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延祐四明志 (四庫全書本)/卷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延祐四明志 卷七 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延祐四明志卷七
  元 袁桷 撰
  山川攷
  隨山濬川禹所陳非𤨏言也治梁及岐後訖不能别何哉明郡以四明山得名其山范不能定或曰在越或曰亡是山唐一行作山河兩戒深有㫖矣四明山由越来至于慈溪東行至于鄞復折入奉化脉隴連屬稽諸田野可攷也江入餘姚上三十里與四明水接更十里潮勢已没古為堰限之吴潜為慶元恨慶元公卿多徙堰于上虞潮至舊堰上不一二尺舟楫蔽沙岸雖驛舟不可發使者數言而上虞謂新堰利益不肯改噫其果有是夫作山川攷
  
  鄞縣
  四明山繇天台山北面起向東北一百三十里涌為二百八十峯中有三十六峯周𮞉八百餘里謝靈運山居賦曰天台四明相接孫興公賦曰登陸則有四明天台四明方石四面自然開䆫其中分通溪曰簟溪西引簟溪東入于海地稱句章又云鄞江山有七峯相去各六十里雲霧相通山東面七十峯狀如驚浪之山境接句章郭璞言後五百年當立郡至開元置明州其言適符合棃洲洞水東出句章是四明東門山西狀如奔牛曰奔牛山連脊起峯因以名之中有三朶峯鐺足以立漢張平子居焉中有石室石西南有五朶峯形如芙蓉峯相望各去六里中峯為四明山心棃洲溪生沙棃孫興公與其子孫成游得棃以食因號棃洲楊修游四明山見一老人其言曰見兩人把火且當獲金刀修解之兩火炎也加刀為剡因號剡溪其説誣恠後漢有劉阮二士怪不復録四明山南聳七十峯狀如驅羊其峯存者曰存羊水源十丈有神蛇居之吐靈氣如樓閣可禱雨山足一澗出南過一百二十里水歸鄞江南源也北南洞一源四明山南門也溪號白溪宋有捕魚者恍不見日光因號為大晦山東復有一峯下有龍窟逸士陶源採望如樓觀號小晦山西南八峯下有囊號八囊山山向北有兩陣山如走蛇舊有人居之山之北門也梅福隠越游焉城西曰四明山四面二百八十峯周𮞉八百餘里東接句章西連舜窟南嗣天台北包翠碣其言不妄山有五朶峯東有一峯髙六里周十里南一巖髙一丈深七丈中有石穴通泉流于棃洲穴生甘草又多古杉栢瑞雲居之西一峯髙四里南有石室下有石碑相𫝊劉阮居之南一峯髙三里有石壁壁出數穴生石乳北一峯髙四里峯頂有天井雲氣吐吞山四面各生一色樹東生樟樹西生松樹南生栢樹北生檉樹及黄楊木其山頂上極平正每有雲葢之晉沙門白道猷從天台入四明將築室不敢居以還木𤣥虚梅福孟亮㳺㝡著其事荒忽不敢紀今因山記采其實而言之劉綱事見太平廣記謝靈運山居賦天台桐栢方石太平二韭四明五奥三菁太平之北諸山神山神仙所居宋書孔祐至行通神隠於四明山嘗見山有數百斛錢視之瓦石不異今父老相傳以繇小溪以上為東四明由餘姚而言為西四明繇奉化雪竇以入者則謂之四明山盖山勢蜿蜒連屬與三境相犬牙
  金峨山縣南八十里州之桉山也
  太白山縣東六十里視諸山為㝡髙其顛有龍池雲氣蓊勃生於水面不絶若麗日晴霄澄徹如鏡或風振林木落葉紛紛過之無墮池中者每風雨時雷電多從山頂生天童山有支徑可登此峯頂邦人旱暵必禱焉每有靈物變見雨隨以至或曰山以太白星得名又曰近有小白嶺故此為大白非太白也舒亶題太白峯千峯下視盡兒孫仙事寥寥不可聞長作人間三月雨請看膚寸嶺頭雲題太白庵何年杖錫此徘徊天上真官為我来芝圃鶴歸香火冷石基空鎻舊蒼苔
  天童山縣東六十里晉永康中僧義興廬山間有童子来給薪水久乃辭去曰吾太白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訖不見太白天童之名昉於此山前有玲瓏石巖多嵌虚支徑透其絶頂景象尤勝舒亶題天童寺日日青鞋踏白沙未應泛艇即靈槎雨溪清越鳴哀玉風蔓蜿蜒動暗蛇曉潤芝𥰭挑秀茁午香茶竈煮蒼芽玲瓏仙客知何在千古烟霞自一家王安石題天童山溪水清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溪深樹宻無人處惟有幽花度水香
  鄮山縣東三十里髙二百八十丈按十道四蕃志云以海人持貨鄮易於此故名縣居鄮山之隂乃加邑為鄮阿育王山在鄮縣之東髙數百仭阿育王見靈建寺其下因以名山詳見本寺文寺有徑路可上山腰有佛左足跡入石二寸餘有極目亭望海中山如丘垤然
  玉几山阿育王山之前自寺視之横陳如几
  大梅山縣東南七十里盖梅子真舊隱也按福本傳王莽顓政福一朝棄妻子去其後人有見㑹稽漢時鄞屬會稽而子真所隠亦不止此一山山中有石洞僊井藥爐丹竈遺跡猶存山頂昔有大梅木在其上則伐為㑹稽禹祠之梁其下則為它山堰之梁禹祠之梁張僧繇圖龍於其上夜或風雨飛入鏡湖與龍鬬後人見梁上水淋漓而萍𦸼滿焉始駭異之迺以鐵索鎻于柱而它山堰之梁長三丈許去岸數丈嵗久不朽大水不漂或有刀墜而誤傷之者血出不已餘見它山堰
  灌頂山縣西七十里  鄉其山直上二十里方至頂有普凈禪院嵗納租故宋有採鐵於此朝㫖禁之自天禧二年租輸府學養士嵗入錢三百貫延祐七年山民陳永等作一十五定後寺僧分佃一半今復通佃它山即善政侯為堰之地水南沿流皆山至是始有一山在水北因兩山相對堰得以成以其無山相接故謂之它山亮闍黎題它山截斷寒流疉石基海潮從此作回期青山自在行人老澗濶水聲無絶時天井山在通逺鄉神龍所居有三井焉一巖突然而出者下瞰百仭之淵地僅容側足縁蘿可行如此者數十步至下井井之旁石皆光潔如龍物常行久而熟之之狀又行三里至中井益險又行三里至上井則難矣旱暵祈晴得蜥蜴或蛇蟹之𩔖自山下望之奕奕有光雨輙應每欲雨則雲霧先興於此山山有龍王堂張良臣記
  響巖縣東南五十五里句章鄉巖石壁立下浸江水水流作聲則巖中荅之故曰響巖有影如佛像故又名佛影巖天寒有鸕鷀數百為羣集于巖上故又名鸕鷀巖北巖縣南五十里句章鄉巖中可容百人暑月清涼有頻伽鳥巢其中
  鳯山縣西南七十里通逺鄉
  石臼山縣西南五十里光同鄉山陂有石圎而匾濶可二丈中有穴似臼世𫝊葛仙翁煉丹之所旁有二足跡世謂之仙跡山下溪潭深迥杳不知其底有魚能負舟或見則必作隂雨或見龍首枕於山麓潭上者仙隠山與此山相連魏文節公作碧溪庵於其上
  芝山縣南五十里光同鄉
  西石山縣南六十五里通逺鄉出石
  東石山一名稽山縣東三十里出石
  姜山縣南三十里平原中崛起有石洞三其一最大曰後巖中可坐數十人洞後又有一小洞上有小穴形圓如月可仰窺天里人像神祠於巖中後分其祀於山前巖下號前巖廟
  茒山縣南五十里與姜山對峙
  陽堂山俗曰青山縣東四十九里輿地志云此山四面懸絶下有鮑郎廟即鮑君生所居也
  銀山縣西南四十五里地名小溪嘗産銀故名
  錫山縣西南五十里嘗産錫故名
  大含山縣東南三十里
  白鶴山望春山皆在廣徳湖
  陶公山在東錢湖山下多朱姓居之世𫝊陶朱公嘗隠于此有釣魚磯在焉宋寳慶三年守胡榘建煙波館天鏡亭于其上詳見叙水東錢湖内
  隠學山在東錢湖其下有栖真寺放生池
  二靈山在東錢湖有張王行祠
  黎花山月波山百步尖山皆在東錢湖有寺
  大慈山在東錢湖下水嶴宋丞相史魯公𦵏母夫人于此以此著名
  聖女山管公山皆在縣西
  珠山畔跨山有瀑布佛隴山阮山朱長山皆在縣東東山黄山金文山五峰山皆在縣東南
  建嶴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
  白石山在縣東三十里翔鳯鄉其山青秀與東錢湖相對人多遊覽焉山有白石故名
  舊志載亶洲山在縣東四十五里按十道四蕃志云亶洲有虞喜墓縁晉屢召不至死𦵏於此東方朔十洲記云山有不死之草赤莖緑葉人死三日以草覆之即活按吴志黄龍二年春正月魏遣將軍衛温諸葛真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漢武洞穴記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及仙藥止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㑹稽貨布㑹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飄至洲者所在絶逺卒不可得至故衛温等但得夷洲數千人還今謂亶洲山去縣四十五里實無此山世𫝊今日本國即此洲然未知是否也又載雞鳴山云山有石井上有銅瓶著石有大石雞云從浮桑上飛来今猶鳴應扶桑曉太平寰宇記載動石山云有堅石髙五六丈下有小石支之暴風雨則其石自動山行者聞隆隆之聲又載靈山云有石鼓臨澗若鳴則野雉翔鳴故曰靈山今境内皆無之
  奉化州
  四明山連㑹稽接天台跨慈溪鄞及州境詳見前鎮亭山州西南一百里漢地理志註鄞有鎮亭山西界于越跨于天台故其鄉為連山
  鮚埼亭山在東南四十里瀕海之地與袁村相屬漢地理志註鄞有鮚埼亭顔師古云鮚音結蚌也其長一寸廣六分有小蟹在其腹中埼曲岸也其中多鮚故以名亭俗訛為戰埼
  鄞城山州東五十里古鄞城在其下故名乾道舊志載赤堇山在鄞東四十里山有草曰赤堇鄞縣以此名而加邑焉
  天門山在州南六十里大海海外列嶂排空有兩山對峙髙入蒼莽南亞于海漢地理志顔師古註云鄞縣東南有天門水入于海有越天門山陶𢎞景真誥云天門在鄞縣之南寧海之北半亞于海
  雪竇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四明山之南有千丈巖瀑布泉錦鏡池妙髙峯含珠林宋理宗御書云應夢名山丹小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南屬剡源鄉之三石村有巨石故名三石山上有二洞洞上有丹霞二字如朱書洞如廣厦中可容五六十人有深穴可容人身昔有入者行㡬半日聞水聲如雷而返水㳙㳙巖罅間其流迹皆赤色下有龍湫旱暵禱之巖後風從竇出常飇飇有聲夏絶無暑冬則凛凛不可近俗號風洞雲笈七籖所謂丹山赤水是也
  徐無巖在州西北七十里巖立數百仭瀑布飛下冬夏不絶下有潭上有鞠猴巖三大字刋于石
  大小晦山在州西六十里即四明山南来之兩峰左肩紅嵓山下有覆盆山宋時應則入山初甚秀麗既而㝠晦故曰大小晦四明洞天記云兩峯各有大小晦是也或作悔非
  望春山在州西五十里其右文筆峰其左展旗峯寳化山在州南三里有古松如卧龍杜䳌花如翔鳯題詠詩見慈氏教寺
  漢城山在州東北二十里山有五代漢時城基樓大參攻媿有詩云城復于隍遺舊基山雲漠漠草離離當時雷皷聲沉後留得寒巖伴落暉
  南山在州東南五里
  西山在州西南五里
  馬跡山在州南五十五里石上有馬跡故名
  三山在州南五十五里屹立大海中如三台然旁有數嶼
  金峨山在州東六十里髙出衆山乃郡治桉山也大雷山在州西南四十里登其山見海二百里外即唐末謝遺塵隠處
  横山在州南四十里腰山為路二十五里有石文若篆謂之天篆旁有鯉臺劉閬風有摩崖詩
  新嶺在州東四十里東有七十二曲
  上下牢巖在州南三十五里上巖壁立下巖回顧謝家石洞在州東三十里洞居山腰深丈許有竅可窺天
  桃花坑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上二十里雲之南也山巖壁立數仭延袤數百里嵓色紅白相間隠映出没狀如桃花之初發故名四山環繞宛如盤谷中有平田數百畝
  鮚埼嶺在州南四十五里
  畸山在州西北二十一里
  湖山在州西北一十五里
  吴郎山在州東南一十里
  蓬島山在州西南四十里
  小梅山在州南三十里
  雷公山在州南三十里
  九峯山在州東六十里
  筆架峯在州東三十里其峯崪屼如筆架之狀雲興則必雨
  天柱峰在州西六十里
  丁公山在州西七十里
  義峯在州東七十里
  九女山在州南二十里
  大洞山在州南六十里
  東坑山嶺在州西南六十里
  燕巖在州北二十里有燕子穴故名
  獅子巖在州東五十里狀如獅子
  銅山在州西北一十五里俗𫝊昔有樵夫入山滿目皆金寳意欲拾取之倐有神人仗劍而出頃之旋顧悉不見矣
  毛巔嶺在州西六十里四明山之南接大小晦﨑嶇澗谷行者艱阻紹興初有毛居士者鑿崖以便民往来遂以名嶺
  安巖在州西南三十里来自四明山有寺舊名四明院翠峰在州西南三十里
  童公嶺在州西南六十里
  柵墟嶺在州南六十里為台明之界
  梅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東為登山有僧廬曰禪寂為夀禪師道塲南為鳴雁管管之上巒竒秀鄉之顯仕丘隴多藏焉山之西號丁令威俗傳令威嘗化鶴止此有丹井在其旁一勺之泉常隨海潮上下父老相傳以為海眼攻媿樓公有詩云峯頭丹井隨潮信松下禪牀據祖闗盖紀此也北則環以大溪其山四斷兀立衆山之中或謂漢之梅福嘗遊此因得名今其山之下每遇大雷雨則出小石圓如梅子剖亦有核其名又或因此也上有龍湫為鄉邑雩禱所
  新婦巖在州西北五里累石而成肖像類人夏侯曽先地志云西北臨溪水其石五色望之頗似花鈿新婦首飾故曰新婦巖今西北實無溪亦無五色石所謂昭徳夫人者
  昌國州
  翁山一名翁洲州東三十里徐偃王所居也今城址猶存抱朴子論古僊者之藥以登名山為上而以海中大島嶼若㑹稽之東翁洲之𩔖者次之乾道間耕者於其下得銅鼎一無足而有耳亦不穿中可容斗餘而底之埃墨猶在遂歸進士陳節謂煉丹之遺器
  補陁洛迦山在東海中佛書所謂海岸孤絶處也一名梅岺山或謂梅福煉丹於此山因以名有善財巖潮音洞洞乃觀音大士化現之地唐大中年西域僧来即洞中燔盡十指親覩觀音與説妙法授以七色寳石靈跡始著海舶𠉀風於山下謂之放洋瞻禮唯謹名公亦多遊之紹興初給事中黄龜年為之賛十八年史越王以餘姚尉攝昌國監三月望偕鄱陽程休甫由沈家門汎舟風㠶俄頃而至詰旦詣洞寂無所覩炷香烹茗但椀面浮花而已晡時再往一僧指嵓頂有竇可以下瞰公扳縁而上忽見金色身照耀洞府眉目瞭然程所覩亦同唯公更見雙齒如玉雪天將暮有一長僧来訪云將自某官歴清要至為太師又云公是一好結裹底文潞公他時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須力諫後二十年當與公相㑹於越遂告去送之出門不知所在乾道戊子以故相鎮越一夕典客報有道人稱養素先生言舊與丞相接熟不肯通刺疾呼欲入謁亟命延之貌粹神清談論鋒起素紙數幅太書云黒頭潞相重添萬里之風光碧眼神僧曽共一宵之清話遽擲筆不揖而行公大駭遍遣兵吏尋覔不獲見淳熙己酉公正位太師自道本末云爾洞前嵂崒嵌嶔措足無地僧徳昭鑿石甃橋六年始成禱謁者便之嘉定七年宋寧宗親灑宸翰為扁曰大士橋史越王事見補陀寺壁記及㑹稽志
  東霍山在東北環以大海世傳徐福至此山有石碁盤修竹環之竹枝掃拂常無纎塵若有使之者又相傳以為仙而舊志所謂虎豹龍蛇入不可到者妄也
  桃花山在東南世傳安期生煉丹之所嘗以醉墨灑石成桃花紋山因以名
  馬跡山在東北安期生洞在焉
  石弄山在東北山石玲瓏故以名
  西蘭山   大若山   檉岸山
  浡塗山舊名浮塗 □石山   滕嶴山
  窄客山以上並在南小竿山   大竿山
  蘭山    崑斗山   麻隩山
  蛟山    登部山   黄公山
  馬秦山   黄砂山   徐公山
  雙嶼山   石珠山以上並在東南東勾曲山
  石馬山   石牛山   隩山以上並在東
  浪港山   深水山   蒲隩山
  蛇山    竹山    洋山
  東蘭山   元霍山   西枯山
  東曉山   東枯山   桑子山舊名桑石
  石蜀山   東朐山   川石山
  北壁山   西須山   須皓山
  落華山   青閣山並在東北 大磧山
  東乳山   東岱山   西朐山
  大洋山   弔嶼山以上在北 回峯山
  西良山   長塗山   三姑山
  灘山    長白山   西岱山
  正䇿山   吴農山   如岸山
  横子山   𠕋子山   西桑山以上並在西北
  嘉門山   曉峯山以上在西 小𦭘山
  三山    大𦭘山   砂羅山以上並在西南
  外有藿山黄石雞鳴東豸西豸碓砧大板洋横馬乳宜山汐嶼烈表五嶼虎頭方横白踏大桑雲嶼青屯黄屯龜鱉丁興黄隆楊岸晝拷門小磧黄羅門大小扳縁獅大小鐲廟址等山皆海中有名者人跡所罕到姑附于此
  慈溪縣
  太平山按孔臯㑹稽記曰在餘姚縣南百里四明山自越跨縣接鄞奉化山形似繖四角各生一種木不雜揉三陽之辰華卉代發今舊志云在縣西六十里界餘姚縣孫綽游四明游太平有銘其山與四明犬牙相接又孔稚珪亦有詩詳見題詠則太平盖四明之支隴也塔山在縣東南三里隂陽家謂之青龍山
  大寳山在縣西南二里隂陽家謂之白虎山山南有泉極清丼名曰大寳泉
  句餘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句章餘姚在此山之東西盖因山以名縣也山海經云山出錫
  戍溪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晉孫恩盧循作亂取道入冦劉牢之禦之屯兵於此故以戍名
  東澄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横山在縣東南十里
  五馬山在縣西南六十里
  三女山在縣西南六十里耆老相傳昔有三女浴於江次忽為雷所擊化為三峯相望因此名
  大隠山在縣南三十里夏侯曽先地志云大隠山口南入天台北峯為四明東足乃謝康樂煉藥之所也晉虞喜三召不就遁跡此山因此以名之
  三過山在縣南十五里山勢孤峻臨江潮水縈𮞉舟人嘗倦於經過一過猶倦况三過乎故名
  鼈子山在縣南五里山形似鼈
  抱子山在縣東南十里山勢宛轉如龍蛇抱子之狀驃騎山在縣東三十里㑹稽典録云漢時張意為驃騎將軍其子齊芳歴中書郎嘗隠此山
  闞峯山在縣東北一十里呉太子太傅闞澤居其下因以名
  大蓬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又名達蓬山山上有巖髙四五丈又有石穴深三丈餘巖上有三佛跡上多芳草又云秦始皇至此欲自此入蓬莱故號達蓬山下有智度寺范石湖有詩云抖擻軒裳一閧塵任教空翠滴烏巾老身已到藍輿上處處青山是故人
  桑嶴山在縣北六十五里
  東向山在縣北六十里
  黄牛山在縣北六十里
  筭㠗山在縣北六十里
  若㠗山在縣北六十里
  浪港山在縣北六十里
  石塘山在縣北四十五里
  向頭山在縣西北八十里亦名西龍尾東望伏龍山其龍頭以東属定海龍尾以西属餘姚各有海塘每為潮損二山扞潮其中與山相接古有海塘門柱屹然今為漁鹽之地已成𤱶畝者禾黍菽麥彌望昔以海邑之衝欲於此屯兵以舟師難於出入遂廢今置鎮守司
  鳴鶴山在縣西北六十里耆老相傳昔有鶴棲於此一旦飛鳴冲天而去故名漁溪山在縣西北五十里
  五磊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五峯磊磊相比人謂五磊雲興則雨常以為候朱墓山在縣西六十里宋台州刺史朱䕫死於此山埋馬山在縣西六十里夏侯曾先地志云秦始皇遊海至此馬斃埋之故以此名雨微山在縣西五十五里舊名龍山上有雲氣即雨邑人常以為𠉀或云本是雨徴山避諱改
  夜飛山在縣西四十五里其山生甘草耆老𫝊此山自蜀夜飛来蜀客識之因名山鳯凰山在縣西四十五里大亭之上其形如鳯與龍山相對
  龜子山在縣西四十里山形似龜狀
  城門山在縣西三十里宋城門校尉㑹稽從事陳詠𦵏於此山因以名
  虎脾山在縣西三十里山形𮋹踞如虎脾隋大業中嘗鑿山西南斷跡至今猶存鳯巖山在縣西三十里山形似鳯
  仙雞山在縣西二十五里夏侯曽先云上有石井石牀又有銅瓶非人力所能舉旁有石雞俗云是扶桑雞飛下因以為名
  赭山在縣西八里土色正赤故曰赭山
  定海縣
  招寳山在縣東北八里一名𠉀濤山為海控扼舊稱山下有蚌生明珠往来波濤之間漁舟或得之即光耀逼人駭浪繼作不可行投之乃止大洋隂晦夕或見光彩近則隠藏宋梅麓樓公扶登山有詞云沁園春開闢以来便有此山獨當怒濤正秋空萬里寒催雁信塵寰一簇輕弄鴻毛小可詩情尋常酒量到此應須分外豪難為水筭平生未有此畨登髙飄飄身踏金鼇笑終日風波無限勞看𣞸烏縹緲㠶歸逺浦㕓魚雜沓網帶餘潮待約詩人相將月夜取次携盃持蟹螯乗桴意問誰人領解空立亭臯詞鎸崖石今無存
  巾子山縣東八里與招寳山對峙為風濤障蔽秋濤洶漲藉兩山如門遂免水患
  金雞山居招寳山外屹立海中舊𫝊山有金雞故名鮫門山縣東四十里一名嘉門山勢環鎻海口出鮫門則大洋也
  虎蹲山縣東二里屹立海口以形得名古稱鮫門虎蹲天設之險㳺山縣東二里海中
  印山縣東一里
  梓䕃山縣東一里宋時軍官馮柄夷而築之建屏山堂火燬遺址尚存有碑云定海四明壯邑也為海道衝六龍南飛遂宿兵於此以戒不虞嘉定十一年馮柄環衛来領此戍越明年軍事修明修射亭剙軍器庫規制整齊直南得山曰梓䕃作堂其上命曰屏山祈其乆故夷而不庫取其質故壯而不麗自公之餘領客觴詠其間郡人應煟謂客曰子知侯之所以命斯堂之意乎客曰以予觀屏山之景四山環峙蒼翠可挹風雲月露晦明皆宜南引大江練光澄鮮北望鉅海與天無際睨視兩間披剝萬象無丹青之功有天然之繪命之曰屏宜亦似矣此侯之意歟雖然屏之為物頓乎方丈之室其髙不過尋丈尺間今山之與堂相去或十里或百里而侯取以為屏竒矣不已夸乎余曰不然世有大人先生者扃牖日月庭衢八荒天地則其室廬也然則山川城邑皆吾室中之玩而草木禽獸吾苑囿樊籠之觀而已山雖逺取而屏之不亦宜乎此詎非侯之所以命斯堂之意歟嘉定十三年夏五月丁巳應煟記山下峻石大刻懲忿窒慾四字各大四尺行㠗山縣東南一十二里
  青㠗山縣東南一十五里
  樂家山縣東南二十五里
  蘆山縣東南名石湫浦
  鬼嶼山縣東南四十五里名石蓮灣好事者易名寳㠗山
  小三山縣東南四十五里
  啓霞山縣東南七十里有柏香嵓
  紫石頭山縣東南八十里以石色名
  雲雩山縣東南八十里
  瑞巖山縣東南九十里有十二峯宋大中祥符年芝生青松峯下守臣聞于朝勅書褒奬云和氣所鍾靈苗載育時惟珍物著厥祥經省覽貢陳良増欣愧其碑石尚存
  靈巖山縣南四十里宋樓宣獻逰山詩云但見雲生谷初無石似岩得名非舊觀買地作精藍境勝環修竹門深擁翠杉禪林自佳趣莫問後三三此詩已見華岩寺下
  大蓬山縣西北一百里一名達莱謂由此可達蓬莱烏﨑山縣東南一百二十里俗𫝊宋髙宗南渡曽登此山
  大榭山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小榭山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盤隩山縣東南七十里水繞太白山隂而出九二十六盤宋名儒習菴先生陳塤墓尚存
  陳山縣南七里
  秀峯山縣東南六十里山下古栢甚巨唐朝舊物飯鍬山縣南三十里
  剡㠗山縣南一十五里
  長山縣南一十五里
  南山縣南十里東西兩山對峙
  龍山縣南三十五里
  慈㠗山縣西南九十里古𫝊左慈隠此
  筭嶼山縣西七十里
  新婦山縣西北六十里
  回峯山縣北六十里
  石壇山縣西北七十里山石如壇
  施公山縣西北九十里北瞰大洋東距龍頭西接鳴鶴商舟如江浙常往来宋時苦海冦至元十五年縣達嚕噶齊張進以地扼險要剏廵檢司民廼安居大徳十一年巡檢王質始於山前剙建衙宇戎備一新
  澤山縣西北九十里舊名櫟山宋吏部郎官黄公震以不雅改今名黄公徳祐初棄官歸隠就山之南築室以居名湖山行館榜所居室為歸来之廬環植松菊林泉瀟洒為一方勝覽前進士王翔龍逰山詩獨俯空堂夜無人境自寛髙風河影動斜月竹身寒潮海秋聲闊山林客夢安坐来更㡬㸃北斗已闌干又訪黄吏部不值有詩云一鏡湖光半壁山主人何往客来觀閒蝶自専花富貴幽禽如語竹平安煙雲變化草木媚日月往来天地寛何當共整登臨屐更上崔嵬絶頂看
  洞山縣西北一百里山有豹洞古有豹隠此山有錦鏡池將軍石盤松
  福泉山縣西海晏鄉三都名釣巖聖牛遇旱禱之雨澤隨應
  伏龍山縣西北九十里山有千丈巖山勢壁立為兩海竒處
  靈嵓山縣西四十里
  東山縣南十里與南山相對峙
  象山縣
  玉几山縣南十五里縣治案山
  東丹山又名蓬莱山縣西一里衆山隠映圓秀其巔平夷有丹竈及煉丹亭址相傳云陶隠居嘗煉丹於此更上有峯巍然號大煉丹海上望之層巒傑嶂如畫邑人春月登覽號為勝㮣其側有仙掌巖掌跡隱然
  鼓吹山縣東八里其峯崪然孤峻天將雨雲霧先起有聲轟轟如鼓吹鳴
  僊跡巖縣東十五里地名杉木𣝡嵓洞内有石佛像洞前之石平夷濶三丈許成五彩文有石獅子如羊蹲踞巖上
  聖孃山縣南十里世傳昔有一女在山上隠見若神南巖又名千頭巖縣南五十里三巖參天如列筍道士巖縣南五十里疉石髙數十丈冠䫉𩔖道士東門山漢書地理志所謂天門山也髙二百丈周囘二十五里兩峯對峙其狀如門濶一百五十餘步有横石如閫潮退湍瀉惟風平浪息乗舟可渡蕃舶船必經從之潮未平有風浪則蟻聚泊舟山下此海道之衝要也𤭁瓦山狀如𤭁瓦因為名嵓上有仙跡長尺餘
  版場坑山巖上有仙跡長尺三寸深半寸
  師孃㠗山舊有農人墾地獲一古鐘
  三萼山有三峯春時雜花交發綺麗可觀
  于綰山古有漁人于綰卒於此
  東西濤山四面皆風濤未嘗暫息人跡少到
  檐子山狀如曲檐
  陽太嶼山
  秋盧門山
  大門山
  石壇山以上皆縣南海中
  □頭巖縣東南二十五里巖髙千餘丈上如□首中斷如蜂腰岌然欲摇動又謂摇嵓環嵓逺近皆薝蔔花夏月花開彌望如雪香聞十餘里
  鋸門山縣東南二十五里其山中斷如門
  面現山與縣相望無山間隔因以為名
  大睦山
  秋閈山
  韮山
  大薤山以上皆縣東南海中
  雞籠山縣東南五里望之如雞籠山下有鶴廟
  伍師山縣西南四十里上有白龍潭舊有五僧修道于上明嶼縣西南海中兩山相對一台山一明山此是台明分界之所
  馬鞍山兩頭起峯如馬鞍
  雙泉山上有二穴出泉味甘可飲過舟常汲之
  東殊山以上皆縣東海中
  天印嵓縣西七里大嶼其巖如六花印
  化氣嵓縣西三十里又名䝉頂山夏旱少有雲氣出必雨
  西殊山縣西海中
  金雞嶺縣東北二十五里嶺上大小之石皆有雞距跡珠嵓山縣東北三十里舊傳蕃舶自海中見此有竒恠寳氣因至此尋之不獲而去半嵓有古檜竒恠人莫能取
  鄭行山縣西北十里山髙聳上産靈草佳茗舊有鄭行居此隩
  昌國州
  曉峰    門鹿    螺頭
  小□    中莊    小□河
  盤㠗    大茅    小茅
  東江    楊㠗    謝浦
  翁浦    洞㠗    嚴家㠗
  澤浦    鄭㠗    劉嶺東
  寺㠗    姚家㠗   祝家㠗
  大□㠗   小□㠗   馬㠗
  蘆花    苔浦    孟家㠗
  沈家門   田公㠗   大剪
  下塘頭   丘家□   王大簄
  南㠗    東村    施家㠗
  小蘆    釣嶼    沈家㠗
  松子    麻嶼    洩㠗
  螺門    小枝    郎家㠗
  東湖    北墠    虞家㠗
  大□河   小沙㠗   蠶娘㠗
  小剪東茅洋 大舟    大蘆
  干□    二松江   五百㠗
  小舟    中莊    溪口
  李家㠗   紙    侯家㠗
  東山    浦門    南
  溪墠    蘇仲    西山頭
  宜坑    小泉    白泉
  東湖    西湖    虞家㠗
  柯梅    蚶㠗    郎家㠗
  大□    茅嶺    長嶼
  軍亭    大青
  以上八十三處並属富都鄉
  梅岑    外黨    桑木灣
  裏黨    長股    短股
  木丘    黄砂    大馬秦
  沙角    螺㠗    小馬秦
       富溪    冊子
  陳家㠗        枝㠗
  南田    呉農    北田
  北砂    桃花    登部
  千步砂   黄㠗    石浜
  崑斗    東弄    嘉芹
  下砂    廟㠗    蝦﨑
  黄沙    外㠗    大田
  杜莊    車敖    郎家㠗
  硃㠗    中心    浡塗
  厲㠗    東𦭘現   西𦭘現
  竹頭    吴家跳
  以上四十七處並属安期鄉
  五百㠗   鑿    上周
  上林    黄將㠗   三家村
  裏㠗    大㠗    塔頭
  夏家㠗   上干    泗洲㠗
  東堠    西堠    小里
  蛤蜊㠗   烈港    岑江
  宜象㠗   漲史    扶桑
  盤㠗    大沙    小沙外㠗
  青㠗    長白    馬墓
  宜山    孤史    冊子岑江背
  秀山    秀枝    雙雅
  章門    石室    厲㠗
  長塗    跋□    深水
  灌門    家㠗    稠江
  冊子海西
  以上四十三處並属金塘鄉
  髙亭    南亭    西㠗
  蒲洋    白峯    青横
  谷㠗    松嶼頭   鄭家㠗
  千步砂   戽斗    秦頭
  岱支    裏㠗    砂塘下
  東㠗    岳子    □頭
  戚家砂   下𦭘    石述
  余浦    朐東    地砂
  桑子    巖子    楊公衕
  後㠗    化坑    楊公額
  三姑         馬跡
  黄㠗    䲔門    嘉湖
  北沙         菱門
  樵㠗         大小田㠗
  大㠗頭   闕     闕
  苔汫    長表頭   裏行
  叫兒    墓㠗    上黄砂
  雞鳴    深水    大小馬公
  □㠗    福丘    下黄砂
  神前    西莊    干斜
  㠗吟    大盤    石衕
  東枯    洛華    大小壁下
  大發    澤下    王家㠗
  以上六十九處並属蓬莱鄉
  新羅㠗縣北七里舊傳新羅國人嘗泊舟于此
  陵墓
  鄞縣
  管公明先生墓縣西四十里聖女山父老相傳云唐刺史黄晟墓與其母髙陽郡太君齊氏其妻潁川縣君鍾氏墓俱在隠學山傳見人物考
  梁山伯祝英臺墓縣西十里接待院後有廟存焉二人少甞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臺之為女也以同學而同塟見十道四蕃志所載舊志曰義婦塚然此事恍忽以舊志有姑存
  陳國塜郡國誌鄮山有陳國塜一名鴈栖墓昔國為日南太守死有雙鴈隨柩而歸栖墓上三年然後去出太守寰宇記
  鄞女墓城南崇法院之西北王荆公安石宰鄞時生女周晬而歿𦵏于此將行别有詩云見集古考
  鮑郎墓在縣東南三十里青山下即忠嘉神聖惠濟廣靈王墓也詳見祠祀考
  奉化州
  唐銀青光祿大夫王敬玘墓州西六十里地名萬竹嶼有人耕其旁得小方碑載敬玘出自琅琊官于明州天祐二年殁𦵏於此
  唐朝散大夫王公潨墓州西北二百步公越州諸暨人官于鄞卒於文徳元年𦵏于此
  呉越國奉國軍節度使錢康憲公墓州西北三里公諱億字延世錢公穆王第十子吴越王之大弟漢乾祐元年判西浙鹽鐵明年判四明諸軍事宋乾徳五年薨于奉化州之北山通儒學士朝散大夫崔仁冀奉制銘其墓至今祠於北山廣化院
  慈溪縣
  晉虞瑶墓五馬山縣西南六十里虞氏譜云瑶博學强識當時所稱累遷至伏波將軍
  晉虞胃墓在横山東南十里虞氏譜云胃好學不怠仕至散騎常侍常居此山死因𦵏焉至今人呼為常侍墓宋朱䕫墓在朱墓山縣西六十里宋書朱䕫字秀整吴人也州舉秀才歴中書郎轉台州刺史有林壑之志卜居此山死因𦵏焉
  梁虞孜墓在東澄山縣西南三十五里孜舉秀才累遷至散騎常侍著内典要三十卷
  梁建威將軍虞驁墓在漁溪山縣西北五十里
  梁東海太守虞野人墓在戍溪山縣西南三十五里隋金紫光祿大夫陳詠墓在城門山縣西南十三里隋書云詠字休寧仕為懐安令遷城門校尉㑹稽從事屬隋初多故因留葬此遂以名山
  唐張孝子父司馬墓在虎胛山縣西三十里事蹟見郡志千人壇在縣西南十五里髙數仭其上可容千人耆老相傳云昔秦始皇東遊㑹稽登山望秩以求神仙至此見羣峰連延東入于海乃命方士徐福立壇祈禱因以為名
  定海縣
  叢塜宋髙宗幸海道侍衛軍赴舟不及多死于此骸骨聚埋巾子山下洗馬池側因名叢塜
  通天廟劉伶墓東晉人在靈緒五都東步市祠名通天鄉民禱求甚應然並無碑誌可攷
  
  本路
  海環府境東北迤于南潮入城東各有𠉀燕肅潮論曰觀古今諸家海潮之説多矣或謂天河激湧亦云地機翕張盧肇以日激水而潮生封演云日周天而潮應挺空入漢山湧而濤隨析木大梁日行而水大源殊派别無所適從索隠探㣲宜伸確論宋大中祥符九年冬奉詔按察嶺外嘗經合浦郡沿南溟而東過海康歴陵水陡恩平注南海迨由龍川抵潮陽自出守㑹稽移蒞句章是㠯上諸郡皆沿海濵朝夕觀望潮汐之𠉀者有日得以求之刻漏究之消息十年用心頗有凖的大率元氣嘘吸天隨氣而漲險溟渤往来潮順天而進退者也日者衆陽之母隂生於陽故潮附之於日也月者大隂之精水者隂𩔖故潮依之於月也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隂而附陽盈於朔望消扵朏魄虧於上下弦息於朓朒故潮有大小焉今起月朔夜半子時潮平於地之子位四刻一十六分半月離於日夜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對月到之時以日臨之次潮必應之過月望復東行潮附日而又西應之至後朔子時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亦復㑹於子位於是知潮常附日而右旋以月臨子午潮必平矣月在夘酉汐必盡矣或遲速消息又小異而進退盈虚終不失於時期矣或問曰四海潮平来皆有漸唯浙江濤至則亘如山岳奮如雷電水岸横飛雪崖傍射澎騰奔激吁可畏也其奮怒之理可得聞乎曰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龕北曰赭二山相對謂之海門岸狭勢逼湧而為濤耳若言狭逼則東溟自定海吞餘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甚狭逼潮来不聞濤有聲也今觀浙江之口起自纂風亭北望嘉興大山水濶二百餘里後海商舶怖於上潭惟泛餘姚小江易舟而浮運河逹於杭越盖以下有沙潭南北横亘隔礙洪波蹙遏湖勢夫月離震兊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泊月經巽乾潮來已半濁浪擁滯後水益来於是溢於沙潭猛怒頓湧聲勢激射故起而為濤耳非江山淺逼使之然也初一日十六日子末午末平
  初二日十七日丑初未初平
  初三日十八日丑正未正平
  初四日十九日丑末未末平
  初五日二十日寅初申初平
  初六日二十一日寅正申正平
  初七日二十二日夘初酉初平
  初八日二十三日夘正酉正平
  初九日二十四日夘末酉末平
  初十日二十五日辰初戌初平
  十一日二十六日辰正戌正平
  十二日二十七日辰末戌末平
  十三日二十八日巳初亥初平
  十四日二十九日巳正亥正平
  十五日三十日巳末亥末平
  象山縣
  海環三垂東南皆大洋北則巨港東曰錢塘南曰大睦西南曰東門皆蕃舶閩船之所經從自錢塘而北則定海自東門而南則台温此大洋也其北港則陳山渡舟之往来東達于洋西距鮚埼由陳山渡一潮至方門再潮至烏埼三潮可至府城下
  
  奉化州
  奉化江源于四明之鎮亭山出州之惠政橋下與諸水㑹南来亘府城之東然後與慈溪江㑹而入海隨潮上下
  慈溪縣
  江源于紹興餘姚之太平山東来至文亭乃分為二大江由鹹池歴西渡經府治之北入海小江貫縣中出東郭至西渡又與大江㑹入于海隨潮上下大江乗潮多風險故舟行多由小江
  定海縣
  大浃江縣東南一里與鄞縣通潮
  小浃江縣南一十五里西抵鄞縣五鄉碶
  
  奉化州
  州溪在州東二里導自鎮亭逾栢溪至牢巖浮西溪出緑荷灘過惠政橋㑹于三江口入北渡達于海
  剡溪在州西七十里導自陸照左溪㑹同流于公棠逾泉溪㑹于三江口入北渡達于海
  雙溪在州南二十五里導自杉木嶺逾排溪出下郝溪别于進林常浦㑹于三江口入北渡達于海
  慈溪縣
  慈溪在縣南三十里與大隠山接本名大隠溪里有後漢董黯性篤孝母寢疾好飲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築室溪濵板輿就養厥疾乃痊因名慈溪
  文溪在縣東北十五里受衆山之水色清有文故以為名
  漁溪在縣西四十五里舊傳有清潭虚澗竹木連繞清澄徹底鱗介不能潜其形漁者利之故名
  藍溪在縣西南六十里自發源流到江際夹岸藤蘿色深可染因以名之
  定海縣
  楊家溪在縣南三十五里崇丘三都
  章家溪在縣南三十里崇丘三都
  
  奉化州
  隠潭在州西北五十里潭居兩巖之下兩岩相抗壁立數百仭瀑飛如練人循崖詣潭窺天可數尺宋皇祐中遣中使禱之輒應杜説有記
  靈濟潭在州南一里宋元豐七年令向宗諤禱之得九節鰻宣和中令周因植亭祠之立碑記異
  白龍潭在州東一十里宋至和元年令郏脩輔有記記云潭方濶十餘丈巨樾下一穴相傳有神物宅焉自潭導渠分為數派溉灌民田八千九百二十二畝金鐘潭在州東一十里旁有一墩或𫝊錢氏載大金鐘過此沈焉漲沙成墩金鐘今在墩之下歴乆不為水所盪
  幽蘭潭在州南五十里
  白魚潭在州西北二十里
  雨師龍井在州南四十五里
  西洩潭在州西五十里其潭如井
  沙潭在州西六十里
  靈濟潭在州西三十里地名大毛坑
  阮家山潭在州西南五十里
  大洞山潭在州南六十里
  馬嶺潭在州東七十里
  龍光潭在州東三十里
  濁水潭在州西南六十里
  泉井在州西二十里
  顯濟潭在州西三十里地名樓𡒃山遇旱禱雨
  沈坑潭在州西七十里
  金井洞潭在州西七十里即茶坑
  石門洞潭在州西南六十里
  設僧洞潭在州西北六十里
  鱔應潭在州東一十五里
  牙梳巖鰕魚潭玉研井烏潭在州南四十里
  栢香巖觀音井潭在州東南一十五里
  石井潭在州南五十五里
  涯濟潭五雲潭梅山潭在州南三十里
  大龍潭小龍潭在州東六十里
  耀碑潭在州東二里故老云官清則潭清
  昌國州
  東龍潭在州東當延福萬夀觀之中有龍祠焉凢禱先此
  洩潭在州東北三十六里潭據山腰深淺不可測宋宣和中旱簿尉劉佖投以詩曰未躍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埋藏頭角雖多日鼔動風雷在一朝既若有心成變化豈能無意澤枯焦神蹤許為蒼生起願繋香車上九霄詩沈而下時人異焉
  岑江潭在州西小岑江上遇禱而應蜥蜴必出
  慈溪縣
  永昌潭舊名黄茂潭在縣西南四十里至道宫之上唐天寳二年明皇遣使投金龍宻以朱筆記其左肋繼而雨降明皇目觀行雨龍左肋上有朱畫又有大寳永昌四字謂臣寮曰此四明山所投之龍暨使回奏投潭之始即泛出黒漆木板尺餘有金書大寳永昌四字遂賜名宫大寳潭名永昌餘見至道宫事内潭之北五里有獅子潭祈雨必應上有石一所有獅子足跡并仙人藥臼潭下有石臺三層髙數丈鄉名石臺者以此
  湍水巖潭在石臺鄉溪上近白巖院曩因禱雨隨至其後縣官禱祈多應遂建祠
  白龍潭在縣之東南七里花墅湖上水出岩間又名冷水灣上有龍王祠宋建炎三年正月六日并淳熙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據賜廟額寳祐六年正月勅賜順濟廟北雪潭在徳門鄉三十里
  烏石潭在縣西嶼鄉去縣一十里
  天井潭在縣西北二十里
  赭山潭在縣西南一十里
  查㠗潭在縣西南六十里
  聖女潭
  十龜潭
  定海縣
  新婦潭在縣南三十五里崇丘四都有孃孃祠宇連年風雨損壊無存
  匾溪龍潭在縣西北百里靈緒四都黄楊嶺遇旱鄉民祈禱屢應大徳元年潭側建祠以祀
  清林龍潭在縣江南七里久已湮塞嘉泰中旱縣令商逸卿訪求故跡禱雨即應自此逢亢旱縣官率士民詣潭請龍祈雨屢有竒驗
  釣巖龍潭在海晏三都去縣百里地名福泉山縣境遇旱官吏詣潭祈龍雨澤隨至
  象山縣
  東攝潭在縣西七十里層峰峭壁捫蘿而登有小瀑布流下于潭遇嵗旱禱得鶴龜則雨隨至鶴龜其甲長尺許觜如鸚鵡尾長八九寸鱗甲炯然
  白龍潭在縣南三十里伍師山嶺遇旱禱雨多應清潭在縣西南十里山木隂翳上有石霤注水于潭石壁多菖蒲主簿陳震嘗為旱禱雨甫下山而雨大作湧泉潭在縣西南十五里潭水清淺人謂龍穴亢旱則斬鵝祭之鐃鼔方鳴泉即湧出或有得雲母石於潭側者
  金蛤潭在縣東三十五里珠巖之巔其潭晴雨皆涸特沙磧耳上有石壁遇旱禱之則有水如注從石壁中迸出須㬰盈潭逰鱗蜿蜒中有金蛤呼之有聲應則雨巨穴潭又名雙竇在縣東南二十里有二穴深不可測其水隨潮升降下通龍洞
  平石潭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白蠏潭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金松潭在縣南二十五里
  大門潭在縣南八十里
  青峰潭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宋紹興間主簿袁逵禱雨有應
  龍洞在縣東南二十五里鋸門山之趾世傳五龍聚㑹之所洞瞰巨海中如石屋濶數丈每嵗上巳邑人俟潮汛退艤舟入洞觀之巖花石乳繽紛懸墜下有白黑棋子石布于沙磧更入四五丈巖洞深迥洶湧澎湃寒隂凛然不可進矣天將大雨水如雷鳴聲聞十餘里嵗旱投以朱書鐵簡則雨立應
  鄞縣
  洞井龍潭坐落三十八都
  靈頭山龍潭坐落三十八都舊名胡家聖井
  錫山寳巖寺後有湫名白龍王顯於亡宋淳祐年間至今雨暘祈求無不感應寺北山上有洞曰龍竅屈曲而下莫窮其底
  太白山龍洞縣東六十里旱暵禱之輙應
  天井山有三井旱暵祈禱得蜥蜴或鰕蟹之𩔖雨即應延福寺天王像堂之前有靈鰻井遇嵗旱禱雨感應
  
  録事司
  梁公泉鄮山堂前方池之外宋紹興十二年守梁汝嘉建亭其上今亭廢井存
  昌黎泉公使庫造酒所宋紹興末年守韓仲通建亭其上至大元歸附後庫廢為廣盈倉永湮塞焉
  奉化州
  茯苓泉在州城令馮多福作記即七星井之一
  透瓶泉在州東三里以甆器貯之水透瓶外
  腰帶水在州西五十里有張玉田詠云犀遶魚懸事已非水光猶自濕雲衣山中㡬日渾無雨一夜溪痕又减圍
  清玉泉在州西南六十里
  象山縣
  瀑布泉在縣西南四十里泉瀉于靈岩之上飛瀑濺沬迨百餘丈有猿藏巖中時出没于瀑布之間鄧仁憲亷布吴説諸公嘗有題詠相傳巖端生竒花枯檜有舟船砢石之跡
  玉泉在縣東北三十里廣福亮院前泉深三尺味甘色白烹茶為勝立夏後則泉溢立秋後則泉涸有恠松偃蹇覆于上
  浦溆
  定海縣
  朱家浦在縣東南四十里太丘一都
  清水浦在縣南東管二都古傳為湖今湮廢
  澥浦在縣西北六十里靈緒二都漁舟聚集之地外通大洋有巡檢司及税務在焉
  津渡
  奉化州
  南渡在州北二十五里舊以舟渡後易以橋見橋道門
  北渡在州北五十里宋慶元年間邑人汪伋造巨舟廪給渡頭二家至元十五年官為造船濟渡軍馬久而敝至元二十七年重造
  田下渡在州東一百里
  東宿渡在州東八十里
  石盆渡在州東七十里
  施家渡在州東北
  宦江渡在州東北
  昌國州
  舟山渡去縣五里趨城由此塗出令趙大忠新創隄岸臨江教官應㒡記自縣至府涉海洋有風波盗賊之虞本府元有大渡船二隻委江東寨兵分畨撑駕各支小劵錢米應過渡人每名止收錢五十文足縣屬之尉府屬之都税務批厯遣放不許過有乞覔亦不許装載私貨然水軍不受昌國統轄往来率不如期每遇觧發官錢専挟私商殊失當年渡濟民旅之意且船乆已敝寳慶三年守胡榘捐楮劵五百緡有竒新造二船視舊加廣行下昌國委三姑寨兵主之人給劵食屬都税院與縣尉㸃放如故仍照浙江官渡例過渡人各給一牌收錢批厯為照有容私者許之海務檢覈過渡人陳告其兩處所收渡錢過月給解赴軍資庫以備修船之用竿纜渡
  泗洲塘渡
  冊子渡
  金塘渡
  沈家門渡
  鄞縣
  東渡即桃花渡羅城東門外往定海昌國路宋寳慶三年守胡榘造昌國渡船二隻詳見縣志
  西渡即西江渡望京門西二十里
  北渡甬水門南二十五里往奉化路盖奉化有南渡故以為北也
  銅盆浦渡
  畨石渡
  俞公渡
  李家渡
  周蘇渡
  江東西塘路自城東靈橋門浮梁之外有河塘自甬東至莫支堰係民旅沿塘往来之路外邊河内傍田侵削㡬不盈尺宋淳祐六年守顔頤仲重修
  定海縣
  大浃渡在縣東南一里
  石橋渡在東管二都
  施家渡在東管三都
  朱家渡在崇丘二都
  小浃渡在崇丘二都
  東江渡在崇丘三都
  蚶㠗渡在崇丘三都
  胡家渡在崇丘三都
  筭山渡在靈巖二都
  蘆浦渡在太丘二都
  慈溪縣
  黄墓渡在縣西南三十里
  李溪渡在縣東南四十里
  青林渡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任家渡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鸛浦渡在縣南一十五里
  赭山渡在縣南一十五里
  沈家渡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丈亭渡在縣西南五十里
  吴翁渡在縣西南五十五里
  蜀山渡在縣西南六十里
  城山渡在縣西南一十五里
  車廐渡在縣西南四十里
  新渡在縣東南三十里







  延祐四明志卷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延祐四明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