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揅經室集 (四部叢刊本)/四集卷第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四集卷第一 揅經室集 四集卷第二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詩目録

揅經室四集卷二

  重修高密鄭公祠碑

元嘗博綜遺經仰述往哲行藏契乎孔顔微言紹乎

游夏則漢大司農高密鄭公其人矣公當炎祚陵夷

淸流沈錮泊然抱道邃情墳典却謝車服隱德彌修

所學易書詩禮春秋論語孝經箋注百餘萬言石渠

會議無以逮其詳貫扶風敎授不足擬其旨趨又嘗

比核算數甄極毖緯兩京學術用集大成天下師法

久而彌篤固不以齊魯域焉今

皇帝惇崇儒術表章經學

纂定三禮義疏多采鄭說是以海内學人翕然依嚮

言性天道無敢騁其虚悟禮度書文靡不通其原本

庶幾孔壁簡策得以訓言儒生耳目未傷瞽瞶被公

之敎斯爲至矣公墓祠在高密縣西北濰水東岸四

牡結轡于鄭公之鄕高車竝軌于通德之門是北海

太守孔文舉所開建也元以視學涖止斯土展省祠

墓圯陒實甚宰木不捍于樵采驚沙坐見其飛積趙

商漢碑未傳於著錄承節摹碣埋蝕于泥土遂乃倡

搢紳之夙願鳩木石之工材始于乾隆五十九年

十月至六十年秋八月成掘沙百尺門防易以東向

植樹四垣饗堂翼其南榮聽事啟楹則長吏齋祀所

止息也茅廬栖𤱶則賢裔耕讀便蠲除也復將擢彼

秀異用請于

朝以奉登俎世世勿絕庶使大儒之祀不致忽諸之

歎治經之士無歉仰止之懷居斯郷者績學砥行感

憤而起不益偉與爰樹樂石表德刊銘其辭曰

秦燄烕經漢學證聖於鑠鄭公禮堂寫定網括衆典

束修懿行學徒知歸異說反正子雍多毁仲翔善諍

日月豈踰藐彼敏政礪阜之旁濰流湯湯草銜有帶

沙走無囊林薄新雉蔭彼墍牆廟貌聿崇祀事孔明

長白之嶺别啓黌堂粤惟茲土司農之鄉

  重脩會稽 大禹陵廟碑

粤昔五德代興紀號天中二典遞禪立都西北惟

神禹之陟降皆在江水治水之終始皆在會稽何者

履已西夷生薏苡于石紐江之原也憂民東敎封葛

桐于會計江之委也若夫黃帝中經所載宛委覆釜

所藏登臨夢發金簡玉瑑出焉灑沈澹災底定者千

八百國其始通水之理實在會稽至于會諸侯詔羣

神誅後至者而大計其功黧踽已甚絞緘猶薄迄于

今參耕之畝宛然非古之上壟歟然則月逾庚子年

加申酉亦終乎此矣或謂九州修貢山川成書會稽

主名不箸于冊然三江分派以浙水爲南支萬里岷

流指山陰爲歸宿古今遷異俗儒駭之是知胼胝勞

蹟必登茅山之巓成旅中興實存大越之祀也吳越

春秋謂少康封庶子無余於越春秋祠禹墓於會稽

漢書地理志會稽山有禹井禹祠是故陵之有廟其

來已古我朝

列聖相承纘舊績以平水土東南江海間幾勞太僕

之駕焉今嘉慶歲星次庚申

聖天子孝祀配天望辯維謹乃修階壇勤丹雘用承

祀事巡撫阮元來拜廟下以考其成巖壑盤鬱江海

深阻維兹廟貌巍然鎭之蠲精玉帛如來百神之朝

馳慕風雲或降二龍之駕郁郁乎蒼水探穴于其初

元圭塡德於其旣固 夏后氏神聖之所發藏亦吾

聖天子之所以稽古帝報功德也爰作頌詩銘諸樂

石其辭曰

浙爲南江地臨越絕靑泥藏書白雲出穴陵者葬陵

跡畱樏橇農不變徒樹不改列厥有原廟肇祀少康

山川風雨日月陰陽階扶窆石棟抗梅梁聿新世室

載啓元堂昴星孕珠峹山輯玉黻冕天容龍蛇古屋

伯益奉經庚辰侍輂封竝蒼梧廟同嶽麓 龍飛五

載障淮塞河錢塘楗石海無驚波新廟奕奕南鎭峩

峩神功

聖德今古若何馬祠遺法鳥田修祀鬺享金鼎符探

玉笥漸海訖聲登山刻字被碑以文載之贔𠫍

  重修揚州會館碑銘

京師宣武門外揚州會館始建於乾隆初年汪君從

晉出白金四千金君門詔益金而成之者也其事詳

於舊碑六十年來頽壞日甚雖屢有修葺而莫能新

之和會堂聯星堂地勢甚卑鄰水來侵夏不能居牆

圯柱傾公車䍐至嘉慶元年鄭君宗𢑴官吏部郞請

於其叔鄭君鑑元得白金四千鮑君志道張君緒增

黃君楫又各出白金一千乃合貲重修之和會堂聯

星堂曁東西箱築基增高三尺許治其井匽水有所

歸第三四兩院以次修立復建閣于聯星堂之東以

祀神位焉先是屢欲修而未成今嘉慶四年歲次已

未乃集事讀舊碑乃知創修者前已未歲也殆亦有

數存其閒乎工旣成乃栞石紀名兼載圖事俾後之

人知今義舉之盛必將有踵而行者使舊基無廢新

構益增也勒以銘曰

江淮合域牛斗垂𨇠靈秀隩區人文出焉𢒰𢒰人文

濟濟甲第魏闕聯班春明竝騎斯館肇修已未之春

輪奐竝美桑梓同鄰堂開和會門接宣武公車之來

於時處處歲深垣圯莫芋莫凝瓦塵積草庭潦生萍

又六十年歲周已未惟我鄕人興廢舉墜乃構其堂

乃高其基庖湢井廐具無不宜嘉樹可譽甘棠勿拜

藤垂紫綬藥翻金帶禮神之閣峙於其東文昌下照

其光熊熊孟夏之朔星珠聯瑞鳩工庇材適當其會

維我廣陵運會日昌元甲天下解領江鄕是科文武解元會元

探花皆出揚州作此銘詞以栞樂石後有繼者永永無極

  蘭亭秋禊詩序

在昔典午中移啓江東之雲岫瑯邪南徙持吳會之

風流山林之秘競呈觴詠之情咸盛雖悟老易之恉

猶切彭殤之悲豈非神州不復易興陸沈之歎中年

已往莫釋哀樂之懷鍾情旣深發筆斯暢是以林表

孤亭結山陰之幽契定武片石傳永和之逸軌矣元

嘉慶二年八月上已按部於越嘉賓在坐簿領旣

徹游情共馳再揚曲水之波展脩秋禊之禮浴沂溯

典本無間于春風采蘭賦詩實有異于溱水是時淸

風未戒白雲午晴幽谷屢轉重山爭峻發崇岩之桂

氣起秀麓之松嵐迴谿接步𬗟陳迹于古人爽籟入

懷屬高情于天表夫倦心旣往者撫韶景而亦悲撰

志詠歸者臨蕭節而彌適況今

朝野殷闐敬修名敎吾輩遊歴皆在壯年白駒未縶

動空谷之雕輪旅雁羣飛集江湖之素羽振翰無采

雖愧元長之才侍晏承

恩曾效廣微之對良會已洽淸吟紛來内錄賓客戚

黨之詩外納僚屬生徒所詠凡有作者皆著于篇

  謝蘇潭詠史詩序

在昔詠史之作肇於仲宣太沖然皆綜覽興衰論列

流品五言成製風已古矣自宣遠矢音於畱國延年

託詠於秋胡篇什所陳乃有專屬三良致哀五君興

感異情同調分合又殊有唐一代詠史七言惟周曇

孫元晏積數十百首然皆斷句䍐見律篇未有上下

一千六百四載臚敘五百二十六人揚淸風以作誦

激濁流而成諷如蘇潭先生之以律詠史者也先生

擢穎詞垣囊筆史局

講幄内直方岳西分政𥳑益淸才優多暇嘉慶二年

移治兩浙以詩示元元出按婺栝南極永嘉山水方

滋芳草未歇每手兹編情賞逾美觀其錯綜紀傳點

竄贊評鎔儷事於鑪鎚飾高情以斧藻聞見殫洽故

所用者宏衡量均平故其論可定古今成敗燦然畢

覩君子於此得經世之大端焉若夫負聲振采竝擬

唐賢子美之慷慨沈雄玉谿之縝密工麗發鼓吹於

唐音抉瀛奎之律髓七言能事咸備於斯又其取材

富博正史之外雜篇小說凡數百家昭明之選學在

樓溫公之草藁盈屋安得李善胡三省之徒爲此五

百章疏證之哉

  四六叢話序

昔考工有言靑與白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良以言

必齊偕事歸鏤繪天經錯以地緯陰偶繼以陽奇故

虞廷采色臣鄰施其璪火文王壽考詩人美其追琢

以質雜文尙曰彬彬以文被質乃稱𢒰𢒰文之與質

從可分矣懿夫人文大著肇始六經典墳邱索無非

體要之辭禮樂詩書悉著立誠之訓商瞿觀𧰼於文

言邱明振藻於簡策莫不訓辭爾雅音韻相諧至於

命成潤色禮舉多文仰止尼山益知宗旨使其文章

正體質實無華是犬羊虎豹反追𣗥子之談黼黻靑

黃見斥莊生之論矣周末諸子奮興百家竝騖老莊

傳淸淨之旨孟荀析善惡之端商韓刑名呂劉雜體

若斯之𩔖派別子家所謂以立意爲宗不以能文爲

本者也至於縱横極於戰國春秋紀於楚漢馬班創

體陳范希蹤是爲史家重於序事所謂傳之簡牘而

事異篇章者也夫以子若彼以史若此方之篇翰實

有不同是惟楚國多才靈均特起賦繼孫卿之後詞

開宋玉之先隱耀㴱華驚采絕𧰟故聖經賢傳六藝

於此分途文苑詞林萬世咸歸圍範矣賈生枚叔竝

轡漢初相如子雲聯鑣西蜀中興以後文雅尢多孟

堅季長之倫平子敬通之輩綜兩京文賦諸家莫不

洞穴經史鑽研六書耀采騰文駢音麗字故雕蟲繡

帨擬經者雖改修塗月露風雲變本者妄執𥬇柄也

建安七子才調輩興二祖陳王亦儲盛藻握徑寸之

靈珠享千金於荆玉至於三張二陸太沖景純之徒

派雖弱於當塗音尙聞夫正始焉文通希範竝具才

思彥升休文肇開聲韻輕重之和擬諸金石短長之

節雜以咸韶葢時會使然故元音盡泄也孝穆振采

於江南子山遷聲於河北昭明勒選六代範此規模

彥和著書千古傳兹科律迄於陳隋極傷靡敝天監

大業之閒亦斯文升降之會哉唐初四傑竝駕一時

式江薛之靡音追庾徐之健筆若夫燕許之宏裁常

楊之巨製會昌一品之集元白長慶之編莫不竝掞

龍文聯登鳳閣至於宣公翰苑之集篤摯曲暢國事

賴之又加一等矣義山飛卿以繁縟相高柯古昭諫

以新博領異駢儷之文斯稱極致趙宋初造鼎臣大

年猶沿唐舊歐蘇王宋始脫恒蹊以氣行則機杼大

變驅成語則光景一新然而衣辭錦繡布帛傷其無

華工謝雕幾簴業呈其樸鑿南渡以還浮溪首倡野

處西山亦稱名集渭南北海竝號高文雖新格別成

而古意寖失元之袁揭冕弁一世則又揚南宋餘波

非復三唐雅調也載稽往古統論斯文日月以對待

曜采草木以錯比成華玉十榖而皆雙錦百兩而名

匹明堂斧藻視畫繢以成文階戺笙鏞聽鏗鋐而應

節自周以來體格有殊文章無異若夫昌黎肇作皇

李從風歐陽自興蘇王繼軌體旣變而異今文乃尊

而稱古綜其議論之作竝升荀孟之堂核其敘事之

辭獨步馬班之室拙目妄譏其紕繆儉腹徒襲爲空

踈此沿子史之正流循經傳以分軌也考夫魏文典

論士衡賦文摯虞析其流別任昉溯其原起莫不謹

嚴體製評隲才華豈知古調已遙矯枉或過莫守彦

和之論易爲眞氏之宗矣我師烏程孫司馬職參書

鳳心擅雕龍綜覽萬篇博稽千古文人之能事已攬

其全才士之用心㴱窺其祕王銍選話惟紀兩宋謝

伋談麈略有萬言雖創體裁未臻美備況夫學如滄

海必沿委以討原詞比鄧林在揣本而達末百家之

雜編別集盡得遺珠

七閣之祕笈奇書更吹藜火凡此評文之語勒成講

藝之書四駢六儷觀其會通七曜五雲考其沈博而

且體分十八已括蕭劉序首二篇特標騷選比靑麗

白卿雲增繡黼之輝刻羽流商天籟遏笙簧之響使

非胸羅萬卷安能具此襟期卽令下筆千言未許臻

兹醖釀也元才圉陋質心好麗文幸得師承側聞緒

論妄執丹管而西行願附驥尾而千里固知盧王出

於今時流江河而不廢子雲生於後世懸日月而不

刊者矣

 福謹案司馬孫公乃太平府同知名梅烏程進士丙午科房師也

  葉氏廬墓詩文卷序

乾隆歲庚戌元與葉雲素先生相識于京師蓋同

出朱文正王文端二公門下也先生學術深厚貫通

古今至性過人篤于實踐執親之喪疏食廬墓其事

見於汪稼門制府尺牘中嘉慶歲辛未先生子東卿

以尺牘詩文卷屬序之元嘗讀禮記曰墟墓之間未

施哀於民而民哀每歎斯言以爲肫摯況親喪斬然

邱隴未乾者乎墟墓之間情境非一禮記所謂哀者

風聲月色雪地霜天實爲砭骨刺心直發天性也夕

陽欲暝樵牧歸散麻衣不溫孑然獨立松柏翳其寒

色桑榆收其晩景少焉風入林表聲如遠濤悲從中

來未有不澘焉出涕者矣或若生魄之月低至下舂

樹影雜亂露氣泫濕徙倚俯仰四無人聲時有伏兔

竄出淺草或冀此時得聞太息及其終不可見夜已

鄕曙噭然以號曷可言己又若夜雪初曉積素滿山

獨來墓門埽數尺地布藁而坐微風振于木末飛霙

落于懷䄂寒晨霜重策杖草逕皚皚滿履時攖棘刺

寒節有黯然之色欒人有怵然之心一身若朽百念

盡灰先人邙邱敝廬丙舍若將終焉可也且夫熙攘

之跡馳驅之勞人世所不能無也苟爲流俗所染境

致乎炙𤍠紛華之地情靡於從風迴憶家山阡墓間

風霜雪月情境若此未有不澹然慘然自發其天性

者也以此言哀哀何如之嗚呼彭殤雖達非齊虆梩

之物闇廬可恬奚叅蒲褐之坐用我儒修敷此禮說

二氏之誘知不溺矣

  歴山銘

乾隆六十年龍集單閼七月庚戌朔

起居注日講官 文淵閣直閣事詹事府詹事提督

山東學政儀徵阮元遊登歴山勒銘樂石其詞曰

登彼翠微堂基戴石岱麓分陰嬀田啓陌雷雨坐生

峯巒競碧樓駕三重崖懸百尺繞牆虹落穿閣雲飛

碑頭六代松要十圍岑苔籍屐天花滿衣磴隨客意

嵐成佛輝下涌泉源淸交水木湖平鏡揩城迴帶曲

野氣沈邨林煙隱屋兩岫同秋千塍共綠平原似海

曉日開天燕齊道直蓬萊影圓山棲壽佛臺降飛仙

後之來者亦百千年

  注曾子研銘

中四悳通六藝省言行謹身世測天員窮禮制聖所

傳賢勿替

  落日餘霞研銘

己未秋日借邸于京師衍聖公

賜第退直後少得淸暇因銘研云

落日就暝餘霞在天蟬吟高樹魚唼涼泉蕉花垂露

竹葉含煙羊鐙紈扇几席淸妍

  白圭詩館研銘

白圭之玷猶可磨斯言之玷不可譌詩不可爲也爲讀若平秩南譌

之譌譌化也立行有玷更若何

  水師正威大銅礟銘

赤堇之質黃金之色瀆神脩貢自交趾國長贏兩尋

規圓繩直嘉慶五年天風蕩賊敚而祓焉全其本德

歸正服逆允宣厥𥋏駕海奔雷萬鈞聲力値發無虚

當堅必克守我浙東制彼遐域元戎寶之視兹銘刻

  官齋精舍銘

構兹精舍三筵之地銘於坐隅所以自治無欲乃澹

先明厥志毋躁乃靜道遠勉致坐而共圖行省之事

以此保民以此計吏虚已集益委懷分寄賢者守堅

能者耐勩曰恕與忠曰仁與義不計其功務正其誼

勿近于名勿放于利放利民傷近名政僞勿安于陋

勿舞其智舞智必窮安陋多蔽勿懦而隨勿激而肆

懆勿迫蹙寛勿廢墜廉勿矯俗居勿求備土狹齒繁

情漓用匱惟其太平更難撫字否毋諱疾泰毋侈瑞

令煩愈擾事盬不緻闕當速補過戒終遂平情持準

難說使器中不逾情庸不立異心鎭常安神淸多識

制行實難矢口則易凡兹恒言學焉未至靜思自箴

靖共爾位

  寶龢鐘銘

元受

兩朝恩侍從禁近備官司徒惟

帝五年歲在已未

命臣撫浙臣辭

帝手詔曰卿宜力任仔肩爲朕宣猷贊化臣拜受

命撫浙三年海㷭未徹風雨未龢作器能銘臣何有

焉惟

帝八年春二月丁酉初吉越二十六日壬戌臣 父

年七十受祿于

帝封光祿大夫敢作寶龢鐘以應中春莢鐘之律以

蘄眉壽綰綽多福以對揚

天子丕顯休命阮氏子子孫孫其永寶用之

  刻屚鐘銘

帝八年春二月丁酉初吉越二十有六日壬戌臣

父年七十受祿于

帝封光祿大夫用作刻屚龢鐘以應中春莢鐘之律

將命銅史金徒運其甲子司其商刻而自擊之喤喤

雝雝以蘄眉壽于無畺以對揚

天子丕顯休命阮氏子子孫孫其永寶用之

  警鐘銘

時至則鳴鏘然而警叫旦戒晨雖夢亦醒士稚雞聲

彥國圓枕趨

朝涖政視此乃寢

  古龢鐘銘

嘉慶八年秋八月浙江巡撫阮元覲

帝于欒

帝錫宴三錫玉如意一荷囊四刀一衣一襲曁鹿胾

荔支之屬臣元敢拜𩒨首用對敭

天子丕顯休命九月戊午臣歸浙紀

帝恩命刊銘古龢鐘永寶用之

  揚州隋文選樓銘

揚州隋文選樓巷多見于宋王𧰼之輿地紀勝等書

隋曹憲以文選學開之唐李善等以注選繼之非昭

明太子讀書處也羅願鄂州集所謂文選巷劉氏墨

莊亦其地也予之宅爲選巷舊址嘉慶十年冬遵

先大夫遺志于家廟西建隋文選樓樓下爲廟之西

塾樓上祀隋祕書監曹憲以唐沛王府參軍公孫羅

左拾遺魏模模子度支郞景倩崇賢館直學士李善

善子北海太守邕句容處士許淹配之嘉慶十二年

服除乃爲銘曰

文選樓巷久著於揚曹氏剏隋李氏居唐祥符以後

厥有墨莊阮氏居之廟祀江鄕建隋選樓用別于梁

棟充書袟窗散芸香刻銘片石樹我山廧

  南宋尢本文選卷首畫𧰼銘

蕭選曹注學傳揚州貞觀之後是有選樓貴池宋本

栞板始尢海内罕覯數帙僅畱雷塘菴主樓居䢴溝

錦緘展校髹櫝曬收繪𧰼卷首一笠横秋

  西瑯阿侍御摹坡公笠屐圖贊

彼何人斯旣笠且屐偶然𩔖君誰主誰客昌雨團團

衝泥策策㯶隔涼雲山畱遊跡孰柱其冠孰文其舄

惟此笠屐於道大適儻曰東坡未異肥瘠我屐欲蠟

與此同癖細雨斜風蒼苔白石

  方維祺太守以我觀我圖贊

大學修身顔子克已觀我之道本爲儒理易觀我生

无咎卽吉豈無進退道不敢失

  桂林隱山銘并序

余生辰在正月廿日近十餘年所駐之地每於是日

效顧寕人謝客獨往山寺嘉慶廿四年余歲五十有

六駐於桂林是日策數騎避客于城西唐李渤所闢

之隱山登降周回串行六洞煮茗讀碑竟日始返竊

以爲此一日之隱也爰作銘辭刻於北洞

士高能隱山靜迺壽濬之主名闢此奇秀一山盡空

六洞互透不鑿自通雖探莫究穴無雨來岩如天覆

虚腹開潭垂乳滴澑寒澈鏡奩響傳壺漏引月入峽

吸雲穿竇磴曲風摶泉淸石潄仰壁藤垂摩碑苔繡

蓮憶古香桂疑秋瘦招隱巖前朝陽洞右涼堂北開

高亭東構獨出春城淸遊晴晝曉嵐入懷夕陽滿袖

一日小隱千年古岫何人能復西湖之舊隱山唐在西湖中央

有荷有舟境地更奇今爲田矣

  宋硯銘

古人之硯古之式用以揅經發守墨凡事求是必以

實如石堅重效於 國

  端溪璞石硯銘

荆山之璞以爲良璧曷若不鑿之守其黑于石

  粤溪茶坑天然大硯銘

粤溪之石泐于往古苔斑繡岑松皮澑雨磨爲巨硯

以鎭書府書以銘之雷塘葊主

  茶坑硯山銘

端溪片玉松煙所浴石壁畱紅天池瀉綠澁浪低生

纖雲橫束畫意詩情大癡一幅

  端溪老岩研山銘

端溪一卷因其自然以爲硯山古蘚斕斑

  西齋銘

西齋老囿似野人家無多籬落少著桑麻硯惟墨守

天有綠遮端巖列翠讓木分椏齋前有二木相讓井泉本爽

階水勿斜南雄有斜階水榻橫蒲席窗護葛紗鸚母啄稻鹿

女踏花離枝摘荔引蔓緜𤓰長匏扁豆素馨紫茄圍

樊觀槿欹廊煮茶滌煩習靜存樸黜華學爲圃者忘

在官衙

  乾隆癸丑仲冬上丁祭曲阜

 孔廟文

於戲 孔子傳道

帝躬用治斯世斯道乃隆堯舜賢遠文軌大同

帝敬 孔子禮備儀崇

幸魯釋奠講學

臨雍敎被瀛漠豈惟域中元奉

帝命視學於東津逮洙泗仰止 聖宫凜承時祭癸

丑仲冬瞻俎習禮循墻慕恭宗廟旣入百官景從壇

杏化雨庭檜古風簴鳴金石壁振絲桐兩楹之間三

獻旣終轍無歎鳳室拜蹲龍神志雖肅精誠詎充

聖道如天敢希格通惟 聖之裔子孫其逢逢大也洪範斷

句與從同爲韻惟 聖之鄕多士質忠以元譾𨹟秉鐸何功

聖人佑之啓秀發蒙斯文在兹天下所宗

帝方𥸤俊 聖惟達聰

  祭天目山神文

天目兩山作鎭杭湖出雲降雨匯于具區惟吳淞口

入海尾閭洞天福地

神明所都雷興電掣龍起雲敷開晦霽陰風爲驅除

宜晴而晴野無沮洳宜雨而雨暵者立蘇

神功聖德佑民非虚近年數郡水旱堪虞田未豐穫

(⿰氵⿳木日小)浸田廬長吏省愆政刑有渝未能感召致鮮嘉符

今致潔蠲民隱上疏香醴入山牲帛載途拜求

靈佑惠此越吳蠶桑倍收麥稻大餘功佑

聖世恩及農夫疆吏祈報謹竭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