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媿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十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七十六 攻媿集 卷第七十七
宋 樓鑰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本
卷第七十八

攻媿集卷七十七

     宋   樓   鑰   撰

 題䟦

  䟦春秋繁露

繁露一書凡得四本皆有髙祖正議先生序文始得寫

本于里中亟傳而讀之舛誤至多恨無他本可校已而

得京師印本以為必佳而相去殊不逺又竊疑竹林玉

柸等名與其書不相闗後見尚書程公跋語亦以篇名

為疑又以通典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所引繁露之書

今書皆無之遂以為非董氏本書且以其名謂必類小

説家後自為一編記雜事名演繁露行于世開禧三年


今編修胡君仲方榘宰萍鄉得羅氏蘭堂本刻之縣庠

攷證頗備凡程公所引三書之言皆在書中則知程公

所見者未廣遂謂為小説者非也然止于三十七篇終

不合崇文總目及歐陽文忠公所藏八十二篇之數余

老矣猶欲得一善本聞婺女潘同年叔度景憲多收異

書屬其子弟訪之始得此本果有八十二篇是萍鄉本


猶未及其半也喜不可言以校印本各取所長悉加改

定義通者兩存之轉寫相訛又古語亦有不可强通者

春秋㑹解一書案是書未詳孰撰攷晁公武讀書志有皇祐間進士杜諤集繁露諸書斷以己

意名春秋㑹義仲方摭其引繁露十三條今皆具在余又據説

文解字王字下引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

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許叔重在

後漢和帝時今所引在王道通三第四十四篇中其餘

傳中對越三仁之問朝廷有大議使使者及廷尉張湯

就其家問之求雨閉諸陽縱諸隂其止雨反是三䇿中

言天之仁愛人君天道之大者在隂陽陽爲徳隂爲刑

故王者任徳教而不任刑之類今皆在其書中則其為

仲舒所著無疑且其文詞亦非後世所能到也左氏傳

猶未行于世仲舒之言春秋多用公羊之説嗚呼漢承

秦敝旁求儒雅士以經學專門者甚衆獨仲舒以純儒

稱人但見其潛心大業非禮不行對䇿為古今第一余


竊謂惟仁人之對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

不計其功又有言曰不由其道而勝不如由其道而敗

此類非一是皆真得吾夫子之心法蓋深于春秋者也

自揚子雲猶有愧于斯況其他乎其得此意之純者在

近世惟范太史唐鑑為庶㡬焉褒貶評論惟是之從不

以成敗為輕重也潘氏本楚莊王篇為第一他本皆無

之前後增多凡四十二篇而三篇闕焉惟玉柸竹林二

篇之名未有以訂之更俟來哲仲方得此尤以為前所

未見相與校讎將寄江右漕臺長兄秘閣公刻之而謂

余記其後

  䟦宋宣獻公書李公垂詩編

李公垂詩編自號追昔遊宋宣獻公手書之可謂兩絕

乾道七年嘗宿剡川之龍宫寺見李公詩碑今在編中

而有闕文亟為求石刻于寺補百餘言宣獻字畫精妙

而參以惡札如碔砆列于璠璵中益歎前輩之難及也


宣獻父名臯不惟于本字缺筆髙字亦去其口尤見真

迹不疑如此等書皆親自傳錄春明三世以博洽稱有

以也夫公垂短小精悍才氣絶人其自言治行之偉如

此人品真可與文饒相上下惜乎二公徳度如此恩讎

太明以此得名位亦以此掇禍大雅曰君子實維秉心

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詩人之意謂厲階之生由夫

好競者為之也牛李二黨更相摩軋數十年而唐益以

衰可不戒哉

  䟦周氏棣華編

歐陽公于燕兄弟之詩發不如友生之義髙矣此詩方

以兄弟為急而毛鄭二氏失其本義得公之言詩意始

明而末章猶未甚詳深哉詩人之㫖也儐爾籩豆飲食

之飫特一時之適耳使兄弟既具而無他則和樂至于

且孺猶孺慕之孺此真情也妻子人合也茍能好合猶

如瑟琴兄弟天倫也如其既翕而無間則其樂至于且

湛猶湛酒之湛其樂尤深矣故又曰如此則可以宜爾

室家樂爾妻孥所謂人不間于昆弟之言而家肥矣是

究是圗亶其然乎而後篇終兄弟之道無餘藴矣前嵗

武寧周氏昆仲俱自上庠來見以棣華集求詩許之已

久今其季又至且流涕曰始與吾兄同致此懇不幸兄

亡矣願終惠之兄弟無故天下之樂事也余伯仲九人

僅存其四備嘗手足之痛為之感歎不足併書古詩之

義以遺之因以勉其後人毋隳此意以保其家周氏其

有興乎

  䟦林氏所藏趙清獻公父子詩

清獻公以元豐二年春加太子少保致仕明年次子景

仁倅永嘉從公遊天台雁蕩吳越間榮之至今𪠘宇有


戲綵堂猶以為盛事萱堂林先生隠居樂道與公父子

遊頃嵗客授之初登堂慕想嘗錄三人唱和之篇兹從


萱堂之元孫晉獲見真蹟以神道碑攷之正三年庚申

嵗也清獻父子定交寒士萱堂以布衣與大臣為寮友

髙風凜然俱可敬而仰哉


  䟦八陣圗

八陣自桓温一言之後無能究其説者乾道末年客授

東嘉始聞其説于毘陵使君薛士隆而陳君又以薛氏


所傳握機及馬隆贊示余于是始見武侯之遺意王清

叔曉以要略建安蔡季通元定著論尤詳嘉定三年

修胡仲方榘示余一篇蓋其婦翁王景醇方帥䕫門裒

前後衆説寄仲方且俾訪求遺逸余遂取所藏薛陳王


蔡四家之書悉以授之將以復寄䕫帥併刻焉武侯之

陣原于先天六十四卦之方圖而其實則井田之遺法

也文中子以不井田為茍道且曰諸葛亮不死禮樂其


有興乎蓋以深知井田之制也毘陵嘗問余曰一部周

禮兵制何在對曰在夏官曰此但畋獵閲習坐作進退

之説且非兵制也對曰寓兵于農比閭族黨為伍為什

即其制也毘陵曰固然當知古人法制素明中外一致

非如後世别有兵法八佾之舞六十四人即此法也祭

祀燕饗猶以為用人人習熟公卿皆可為將帥用此道

也法制既隳知兵者猶得遺意余因其言而攷之韓信

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自謂多多益辦者此也項

羽敗亡之後以二十八騎分四隊而下尚能披靡漢軍

亦此也晉之馬隆以一小將自薦武帝傾意用之孤軍

深入略無後繼音問既絶而捷奏忽聞則已斬樹機能

而平涼州矣史但言其用偏箱車今乃知其深于八陣

如此後之任將帥者可不知此哉

  跋山谷奇崛帖

山谷草書釣魚船上謝三郎之詞後有云上藍寺燕堂

夜半鬼出助吾作字故尤奇崛吾儕生晚恨不識山谷

上藍何等鬼物乃得以夜半助竒崛之筆此鬼正自不

  䟦劉資政遊縣學留題

資政靖文劉公以大魁發身髙宗擢至侍從賢徳日著

而不見赫赫之名蓋其人深沈醇厚盛徳若不足晚益

受知于孝宗乾道五年起之閒廢中先𢌿内祠兼侍讀

除禮部侍郎權尚書年髙求退不至大用後以資政殿

學士致其事名莭始終與黄公中徐公嚞名位相似前

則有王公十朋周公操陳公良翰此皆孝宗盛時尊老

貴徳之懿也龍游有石而鋭古記有之曰尖石圜出狀

元紹興十有四年嵗在甲子大水去其鋭次年乙丑公

遂魁天下人皆以此為奇䜟而公處之泊然不有也鑰

生晚不及拜公親聞介菴趙公少卿彦端云嘗自以好

論時事不知諱避時朝廷方經略中原日為恢復之計

調兵造甲諸郡頗擾多指言其非是或譖于上曰陛下

究心大舉凡所圗囘但資趙彦端一笑爾趙頗聞之不

勝恐懼且謂使漢武帝聞此誅滅何疑已而寂然久乃

知劉公夜對上從容問曰聞卿監中有人笑朕所為者

公初不知端倪徐對曰聖主所為人安敢笑若議論不

同則恐有之上意頓解亦曰止是議論不同耳趙公聞

此感不容言又歎倉猝中出言之盡善若止曰無之未

必可以深悟聖意也帝前動笏移南山推此一端以見

獻納之有益于國者多矣鑰年十六時侍先太師仕柯

山兄弟學于郡庠者二年頗聞鄉之名公始末但聞公

之為士固窮力學以致膴仕不知其他也鑰四明汪出

表弟之子之彊力學決科作尉兹邑聞其居官殊有可

紀校文漕臺竣事來見曰縣學大成殿建于至和二年

頽圯已甚齋館又甚焉幸士民之相安謀欲撤而新之

翕然響應動有緡錢數千可以興役此志甚嘉方勉使

成之又曰聞劉公布衣時因鄉飲酒禮之成嘗書講堂

壁間以勉後學而壁壞不復存訪其家得之求跋于鑰

取而讀焉益知公之平素所以自勉所以教人之大方

槩見于此矣其曰山川雖秀未足誇而師友之益為可

恃㫖哉斯言然則尖石之䜟豈足為公道是宜刻之堅

珉以詔後來公以平日謙退故知之者寡此鑰所以不

能自己于言亦不嫌于太詳也頃先公守括蒼公之子

之衡宰龍泉縣有聲後為御史臺檢法官今諸孫為守

為倅公之餘慶殆未艾也

  跋袁光祿與東坡同官事迹

慶歴詔郡國立學而置教官者纔數處多延致鄉里之

有文學行誼者為之師我髙祖正議先生教授四明前

後三十餘年一時名公皆在席下是時赴鄉舉者纔百

餘人解額六人試于譙樓秋賦之年先生謂舒公亶袁

公轂羅公適曰二三子學業既成不應有妨里人薦名

于是舒試于鄉袁試于開封羅試于丹丘三人皆在魁

選實為一時之盛舒以舜琴歌南風袁以易更三聖賦

名于時而袁之著述傳于世者有韻類題選百卷後學

賴之元祐五年倅杭州東坡為郡守相得歡甚有迓新

啟事坡書龍泉何氏留槎閣記介亭唱和詩坡次韻二

詩一謝芎椒一為除夜如别乗一來風月平分破之詞

最為膾炙正為公而作則其賓主之間風流可想而知

也抑嘗聞坡一日謂公曰素知博洽試徴韈事公一夕

錄數十百項坡曰可謂博矣又從而增之前輩之不倦

于學如此尚書豐公稷亦正議之髙弟誌公之墓當崇

寧中方諱言蘇氏但言為守者至不言坡之姓字鑰隨

侍括蒼于郡齋見公作守時十詩石刻摹遺其家此外

罕見公之遺文自少學賦最重韻類之書竊以為古今

類書第一蓋類書必須分門雖多出名公而事多重叠

又必有雜門惟此書以韻别之讀者隨字徑取一索而

獲每一目之下必有賦題故以題選為名況公編纂精

確諸經注疏捜括無遺蜀有書林號為該博止取白氏

六帖散于此書之間其實反成猥釀殊失本意世鮮知

者公之五世孫槱錄公與東坡同官事迹及豐公所為

銘謂鑰書干後因誦所聞併書之兩家子弟衰門既幸

未墜而公之後儒風日興有孫字質甫好古篤學教子

有聞于時覺名鄉書燮以吏部知九江槱以特科為丞

燮之子肅甫一孫字叔平又有名方亦以特科進其子

洽與肅俱收世科其興殆未艾也羅公亦為杭之貳車

與坡同時有啟云談笑風雲咳唾珠玉弟兄射䇿有機

雲慷慨之風父子談經無歆向異同之論是故名動四

海號稱三蘇亦為坡所深知意與公適相先後因附見

  書陳止齋所作張忠甫墓銘後

乾道七年客授東嘉獲從一時賢士遊忠甫居城南相

見如平生歡學校中小有所聞必詰其始末而是正之

略無隠情嘗曰性直言惷執友或不能堪不意子之從


我如流也鑰曰朋友道喪已久勁語實所樂聞以此終

三年往來如一日又自言舊與其友謝君黔講易謂易

與春秋未易窺測詩書執禮夫子雅言于是相與讀書

與詩儀禮雖非全書而禮節具在自古以為難讀而公

獨熟復而躬履之貳卿曾公逮時以吏部典州取其所

校定大字刻之實為善本嘗問何以不仕曰今之仕皆


非古之道是以雖貧而不願祿也問其説曰始至則朝

拜遇國忌則引緇黄而薦在天之靈皆古所無也其持

論不囘類此後十五年叨冒假守則公已亡又二十五

年當嘉定四年凡始以志銘求書丹感念疇昔併書于

  跋唐林夫父子帖

唐質肅公盛名士大夫户知之少時見唐氏風憲記及

東坡守杭州贈林夫詩又知有林夫之名鄭君寅宰吉

之太和今工部尚書汪季路其舅也以林夫嘗自諫院

謫五羊移監太和鹽酒税遂取所藏林夫所書少陵劍

器行哀江頭二詩與家問等及其父翰林侍讀學士彦

猷二帖併使刻之縣有林夫墨池山谷後為令嘗為之

賦詩則其工書可知父子筆墨相照映後來當自知識

别不待贊揚云季路好古有素鄭宰實知樞宻院惠叔

之次子聞其博雅有能稱必能訪求遺迹以増益之


  跋六逸圖

   孫登長嘯 馬融卧吹笛 陶潛漉酒巾

   邊韶晝眠 阮孚蠟屐金貂換酒 畢卓甕下

    雅 放 樂 暢 逹 逸 蘇子美書

頃在髙炳如家見案上有六逸圗意其為竹谿李白孔

巢父諸賢閲之乃孫登馬融陶潛邉韶阮孚畢卓此卷

絶似而有滄浪真蹟以六字目之尤為可寶余于此見

淵明又在館中見唐人為太白寫照始知今世所畫陶

則狀其逺韻李則極其俊氣殆出龍眠諸人意匠未必

真也展玩未已童子忽曰豈針灸圖耶坐客為之絶倒

  跋吉日圖

此圖古矣意其出于唐人是時六經未版行本各不同

故滄浪錄舊文而以今本證之前有壯士驅羣醜而前

以待王射得悉率左右以燕天子之意然御者當居中

以執轡主將居左必擇勇者為右此畫御者或在左或

在右殊未曉也

  跋史文惠公帖

四明沈氏累世為儒鑰幼年猶及識博羅公是生三子

長字公權為鄉人師表晚始得官太師史文惠王篤布

衣之交薦之孝宗上殿改秩為紹興簽判次字髙卿少

負俊才紹興十四年初開太學時侍郎髙公為司業陳

公少南為博士皆極天下選得髙卿春秋巻寘之首選

聲名籍甚竟以恩科得一尉食祠祿以終簽判有子曰

煥官雖不逹而有盛名尉有子燠力學未效家藏太師

所作博羅挽詩及薦尉公于梁丞相帖足以見太師垂

情寒士又以知尉之有以得此也前輩日逺後來者可

不勉紹遺風乎撫卷三歎謹書其後而歸之

  跋范丞相江西唱和詩卷

髙平公相業之詳見于王大參瞻叔所作行狀公之第

四子孝隆棟實為鑰妻之姑之夫獲聞公平生尤著初

赴廷試京師人已傳惟襄陽一范吳興一劉直言時方

佞諛成風人已想望風采暨臚傳盡甲科不見二公姓

名李丞相士美以攷官侍立出班奏知徽宗亟命索此

二巻進讀嘉歎再三遂俱寘第二甲首公既得官時何

丞相文縝方為内相往别之何公曰如公等人物豈應

墮州縣中公年始逾冠對曰偶叨名第且欲歸山中讀

書未暇求進也何公尤加歎賞贈以詩曰漢廷初唱乙

科時陛楯何知亦歎咨天子方將前席問將軍焉用免

冠為髙風已側諛臣目異日應伸壯士眉更向山中讀

書去功名如此不嫌遲然公竟自此横翔三十一嵗為

髙宗朝名相兹得敬觀詩篇遺墨敢識舊聞于後劉公

名寧止云

  跋米元暉著色春山

向薌林有題元暉横軸云早為山谷印可晚陪帝所清

閒筆力休論扛鼎神工更解移山向日家居道士今朝

筆落仙鄉胸次山髙水逺筆端雲起風狂可謂曲盡矣

闗仝李成皆世名筆多大山喬嶽之形元暉專貌江南

山水自成一家此卷尤為勝絶超然故物也後人多作

贋本去此逺矣

  跋王都尉湘鄉小景

國家盛時禁臠多得名賢而晉卿風流尤勝頃見雅集


圖坡谷張秦一時鉅公偉人悉在焉淮海詞所謂憶昔

西池㑹鴛鷺同飛葢者又有詩云夢入平陽舊池館隔

花猊口吐清寒皆為此也嘗畫孫浩然金陵離亭燕詞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曲盡其妙今又見湘

鄉小景著身富貴不以平陽池館為戀而樂荒閒之野

雖嘗因謫居而見之四時草木羣飛皆有生意胸次可


想而知

  跋楊叔禹所藏東坡帖

二疏淵明洎文太師其退一也老矣既退復來求去未

得尤有感于斯言坡公猶以名位過分日負憂責吾曹

豈容安處耶

人言作文當如作家書長公家書即文也如此等帖可


以弔喪問疾而廢之乎

紹熈四年余以左史攝詞掖為殿試編排官楊渾甫為

檢院其子叔禹登甲科明年嘗書此卷又明年當慶元

改元余自天官出守婺女叔禹送以詩有云為漢寢謀


惟汲直在唐無黨只香山雖不敢當實佳句也萬里之

别余自廢退十三年又已休致不謂復來而叔禹召還

由學館入𠕋府再見恍如隔世坡帖八軸復得披閱慨

念疇昔遂書卷末云

  又跋東坡三笑圗贊

坡書三笑圗贊不言為誰山谷實以陶陸逺公事陳賢

良舜俞廬山記亦云舉世信之有宗室彦通字叔逹作

廬嶽獨笑一編乃以為不然謂逺公不與修静同時余

曾因其言細攷之十八賢傳逺公卒于晉義熙之十二

年丙辰年八十三而吳筠所撰簡寂陸君碑修静卒于

宋明帝元徽五年丙辰去逺公之亡正一甲子而修静

年七十有二推而上之生于義熈之三年丁未逺之亡

修静才十嵗況修静宋元嘉末始來廬山逺之亡已三

十餘年淵明之亡亦二十餘年矣淵明生于晉興寧之

乙丑少逺公三十一嵗卒于元嘉之四年丁卯逺亡時

淵明年已五十矣固宜相從姑志之以示好事者

跋曾召南所藏先侍郎訓戒

諡法尚矣子孫孰不欲顯其先世然罕有以清為諡者

嘗求之周公之法及春秋廣諡沈約扈蒙諸書皆無清

字惟賀琛之書乃有其三曰弗邇聲色曰清弗殖貨利

曰清臨官潔正曰清蘇老泉之書有其一曰避逺不義

曰清有如趙清獻公豐清敏公皆世所歸重若趙清憲

則未免有議之者矣葛文康公之父官雖未及特諡清

孝頃見文康謝表有云俯惟先臣夙有卓行飲氷自勵

清每畏于人知負米服勤孝實由于天禀觀休寧以語

姜尉之言可謂嚴矣至曾文清公乃得此名公論爲之

翕然鑰初筮永嘉時侍郎由吏部郎典州親見美政後

十五年叨冒假守凡事以爲模楷今閲此卷訓戒其子

引文康之言洎文清之書兩家皆以清易名者清白之

傳可知三讀歎仰不已召南久更事任已有所試矣其

益思所以振家聲者哉






攻媿集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