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錄/卷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指月錄
卷七
卷八 

指月錄卷之七


  未詳法嗣

   ▲泗州塔頭侍者。及時鎖門。有人問。既是三界大師。

為甚麼被弟子鎖。侍者無對。

 法眼代云。弟子鎖。大師鎖 法燈代云。

 還我鎖匙來 又老宿代云。吉州鎖。虔州鎖。

   ▲或問僧。承聞大德講得肇論。是否。曰不敢。

曰肇論有物不遷義。是否。曰是。或人遂以茶盞就地撲破曰。

這個是遷不遷。無對。

 法眼代撫掌三下。

   ▲有道流。在佛殿前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

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滿於法界。向甚麼處坐得。

僧無對。

 法眼代云。識得汝。

又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師曰。

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將無佛處來。

與某甲唾。法師無對。

 溈山云。仁者卻不仁者。不仁者卻仁者

  仰山代法師云。但唾行者。又云。行者若有語。即向伊道。

 還我無行者處來。

   ▲台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問。既是六通。

為甚麼假船。無對。

 天台韶代云。不欲驚眾。

   ▲聖僧像被屋漏滴。有人問。既是聖僧。為甚麼有漏。

 天台韶代云。無漏不是聖僧。

   ▲死魚浮於水上。有人問僧。魚豈不是以水為命。

曰是。曰為甚麼卻向水中死。無對。

 天龍機代云。是伊為甚麼不向岸上死。

   ▲江南相馮延巳。與數僧遊鍾山。至一人泉。

問一人[日/水]許多人爭得足。一僧對曰。不教欠少。乃別云。

誰人欠少。

 法眼別云。誰是不足者。

   ▲有施主婦人入院。行眾僧隨年錢。僧云。

聖僧前著一分。婦人曰。聖僧年多少。無對。

 法眼代云。心期滿處即知。

   ▲偃臺感山主。到圓通院相看。第一座問曰。

圓通無路。山主爭得到來。無對。

 歸宗柔代云。不期又得相見。

   ▲有僧入冥見地藏菩薩。地藏問。是你平生修何業。

僧曰。念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為是說是不說。無對。

 歸宗柔代云。此回去敢請流通。

   ▲鷂子趁鴿子。飛向佛殿欄干上顫。有人問僧。

一切眾生在佛影中常安常樂。鴿子見佛。為甚麼卻顫。

無對。

 法燈代云。怕佛。

   ▲官人問僧。名甚麼。曰無揀。官人曰。

忽然將一碗沙與上座。又作麼生。曰謝官人供養。

 法眼別云。此猶是揀底。

   ▲廣南有僧住庵。國主出獵。人報庵主。大王來請起。

曰非但大王。佛來亦不起。王問。佛豈不是汝師。曰是。

王曰。見師為甚麼不起。無對。

 法眼代云。未足酬恩。

   ▲僧問圓通和尚。一塵纔起。大地全收。還見禪床麼。

圓通曰。喚甚麼作塵。又問法燈。燈曰。喚甚麼作禪床。

 東禪齊云。此二尊宿語。還明伊問處。不明伊問處。

 若明伊問處。還得盡善也未。試斷看。忽然向伊道。

 你指示我更要答話。又作麼生會。

 莫道又答一轉子。

   ▲有僧與童子上經了。令持經著函內。童子曰。

某甲念底著向那裏。

 法燈代云。汝念甚麼經。

   ▲先淨照禪師。問楞嚴大師。經中道。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若被物轉。即名凡夫。祇如昇元閣。作麼生轉。

嚴無對。

 汾陽代云。彼此老大。

   ▲有僧到曹溪。守衣缽僧提起衣曰。

此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曰為甚麼在上座手裏。無對。

 雲門云。彼此不了。又云。將謂是師子兒。

   ▲昔高麗國來錢塘。刻觀音聖像。及舁上船。

竟不能動。因請入明州開元寺供養。後有設問。無剎不現身。

聖像為甚麼不去高麗國。

 長慶稜代云。現身雖普。睹相生偏 法眼別云。

 識得觀音未。

   ▲有人問僧。點甚麼燈。僧曰長明燈。曰甚麼時點。

曰去年點。曰長明何在。無對。

 長慶棱代云。若不如此。知公不受人瞞

  法眼別云。利動君子。

   ▲有官人。入鎮州天王院睹神像。因問院主曰。

此是何功德。曰護國天王。曰祇護此國。遍護餘國。

曰在秦為秦。在楚為楚。曰臘月二十九日。打破鎮州城。

天王向甚處去。主無對。

   ▲老宿有偈曰。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

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公。

 有老宿云。既不識他。當初問甚麼人賃。

   ▲有僧持缽到長者家。偶為犬傷。長者指袈裟曰。

龍披一縷。金翅不吞。大師全披法服。為甚卻被狗咬。

   ▲宋太宗幸相國寺。問看經僧曰。是甚麼經。

曰仁王經。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卻在卿手裏。無對。

 雪竇代云。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曰塔主。曰朕之塔。

因甚卿作主。無對。

 雪竇代云。闔國咸知。

僧朝宗。問甚處來。曰廬山臥雲庵。

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因甚到此。無對。

 雪竇代云。難逃至化。

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曰甚處相見來。

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曰以何為驗。無對。

 雪竇代云。貧道得得而來。

京寺回祿藏經燬。僧乞宣賜。召問。昔日摩騰不燒。

如今為甚卻燒。無對。

 雪竇代云。陛下不忘付囑。

宗嘗夢神人報曰。請陛下發菩提心。

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無對。

 雪竇代云。實謂古今罕聞。

   ▲茶陵郁山主。不曾行腳。因廬山有化士至。

論及宗門中事。教看僧問法燈。百尺竿頭如何進步。燈曰噁。

凡三年。一日乘驢度橋。一蹋橋板而墮。忽然大悟。

遂有頌云。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因茲更不遊方。

師為白雲端禪師得度師。

   ▲唐朝因禪師。微時嘗運椎擊土次。見一大塊。

戲椎猛擊之。應手而碎。豁然大悟。

   ▲樓子和尚。不知何許人。亦不知其名氏。

一日偶經遊街市間。於酒樓下整襪帶次。聞樓上人唱曲云。

你既無心我也休。忽然大悟。因號樓子焉。

   ▲神照本如法師。嘗以經王(此字應訛)請益四明尊者。

者震聲曰。汝名本如。師即領悟。作偈曰。處處逢歸路。

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臨安府上竺圓智證悟法師。台州林氏子。

依白蓮仙法師。問具變之道。蓮指行燈曰。如此燈者。

離性絕非。本自空寂。理則具矣。六凡四聖所見不同。

變則在焉。師不契。後因掃地誦法華經。

至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始諭旨告蓮。蓮然之。師領徒以來。

常患本宗學者。膠於筆錄。至以天台之傳為文字之學。

南宗鄙之。乃謁護國此庵元禪師。夜語次。

師舉東坡宿東林偈。(坡偈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且曰。

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

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

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曰和尚不吝。可為說破。

庵曰。卻祇從這裏。猛著精彩覷捕看。若覷捕得他破。

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師通夕不寐。及曉鐘鳴。

去其祕蓄。以前偈別曰。東坡居士太饒舌。

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這漢思量了。

一夜卻寱語。東坡門外漢。這漢未及門)持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門外漢。

(且道是賞伊罰伊。莫錯好)師禮謝 俄有化馬祖殿瓦者。

求語發揚。師書曰。寄語江西老古錐。從教日炙與風吹。

不是兒孫無料理。要見冰消瓦解時。此庵見之笑曰。

須是這闍黎始得。

   ▲公期和尚。因往羅漢。路逢一騎牛公子。師問。

羅漢路向甚麼處去。公拍牛曰道道。師喝曰這畜生。公曰。

羅漢路向甚麼處去。師卻拍牛曰道道。

公曰直饒恁麼。猶少蹄角在。師便打。公拍牛便走。

   ▲福州山東雲頂禪師。有居士問。洞山道。

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未審是甚麼物。師曰。擔鐵枷喫鐵棒。

曰天地黑山河走。師曰。閻老殿前添一鬼。

北邙山下臥千年。曰快活快活。師曰。也是野狐吞老鼠。

   ▲昔有一老宿。一夏不為師僧說話。有僧歎曰。

我祇恁麼空過一夏。不敢望和尚說佛法。

得聞正因兩字也得。老宿聞乃曰。闍黎莫[斯/言]速。若論正因。一字也無。

道了扣齒云。適來無端。不合與麼道。

鄰壁有一老宿聞曰。好一釜羹。被一顆鼠糞污卻。

 雪竇代云。誰家釜裏無一兩顆。

又一老宿。畜一童子。並不知軌則。有一行腳僧到。

乃教童子禮儀。晚間見老宿外歸。遂去問訊。老宿怪訝。

遂問童子曰。阿誰教你。童曰。堂中某上座。

老宿喚其僧來。問上座傍家行腳。是甚麼心行。

這童子養來二三年了。幸自可憐生。誰教上座教壞伊。快束裝起去。

黃昏雨淋淋地被趁出。

 法眼云。古人恁麼顯露些子家風甚怪。

 且道意在於何。

   ▲昔有二庵主。旬日不相見。忽相會。

上庵主問下庵主。多時不相見。向甚麼處去。下庵主曰。

在庵中造個無縫塔。上庵主曰。某甲也要造一個。

就兄借取塔樣子。下庵主曰。何不早說。卻被人借去了也。

 法眼云。且道是借他樣。不借他樣。

   ▲昔有一老宿曰。祖師九年面壁。為訪知音。

若恁麼會得。喫鐵棒有日在。又一老宿曰。祖師九年面壁。

何不慚惶。若恁麼會得。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

 瑯琊覺云。既不然。且道祖師面壁意作麼生。

 良久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昔有一老宿。因僧問。師子捉兔亦全其力。

捉象亦全其力。未審全個甚麼力。老宿曰。不欺之力。

 法眼別云。不會古人語。

   ▲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

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

主曰。枯木倚寒巖。三冬無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

我二十年祇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昔有婆子臨齋。入趙州法堂云。這一堂師僧。

總是婆婆生得底。唯有大底孩兒。五逆不孝。州纔顧視。

婆便出去。

   ▲昔有跨驢人。問眾僧何往。僧曰。道場去。其人曰。

何處不是道場。僧毆之曰。這漢沒道理。

向道場裏跨驢不下。

   ▲肇法師在姚秦。臨刑時說偈曰。四大元無主。

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

 玄沙云。大小肇法師。臨死猶寱語。

   ▲雙溪布衲如禪師。因嵩禪師戲以詩悼之曰。

繼祖常吾代。生緣行可規。終身常在道。識病嬾尋醫。

貌古筆難寫。情高世莫知。慈雲布何處。孤月自相宜。

師讀罷舉筆答曰。道契平生更有誰。閒卿於我最心知。

當初未欲成相別。恐誤同參一首詩。投筆坐亡。

六十年後。塔戶自啟。真容儼然。

   ▲處州法海立禪師。因徽宗革本寺作神霄宮。

師陞座謂眾曰。都緣未徹。所以說是說非。蓋為不真。

便乃分彼分此。我身尚且不有。身外烏足道哉。正眼觀來。

一場笑具。今則聖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

佛頭添個冠兒。筭來有何不可。山僧今日不免橫擔拄杖。

高挂缽囊。向無縫塔中安身立命。於無根樹下嘯月吟風。

一任乘雲仙客。來此咒水書符。叩牙作法。他年成道。

白日上昇。堪報不報之恩。以助無為之化。

祇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然雖如是。且道山僧轉身一句。

作麼生道。還委悉麼。擲下拂子。竟爾趨寂。郡守具奏。

詔仍改寺額曰真身。

 又汝州天寧明禪師。改德士日。登座謝恩畢。乃曰。

 木簡信手拈來。坐具乘時放下。雲散水流去。

 寂然天地空。即斂目而逝。

   ▲幽棲禪師。因僧為師造壽塔畢。師乃領眾看塔。

即入塔內端坐云。一客不煩兩主人。便告寂。

眾僧競喚云。和尚許多年住世。不可便即恁麼去。遂舁歸。

主事辦齋了。師復上堂告眾曰。不得喚作是。不得喚作非。

汝喚作甚麼。時有僧出。承聞和尚有言。不得喚作是。

不得喚作非。未審喚作甚麼。師便珍重告寂。

   ▲魏府老洞華嚴。嘗示眾曰。佛法在日用處。

行住坐臥處。喫茶喫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

舉心動念又卻不是也。又曰。時當缺減。

人壽少有登六七十者。汝輩入我法中。整頓手腳未穩。早是三四十年。

須臾衰病至。衰病至則老至。老至則死至。前去幾何。

尚復恣意。何不初中後夜純靜去。文潞公鎮北京。

洞老來謁別。文潞公曰。法師老矣。復何往。對曰。入滅去。

潞公笑謂其戲語。歸與子弟。言其道韻深穩。談笑有味。

非常僧也。使人候之。果入滅矣歎異久之。

及闍維親往視火。以琉璃瓶置座前祝曰。佛法果靈。

願舍利填吾瓶。言卒煙自空而降。布入瓶中。煙滅如所願。

潞公自是竭誠內典。恨知之暮也。

   ▲太瘤蜀僧。居眾嘗歎佛法混濫。異見蜂起。乃曰。

我參禪若得真正知見。當不惜口業。遂發願禮馬祖塔。

長年不輟。忽一日塔放白光。感而有悟。後遍至叢林。

勘驗老宿。過雪竇山前云。這老漢。口裏水漉漉地。

雪竇聞其語。意似不平。及太見雪竇。竇云。

你不肯老僧那。太云。老漢果然口裏水漉漉地。遂摵一坐具便出。

直歲不甘。中路令人毆打。損太一足。太云。

此是雪竇老漢使之。他日須折一足償我。後果如其言。

太後至都下。放意市肆中。有官人請居家供養。太屢告辭。

官人確留愈加敬禮。每使侍妾饋食。一日見官人至。

故挑其妾。官人以此改禮。遂得辭去。

不數日鬧市中端坐而化。

   ▲歐陽文忠公。昔官洛中。一日遊嵩山。卻去僕吏。

放意而往。至一山寺。入門修竹滿軒。霜清鳥啼。

風物鮮明。文忠休於殿陛。旁有老僧。閱經自若。

與語不甚顧答。文忠異之。問曰。道人住山久如。對曰甚久也。

又問誦何經。對曰法華經。文忠曰。古之高僧。臨生死之際。

類皆談笑脫去。何道致之耶。對曰。定慧力耳。又問。

今乃寂寥無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念在定慧。

臨終安得亂。今之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定。

文忠大喜。不自知膝之屈也。

 謝希深。有文記其事。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忽見一鬼使來追。僧告曰。

某甲身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

待為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言訖不見。

至七日後。覓其僧了不可得。後有人舉問一僧。

若被覓著時。如何抵擬他。

 洞山代云。被他覓得也。

   ▲昔有官人。作無鬼論。中夜揮毫次。忽見一鬼出云。

汝道無。我[漸/耳]。

 五祖演云。老僧當時若見。但以手作鵓鳩嘴。

 向伊道谷呱呱。

   ▲昔有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請赴堂。德曰。

我今日在莊上喫油餈飽也。侍者曰。和尚不曾出入。德曰。

汝去問莊主。者方出門。忽見莊主來謝和尚到莊。

 徑山杲頌云。和尚不赴堂。莊主謝臨屈。

 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 頌古指為南泉事。

 會元列鵝湖孚章中。

   ▲昔有外道。問一入定僧云。輪王眾生種。

非佛非羅漢。不受後有身。是甚麼義。僧便入定以問彌勒。

卻出定述彌勒語答云。譬如陶師埏埴成器。

   ▲唐僧元曉者。海東人。初航海而至。將訪道於名山。

獨行荒陂。夜宿塚間。渴甚。引手掬於穴中得泉甘涼。

黎明視之髑髏也。大惡之。盡欲嘔去。忽猛省大嘆曰。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髑髏不二。如來大師曰。

三界唯心。豈欺我哉。遂不復求師還海東。疏華嚴經。

 林間錄曰。玄沙備禪師。薪於山中。旁僧呼曰。

 和尚看虎。玄沙見虎顧僧曰。是你。靈潤法師山行。

 野燒迅飛而來。同遊者皆避之。潤安步如常。

 曰心外無火。火實是心。謂火可逃。無由免火。火至而滅。

 嚴陽尊者。單丁住山。蛇虎就手而食。歸宗常公刈草。

 見蛇芟之。傍僧曰。久聞歸宗。今日乃見一麤行沙門。

 常曰。你麤我麤耶。吾聞親近般若。有四種驗心。

 謂就理。就事。入就。出就。事理之外。

 宗門又有四藏鋒之用。親近以自治。藏鋒之用以治物。

   ▲唐修雅法師。聽誦法華經歌。山色沉沉。松煙羃羃。

空林之下。盤陀之石。石上有僧。結跏橫錫。誦白蓮經。

從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跡狼跡。十片五片。異花狼籍。

偶然相見。未深相識。知是古之人今之人。

是曇彥是曇翼。我聞此經有深旨。覺帝稱之真妙義。

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裏。佛之意兮祖之髓。

我之心兮經之旨。可憐彈指及舉手。不達目前今正是。

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光輝一萬八千土。

土土皆作黃金色。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猶自問彌勒。

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驢乘匪端的。我亦當年不出戶。

不欲紅塵沾步武。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

我亦當年愛吟詠。將謂冥搜亂禪定。今日親聞誦此經。

何妨筆研資真性。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我昔曾遊山與水。

將謂他山非故里。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山河無寸地。

我昔心猿未調伏。常將金鎖虛拘束。今日親聞誦此經。

始覺無物為拳拲。師誦此經經一字。

字字爛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

只在勞生方寸裏。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

白牛之步疾如風。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

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腸飯之腑。長者揚聲喚不迴。

何異聾何異瞽。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

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經中盲。合聰不聰。合明不明。

轆轤上下。浪死虛生。世人總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

世人總識師之形。何人能識師之名。師名醫王行佛令。

來與眾生治心病。能使迷者醒狂者定。

垢者淨邪者正凡者聖。如是則非但人恭敬。

亦合龍讚詠鬼讚詠佛讚詠。豈得背覺合塵之徒。不稽首而歸命。

   ▲僧文通慧者。河南開封府白雲寺僧也。

其師令掌盥盆。偶有市鮮者。濯於盆。文恚擊之。遽隕。

因潛奔華州總持寺。久之為長老。蓋二十年餘矣。

一日忽語其徒曰。二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當了。眾問故。

曰日午當自知之。遂趺坐以俟時。張浚統兵至關中。

一卒持弓矢。至法堂瞪目視文。將射之。文笑曰。

老僧相待久矣。卒曰。素未相面。今見而恚心不可遏。

即欲相戕何耶。文語以昔故。卒遽說偈曰。冤冤相報何時了。

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

視之已立化矣。文即索筆書偈曰。三十三年飄蕩。

做了幾番模樣。誰知今日相逢。卻是在前變障。

書畢泊然而化(一統志)。


指月錄卷之七

 卷六 ↑返回頂部 卷八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