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齋全書/卷五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四 弘齋全書
卷五十五
作者:李祘
卷五十六

雜著二[编辑]

題御前親幕題名帖丁未[编辑]

幕者。帷也。古者。爲將治無常處。以帷幕爲府舍處。帷內佐將治者。稱入幕之士。左氏曰。合謀也。張幕矣。漢史曰。運籌帷幄。皆是義也。我寧陵朝講修復之策。繕練戎備。揀置瀋館隨龍之人。賜號親裨。手署花押於傳令以寵之。自後仍隷寄祿官。設直舍於禁中。輪番供宿衛。今所稱別軍職。蓋不敢以親裨呼也。予御極稍廣其選。武班閫帥以下。咸預之。旋以御前親幕四字。扁其直舍。另摸一摺藏之。新除輒印給。左方列書先進名姓。著爲式。予惟出入禁闥。人臣之大願。職且親。地且比。行則扈蹕。止則承安。所謂呼吸直通帝座者。此也。豈直爲韎韐之要津。華貫。人之望之。亦若登仙。然。其龐遇也。視閣學士相軒輊。而所稱副之者。在其人。噫。衛靑一偏將也。受轂開幕府。擧左右旃。得趙充國。爲前將軍。又得公孫敖爲後將軍。凡今我入幕之士。盍於是爲準。若制中權。汝惟腹心。若禦外侮。汝惟干城。汝乃敢自暇而自逸。予閱此帖。書此以警之。勖哉汝入幕之士。

題栗谷手草擊蒙要訣戊申[编辑]

慕其人。必讀其書。讀其書。必求其心。卽心而便其人也。是故。尙友者。未嘗不以書爲先。而今以所慕之人之書。重之以手自點竄之蹟。則幷與其心之著於畫。而將有所默契于中。其於求心之妙。不旣愈切矣乎。李文成。予所尊慕也。讀其全書。想見其人。近聞臨瀛有所草擊蒙要訣及遺硯。亟取而見之。點畫如新。終始若一。明粹超詣之姿。光霽灑落之象。藹然可挹於開卷之初。忽不知去文成二百有餘年。非有待於讀其書而然也。夫妙契疾書。是公之思之精也。卽此是學。是公之居之敬也。由是而求之修齊身家之工。堯舜君民之策。直不過推將做去。後之慕公而求公心者。其有不賴於斯卷者歟。然是書乃小學初程也。爲臨瀛子弟者。徒知愛玩於手澤之遺。不務深究乎嘉惠之志。則豈不反爲玆鄕之恥。而如欲進此而求。亦必讀其全書而後爲可也。予因此別有感焉。曩於嶠南。得李文純手書心經。今又得是本。兩賢之生旣竝一世。二書之出。適相先後。殆若有待。事或不偶。而儒風寖邈。聖言日湮。每御經筵。益不禁不同時之恨也。臨瀛卽公外鄕。公實生焉。所謂烏竹軒者是已。後爲權氏有。書亦藏于其家。權之先。爲是公姨親也。旣識此。且銘其硯而歸之。

新園定號詢問己酉[编辑]

顯隆

顯。書曰。丕顯哉。文王謨。詩曰。不顯亦臨。杜詩曰。庶以勤苦志。報玆劬勞顯。

隆。隆報也。說文曰。豐大也。物之中高。又盛也。

德隆

唐書曰。作樂制禮。使民知德隆。

獻隆

獻。字說曰。大也。諡法曰。知質有聖曰獻。

隆見上。

煕隆

煕。說文曰。興也和也。廣也長也。

隆。見上。

啓隆

啓。書曰。啓佑我後人。

隆。見上。

泰隆

大戴禮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泰隆。

題梁訥齋奏議雜著古今詩卷辛亥[编辑]

嘗聞之矣。立制非難。經制難。創之者難爲智。成之者易于神明。此之謂歟。始予置奎章閣。或曰立制。須遵本朝。何必宋朝云爾乎。予曰。諾。迺取大提學文襄公梁誠之所以獻于光廟。光廟所以亟稱其可行者以詔之。然後廷議咸而閣制立。則是閣之經制者文襄。而今特神明之耳。其爲有功於閣也。不亦茂乎。然閣之設。且十有六年。未聞以經制之故實。歸以詡之於文襄者。予是之慨。命閣臣。博采公私載籍。裒輯其奏議雜著古今詩若干篇。附以附錄而鋟板。行於世。文襄平生。好有用之學。凡朝章國典兵農地理利弊。因革之大端。繭㨨解剝。懇懇爲朝廷言。故當時之論。往往以爲儲與扈冶。而事效之食於後世。如淸𨠗之本耒耜。冠裳之起杼柚。讀之者可自知之也。夫言莫貴於有驗。文莫棄於無徵。彼藻繪典冊。排比聲律。揷齒牙而樹壇墠者。非不蔚然侈觀也。此蓋博士弟子之所務。非君子立言之意。雖多亦何與於實用哉。我國家升平緜遠。涵養積累。深仁久道。億世未艾。而先王遺制。將次第有立。然則斯卷也固經制之左鑑。而閣制特其權輿。姑書卷首。以待後人。

芙蓉亭上梁文癸丑[编辑]

述夫如注焉如酌焉。由今視昔。苟完矣苟美矣。雖舊維新。自此生顔。以之寓目。睠玆水澤亭子。在彼太液池傍。五色雲深。境切石渠金馬。三淸天近。筵開賞花釣魚。第緣刱始年多。以致圮側日久。體列聖卑宮之德。敢忽克儉克勤。在小子肯堂之謨。宜思迺經迺理。肆規橅略許小拓。而費用不煩大農。交窓廻欄。所尙者朴。凉臺燠館。具體而微。遂令蓬萊仙區。便成芙蓉水殿。王母進瑤池之蘂。百子一房。眞人泛玉井之華。十丈雙蔕。倚風自笑。芳薌纖濃。含露爭姸。明珠跳轉。田田葉展。龜巢九江之靈。灼灼花搖。魚戲七澤之衆。物各付物。吾以名吾。心如濯淸漣。知是君子人耳。天然去雕飾。豈非太乙仙耶。惟上棟下宇之䂓。蓋取諸大壯。凡入室升堂之士。幷視以家人。天光雲影之徘徊。綠水靑烟之鮮𧰟。玆値梁擧。庸贊杵呼。

兒郞偉拋梁東。宙合樓開瑞日紅。展奉新儀編鶴禁。鴻臚傳唱百花中。

兒郎偉拋梁南。無數荷花出碧潭。魚躍鳶飛皆造化。眞源一道鏡中涵。

兒郞偉拋梁西。濯龍船閣耀新題。錦颿得意中流穩。柳嶼花堤一望低。

兒郞偉拋梁北。衆星絲絡環辰極。從今箕野占年豐。爭頌王家九五福。

兒郞偉拋梁上。銀塘遲日繞仙仗。碧芳酒熟留佳賓。樂事年年任跌宕。

兒郎偉拋梁下。一堂魚藻誦周雅。八窓開處春無垠。許大林葱庇廣厦。

伏願上梁之後。奎壁賁然。魚鳥咸若。水益淸而地益邃。日之升而月之恒。賀騰萬歲三呼。花看千年一發。

諭賓廳諸臣[编辑]

聞昨筵之敎。有昨日之啓。大是常情之外。爲臣盡臣道。固難望於今日習俗。而如卿等體國者。待予寧容若是。昨批辭旨之微晦隱忍。意謂卿等之領會於言外矣。今予之固拒。非由於謙挹。別有所秉之義理。此所以遠引明君哲辟之莫不行之。近取仰請於先朝而得請之故事已例。以證其是禮之可據有秩。而其下始言予獨不可受之本意。若曰禮固緣情云者。指致隆之典禮而言也。若曰義以制禮云者。指情雖無窮。禮無貳本而言也。若曰人所謂崇奉云云。屬於上句緣情之文。若曰非吾所謂崇奉及第一等義云云。屬於下句義制之文。而又將當制禮處制禮。當緣情處緣情兩句以結之者。予意以爲莫重致隆之典禮。雖不敢不以義制情。至於下此一等事。當盡吾之情而後已。在閟宮。則上號之擧。不嫌其旣上又上。在予躬。則拒此一款。少洩莫逮靡及之此心。夫然後情與禮。庶或無缺。然以知予此心者。求之於千載之下。略及批旨之尾者。已慮卿等意見之或未到於將順耳。今見賓啓。始焉瞠然。旋切慨然。且况不以臣等之言爲不可云云。此何說也。昨筵對卿等。予果以卿等之言爲當然乎。否乎。年前圖寫御眞也。標題例書尊號。廷臣或有言。尊號之不可不受。其時予謂監董大臣曰云云。云云者卽昨批微意也。大臣言下將順。更不敢發說。此大臣爲予之心。待予之誠。豈不若卿等而然乎。卿等在股肱之地。雖不能先事將順。以慰此時之予心。乃反以決知其必不許之事。備例陳請。致惱而受損。使予貞固之膈氣。如期而作者。卿等之心。是誠何心。卿等若以予言。猶以爲不然。雖將此事。仰徹殿宮。殿宮之敎。亦必以卿等之言爲不可。似此緣由。非不欲詳及於批旨。此非可以形容於文字之事也。况今祝慶飾歡之時。亦不欲提及而然也。賓啓還下。使承宣。傳此筵敎於卿等及卿宰處。今日賓廳之所請。何等莫大莫重之慶禮。且况國體所在。尤不可不一味積誠。仰冀慈心之勉回。以殿宮所請之事。更爲書入之意。傳之。

吏曹判書榮襄公宋言愼家藏宣廟御書密札跋甲寅[编辑]

右帖凡七疊。我宣廟賜咸鏡道觀察使宋言愼手牘也。第一疊。癸巳七月駕駐龍灣時。屬以北路事也。第二疊。寵頒紬紵。以及其老。又予以霜華紙。時丁酉重陽後三日也。第三疊。其歲至月之念。因其有獻。御賜黑緞。仍命密勿附對也。第四疊。勞之以任謗盡職。其翌年暮春貢筆時也。其次又因其有獻。御賜緞羅紬紵曁淸遠香,天池茶,狼毫猪穎也。又其次奬以鎖鑰之得其人。而五疊六疊。皆在暮春之後。其七疊。則又翌年己亥。許以還洛。而賜不老丹,比天膏也。觀乎下之誠拱。上之恩遇。其際合之融洽。尙足以求其崖略耳。况干戈搶攘。嶽狩久曠。關河雖敻。軒墀孔邇。藹然若家人父子。千里而面譚。非外人所敢與知者。盛矣哉。於乎。當是時。左右夔龍。衮衮如雲。豈獨於若人者私之云乎哉。然君不密則失臣。爲其賢於人而私之。則非私無以濟。蓋聖人之微意。將有以風一世而倡羣豪焉。是豈非後嗣王所可憲章而紹述者乎。後二百有餘年。有白其事者。迺奉以玩之。雲漢昭回。爛然成章。若有榮光出而燭于天者。予小子起感而起敬。豈可與論於考追蠡而存昌歜也。聞其家故在漢水之南。貧且甚。不堪虔揭。命守臣閣以奉之。宣其諡曰榮襄。仍訪其孫。俾官以饗之。此足以追聖祖眷予之志事也歟。

又書榮襄公宋言愼家藏宣廟密札後[编辑]

卽一點一畫之微。而聖人之心法存焉。故歸藏之卦。岣嶁之碑。雖於千載之下。僾然如見乎伏羲神禹也。謹按列聖御製。載我皇祖穆陵朝手書之賜咸鏡觀察宋言愼者。想像乎君臣之際。三復欽歎者久之。一日筵臣以言愼家所藏眞本進。考之御製所載。同異迭見。而凡爲七幅。於戲。今距萬曆丁酉二百有數十年耳。點畫尙無恙。雲章煥然。榮光燭天。豈不誠奇且幸哉。當是時。卦豕食我壃土。乘輿遠狩龍灣。言愼以關西伯。移授北節。蓋嘗股肱視而心膂託也。經綸之密勿。眷顧之隆摯。殆今古罕比。痛國步之艱難。自稱寡人。責己之明也。念偏母之耋癃。厚遺布帛。錫類之仁也。指老酋而戒合冰。料敵之智也。斥躗言而委一方。知人之哲也。紙不盈尺。字不滿寸。而四善具焉。于以攷其聖人心法之所自來。則羲之卦。禹之碑。未必專美於古也。予於第七幅。尤有所興感者。人臣有疾。君與之藥。猶且曰天地大德也。言愼無痛痒之呼。而搜得不老丹,比天膏於回春古方。先試人收奇効而後。幷與貼法而諄諄命之。以防其未然。噫。言愼。一藩臣也。愛惜扶護。如母庇子。况在乎相臣將臣。左右夾輔。運籌策而冒矢石者也耶。上之所以施乎下者。若是其至。下之所以報乎上者。顧何如也。此乃我聖祖得人死力。回否爲泰。身致中興之美也。後嗣王監法之大者。其在乎斯。奚但推點畫。以寓羹墻之慕而已也。宋臣蘇軾。記王擧正所藏仁宗御飛白曰。不識其人。以其世考之可也。考世以觀人。言愼。亦賢矣乎哉。

題先正晦齋續大學或問卷首[编辑]

人有恒言。必曰程朱出而經學明。後之學者。但尊其所聞而已。而不知所以明之之功用。甚矣。其樂弛置而厭近思也。有宋程朱氏。闡揮經學。夷攷其本領。卽在於大學古本之更定。程朱之後。如蔡淸諸儒。往往起疑於程朱之訓。所次𥳑編。各異其見者。復六七家。而先正晦齋之大學補遺續或問。亦其一也。夫聖人敎人。必待憤悱而啓發。何者。蓋惡其口耳之無得於實心。則無疑而有疑。有疑而無疑。問學之序然也。雖以程朱之同德大儒。三本皆未始苟同。况其下者乎。然後知瓚享譜承者。未必均有朱子之識解。而先正之於大學。方可謂善學朱子也歟。予嘗慨然於口耳煩而經學熄。經學熄而邪道熾。敎鄒魯之士以賓興之。就漸染之輩以激勵之。于斯時也。乃取先正大學鈔編之心畫。得以潛心焉。先正當日細心密理之工夫。尙亦有以想見於卷中。爲學。固不當若是耶。今之學者用心。皆如先正之眞積力久。雖虛寂之彌近理者。何難乎辭而闢之廓如。况西洋邪學之實。不足愚人。又何有焉。寄語嶠南諸生。欲學先正之心法。伊其觀法之方。顧不在於鞭辟近裏之工乎哉。會有近侍銜命之行。呼燭書其卷以還之。俾藏俎豆之院。

題先正退溪𥳑帖後[编辑]

朱子見蔡君謨一帖。亟稱其字字有法度。如對正人端士。予於是帖亦云。雖然。帖凡八卷。而先正操存之密。講學之切與夫處己接物之方。辭受取與之節。大略具於尋常尺牘之間。其平日之所養。未始須臾離於敬義誠明之域。卽可知已。宜其茵藹緹油。作程遐世。嚴如鄕黨之畫。寶若齋箴之畫。此則又豈君謨之帖。所能幾及哉。抑予之厚幸於斯文者則有之。先正遠矣。近年以來。異端曲學。雜然競起。視名敎無異笆籬。視綱維甚於贅疣。以放誕詭恠爲神奇。甚至所謂西洋之說。而其誣斯民惑斯世也滋多。特嶠南一隅。沐儒先之化。存鄒魯之風。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者。無不經之篇。非聖之訓。予爲是興感。伻官侑爵於俎豆之所。而是帖出。或者天意以是帖。當一治之運。而先正之精神咳唾。猶可以衛道息邪於百餘年之久歟。仁人之利。亦云博哉。予安得不表章是帖。嘉與吾黨之士。共守之也。遂書歸其後。幷頒新印三經四子書。俾多士。知所尊閣而楷範焉。不曰聖人爲天口。賢人爲聖譯乎。出於此則非吾所謂道也。

題文忠公柳成龍家藏皇朝諸將書畫帖[编辑]

皇朝諸將書帖二卷。畫帖一卷。與故相文忠公柳成龍。往復贈遺者也。其尺幅淋漓之間。委曲情款。渾無畦畛。往往多勞人長者之風。而至論戰守之機宜。封貢之便否。才德之推詡。忠義之激勸。又所謂可與可語者語。而非可人人得也。蓋卽此而故相之所以爲故相。今猶可想見。豈直曰舊蹟之珍玩而已哉。抑予之起感於故相者特有之。風氣日漓。人才遞降。趨舍指湊。一皆爲虛文所束縛。而凡經世大典。禮樂兵農之事。儲峙胷中。倒篋而出。如故相者。何人哉。嘗取見其遺集。思欲采掇而措諸實用。則近畿列邑。養兵一萬之說。暗契於壯營之新制。而營之設施䂓模。據依而彌綸之者爲多。華城之築。所以計丈數揣高卑程土物。百堵齊矗。九衢咸秩。而衆心成城。鼛鼓不勝者。亦無不於故相之遺策夥賴之。夫身用於當時。則帷幄之謀。足以傾華人之心。言垂於後世。則擬議之略。至今爲國家之利。河山如故。典刑無遠。而流韻餘烈。使人喟然而起九京之思者。此豈目睫之論。飛蓬之問。所能致哉。傳曰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重莫如國。棟莫如才。儻故相之無愧色焉。於乎希矣。

花山龍珠寺奉佛祈福偈十首幷解○乙卯[编辑]

寺爲顯隆園齋宮而建也。小子竊取大海量墨。須彌聚筆。書寫此八萬四千普眼法門之經義乘敎。謹述偈語。以效三業供養。一業謂身至誠敬禮。二業謂口發言稱美。三業謂意正意想念。用修報恩福田。謂父母有養育之恩。若能供養恭敬。是名報恩福田。

初。序分一。[编辑]

普告人天[编辑]

慧日大聖尊。威德叵思議。椎鐘告四洲。牖衆登十地。

慧日大聖尊。法華經偈句也。叵思議。猶言不可量。四洲。一曰。南閻浮提。華言勝金洲。二曰。西瞿耶尼。華言牛貨。三曰。東弗婆提。華言勝身。四曰。北鬱單越。華言勝處也。十地。一歡喜地。寄人乘。謂初地菩薩。明修布施之行。而復示現生於世間。以作人王也。二離垢地。寄欲界天乘。謂二地菩薩。明修十善之行。而復示現生於欲界天上。以作天王也。三發光地。寄色界無色界天乘。謂三地菩薩。明修八禪定行。同於色界四禪。無色界四空處也。四焰慧地。寄須陀洹乘。謂四地菩薩。初斷俱生身見。觀於道品。同於初果須陀洹故也。五難勝地。寄阿羅漢乘。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亦云無生。謂五地菩薩。觀於四諦之行。旣終同於四果阿羅漢也。六現前地。寄緣覺乘。謂六地菩薩。觀於十二因緣生滅之行。同於緣覺也。七遠行地。寄菩薩乘。謂七地菩薩。明修菩提分法之行。方便涉有。不捨度生。同於菩薩也。八不動地。寄顯一乘。謂八地菩薩。具證阿含德及不住道。而捨所修之行。契合實理。離相離言。超於世出世間也。九善慧地。寄顯一乘。謂九地菩薩。以無量知。觀察無邊境界。說法敎化衆生。超於世出世間也。十法雲地。寄顯一乘。謂十地菩薩。以法身爲雲。普覆衆生。受勝職位。意業自在。超於世出世間也。

二。正宗分七。[编辑]

一。大地宿因。[编辑]

寶花飛曼陀。員樹生忉利。東土宿吉慶。喬山開新寺。

曼陀。卽曼陀羅。華。華言適意。又云白華。忉利。華言三十三。卽帝釋等三十三天所居之處。忉利天有員樹。其華開敷諸天。爲之遊樂。而宿吉慶。積德之稱也。

二。供養七寶。[编辑]

九秋瞻博節。工祝奏蕆事。金銀及玻璃。瑪瑙與硨磲。

寺建於九月。按禮記月令。是月也鞠有黃華。梵語瞻博是也。金銀玻璃瑪瑙硨磲。諸經所謂七寶也。訓義不同。一曰金。梵語蘇伐羅。二曰銀。梵語阿路巴。三曰琉璃。梵語如字。華言或稱靑色寶。四曰水精。梵語頗黎。華言或稱水玉。五曰硨磲。梵語牟婆洛揭拉婆。六曰瑪瑙。梵語摩羅伽隷。七曰赤眞珠。梵語鉢摩羅伽。又有七寶釋名。一曰珊瑚。梵語鉢攞娑。二曰琥珀。梵語阿濕摩揭婆。三曰珠寶。梵語摩尼。或稱末尼。華言或稱離垢。四曰赤色寶。梵語甄叔迦。西域傳云甄叔迦樹名。其花色赤。形大如手。此寶色如此花故名。五曰能勝。謂能勝衆寶也。梵語釋迦毗陵伽。六曰綠色珠。梵語摩羅伽陀。七曰金剛。梵語跋折羅。謂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稀有。故爲寶。

三。莊嚴萬偈。[编辑]

淸淨廣嚴飾。重重壯佛居。我有優曇鉢。萬四千大書。

淸淨有三種焉。心淸淨也。身淸淨也。相淸淨也。優曇鉢。卽靈瑞大寶。非時不現。現時定有金輪聖王出世。國土莊嚴。臣民壽命。皆得增長八萬四千歲。

四。應運發祥。[编辑]

果然金輪聖。應期來作求。叶。檀風噓七燈。蓮雨沃三車。

承上句而言。金輪者。輪取持載之義。華嚴經云。三千世界。依於水輪,風輪,空輪。不言金輪者。省文也。大地之下有金輪。起世。因水上有風。吹轉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輪。金輪爲首。水輪以下居次。又按長阿含經曰。金輪王生。在王家。受持齋戒。升高臺殿。臣寮輔翼。東方忽有金輪寶現。舒妙光明。來應王所。欲往卽轉。隨輪所至於四天下。普勸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金輪。金輪者。其輪千輻。經一丈四尺。具足轂輞。雕文刻鏤。衆寶間錯。光明洞達。天匠所成。非世所有。卽輪王七寶。金輪寶居一。作求。出詩大雅文王之什下武篇。有曰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蓋言其武王之有天下。上以承在天三后之緖。下以啓有周八百之基也。檀善木。字從亶也。道場十種香。旃檀爲上首。風藏識七大之風。琉璃光。法王子所證法門也。七燈。七寶燈也。蓮雨佛雨。佛說第一義諦。三界諸天雨以靑蓮寶花也。三車佛車三車之義。詳載於法華經。曰羊車。曰鹿車。曰牛車。三車之求出三界也。但欲自度則喩逸羊之不顧羣。略有爲他。則如走鹿之能顧後。欲人之出。而不求自出。如牛之荷負安耐。一切報恩也。

五。福德無量。[编辑]

乳海無量福。敷錫自初生。如稻麻竹葦。十乘刹土盈。

乳海。海之數有七。乳海居其一。謂世有一海。其味如乳也。敷錫。見尙書洪範篇。初生。取詩生民章。稻麻竹葦。謂佛世界福祿之多。而十乘者觀法也。一觀不思議境。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非一非異。不前不後。玄妙寂絶。非識所識。非言所言也。二發眞正菩薩心。觀上妙境不悟。須再加發心於靜心中思惟也。三善巧安心。善以法性。自安其心也。四破法徧。以三觀能破之法。徧破諸惑也。五識通塞。其性虛通。而能顯發實相之理也。六道品調適。謂三十七道品。調停適當也。七對治助開。如世醫藥必對病而用也。八知位次。謂所歷之位高下淺深。不相混雜也。九安忍。謂安然不動。復須忍耐也。十離法愛。謂於中道之法。遠離愛著之心也。刹。梵語具云刹摩。華言土田。卽國土也。謂一佛所化之境。以大千世界。而爲一刹也。大千世界者。一日一月。繞一須彌山。照四天下。爲一世界也。

六。諸佛護佑。[编辑]

毗盧遮那光。迦陵頻伽聲。齊發愛戴願。弘誓保佑明。

毗盧遮那。無量壽佛法號也。光。光明也。六十四種梵音。迦陵頻伽之聲。爲三十七。華言妙聲。鳥謂如來。法音美妙如彼禽之聲也。弘。廣也。誓。制也。謂諸佛廣發慈悲。誓願要制其心志。求滿足也。按陀羅尼雜集。一心如大地。謂願我心如大地。長養衆生。道芽善種。皆成聖果。二心如橋船。謂願我心如橋船。運度衆生。不滯中流。達於彼岸。三心如大海。謂願我心如大海。涵育衆生。同得眞源。霑於法味。四身如虛空。謂願我身如虛空。包含萬物。與諸衆生平等無二。同證法性。

七。菩薩願力。[编辑]

復次諸世雄。一一皆佛情。我知眞如是。法力照無邊。

復次。更端語。世雄。諸菩薩羅漢。無邊。指無邊刹海也。

三。結偈分二。[编辑]

一。淨土極樂。[编辑]

甘露遍淨界。秋月滿長天。一曲阿蘭若。王城上由旬。

甘露秋月淨界長天。皆贊美之辭。阿蘭若。華言閒靜處。由旬。華言限量。有三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如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雙持山高四萬二千由旬之謂也。龍珠寺。距王城八十里。

二。恒沙寶籙。[编辑]

於焉現菩提。導之躋梵春。作偈頌佛恩。報果占溱溱。

菩提。華言道。菩提有三。其一。眞名不僞。性名不改。以此眞性爲道。故名眞性菩提。其二。能照眞性之智。以此實智爲道。故名實智菩提。其三。方便菩提。善巧隨機。化用自在。以此方便爲道。故名方便菩提。又有三菩提。一曰。聲聞菩提。謂聲聞之人。發菩提心也。二曰。緣覺菩提。謂緣覺之人。發菩提心也。三曰。諸佛菩提。謂諸佛於因中。發菩提心也。溱溱。取詩旐維旟矣。室家溱溱之義。箋曰。溱溱。子孫衆多也。疏曰。王令以大人占夢之法。占之夢見旐維旟矣者。是男女衆多之象。

題增訂挹翠軒集卷首[编辑]

詩者。樂之餘也。於詩可以攷樂。夫詩。思然後積。積然後流。流然後發。故溫雅以廣文。興喩以盡象。慧竅通而聲調渾然天成。眞機返而格律犂然心契。此詩之本也。自詩之弊。其思也䂓橅前人。其發也掇拾陳跡。竊竊以浮音切響。蘄合乎排比之間。而曰此詩也。此而爲詩。千古亦今也。百奧亦燕也。又惡知緣飾之終假。而性情之不在是乎。挹翠善於詩。有國風之遺響。爲東方絶學之倡。而予特愛挹翠之於詩。儻庶乎詩之本。挹翠軒者。故校理朴誾之號也。大抵後世之名能詩者類。皆標高揭己。自謂執耳於騷壇。獨挹翠之爲詩。卽挹翠之詩而已。於是沉潛聲調。咀嚼格律。以及乎之思也之發也。則其精神之所感召。造化之所融脫。勿忘勿助。積之而不厭。無固無滯。流之而不息。如朱絃之疏越。大羹之不致。是果孰使之然哉。意者。作之者亦不知其所以作乎。集本一卷。嘗閱弘文舊籍。見天磨蠶頭錄。多有原集所不載者。悉加采輯。釐爲四卷。夫樂之弊也久矣。林放問禮之本。而聖人大之。予於斯卷亦云。是集之增訂。在予春邸時。尙留銅龍講篋。聞其後孫作宰嶺縣。用五山集印頒之。近例。命道臣刊行。亦可謂有時存焉。

題千歲曆卷首[编辑]

曆之名。始於黃帝。曆之籌。定於容成。以大衍起數者。自伏羲始。以大衍名曆者。自一行始。合二始以位剛柔。所以明天一地二之數也。合二中。以通律曆。所以正天五地六之數也。合二終。以紀閏餘。所以窮天九地十之數也。歲差。得於虞喜。月食衝。得於姜岌。定朔。得於傅仁均。九道。得於張子信。而演紀之端。日在虛一度。又得於堯之甲子。蓋曆法上推前古與下推方來。乘除之數各異。考古者。俗所謂百中曆也。知來者。此所謂千歲曆也。首著三元圖。以我世宗甲子爲上元。至于英宗甲子。由是而千萬甲子。當續圖以編之也。次著紀年圖。自予元年。至予百年。預推朔望之進退。節氣之早晩。以千歲可致之術。寓萬斯無疆之籙。由是而每過十年。當續圖以編之也。乃命司曆之臣。以時憲法。推步千歲曆及百中曆。鋟印頒行。或曰。冬至者。一年之根本。而千歲曆所載方來之甲戌冬至。在于癸酉十月。此前古曆法之所無也。予曉之曰。古曆用平節氣。故每十五日而爲一節。又十五日而爲一氣。一月之內。一節一氣恒平分如一也。今曆用定節氣。故太陽之行冬盈。則節氣之相間。或十六日。或十七日。太陽之行夏縮。則節氣之相間。或十五日。或十四日。一月之內。或有一中氣二節氣也。要之平節氣出於人爲也。定節氣。驗于日度也。兩法之優劣。不難辨也。

題城圖全篇[编辑]

圖者。形也。書者。言也。有形而後有言也。故圖先於書。而書不可言者。圖以傳其形。河洛之圖出。而卦疇成。卦疇之圖成。而易範興。天而有甘石之星圖。地而有職方之輿圖。如山川之融結。草木之精英。莫不有圖。若城郭者。安民之美器。禦敵之良具也。圖則古來無傳焉。惟紀効新書守哨篇。始有城制。卽雉制也。懸眼制也。垜口磚制也。重門大樓制也。甕城券門制也。騎城舖也。牛馬墻也。此不過爲築城之籌略而止耳。非州鎭衛府見在之制也。我國多山谿。自檀箕以還。鑿山爲城。昇平無事之時。處於原野。一若遇敵。則捲兵糧士女。入於山城之中。而原野如洗。敵不能得意。慕容馮跋隋唐征伐之蹟。槩可按也。劉仁軌築八莒。楊元築南原。而東國城制。始有可觀者。其石黏灰築之法。稍稍寖備。然猶不知方內城制之如何也。乃命畫史。作四都八路營閫邑堡之城圖。仍附之以事實。雖廣狹平仄之各殊。虛實疎密之不同。卽此而求。如指掌紋。若使衆心。固結而成城焉。則是圖也。亦可謂筌蹄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