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獻通考/卷二百三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三十二 文獻通考
卷二百三十三 經籍考六十
卷二百三十四 

別集

[编辑]

※《李文公集》十八卷

鼂氏曰:唐李翱習之也。涼武昭王之後,貞元十四年進士,調校書郎,知制誥。會昌初,終山南東道節度使。翱性峭鯁,論議無所屈,仕不得顯官,怫鬱無所發。從韓愈為文,詞致渾厚,見推當時。集皆雜史,無歌詩,前有蘇舜欽序,云:唐之文章稱韓、柳,翱文雖詞不逮韓,而理過於柳。
陳氏曰:蜀本分二十卷,集中無詩。獨有《戲贈》一篇,拙甚,非其作也。習之為文,源委於退之,但才氣不能及耳。
石林葉氏曰:李習之文辭高古,幾可追配韓退之,然不長於作詩,故集中無傳。今惟《傳燈錄》載其《贈藥山僧》一篇云:「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欲問西來意,雲在青天水在瓶。」氣格與其文全不相類。韓退之《遠游聯句》,亦記其一聯云:「前之詎灼灼,此去信悠悠」。終篇不再見。或云退之以其不工却之,使不復與也。

◎白樂天《長慶集》七十一卷

鼂氏曰:唐白居易樂天也。《唐史》云太原人,居易詩中自序生於鄭州滎陽。貞元十七年進士,中拔萃科。元和初,制策一等,調盩厔尉,入翰林為學士。太和初,遷刑部侍郎。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居易於文章精切,然最工詩。初,頗以規諷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當時士人爭傳。雞林賈國相,率篇易一金。與元微之酬唱,故號「元白」,與劉禹錫齊名,號「劉白」。在杭州,自類詩稿分諷諭、閑適、感傷、雜律四類。《前集》五十卷,有元稹序,《後集》二十卷,自為序紀。又有《續後集》五卷,今亡三卷。予嘗謂樂天進退以義,風流高矣。與劉禹錫游,人謂之「劉白」,而不陷入司馬黨中;與元稹游,人謂之「元白」,而不陷北司黨中;又與楊虞卿為姻家,而不陷牛、李黨中。嗚呼!叔世有如斯人之徬彳弗者乎?獨集後載《聞李崖州貶三絕句》,其言淺俗,似幸其禍敗者,餘固疑非樂天之語,及以編年書考之,崖州貶時,樂天歿將逾年,或曰浮屠某作也。
陳氏曰:《長慶集》五十卷,元微之為序,《後集》二十卷,自為序,今又《續後集》五卷,自為記,前後七十五卷,時會昌五年也。墓誌乃云集前後七十卷,當時預為誌,時未有《續後集》,今本七十一卷,蘇本、蜀本編次亦不同,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樂天自記之舊矣。《年譜》,維揚李璜德邵所作,樓大防參政得之,以遺吳郡守李伯珍諫議刻之。余嘗病其疏略牴牾,且號為《年譜》,而不繫年,乃別為《新譜》,刊附集首。

※《白集年譜》一卷

陳氏曰:知忠州漢嘉何友諒以居易舊治既刊其《文集》,又作《年譜》,刊之集首。始餘為譜,既成,妹夫王栐叔永《守忠錄」寄之,則忠已有此譜,視余譜詳略互見,亦各有發明。其辯《李崖州三絕》非樂天作,及載鼂子止之語,謂「與楊虞卿為姻家,與牛僧孺為師生,而不陷牛、李黨中」,與余暗合,因並存之。詳見《新譜》末章。
潁濱蘇氏曰:士雖不遇如樂天,入為從官,以諫諍顯,出為牧守,以循良稱,歸老泉石,憂患不及其身,而文詞足以名世,可以老死而無憾矣。又曰:樂天每閑冷衰病發於詠嘆,輒以公卿投荒僇死,不獲其終者自解,予亦鄙之;至其《聞文饒謫朱崖三絕句》,刻覈尤甚,樂天雖陋,蓋不至此。蓋樂天之徒淺陋不學者附益之耳!
《詩史》:沈存中謂樂天詩不必皆好,然識趣可尚,章子厚謂不然,云樂天識趣最淺狹,謂詩中言「甘露之事」,幾如幸禍。樂天為王涯所讒,謫江州司馬,其詩謂「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住時」。雖私讎可快,然朝廷當此不幸,臣子不當形之歌詠。東坡謂「樂天豈幸人之禍者?蓋悲之也。」
鼂氏《法藏碎金》曰:白氏集中頗有遣懷之作。故達道之人,率多愛之。余友李公維錄出其詩,名曰《養恬集》,余亦如之,名曰《助道》。其辭語出於經教法門,用此彌縫其闕,而直捷曉悟於人也。
平園周氏曰:香山詩語平易,文體清駛,疑若信手而成者,閒觀遺稿,則竄定甚多。
《朱子語錄》曰:樂天,多說其清高,其實愛官職。詩中凡及富貴處,都說得口津津地涎出。

◎元稹《長慶集》六十卷,《外集》一卷

鼂氏曰:唐元稹微之也。河南人。擢明經,書判入等,授校書郎。元和初,舉制科,對策第一,拜左拾遺。在江陵與監軍崔潭峻善,潭峻以稹歌詩奏御,穆宗賞悅,除祠部郎中,知制誥。未幾入翰林,為中書舍人、承旨學士。長慶二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稹為文長於詩,與白居易齊名,號「元和體」,往往播樂府,穆宗在東宮,妃嬪近習皆誦之,宮中呼元才子。及知制誥,變詔書體,務純厚明切,盛傳一時。有《長慶集》百卷,今亡其四十卷。又有《外集》一卷,詩五十二篇,皆宮體也。
陳氏曰:《中興目錄》止四十八卷,又有《逸詩》二卷。稹嘗自匯其詩為十體,其末為艷詩,暈眉約鬢,匹配色澤,劇婦人之怪艷者。今世所傳《李娃》、《鶯鶯》、《夢游春》、《古決絕句》、《贈雙文》、《示楊瓊》諸詩,皆不見於六十卷中。意館中所謂逸詩者,即其艷體者邪?稹初與曰樂天齊名,文章相上下,出處亦不相悖,晚而欲速,比依奄宦得相卒,為小人之歸,而居易始終全節。嗚呼!為士者可以監矣。

※《戴叔倫述稿》十卷,《外詩》一卷,《書狀》一卷

鼂氏曰:唐戴叔倫幼公也。潤州人。為人溫雅,善舉止。中進士第。累遷容管經略使,政治稱最。德宗賜《中和詩》,世以為榮。代還,請為道士,未幾卒。集有《馬總序》,或題曰《會錄》。《唐史》但云師事蕭穎士,初不稱其能詩,以時人少其詩骨氣綿弱故也。

※《符載集》十四卷

鼂氏曰:唐符載字厚之,岐襄人。幼有宏達之志,隱居廬山,聚書萬卷,不為章句學。貞元中,李巽江西觀察薦其才,授奉禮郎,為南昌軍副使,繼闢西川韋皋掌書記,澤潞卻士美參謀,歷協律郎,監察御史,元和中卒。段文昌為《墓誌》,附於後。集皆雜文,末篇有數詩而已。集前有崔郡、王湘《送符處士歸覲序》,皆云載蜀人,以比司馬、王、揚云。

※《張登集》六卷

鼂氏曰:唐張登,性剛潔介特,始以巾褐就闢,歷衛佐、廷尉平,監察御史。貞元中,改河南府士曹掾,遷殿中侍御史、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累受劾,吏議侵誣,感疾卒。權德輿為之序甚詳,以公榦、景陽比之。《國史補》亦稱登長於小賦,氣宏而密,間不容髮,有織成隱起,結採蹙金之狀。其舊集詩賦之外,書、啟、序、述、誌、記、銘、誄合一百二十二,篇今存者才六十餘首。

※《樊宗師集》一卷,《絳守園池記注》一卷

陳氏曰:唐諫議大夫南陽樊宗師紹述撰。韓文公為《墓志》,稱《魁紀公》三十卷,《樊子》三十卷,詩文千餘篇,今所存才數篇耳,讀之殆不可句。有王晟者,天聖中為絳倅,取其《園池記》,章解而句釋之,猶有不盡通者。孔子曰:「辭達而已矣。」為文而晦澀若此,其湮沒弗傳宜哉。
陳氏曰:《國史補》云,元和之後,文章則學奇於韓愈,學澀於樊宗師。退之作樊《墓志》,稱其為文不剽襲。觀《絳守居園池記》,誠亦太奇澀矣。本朝王晟、劉忱皆為之注解,如「瑤飜碧瀲,嵬眼澒耳」等語,皆前人所未道也。歐陽公跋《絳守居》:偶來登覽周四隅;異哉樊子怪可吁,心欲獨去無古初。窮荒探幽入有無,一語詰曲百盤紆;孰云已出不剽襲,句斷欲學《盤庚書》。
後山陳氏曰:歐陽公謂退之為《樊宗師墓志》,便似樊文,其始出於司馬子長,子長為《長卿傳》,如其文,惟其過之,故兼之也。

※《皇甫持正集》六卷

鼂氏曰:唐皇甫湜持正也。睦州人。元和元年進士。仕至工部郎中。裴度闢東都判官。度修福先寺,求碑文於白居易,湜怒曰:「近捨湜而遠徵居易,請從此辭!」度謝之。湜即酣飲,援筆立就。度贈車馬繒綵甚厚,湜怒曰:「吾自為《顧況集序》,未嘗許人,今碑字三千,一字三縑,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羈之才也」。從而酬之。今集雜文三十八篇而已,《況集序》在而碑已亡矣。
陳氏曰:湜輕傲不羈,非裴公鉅德,殆不能容之矣。今集才至數十篇,碑不復存,意其多所亡逸。然湜之矜負如此,固不茍為人人作,人亦未必敢求之也。
容齋洪氏《隨筆》曰:皇甫湜、李翱,雖為韓門弟子,而皆不能詩。浯溪石間有湜一詩,為元結而作,其辭云:「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長於指敘,約潔多餘態,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於諸作者閒,拔戟成一隊。中行雖富劇,粹美君可蓋。子昂感遇佳,未若君雅裁。退之全而神,上與千載對。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文於一氣閒,為物莫與大。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石屏立衙衙,溪口揚素瀨。我思何人知,徙倚如有待。」味此詩,乃論唐人文章爾,風格殊無可悉也。

※《沈亞之集》十卷

鼂氏曰:唐沈亞之字下賢。長安人。元和十年進士。涇原李匯掌書記,為秘書省正字。長慶初,補樂陽尉。四年,為福建都團練副使,事徐晦,後累遷殿中丞、御史內供奉。大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為判官。耆罷,亞之貶南康尉,後終郢州掾。亞之以文詞得名,狂躁貪冒,輔其為惡,故及於貶。常遊韓愈門,李賀、杜牧、李商隱俱有擬下賢詩,亦當時名輩所稱許云。此本之後有景文宋公題字,稱得之於端明李學士,編次無倫,蓋唐本也。予頗愛其能造語,然其本極舛誤,頗正是之,且裒其遺闕者數篇,及賀、牧、商隱三詩附於後。

※《孟東野集》十卷詳見詩集

陳氏曰:唐溧陽尉武康孟郊東野撰。集惟末卷有書二篇,贊一篇,餘皆詩也。郊,貞元十二年進士。

◎杜牧《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鼂氏曰:唐杜牧牧之也。京兆人。太和二年進士,復舉制科。會昌中,以考功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舍人。牧善屬文,剛直有奇節,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為詩清致豪邁,人號小杜,以別甫云。臨終自為墓志,悉焚所為文。其甥裴廷翰輯其槀編次,其文後序。樊川,蓋杜氏所居。《外集》旨詩也。
陳氏曰:牧,許之孫,在《天台錄外》集詩一篇,別見詩集類,未知是否。牧才高,俊邁不羈,其詩豪而艷,有氣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後村劉氏曰:杜牧、許渾同時,然詩各自為體,牧於唐律中常寓抝峭,以矯時;渾則不然,如「荊樹有花兄弟樂,橘林無實子孫忙」之類,律切麗密或過牧,而抑揚頓挫不及也。二人詩不著姓名亦可辨。樊川有《續別集》三卷,十之八九皆渾詩,牧佳句自多,不必又取他人詩益之,若《丁卯集》割去許多傑作,則渾詩無一篇可傳矣。牧仕宦不至南海,《別集》乃存南海府罷之作,甚可笑。

◎李商隱《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又《文集》八卷

鼂氏曰:唐李商隱義山也。隴西人。開成二年進士。令狐楚奏為集賢校理,楚出汴、滑、興元,皆表幕府,嘗補太學博士。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從楚學,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旨意能感人,人謂其橫絕前後無儔者。今《樊南甲》、《乙集》,皆四六,自為序,即所謂繁縟者。又有古賦及文共三卷,辭旨恢譎,末景文序傳中稱「詭怪則商隱」,蓋以此。詩五卷,清新纖艷,故舊史稱其與溫庭筠、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體」云。
陳氏曰:商隱,令狐楚客。後從王茂元、鄭亞闢,二人皆李德裕所善,坐此為令狐綯所憾,竟坎𡒄以終。《甲》、《乙集》皆表、章、啟、牒四六之文。既不得志於時,歷佐藩府,又依盧弘正、柳仲郢,故其所作應用若此之多。商隱本為古文,令狐楚長於章奏,遂以授商隱,所作當時以為工,以近世四六較之,未見其工也。
《談苑》:商隱為文,多檢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
石林葉氏曰:唐人學老杜,惟李商隱一人而已。雖未盡造其妙,然精密華麗,亦自得其彷彿。故國初錢文僖與楊大年、劉中山皆傾心師尊,以為過老杜,一時翕然從之,好事者次為《西昆集》,所謂「昆體」者也,至歐陽文忠公始力排之。然宋為公兄弟雖尊老杜,終不廢商隱。雖王荊公亦與之,嘗為蔡天啟言:「學詩者未可遽學老杜,當先學商隱,未有不能為商隱而能為老杜者。」故公詩晚年亦微樂於華巧,其所好者然也。

※《玉谿生集》三卷

陳氏曰:李商隱自號。此集即前卷中賦及雜著也。

※《會昌一品集》二十卷,《別集》十卷,《外集》四卷

鼂氏曰:唐李德裕文饒也。趙郡人。宰相吉甫之子。少力於學,既冠,卓犖有大節,不喜與諸生試有司。憲宗時,以蔭補校書郎。穆宗初,擢翰林學士,號令大典,皆出其手,進中書舍人,召兵部尚書、中書門下平章事。會昌初,復秉政。平澤潞,策功拜太尉,封衛公。太中貶崖州司戶參軍,三年卒。德裕性孤峭,明辨有風採,善為文章,雖在大位,手不去書,謀議援古,滾滾可喜,為武宗所知。常以經綸天下為己任,時王室幾中興焉。《一品集》,鄭亞為之序,皆會昌制誥、表狀、外內冊贊、碑序文也。賦詩四首。《窮愁志》乃崖州所撰;《姑臧集》題段全緯纂,上四卷亦制誥,第五乃《戛黠斯朝貢傳》與八詩;《別集》乃裒合古賦,《平泉詩》、集外雜著。又有古賦一卷,載《金松》等四賦。
陳氏曰:《一品集》者,皆會昌在相位制誥、詔冊、表疏之類也。《別集》詩賦雜著,《外集》則《窮愁志》也。德裕自穆宗時已掌內外制,累踐方鎮,遂相文宗,平生著述詎止此,此外有《姑臧集》四卷而已,其不傳於世者亦多矣。《窮愁志》,晚年遷謫後所作,凡四十九篇,其論精深,其辭峻潔,猶可見其英偉之氣。《周秦行紀》一篇,奇章怨家所為,而文饒遂信之爾。

※《李衛公備全集》五十卷,《年譜》一卷,《摭遺》一卷

陳氏曰:此《永嘉集》及蜀本三十四卷之外,有《姑臧集》五卷,《獻替記》、《辨謗略》等諸書其十一卷,剌鎮江府江陰耿秉直之所輯,並考次為《年譜》、《摭遺》。《姑臧集》者,兵部員外郎段全緯所集,前四卷皆西掖北門制草,末卷惟《黠戛斯朝貢圖》及歌詩數篇,其曰「姑臧」,未詳。衛公三為浙西,出入十年,皆治京口,故秉直刻其集。若永嘉,則其事頗異。郡故有海神廟,本城北隅叢祠。元祐中,太守苑峋夢其神,自言姓李,唐武宗時宰相,南遷以歿。寤而意其為德裕,訪得其祠,遂作新廟,且列上其事,自是日盛,賜廟額,開王爵,然衛公平生於溫,蓋邈乎不相及也,殊有不可曉者。

※《平泉雜文》一卷

陳氏曰:即《別集》第九卷、第十卷,平泉山居所作詩、賦、記也。

※《林藻集》一卷

陳氏曰:唐嶺南節度副使林藻緯乾撰。貞元七年進士。試《珠還合浦賦》,敘珠去來之意,人謂之神助。

※《林蘊集》一卷

陳氏曰:唐邵州刺史林蘊復夢撰。藻之弟也,見《儒學傳》。蘊父披,蘇州別駕,有子九人,世號「九牧」。林氏其族至今衣冠詩禮。以蘊所為父墓碑考之,其八子為刺史、司馬,其一號處士,而披之父為饒陽郡守,祖為瀛州刺史,蓋亦盛矣。

◎孫樵《經緯集》三卷

鼂氏曰:唐孫樵字隱之,大中九年進士。廣明初,黃巢犯闕,赴岐隴,授職方員外。時詔書曰「行在三絕」。以常侍李騭有曾、閔之行,前進士司空圖有巢、田之風,樵有揚、馬之風,遂輯所著名《經緯集》。
陳氏曰:其文自為序,凡三十五篇,蓋其刪擇之餘也。東坡嘗曰:學韓愈而不至者為皇甫湜,學湜而不至者為孫樵。

※《陳黯文集》三卷

鼂氏曰:唐《四庫書目》有《綺莊集》十卷,今所餘止四卷,詩三十二、啟狀四十四而巳,惜其散落大半。其本乃南唐故物,紙墨甚精,後題曰昇平四年重題,印其文云「建鄴文房」,本內「密」字皆缺其畫,而「超」字不缺,蓋昊時所繕寫也。其詩如《置酒、揚州送人》皆不凡,而樂府格調尤高。然史逸其行事,詩中亦有不可考,獨啟事內有臼、韋、崔三相公狀,白乃敏中,崔乃元式,韋乃琮也,三人同相於宣宗初載。其末云「限守藩服」,則知綺莊時已任刺史矣。

※《李甘文集》一卷

陳氏曰:唐侍御史李甘和鼎撰。甘欲壞鄭注麻,坐貶死,杜牧所為賦詩者也。

◎薛逢《四六集》一卷

陳氏曰:唐秘書監河東薛逢陶臣撰。

※《鄭畋集》五卷

鼂氏曰:唐鄭畋臺文也。滎陽人。會昌元年進士,書判入等,授校書郎,調渭南尉,知制誥、中書舍人。乾符四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年召復秉政,至成都,以疾不拜。終太子少保。《槀草》皆乾符堂判敕語云,又名《敕語唐判集》,凡一卷。

※《陳陶集》二卷

鼂氏曰:唐陳陶嵩伯也。鄱陽人。大中時,隱洪州西山,自號三教布衣云。《江南野史》有傳。

※《皮日休文藪》十卷

鼂氏曰:唐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陽人。隱鹿門山,自號醉吟先生,以文章自負,尤善箴銘。咸通八年,登進士第,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乾符喪亂,東出關,為毗陵副使,陷巢賊中,賊遣為讖文,疑其譏已,遂害之。集乃咸通丙戌年居州里所編。自序云:發篋次類文稿,繁如藪澤,因以名之。凡二百篇。

陳氏曰:黃巢之難,日休陷賊中,為「果頭三屈律」之讖,賊疑譏己髮拳,遂見害。陸游《筆記》以《皮光業碑》辯其不然。

◎陸龜蒙《笠澤叢書》四卷

鼂氏曰:唐陸龜蒙魯望也。蘇州人。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一不中。從張搏為蘇湖從事,居松江甫里,以文章自怡。少工歌詩,其體裁不一,卒造乎平淡而已。自號江湖散人,或號甫里先生,皆為之傳,《新史》多取之,而獨不云工歌詩。「笠澤」者,松江地名也。其集自序云:自乾符六年春,臥病笠澤時,亦隱几著書,詩、賦銘、記,往往雜發,混而錄之,故曰《叢書》。今按其集,歌詩為多,又比他文最工,《新史》疎漏如此。

陳氏曰:《叢書》為甲、乙、丙、丁,詩文、雜編。政和中,朱袞刊之吳江,末有四賦,用蜀本增入,蜀本七卷,郫人樊開所序。龜蒙自號天隨子、甫裏先生、江湖散人,與皮日休善,有《松陵唱和集》,皆不在《文數》《叢書》中。

※《文泉子》十卷

陳氏曰:唐中書舍人長沙劉蛻復愚撰。自為序云:覃以九流之旨,配以不竭之義,曰「泉」。有《文塚銘》,甚奇。蛻,大中四年進士,其為西掖在咸通時。

◎司空圖《一鳴集》三十卷

鼂氏曰:唐司空圖表聖也。河中人。咸通十一年,王凝下第。及黃巢陷長安,僖宗次鳳翔,召拜知制誥、中書舍人。朱溫將篡,召為禮部尚書,不赴。聞哀帝遇弒,不食而卒。圖居中條山,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集自為序,以「濯纓亭」「一鳴窗」名其集,子荷別為集後記。最長於詩,其論詩有曰:「梅止於酸,而鹽止於鹹,味常在於酸鹹之外」。謂其詩「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之句為得之,人以其言為然。
陳氏曰:圖見《卓行傳》,唐末高人勝士也。蜀本但有雜著,無詩。自有詩十卷,別行。詩格尤非晚唐諸子所可望。其論詩酸鹹之喻,東坡以為名言。
容齋洪氏《隨筆》曰:東坡稱司空表聖詩文高雅,有承平之遺風,蓋嘗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又云:表聖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如「綠樹連村暗,黃花入夢稀」,此句最善。又「棊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吾嘗獨入白鶴觀,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儉有僧態。予讀表聖《一鳴集》,有《與李生論詩》一書,乃正坡公所言者,其餘五言句云:「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雨微吟足思,花落夢無憀」,「坡暖冬生筍,松涼夏健人」,「川明虹照雨,樹密鳥沖人」,「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馬色經寒慘,雕聲帶晚饑」,「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七言句云:「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皆可稱也。

※《程晏集》一卷

鼂氏曰:唐程晏字晏然,乾寧二年進士。集皆雜文。

◎孫郃《文纂》一卷

鼂氏曰:唐孫郃字希韓,四明人。乾寧四年進士。好荀、揚、孟之書,慕韓愈。為校書郎,河南府文學。舊四十卷。

◎朱抃《致理書》十卷

鼂氏曰:唐朱抃也,襄陽人,以三史舉為門令。乾寧中,方士許巖士得幸禁中,言抃有經濟才,帝幸石門召對,即拜諫議大夫、平章事。

◎羅隱《甲乙集》十卷,《讒書》五卷

鼂氏曰:杭越羅隱字昭諫,餘杭人。唐乾符中,舉進士不第。從事諸鎮皆無合,久之而歸。錢鏐辟掌書記,歷節度判官、副使,奏授司勛郎中。梁祖以諫議大夫召,不行魏。博羅紹威推為叔父,表薦給事中,卒。隱少聰敏,作詩著文,以譏刺為主,自號江東生。其集皆自為序。又有《吳越掌記集》一卷,隱掌錢鏐記室所著表啟也。
陳氏曰:《甲乙集》皆詩,《後集》五卷,有律賦數首。《湘南集》者,長沙幕中應用之文也。隱又有《淮海寓言》、《讒書》等,求之未獲。

※《沈顏聱書》十卷

鼂氏曰:偽吳沈顏字可鑄,傳師之孫。天復初進士,為校書郎。屬亂離,奔湖南,避巡官,吳國建,為淮南巡官、禮儀使、兵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士。順義中卒。顏少有詞藻,琴棋皆臻妙。場中語曰「下水船」,言為文敏速,無不載也。性閒淡,不樂世利,嘗疾當時文章浮靡,倣古著書百篇,取元次山「聱叟」之說附已志而名書。其自序云:「自孟軻以後千餘年,經百千儒者,咸未有聞焉。天厭其極,付在鄙予。」其誇誕如此。

陳氏曰:顏,傳師之孫。其文骫骳,而自序之語,極其矜負。

※《鳳策聯華》三卷

陳氏曰:唐虞部郎中淮南從事秋浦顧雲垂象撰。多以擬古為題,蓋行卷之文也。雲,咸通十五年進士。

※《李後主集》十卷

鼂氏曰:偽唐主李煜重光也。少聰悟,喜讀書屬文,工書畫,知音律。建隆三年嗣偽位。開寶八年,王師克金陵,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終隴西郡公,贈吳王。江鄰幾《雜志》云,為秦王廷美所毒而卒。

◎韓熙載《文集》五卷

鼂氏曰:偽唐韓熙載字叔言,北海人。後唐同光中進士。南奔江淮,李昇建國,用為秘書郎,使與其子璟游。璟嗣位,為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知制誥。頃之,請誅陳覺,黜和州司馬。復召中書舍人,累遷兵部尚書。第宅華侈,妓樂四十餘人,不加檢束,時人比徐之才。璟屢欲倚以為相,用是不果。後左授右庶子、分司,乃盡斥群妓,單車引道,留為秘書監,俄復位,已而其去妓皆還。熙載天才俊敏,工隸書及畫,聲名冠一時。自朱元叛後,《煜》猶疑北人,多因事誅之。熙載愈益淫縱,然喜延譽後進,如舒雅等,後多知名。謚曰文。

◎《孫晟文集》三卷

鼂氏曰:南唐孫晟字鳳,密州人。好學有文辭,尤長於詩,少為道士。常畫賈島像,置於屋壁,晨夕事之。後乃儒服謁唐莊宗於鎮州,莊宗以為著作佐郎。天成中奔於吳,李昇父子用之為相。周世宗征淮,璟懼,遣晟奉表求和,世宗召問江南事,不對,殺之。璟聞,贈魯國公。

◎潘佑《滎陽集》十卷

鼂氏曰:偽唐潘佑,金陵人。韓熙載薦於璟,授秘書正字,直崇文館。煜時為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知制誥、中書舍人。佑性貞介,文章贍逸,尤長議論。坐言事悖慢下獄,自刎死,人頗言張洎譖之。

◎成彥雄《梅頂集》一卷

鼂氏曰:南唐成彥雄,江南進士。有劉鉉序。

※《徐常侍集》三十卷

鼂氏曰:南唐徐鉉字鼎臣,廣陵人。仕楊溥為秘書郎,直宣徽北院,掌文翰。李昇時知制誥,煜時累遷翰林學士。歸朝,為直學士院、給事中、散騎常侍。淳化初,坐累黜靖難軍司馬。鉉初至京師,見御毛褐者,輒哂之,邠苦寒,竟以冷氣入腹而卒。鉉幼能屬文,尤精小學,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常不喜預作,有欲從其求文者,必戒臨事即來請,往往執筆立就,未嘗沈思。常曰:「文速則意思敏壯,緩則體勢疏慢。」
陳氏曰: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餘十卷,歸朝後所作也。所撰《國主李煜墓銘》,婉微有體,《文鑒》取之。

◎田霖《四六集》一卷

鼂氏曰:南唐田霖撰。

◎孫光憲《鞏湖編》三卷

鼂氏曰:荊南孫光憲字孟文,陵州人。王衍降唐,避地荊南,從誨闢掌書記,歷檢校秘書監、御史大夫。王師收閬州,光憲勸其主獻三州地。乾德中,終黃州刺史,自號葆光子。

※《扈載集》十卷

陳氏曰:後周翰林學士範陽扈載仲熙撰。少俊早達,年二十六以死。其子蒙,顯於國朝。

※《神宗皇帝御集》二百卷

鼂氏曰:宋朝神宗皇帝撰,章惇等纂。紹聖初,以元祐中所集止九百四十三道,有旨命惇再加編次,至元符中書成,比元祐所編,增多八千七百三十道,分文辭、政事、邊機三門。言者仍以元祐之臣託以邊機不宜洩露,掩沒先帝盛美,於是遍以賜群臣云。

※《范魯公集》三十卷

鼂氏曰:宋朝范質字文素,大名人。後唐長興中舉進士。時和凝典貢舉,覽質程文,器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即以其數處質,舉子謂之「傳衣缽。」晉天福中為翰林學士。周廣順初拜相。太祖受禪,加兼侍中。乾德二年,始罷為太子太傅。卒,年五十四。將終,戒其子旻勿請諡,勿刻墓碑。質力學強記,好聚書,既登朝,猶手不釋卷。國史載其《示從子詩》、《家書目序》、《薦呂餘慶、趙普表》三篇。

※《趙韓王集》三卷

鼂氏曰:宋朝趙普字平則,薊州人。其父遷洛陽占籍焉。乾德中,代范質為平章事,太平興國六年及端拱初三入相。薨,封真定王,謚忠獻。卒年七十一。普初無學術,太宗勉之,晚年頗該博。
陳氏曰:《遺稿》凡十卷。普,開國元臣,不以文著,而《彗星》、《班師》二疏,天下至今傳誦。末有劉昌言所撰《行狀》。案《館閣書目》惟有《奏議》一卷,今麻沙書坊刊本,奏議止數篇,餘者表狀之屬。
巽岩李氏《遺稿序》曰:王禹偁嘗賦詩哭普,謂其章疏與《夏訓》、《商謨》相表裏,本傳獨載普《諫伐幽州辭》,多刪潤,每恨弗見其全,網羅搜索,久乃得普遺文,而幽州之奏咸在,後有《論星變》及《薦張齊賢》二奏,其言諄諄,要本於仁。嗚呼,賢矣!禹偁褒贊,諒不為私。而史官簡編,誠可嘆息。乃次第其遺文,以傳於世。其四六表狀,往往見《禹偁集》,蓋禹偁代作也。雖禹偁代作,必普之心聲云耳,因弗敢棄。顧草疏決不止此,當博求而附益之。

※《柳仲塗集》一卷

鼂氏曰:宋朝柳開字仲塗,大名人。開寶六年進士。太平興國中,上書願備邊用,換崇儀使,知寧邊軍,徙全、桂二州,貶復州團練副使,居久之,復官。歷環、邠、曹、邢、代、忻、滄七州。咸平四年,終於京師。開幼奇警,有膽氣,學必宗經。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肩愈,字紹先。既而易今名字,自以為能開聖道之塗也。集乃門人張景所編。歐公嘗推本朝古文自仲塗始。
陳氏曰:仲塗歷知常、潤州,以殿中侍御史換崇儀使,又歷七郡以卒。門人張景為行狀、集序,集凡十五卷。本朝為古文自開始,然其體艱澀。為人慷慨,喜功名,急義。史亦稱其傲很強愎云。

※《張晦之集》二十卷

鼂氏曰:宋朝張景字晦之。師事柳開,學為古文,名震一時。卒,官至廷評,年四十九。集有文百九十三首,禹偁所編,並為之序。

※《穆參軍集》三卷

陳氏曰:泰州司法參軍東平穆修伯長撰。修,祥符二年,經明行修進士。仕不遇,困窮以死。師事陳摶,傳其《易》學,以授李之才,之才傳邵雍,而尹洙兄弟亦從之學古文,且傳其《春秋》學。或曰《太極圖》亦修所傳於陳摶、種放者。今其遺文傳世者僅如此,門人祖無擇為之序。
水心葉氏曰:柳開、穆脩、張景、劉牧當時號能古文,今《文鑒》所存《來賢亭記》,《河南尉廳壁記,《法相院鐘記》、《靜勝亭記》,《待月亭記》,諸篇可見。時以偶儷工巧為尚,而我以斷散拙鄙為高。自齊、梁以來言古文者,無不如此。韓愈之備盡時體,抑不自名,李翱、皇甫湜往往不能知,而況孟郊,張籍乎!古人文字,固極天下之巧麗矣,彼怪迂鈍樸,用功不深,才得其腐敗粗澀而已。

※《胡周父文集》十卷

鼂氏曰:宋朝胡旦字周父,渤海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一人。知海州,上《河平頌》。先是,盧多遜、趙普罷,頌有「逆遜投荒,姦普屏外」之句,太宗怒,貶商州團練副使。上《平燕入議》,召復官,再遷知制誥。翟馬周上封事,斥時政,語連旦,謫防州團練副使。復召知制誥,草《王繼恩制》詞溢美,流潯州。景德初,以目病致仕,終秘書監。為人雋辯強敏,少有大志,力學,以贍博聞。雍熙、淳化間奏御之文為時推賞。晚節黷貨,多干擾州縣,持吏短長,時論薄之。

※《張師黯集》五十卷

鼂氏曰:宋朝張洎字師黯,滁州人。仕李煜,知制誥、中書舍人。歸朝為史官修撰、翰林學士。淳化中,參知政事。至道二年卒。洎風神灑落,文辭清麗,通釋氏學,然性險陂而諂附。集有吳淑序,其子安期所編,咸平五年上之。

◎王元之《小畜集》三十卷

鼂氏曰:王禹偁字元之,鉅野人。家微賤,九歲能為歌詩,畢士安見而異之,及長,善屬文。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端拱初,試文,擢右司諫、知制誥,判大理寺。辯徐鉉罪,忤旨,貶商州團練副使。久之,復召知制誥,入翰林為學士。孝章皇后崩,梓宮遷主第,禹偁謂后常母儀天下,當用舊典。以謗訕左遷,知滁州。真宗即位,復召掌誥,修《太宗實錄》,坐語涉輕誣,出守黃州,徙蘄州。卒,年四十八。元之詞學敏贍,獨步一時,豐氣峻厲,極談世事,臧否人物,以直道自任,故屢被擯斥。喜稱獎後進,當時名士,多出其門下。集自為序。
陳氏曰:元之文,自為之序,略曰:閱平生所為文,類而第之,得三十卷。將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象曰「君子以懿文德」,未能行其施,但可懿文而巳。《外集》者,其曾孫汾裒輯遺文,得三百四十首。又有《承明集》十卷,《奏議集》三卷,未見。
水心葉氏曰:王禹偁文、簡雅古淡,由上三朝,未有及者,而不甚為學者所稱,蓋無師友議論故也。
竹溪林氏曰:王元之又在尹、穆之前,雖未能盡去五代浮靡之習,而意已務實,但未得典則之正。

※《宋文安集》一百卷

鼂氏曰:宋朝宋白字素臣,開封人。年十二屬文。建隆二年進士。調嘉州玉津令。從太宗平晉,獻《頌》,上嘉之,累擢翰林學士。祥符中卒,謚文安。白之文,頗浮麗,而理致或不工。典貢舉,取王禹偁、田錫、胡旦,時稱得人。又名《廣平集》。
 卷二百三十二 ↑返回頂部 卷二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