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會要/卷0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謚法下

[编辑]

壯武:芮國公李瑾,景城伯馬榮

壯勇:渠國公吳成,邠國公吳克忠,邵陽伯馬聚,任邱伯梁成,宣城伯衛颖

壯毅:臨江侯趙馘,廬江侯何德

壯靖:綿谷伯高文

壯敏:昌甯伯趙勝

壯愍:贈都督僉事馮恩,都督同知岳懋

壯節:崇安侯譚淵

莊懿:户部尚書譚大初,兵部尚書張鎣,刑部尚書閔圭、周瑄,工部尚書胡拱辰

莊簡:恩國公張赫,成國公朱儀,吏部尚書聞淵、陸光祖、喬宇,户部尚書秦民悦、鄒文盛,都御史熊繡,禮部尚書李浩,兵部尚書王學夔、張悦,工部尚書王復、李浩

莊靖:魏國公徐俌,保昌伯蔣廷圭,閣臣陳文,刑部尚書魏時亮,工部尚書趙璜,都御史宋景、陳瓚,工部侍郎劉東星

莊節:右都督張可大

莊敏:黟國公陳豫,吏部尚書崔恭,户部尚書楊鼎、許誥,刑部尚書林聰,兵部侍郎陶諧

莊毅:南甯侯毛勝,吏部尚書孫瑋,兵部尚書王竑,刑部尚書王紀

莊肅:昌國公張巒,吏部尚書胡松,副都御史婁志德

莊介:工部尚書劉一儒,山西巡撫姜洪

莊僖:新甯伯譚祐,東甯伯焦棟,刑部尚書韓邦問,都御史張永明,刑部侍朗舒化

莊裕:户部尚書徐問

莊襄:皖國公仇成,黔國公沐崑,兵部尚書劉天和,都御史俞諫

莊敬:户部尚書宋纁

莊和:英國公張崙

莊武:魏國公徐宏基,襄城侯李瑾,豐潤伯曹義

莊愍:都御史寇深

貞敏:吏部尚書梁夢龍

貞襄:兵部尚書徐琦、聶豹

貞愍:駙馬都尉鞏永固(福王謚,)

貞肅:刑部尚書林俊,雲南巡撫楊繼宗

襄毅:海國公吳禎,東甯侯焦禮,蒙陰伯李英,永甯伯譚廣,吏部尚書許進、楊博,户部尚書秦紘,兵部尚書程信、項忠、王邦瑞、翁萬達、彭澤、李化龍、王崇古,都御史韓雍

襄簡:兵部尚書王軾,許國公王志

襄介:刑部侍郎段民

襄靖:滕國公顧時,蠡國公梁珤,兵部尚書吳應聘

襄敏:涇國公陳亨,臨漳伯郭義,威甯伯王越,吏部尚書李秉,户部尚書黄鎬、周奎,兵部尚書王以旂、潘鑑、譚綸、李遂,刑部書董方,都御史李賓、鄧廷瓚,兵部侍郎張珩,戎政尚書鄭洛,刑部侍郎楊泰,工部侍郎王永和、劉丙,副都御史鄧棨、唐澤

襄惠:吏部尚書屠滽,刑部尚書洪锺,工部尚書吳文華,户部侍郎鄒守愚,兵部侍郎張岳

襄烈:江國公吳良

襄憲:戎政尚書張佳允

襄武:東甌王湯和,英山侯於顯,邢臺伯馮烒

襄裕:贈刑部尚書王宗沐

襄恪:鎮遠侯顧溥

襄榮:修武伯沈清

襄懋:兵部尚書胡宗憲、毛伯温

襄愍:融國公柳升,洛南伯馮楨,工部尚書才寬,刑部侍郎丁鈜,兵部侍郎曾銑

勇襄:汝國公周武,裕國公張軏

定襄:杞國公陳德

定肅:户部侍蕭彦

介肅:兵部尚書吳嶽,山西巡撫魏允貞

介愍:兵部侍郎馬從聘

清憲:尚寶少卿孟秋

清簡:吏部尚書孫需、孫鑨,刑部尚書樊瑩

清惠:刑部尚書耿九疇,工部尚書劉麟、吳廷舉、丁賓,副都御史張瑋(福王謚,)

清襄:兵部尚書陳道亨

清敏:吏部尚書衛承芳

清愍:副都御史孫繼魯

節愍:兵部尚書劉儁、陳洽,江西副使周憲,僉事潘宗顏,都督同知李啟光,都指揮丁碧,進士孟章明(福王謚,),大僕丞申侍允(福王謚,)

康懿:吏部尚書陳俊,工部尚書徐貫、林廷㭿

康簡:兵部尚書李鉞,工部尚書楊守隨、崔文奎,刑部侍郎胡韶

康靖:惠安伯張偉,宣城伯衛錞,禮部尚書鄒幹

康僖:崇信伯費栻,駙馬都尉蔡震,户部尚書王承裕,刑部尚書陸瑜、屠勳、周倫,大僕寺卿邵銳

康惠:定國公徐文璧,户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李承勛,刑部尚書楊志甯,工部尚書宋禮,都御史周季鳳

康介:兵部尚書郭宗皋

康穆:阜國公王鎮

康和:兵部尚書李充嗣

康順:南和伯方壽祥,廣甯伯劉泰

康毅:兵部尚書王憲

康敏:刑部尚書白昂、趙鑑

僖敏:靈壁侯湯紹宗,都御史陳鎰,户部侍郎王锺,副都御史周季麟

僖靖:兵部尚書廖紀

僖武:甯遠伯任禮

僖順:西河伯吳守義,溧陽伯紀廣,忠勇侯蔣信

僖愍:遵化伯吳克勤,修武伯沈榮

安節:吏部尚書袁洪愈

安簡:禮部尚書王宗彝

惠敏:副都御史龎尚鵬

惠安:刑部尚書彭韶

惠襄:西平侯沐春

孝勇:東海侯陳文

景成:樂昌侯邱廣

榮壯:宜良伯冉保,順義伯羅秉忠

榮靖:甯國公周能,端安侯王源,鎮遠侯顧仕隆,慶陽伯夏儒,安平侯方銳,刑部尚書翁溥,都督陳政

榮毅:招遠伯馬亮,兵部侍郎墨麟

榮簡:禮部尚書盛端明,駙馬都尉鄔景和

榮康:黔國公沐斌,成國公朱鳳

榮襄:郯國公孫繼宗,茌平伯吳中,沐陽伯金濂,閣臣袁宗皋,刑部尚書聶賢,左都督韓僖

榮恭:京山侯崔元

榮愍:鉅鹿侯井源

榮和:英國公張崙,昌化伯邵喜,吏部尚書汪鋐

榮僖:成國公朱輔,定國公徐光祚,會昌侯孫杲,鎮遠侯顧寰,安昌伯錢承宗,玉田伯蔣輪,安昌伯錢果,长甯伯周彧,新建伯李玉,泰和伯陳萬言,户部尚書孫交,禮部尚書顧可學(後削,)

榮懷:遂安伯陳塤

榮愿:刑部尚書朱濬

肅敏:兵部尚書余子俊、王廷相、董漢儒,工部尚書辛自修

簡肅:吏部尚書邱橓,户部尚書方鈍,兵部尚書潘璜,刑部尚書方良永,工部尚書黄珂,都御史張敷華、屠僑、周延

簡襄:刑部尚書陳壽

靖襄:臨武伯蕭綬,惠安伯張偉

崇武:合浦侯陳清

宣武:陝國公郭興

桓襄:永國公薛顯

桓義:臨沂侯王真

剛毅:茂國公李彬

剛勇:新泰伯張欽

威武:應城伯孫巖

威毅:黔國公吳復,漳國公王聰,彰武伯楊信

威襄:營國公郭英,优羌伯毛銳

威靖:懷柔伯施聚

威勇:甯晉伯劉聚

端肅:吏部尚書馬文升,刑部尚書趙錦,户部尚書梁材、葛守禮,都御史顧佐

端恪:吏部侍郎何維柏。

端簡:兵部尚書劉采,刑部尚書鄭曉、林雲同、毛愷、趙參魯,副都御史朱裳

端毅:吏部尚書王恕,贈刑部尚書劉玉

端敏:兵部尚書胡世甯,刑部尚書秦金

端襄:刑部尚書王之誥

端愍:贈兵部尚書商大節

端惠:户部尚書雍泰

端洁:吏部侍郎楊時喬

裕愍:副使顧大章

恪愍:四川副使吳景

烈愍:興文知且張振德

悼僖:襄城伯李珍。

雜錄

[编辑]

洪武二年,常遇春卒,追贈其曾祖謚「莊簡」,祖謚「安穆」,父謚「靖懿」。謚及三代,自唐、宋以來,未之有。蓋上念遇春功高,因循元制,故有此舉耳。(《世法錄》,)

六年,帝念天下大定,諸功臣如:廖永安及俞通海、耿再成、胡大海、趙德勝、桑世傑等皆已前沒,未有謚號,乃下禮部定議。議曰:「臣谨按《謚法》,以『赴敵逢難』謚臣永安『武愍』;『杀身克戎』謚臣通海『忠烈』;『奉上致果』謚臣張德勝『忠毅』;『勝敵致强』謚臣大海『武莊』;『闢土斥境,武而不遂』謚臣再成『武壯』;『折衝禦武,壯而有力』謚臣德勝『武桓』。世傑業封永義侯,與漢世祖封寇恂、景丹相類,當即以爲謚」。詔曰:「可。」(《廖永安傳》,)

二十五年,詔:凡親王及功臣賜謚,令禮部行翰林院擬奏請旨。(《世法錄》,)

太祖時,文臣未嘗得謚。至建文,追謚待制王禕,文臣有謚自禕始。其謚小臣,亦自禕始。永樂時,謚胡廣「文穆」洪熙初,始合故臣之勞於國及侍青宫三品而上,易名者十馀人,而后文臣之謚廣。(《山别集》,)

洪熙元年,命禮部尚書吕震谕翰林,定故兵部尚書兼詹事金忠等十八人謚。内通政使贺银謚不美,上曰:「此数人皆在先明,尽心事國;有德行重事厚表裹一致者,有涉历艰難始終一心者;必加旌亵,庶几禮賢厚終之道。但朕意未赏及银。银勞可贈官,行不應美謚。若加恶謚,又不若無謚,人不得議焉。」银遂不謚。

成化四年四月,禮部主事陸淵之言:「刑罰雖严,可警於一時;爵赏雖重,不及於后世。惟美、恶之謚一定,則榮、辱之名不朽。迩者大學士陳文卒,謚曰『莊靖』。『莊靖』美謚也,陳文何以當此?迹其生平,贪岁彰聞,纵子爲恶。生逃重罰,死又窃美名,殊失古人劝惩之典。乞敕議更恶謚,以爲將來戒。」御史谢文祥亦言:「圣人制爲謚法,所以善善恶恶,以公天下后世。近陳文卒,議者妄擬謚曰『莊靖』夫睿通克服曰『莊』,慎以处位曰『靖』,以此加之文,豈惟不称其情,后人或慕而效之,敢於肆行無忌,則天下國家尚奚赖哉?乞敕有司會議,别选恶謚相称者加之。使天下后世曉然知陛下之大公,雖輔臣不少贷;則善者劝而恶者惧矣。」上以陳文既有过,當時不言,沒后始言。姑宥之。(《世法錄》,)

弘治四年,户部尚書劉昭子绮奏乞贈謚。禮部覆奏。有旨:「劉昭前被劾,削太保致仕,何可復興贈謚?此后有乞恩贈謚者,禮部斟酌可否,不許一概滥請。」(王圻《通考》,)

十五年,定制:凡親王薨,行撫按;郡王病故,行本府親王及承奉长史;核勘以奏,乃議謚。文武大臣請謚:禮部請旨,行吏部、兵部考实绩;禮部定三等:行業俱优者爲上,颇可者爲中,行实無取者爲下:送翰林院擬謚。有應謚而未得者,撫按科道官以聞。(《禮志》,)

嘉靖七年闰十月,給事中劉世扬奏:「工部李钅遂謚『恭敏』,士論不興。」上曰:「钅遂謚既未协公議,并贈官俱革去。今后务慎重國典,不許滥興。」

十五年,吏部侍郎霍韬疏劾尚書夏言爲大學士費宏請謚「文憲」,犯憲宗庙號,當改正。言曰:「我朝彭時、宋濂皆於正德间謚『文憲』,不避庙號。且黄福、劉大夏俱謚『忠宣』,是犯宣宗;許進謚『恭毅』,是犯武宗;楊守陳、章懋、储謚『文懋』,是犯懿祖;必若韬言,皆當改正矣。」因上疏乞归,上慰留之。(已上《世法錄》,)

二十二年,周怡奏:「大臣贈官、贈謚,朝廷劝徵之大典。其历任雖久,曾经論劾者,不許奏請。已故兵部尚書張瓚,在任無一善状,屡被疏劾。上負國恩,下遣边患。明刑幸逃於生前,顯褫宜行於沒后。乃典禮加隆,贈謚兼备。已故南京兵部侍郎吕楠;未究厥施,宜隆恩典。乃奉明旨:『吕楠龍謚,』於劝徵之道有乖。严嵩竟無一言,焉用此相臣爲哉?」疏入,不纳。(《春明夢余錄》,)

二十三年,禮部尚書太医院許绅卒,其妻援洪熙中本院使蔣用文例,請謚。禮部難之。詔謚「恭僖」。

二十五年,都御史林俊上言:「刑部尚書彭韶謚『惠安』。彭韶文學经济,正色立朝,無愧古人。其视吳讷謚『文恪』,魏骥謚『文靖』,叶盛謚『文莊』,庶几近之。不知定議時,何取『惠安』之議?舍大錄细,不足服中外之心。」不报。

二十七年二月,給事中趙鉞言:「故禮部尚書費采謚『文通』,故总兵却永謚『隐懷』,行履無聞,数经論列,不宜賜謚。」上曰:「謚法原有美恶,以示劝惩。今后定擬,务合公論。」(已上《世法錄》,)

石珤謚「文隐」,其门人張璁在揆地,以議大禮不合,故以「违情不拂」謚之。隆慶间改「文介」。張治亦謚「文隐」,隆慶间改「文毅」。殷士儋謚「文通」,后其家請於朝,改「文莊」。(《野获编》,)

道士邵元節卒。禮官擬謚「榮靖」,不称旨;再擬「文康」。帝兼用之,曰:「文康榮靖。」方士陶仲文卒,特謚「榮康惠肅」。隆慶间,皆追削。(《方伎傳》,)

王世貞曰:「方士之有謚,自世宗始。謚而四字,淫矣。方士得之,則益淫也。」

隆慶二年,副使王世貞奏:「文皇帝北伐時,同安侯霍親等,骂贼力战以死,宜优加贈謚。徵士吳與弼、检讨陳献章、副使李夢陽、何景明,此数臣皆宜加謚,以彰潜德。」不纳。 給事中辛自論夺尚書顧可學、徐可成及侍郎朱隆禧、郭文英贈謚。以可成由黄冠,文英由工匠,可學、隆禧俱以方药進也。(已上《春明夢余錄》,)

萬历元年,题准:大臣應得謚者,禮部仍廣加咨询,稽核名实。间有應謚而未经题請,及曾题請而未蒙賜謚者,不論遠近,許各该撫按及科道官從公舉奏,禮部酌議,题覆补給。若不系公舉,子孫自陳乞补謚者,不准。

十二年,题准:凡遇文武大臣應得謚號者,果系公論允服,毫無瑕疵,具請上裁。如行業平常,官品雖崇,不得概與。

二十六年十月,禮部覆按臣喬璧星本議謚。上曰:「卿等虚心详議,應謚者准與补謚。若已謚者,果與众議不协,方許改正追夺。毋得苛求,以伤朝廷锡予之仁。」(已上王圻《通考》,)

三十一年,禮部侍郎郭正域請严謚典。議夺者四人:許論、黄光升、吕本、范谦;應夺而改者一人:陳赞;补者七人:伍文定、吳悌、魯穆、楊繼宗、鄒智、楊源、陳有年。閣臣沈一貫、朱赓力庇吕本,不從其議。未几御史張邦俊請以吕楠從祀孔庙,而論應补謚者雍泰、魏學曾等十四人。部議久之,共汇题先后七十四人,留中不发。天啟元年,始降旨俞允,又增绩請者十人,而邦俊原請九人不與,正域所請伍文定等亦至是始定,凡八十四人。(《禮志》,)

儀制郎中於孔兼疏論吳時來晚節不終,不當謚「忠恪」。因請謚楊爵、陳瓚、孟秋。乃夺時來謚,而謚爵「忠介」。(《於孔兼傳》,)

天啟三年,禮部尚書林尧俞言:「謚典五年一舉。自萬历四十五年至今,蒙恤而未謚者,九卿臺省會議,與臣部酌議。」帝可之。然是時迟速無定。六年,禮科給事中彭汝楠言:「耳目近,則睹记真。宜勿逾五年之限。」又谓:』三品以上爲當予謚。而建文諸臣之忠義,陶安等之參帷幄,叶琛等之殉行间,皆宜补謚。」事下禮部。以建文諸臣未易轻擬,不果行。(《禮志》,)温体仁之卒也,特謚「文忠」。而文震孟、羅喻義、姚希孟、吕維祺皆不获謚。福王時,禮部尚書顧锡疇言:「体仁得君行政,最專且久;其負先帝罪大且深。乞將『文忠』之謚或削或改,而补震孟諸臣。庶天下有所劝惩。」报可。遂补謚諸人,削体仁謚。(《顧锡疇傳》,) 福王時,從工科給事中李清言,追謚开國功臣李善长等十四人,正德諫臣蔣欽等十四人,天啟惨死諸臣左光斗等九人。而建文之弟允通、允坚、允熙,子文奎,亦皆因清疏追补。(《禮志》,)

沈德符曰:「改謚凡八人:王謚『文節』,后改『忠文』;李時勉謚『文毅』,后亦改『忠文』;張玉謚『忠顯』,改『忠武』;孫忠謚『康靖』,改『恭憲』;朱永謚『武襄』,以同父號,改『武毅』;曹鼐謚『文襄』,改『文忠』;石珤謚『文隐』,改『文介』;張治亦謚『文隐』,改『文毅』。」 王圻曰:「國初恩典,有非翰林而謚『文』者,若:劉文成基、馬文簡京、姚文敏夔、唐文襄龍、叶文莊盛、魏文靖骥、储文懿瓘、鄭文安賜、儀文簡智、楊文恪廉、邵文莊寶、李文通奎、何文肅喬新、何文簡孟春、黄文毅孔昭、蕭文昭維楨、吳文恪讷、王文成守仁,是也。有官翰林而謚不以『文』者,如:王毅愍文、陳莊靖文、袁榮襄宗皋、劉忠愍球、楊莊敏鼎、盛榮簡端明、朱恭靖希周,是也。成、宏以后,則翰林專謚『文』,而他途不與。」(按邵寶、何孟春、王守仁、盛端明、朱希周、楊廉皆嘉靖间謚。「成、宏」應改「正、嘉」,)張志淳曰:「高皇帝迹行定謚,至不容私諸子而謚以『荒』以『愍』。文皇帝表章性理,以《謚法》系諸治道,且历载宋儒之論。以今考之,古之用謚,美恶并也。今專美而無恶,豈人皆善,而恶謚無所於加?抑亦恶不復謚,而謚者專以掠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