二十日、乘風自平海南下。賊率䑸迎戰。臣揮兵掩擊、大敗賊眾、沉賊䑸二十餘隻。陣斬偽總兵吳丙、偽副將林勳等。擒殺甚眾。克復湄州、南日、平海、崇武、諸㠗。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奉命大將軍和碩康親王傑書疏報、海中大定小定地方、逼近廈門金門。系我師必由之道。逆賊鄭錦、遣偽將軍張志、屯糧聚眾、欲據此地、以與我師相拒。臣遣駐防杭州副都統倭申巴圖魯、率滿洲綠旗官兵、齊進大定地方、奮勇剿殺。賊不能支、皆逃往小定。我兵尾追。賊眾不得船者、渰入海中。焚毀賊巢。遷回百姓。所有大定小定地方、悉行恢復。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甲辰。傑書又疏報、二月二十三日、大兵水陸分進、規取玉洲。賊首劉國軒、向石馬海澄奔竄。我兵追剿甚急。劉國軒復走廈門。偽總兵蘇堪等、守海澄。隨遣官諭以投誠。蘇堪即開西門、迎接官兵入城。玉洲、石馬、海澄等地方、悉行恢復。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福建總督姚啟聖疏報、臣等見水師提督萬正色、孤軍獨下。於二月二十三日、同總兵趙得壽、黃大來、平南將軍賴塔、分統水陸官兵、七路進剿。將弁俱各奮勇、攻破陳州、馬州、灣腰山、觀音山、展旗等寨、一十九處。殺賊甚眾。下部議敘
  • 乙巳。吏部題、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克什克圖無子、應將原立職巴雅爾圖之子滿都戶承襲。從之
  • 福建巡撫吳興祚疏報、二月二十六日、臣同甯海將軍喇哈達、總兵王英等、由同安進剿逆賊。至𬇞洲潯尾等地方、宣諭偽將、獻城投降。隨分兵三路、徑渡廈門。逆賊潰敗。二十八日、進廈門城、安撫人民、即遣官兵、進取金門。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丙午。命內閣學士佛倫、兵部督捕侍郎金鋐。督理湖南四川糧餉
  • 升太常寺卿劉如漢。為大理寺卿
  • 勇略將軍陝西提督趙良棟、疏辭雲南貴州總督。得㫖、卿久鎮岩疆、勞績素著。簡督雲貴、正資料理。著祗遵成命、不必控辭
  • 丁未。萬壽節。上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侍衛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停止朝賀筵宴
  • 遣官祭福陵、昭陵、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
  • 遣官祭真武、東嶽、城隍之神
  • 己酉。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安遠靖寇大將軍多羅貝勒察尼疏報、是月十三日、我兵取辰龍關。抵辰州。賊潰遁。偽知府傅祖祿等、以城降。偽將軍楊有祿、周禎、楊寶蔭、祖述舜等、各率兵投誠。綏遠將軍湖廣總督蔡毓榮亦疏報、復銅仁府、瀘溪、漵浦、麻陽、三縣。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諭議政王大臣等、今楓木嶺、辰龍關、俱已恢復。四川廣西、悉皆底定。雲貴不日可平。若行招撫、更可速定。雲貴人民、亦得早安其生。張起龍、本吳三桂屬下之人。宜使招撫雲貴。可貰其罪、捧敕前往
  • 壬子。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勇略將軍雲南貴州總督趙良棟疏言、湖廣大兵、若作速前驅、賊自奔潰。請敕湖廣官兵、限以立取貴州。令廣西兵、一路自泗城州、渡八答河、由安籠、出雲南交水。一路自思恩府、渡八礙青羊江、由廣南府、出雲南維摩州。四川兵、一路自成都府、走黎雅天全招討司、過大渡河、即由瀘江、建昌、會川、金沙江、出雲南武定府。一路自保寧府、下七星關、或走永寧、出煙方堂堂可渡橋。並請敕各路將軍大臣、嚴督滿漢官兵、加意秣馬。川狹督撫等、迅備糧餉。湖廣廣西統兵將軍、速整軍旅、定期八月終諸路齊進、直搗雲南。得㫖、趙良棟、身在行間、熟悉地方情形、具疏入告。宜悉如所請。錄其疏、發湖廣廣西將軍大臣。視雲南可取、或賊內亂、有機可乘、毋俟定期、即便宜帥師直進。苟未有機會、其以趙良棟所奏、定期進兵機宜。詳加商酌。于何所約會齊舉、定議以聞
  • 癸丑。上御弘德殿。諭講官張玉書等曰、人品邪正、固在臣下、而鑒別全在人主。從來人心多偽、最為難知。張玉書奏曰、古來大奸似忠。大詐似信。惟聖明在上、自無遁情也
  • 諭督理川湖糧餉內閣學士佛倫、督捕侍郎金鋐曰、大兵進剿雲貴、務在安輯人民、撫綏苗蠻。其敕將軍以下諸臣、嚴禁官軍擄掠
  • 甲寅。上御太和門視朝。文武升轉各官謝恩
  • 諭兵部、曩者有事之時、所選發人員之中、馬山、偏圖、勞績屢著、軍務素嫻。四什六、亦堪任使。宜用之邊疆重地。可發往將軍總督趙良棟軍前。若四川需用、即授為總兵官。否則令趙良棟帥之、隨征雲貴、即於要地任用。其標下官兵、願隨者攜往。准出征例、給與糧餉。此等人員、爾部詳察議奏
  • 免江南山陽等十一州縣、康熙十八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浙江總督李之芳疏報、海逆聯䑸飄突。臣密飭定海舟師、操練精熟、遇警即行剿滅。二月十八日、遊擊衛聖疇等、于孝順洋了有賊船、率領官兵血戰。沉賊船十四隻。燒毀五隻。陣斬偽參將童耀等一十九員。擒獲偽官兵一百餘名。下部議敘
  • 丁巳。九卿會推江西按察使。左通政張可前、大理寺少卿張永祺、合詞保舉福建副使道張仲舉。畫題時、廣西道御史唐朝彝曰、我閩人也、知張仲舉為官平常、不應保舉。九卿因不復保舉。都察院、及六科給事中。合疏公參。下吏部議。尋議覆、唐朝彝當九卿會推時、並無一言。畫題時、乃言張仲舉居官平常、又不明指其過。身為言官、殊負職掌。應革職。上曰、廷推事關重大。或舉或否、原許各攄所見。倘眾口附和、而無一人爭執。豈能無黨同之弊。今若將唐朝彝議處、將來推舉之人、或有徇私請托者、誰肯直言指摘耶。著從寬免
  • 戊午。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升湖廣武昌道吳毓珍、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湖南糧儲道柯永昇、為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免山東淄川等十三州縣、康熙十八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己未。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達賴、軍機革職、以其兄子達成、襲替
  • 巡視中城御史洪之傑疏言、饑民自去冬流集京師、五城賑粥全活。且復屢寬賑限、至三月終停止。今為期已滿。請將五城賑余銀米、酌給遣回。得㫖、今非麥熟之時。若資遣還鄉、仍恐失所。著添設賑廠於五城關廂外、再行賑粥兩月。俟麥收之時、聽其各回鄉里
  • 諭議政王大臣等、四川與雲貴接壤、逆賊必乘間來犯。其檄將軍總督趙良棟、吳丹、鄂克濟哈等、當此進取之時、宜於各要路立營。深溝高壘、堅為守禦

夏。四月。庚申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諭大學士等、陰陽不和、蓋由人事失當。思欲感通、必須處置得宜。頃者年復不登、饑民就食、多聚京師、故令增設各廠、煮糜救饑。今四方失業之民、因此而來者愈眾、反致流離道路、有轉徙溝壑之虞。且天氣漸向炎熱。老幼羸弱、聚之蒸為疾疫。轉益災沴。朕甚憂焉。作何設法、令其各歸原籍。仍令各該地方官、拊循周恤、毋致流移失所。饑民內有疾疫者、令五城作何給以藥餌、醫治拯救。去歲二冬無雪。今春無雨。刑獄淹禁、恐有冤抑。應作何清理。乞食饑民、不許入裏城、今應否聽其出入。用兵地方、殉難諸臣恤典、原該事平定議。今應否即與舉行。以上數事、皆朕意念所及。爾等會同各部院、詳議具奏。此外如有應行應革、關切時務者、可各抒所見、一併議奏。於是大學士會同六部都察院議奏、饑民若令各回原籍、給以路費、恐近處饑民、聞風而至、則給費遣回之事、似不便行。應展限兩個月、仍煮粥賑濟。其饑民內有患病者、應令太醫院、及五城醫生診視、遣員管理。至於淹禁人犯、應令三法司、再加詳審、有應寬釋者、即題請寬釋。其乞食饑民、若特傳諭令其入城、未免煩雜。若下令禁止、又恐將有事之人、一概阻絕。似亦不必另議。至各處用兵地方官員殉難者、應令該部酌議、即行敘恤。從之
  • 辛酉。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諭刑部、去歲三冬無雪。今春雨澤愆期。天氣亢暘、農事可慮。朕念切民瘼、夙夜焦勞。或因刑獄淹禁、中有冤枉、致幹天和、亦未可知。茲特遣明珠、杜立德、希福、李天馥等、會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逐一詳加審鞫。如有罪可矜疑者、即與察明事由、開列具奏。務期情法允協、有枉必伸、以副朕欽恤獄讞至意
  • 調平南將軍正白旗蒙古都統賴塔、為滿洲都統。升正藍旗蒙古副都統覺羅誇代、為護軍統領
  • 壬戌。上御懋勤殿。講官進講畢。上曰、觀尚書內古來君臣、無不交相勸勉。如此何憂天下不治。葉方藹奏曰、皇上念及此、真四海蒼生之福
  • 諭吏部、兵部、自吳逆叛亂以來、各用兵地方文武官員、有矢志忠貞、克篤臣誼、抗賊不屈、捐軀殉難者、幽忠難□□民、大節可風。彼時即宜錫以恤典、但以各處尚未蕩平、其中有情節未確、應行核實者、有正在招撫、未便遽行者、不得已而緩至今日。朕每念及、深為惻然。茲諸路會剿、大勢底定。餘氛指日殲滅。其殉難各官、應加褒恤、以慰忠魂。爾等即詳察議奏
  • 升光祿寺卿李廷松、為太常寺卿
  • 癸亥。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鎮南將軍江甯副都統莽依圖、為鑲白旗護國統領
  • 定遠平寇大將軍固山貝子章泰等疏報、參贊軍務都統穆占、會同總督董衛國、率官兵進取沅州、擊敗偽將軍吳應麒等。恢復沅州。又遣官兵、恢復靖州通道縣。黎平府偽知府劉應、偽副將周鼎等、率偽文武官、及土司等來降。得㫖嘉獎、下部議敘
  • 丙寅。復設四川永甯總兵官員缺
  • 丁卯。諭吏部、朕萬幾之暇、留心經史。雖遜志時敏、夙夜孜孜、而研究闡發、良資講幄之功。日講起居注各官、俱以學行優長。簡備顧問。講解明晰。奉職勤勞。所纂講義、典確精詳、深裨治理。侍讀學士張英、供奉內廷、日侍左右、恪恭匪懈、勤慎可嘉。高士奇、杜訥、學問淹通、居職勤慎、供奉有年、應授為翰林官。爾部一併從優議敘具奏。以後著益殫心職業、佐助典學、以副朕崇儒重道、稽古右文至意
  • 戊辰。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上御懋勤殿。講官進講畢。上曰、律與例不容偏廢。律有正條、自應從律。若無正條、非比例何以定罪。總之用律用例、俱在得人
  • 己巳。上御懋勤殿。講官進講畢。上曰、堯舜湯以來、心法治法、具在尚書。爾等每日悉心講解。朕孜孜典學、雖不能媲古帝王、而此心朝夕懋勉、未嘗稍懈也。庫勒納奏曰、書經應講者已畢。自明日始、當以易經進講。上曰、朕思經史、俱關治理、自宜進講。爾等可進講易經。將通鑒講章、陸續送入、令張英在內、每晚進講通鑒
  • 庚午。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諭禮部、農務為國家之本。粒食乃兆姓所資。必雨暘時若、而後秋成可期。自去冬以來、雨雪未降。今時已入夏、甘霖尚稽。久旱傷麥。秋種未布。農事深為可虞。且失業之民、饑饉流移、尤堪憫惻。或因政治未協、致幹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寧、循省儆惕。茲當虔誠齋戒。躬詣天壇、親行祈禱、為民請命、爾部即擇吉具儀來奏
  • 升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王新命、為湖廣巡撫
  • 旌表河南烈婦鄭慈妻李氏、給銀建坊如例
  • 辛未。諭吏部、比來言官言事、鮮非無因。意所不欲、即行彈劾。倘遇勢要之人、縱知其貪穢、亦不肯糾參。總由心術不正之故。若言官正、則外吏自不敢肆行貪婪矣
  • 壬申。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平南將軍都統賴塔疏言、臣所部兵止二千、鎮守廣東全省。設遇警他援、兵力單弱。請增發二千人。上諭康親王傑書、再撥兵一千、增遣將軍賴塔軍前。其餘或悉還京師。或酌量留之。先後還京。詳議以聞
  • 癸酉。諭刑部、國家設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奸、安全良善。故律例繁簡、因時制宜。總期合于古帝王欽恤民命之意。向因人心滋偽、輕視法網、及強暴之徒、淩虐小民。故于定律之外、復嚴設條例、俾其畏而知警、免罹刑辟。乃近來犯法者多、而奸宄未見衰止。人命關係重大。朕心深用惻然。其定律之外、所有條例、如罪不至死而新例議死、或情罪原輕、而新例過嚴者、應去應存、著九卿詹事科道、會同詳加酌定確議具奏
  • 丙子。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 上躬詣天壇禱雨。自西天門、步行至壇。祭畢。仍步出西天門。乘馬回宮。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丁丑。雨
  • 戊寅。靖南王耿精忠、疏請陛見。得㫖、耿精忠著來京
  • 己卯。翰林院掌院學士葉方藹、請頒發尚書講義。得㫖、尚書紀載帝王道法、關切治理。朕留心研究、期於貫通。講幄諸臣、講解明晰、深於典學有裨。著即刊刻頒行
  • 定遠平寇大將軍固山貝子章泰疏報、恢復沅州之後、偽義勝將軍吳有鮫、偽參將徐國貞、偽按察使謝龍等、並貴州黎平府龍裏蠻彝長官司楊勝締等、各率偽官兵投誠、呈繳偽印劄。下部議敘
  • 奮威將軍平涼提督王進寶、以疾求罷。命回固原任調理。標下官兵、著伊子王用予、暫行統領、駐紮保寧。進剿雲貴之時、隨征前進
  • 庚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諭戶部、前差爾部侍郎薩穆哈、賑濟直隸饑民、僅至春麥收成之時停止。今聞春麥已枯。秋成難保。其間災重地方、麥既無望、饑民何以聊生。可憫殊甚。仍著薩穆哈等、前往賑濟。直接秋收。勿令災黎、有失生理
  • 以纂修玉牒告成、賜總裁輔國公都統蘇努等、及纂修官侍讀學士達岱等、銀幣有差
  • 兵部議覆、奮威將軍平涼提督王進寶疏言、見在恢復重慶、所有招撫偽總兵路之嵩、江有倉、偽將軍楊來嘉等、望風向化、繳有印劄、應否議敘。查恢復重慶、系逆賊投順之後、非系攻克。應無庸議。至其傾心歸誠、情有可矜。應行令該將軍酌量給劄、令其效力。得㫖、路之嵩、江有倉、楊來嘉、俱著來京引見酌用
  • 壬午。定遠平寇大將軍固山貝子章泰疏言、留守武岡州、每佐領驍騎二人有奇、已選其中有馬者、先令赴大將軍簡親王喇布軍前。又自沅州撥每佐領護軍二人、驍騎三人、亦選有馬者、及總兵官趙應奎、並其標兵三千餘人、俱令都統誇劄、率之前往。馬瘦及無馬者、見留臣軍、候㫖調遣。上諭、今大將軍、貝勒、貝子、大兵、俱抵沅州。總計兵數、每佐領二十人有奇。又總督董衛國、蔡毓榮、提督趙賴、桑峨、周卜世等兵甚多。皆由鎮遠一路、進取貴州。值此廣需糧餉之際。大將軍、貝勒、貝子等、於前發兵內、視無馬不能行者、遣每佐領若干人還京。率滿洲兵每佐領若干、綠旗兵若干、進取雲貴。集議速奏。遇有機會、仍進發無誤
  • 調福建同安總兵官李承恩、為陝西延綏總兵官。以勇略將軍趙良棟子蔭生趙弘燦、為陝西寧夏總兵官
  • 甲申。上幸西山一帶觀禾。回宮
  • 乙酉。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升鴻臚寺少卿宋文運、為光祿寺卿
  • 戊子。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疏言、閩省之患、海甚於山。防守之宜、水重于陸。海澄、廈門、浯嶼、金門、圍頭、海壇、平海、定海、烽火門、日湖、獺窟、永寧、銅山、南澳等十四處、或孤懸海上、或濱海要衝。若以兵三萬人、設鎮分防、不時巡緝、則賊不能肆犯、我兵得以乘機滅寇矣。上諭、海防設兵、所關最要。令兵部侍郎溫代前往、會同尚書介山、侍郎吳努春、及總督、巡撫、提督、親詣諸處、詳閱定議
 卷之八十七 ↑返回頂部 卷之八十九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