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潜力 老矿建新矿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挖掘潜力 老矿建新矿

——云南第三矿自力更生、多快好省发展新矿山的调查报告
《人民日报》通讯员 《人民日报》记者
1971年1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云南第三矿的工人和干部,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充分挖掘老矿内部潜力,两年内为国家连续建成了两座新矿山——四坑和五坑。这两座新矿山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原有老矿山的四分之一。同时,老矿山的产量也连年刷新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一九六九年提前七十一天、去年又提前一个季度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云南第三矿是在一九五八年建成投产的一座现代化大型矿山。这个矿的广大革命群众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使矿山的生产逐步超过了设计水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大大推动了这个矿的革命和生产向前发展。矿革委会成立后,他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了增加生产,老矿山能不能自力更生建设新矿山?

有的领导成员看到三矿的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规模,就心安理得,对发展新矿不关心。他们说:搞建设不是容易的事情,让国家给安排吧!我们是生产矿,能够正常地发展生产,守住这个摊摊,保持先进水平,就算不错了。

矿革委会的多数同志意识到:是创业,还是守摊?是积极开发新矿山,为进一步发展钢铁工业打基础,还是让钢铁工业搞“无米之炊”?这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大问题。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矿山的革命和生产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只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新的领导班子如果不能自觉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紧紧跟上新的形势,就不能带领广大群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继续前进。

为了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建设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矿革委会和基层革委会不断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结合矿山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系列的教导,并虚心听取老工人的意见。

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提高以后,革命精神振奋,他们不再只看到自己鼻子尖下“一个矿山”、“一点成绩”,而是看到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看到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全局。他们把矿山的生产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任务联系起来,和“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国际主义精神联系起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挖掘潜力,依靠自己力量建设新矿山,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号角在矿山吹响了!老矿自力更生建新矿的战斗开始了!

老矿自力更生建设新矿山,这在矿山建设史上还是一条新路。在前进途中,他们曾经遇到很多困难。

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基建队伍哪里来?

有的人一提到矿山建设,就盼望着国家给投资,给设备,派专业队伍来施工。矿革委会认为:经过文化大革命,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这是老矿依靠自己力量建新矿的最有利的条件。他们一面带领全矿群众,批判“两眼向上”、“两手向外”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建设路线的余毒,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因素,充分挖掘老矿山的潜力,支援新矿建设。

这个矿的第三坑,由于采掘任务增加,有的干部用算人头、摊任务的办法,算来算去,不仅不能抽人支援新矿建设,还缺少三百多工人。坑革委会把问题交给了群众讨论。井下工人说:“宁肯自己千般苦,也不给国家添麻烦。”他们在井下开展革命大批判,批判“分工即分家”的修正主义分工方法,提倡为革命学技术。大批青年工人在老工人的帮助下,短时期内,就成了井下生产的多面手。三坑工人的积极因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不再缺人,而且抽出了一百六十多人,支援新矿山建设。 矿革委会在全矿推广了三坑的经验,很快取得显著成效,组成了一支一千多人的基本建设队伍,陆续开上建设工地。

基本建设的人力问题解决了,四坑建设工程所需设备材料,有百分之四十的缺口,怎么办?

有人说:“这么多物资,全靠自己是解决不了的,多少还得向国家申请点吧!”但是,矿工们提出“废料堆里找设备”的口号,大家动手,清仓库,挖废坑,翻废料堆,找闲置、积压的废旧品,经过修理改制,解决了全部工程所缺的二百十四台设备。

在此同时,工人们还到废坑中,收回二千多米钢轨,九千多米输风输水的无缝钢管,并用不同规格,不同长度的废旧电线,接成了七公里长的输电线路。

在人力、物力不断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又集中在四坑建设的速度问题上。这个矿山动工建设的时间虽然较早,但过去工程时干时停,直到一九六九年年初,在矿革委会支持下,才恢复正常施工。到八月中旬,井下工程已完成总量百分之八十左右。工人们迫切要求加快建设速度,提出四十天内建成投产的倡议。可是,工程队承建的地面运输索道,在十六个月内才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量,余下的要在四十天内完成,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因循守旧,凭所谓“老经验”办事的人,对工人的倡议直摇头。他们认为,生产工人搞建设,已经打破了常规,还要求高速度,简直是作梦。

矿革委会和广大革命职工,热情支持四坑工人们的革命倡议。全矿展开了一场为四十天建成四坑而斗争的群众运动。

建设工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以有经验的老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设计小组,边劳动,边学习,边调查,现场定方案,简单工程边设计边施工,废除了大量不必要的烦琐程式,大大加快了设计进度。

搞土木建筑工程的工人们,除原来工程队的工人外,从各坑调来的有五百多人。他们“从战争学习战争”,边干边学,短时期内,绑扎了三十多吨钢筋,浇灌了四百多方混凝土,搬运和砌筑了一千五百多土石方,安装好机器,迅速建成了索道起点站。

最后一项工程是架设运输索道。要把一根七公里长的钢索,从峡谷一直拉到二千多米高的山顶,架设到几十座高高的钢塔上。如果只靠现有工人的力量,起码要三个月时间。在革委会号召下,由机关干部、职工家属、学校师生和商业服务人员组成了一支六百多人的支援队。他们和工程队的工人一起干,只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四坑按计划提前建成了。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四坑是座中型矿山,同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三坑相比较,建设规模大一倍,建设时间减少一半,国家投资省二分之一。

四坑高速度建成,鼓舞了全矿工人,给矿革委会以很大启示。他们看到“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更加坚定了生产矿山搞基本建设的信心。去年一开始,他们又乘胜前进,自力更生再建一座新矿山——五坑。

五坑是一座采选联合的矿山,尽管建设中困难比四坑大,但由于运用了四坑建设的成功经验,广大工人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气魄,继续发扬四坑建设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夺得了比四坑建设更大的成绩。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创造了同类型矿山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快好省的范例。

最近,这个矿又从各坑调出二百多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开拓队伍,向开发另一座新矿山——六坑进军了。他们计划在那里建设一座相当于全矿现有生产能力百分之五十的大型矿山。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