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这篇文章可能需要清理,以符合维基文库的标准,欢迎清理和改善。如果您想要查看帮助,请看帮助页面
廬山志
作者:徐丙壽
1899年

■:unknown char

地圖[编辑]

[地圖] [地圖]

新修廬山志序[编辑]

廬山志昉於今蓋爲郡厪四載也夫志者備一代之掌故 而成百年之惇史實惟博雅君子之所爲修非膚見淺識 可擬也余守廬山之數月內部奉 皇旨命列郡皆進其舊志上徹 乙覽獨玆郡無志雖余鹵蔑固不敢辭其新修而不敢不謹 又不敢緩庸是爲懼斷殘片簡旣文獻之無徵寂寥數言 靡故實之可紀泯然莫之資也迺與朱君洪弼金君在潤 謀訪多聞之耆老而延能言之儒士大而山海關防之勝 人物事行之懿細而舟楫錢穀之數橘柚魚蝦之産靡不


博採然止得其略究未能以詳且賅也時方盛夏掃一軒 左右置筆硯得一事輒書一紙閱累十日始裒成一卷向 之二君者實相是役其勞爲多大凡島嶼之衆七十有奇 其中人與地之可名豈少乎哉以其孤絶窮僻渥沒而不 彰者何限甚可慨也雖然自今以往文明丕闢風氣日上 尙俟後來之考据者云 光武三年己亥夏達城徐丙壽書于亦畫舫中

建置沿革[编辑]

郡守徐丙壽撰 本百濟山縣按本郡人利川徐氏家傳遺錄云百濟時 山縣此地有八大名山曰小美山曰大美山曰水竹 山曰天馬山曰鳳凰山曰斗山曰天王山曰金鰲山是 也不下於桃源水竹山下杜門浦上尤爲可居勝地據 此本土舊族累世之蹟礭爲足徵卽僻字而分爲八 大山三字合爲一字此其以八大山故取字而各 歟字彙音食義嶽也順夫郡昇平志云突山廢縣本


百濟突山縣未知其果有文獻之徵歟新羅改廬山縣 屬昇平高麗復舊號仍罷屬昇平按昇平志云新羅改 廬山來屬高麗復舊錿卽突山島也前全羅左水營舊 志云新羅改廬山縣屬昇平高麗復突山仍罷屬昇平 昇平卽順天郡舊號也

本朝 成宗大王十八年丁未設防踏鎭置同僉節制使載舊鎭志 按昇平志云

中宗大王朝以賊路要害設鎭置僉使一八世代旣不同年 紀又無考未確



大皇帝三十二年乙未舊曆七月廢鎭 大皇帝三十三年丙申舊曆正月置突山郡開國五百五年 二月三日 勅令第丁三號分全州府羅州府南原府 諸島定三個區域置莞島突山智島三郡興陽樂安順 天光陽所在各島屬突山郡爲南原府管轄本年八月 四日 勅令第三十六號地方制度改正郡爲全羅南 道管轄定爲四等郡○按本郡郡治舊稱突山島考諸 古蹟以島中有八大山故名山稽之方言以島中之 山多石故謂石山蓋山之突之字形相近石山 之石石突之音義相似承亥蝦蟆轉轉訛誤變爲突


明矣

邑名[编辑]

山 廬山 突山

程途[编辑]

郡治距 京師九百十一里載舊鎭志距光州府三百里 東至海二十里距慶尙南道南海郡界水路四十里西 至海一里距樂安郡界水路則二百二十里陸路則一 百五十里距興陽郡界水路則二百五十里陸路則二 百四十里南至大海北至麗水郡治四十里越津三里

距光陽郡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距順天郡治一百二十


官員[编辑]

郡守一員

姓氏[编辑]

丁黃盧金李朴崔鄭吳韓張徐全田高禹趙秋安沈羅白 姜尹文南具林朱申河成池諸郡內朱金姜朴趙郭崔 禹林李柳徐裴車許權辛兪魯斗南金林李徐鄭朴崔 尹韓申具裴劉河陳孫黃張姜朱羅禹洪明池吳呂馬 孔安丁曺房愼宋全趙高文柳郭諸沈白車權金鰲金 高崔申姜趙張李朴裴林王井金鄭李卞文魏趙韓林


尹裴張黃朴華蓋安李呂崔郭朴黃白具林沈河韓裴 蘇宣申金徐鄭全丁鏡湖金李朴崔宣梁韓尹陳姜孔 南徐黃魯禹全吳鄭張權宋趙蘇奇兪柳房朱車文明 裴錦山金李朴安鄭宋崔洪高盧池明趙郭吳許梁文 林兪孫韓申徐姜丁蓬萊金崔宋丁李徐申張白權姜 許孫沈趙鄭朴太仁金李朴張姜崔鄭南吳卞韓秋高 許方尹文申黃裴河梁宋田三山

風俗[编辑]

士篤醇質民尙勤儉

形勝[编辑]

山如芙蓉出水島似星辰麗天重疊環合遠近拱護西挹 瀛洲東指扶桑入則百雉之郭竊深出則六鰲之浪壯 闊蔽陸郡防禦之阻據海舶往來之衡下碇藏風築埠 可以開港擧鍤成雲墾荒亦足爲田洵海上一大奇局 也

山川[编辑]

天王山郡治之興山脈連一貫之珠形敷玉出之花起峯 圓秀開局竊廓斗山在郡東北一里盤踞磅礡高拱巍 峨據全郡之勢阻滄海之流北顧大陸靑蒼迷茫下視 群島點墨錯落卽天王山之宗也大美山在郡北二十


五里俗各阿南山訛稱達巖亦稱月巖分襟於將軍渡 三里之津結咽於戊戌項一脈之陸崛立平地支延群 山絶頂摩浮雲全■圍疊石此爲斗山之祖上有石堡 周遭可十里旁有土窟深八僅百步相傳龍蛇之亂土 人避兵處至今宛然堡之東有井歲旱亦不涸小美山

在大美山北蓋八島初起頭也尖秀獨立靑黛如畵俗 稱大太白小太白云天馬山在郡北二十里一名乾辰 山驤首■尾形符其名水竹山在郡北二十里雙溪迥 合幽篁叢茂一名繡織山石紋如繡鳳凰山在水竹山 南高峯如翥低峯如伏金鰲山在郡東二十里山皆白


石龜文積疊而成正方圭圓侔擬不一橫側立臥附離 輒層盤旋而上高可千仞山之腰有中神仙臺巖罅倒 出冬柏樹以于援技以足緣壁厪乃得躋平鋪如席能 容十步又上而聳拔數丈蟻附猱攀至山之頂則上神 仙臺世大盤陀四正如棊局可坐五六人壓臨滄海渺 茫無際水與天合一氣靑蒼日月之出瞭如指掌天風 浩浩凜不可留人稱小金剛云錦屛巖在郡北二十里 高張屛風苔蘚五色倒垂瀑㳍飛流百尺戊戌項在小 美大美之間沿小美而雨則一線之陸厪屬山趾海水 汪洋緊夾東西如長橋之臥波然廣不十步袤可二弓


直接於大美之背蓋海船中望之一色皆水不辨是陸 流傳日本之再犯逋船至此而窮事在戊戌故名云百 年以前往往得沈沙折戟云臥龍江在屯田里之北源 出於水竹匯深流長淸淺漣漪會合衆水紆曲迤邐流 于天馬大美之間杜門浦在大判飛龍兩山之交野岸 凹落爲浦若環之缺一方然其開處有東西兩頭東頭 有石曰赤巖其色赤西頭有石曰玄巖其色黑其中潮 汐八水滿如鏡可容數十艘浦東甫有冶島斜遮更奇

德溪在德谷南水味甘例居人所飮諸凡瘇患跌傷眼 眚洗浴輒療甚神效云 以上斗南面松高山郡南案


山越海三十里一桁之翠橫亘碧空千仞之高雄壓滄 溟氣鍾地維之極光浮日輪之躔東有鷹峯列巒森秀 西有龍頭巨石削立山外卽大南洋也其東南有起峯 曰望山一名烽臺登頂四望東之統制營西之天冠山 北之白雲山南之大洋海皆八眼中 金鰲島華蓋山

一名天朝峯兩峯如馬耳矗立雲際 蓋島玉井山一 名白荷峯俗稱白也峯山皆白石削成望之如暗雲郞 之如瑩玉峯上有石堡周回餘數弓堡左右有石門高 可過頂狹僅側身十許步乃八堡內有石井深汲長綆 淸澈如鑑堡後石田瑩确百武堡前石壁贔屭千尺


白也島赤臺山山頂至趾繚以石臺可百許層若螺殼 然其高浮天際雲氣常冪之楓岳山一名錦屛在赤臺 之南翠巒森頭迴環如弓石壁隆背開張似屛其南有 玉女峯下臨抱兒嶼傍連雙乳嶝輞川淸川雙流一流 于石橋其直如帶一流于於田其曲如鉤 以上折錦 島大人山高踞如大人之坐南之諸小島羅列兒孫其 東西北皆蟾冮環之西抗一葦則卽光陽之玉谷也山 與望德山相對偉然有容而其背則奇巖層壁應接不 睱 大仁島望文德山圓若覆蓋高亦抬級大海中望 之如一擧石蓋其勢然也 三島

面里以大島附近諸小島區別聯合各爲一面亦各爲里距郡程途泃以水路計其里數惟斗南面各里以陸路計[编辑]

斗南面郡治在卽前突山島也設郡後改稱面各以斗 山之南故名東至慶尙南道南海之海南至金鰲面之 秀泰島西至玉井面之白也島北室麗水之界南北長 八十里東西廣三十里周回二百五十一里有二十八 里屬一島郡內東西部禮橋東五里大福東六里新基

東七里金川西北五里伏雉西北六里長城西北三里

粟田西北七里稷川西北九里作錦東十五里星斗


二十里栗沛東二十三里荏浦東二十五里防竹 驛 基東二十里竹圃 瑞基東二十里昇月 德谷東十 五里屯田 茁浦 月巖東北二十三里平沙 羅津

北二十五里窟前北三十里牛斗北三十五里月田北 三十六里百草北四十里松島在南門之南越津可一 弓許拱護邑居最近而緊島之形如瓜袤一里廣二百 步皆黍麥田土品頗沃無一片空地郡內人皆耕於其 中故■稱食島

金鰲面以金鰲島爲郡南之最大島故名亦稱南面屬十 一島八嶼金鰲島南三十里在秀泰島之南周回一百


里本封山連抱之松鬱鬱束立爲前左水營句管前防 踏鎭守護久矣

大皇帝二年乙丑 景福宮之役取鉅材累百連入于 京 其秋沿海大風樹木多摧玆山亦自是而殘遂至濯濯 然甲申屬 親軍左營翌年己酉許民墾拓四方之民 坌■不十年而成聚丁亥屬 明禮宮自戊子宮監收 士稅島之松高山袤可十五里人皆依山而居凡十四 里 張芝洞 心圃 尾浦 軫洞 牛室洞 鶴洞 織浦 毋賀洞 斗浦洞 大浦 松高里 女泉 洞 大柳浦 小柳浦秀泰島俗名禾太島南十里在


松島之南周回二十里花頭峯圓如掛鏡大橫干島南 二十里在秀泰島之東周回十里雖小島而橫障無際 之海屹然爲一郡之捍門■奇絶也小橫干島在大橫 干之南周回四里羅發島南二十里在秀泰島之南周 回四里井泉甘冽水品爲諸島第一船人每瞿汲而去

大斗里島南二十里在羅發島之西周回二十里小斗 里島在大斗里之南周回四里雁島俗名安島南八十 里在金鰲島之東周回五十里島中有山山秀而高日 暗無氛則西指耽羅之漢拏東迷日本之日光海東南 地盡處也鳶島俗稱所里島南九十里在雁島之南周


回二十里東西兩里 粉項 飛戾水項島南四十里 在金鰲島之北周回二里釜島南八十里在金鰲島雁 島之間周回三里文嶼附水項島之東三嶼附雁島之 北倍多嶼附三嶼之東北梧桐嶼附金鰲島牛室洞之 東兄弟嶼附水項島之南加里嶼附金鰲島之東檢同 嶼附釜島之東木嶼附釜島之東北

華蓋面以蓋島爲郡西南之大島而有華蓋山故名屬本 島二嶼蓋島西南二十五里在月島之西周回三十里 凡五里 大洞 月項 礪石 混域 第四齊里島

西二十七里在蓋島之北周回十里紫鳳島西南十四


里在秀泰島之西周回三里其山亭亭如蓋月島俗稱 多里島南十里在秀泰島之西周回十五里下花島西 四十里在白也島之西周回十里上花島西四十五里 在下花島之西周回七里佛舞嶼附蓋島之東鷄嶼附 上花島之西

鏡湖面以京島爲郡北之島而其水瀰漫如湖淸瀅如鏡 故名屬五島三嶼大京島北五十里在斗南面之西北 麗水界之南周回二十五里小京島北五十三里在大 京島之西周回七里加長島北五十一里在小京島之 北周回三里金竹島北四十里在小京島之南周回五


進島北七十里在加長島之西北周回三里鼓嶼附小 京島之西缶嶼 笛嶼附小京島之南梧桐嶼北四十里 在斗南面百草之北麗水郡德大洞之東周回二百步細 竹樷茂斬鯨嶼北四十里在將軍渡頭麗水郡治之正南 案山周回百步亦有樷竹

太仁面以木仁島爲郡北之島故名亦稱北面屬九島六嶼

太仁島一名大人島北一百里以陸路計在斗南面之北 光陽郡玉谷面之南周回三十五里凡三里 河東古地 墻內 道村金島亦稱金湖北一百二十里在太仁島之 西光陽郡玉谷之南周回十五里吉島亦稱吉湖北一百


二十里在金島之西光陽郡骨若面之南周回十里苗島

北八十里在太仁島之南周回八十里凡三里 倉村 邑 洞 溫洞牛唇島北八十里在苗島之西周回七里三干 島北八十五里在牛唇島之西周回三里松島北八十里 在三干島之西周回六里勒島北八十里在松島之西周 回六里獐島北一百二十里在松島之西北光陽郡治之 正南捍門周回三里小兒嶼附太仁島之南拜謁嶼附太 仁島之北鼠嶼附太仁島之南油頭嶼附苗島之東智信 嶼附油頭嶼之西樵嶼附獐島之南

玉井面以白也島爲郡西之大島面有玉井山故名屬十六


島五嶼白也島亦稱白荷島西三十里在齊里島之北周 回四十里沙島西一百里在上花島之西周回七里狼島

西八十五里在沙島之西周回五十里早發島西七十五 里在狼島之東周回七里屯兵島西七十五里在狼島之 東周回七里赤金島西八十里在屯兵島之西周回四十 里荔子島西一百二十里在赤金島之北周回四十里松 荔子島有一松故加以松名西一百二十里在荔子島之 北周回二里島達川西北一百二十里在荔子島之東麗 水郡德安面之南周回五里雲斗島西北一百十里在島 達川之東周回二里獐島西一百二十里在荔子島之西


周回三十里蟹島西北一百二十里在獐島之西北周回 二里大江竹島西北一百三十里在獐島之南周回二里 島皆竹田竹亦叢矮白日島以山南山北有兩里故有內 島外島之名西北一百里在大江竹島之南周回三十里

牛島西北一百五十里在白日島之西北周回三里長島

北一百十里在島達川之南麗水郡德安面白草之南周 回一里䲶鴦嶼附白也島之東鰍嶼附沙島之東甑嶼附 沙島之南廣嶼附狼島之南鷹嶼附赤金島之南○白日 島之西有外島宜屬本郡而興陽郡尙不交簿

蓬萊面以郡西南之國島爲大島而國島西之艾島一名蓬


萊故名屬十一島五嶼內國島俗稱內羅老島一名瀛洲 西南一百八十里在沙島之西興陽郡浦顯面南城里之 南周回八十里其山特秀幻骨脫胎縹緲入雲靑色上浮 ■峯蔓麓皆如風飄羅帶曲曲有村墅茂林淸流別開靈 境凡六里 德興里 寺洞 楊花 細草 鳳南 少 榮○東萊渡頭有右相忠愍李公健命碑外國島亦稱外 羅老島在內國島之南周回七十里凡四里 神龜 內 洞 曳下 外草艾島原名蓬萊訛稱艾島西南一百九 十里在外國島之西周回十里山不高而秀其長若琴然 海水項洞山林窅冥可以移情也上有神仙臺泗洋島


一百九十里在內國島之西周回二十里梧桐島西一百 九十里在內國島之北興陽郡蛇渡之西周回西里吹島

附梧桐島之南周回五里水洛島西二百里在泗洋島之 西周回五里芝五島西二百五十里在水洛島之西周回 十里竹島附芝五島之西周回二里示山島西三百里在 芝五島之西周回四十里舞鶴島西三百二十里在示山 島之南周回二里項嶼附內國島之東烏嶼 睡虎嶼附 內國島之北睦嶼附外國島之東兄弟嶼附芝五島之西 北○梧桐■島之南有■島內國島之北有尖島尖島之 西興陽蛇渡之南有蛙島芝五島之東有鹽島水洛島之


北興陽鉢浦之南有花島竝宜屬之本郡而興陽郡尙 不交簿

錦山面以錦山爲郡西之大島故名屬七島二嶼折錦島

亦稱錦山一名折爾西三百九十里在示山島之北周 回八十里凡十二里 錦津府 橋 洞井 月浦 明川 梧泉 眞藏 於田 輞川 新興 新村 新坪連洪島附折錦島之西周回五里兄弟島附折錦 島之南周回四里花島附折錦島之北周回三里小鹿 島西四百二十里在花島之西周回三十里五馬島附 折錦島之東周回十里粉梅島附五■島之東周回七


白馬嶼附折錦島之南古發嶼在粉梅五馬之間

三山面以郡西之三島三山成三島故名屬七島六嶼三 島西南七百里在草島之南周回玉十五里前巨文鎭 也東島二里 柚子里 竹田 西島二里 長作 德與 古島無人戶草島西南五百里在巽竹島之西 周回三十里凡三里 邑浦 利成 鎭幕巽竹島南 四百里在示山島之南周回二十里一名損大島龍蛇 之亂鹿渡萬戶李大源戰亡于此與李統制舜臣之殞 于南海李落渡鄭萬戶運之歿于東萊沒雲臺同讖庠 島附草島之北周回二里巨文島附巽竹島之東周回


十里平島附巽竹島之東周回七里廣草島一名四茵 島附巽竹島之東周回五里三峯嶼附三島之東百嶼

附三島之東大洋海中石之怪奇形形皆肖物龍嶼 中結嶼附草島之北叱馬嶼附巽竹島之北盈萬嶼在 巽竹草島之間○按島石人戶田地其大者無過六七 而其餘皆小小者或有戶而無田或有田而無戶嶼則 竝無田戶尤其小者潮入則浸潮退則浮

城郭[编辑]

郡城石築周回六百九十四步高十九尺女堞二百五城 門三內有一池載舊鎭志

關防[编辑]

防踏鎭郡治舊鎭見上巨文鎭郡西南穴洋海中阧然有 山對歭繚繞如缺環爲東西兩島南有小邱曰古島如 弄珠斜北海入處極狹如甁項中滿如大圓鏡汎濫于 東島古島之間水口稍闊過水口則巽巳之方開豁無 際蓋其北水口則僅容內地船來往南水口則優爲外 國艦出入而至於古島西島之間則無過棹一葉舟矣 以三島之內可以藏風故外國艦之浮大洋犯大風而 過者赴之如港口每稱之爲東洋最要之島萬折之濤 汒涌如西至之風掀動相搏有此一小島若歷處然



洵爲奇絶古島卽倭島音義相訛今稱古島龍蛇之亂 爲日人所占築埠駐兵李統制舜臣鏖之盡據迺置別 將一人能櫓革四百六十名防守要害每年自統制營 派遣將校檢察軍點至設鎭後廢止 大皇帝二十二年乙酉英國人以兵艦碇于本島之洋遂據 古島之田地蓋造廠舍設放電線爲久駐之計嚴參判 世永奉 命使名未詳與淸國水師提督丁汝昌德國 人協辦銜移麟德來視形便至丙戌冬英國人撤去丁 亥春經■使李元會八島占定鎭地乃設置巨文鎭于 東島柚子里三島草島平日島生日島屬焉僉使兼守


防將申錫孝始創建■舍至九年而乙未廢止還屬興 陽郡丙申來屬本郡今亦英國兵艦及各國兵艦往往 來治每一國艦泊宿而去則各國艦皆踵至輒問其所 爲東島之東有三峯卽無人戶小島而三峯之背皆大 石壁各國兵艦過之輒試砲石幾■碎矣古島之上有 英人塜十餘○平日島生日島今屬莞島郡

館宇[编辑]

客舍在城內東北偏凡十間正門三間前■時創建未詳 其年代中經重修設郡後仍舊

學校[编辑]

鄕校在郡東一里■田坪 光武元年丁酉創建○大成 殿 明倫堂 風化樓竝子坐○度支部劃下建築費 一千兩

祠廟[编辑]

社稷壇在郡西一里花田隥 光武元年丁酉創建 城 隍祠在城東望月臺北偏 光武二年戊戌新修厲壇

在城北雱壇天王山 斗山 龍壇在望月臺南 龍頭在金鰲島松高山西麓南下 光武三年己亥竝 新築

公廨[编辑]

衙舍十間 光武元年丁酉郡守兪兢煥創建于前鎭衙 舊地鄕廳借通引廳三間巡校廳十二間前軍官廳前 將校廳八間書記廳十二間刑吏廳四間前旗手房使 令廳九間前吹手房八間竝前鎭時所有

樓臺[编辑]

瀛南樓郡城南門樓也前鎭時建己亥改今名碧松亭城 西南一圓麗斗入於海登眺敞豁不知何年代有亭而 無亭者久矣朢月臺城東一麓起莑端圓特立海中東 望洁渺每月出金波萬道有大盤石方可十笏臺之名 其由是歟古有其臺亦不可知

寺刹[编辑]

隱寂菴在郡東二里中峯山靈隱憕寤記云宋寧宗慶元 之年普照國師建精藍于金鰲海島額曰松廣寺又憇 錫于玆山創置一禪菴名曰隱寂浮槎歸客記云此菴 卽普照國師金鰲曺溪往來憇站之所石壁如屛海門 如鏡長松夏泠幽澗夜嗚蓋小菴而頗著勝名策六菴

舊名金鰲菴在金鰲山東沿古有圓通菴在山之南尙 有遺基朱知創建爲何代而流傳新羅元曉義相二大 師皆修道于此菴云百年前移建于此己亥改今名菴 附於■僅十楹而階前卽懸崖萃樹轇轕白石嶙峋人


之咳■皆落於海魚鬐綠泿浮空碧雁背靑天入渺茫 洵可誦也觀日出故亦以向日名每曉瘴氛積海日高 始消秋高氣淸時乃可見入菴之逕繚於菴之左層磴 曲折附足而上山旣奇而菴亦稱其奇松廣寺金鰲島 松高山南麓有松廣寺舊扯據隱寂菴記云普照師於 金鰲海島建松廣寺今無島中之松廣而有府西之松 廣揭錿則一也此寺之廢亦久矣府西之松廣卽順天 曺溪之松廣寺也訟廣菴在錦山島國壽峯下菴之上 有祝 聖壽堂率土祝 聖之忱億兆同戴而本島民 特蒙 隆恩盡蠲數百年積痼之弊無以獻感頌之誠


建此堂于高潔之地請祝 聖人■

倉庫[编辑]

社倉社還米所儲面各置一倉

場市[编辑]

城內每月三日八日十三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 爲市

堤堰[编辑]

防竹浦堤堰 茁浦堤堰竝在斗南面於田浦堤堰在折 錦島

橋梁[编辑]

四橋一在官門前一在南門內一在紅門街之西一在紅 門街之南南門內有三井四橋重創碑碑面剝落字之 可識者刻文之首有崇禎紀元壬戌秋七字此爲重創 碑則崇禎壬戌蓋記其始創之年歟重創之年不可考 記名之金世光金世雄黃性五盧聖國尹致仁金得連 丁孝官金光信尹興臣金宅昇姜以道皆其出財力有 事功諸人而其餘多人姓名漫漶不可辨此不能備載 惜哉橋則尙無恙其三井卽官門前之井東門內之井 社稷壇東北間之井也馬柱橋有橋在竹圃馬柱街 橋之東有碑朴元辰徐後長徐仁修金碩休朴東云鄭


昌愼朴道郁徐再泰皆記名又有東臺石井井之傍亦 有碑徐後長金碩休徐仁修徐葛鳳徐再泰亦皆記名 捐財施功其名不泐碑皆崇禎紀元後四丙午立

戶口[编辑]

戶二千一百二十興陽樂安順天光陽四郡送交戶簿元 摠每戶三兩春秋分等戶布錢合計六千三百六十兩 上納○己亥籍摠二千一百四十六戶僧二戶作統二 百十五統共計草家五千六百二十二間口六千二百 八十三男三千四百八十八口女二千七百九十三口 僧二口

田結[编辑]

正田畓結九百七十七結六十五負八束興陽樂安順天 光陽四郡送交結簿元摠九百七十七結六十五負八 束內名島量陳三十五結八十六負四束三島英人占 ■陳十七結一負牛島竹田陳二十結六十六負九束 合七十三結五十四負三束丁酉戊戌自度支部頉減 元帳簿中舊陳■蒙頉九十一結九負一束指徵無處

實攸租結八百十三結二負四束每結三十兩結代錢 二萬四千三百九十兩七菚二分內本郡■費一萬七 百七十兩計除實上納一萬三千六百二十兩七錢二


社還[编辑]

社還米一百六十石戊戌始設置依度支部所頒社還條 例施行 斗南二十四石一斗八升七合 金鰲二十 六石六斗六升四合四夕 築蓋九石四斗五升三合 六夕 銳湖二石三斗五升九合二夕 王井十八石 五斗一升九合六夕 太仁十八石十一斗六升五合 六夕 錦山十八石十四斗八升八合六夕 三山二 十三石十四斗八升二合二夕 蓬萊十七石十一斗 七升九合八■

均稅[编辑]

漁鹽船藿稅興陽樂安順天光陽四郡送交稅簿元摠虛 實相蒙流亡居多按簿査檢稅額相左觀察府現行調 査姑未歸正

牧場[编辑]

突山牧場前屬順天曲華興陽道陽兩牧乙未廢止屬 宮內府內藏院派員收稅

土産[编辑]

木綿 梔子 柚子 甘藷 躑躅 冬柏 芍藥 牧 丹 石榴 百日紅 防風 細辛 蒼朮 苦蔘


沙蔘 玄蔘 天門冬 麥門冬 何首烏 桔梗 女貞實 南星 半夏 枳實以上陸産鰣魚 石首 魚 鮸魚 鯔魚 䱋魚 鱸魚 河豚 比目魚 禿尾魚 大八梢魚 絡蹄 烏鰂魚 鰒 海蔘 淡菜俗名紅蛤白蛤 石花 海衣 甘答 海菜俗 名甘藿加沙衣 鹿角菜以上海産

儒任[编辑]

鄕校都有司一人 掌議二人 色掌二人 養士齋有 司一人 色掌一人 都訓長一人 面訓長九人 面執綱十一人太仁三兩面有上下道面社首十一


執綱兼任

鄕任[编辑]

鄕長一人

官屬[编辑]

巡校四人 首書記一人 書記六人 通引二人 使 令六名 使傭二名 使僮二名 客舍直一名 鄕 校直一名

年俸[编辑]

郡守七百元 鄕長七十二元 巡校一百九十二元 首書記八十四元 書記三百六十元 通引七十二


元 使令二百十六元 使傭七十二元 使僮七十 二元 客舍直十二元 鄕校直十二元 享祀費八 十元 廳費一百五十元 旅費六十元 計二千一 百五十四元

名宦[编辑]

李純信 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壬辰僉使以軍功陞資移拜忠淸水軍 節度使後官至訓錬大將

徐邁修 正祖宣皇帝十六年壬子以吏曹參議 特補僉使本鎭百


年之■一朝而盡祛之遺愛藹然至今無忘愚婦稚子 尙津津誦徐大監僅三朔而還 朝後官至領議政

事蹟[编辑]

李忠武全書中載狀 啓有曰嶺南避亂之民流接營境 者多至二百餘戶而各令假接艱以過冬當前賑救之 資百無所計雖曰事定後還歸本道當在目前不忍見 餓莩之狀前因豐原府院君柳成龍書狀據備邊司行 移內諸島可以避亂又作屯田之地流民入接便否參 酌施行事臣啇量其避亂人可接處則莫如突山島而 同島介在本營防踏兩間重崗回抱賊程四隔地勢廣


衍土品肥沃曉喩流民稍稍八接方使春耕而前御史 洪宗祿監司尹斗壽水使朴宣李薦李英等營屯畓請 啓之時該曹以有牧場處妨於馬政防 啓矣今則 國事艱危民生失所雖使無賴之氓八作別無貽害於 牧馬則牧馬救民庶使兩便此一段文字亦可備考營 卽前全羅左水營也

昇平志云突山島烽燧西應白也串北應進禮山卽屯田 西峯烽燧也今廢白也串進禮山皆今麗水地 郡東五里有錦丹里其東卜子谷石壁四圍可藏數百人 前則海流如帶僅容一船之八龍蛇之燹有云趙壯士


居本里與里人約曰賊勢猖獗如此吾里人盡殲乃已 肯聽我言出死力而拒之則可免皆曰諾海則羅鐵線 谷則伏壯丁里之傍積枚石累百堆夜賊至壯士麾一 里人發堆石擊殺數十百計賊不敢復犯一里晏然至 今謂之伏兵端壯士有裔孫甚微亦不能道其名情哉 大美山下有月巖里里有一田夫膽智能伏人値壬辰之 亂賊據山上築石堡爲其窟日殺掠近村殆徧田夫時 年三十與里人之數十健者約徂伏石巖下夤夜猝發 力戰奪其堡殺死累百獲器械無算餘賊盡遁里遂全 謂其村曰屯田名其浦曰羅陣嗟乎若人奇傑固將卽


才而其姓名亦湮沒不傳漠然百年之間但可慨也己 郡北三十里窟前里路傍有所謂雙轎巖巖如車子大高 可丈餘故老相傳此巖埋則雙馬轎出入此路云百年 來路稍高巖弱三分之二往年土民相與築土被莎埋 之若封然已而大水土莎俱脫巖則如故至于甲午乙 未之間雨壤兩岸土覆於路路遂高而巖與之平其明 年太守之五馬來亦異哉 海邊多雁飛鳴空中不下於田故老亦相傳雁下田則地 爲郡云丙申前數年雁集于田而乃爲郡矣未知此何 異歟


鄕校之址舊諺稱石田坪今乃爲釋奠之地其音相符地 名亦不偶也 郡東大浦之上有聖主洞深僻多栗木樵者伐之輒患病 相戒勿伐木固自遂至建 文廟主材以成其後斧斤 頗入無復前日患此豈非陰有所護而洞之爲名亦有 其徵者耶 明倫堂之樑代作錦里大槐木之老數百年者運之前浦 以輦致爲憂夜遂大風浪木漂流不知所往明日視之 木浮於江南浦浦卽 校宮十武之近也此爲異蹟之 可傳者


竹圃徐氏之先施功於本里者多若石橋石井之創修旣 載於記名之碑而恤民租四十五石作禊畓三十六斗 落皆爲補弊之資歲月浸久今焉無存至於防竹浦堤 堰修築之費鳥山石臺修築之費金鼇山向日菴移建 之費亦皆捐財班班可傳 竹圃人金碩秀以飢民救活有巡察使狀 聞 賜通政 階又加壽善階事在壬寅 每以秋分老人星見丙方稍大而有光芒坐官衙亦可見 居人多壽或至百餘歲

孝行[编辑]

金廷珏慶州人忠毅公文起後八歲遭父喪侍殯不徹哭 母子三年廬於墓其後移窆方其卜兆禱于山夜往來 昏黑失路有群鹿導前隨其所之而止則鹿以足刮地 俯仰若指示者因以葬其處松蟲大起四山幾赤獨其 父塜茂松無損葉其母大耋病劇斷指注血得穌母思 生魚時天寒大雪遵海而泣行數十里有海鳶飛過隨 盈尺之魚持歸而供之事 聞旌閭 張思咸張弼逵仁同人弼逵父思咸居其祖喪晝夜守殯 隆寒大雪鳥獸多凍死惟殯所無一點雪鳥鵲翔集于 殯側低迴不去思咸哭弼逵亦哭止則亦止經冬春宋


嘗相離思咸以齒病常在牀第眼眵鼻涕子必舐洗救 療之宜靡不用極有一老人來訪遺一裹藥曰試此可 愈拜而愛之忽不見試則果效以雙孝旌閭 宣處欽寶城人文忠公允祉後生有至性父有眼眚久無 效醫云得鷹目乃可治泣禱靈馬山有雙白鷹翔集得 而試之輒效然猶以爲未快方隆冬冒風雪七晝夜復 禱于山壇其曉有五鸇捉一鷹置之壇上歸而復試之 積年之患一朝明豁事 聞旌閭 金日出金海人父子以漁爲業一日船遇大風南穡北柁 盡落於撞舂之中哭聲干雲子抱其父仰天默禱風波


忽恩布帆竟無恙海人咸詑其孝母病盲不能出房闥 每食雖一味必告待食旣乃敢嘗食終其生如■日居 憂六年絶不食魚曰吾親所嗜亦食素終身事 聞旌 閭 金祉玉金海人襄武公完後少孤事母甚篤母嘗誡之曰 敦宗恤隣吾朢於汝刻薄成家吾則不願服膺無敢忘 適有事淹湖西地一日忽怔悸卽星夜而還有虎遮路 厲聲誡之乃俛首而去又數里有人後至意慇懃偕行 比天曉忽不見皆異事也及至家母病節劇幾屬纊者 數日伏哭呼其母母忽轉身曰吾子祉玉來乎乃開眼


執其手曰吾昏絶不知幾時而幸復見汝面其天耶又 曰吾居平之誡爾能銘諸心乎至五日而絶旣乃儉已 而厚於人凡內外族戚遠近親知無不賙救極其力之 所至以至殖禊錢置書塾以待貧不能就學者亦其一 也年邁七十行之愈力若乙未癸丑之凶大出租活飢 民頤多蓋終身遵母誠也事 聞旌閭其子東奎前府 使亦能繼其志 金陽祿金海人鶴城君完後生十月而孤母敎以義方一 心服膺値其怒則拱手立庭怒息乃復及居憂柴毁朝 夕上墓大風雨亦不廢每夫日哭失聲絶而僅穌居平


戀其親未嘗不下淚蓋六十年如一日其終身之慕歟 事 聞旌閭 朴潤廈密陽人父病思生鰒號泣循水際得三鰒懷而歸 父甘之明日有烏鳥數十一烏含一鰒箇箇隨地反哺 之鳥性固靈矣而其有相感者歟事 聞旌閭 金燦基金海人文愍公馹孫後父病三年幾屬纊割右股 煮而進得穌又割左股以療之病良已後以壽終攀擗 踰制日雀墓風雨寒暑不廢事 聞旌閭 李浣馥全州人 德興大院君後裔未弱冠母病危裂指 注血病良己母思生雉叩頭泣視天忽有一雉下中庭


呴呴俯伏取而供其母後三年母又患難醫之症刲左 股灸而進母得愈延其壽有儒狀 朴重葉密陽人父年六十病累月遂絶子目刺身受血灌 父口乃穌則又割左股食之父病漸愈至明年而逝有

儒狀[编辑]

金麟植金海人金寧君牧鄕後母病絶哭母號于天願以 身代食頃母穌語如常而後逝有儒狀 姜日成晉州人蚤孤養於租母及其母事之備至祖母年 七十長疾三年不離側旣垂絶遽斷指刲股掬血注口 旋得穌宛然再生矣有儒狀


李瑢柱全州人敬寧君裶後父病疽彌年吮毒舐膿夙夜 不離側父竟愈以延其壽及喪而葬方大霖雨不開皆 以不克襄爲憂號天而泣淚爛衰麻至其日而遂開霽 葬得以完纔反疑而雨復作人謂感應之驗有儒狀 金在振金海人鶴城君完後侍父癠得宜藥之魚果非時 産者輒奏效及孤事母尤篤友兄弟睦隣里以悅親心 有儒狀 金日旭慶州人忠毅公文起後母病絶咋指注血穌延數 日及喪求吉穴行山中有鹿導于前異之隨其所止而 窆焉談風水者皆曰吉廬墓三年鹿輒夜至在廬側後


喪父將祔于母墓而其鹿又至呦呦若將指示者麾之 不去又隨其所之而窆鹿亦又在其廬墓之側鹿之性 靈歟蓋人之誠其有所感者矣有儒狀 金履恒慶州人孝子廷珏子親癠谻輒出指血割股肉以 進日夜禱天願以身代芝根醴源良不誣也有儒狀 朴準瞻密陽人墓菴慶云後父病醫云獐血可療沐浴祝 天忽有雙獐奔入獲而進其血得良己及居喪如禮後 居母喪如前喪有儒狀 韓信良淸州人淸溪君淵後父病劇沃喉惟人乳泣乞于 四隣皆哀而與之或云人肉可療輒刲股而進果瘳父


又病瘡毒深重與其妻迭呪之而愈母病痢其夫妻嘗 糞及亟斫指注血得延數日喪而哀毁踰制事 聞復 其戶 梁致默南原人訥齋誠之後親癠亟輒嘗糞旣絶號呼擗 踊手指遽折裂卽灌血旣絶之口移時而穌三日後遺 言而逝有儒狀 金志龜慶州人生於貿俗性至孝養生送死一出於誠其 兄弟三人居一室同耕而食同耕而衣至終身焉有儒 快 朴氏密陽人李咸必妻姑病劇嘗糞日祝天願以身代幸


得穌又其舅病截髮賣備藥與食輒夜禱北斗曰吾聞 北斗司人命願活我舅舅亦穌以其不匱及於夫黨其 媤妹病癩身以腐爛生兒未一旬母死婦抱其兒乳養 至長成媤妹之夫亦寄於婦所亦身腐於癩婦手濯其 血汚衣服不以爲惡而亦以病死蓋其夫婦之死婦皆 親檢而葬之且其夫之嬸生兒而死則亦抱其兒兒竟 成人隣里皆感化其媤姑母出嫁于金夢南而夢南夫 妻割其五斗田畀婦爲養舅姑之資其亦觀感者深矣 逝之年厪四十二蓋肫肫一婦人篤於內行能人之所 不能斯可以闡幽光於九原播芳徽於千秋嘖嘖者舌


矣有本道儒狀 金玟佐金海人襄武公完後祖父病累年時纔十三日夕 禱天適有神■至藥之輒效豈非有所感者耶有儒狀 崔致鳳草溪人新齋山斗後自孩提晨昏溫凊唯謹隣里 奇其孝母病四朔須臾不離側及屬纊輒引俎刀斷指 注血移時而乃穌病則愈矣兒年僅十四此豈非卓異 之行根於性者耶洵可書也有儒狀 崔漢精慶州人孤雲文昌侯致遠後父病風猝劇遽以斤 斷一指血旣盡又斷一指血半注得穌語如常移府而 逝居喪哀號屢絶有儒狀

烈行[编辑]

南氏宜寧人金大善妻本良家女嫁夫時纔及筓其夫業 漁採宜家未四朔同夫而漁大風覆舟舟人之能游者 僅得出婦則附浮木旣登岸見夫出沒波濤中卽還入 救之力盡俱渰得其屍猶抱持其夫握不可解事 聞 旌閭逸參判奇正鎭有記 車氏文化人文節公原頫後金鎭龜妻也歸于金三載而 夫逝矢同穴却食七日其子陽祿生未朞姑抱孫泣而 喩曰殉夫固烈吾家■世獨子所存者一孤婦死則兒 且不能㑱奈金氏之祀何婦幡然悟侍姑撫孤臾日夜


哭血淚漬素衣裳性貞嚴敎兒有義方小失意輒橽之 曰人訾寡婦之子無敎苟非己百則何能免其訾子旣 娶而抱孫輒撫之曰吾所朢於汝者正道錫其名夫亡 日與其子訣曰吾不死爲汝成就今且抱孫吾事畢矣 遂絶食而死園中女貞樹亦枯死婦手植也子陽祿以 孝旌孫正道亦有行 全氏天安人正道妻府使尙毅 裔醮三月而奔夫喪孕亦三月矢殉如車氏舅姑泣而 喩如車氏之姑之喩車氏婦亦幡然悟果生男子名錫 祚早負才名襲家庭之訓以孝孫稱 張氏玉山人錫 祚妻文康公顯光後夫赴試得病而還明日遽絶婦在


側連碎兩指灌其血夫穌三日而語其婦曰偏母在堂 無兄弟亦無血嗣我死後事吾母如吾生時語訖而殞 婦遽取夫衣帶自縊其姑解其結而且泣曰婦死吾不 能獨生婦不念亡夫託老母乎姑亦欲自縊婦不能死 然勺水不入口者六日事其母如夫之孝事 聞幷旌 閭吁一門三世烈婦何其多歟可以知風之自矣 申氏靈光人朴贊宗妻嫁三年而夫亡年纔二十亦無兒 持制以禮斬斬稜稜凜如氷玉孝於舅舅七耋恒委牀 玆婦奉溫凊甘旨惟適及屬纊斷指注血得延三日事

聞旌閭[编辑]

金氏慶州人宣處欽妻夫旣孝而婦性烈夫有痼疾割髀 以進得良己其後當屬纊截指灌血穌延數日噫其誠 之篤哉事 聞旌閭 丁氏靈光人金汝文妻養舅姑承順夫病三年臥蓐奄絶 婦號天遽斷指血灌口夫旣穌而以終天年豈非至誠 者耶有儒狀 權氏安東人梁致默妻夫夙嬰貞疾婦不離側踰一年未 嘗衾枕息夫思雉卽入山裳掩雌雉又思鹿血卽牽狗 雪地上逐得一鹿且聞人肉可藥遂刲股灸而進病亟 輒嘗糞旣絶則大聲號遽引俎刀裂指出血灌其口一


食頃乃穌三日而逝治喪能中禮旣關敎子治家優於 夫在時時年纔二十五嗟乎生窮僻之鄕有卓異之行 而亦其不自知其性也夫有儒狀 金氏金海人朴準瞻子致植之妻夫病瘧久不起刲股肉 以進得瘳其後夫亡婦氣絶家人急救之乃哽咽曰老 姑在堂我何忍死姑病頭痬呪其膿又多風輒以新衣 覆其頭使移之且吮之曰寧噆我無病之體姑旣絶亟 以石撞破指出血注口穌而延一日噫婦之烈之孝其 可旌歟有儒狀 姜氏晉州人崔先郁妻夫驟病幾危婦遽引斧斷指注血


其口夫穌而同室者二十餘年婦之烈誠至矣哉其可 記也 趙氏咸安人金志南妻夫病痼累月刲股以療之其後夫 竟以貞疾死旣葬之明日自盡於寢室葬於異壟一夜 墳自裂親䣊隣比咸驚詑其異遂合窆焉嗟乎以二十 弱齡辦毁體己難辦殉節尤難其能從容更難夫人人 之所難一少婦人無少難生能就義已如此宜其死能 顯靈得遂同穴之願吁誠烈婦也鳥頭綽楔之褒尙啘 晚惜哉有儒狀 文氏南平人出身金斗化妻也夫病旣絶輒入廚下引俎


刀斫指若斫柴然亟掬血灌夫口夫嚥指而穌乃語曰 天命盡矣其可生乎我死後善養我母三日而殞婦以 此不能死其烈洵可褒也

記文[编辑]

大成殿新建上樑文 伏以立敎牖民 聖功普被於寰宇體國經野要務莫先 於建庠蓋自生民以來未有 夫子之盛極高明配博厚 流元氣於四時作春秋刪詩書敷 素王之一治是謂聖 之時者莫曰天何言哉爲萬世開太平生靈永奠於衽席 惇五典秩有禮人類賴別於昆蟲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同


流上下舟車所通霜露所墜莫不尊親所以家尸戶祝之 虔爰有國學鄕校之設漢太牢之祠曲阜實基四百年治 平唐諸生之養國監乃至三萬員增廣逮顔孟程朱之傳 統亦皆循次而同躋雖楊墨佛老之交喧不敢以邪而害 正顧神州久致沈陸而我 國獨稱小華圃晦定庠序之 規古制盡在於東土退栗講性理之學斯道大明於中天 洋洋絃誦之相聞宛洙泗之希韻濟濟儒賢之輩出煥洛 閩之遺風惟湖省㝡在邊陲伊 聖廟悉遵 國制溯自 濟麗而降班班文獻之足徵待以鄒魯之邦往往豪傑之 興起不惟黌舍院宇蔚有鼓篋肄雅之材抑亦衡泌巖阿


時見守道抱經之士眷玆突山新郡實維防鎭舊基六十 島地勢相分古稱海濱廣斥四千年天荒始破今見漢官 威儀遙挹耽羅之梯航禹貢達于江漢近接昇天之形勝 魏寶美哉山河際此作邑之初必以建學爲急雖都鄙鄕 遂之士猶待敎化而興況陬澨舃鹵之區曾無俎豆之禮 今 天子導民成俗之敎方見漸海被沙吾 先師過化存神之 靈亦當如水在地乃以鳩僝衆力忽見翬革新宮丹栱雕 栭罨映於儒林藝囿文榱繡桷鬱跂於圜海回淵入室升 堂徵兩楹之殷夢東榮西序倣三庠之周廱仍揭一字嘉


名庸表萬古至聖無外其大放六合而彌綸永觀厥成集 五音之條理居廣居立正位依然鄕黨畵一編行景行仰 高山愀如淸廟瑟三歎遙拈頌筆助擧脩梁兒郞偉拋梁 東摶桑農闢日輪紅陞堂宛聽歸歟歎萬里乘槎道不窮 兒卽偉拋梁南老人星見瑞光含金丹能使斯民壽化育 神功佀海涵兒郞偉拋梁西朢中齊魯海雲迷 皇韓正 値中興運天府圖書夜聚奎兒卽偉拋梁北天王山色撑 宸極從知拳石能成高九仞終須一簣力臾卽偉拋梁上 數仞墻高彌鑽仰玉斗珠衡儼若臨海邦自此人文朗兒 卽偉拋梁下烟塵滿地紛自惹但敎砥柱峙洪流何患鄭


聲亂大雅伏願上樑之後風雨攸除山川增耀溪蘋澗藻 會纓弁而駿奔壇杏市槐儼函席之衆設 聖朝衛正斥 邪之敎勿以遐土而忽諸異日明體達用之才必自玆鄕 而出也 光武元年十月下浣崇政大夫中樞院副議長副將東陽 申箕善撰 明倫堂新建上樑文 蓋聞五服之有綏有要有荒咸囿王化三代之曰校曰庠 曰序皆明人倫豈惟斯道之攸尊實亦有國之要務是以 先王之建學立校不以山陬海澨間之天子之興德達才


必自州長黨正始也肆我 朝萬億年基業本於太牢祠 環東土三百餘府州皆有先聖廟竊惟防海舊鎭突山新 治南溟之波濤淼然星羅六十島北學之豪傑逖矣天荒 五百年尹鼯猱於陽山敎化靡暇於俎豆侶魚鰕於江渚 聞見不過乎漁樵路通嶺湖地處不甚越絶道無南北天 稟岩盡魯愚曩匪才謬膺臬司伊新制分置島邑地不加 闢民不改聚抑爲堡障南藩天無烈風海無揚波意者聖 人東國民人社稷粗得具體而微城郭室廬亦皆仍舊之 貫于時士論齊發 文廟肇興證殷夢於兩楹存者神過 者化倣宋學之三舍藏焉修息焉游泰之於垤河之於潦


聖之於生民奠萬世土亭莫如天藉莫如地敎莫如 夫 子高數仞墻翬革聳觀式薦禴祀烝嘗之典駿髦彙晉孰 無鑽仰瞻忽之誠爾乃僝功掄材建堂揭號伊經始之勿 亟詎云時絀而擧嬴矧規矱之所同可謂事半而功倍東 膠西序闢靑襟游藝之場內室外堂邁緇衣好賢之館唯 師儒篤意於敎誘弦誦可聞使邑子蒙幸於作成鼓篋有 所於乎觀斯堂之創於絶地驗吾道之漸于遐方三字扁 楣煌煌朱文公手澤兩楹課試循循胡先生學規肅肅扃 除辨堂奧之異級莘莘襟珮攀戶牖而同歸遙控士林之 懽情恭疏梁欐之善頌兒卽偉拋梁東朝日先明海東若


使聖人復起乘槎應向吾東兒郞偉拋梁南南海之南無 南南土新霑 聖化請看吾道之南兒郞偉拋梁西苦木 蒼蒼日西霜露舟車天地吾 師文敎漸西兒郞偉拋梁 北太一煌煌極北奎璧圖書泰階壽星夜夜朝北兒郞偉 拋梁上日月光華在上曁我蒼生海隅咸知事長親上兒 郞偉拋梁下襟紳濟濟庭下暮春春服冠童 夫子儼然 臨下伏願上梁之後弦歌達境縫掖盈堂增山川之精耀 倂穹壤而鞏固愛親敬兄忠君悌長小學之敎人養老勞 農尊賢使能鄕飮以爲禮歸與吾黨小子尋所樂於孔顔 出爲公卿大夫致斯民於堯舜


光武元年十月上浣前學部大臣李道宰撰 風化僂記 皇帝三十有三載 制詔置突山郡劃于度支新建 夫子 之宮蓋有郡則有校我 朝尊 聖崇儒之晠典卓越乎 前古也迺相地於治之東一里厥位面陽竊廓敞塏山繚 如環海開如鏡於是郡之屬大小五十島凡圓冠方領之 士莫不殫心效力咸趨於事材石運於舟梓匠募於陸費 固不訾工以勤集計爲日五百六十而 殿堂室房秩秩 有序風化樓亦以告成惟時己亥之春二月丙壽來守是 郡郡人士相興至于室屬以爲記丙壽三揖而作曰不佞


叨 厚恩身綰八紱奔走西南今而于玆矣少習家庭之 聞所至未嘗不以勸學爲先務然顧甚譾陋無足以開發 興起竊自慚恨況玆土去 京師且千里以區區之新造 欲其嚮風於洙泗洛閩不亦難矣乎雖然人不限地學由 敎成惟其作之而已今夫游於 夫子之門講 夫子之 道誦 夫子之言斯可以行業俱進風化丕變昔之荒僻 躋於昭明高朗之原始一日以士聞天下斯樓之作豈徒 然哉若其託于籍嬉于會而止則末之也已其尙勉之哉 余以其趨事之勤而知儒效之必闡雖余明日歸而將聞 絃誦之聲洋洋溢乎四境無負 朝家敎學之至意


光武三年己亥夏郡守徐丙壽記 贊政篔汀李公道宰碑文 夫恩德施之於物物猶有感而況人乎余以匪才役於是 郡竊聽士民之公言則惟我薄海蒼生幾許載分屬陸邑 慢侮侵索常有覆盆之歎天運極反 隆恩特降聚嶼爲 郡於是乎始見日月感化生靈蹈舞欣抃巍乎 聖德敢 無能名焉贊政李公詠鵩海島以來熟諳窮澨矜惻之情 每念不已何幸來旬本道上分 顧憂下察民隱適値更 張屢度 啓達爰及成郡豈非我公之恩之德哉余亦欣 感焉敢爲之銘曰


成事由天謀事在人否往泰來仍舊創新非徒玆郡莞 智一樣言公之恩河海無量頌公之德山岳不騫永矢 不諼彌億萬年 光武二年戊戌冬郡守洪 撰 贊政晹園申公箕善碑文 聖訓曰唯匹夫匹婦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納之溝 中伊衡之以天下爲己任今於贊政申公見之矣公嘗在 海島鵩舍洞悉民情之疾苦一念在玆幸値更張之日宣 陳 廟堂晝成玆郡可謂與篔汀李公不謀而同擧郡輿 情咸頌如一故余亦興感焉仍以采用其說遂爲之誌敢


爲之銘曰 胡爲楚澤嶼反爲慶杜雖不幸西蜀爲幸仁惟及物德 必有隣一片心丹能壽斯民恩深雁海功屹鰲岑一念 己任伊古尹今 光武二年戊戌冬郡守洪 撰

題詠[编辑]

島 六洲各一島特其大者耳王山非異境卽之只在此地秘 旣無稽天荒亦不鄙高帆疾於電縱橫九萬里 泛海


長風不盡水無涯浩茫茫安所之上合靑蒼天似蓋中 涵碨礧地如棊鯨鵬蝦蟹昌黎筆日月星辰碣石詩一葉 扁舟凌萬頃平生始得此游奇 封山 封山木嘗美鬱鬱不可開十年山盡赭誰道大風摧海以 船爲業而今乏其材 牧場 牧馬已空群但餘地稅錢此稅旣兩徵歲收萬六千一土 三輸租中有補民田 朢美軒


淸風白露滿江秋桂棹歌殘渺渺愁 帝座如辰長北拱 臣心似水只東流 蜒雨蠻雲住一年天涯浮宦正堪憐河山千里空翹首難 道長安是日邊 葆堂徐丙壽

扁額[编辑]

晏波軒故領相徐邁修書合和堂 朢美軒皆衙舍之東 軒觀於樓 亦畵舫皆東軒之東小樓瀛南樓以上令 郡守徐丙壽書

楹聯[编辑]

中外三百郡州南入于海大小七十島嶼北拱如星 高 帆凌空天豁六鰲綠浪畵閣流碧山擁百雉粉城合和 堂己亥明年王黃州知何處丁卯大雨蘇扶風名吾亭

亦畵舫赴郡卽己亥而得雨適丁卯故云郡守徐丙壽 書

[编辑]

島之爲郡別其區也洪惟 聖天子綏懷荒遠畢燭幽隱煦春陽於陰崖覃鴻化於無外 於乎休哉維時巡察使篔汀李公寔建其議尙書暘園申 公協底于成二公之德于玆土永以無諼夫風濤之漁沙 礫之耕爲生甚苦而睊睊乎侵凌誅求由來久矣今乃家 家嬉怡人人熙穰玆豈非厚幸歟爲吏者苟能盡字撫之 責用對揚我 天子之命而母爲二公所誚則幾矣其敢不自警郡志成一 郡人士皆讙欣來集是不惟喜其志之成實爲郡之幸也


朱君洪弼金君在潤前而稱曰是志宜琹以公同好余深 有所感玆又贅一言 是歲之中秋日徐丙壽又書于合和堂 廬山古亦縣也中經沿革轄于一障地窮而民殘盻盻然 積無訴之苦幸伏遇 天日之明靡幽不照疆五十島嶼而俾創其治躋雍熙之 域頌汪濊之 恩始相慶也而迺惟我徐侯用七紱之績而 莅之撫導以方化行俗遷人安漁僬里騰諷誦則又相賀 也侯之文煥爛飾黼黻鏗鏘鳴瓊琚宜施之廊廟之上而 屈於卑下之邑今吾郡之志猶之吉光片羽然得侯之修


洵不圖之幸也謬以不敏爲識途之老馬每承諮問竊慙 孤陋志旣刊猥冒續貂之譏云綾城朱洪弼謹跋 郡之有志猶 國之有乘所以昭紀載而備考據也吾郡 以島爲域星羅碁置於千里之海皆崎嶇隔絶事迹已湮 見聞亦陋爲之志誠難矣哉葆堂徐侯旣下車輯安乂謐 百度咸理志於是乎始修方其始也走識字之吏於前屬 之邑而來解事之民於稍大之島訪舊聞於高年而搜遺 蹟於古族凡隻字片言一事一行形便大小程里遠近靡 不博採侯之勤亦至矣而大率荒蕪疎略散亂無紀莫得 以掇拾會萃然侯則耳聽目覽意到手隨一部志已成於


胸中也官舍之東小樓曰亦畫舫方盛暑闢牕八扇小史 磨濃墨侯揮毫如飛竟一紙輒授能書者繕卷朱陽射入 流汗透衫至擧燭亦不倦也卷旣編洪纖靡遺幽潛畢彰 序次井井瞭如指掌苟非侯聰明疆記文章之宗疇能爲 是哉顧以無似過蒙推詡實始終於周旋然不敢贊一言竊 覵侯有良史才可以紬石室金匱之書而今乃屈就於僻 小郡之志或爲我侯惜然非韓吏部蘇端明之所過則黃 岡潮州千載寥寥幸吾郡待侯而著名侯其念之哉金官 金在潤謹跋 割四郡之地而爲之治風氣旣別物情不齊其能保合于


一誠未易也南北相去有千里而遠而昔今無相往來十 居六七之多一朝而相謂吾同郡之人不亦疎乎雖然憂 則思樂痛則思瘳情之常也譬如群漁於海東舠西艇撞 舂於四至之疾飄萬折之逆浪幾幾乎漂溺之患幸而風 恬波靜安流而漁雖秦越之人孰有不釃酒而相賀者乎 吾之郡類是方其創始之日聲應乎心壹事集乎力衆未 嘗不奔走乎其間而數載以還規制未立習俗未變貿 貿然猶之故也我徐侯以明達治體夙績著聞而幸臨于 玆翹首傾嚮喁喁望風采侯嘗典名邑大都人猶以爲屈 而今又屈於瘴癘卑濕之鄕皆憂其不屑也侯乃夷然施


措益勤老者以養儒者以興吏嫺于法民遷于化竊觀侯 之意蓋憫其新造而俾得以允安長治也旣而修郡志包 封疆之內而旣湮亦彰雖遠卽近一閱卷而斯盡之矣於 是一郡讙欣翕然歸之是志之助豈少乎哉而吾郡之成 實自我侯始晉陽姜太元謹跋

補遺[编辑]

鄕校位結基址結事實 光武三年十一月八日郡守徐丙壽呈觀察府報告書內 開本郡 校宮創建近纔數載凡干典例擧多未遑卽伏 見校儒朱洪弼金在哲等稟狀則以爲 校宮基址係是 買得民田而該田結五十六負卽自校中納稅凡他陳地 之結尙蒙頉減況此校址之陳事體尤別白徵結稅恐極 未安且校復五結之會減卽 朝家之盛典各郡之定式 而惟獨本郡以其新創之故至今未蒙劃下儀式多闕士 材齎菀右兩件事實冀卽報府轉報京部一如通行之規


云云是如乎竊以校址之陳宜蒙頉下校復之結原屬會 減妓敢據狀修報幸惟査照轉報京部俾蒙處分伏朢 光武四年一月七日觀察使閔公泳喆訓令內開向因本 郡所報 校宮垈田結五十六負復戶結五結永爲劃給 之意據報于度支部矣指令內開各郡校復雖廢校位尙 存依典式及他邑例五結劃付 校宮基址結五十六負 亦爲免稅該郡結摠中懸錄除減租案中釐正事亦■是 故玆以翻飭以此意曉諭於本郡校中使儒林洞悉同校 位結五結基址結五十六負亦爲免稅本郡結摠中懸錄 除減斯速報來俾爲租案中■正之地爲宜■


都有司朱洪弼 同校正 都訓長金在潤 同校正 李德恒 繕寫 姜允浩 監印


光武三年己亥南至月明倫堂開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