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扁鵲心書/忌用轉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時醫三錯 忌用轉下
卷上
禁戒寒涼 

《內經》並無轉下之說,止言發散,又止言辛甘發散為陽。辛溫之藥達表則自然汗散,攻裏則自然開通。據先生之論謂辛甘發散為陽,故表邪解而裏自和,非辛甘能攻裏也,後人當活看。非若寒苦之藥,動人臟腑,泄人元氣也。夫巴豆、硝黃之類能直穿臟腑,非大積大聚,元氣壯實者,不敢輕用。今之庸醫不問虛實,動輒便行轉下,以泄六腑各氣,轉生他證。重則脾胃漸衰,不進飲食,肌肉消瘦而死。又俗云∶春行夏補,至秋時須服通行藥數劑,以泄夏月積熱,此語甚訛。俗醫慣將此數語印人耳目,夫《內經》四時調養生長收藏之道,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法,何等圓活,而愚人執守一說,不肯精求《靈》、《素》,良可慨也!

夫熱在內,自然從五臟六腑及大小便中泄出。若以涼藥泄熱,吾恐熱氣未去一分,而元氣已衰九分。嘗觀服轉藥一劑,則有五七日飲食脾胃不能復舊。況乎三焦暖熱方能腐熟水穀,若一刻無火則肌膚冰冷,陽氣脫盡而死矣。故《內經》止有沈寒痼冷之論,未有積熱純陽之說。縱然積熱為病,一服轉下便可解救。若陰寒為病,則四肢逆冷,死在須臾。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語,逾垣上屋諸大熱證,亦要論其大便如何。數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狂言妄語,逾垣上屋,自是熱證,然有一種面青脈急,或面黑脈微,手足厥冷者,又屬陰證。此系無附之陽,必死之證,若治之早或有生者。

今人於並無以上熱證,而亦概用寒涼轉下,必欲盡去其熱,吾不知將以何為生氣。夫人身無熱則陽氣盡矣。此河間、丹溪遺訛後世,業醫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