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校注 (四部叢刊本)/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戰國策校注 序
宋 鮑彪 校注 元 吳師道 重校 景江南圖書館藏元至正刊本
目録

戰國䇿序


護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戰國䇿書

中書餘卷錯亂相糅莒又有國别者八篇少不足臣

向因國别者略以時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𥙷除

復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誤脫爲半字以趙爲肖以

齊爲立如此字者多中書本號或曰國䇿或曰國事

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脩書臣向以爲

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爲之䇿謀宜爲戰國䇿其

⿰糹⿱𢆶匹 -- 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

皆定以殺青書可繕寫叙曰周室自文武始興崇道

德隆禮義設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陳禮樂弦歌移風

之化叙人倫正夫婦天下莫不曉然論孝悌之義惇

篤之行故仁義之道滿乎天下卒致之刑錯四十餘

年逺方慕義莫不賔服雅頌歌詠以思其德下及康昭

之後以思其徳一作恩德其上下及一無下字雖有衰德其綱紀尚明及

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餘業遺烈流而未滅五

霸之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後時君雖無德人臣輔其

君者若鄭之子産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

並立於中國猶以義相支持歌說以相感聘覲以相

交期㑹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猶有所行㑹

享之國猶有所耻小國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

孔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周之流化豈不大哉

及春秋之後衆賢輔國者旣没而禮義衰矣孔子雖

論詩書定禮樂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無𫝑化之者

七十二人而巳皆天下之俊也時君莫尚之是以王

道遂用不興故曰非威不立非𫝑不行仲尼旣没之

後田文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

公損禮讓而貴戰爭弃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

已矣夫⿱𫂁么 -- 簒盗之人列爲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爲強是

以轉相放效後生師之遂相吞滅并大兼小𭧂師經

歳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

保其命湣然道德絶矣晚丗益甚萬乗之國七千乗

之國五敵侔爭權盡爲戰國貪饕無耻競進無厭國

異政教各自制断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

者爲右兵革不休詐僞並起當此之時雖有道德不

得施設有謀之強負阻而恃固連與交質重約結誓

以守其國故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於丗而游說

權謀之徒見貴於俗是以蘇秦張儀公孫衍陳軫代

厲之属生從横短長之說左右傾側蘇秦爲從張儀

爲橫橫則秦帝從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然當

此之時秦國最雄諸侯方弱蘇秦結之時六國爲一

以儐背秦秦人恐懼不敢闚兵於𨵿中天下不交兵

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國𫝑便形利權謀之士咸先馳

之蘇秦𥘉欲横秦弗用故東合従及蘇秦死後張儀

連横諸侯聽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國㩀

崤函之阻跨隴蜀之饒聽衆人之䇿乗六世之烈以

蠶食六國兼諸侯并有天下仗於詐謀之弊終無信

篤之誠無道徳之教仁義之化以綴天下之心任刑

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

小尭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逹君

臣相疑骨肉相䟽化道淺薄綱紀壞敗民不見義而

懸於不寧撫天下十四𡻕天下大潰詐偽之弊也其

比王徳豈不逺哉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

而無耻導之以徳齊之以禮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

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為之何

以率下秦之敗也不亦宜乎戰國之時君徳淺薄為

之謀䇿者不得不因𫝑而為資㩀時而為故其謀

扶急持傾為一切之𫞐雖不可以臨教化兵革救急

之𫝑也皆髙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竒䇿異智

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皆可𮗚護左都水使者

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戰國䇿書録

     曽序

劉向所定著戰國策三十三篇崇文緫目稱十一篇

者闕臣訪之士大夫家始盡得其書正其誤謬而疑

其不可考者然後戰國策三十三篇復完叙曰向叙

此書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後詐

謀用而仁義之路塞所以大亂其說既羙矣卒以謂

此書戰國之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則可

謂惑於流俗而不篤於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時去周

之𥘉已数百𡻕其舊法已亡其舊俗已熄乆矣二子

乃獨明先王之道以爲不可改者豈将強天下之主

以後世之所不可爲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時所遭之

變而爲當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

王之治其變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爲天下國家之意

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

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爲異論哉能

勿苟而已矣可謂不惑於流俗而篤於自信者也戰

國之㳺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說之易合

其設心注意偷爲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

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爲之者莫不有

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

秦啇鞅孫臏呉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

用之亦㓕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悟

也惟先王之道因時適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

之無敝故古之聖賢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說

之害正也宜放而絶之則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

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将明其說於天下使當世之人

皆知其說之不可従然後以禁則齊使後世之人皆

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後以戒則明豈必㓕其籍哉放

而絶之莫善於是故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

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於此書之作則上⿰糹⿱𢆶匹 -- 繼

春秋下至秦漢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間載其行事

固不得而廢也此書有髙誘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

十二篇崇文緫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編校史

館書籍臣曽鞏序

  國策劉向校定本髙誘注曽鞏重校凡浙建括

  蒼本皆㨿曽所定剡川姚宏續校注最後出予

  見姚注凡二本其一冠以目録劉序而置曽序

  于卷末其一冠以曽序而劉序次之盖先劉氏

  者元本也先曽氏者重校本也今不敢失其舊

  故次曽氏焉呉師道識

戰國策

   序

國䇿史家流也其文辯愽有煥而明有婉而微有約

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自漢稱為戰國策雜以短

長之號而有蘇張縦横之說學者諱之置不論非也

夫史氏之法具記一時事辭善惡必書𥘉無所決擇

楚曰檮杌書惡也魯曰春秋善惡兼也司馬史記班

固漢書有佞幸等列傳學者豈以是為不正一舉而

棄之哉矧此書若張孟談魯仲連發䇿之慷慨諒毅

觸讋納說従容飬叔之息射保功莫大焉越人之

投石謀賢莫尚焉王斗之愛縠憂國莫重焉諸如此

𩔖不一皆有合先王正道孔孟之所不能違也若之

何置之曽鞏之序羙矣而謂禁邪說者固将明其說

於天下則亦求其故而為之說非此書指也起秦迄

今千四百𡻕由學者不習或衍或脱或後先失次故

肖立半字時次相糅劉向巳病之矣舊有髙誘注既

踈略無所稽㩀注又不全浸㣲浸滅殆於不存彪於

是考史記諸書為之注定其章條正其衍說而存其

舊慎之也地理本之漢志無則缺字訓本之說文無

則稱猶雜出諸書亦别名之人姓名多不傳見欲顯

其所說故繫之一國亦時有論說以翊宣教化可以

正一史之謬備七略之缺以之論是非辨得失而考

興亡亦有𥙷於丗紹興十七年丁卯仲冬二十有一

日辛巳冬至縉雲鮑彪序

    曽序見前

    劉序見前

劉氏定著三十三篇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

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一中山一今按西周正統也不得後於東

周定爲首卷

彪校此書四易槀而後繕冩己巳仲春重校始知東

周䇿嚴氏之賊陽竪與焉爲韓䇿嚴遂陽竪也先哲

言校書如塵埃風葉隨掃隨有豈不信哉尚有舛謬

以俟君子十一日書正曰嚴遂陽竪事有差互說見周韓䇿

國策校注序

先秦之書惟戰國策最古文最訛舛自劉向校定已

病之南豐曽鞏再校亦疑其不可考者後漢髙誘爲

注宋尚書郎括蒼鮑彪詆其踈略繆妄乃序次章條

𥙷正脫誤時出已見論說其用意甚勤愚甞並取而

讀之髙氏之踈略信矣若繆妄則鮑氏自謂也東萊

吕子大事記間取鮑說而序次之丗亦或從之若其

繆誤雖未甞顯列而因此考彼居然自見遂益得其

詳焉盖鮑專以史記爲據馬遷之作固采之是書不

同者當互相正史安得全是哉事莫大於存古學莫

善於闕疑夫子作春秋仍夏五殘文漢儒校經未甞

去本字但云某當作某某讀如某示謹重也古書字

多假借音亦相通鮑直去本文徑加改字豈傳疑存

舊之意哉比事次時當有明徴其不可定知者闕焉

可也豈必強爲傅㑹乎又其所引書止於淮南子後

漢志說文集韻多摭彼書之見聞不問本字之當否

史注自裴徐氏外索隱正義皆不之引而通鑑諸書

亦莫考淺陋如是其致誤固宜顧乃極詆髙氏以陳

賈爲孟子書所稱以伐燕爲齊宣用是發憤更注不

思宣王伐燕乃孟子明文宣閔之年通鑑謂史失其

次也鮑以赧王爲西周君而指爲正統此開卷大誤

不知河南爲西周洛陽爲東周韓非子說秦王以爲

何人魏惠王盟曰里以爲他事以魯連約矢之書為

後人所𥙷以魏幾鄢陵為人名以公子牟非魏牟以

中山司馬子期爲楚昭王卿此𩔖甚多尚安得詆髙

氏哉其論說自謂翊宣教化則尤可議謂張儀之誑

齊梁爲將死之言善周人詐以免難爲君子所恕張

登狡獪非君子所排蘇代之訑爲不可廢陳軫爲絶

𩔖離群蔡澤爲明哲保身聶政爲孝樂羊爲隱忍君

王后爲賢智婦人韓幾瑟爲義嗣衛嗣君爲賢君皆

悖義害正之甚者其視名物人地之差失又不足論

也鮑之成書當紹興丁卯同時剡川姚宏亦注是書

云得㑹稽孫朴所校以閣本標出錢藻劉敞校字又

見晉孔衍春秋後語參校𥙷注是正存疑具有典則

大事記亦頗引之而丗罕傳知有鮑氏而巳近時浚

儀王應麟甞斥鮑失數端而廬陵劉辰翁盛有所稱

許以王之愽洽知其未暇悉數而劉特愛其文采他

固弗之察也吕子有云觀戰國之事取其大㫖不必

字字爲據盖以游士増飾之詞多矧重以訛舛乎輙

因鮑注正以姚本參之諸書而質之大事記存其是

而正其非庶幾明事蹟之實求義理之當焉或曰戰

國策者六經之棄也子深辨而詳究之何其戾鮑彪

之區區又不足攻也夫人患理之不明耳知至而識

融則異端雜說皆吾進德之助而不足以爲病也曽

氏之論是書曰君子之禁邪說者固將明其說於天

下使皆知其不可爲然後以禁則齊以戒則明愚有

取焉爾是非之在人心天下之公也是雖芻蕘不遺

非雖大儒必斥愚何擇於鮑氏哉特寡學謏聞謬誤

復恐𩔗之世之君子有正焉固所願也泰定二年

乙丑八月日金華呉師道序

國䇿之書自劉向第録逮南豐曽氏皆有序論以著

其大㫖向謂戰國謀士度時君所能行不得不然曽

氏譏之㠯爲惑流俗而不篤於自信故因之推言先

王之道聖賢之法而終謂禁邪說者固將明其說

天下其論正矣而鮑氏以爲是特求其故而爲之說

者䇿乃史家者流善惡兼書𥘉無决擇其善者孔孟

之所不能違若之何置之鮑之言殆後出者求備邪

夫天下之道王伯二端而已伯者猶知假義以爲名

仗正以爲功戰國名義蕩然攻闘併吞相詐相傾機

變之謀唯恐其不深捭闔之辤唯恐其不工風聲氣

習舉一世而皆然間有持論立言不戾乎正殆千百

而一二爾若魯仲連盖絶出者然其排難觧紛忼慨

激烈每因事而發而亦未聞其反正明本超乎事變

之外也况其下者乎當是之時本仁祖義稱述唐虞

三代卓然不爲世俗之說者孟子一人而已求之是

書無有也荀卿亦宗王者今唯載其絶春申之書而

不及其他田子方接聞孔氏之徒其存者僅僅一言

又何略於此而詳於彼邪史莫大於春秋春秋善惡

兼書而聖人之心則欲寓褒貶以示大訓是書善惡

無所是非而作者又時出所見不但記載之爲談季

子之金多位髙則沾沾動色語安陵嬖人之固寵則

以江乙爲善謀此其最陋者夸從親之利以爲秦兵

不出函谷十五年諸侯二十九年不相攻雖甚失實

不顧也厠雅於鄭則音不純置薫於蕕則氣必奪善

言之少不足以勝不善之多君子所以舉而謂之邪

說者盖通論當時習俗之敝舉其重而名之也近代

晁子止書志列於縱橫家亦有見者且其所列固有

忠臣義士之行不係於言者而其⿰糹⿱𢆶匹 -- 繼春秋抵秦漢載

其行事不得而廢曽氏固已言之是豈不知其爲史

也哉𥨸謂天下之說有正有邪其正焉者主于一而

其非正者君子小人各有得焉君子之於是書也考

事變䆒情僞則守益以堅知益以明小人之於是書

也見其始利而終害小得而大䘮則悔悟懲創之心

生丗之小人多矣固有未甞知是書而其心術行事

無不合者使其得是書而究之則將有不爲者矣然

則所謂明其說於天下爲放絶之善者詎可訾乎

戰國策校注序

至正𥘉袓仁始登史舘而東陽呉君正傳實為國子

慱士呉君之鄉則有丁文憲何文定金文安許文懿

諸先生所著書君悉取以訓諸生匡末學後君歸丁

母艱病卒袓仁亦嘗聞君校注國策考覈精甚而惜

未之見也今季夏浙西憲⿰扌⿱彐𧰨 -- 掾劉瑛廷脩隨僉憲伯希

顔公來按呉郡一日囊君所校䇿來言曰正傳吾故

人今已矣不可使其書亦已吾嘗有請於僉憲公取

於其家且刻梓學宫君宜序之幸毋辭祖仁𥨸惟古

之君子其居家也本諸身其居官也本諸家其訓人

也本諸己其安時也本諸天文其餘也而况於言乎

是故不以言為上而後之為言者莫能上也不以計

為髙而後之為計者莫能髙也周衰列國兵爭始重

辭命然猶出入詩書援㩀遺禮彬彬焉先王流風餘

韻存焉壊爛而莫之存者莫甚於𢧐國當時之君臣

惴惴然惟欲強此以弱彼而遊談馳騁之士逆探巧

合彊辯深語以闘爭諸侯矜讋妻子雖其計不可行

言不可踐苟有欲焉無不售也苟有𨻶焉無不投也

卒之諸侯不能有其國大夫不能有其家而蘇秦之

屬不旋踵𫝑敗而身僨由此觀之非循末沿流不知

其本故耶是策自劉向校定後又校於南豊曽鞏至

括蒼鮑彪病髙注踈謬重定序次而𥙷闕删衍差失

於專時有議論非悉於正故呉君復據剡川姚宏本

參之諸書而質之大事記以成此書其事覈而義正

誠非鮑比古書之存者希矣而諸儒於是書校之若

是其精者以其言則季世之習而其䇿則先秦之遺

也于何幸得觀呉君此書於身後且知其所正者有

所本而又嘉劉⿰扌⿱彐𧰨 -- 掾不以死生異心而卒其志也故不

復辭而爲之序至正十五年六月  浚儀陳祖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