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經註/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文始真經註
◀上一卷 文始真經註卷七 七釜篇 下一卷▶

文始真經註卷之七

神峰逍遙子牛道淳直解

七釜篇[编辑]

釜者,化也,凡十三章。

關尹子曰:道本至無,以事歸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有,以道運事者,周之百為。

無者,真空也,至道本來真空,以用復體,一喘息之問了悟也,故云道本至無,以事歸道者,得之一息也。事者,用也,有者,妙有也。以妙有為用也,即體即用,應化無窮也,故云事本至有,以道運事者,用之百為也。

得道之尊者,可以輔世,得道之獨者,可以立我。

尊者,極貴也,不失道之極貴,可用輔佐世之太平利他也,故云得道之尊者,可以輔世也。以者,用也,獨者,不二也,我者,真空之體也。不失道之不二,可攝妙有之用,復真空之體自利也,故云得道之獨者,可以立我也。

知道非時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為百年,能以百年為一日。

知者,悟也,道者,真空妙有不可思議之道也,了悟真空妙有不可思議之道,猶如太虛空,非時數之所能拘管也。几所有形,皆有數盡之時,海有時而枯,山有時而摧,日月有時而昏暗,天地有時而崩陷,唯此真空之道,不屬時數,能用一日為百千萬年,能用百千萬年為一日也。故云知道非時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為百年,能以百年為一日也。

知道非方之所能礙者,能以一里為百里,能以百里為一里。

道本無形,非十方之能礙,至神無我,非八極之能拘,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體同太虛,用亦同太虛。了悟如此,能用一里行時周遍八荒之外,能用周遍八荒作一里行時也。故云知道非方之所能礙者,以一里為百里,能以百里為一里也。

知道無氣,能運有氣者,可以召風雨。

了悟至道一氣未生之前,道運生氣,變化陰陽,而為風雨,大達之士,從真空密運妙用,立致雲雷,呼召風雨也。故云知道無氣,能運有氣者,可以召風雨也。

知道無形,能變有形者,可以易烏獸也。

了道之士,神通無量,與造物者同游,能無形化有形,能有形化無形,隱顯自如,能令飛禽化走獸,走獸化飛禽,縱橫妙用,變化無窮矣。故云知道無形,能變有形者,可以易烏獸也。

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輕矣,可以騎鳳鶴。

道不屬清濁,能濁能清。了道之士,清淨無染,猶如虛空,萬物豈能累虛空哉,形神俱妙,與真空同體,空無錙銖之重,不假所乘,頃刻周遍十方之外,示見神變,以警愚迷,或騎鳳鶴,或乘彩雲,昭示中下,啟向道之誠也。故云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輕矣,可以騎鳳鶴也,如衛叔卿乘白鶴,王子晉乘鳳吹簫昇天也。

得道之渾者,物莫能溺,身冥矣,可以席蛟鯨。

了道之士,寓世同塵不染,和光不耀,隱晦之至也,故云得道之渾者,物莫能溺,身冥矣也。莫能溺者,不染也,身冥者,隱晦也,或示神通,以蛟龍餛鯨為席,乘坐而游太虛也,故云可以席蛟鯨也。如古人夏禹乘龍而導百川,李太白跨蛟此,劉知古乘金鯉,琴高控赤鯉昇天者是也。

有即無,無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

有者,妙有之用也,無者,真空之體也。即用即體,即體即用,體用如如,了悟此道,可以制伏鬼神,以為役使之用,故云有即無,無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也。如劉根善役使鬼神,漢天師善制鬼神於成都是也。

實即虛,虛即實,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

實者,實有也,虛者,真空也。真空實有者,乃至道之體用不二也。了悟體用不二,則虛實相通,可以蹈水火,入金石而無礙也。故云實即虛,虛即實,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也。

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

上者,五太之前妙道也,下者,至德萬行也,妙道為體,德行為用,體用一源,則上下不二,了此道者,萬象森羅以為侍衛也。故云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也。

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龜筮。

古者,理也,今者,事也。以理為體,以事為用,體用如如,了此道者,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如毫筮之兆吉必,誠信無妄也。故云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龜筮也。

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窺他人之肝肺。

人者,境也,我者,心也。心境兩忘,道眼開明,了此道者,則能無見無不見,可測他人肺腹思慮之念也,謂之他心通也。故云人即我,我即人,可以窺人之肺肝也。

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龍虎。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了此道者,即吾之肝神可化為龍,吾之肺神可化為虎,乘之跨之,而游太清之境也。故云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龍虎也。

知象由心變,以此觀心,可以成女嬰。

萬象之境,皆由心神變化而見也,以此諦觀,心體真空,內藏妙有之用,即心藏之神化為詫女,腎藏之神化為嬰兄,詫嬰匹配,性命混融,而出離生死也。故云知象由心變,以此觀心,可以成女嬰也。

知氣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鑪冷。

心之所之,則氣從之,以此知氣由心生,心了真空,如水澄徹,呼吸神氣,綿錦無問,則心火下降,腎水上升,水火既濟,以成大丹,若人服之,永超生死之病矣,故云知氣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鑪冶矣。已上龍虎詫嬰,至鑪冶,後聖以丹喻道者,源於此也。

以此勝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

以此至道至德,威光赫赫,物物歸尊,虎豹順伏以為乘騎,故云以此勝物,虎豹可以伏也。以此至道,體同太虛,水火豈能溺燒虛空哉,了道者無所不同,故能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也,故云以此同物,水火可入也。

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

以上從輔世立我,一里一日為百里百年,召風雨,易烏獸,騎鳳鶴,席紋鯨,制鬼神,入金石,侍星辰,卜毫筮,窺肺肝,成龍虎,女嬰爐冶,伏虎豹,入水火之十八神通妙用,唯了道聖人悉能為之,亦能不為,能為之神通變化也。董道責真誠,韜晦為上,驚愚駭俗之神異,聖人不為也,此十八神異便是,事本至有,以道運事者,周之百為也,故云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也。此章明道德體用,變化無窮,而聖人韜晦,不驚駭愚俗也。

右第一章

關尹子曰: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

人能了道者,上與造化者同游,可以奪天地陰陽造化生成之妙也,故云人之力,有以奪天地造化者也。

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華,

了道者能顛倒陰陽,冬能起雷,夏能凝冰,如老成子學於尹文,能存亡自在,翻校四時,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走者飛,終身不著其衍。世莫傳焉者是也,故云如冬起雷,夏造冰也。昔太上以太玄生符投徐甲之枯骨,即時復活能行,故云死尸能行也。純陽祖師以丹活安州枯柳,又以丹活萊州枯槐,而枝葉復榮華,故云枯木能華也。

豆中攝鬼,

昔郭璞真人,撒小豆數百顆於牆外,盡化為赤衣鬼,以符為神將,一一縛之,投入井中也,故云豆中攝鬼也。

杯中釣魚,

昔左慈真人,共曹操飲酒,以銅盆貯水,擲鈞餌於中,俄頃釣得金鯉尺餘,而鯖之也,故云杯中釣出魚也。

畫門可開,

唐太宗詔吳道子,於官壁以墨水潑之,以幕悚之,良久撒去慷幕,請太宗觀畫,其山水草木,人煙烏獸悉具。俄頃,見巖下一洞門,道子指洞曰:此中神仙,遂以手擊之,洞門忽開,道子踴身入洞,以手招帝,帝不敢入洞,須突復合而不見,故云畫門可開也。

土鬼可語,

昔廬山廟中,泥塑神鬼能言禍福,樂巴真人阮之,乃野狸精所託而見也,彼野狸精尚能使土鬼能語,況神仙乎,故云土鬼能語也。

皆純氣所為,故能化萬物。

如上所說,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杯中釣魚,畫門可開,土鬼能語,之八者,皆得純而無雜,真空妙道,能運一氣,變化萬物,此乃是向之所說,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也,故云皆純氣所為,故能化萬物也。

今之情情不停,亦氣所為,而氣為物,有合有散。

今迷人之心情,流浪如水波之不停,亦強陽之氣所為也,彼強陽之氣,自生至壯,氣合而充溢,自壯至老,氣散而衰敗也。故云今之情情不停,亦氣所為,而氣之為物,有合有散也。

我之所以行氣者,本未嘗合,亦未嘗散。

聖人了悟真空之道,乃得元氣之祖,元氣之祖,未曾有合散也,故云我之所以行氣者,本來未嘗合,亦未嘗散也。本者,祖也。

有合者生,有散者死,

彼迷人所受一斤元氣,男子得八數,二八一十六歲,為始走泄,不知保養,三年損一兩,三十年損十兩,三六十八,總四十八年一十六兩,元氣耗散俱盡,四十八又加十六歲,乃八八六十四卦,數之盡也。元氣既盡,但有五穀之氣滋養之,雖名日人,其實為鬼矣。女人所受元氣十四兩,女人得七數,二七一十四歲,天癸降,元氣為始走泄,二年半損一兩,二十五年損十兩,外有四兩,十年損盡,二十五加十年,總三十五年,又加十四歲,乃七七四十九。中陽數盡,天癸枯乾,但有五穀之氣滋養,雖名日人,其實為鬼也,男女元氣既盡,等候死矣,以此知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也。故云有合者生,有散者死也。合者,聚也。

彼未嘗合未嘗散者,無生無死,客有去有來,郵常自若。

彼了道聖人,得元氣之祖,未曾有聚有散,以此則知無生無死也。郵者,驛舍也,客者,使客也,客有去來,而驛合自若自如,不移不動,無去無來。客者喻氣也,去來喻散聚也,郵者喻道也。道運元氣,升降往來,氣聚則生,氣散則死,而道運氣者,非氣也,非氣者,無聚散生死去來也,故了道者,無聚散生死去來也,故云客有去來,郵常自若也。自若者,如如不動不變也。此章明道為元氣之祖,變化無窮,而無去來生死也。

右第二章

關尹子曰:有誦呎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變指者,皆可以役神御氣,變化萬物。

法籙之士傳受呢訣,專精禱誦,以政靈驗,如九字傍通密,誦十萬八千遍,如意使用驗如影響也,故云有誦呢、者也。世有設像,專一恭敬事奉,隨心禱祝,無有不應,故云有事神者也。公錄家有傳受玄壇批降,於紙墨寫字,以報未來吉凶禍福,其驗無爽,故云有墨字者也。法錄家有傳受手降報指,令息者手於香鑪上展之,法師招訣,召將良久,手指大小變為高低,法師以辮鬼神作祟之由,其驗無差也,故云有變指者。誦阮事神、墨字、變指之四者,皆可以役使鬼神,御運元氣,能變化萬物,以昭神靈也。故云皆可以役神御氣,變化萬物也。

惟不誠之人,難於自信,易於信物,故假此為之,

人人有真空妙道,威光無量。頭頭具足,用無欠少,一念開悟,位齊諸聖,能役使鬼神,呼召雷雨,神通無量,人人有奇特,說與時人,便自不誠信之,既難信於自己,容易信於物,聖人慈悲,要啟信道之心,故假誦呢事神、墨字、變指之誠,以彰靈驗也。故云惟不誠之人,難於自信,易於信物,故假此為之也。

苟知為誠,有不待彼而然者。

苟者,誠也,誠知誦阮、事神、墨字、變指有靈通,因誠而有者,既知唯誠感神,有不待彼誦呢、事神、墨字、變指,而亦能役使鬼神也,故云苟知為誠,有不待彼而然者也。此章明誠為役神之本,誠為入道之由也。

右第三章

關尹子曰:人一呼一吸,日行四十萬里,化可謂速矣,

人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晝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一息氣行六寸,晝夜氣行八百一十丈,豚行五十度也。十百為一千,十千為一萬,十萬為一億,十億為一兆,人之一息,日行四十萬里,即是一息日行四億里,十息日行四兆里,一百息日行四十兆里,千息日行四百兆里,一萬息日行四千兆里,三千息日行一千二百兆里,五百息日行二百兆里,總計一晝夜日行五千四百兆里也。以此則知大化可謂之速疾也,故云人一呼一吸,日行四萬里,化可謂速矣。

惟聖人不存不變。

聖人洞徹真空之道則無我,無在無不在也,真空越古今,而無有變異也,古云添一歲喊一年,真空不動然是也,故云惟聖人不存不變也。不存者,無我也。此章明道不屬大化,能運大化也。

右第四章

關尹子曰:青鸞子千歲而千歲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

青鸞子者,古之聖人也,聖人之形,隨時改化,歲歲更變,直至千歲,無時不移易變化也。然化化者,有不化者存也,不化者,真常不變異之道也,如聖人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也,未嘗不始之是,而卒之非也,故云青彎子千歲而千歲化也。桃子者,古之賢人也,五仕而為官,而心五度改化,如連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知六十之是,而非五十九之非也。古云停燈於缸,後焰非前焰,假容於鎰,今吾非故吾是也,故云桃子五仕而心五化也。

聖人賓事去物,豈不欲建立於世哉,有形數者,懼化之不可知也。

事者,用也,聖人賓事不以用為主也。道體真空,不著物境,而物境自遠也,故云聖人賓事去物也。聖人不以建立妙用為主,而保任真空之體,但感而後應,應變常寂,而豈不歌建立妙用利世哉,但不以用為主也,若以建立妙用為主,而反以真空之體為賓,則墮形數之跡,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既墮形數之跡,則彼大化遷移改變也,以此則明有形數者,懼汨大化也,學道之人,不可不悟此也。故云豈不欲建立於世哉,有形數者,懼化之不可知也。不可知者,為纔萌知識,即落大化也。此章明以真之體為主,以建立妙用為賓也,有體有用,則化化而不化也。

右第五章

關尹子曰:萬物變遷,雖互隱見,氣一而已,惟聖人知一而不化。

萬物俄生俄長,俄老俄死,無時不變遷,春木隱,夏火見,夏火隱,秋金見,秋金隱,冬水見,冬水隱,春木見,土隱見於四季。五行四時,互相隱見,生生化化而不息,皆一氣運轉,相推相蕩而行鬼神也。故云萬物變遷雖互隱見,氣一而已也。聖人了悟不二之妙道猶如虛空,故不隨大化而遷移也。故云聖人知一而不化也。知者,悟也。此章明道運大化而不化也。

右第六章

關尹子曰:爪之生,髮之長,榮衛之行,無頃刻止,眾人見之於著,不能見之於微。

人手爪甲共人頭髮,旋生旋退,及人身血行之榮,氣行之衛,晝夜周流,而共爪髮生長,俱無頃刻之時止息而不生長流行也。故云爪之生,髮之長,榮衛之行,無頃止也。著者,贏跡也,眾人但見贏跡顯見,而不能見微細爪髮之生長,榮衛之行也。故云眾人見之於著,不能見之於微也。

賢人見之於微,而不能任化,

郭子謙本有此十一字添入,甚有次序,故亦從而解之也。賢人但見於微妙而不能了心,故不能任化無化也。故云賢人見之於微,而不能任化也。

聖人任化,所以無化。

聖人了獨立而不改之體,任周行而不殆之用也,任周行而不殆之用,即任化也,了獨立而不改之體,即無化也。故云聖人任化,所以無化也。此章明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

右第七章

關尹子曰:室中有常見聞矣,既而之門之鄰,之里之黨,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見聞各異,好惡隨之,和競從之,得失成之,

堂內退房日室,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五百家為黨,城郭之外日郊也,人居堂室之內,所見聞人物之境,以為尋常日日見聞也。故云室中有常見聞矣也。之者,往也,既以從室往院門,又往鄰里鄉黨,或又往城外郊野,又往山林川澤,眼見眾色形相之境不同,耳聞眾聲之境不同,故云既而之門之鄰,之里之黨,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見聞各異也。眼見耳聞色聲之境各異,有喜而好愛之,有不喜而惡嫌之,有和順同樂之境,有違逆爭競之境,有可取而得之,有可拾而失之,如此之境,隨情變化,隨從成就之。故云好惡隨之,和競從之,得失成之也。

是以聖人動止有戒。

止者,靜也,戒者,禁止也。聖人垂訓學人,一動一靜,令有禁止聲色,饉慎行藏,不隨見見聞聞色聲之境遷變也,故云是以聖人動止有戒也。動止有戒者,訓學人也,彼既是聖人,又何戒哉。此章明迷人隨色聲改變也。

右第八章

關尹子曰:譬如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

大海喻前道運大化也,蛟魚喻賢愚也。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俱生在一水中也,道能運大化變億萬賢愚,同生於一道也。故云譬如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也。此乃起喻也。

我之與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無死無生。

蒼然者,草木叢生稠密之貌也,蔚然者,草木繁盛之貌也。我之與物,蒼然蔚然,如荒草叢生,林木繁盛,不可勝數,俱在大化中,道性不二而已也,故云我之與物,蒼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此合喻也。了悟真空不二之道,性外不見人之過,內不見我之自,是心同大虛,無滅無生也。故云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無死無生也。死者,滅也。此章明道性無人我,死生不屬大化也。

右第九章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是或化為非,非或化為是,恩或化為條,條或化為恩,

天下事理隨人妄情而變,同於己者謂之是,或因公事違己私情,前日之是,化之為非也;不同於己者為非,或因私事順己私情,前日之非化之為是也。故云天下之理,是或化為非,非或化為是也。天下之恩莫大於君父,或因公事公理違己私情,前日莫大之恩,化為莫大之條也,世有弒君弒父者是也;天下之偉莫大於敵國,或因私事私理順己私情,前日莫大之偉,化為莫大之恩也,世有敵國和好結親者是也。故云恩或化為偉,偉或化為恩也。

是以聖人居常慮變。

是以者,因上仍下之辭也。聖人垂訓學人,安性之大常,戒情之小變,不徇私也,故云是以聖人居常慮變也。居者,安也,慮者,審思而戒慎也。此章明徇妄情之小變,則是非恩偉之不正,任真性之大常,冥是非之恩條者也。

右第十章

關尹子曰:人之少也,當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壯也,當達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當警乎少壯之說,萬化雖移,不能厄我。

人之年少之時,父兄有教韶之言,當書之佩帶於身,依從而行之無忘也,故云人之少也,當佩乎父兄之教也。壯年之時,或有同門之朋,同志之友,相為箴規藥石德之,病當通達曉解,不憚改過,日新其德也。故云人之壯也,當達乎朋友之箴也。人之老年之時,歷事既久,飽請是非得失,當以所請事理警戒於少壯之人,演說訓之無厭,乃仁人之心也。故云人之老也,當警乎少壯之說也。如上所說,少從父兄教,壯達朋友箴,老警少壯說,則不逆為人之理也。任理而寓游於世,雖萬化密移,但不違拒造物,順之而無危厄也,故云萬化雖移,不能厄我也。此章明任理則可與造物同游而無厄也。

右第十一章

關尹子曰:天下之理,輕者易化,重者難化,

天下之理性所棄輕清之氣,其人鈴根性明利,則容易化之而開悟也。故云天下之理,輕者易化也。所棄重濁之氣,其人鈴根性暗鈍,則難化之而悟也,故云重者難化也。

譬如風雲,須臾變滅,金玉之性,歷久不渝。

淪者,變也,譬如風雲之氣,須突頃刻變滅,沒而不見也。故云譬如風雲,須央變滅也。此喻前輕者易化也。金性堅,玉性硬,故能歷時長久不變改也。故云金玉之性,歷久不渝也。此喻前重者難化也。

人之輕明者,能與造化俱化而不留,殆有未嘗化者存。

人之所稟輕清之氣,根性明利,心易開悟,能與造化同游而無滯也。故云人之清明者,能與造化俱化而不留也。不留者,不滯也。既然了悟與造化同游而無滯,則任化而無化,行小變而不失大常也,故云殆有未嘗化者存也。存者不失大常也。此章明利根者易悟,任化而無化也。

右第十二章

關尹子曰:二幼相好,及其壯也,相遇則不相識,二壯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則不相識,如雀蛤鷹鳩之化,無昔無今。

二人年幼相愛,喜好游戲相狎,及其相別多年,俱長壯盛,變貌更形,二人再相遇,則不能相識如幼之時也。故云二幼相好,及其壯也,相遇則不相識也。二人年壯,相為莫逆之交,喜好同學,及其相別多年,更形易貌,皓首蒼顏,皮效絞皺,二人再相遇,則不能相識如壯年相好也。故云二壯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則不相識也。二幼化壯,二壯化老,如雀入水化為蛤,又如鳩之化為鷹鷂也,《化書》云:蛇化為龜,雀化為蛤是也。又《列子》云:鷂化為鶴,鶴化為布穀,布穀復化為鷂是也。布穀者,即鳩之異名也。故云如雀蛤鷹鳩之化,無昔無今也,雀為蛤之昔,蛤為雀之今,雀之為蛤,蛤全體是雀也,鳩之為鷂,鷂全體是鳩也,如此形雖變,性無古今也。此章明形隨化化而不息,性越古今而無變異也。

右第十三章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