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經室集 (四部叢刊本)/外集卷第四
揅經室集 外集卷第四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
揅經室外集卷四
五服圖解一卷提要
元龔端禮撰端禮字仁夫嘉興人此書載綘雲樓及
述古堂書目朱𢑴尊經義考則云未見端禮祖名頤
正宋時宣教郞充樞宻院編修官常著服圖端禮是
學淵源有自又復精勤叅考越十載而後成書嘉興
路牒偁其有禆世教厚風俗洵不誣矣其例以五服
列五門每門立男女已未成人之科分正加降義四
等之服劃圖分章展卷𨤲然頗足爲參考禮制之助
當元泰定元年嘉興路呈此書於江浙行省移咨中
書省此從至治間刋本影寫錢曾讀書敏求記云端
禮以布衣上書闕下蓋有心世道之士也
律文十二卷音義一卷提要
是編不著撰人名氏音義宋孫奭等撰奭字宗古博
平人有孟子音義
四庫全書已著錄事蹟詳宋史本傳宋史刑法志云
宋法制因乎唐律令格式則隨時增損之此書見藝
文志其中所載自名例以至斷獄凡十二門與唐志
悉合陳振孫書錄解題亦云律文十二卷自魏李悝
漢蕭何以來更三國六朝以至隋唐因革損益備矣
本朝天聖中孫奭等又撰音義歴代異名沿革皆著
之按奭所著音義爲唐律而作于治字下云唐避高
宗諱爲理期字下云唐避元宗諱爲周今改從舊又
於名例杖字下云皇朝建隆四年始有折杖之制流
字下云皇朝建隆四年制犯徒者加杖免役此則宋
時所增並不見于律文故加皇朝以別之至書中字
體翻切皆有補于小學卷末列孫奭馮元宋祁等銜
及天聖七年四月日准勑送崇文院雕造十五字㨿
此則爲北宋所刋無疑矣
莆陽比事七卷提要
宋李俊甫撰俊甫字幼傑莆田人是編見宋史藝文
志成于宋嘉定間取唐以來上下千百年間凡莆陽
事之可傳者綺分璧合𨤲爲七卷名曰比事其同邑
人陳讜有序林瑑有跋此則從明人林兆珂宋本翻
刻影抄莆陽宋人舊志如鄭僑莆陽人物志以及趙
彥勵陸炎所著莆陽志今多散失俊甫此編時見採
錄且屬辭有法紀事覈眞可與汝南先賢傳襄陽耆
舊志並傳也
黄帝陰符經疏三卷提要
唐李荃譔按荃所著太白陰經八卷
四庫全書已著錄此書載宋崇文書目館閣書目通
志通攷及陳振孫書錄解題晁公武讀書志皆作經
注一卷惟宋史藝文志作經疏一卷此本篇帙無多
分爲三卷已非荃之舊次上卷演道章載神仙抱一
之道中卷演法章載富國安人之法下卷演術章載
强兵戰勝之術與道藏本分目相符
中藏經三卷提要
漢華陀撰分上中下三卷隋書經籍志載華陀方十
卷唐宋藝文志並載華陀藥方一卷鄭樵通志藝文
畧同宋志又載黃氏中藏經一卷注云靈寳洞探微
撰與此别爲一書無疑矣是編今吳中有趙孟頫手
寫本分上中下三卷隋志列有華陀觀形察色并三
部脈經蓋卽是書之中卷也其書文義古奥似是六
朝人手筆非後世所能假托
玉函經一卷提要
唐杜光庭撰光庭字聖賓括蒼人王建㨿蜀除諫議
大夫進戸部侍郞歸老靑城山此書銜偁特進檢挍
太傅太子賔客主管徽國公殆建時加授也書中辭
簡義深黎民夀注亦多發明是書藏書家皆未著錄
錢曾讀書敏求記載有光庭了證歌一卷又與此異
惟明人殷仲春醫藏目錄曾載是册列之無上函中
此從宋刻影寫
三水小牘二卷提要
唐皇甫枚撰杖字尊美安定人唐咸通末爲汝州魯
山令僖宗之在梁州枚赴調行在此其書中可考者
也是書成於天佑四年枚當旅食汾晉而追紀咸通
時事共得上下兩卷明嘉靖時姚咨曾手鈔之此從
錢曾述古堂藏本影寫書中所載雖渉神仙靈異之
事而筆雅詞明實寓垂戒又案天佑庚午時晉猶稱
天佑而枚亦稱之
玉堂𩔖藁二十卷西垣𩔖藁二卷提要
宋崔敦詩撰敦詩字大雅本河北人南渡後遂居溧
陽登紹興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李心傳朝野雜記謂
呂祖謙文鑑旣成近臣宻啓其失因命院崔大雅
更定增損去畱凡數十篇朱子語𩔖亦云祖謙編錄
文鑑有敦詩刪定之語敦詩淳熙九年致仕故宇文
价所作吿中偁其才猷敏贍問學淵深是編所載宋
孝宗時制誥口宣批答靑詞甚詳諸家書目皆未著
錄而宋史藝文志誤爲周必大所撰明葉盛菉竹堂
書目曾列其書是明中葉尙有傳本此爲活字板其
文皆必大集中所未有也
周易經疑三卷提要
元涂溍生撰按江西通志溍生字自昭宜黃人𮟏於
易爲贑州濓溪書院山長著有四書斷疑易義矜式
行世朱彝尊經義攷載溍生易主義一卷注稱已佚
並引楊士奇言曰易主義一卷元臨川鄕貢進士涂
溍生著專爲科舉設此書題曰經疑元以經疑取士
蓋擬之而作也此書或卽主義或卽易義矜式不可
得而考矣
詩說十二卷提要
宋劉克撰克信安人事蹟未詳朱彝尊經義攷云此
書宋藝文志焦氏經藉志朱氏授經圖均未之載崑
山徐氏傳是樓有藏本乃宋時雕刻前有總說惜第
二第九第十卷都闕此爲影宋抄本闕卷皆對卽從
徐氏藏本錄出者前有克自序作於紹定壬辰壬辰
宋理宗紹定五年克乃理宗時人也宋儒說詩有攻
小序者有守舊說者廢小序者朱子也尊古注者呂
祖謙也克之學出於祖謙其子坦跋稱其書每篇條
諸家之解而繫已意於後其所纂輯家數視東萊詩
記加詳克之學本之呂氏從可知矣體例雖與詩記
相同然互有去取亦不盡從祖謙之說也坦以纂輯
各家卷帙繁富未易鋟梓乃盡删舊解獨存克說則
是書非克之原本矣鄭風大叔于田今本脫大字此
書與唐石經注疏本同亦可證近世坊本之誤
書經補遺五卷提要
元呂宗傑輯事蹟未詳其自序云在錢唐購得唐太
宗御製王右軍執筆圖乃東陽陳及時父希元先生
授同里趙文淑之家藏者遂輯成此書卷中有陳及
時跋稱其先人諱夢魁字希元登咸淳甲戌進士科
大德末典教𡹴庠則希元亦元時人矣第一卷爲執
筆圖第二卷法書本𧰼國子助教汶上陳繹曾著第
三卷書法總論第四第五卷博古體篆釋乃宗傑自
著之書采輯張懷瓘書斷諸書中如大梵玉字各體
書頗爲詳贍亦臨池家之一助也
漢唐事箋十二卷後集八卷提要
元朱禮撰禮之事蹟無可攷其書論漢唐政典凡食
貨職官禮樂兵刑穿穴三書參稽六典爲寔是之學
無蕪蔓之辭論二漢之事往往有微言精義可補顔
李二家注義之所未及者至于李唐典制但取新書
不取舊書蓋新書紀傳不及舊書之詳表志則新書
詳贍舊書太略禮專論大經大法以表志爲則非不
用舊書也禮持議平允措詞爾雅無繁冗簡陋之弊
學識在鄭樵之上其論太初算術謂司馬遷與鄧平
同定其法當時以爲最宻而史記反去太初日分之
術而用古法九日四十分據漢書太初術建星進退
于牽牛之度知太初術踈而不宻故史遷有意不用
其法而淳于陵渠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之說爲
附下罔上儒生讀史漢者皆習焉不察而禮能詳言
之可稱發前人之所未發矣
崑山郡志六卷提要
元楊譓撰按譓字履祥自號東溪老人事蹟無攷前
有至正四年楊維禎序云與譓同出文公則譓乃閩
人流寓於玉峰者崑山本縣治元成宗元貞二年升
爲州故此書有郡志之名延祐中移州治於太倉故
志中有新治舊治之別書法簡要得體可與玉峰志
並傳惟鐵崖序稱二十二卷今據書止六卷首尾完
具豈成書之後重爲刪定耶
羣書𩔖編故事二十四卷提要
元王罃撰按罃姓名見寕波府志明初曾任廣東肇
慶太守事迹無考其書明史藝文志及藏書家皆未
著錄此本從明莫雲家藏元刻影寫其書𩔖分十
八門所采故事史傳之外多取唐宋說部大旨仿朱
勝非五色線之體亦類書中之一格也
釣磯文集五卷提要
唐徐寅撰按寅字昭夢莆田人乾寕初進士釋褐授
秘書省正字
四庫全書採徐正字詩賦二卷恭繹
欽定提要云寅著有探龍釣磯二卷共五卷自唐藝
文志已不著錄意當時卽散失不傳此本僅存賦一
卷計八首各體詩一卷計三百六十八首蓋其後裔
從唐音統籖文苑英華諸書裒集成編附刻家乘之
後者已非五卷之舊矣此爲錢遵王所藏影宋本據
其族孫師仁序云家故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又於
蔡君謨家得雅道機要訪得詩二百五十餘首以𩔖
相從爲八卷并藏焉宋史藝文志載徐寅別集五卷
疑卽師仁所藏之五卷也今本乃其裔孫玩所編次
賦五卷凡五十首
四庫全書所錄八首皆在其中而全唐文未採者較
多二十一首云
毅齋別錄一卷提要
不著撰人名氏卷端有正德辛未十一世孫興序一
首云先世文淸公號毅齋嘗從東萊晦菴相與倡學
於婺其所著有讀易記讀詩記詠文集等書以之格
君心淑後學羽翼吾道有補於世教也尙矣云云考
之宋史乃徐僑之詩也僑字崇甫婺州義烏人早從
學於呂祖謙門人葉邽淳𤋮十四年舉進士調上饒
主簿始登朱熹之門熹稱其明白剛命以毅名齋
端平中官至工部侍郞以寶謨閣待制奉祠卒諡文
淸僑之學以眞踐寔履爲尙奏對之言剖析理欲因
致勸懲宏益爲多乃理宗時之名臣不以詩名然無
講學家習氣頗近江湖詩派興序又云有文集一十
卷遭囘祿煨燼今世無傳本矣
編𩔖運使復齋郭公敏行錄提要
無卷次無撰人名氏前有古候黃文仲及三山林興
祖兩序疑出二人所編按郁有言行錄一卷已鈔錄
此特其宦游所至與當日賢士大夫一時投贈之作
江西饒州府志稱郁知浮梁縣聘吳仲迂爲後進師
士風丕變政爲江南諸邑最集中壽老致政嘉議郭
公序乃胡長孺汲仲作按鄭元祐遂昌雜錄言汲仲
爲金華三胡先生之一罷官後客杭貧甚以古文倡
人求記碣序賛稍不順理雖百金不作也又陶宗儀
輟耕錄載汲仲特立獨行剛介有守趙松雪嘗爲羅
司徒奉鈔百錠爲先生潤筆請作乃父墓銘先生怒
曰我豈爲宦官作墓銘邪是日先生正絕糧其子以
情白坐上諸客咸勸受之先生卻愈堅汲仲耿介絕
俗而乃肯爲郁父作序可以知郁之爲政矣饒州府
志又言郁爲浮梁時風謡云桃李陰陰六萬家下車
民不識州衙甘棠喜有千年政美玉終無一點瑕今
集中有民謡十首而昌江百詠祗存四十五首不錄
此詩當日之流風善政遺佚不少且一時之士與郁
相贈荅者如仇遠汪澤民鄧文原皆不輕與人周旋
者則郁之賢益可知矣
元賦靑雲梯三卷提要
無編纂姓氏從元人墨跡影冩上卷錄賦三十六篇
中卷錄賦三十九篇下卷錄賦三十六篇凡一百十
一篇蓋當時應試之士選錄以作程式者其中黄溍
太極圖賦羅曾石鼓賦孟泌凌煙閣賦鄒選金馬門
賦蒲紹簡登瀛洲賦莊文昭蒲輪車賦高明大成樂
賦謝一魯孔澮范琮荆山璞賦尹貫道靈臺賦祝堯
手植檜賦歐陽元陳泰天馬賦邵公任暘谷賦彭士
奇泰堦六符賦周鏜大別山賦沈幹浙江賦曾煒玉
燭賦方囘孫無逸圖賦方君玉龍虎榜賦劉性石渠
閣賦王沂辟雍賦等二十三篇已載
欽定賦彙中其未采者尙八十餘篇又賦彙載曹師
孔靈臺賦逸句此有全文皆可補其闕也
隷韻十卷提要
宋劉球撰按宋洪适篤嗜𨽻古取兩漢以來碑銘遺
經殘石鐙鉦盆鏡之屬綜括卷軸佐證經傳次其時
代先後成書五種如𨽻釋𨽻續𨽻纂𨽻圖𨽻韻是也
今世所傳惟𨽻釋𨽻續二書他皆未見盤洲集中僅
有𨽻韻序一篇疑洪氏當日尙未成書其後婁機撰
漢𨽻字原悉依𨽻釋原次蓋以補洪氏之缺也今球
此書凡十卷載入宋史藝文志首存殘本碑目一卷
及劉球進表半篇第十卷末行又有御前應奉沈亨
刋七字董其昌定爲德壽殿本似未眞確然此爲當
日奏進後奉刋之本無可疑者書中如孔宙碑以畝
作敏王純碑以糜作麋荀君碑陰以友作支校官碑
以𢌿作卑唐扶頌以牽作掌郙閣頌婁壽碑以愛作
舜皆其采錄時之失碑目所引諸碑凡二百六十一
種存於今者不及四分之一則球當日採獲之勤編
次之多闡洪氏之緒餘導字原之先路爲功亦匪淺
也
編年通載四卷提要
宋章衡撰按陳齋書錄解題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皆載此書凡十五卷此宋刋本四卷前有明內府文
淵閣印記考之明内閣藏書目錄云編年通載二冊
不全宋元祐間起居舍人章衡撰進斷自帝堯訖於
宋治平丁未總三千四百年推甲子以冠其首凡史
之訛謬疑誤皆爲辨證世數代易厯統相傳年名國
號灾祥善惡具載焉凡十卷其第五卷以下皆闕據
此則爲明內府所藏宋本無疑也首有元祐三年章
楶刋書序一篇楶乃衡之族父又衡進書表一篇自
一卷帝堯起至四卷西晉世祖太康元年止厯代興
亡分合開卷瞭如是誠有禆於史學也
廣黄帝本行記一卷提要
唐王瓘撰系銜稱閬州晉安縣主簿王瓘進考之新
唐書藝文志雜傳記云王瓘廣軒轅本紀三卷蓋卽
此書此卷首題修行道德四字必每卷各以四字標
識本書帝吹律定姓者十二注云在中卷又黄帝有
子各封一國注云具中卷可證此爲下卷佚去上中
二卷矣此從錢曾舊鈔藏本影寫恐世間更無足本
讀書敏求中具載之
淳祐臨安志六卷提要
宋施諤撰按兩浙古志北宋圖經久已無考至南宋
建爲行都其志乘傳於今者則有周淙乾道志潛說
友咸淳志二種已經
四庫全書采錄此志從宋刻殘本影寫僅存五卷至
十卷無序目可稽觀書中叙錄皆至淳祐間府尹趙
與籌而止其爲施諤所撰淳祐志無疑所存惟城府
山川二門前有總論一篇異於他志其叙城府一首
城社次官宇次舊治古蹟次今治續建爲第五卷城
府二首學校次樓觀次園館次廂隅次軍營爲第六
卷城府三首坊巷次界分次橋梁次倉塲庫務次館
驛爲第七卷叙山川一首城內諸山次城南諸山次
城西諸山次亭館次古跡爲第八卷山川二首城東
諸山次城內外諸嶺次諸洞次諸石次諸塢次峪衕
關爲第九卷山川三首江次湖次河渠次水閘爲第
十卷諸門皆爲咸淳志所本而各條下引載前賢題
咏詩文則互有詳畧此與乾道咸淳二志僃載南宋
數朝掌故藉補史傳之遺皆未可以殘缺廢也
賢良進卷四卷提要
宋寶文閣學士龍泉葉適撰按適有水心文集二十
九卷
四庫全書已著錄宋人賢良進卷甚多如孫深賢良
進卷十卷錢公輔賢良進卷十卷均載郡齋讀書志
而適書獨不存唯前明葉盛菉竹堂書目經濟門有
葉正則賢艮進卷二冊卽此書也萬厤溫州府志載
水心文集之外有制科進卷九卷外稿六卷疑此與
外稿實係一種故黃震讀文集日抄于正集外復
著水心外集其篇目摘要與此卷脗合按宋史孝宗
本紀淳熙十一年六月詔在內尙書侍郞兩省諫議
大夫以上御史中丞學士待制在外守臣監司不限
科舉年分各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一人適此卷
即于其時所進蓋適抱匡時之用故初年輪對卽以
經丗之說進且觀其上西府書及執政薦士書所舉
陳傅良以下三十四人如劉淸之陸九淵章頴呂祖
謙楊簡項安世皆一時賢傑洵屬有心當世之士卽
以文體而論亦筆力橫肆足以振刷浮靡唯持論間
有不純如陳振孫譏其所作習學記言㦄詆百家而
篤信子華子推崇之以爲眞黄震亦辨其行官田丕
能無害則踳駮處正復不免故朱子亦嘗移書與之
辨論文體至日抄推尊別集以爲論治之書極論天
下之勢牽縮而不可爲開闔數萬言蓋能言之士莫
能尙也
四元玉鑑三卷提要
元朱世傑撰按世傑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不知
何處人其書未載前人著錄總二十四門凡二百八
十八問具開方寔方廉隅之數漢于九章旣熟于
天元一術正負開方之法又神而明之是誠算學一
大家也其茭草形段如像招數果積叠藏各問爲自
來算書所未及此從舊抄本影寫前有大德癸卯臨
川前進士莫若序卷末又有大德登科二月甲子納
心齋祖頤季賢父序稱世傑嘗游廣陵學者雲集編
集算學啓蒙與此先後付刋並行于世今啓蒙一書
不可復見矣
運使復齋郭公言行錄一卷提要
元福州路儒學敎授徐東撰按饒州府名宦志郭郁
字文大梁人皇慶末以江浙省都事來知浮梁縣
善爲鈎距自方趙廣漢官終福建都轉運使又浙江
通志名宦𩔖引至正四明續志云郭郁泰定二年任
明州路總管有才略在郡正賦籍定役法措置食鹽
綜理倉庫皆有法修孔子廟飭弟子員徵逋租損浮
費至學廩不能容如兩志所書則郁之宦蹟有足多
也是錄因東適同官故悉載其所厯任途由江南江
西浙江福建諸處所在立政立事愛士愛民勸善懲
惡興利除害各善政後復附以建安進士張復題詞
及福建學陳御史臺狀牒文等件以見當日人情愛
戴之誠各家書目均不著錄唯錢大昕補元史藝文
志曾採入史部傳紀類今錄之雖不盡可據但亦有
可僃史家之事寔者
圖解素問要旨論八卷提要
金劉守眞撰馬重素重編按守眞名完素事蹟見金
史方技傳所著素問元機原病式一卷宣明論方十
五卷傷寒格方三卷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二卷等
書皆爲
四庫全書所載此從金板影寫錢大昕元史藝文志
補載素問要旨八卷卽此書也其自序以爲內經元
機奥妙旨趣幽深習者苦無所悟乃撮其樞要集成
斯文以分三卷叙爲九篇繪圖釋音以彭明之其徒
馬重素又爲之序重爲編定分作八卷云
元風雅三十卷提要
元蔣易撰按易字師文建陽人焦竑經籍志及黄虞
稷千頃堂書目所著錄卷數皆同
四庫全書載元風雅有傳習及孫存吾所編前後二
十四卷易與傅孫同時故兩書皆爲道園虞集所序
集序傅書在至元二年丙子孫書謝升孫序亦同此
書在至元五年已卯後于傅孫之書幾三年不知道
園序何以並不論及傅孫兩家也書首取劉因與傅
選合而壓卷亦取黃金臺一篇宜乎後世汲古之家
或疑與傅選同科而略其傳述歟今計劉因以下至
二十七卷止凡八十五家人不逮傅孫兩家之半而
甄錄之詩幾倍之故傅孫於諸大家所錄寥寥此則
選擇古體較爲詳審卽同錄一人一題之詩題目字
句各不相侔如胡汲仲題女騘馬圖孫本題字下
多崔錄事三字虞集李伯時九歌圖傅本無李伯時
三字送星上人歸湘中傅本無歸湘中三字柳貫和
袁集賢上都雜詩傅本和字上有同楊仲宏應舉六
字諸如此類不可勝舉其餘字句如掲傒斯送淳
子朝發扶桑國傅改扶桑作梁宋吳師道黃金臺千
里風塵馳駿馬孫改風塵作强燕銅雀臺漢家一片
當時土孫改當時作如膏蓋當日隨抄所得而又出
于各人點竄不可拘于一律至于每人篇尾各著事
寔此則較傅孫兩家爲勝存之足以資考證之助末
三卷分雜編亦與彼選體例略同錢大昕著元史藝
文志旣載易著而復載元風雅八卷注云無撰人名
或云宋褧至于傅孫兩家所撰別爲元詩前後集不
知何所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