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第02卷/第2號/通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通信
作者:胡適 陳獨秀
1916年10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新青年/卷2

[编辑]

胡適來信[编辑]

獨秀先生足下:

二月三日,曾有一書奉寄,附所譯《決鬥》一稿,想已達覽,久未見《青年》不知尚繼續出版否?今日偶翻閱舊寄之貴報,重讀足下所論文學變遷之說,頗有鄙見,欲就大雅質正之。

足下之言曰:“吾國文藝猶在古典主義理想主義時代,今後當趨向寫實主義。”此言是也。然貴報三號登謝無量君長律一首,附有記者按,語推為“希世之音”又曰:“子雲相如而後,僅見斯篇,雖工部亦只有此工力,無此佳麗……吾國人偉大精神,猶未喪失也歟,於此征之。”“細檢謝君此詩,至少凡用古典套語一百事(中略),稍讀元白柳劉(禹錫)之長律者,皆將謂貴報案語之為厚誣工部而過譽謝君也。適所以不能已於言者,正以足下論文學已知古典主義之當廢,而獨噴噴稱譽此古典主義之詩,竊謂足下難免自相矛盾之誚矣。適嘗謂凡人用典或用陳套語者,大抵皆因自己無才力,不能自鑄新辭,故用古典套語。轉一灣子,含糊過去,其避難趨易,最可鄙薄。在古大家集中,其最可傳之作,皆其最不用典者也。老杜《北征》何等工力,然全篇不用一典(其“不開殷周衰中自誅褒妲”二語,乃比疑非用典也)。其《石壕》《羌村》諸詩亦然。韓退之詩亦不用典,白香山《琵琶行》全篇不用一典,《長恨歌》更長矣,僅用《傾國》《小玉》《雙成》三典而已。律詩之佳者,亦不用典,堂皇莫如“雲移雉尾開宮扇,日映龍鱗識聖顏”;宛轉莫如“豈謂盡煩回紇馬,翻然遠救朔方兵”;纖麗莫如“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悲壯莫如“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然其好處,豈在用典哉(又如老社《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首更可玩味)!總之,以用典見長之詩,決無可傳之價值,雖工亦不值錢,況其不工但求押韻者乎?

嘗謂今日文學之腐敗極矣。其下焉者,能押韻而已矣;稍進如南社諸人,誇而實,濫而不精,浮誇淫瑣,幾無足稱者(南社中間亦有佳作,此所議評,就其大概言之耳);更進,如樊山陳伯嚴鄭蘇盒之流,視南社為高矣,然其詩皆規摹古人,以能神似某人某人為至高目的,極其所至,亦不過為文學界添幾件贗鼎耳,文學雲乎哉!

綜觀文學墮落之因,蓋可以“文勝質”一語包之。文勝質者,有形式而無精神,貌似而神虧之謂也。欲救此文勝質之弊,當註重言中之意,文中之質,軀殼內之精神,古人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應之曰,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為乎?

年來思慮觀察所得,以為今日欲言文學革命,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不用典。

二曰不用陳套語。

三曰不講對仗(文當廢駢,詩當廢律)。

四曰不避俗字俗語(不嫌以白話作詩詞)。

五曰須講求文法之結構。

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

六曰不作無病之呻吟。

七曰不摹訪古人語,語須有個我在。

八日須言之有物。

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此八事略具要領而已,其詳細節目,非一書所能盡,當俟諸他日再為足下詳言之。以上所言,或有過激之處,然心所謂是,不敢不言。倘蒙揭之貴報,或可供當世人士之討論。此一問題關系甚大,當有直言不諱之討論,始可定是非。適以足下洞曉世界交學之趨勢,又有文學改革之宏願,故敢貢其一得之愚,伏乞恕其狂妄而賜以論斷,則幸甚矣。匆匆不盡欲言,即祝撰安。

胡適白

陳獨秀回復[编辑]

拜誦患書,敬悉一一。以提倡寫實主義之雜誌,而錄古典主義之詩,一經足下指斥,曷勝慚感。惟今之文藝界,寫實作品,以仆寡聞,實未嘗獲觀。本誌文藝欄,罕錄國人自作之詩文,即職此故。不得已偶錄一二詩,乃以其為寫景敘情之作,非同無病而呻,其所以盛稱謝詩者謂其繼跡古人,非謂其專美來者。若以西洋文學眼光,批評工部及元白柳劉諸人之作,即不必吹毛求疵其拙劣不通之處,又焉能免,望足下平心察之,實非仆厚誣古人也。承示文學革命八事,除五八二項,其余六事,仆無不合十贊嘆,以為今日中國交界之雷音。倘能詳其理由,指陳得失,衍為一文,以告當世,其業尤盛。第五項所謂文法之結構者,不知足下所謂文法,將何所指?仆意中國文字,非合音無語尾變化,強律以西洋之Grammer,未免畫蛇添足(日本國語,乃合音,惟只動詞、形客詞、有語尾變化,其他種詞、亦強衾西洋文法,頗稱附會無實用,況中國文乎)。若謂為章法語勢之結構,漢文亦自有之,此當屬諸修辭學,非普通文法,且文學之文,與應用之文不同,上未可律以論理學,下未可律以普通文法。其必不可忽視者修辭學耳。質之足下,以為如何?尊示第八項“須言之有物”一語,仆不甚解,或者足下非古典主義,而不非理想主義乎?鄙意欲救國文浮誇空泛之弊,只第六項“不作無病之呻吟”一語足矣。若專求“言之有物”,其流弊將毋同於“文以載道”之說,以文學為手段為器械,必附他物以生存。竊以為文學之作品,與應用文字作用不同,其美感與伎倆,所謂文學美自身獨立存在之價值,是否可以輕輕抹殺?豈無研究之余地,況乎自然派文學,義在如實描寫社會,不許別有寄托,自墮理障。蓋寫實主義之與理想主義不同也,以此以上二事,尚望足下有以教之、海內外講求改革中國文學諸君子,倘能發為宏議,以資公同討論,敢不洗耳靜聽!若來書所謂加以論斷,以仆不學無文,何敢何敢!

獨秀謹復

[编辑]

王庸工來信[编辑]

記者足下

讀貴報增益青年知識匪淺,前見第二號達噶爾譯詩註中,言達噶爾氏曾受Nobel賞金,不審此種賞金,出自何國何人,是何制度?乞有以見示,敬頌撰安。

王庸工白

陳獨秀回復[编辑]

諾倍爾(Alfred Bernhard Nobel)乃瑞典人名,為發明炸藥“戴拿埋特”(Dynamite,乃以硝酸等,混合於矽霄土、鋸屑所制)之大工業化學家,生於一八三三年,卒於一八九六年,臨終時,悉出資產,創立諾倍爾賞金制度,獎勵有功德於人類者凡五種,每種年限一人,人給金約合華銀八萬圓,不限閾籍。其第一種為物理學者;第二種為化學者;此二種均由“斯托亨(瑞典都城)皇家科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Stockholm)評選,其第三種為醫學者及生理學者,由“斯托亨之嘉樂林學會”(Caroline Institute in Stockholm)評選。第四種為文學者,由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評選。第五種為有功於世界和平運動者,由揶威議院(Norwegian Sturthing)評選,近已稍變舊章,每年每種,不限一人矣。若法國之羅蘭(Romain Rolland),瑞典之海敦司塔姆(V.V. Heidenstam),丹麥之朋托皮丹〔H. Pontoppidan)三小說家,同以一九一四年得獎。且亦不限以五種,如丹麥歷史家龍德(Troels Lund),即其例也。

[编辑]

王醒農來信[编辑]

獨秀先生大鑒

前於《甲寅》四號中,獲讀大文甚佩。頃承友人贈以《青年雜誌》一冊,敬悉主撰者為足下,言正理確,益世匪淺。不學如賤子,又何說焉?惟以先生發斯宏願,力作新民,略有貢陳,不識有當萬一否?夫今後之救國,舍吾青年莫屬,青年以國之興亡為己任。舍受教育莫由,吾國之教育何如者,奴隸教育,亡國教育而已。此中未嘗無優秀之士,深恐數年後,所具之誌願之新知識,亦歸消滅烏有。蓋今之教育,等諸科舉。父詔其子,兄勉其弟,無非利祿。而青年學子,識見不定,辨理不清,實居多數。則昔之優秀者,盡為政府與父兄所籠絡而束縛之,亦意中事耳。愚以為今時實無教育可言,求教育而有實效者,報章其一也。《甲寅》說理精辟,其真直為當世獨一無偶。昔被查禁,今出版與否,尚不可知。《甲寅》續出,《甲寅》之真直固在。獨惜吾輩青年,失此慈母也,繼續之任,不得不望於大誌負之,尤望時時移譯名人學說,如白芝浩諸篇然。並於大誌中增加介紹名著一欄,使青年不尚浮誇,能辨真理之所在。而有讀書之樂趣,不致再蹈泛覽東扯西拉等書,徒耗金錢,廢書浩嘆之病。要而言之,吾輩青年,病在知識薄弱,父詔師勉,一於無謂之縱橫文字,而不使其精研學理。此賤子所以有介紹名著之請求也,匆匆奉陳不備不莊,肅請著安。

王醒農頓首

[编辑]

畢雲程來信[编辑]

獨秀先生足下:

讀大著《新青年》,向往益深,惟仆有不能已於言者,先生撰著,雖多鞭策勖勉之語,然字裏行間,恒流露一種悲觀。時局之危,仆豈不知,無如仆之愚見,悲觀易流於消極。青年立誌未堅,逢茲時會,已有我生不辰之感,再益以悲觀之文字,誌行薄弱者,不免因而頹喪。仆雖無似,竊以為與其生於百廢俱舉之時,無寧生於百舉俱廢之今日。此數十年短促之光陰,可以躬親建設不朽之大業。歲寒見松柏之後雕,若在春夏之交,松柏又何殊於凡卉。是以仆對於梅特尼廓甫氏之言,深為贊成。仆以未受相當教育,故於世界哲人之學說,不甚了了。然仆自信有活潑之思想,不為俗習及現象所拘思想絕對自由,梅氏以個人之完全發展,為人類文明進步之大的,深合於仆之思想。仆以為今日種種現象之腐敗,乃不可免之事。我健全潔白之自身,一日不腐敗,則樂觀之希望,一日不絕。仆自鄉僻之腐敗私塾中來上海,粗淺之新聞,尚不能閱讀,遑論其他。苦心研求,漸得進境,乃於黑暗之中,尋得一線之光明。曰,凡人茍非劃地自限前途之希望,未可限量,得進一步,有一步之樂趣,因此愈信天助自助者之說。而樂進不已,雖經種種困難,而未有絲毫悲觀之念,擾仆心誌。因仆畏難之心,恒為樂觀之希望所戰勝也。迄於今日,仆雖仍為無學之人,而仆之進取不少已。仆自視與初來上海之時,已判若兩人,故深覺進取之樂。仆知學問優裕勝仆什百千倍之青年,大有人在,深願其一意進取,勿以時局之悲觀而自餒。時事愈危,進取愈力,個人之進取,自足以裨益於國家,自足以裨益於人類進化之大業。先生負教育青年之重任,前途希望,正自無窮。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一樂,先生又何悲乎?伏願先生一意著述,造福青年,勿以現象悲觀而輟筆,不徒為青年界之幸,我國家實蒙其福,質之先生以為何如?

畢雲程白

陳獨秀回復[编辑]

仆最反對悲觀主義者也,且自信《青年雜誌》,未嘗作悲觀語,然讀者如足下既已作此感想,分眀事實,仆又何詞以抵賴?今而後惟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已。聞之友人,足下堅苦拔俗,欽慕久之,仆無狀。執筆本誌幾一載,不足動青年毫末之觀聽,慚愧慚愧!希足下時督責之幸甚。

獨秀謹復

[编辑]

李平來信[编辑]

記者足下

日昨獲讀二卷一號大誌,更名《新青年》,同時適閱吾師彬夏女士《基礎之基礎》一文(見《婦女雜誌》本年八月號),因作《新青年之家庭》篇,寄呈記者。倘荷賜載大誌氽白,以征同調,則幸甚矣。再仆近在同濟學校專攻德文,開校在即,不日出申,頗擬得記者一面,未稔許可否?余不白。

平謹上

陳獨秀回復[编辑]

示悉,抵滬時希以住址見示,以便約期相見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