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錄宗鏡大綱/卷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问。成佛之理。或云一念。或云三祇。未审定取何文。以印後学。

答。成佛之旨。且非时劫迟速之教。属在权宜。故起信论明。为勇猛众生。成佛在于一念。为懈怠者。得果须满三祇。但形教迹之言。尽成方便。

楞严经钞云。劫者。是时分義。而有成住壞空。皆由众生妄见所感。且妄见动外感风轮。由爱发故外感水轮。由坚执心外感地轮。由研求懆故外感火轮。由四大故起六根。起六根故见六尘。见六尘故有时分。若了无明根本一念妄心。则知从心所生三界。毕竟无有。且时因境立。境尚本空。时自无体。何须更论劫数多少。但一念断无明。何假更历僧只。

是以。首楞严经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又云。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離。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圆觉经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觉。亦无渐次。故知长短之劫由一念来。三乘趣果并是梦中。说悟时事。皆无多劫耳。所以。法华经演半日为五十小劫。维摩经演七日为一劫。

又如涅槃经云。屠儿廣额日杀千羊。後发心已。佛言。于贤劫中成佛。诸大菩萨及阿罗汉疑云。我等成佛即远劫。廣额何故成佛在先。佛言。欲得早成者即与早。欲得远成者即与远。若顿见真性。即一念成佛。故知利钝不同。迟速在我。可验心生法生。心灭法灭矣。以三界无别法。但是一心作。一切境界皆因动念。念若不生境本无体。返穷动念念亦空寂。即知迷时无失。悟时无得。以无住真心不增减故。


问。即自心成佛者。还立他佛否。若决定不立。则无诸佛之所威神建立。加被护念等便成断见。

答。以自心性遍一切处故。所以若见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他之境。唯是一心。众生如像上之模。若除模既见自佛。亦见他佛。何者。虽见他佛。即是自佛。以自铸出故。亦不壞他佛。以于彼本质上虽变起他佛之形。即是自相分故。变与不变皆是一心。所以因众生迷悟二心。有见不见。自他之理。若约真性。迷悟何从。自他俱泯。以法身无形。无自他相见之相。

古德云。迷有二种。一心外取境。生想违理故。不能见无相之佛。二取内蕴相。不了性故。不见心佛。悟有二种。一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性亦非性。情破理现。则见舍那身。称于法性。无内外也。二了蕴性相。则见自心之佛。与舍那非一非异。如天帝释不修天业。宫殿何以随身。转轮王不作王因。七宝无由聚集。唯凭自善外感勝缘。

是以华严经云。佛子。一切如来同一体性大智轮中。出生种种智慧光明。佛子。汝等应知。如来于一解脱味出生无量不可思议种种功德。众生念言此是如来神力所造。佛子。此非如来神力所造。佛子乃至一菩萨不于佛所曾种善根。能得如来少分智慧。无有是处。但以诸佛威德力故。令诸众生见佛功德。而佛如来无有分别。无成无壞。无有作者亦无作法。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之相。

宝藏论云。夫所以真一。无一而现不同。或有人念佛佛现。念僧僧现。但彼佛非佛非非佛。而现于佛。乃至非僧非非僧。而现于僧。何以故。彼妄心希望现故。不觉自心所现圣事缘起。一向为外境界而有差别。实非佛法僧而有异也。乃至譬如有人于大冶边自作模样方圆。自称愿彼融金流入我模以成形像。然则融金虽成形像。其实融金非像非非像。而现于像。彼人念佛亦复如是。大冶金即喻如来法身。模样者即喻众生希望念融得佛故。以念佛和合缘生起种种身相。然彼法身非相非非相。何谓非相。本无定相。何谓非非相。缘起诸相然则法身。非现非非现。離性无性。非有非无。非心非意。不可以一切量度也。但彼凡夫随心而有。即生现佛想。一向谓彼心外有佛。不知自心和合而有。或一向言心外无佛。即为谤正法也。释曰。何谓非相本无定相者。以因心所现外相无体。从心感生。缘尽即灭。何相之有。故云本无定相。何谓非非相缘起诸相者。既称无定。但随缘现。因缘和合幻相不无。故云缘起诸相。若能不生分别。不执自他。内不执有而取诸蕴。外不执无而谤正法。则开眼合眼。举足下足。非见非非见。为真见佛矣。故知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则众生之心佛。度佛心之众生。若有一法对治。尽成邪见。

故六祖云。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即是真度。


问。既心外无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有说化佛来迎。生诸净刹。

答。法身如来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说无来去。从真流化。现有往还。即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也。不来而来。似水月之顿呈。不见而见。犹行雲之忽现。


问。如前剖析。理事分明。佛外无心。心外无佛。云何教中更立念佛法门。

答。只为不信自心是佛。向外驰求。若中下根。权令观佛色身。繫缘粗念。以外显内。渐悟自心。若是上機。只令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如佛藏经云。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

华严经颂云。譬如日月住虚空。一切水中皆现影。住于法界无所动。随心现影亦复然。又颂云。譬如帝青宝照物皆同色。众生见佛时。同佛菩提色。释云。诸佛菩提之色。即众生心性之光。以心无相故。菩提亦复然。

所以文殊颂云。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又颂云。虚空无中边。诸佛心亦然。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

婆沙论中。明念实相佛。得上势力而不著色法二身。偈云。不贪著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虚空。劝修者。若人欲得智慧如大海者。于此坐不运神通。悉见诸佛。悉闻所说。悉能受持者常行三昧。于诸功德最为第一。此三昧是诸佛母佛眼。佛父无生大悲母。一切诸如来从此二法生。碎大千地及草木为尘。一尘为一佛刹满尔世界中宝。用布施其福甚多不如闻此三昧不惊不畏。况信受持读诵为人说。况定心修习如𤚲牛乳顷。况能成是三昧故。无量无边。又婆沙论云。劫火官贼怨毒龙兽众病侵是人者。无有是处。此人常为天龙八部。诸佛皆共护念称赞。


问。夫成佛门。若论修善则有前後。若是性善。本一心平等。诸佛既有性恶。阐提亦有性善。既同一性。俱合成佛。云何阐提不成佛耶。

答。若言性佛。何人不等。若约修成。阐提未具。


台教问。阐提与佛。断何等善恶。

答。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


问。阐提不断性善。还能令修善起。佛不断性恶。还令修恶起耶。

答。阐提不达性善。以不达故还为善所染。修善得起。廣治诸恶。佛虽不断性恶。而能达于恶。以达恶故。于恶得自在。故不为恶所染。修恶不得起故。佛永无复恶。以自在故。廣用诸恶法门化度众生。终日用之。终日不染。不染故不起。那得以阐提为例耶。若阐提能达此善恶。则不复名为一阐提也。若依他文明阐提断善。尽为阿赖耶识所熏。更能起善。阿赖耶即是无记无明。善恶依持为一切种子。阐提不断无记无明故还生善。佛断无记无明尽无所可熏故。恶不复还生。若欲以恶化物。但作神通变现。度众生耳。是以。善恶诸法皆以无性为性。此性即是佛性。即无住本。即法性。故此善恶性不可断也。即今推自心性不可得。即无住处。能遍一切处。即善恶性也。性无善恶。能生善恶。善恶可断。性不可断。善恶同以心性为性。若断性恶则断心性。性不可断。所以阐提不断性善。纵堕三涂。性善不减。性恶不增。直至成佛。性善不增。性恶不减。此性即法身也。犹如明镜。本无好醜众像。能现一切好醜众像。像有增减。明净光体不增不减也。镜本无像。故能现像。佛性无善恶。能现善恶。众生不得性。但得善恶。为善恶所拘。不得自在也。性善不壞故。地狱发佛界善。性恶不壞故。佛能现六趣恶。又性者。即是善恶等诸法之性。遍十方三世众生国土等一切处。无有变异。不增不减。能现善恶。凡圣垢净因果等从性而起。故云性善性恶。若善恶等即无定相。随缘构习。如镜中像无体可得。若遇净缘即善。若因染缘即恶。从修而得故。名修善修恶。若论性善。不唯阐提。若论性恶。不唯诸佛。以是善恶诸法之性故。即一切众生皆悉具有。一际平等。若觉了此性。即便成佛。故能示圣现凡。自在无碍。若论修善修恶。于上中下根即不可定。随修成之厚薄。任力量之浅深。得世间报而六趣升沉。成出世果而四圣高下。以不了善恶之性故。为善恶业之所拘而不自在。若见性达道。何道不成。则法法标宗。尘尘契旨。岂唯善恶二法而得自在耶。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離见非见。方名真见。

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

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離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

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否。海慧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雲。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

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義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義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壞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

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所以见性之时。性本離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遗故。云離念之智。等虚空界。

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毘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離念。離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密。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義空者。第一義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壞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著。以无实故不受不著。若受若著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壞。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馀。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馀。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复爱所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離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離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離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醜。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馀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離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義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馀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馀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著于空。能兴佛事。

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馀。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莊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问。法身之理为复有法成。为复无法成。为复一法成。为复异法成。

答。本觉心宗。法身性地。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所以然者。说有则妙体虚玄。谈无则道无不在。言生则三界无物。云灭则一体常灵。言一则各任其形。说异则同归实相。是知。不可以称量。不可以希冀。若开方便。欲晓疑情。则不有不无。非一非异。能超四句。方会一乘。


古德问云。若众生与诸佛同一心佛性。等有法身。则有二过。一众生悉当成佛。则众生界尽。二诸菩萨阙利他行。以无所化機故。

答。此所问难。并由妄见众生界故。妄起此难。

不增不减经云。大邪见者。见众生界增。见众生界减。以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于众生界起增减见。经意则一切众生一时成佛。佛界不增。众生界不减。故经云。众生即法身。法身即众生。众生法身。義一名异。解云。况众生界如虚空界。设如一鸟飞于虚空。从西向东经百千年。终不得说东近西远。何以故。虚空无分剂故。亦不得云总不飞行。以功不虚故。当知此中道理亦尔。非有灭度令有终尽。非无终尽有不灭度。故众生界甚深廣大。唯是如来智所知境。不可辄以狂心限量斟酌。起增减见。且如虚空界虽无分剂。不碍鸟飞。类众生界虽不可尽。不妨灭度。但不起增减之见。去取之情。则智翼高翔。真空无滞。

如华严疏释经云。佛智廣大同虚空者。量智则包含而普遍。理智无分别而证入。是以太虚含众像。众像不能含太虚。太虚不分别众像。众像乃差别太虚。以况我法不能容佛智。佛智乃能容我法。有我法者。分别如来是。如来者。不分别我法。


问。众生业果种子现行。积劫所熏犹如胶漆。云何但了一心。顿断成佛。

答。若执心境是实。人法不空。徒经万劫修行。终不证于道果。若顿了无我。深达物虚。则能所俱消。有何不证。犹微尘扬于猛吹。轻舸随于迅流。只恐不信一心。自生艰阻。若入宗镜。何往不从。是以但了一心。自然万境如幻。何者。以一切诸法。皆从心幻生。心既无形。法何有相。

所以高城和尚歌云。说教本穷无相理。廣读原来不识心。识取心。了取境。识心了境禅河静。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御录宗镜大纲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