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庵先生文集/後敍
外观
< 懼庵先生文集
右近古懼庵先生李公文集也。噫。不誦其詩。不讀其書。而果可以尙論古之人乎哉。不佞弱冠時。拜謁公於杜巷之精舍。退而從鄕長老後。竊聞其議論。則盖嘗盛稱公操守踐履無愧古人。而至於進而撫世。措之事務。則或不無軒輊之論。余亦以得於造次之間者。諒以爲然。及此晩暮。與聞是役。而始乃獲閱公筵對說及兼陳所懷一疏。則公非無意於世。而嚮者軒輊之論。要未爲深知公者。公以山野疏逖之踪。咫尺邇英。應對從容。其愛民節用之對。旣有以稽合聖訓。上當天心。而若疏中所陳申生力行之說。則老成諳熟。尤合於時措之宜。惟我健陵之世。卽所謂豐亨豫大。藻餙太平之時。而一時賢士大夫進言於上者。非鳧鷖之詩。則卽淸廟之頌閟宮之什。而孰肯以節用力行等說。警欬於君側者哉。盖遇治世而告明主。法當如是。惜乎當日臺臣。不識此意。而假借槃辟雅拜之失以尼之也。疏未及上。而兩次輪對。生此節拍。要之儒者出世。未有不如此者。於公何恨哉。自是遂浩然而歸。口不言當世事。讀書禔躬八十年如一日。雖未嘗掛牌秉拂。而有河汾敎授之功。一方學者皆師事之。懼庵其自號也。其平生爲學用功。惟庵名是顧。而尋常得力處。尤在於安貧守拙。有以自樂。是以發之爲文詞者。亦皆有典有則。可讀可思。此則讀是集者。當自得之。玆不傅論。而只以其進對時議論本末。反復致意而爲之說如此。然亦何待區區後人之言哉。於虖。上聖其知之矣。盖其存於中而著於外者。自不可揜。故細氊登對。纔晷刻之間耳。而眷注甚摯。二字華褒。反回一邊詆訾之章而及之。後之人如欲求公。則其尙取筵說而熟複之也哉。驪江李鍾祥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