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卷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補中益氣湯[编辑]

治中氣不足,或误服克伐,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脉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脉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疟、痢,或疟、痢等症因脾胃虛而不能愈者。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後勞役感冒,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者,急加附子。愚謂人之一身,以脾胃爲主。脾胃氣實,則肺得其所養,肺氣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則火降,水火既濟,而成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一虛,四臟俱無生氣。故東垣先生著脾胃、内外傷等論,諄諄然皆以固脾胃爲本;所制補中益氣湯,又冠諸方之首。觀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補腎不若補脾,正此謂也。前所言治症,概舉其略,餘當仿此而類推之。是以附方之首,并註以表明之。

人參、黄耆(炒,一錢五分)白术(炒,一錢五分)甘草(炙,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柴胡(三分)升麻(三分)

上薑、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八珍湯[编辑]

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或寒熱昏愦,或胸膈不利,大便不實,或飲食少思,小腹脹痛等症。

人參、白术、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黄(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薑、枣、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编辑]

治氣血俱虛,發熱惡寒,自汗盗汗,肢體倦怠,或頭痛,眩暈,口乾作渴。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利,驚悸,發熱,或寒熱往来,盗汗自汗,晡熱内熱,遺精白浊,或二便見血,小腹作痛,小便短少,大便干涩,或大便滑泄,肛門下坠,小便频数,陰茎痒痛等症。即八珍湯加黄、肉桂各一錢。

四物湯[编辑]

治血虛發熱,或寒熱往来,或日晡發熱,頭目不清,或煩躁不寐,胸膈作脹,或胁作痛,尤當服之。

當歸、熟地黄(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编辑]

即前方加山栀、柴胡、牡丹皮。

四君子湯[编辑]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體瘦面黄,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善患疟、痢等症。

人參、白术、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薑、枣、水煎服。

六君子湯[编辑]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疟、痢。若覺内熱,或飲食难化作酸,属虛火,须加炮薑,其功甚速。即前方加半夏、陳皮。

香砂六君子湯[编辑]

即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歸脾湯治思虑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盗汗,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或大便不调,或肢體肿痛。或思虑傷脾而患疟疾。大凡怀抱郁結而患諸症,或因用藥失宜,克伐傷胃,变諸别症者,最宜用之。

人參、白术、白茯苓、黄龍眼肉(各二錢)遠志(一錢)酸枣仁(二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五分)當歸(二錢)

上薑、枣、水煎服。

加味歸脾湯[编辑]

治脾經血虛發熱等症。即前方加牡丹皮、山栀各一錢。加味逍遥散治脾肝血虛發熱,或耳内及胸乳腹脹,小便不利。

當歸、白术、茯神、芍藥、甘草、柴胡(各一錢)牡丹皮、山栀(各七分)

上薑、水煎服。

逍遥散[编辑]

即前方去山栀、牡丹皮。六味丸(一名地黄丸,一名腎氣丸)治腎虛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涎,頭目眩暈,眼花耳聋,咽燥,舌痛,齿痛,腰腿痿軟等症,及腎虛發熱,自汗盗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爲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又治腎陰虛弱,津液不降,敗浊爲痰,或致咳逆。又治小便不禁,收精氣之虛脱,爲養氣、滋腎、制火、导水,使機关利而脾土健實。

熟地黄(八兩,杵膏)山茱萸肉、干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上各另爲末,和地黄,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湯下。

八味丸[编辑]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冷惫,臍腹疼痛,夜多漩溺。即前方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藥也。加减八味丸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龈溃蚀,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寝汗,發熱,五臟齊損。即六味丸加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

加减金匱腎氣丸[编辑]

治脾腎虛,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脹,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症,其效如神。此症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变症者,非此藥不能救。

白茯苓(三兩)附子(五錢)川牛、膝桂、澤瀉、车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黄(四兩,掐碎酒拌杵膏)

上爲末,和地黄,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還少丹[编辑]

治脾腎虛寒,飲食少思,發熱,盗汗,遺精,白浊。又治真氣虧損,肌體瘦弱等症。

肉苁蓉、遠志、茴香、巴戟、干山藥、枸杞子、熟地黄、石菖蒲、山茱萸、牛膝、杜仲(薑制)楮實子、五味子、白茯苓(各二兩)

上各另爲末,用枣肉百枚并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

十補丸[编辑]

治腎臟虛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軟,小便不利等症。

附子(炮)五味子(各二兩)山茱萸、山藥、牡丹皮、鹿茸(制)桂心、茯苓、澤瀉(各一兩)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鹽湯下。

當歸補血湯[编辑]

治血氣損傷,或妄服峻劑,致氣血益虛,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脉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病多得於饥饱勞役者。

黄(炙,一兩)當歸(三錢,酒制)

上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编辑]

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症。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痢,心驚悸,熱而自汗等症。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黄(蜜炙)桂心、當歸、白术、甘草(炙,各一兩)熟地黄、五味子(炒)茯苓(各七分半)遠志(五分)

上薑、枣、水煎服。

參术膏[编辑]

治中氣虛弱,諸藥不應,或因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症蜂起,但用此藥補其中氣,諸症自愈。

人參、白术(各等分)

上水煎稠湯化服之。

濟陰地黄丸[编辑]

治足三陰虧損,虛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視物不的,或昏花、涩紧、作痛、畏明,或卒見非常之处等症。其功效与六味、還少丹相似。

五味子、麥門冬、當歸、熟地黄、肉苁蓉、山茱萸、干山藥、枸杞子、甘菊花、巴戟肉(各等分)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滋陰補腎丸[编辑]

治肝腎陽虛陰弱,虛火上炎,目視昏花,或至夜昏暗、紧涩。仍治六味丸所主之症。

熟地黄(三兩)牡丹皮(五錢)生地黄(四兩)澤瀉、茯苓(各二兩半)當歸尾、山茱萸、柴胡、五味子、干山藥(各五錢)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湯下。

益氣聪明湯[编辑]

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人目光大,久服無内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氣自益,身轻體健,耳目聪明。

黄、甘草、人參(各五錢)升麻、葛根(各三錢)蔓荆子(一錢五分)芍藥、黄柏(酒炒,各一錢)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

神效黄湯[编辑]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左右身麻木,或頭面手臂腿脚麻木不仁者,并皆服之。如兩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或瘾涩难开,或視物無力,睛痛手不得近,或目中如火等症。

蔓荆子(一錢)橘紅(五分)人參(八錢)甘草(炙)白芍藥(各一兩)黄(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临卧服。

助陽活血湯[编辑]

治眼发之後,犹有上熱,白睛赤色,瘾涩难开而多眵泪等症。

蔓荆子(二分)香白芷(三分)柴胡、黄甘草(炙)當歸(酒洗)防風(各五分)升麻(七分)

上水煎服。

芍藥清肝散[编辑]

治眵多燥,紧涩羞明,赤脉贯晴,臟腑秘結者。

白术、甘草、川芎、防風、荆芥、桔梗、羌活(各三分)芍藥、柴胡、前胡、薄荷、黄芩(各二分半)山栀、知母、滑石、石膏(各二分)大黄(四分)芒硝(二分半)

上水煎服。

黄連天花粉丸[编辑]

治症同上。

黄連、菊花、川芎、薄荷(各一兩)天花粉、連翹、黄芩、栀子(各四兩)黄柏(六兩)

上爲末,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茶湯下。

連翹飲子[编辑]

治目赤隱涩紧小,久視昏花,迎風有泪等症。

蔓荆子、生甘草、連翹(各三分)柴胡(二分)黄芩(五分)生地黄、當歸、紅葵花、人參(各三分)黄、防風、羌活(各五分)升麻(一錢)

上水煎服。

若中氣不足而致前症,用神效黄湯或補中益氣湯。

地芝丸[编辑]

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或妨近視,乃陰氣不足,陽氣有余也,宜用此方。

生地黄(焙干,四兩)天門冬、枳壳(麸炒)甘菊花(各二兩)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茶清或溫酒下。

定志丸[编辑]

治目不能近視,反能遠視,乃陽氣不足,而陰血有余也,宜此主之。

白茯苓、人參(各二兩)遠志、菖蒲(各一兩)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以朱砂爲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

决明夜光散[编辑]

治目夜昏,雖有灯月,亦不能睹。

石决明、夜明砂(各二錢)猪肝(一兩,生用)

上爲末,以竹刀切肝二片,铺藥於内,合之,用麻皮缚定,米泔水一碗,砂罐煮至半碗,临卧連肝藥汁服。

柴胡清肝散[编辑]

治肝膽二經風熱、怒火,颈项肿痛,結核不消,或寒熱往来,嘔吐痰水。又治妇人暴怒,肝火内动,經水妄行,胎氣不安等症。

柴胡黄芩(炒,各一錢)黄連(炒)山栀(炒,各七分)當歸(一錢)川芎(六分)生地黄、牡丹皮(各一錢)升麻(八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若脾胃弱,去芩、連,加苓、术。

左金丸[编辑]

治肝火胁肋刺痛,或发寒熱,或頭目作痛,泄瀉,淋秘,一切肝火之症,并皆治之。

黄連(六兩)吳茱萸(一兩,湯煮片時用)

上爲末,粥丸。白术、陳皮煎湯下。

小柴胡湯[编辑]

治肝膽經風熱,或寒熱往来,或晡熱潮熱,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瀉利,胁腹作痛諸症。

柴胡(二錢)黄芩(一錢五分)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编辑]

即前方加山栀、牡丹皮。

犀角升麻湯[编辑]

治風熱頭面肿痛,或咽喉不利,時毒等症。

犀角(镑,七錢)升麻(五錢)防風、羌活(各五錢半)白芷、黄芩、白附子(各二錢半)甘草(一錢五分)

上每服七錢,水煎。

越鞠丸[编辑]

治六郁,飲食少思,或胸满,吐酸,齿痛,瘡疥等症。

蒼术(炒)神曲(炒)香附子、山楂、山栀(炒)抚芎、麥芽(炒,各等分)

上爲末,水调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滚湯下。

平胃散[编辑]

治胃氣壅滞,胸膈不利,或飲食停滞。吞酸嗳腐,或嘔吐不食等症。

蒼术、厚朴(制)陳皮(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煎服。

異功散[编辑]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满等症。人參白术(炒)甘草(炒)茯苓陳皮(各一錢)上薑、枣、水煎服。

二陳湯[编辑]

治脾胃虛弱,中脘停痰,或嘔吐惡心,或頭目不清,飲食少思等症。

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甘草(炙)

上薑、水煎服。

小半夏湯[编辑]

治嘔吐風痰水飲。

半夏(薑制,五錢)茯苓(三錢)

上入薑汁,水煎服。

丁香茱萸湯[编辑]

治胃氣虛寒,致嘔吐哕,咽膈不通等症。

丁香、橘皮、柴胡、甘草(炙,各五錢)吳茱萸、蒼术、人參(各一錢)升麻(七分)黄柏(三分)草蔻、仁黄(各二錢)當歸(一錢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理中化痰丸[编辑]

治脾胃虛寒,痰涎内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难化,咳唾痰涎。此属中氣虛弱,不能统涎歸源也。

人參、白术(炒)干薑、甘草(炙)茯苓、半夏(薑制)

上爲末,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滚湯下。

牛黄抱龍丸[编辑]

治風痰壅盛,或咳嗽發熱,或发驚搐等症。

牛黄、雄黄、辰砂、天竺黄(各四錢)麝香(一錢)牛膽、南星。

上爲末,甘草湯糊丸皂子大。每服二丸,薑湯下。

柴芍參苓散[编辑]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泄瀉。凡病後宜用此调理。

柴胡、芍藥、人參、白术、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甘草、丹皮、山栀(炒,各三分)

上爲末,每服一錢,白湯下。或作丸服。

五味子湯[编辑]

治咳嗽,皮肤干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等症。

五味子(炒)桔梗(炒)紫菀、甘草(炒)續断(各五分)竹茹(一錢)赤小豆(一撮)生地黄(二錢)桑白皮(炒,二錢)

上水煎服。

人參平肺散[编辑]

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满。

人參、橘紅、甘草(炙)地骨皮(各五分)茯苓、知母(炒,各七分)五味子(炒)青皮、天門冬(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錢)

上水煎服。

麥門冬湯[编辑]

治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满,五心煩熱等症。

麥門冬、桑白皮(炒)生地黄(各一錢)半夏、紫菀、桔梗、淡竹葉、麻黄(各七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上薑、水煎服。

金沸草散[编辑]

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等症。

荆芥穗(一錢)前胡、麻黄、旋復花(各七分)甘草(炙)赤芍藥、半夏(各五分)

上薑、枣、水煎服。

柴胡桂枝湯[编辑]

治傷風發熱自汗,或痰氣上攻等症。

桂枝(二錢)黄芩(炒)人參、白芍藥(炒,各錢半)甘草(炙)半夏(薑制)生薑(各一錢)柴胡(四錢)大枣(二枚)

上作二劑,水煎服。

竹葉歸湯[编辑]

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冻飲料食者。

竹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黄(二錢)白术人參(各一錢)麥門冬(七分)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编辑]

治胃火作渴。石膏、人參、甘草(各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竹葉、麥門冬(各五分)

上薑、水煎服。

七味白术散[编辑]

(一名白术散)治中氣虧損,津液不足,舌干口燥,不喜飲冷,或吐瀉後作渴,最宜服之。

人參、白术、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各五分)干葛(一錢)

上水煎服。

凉膈散[编辑]

治上焦积熱,煩渴,面赤,頭昏,咽燥喉痛,口瘡,便溺赤涩,并宜服之。

大黄、朴硝、甘草(各一兩)連翹(四兩)山栀、黄芩、薄荷葉(各一兩)

上爲末,每服五、七錢,水煎。

栀子仁湯[编辑]

治時毒肿痛,大便秘結等症。

郁金、枳壳(麸炒)升麻、山栀仁(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潤腸丸[编辑]

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不通,不思飲食,乃風熱血燥二便結秘也,宜用此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若因氣血虛弱,津液干涸而大便秘結者,當以调補元氣,忌服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黄(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爲末,炼蜜爲丸。白湯下。

升陽除濕防風湯[编辑]

治脾胃損傷,陽氣下陷,大便泄瀉或後重闭塞等症。

蒼术(米泔浸,四錢)防風(二錢)白术(炒)白茯苓、白芍藥(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升陽益胃湯[编辑]

治脾胃虛弱,四肢怠惰,時值秋燥之令,體重節痛,口乾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見肺病,洒淅惡寒,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以升陽益胃。

羌活、獨活、防風(各五錢)柴胡、白术、茯苓、澤瀉(各三錢)人參(一兩)黄、半夏、甘草(炙,各一兩)芍藥、黄連、陳皮(各四錢)

上每服三、五錢,薑、枣、水煎服。

二神丸[编辑]

治脾胃虛弱,侵晨五更作瀉,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

破故纸(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爲末,用大紅枣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水煮熟,去薑,取枣肉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神丸[编辑]

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痢腹痛等症。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爲末,生薑八兩,紅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送下。

五味子散[编辑]

治腎泄,在侵晨五更作瀉,飲食不進,或大便不實,不時去後。爲丸尤效。

五味子(炒,三兩)吳茱萸(炒,五錢)

上爲末,每服二錢,白湯调下。

香連丸[编辑]

治痢疾赤白,并水瀉、暑瀉神效。

黄連(净,二十兩)吳茱萸(去枝梗,十兩)

上先將二味用熟水拌和,入瓷器内,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至黄連紫黄色,去茱用連,爲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爲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滚湯下。

芍藥湯[编辑]

治邪熱内結,便血後重,或氣不和,里急後重。用此行血則便血自愈,调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炒,一兩)當歸、黄連(炒,各五錢)檳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錢)肉桂(二錢五分)黄芩(炒,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

大承氣湯[编辑]

治表里俱實,大便秘結,煩渴,譫妄,脾胃怫郁,留飲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液,大渴不能飲,强飲不能消,脉沉實而有力者。

大黄(炒)芒硝(各五錢)厚朴(薑制,一兩)枳實(麸炒)

上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编辑]

治瘀血停滞,腹内作痛,或發熱,狂,大便秘結等症。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桂枝、芒硝(各一錢)大黄(二錢)甘草(一錢)

上水煎,空心服。

花蕊石散[编辑]

治瘀血停积腹中作痛,或溢口鼻,打扑傷損,瘀血内結,大便不通等症。

花蕊石(一斤)硫黄(四兩)

上和匀,用纸泥封固瓦罐,入藥仍封固,陰干。如急用,以焙笼内炙干,赤,去火,次日取出,細研。每服一錢,童便、熱酒下。

清燥湯[编辑]

治元氣虛弱,濕熱乘之,肢體酸軟,或頭目眩暈,飲食少思,口乾作渴,或自汗盗汗,胸满氣促,小便赤少,大便不调等症。

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九粒)黄連(二分)蒼术、白术、麥門冬、陳皮、生地黄、澤瀉(各五分)白茯苓、人參、當歸、升麻(各三分)神曲(炒)猪苓、柴胡、甘草(炙,各二分)黄柏(酒制,一分)

上水煎服。

五苓散[编辑]

治下部濕熱,小便赤少,或淋漓作痛。

白术、猪苓(各一錢)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肉桂(三分)

上水煎服。

黄芩清肺飲[编辑]

治肺金有熱,不能生腎水,而小便不利等症。

黄芩(一錢)山栀(二錢)

上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清心莲子飲[编辑]

治熱在氣分,煩躁作渴,小便赤浊淋瀝,或陰虛火盛,口苦,咽干,煩渴,微熱者。

黄芩(炒)麥門冬、地骨皮、车前子(炒)柴胡、人參(各一錢)

上水煎服。

益志湯[编辑]

治腎經虧損,遺精,白浊,四肢煩倦,時发蒸熱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巴戟(去心)枸杞子、熟地黄、苁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見火)山茱萸、白芍藥、甘草(炙)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盏,薑五片,鹽少许,同煎,空心服。

金鎖正元丹[编辑]

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飲食减少,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多異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遺精,白浊,一切元臟虛冷之病,并宜治之。

五倍子、茯苓(各八兩)紫巴戟(去心,十六兩)補骨脂(酒浸炒,十兩)肉苁蓉(净洗焙干)胡蘆巴(炒,各一斤)龍骨朱砂(另研,各三兩)

上爲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茯菟丸[编辑]

治思虑太过,心腎虛損,真陽不固,尿有余瀝,或小便白浊,梦寐遺精等症。

菟丝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莲肉(二兩)

上爲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萆厘清飲[编辑]

治真元不固,不時白浊,或小便频数、凝如膏糊等症。

益智(取仁)萆菖蒲、烏藥(各等分)

上爲末,入鹽少许,水煎,空心服。加茯苓、甘草亦可。

遠志丸[编辑]

治心神不宁,心火内动,以致小便赤浊,或驚悸怔忡,寤寐不安,心氣虛乏等症。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半斤)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兩)

上爲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枣湯下。

小溫金散[编辑]

治心腎虛熱,小便赤白淋瀝,或不時自汗等症。

人參、莲肉(去心)巴戟肉、益智黄(蜜炙)萆(酒浸炒)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錢)

上用灯芯十茎,枣一枚,水煎。

嚴氏附湯[编辑]

治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等症。

黄(蜜炙)附子(炮,等分)

上每服四錢,薑、水煎。未應,更加之。

參附湯[编辑]

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盗汗,氣短,頭暈等症。

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分作三服,薑、水煎。

局方石葦散[编辑]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臍腹急痛,或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沙石等症。

芍藥、白术、滑石、葵子、當歸、瞿麥(各三錢)石葦、木通(各二錢)甘草、王不留行。

上爲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调下。

薑附赤石脂朱砂丹[编辑]

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泄,腎泄等症。

附子(生)干薑(各半兩)赤石脂(一兩半,水飞)

上爲細末,酒糊丸绿豆大。每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茯苓丸[编辑]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或赤或浊,或不利,并宜服之。赤茯苓白茯苓(等分)上爲末,以新汲水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熟地黄汁与好酒,同於银石器内熬成膏,拌和丸弹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一丸。

人參救肺散[编辑]

治咳血、吐血等症。

升麻(一錢)柴胡(一錢)當歸尾(二錢)熟地黄(二錢)白芍藥(一錢)蘇木(五分)黄(二錢)甘草(五分)人參(二錢)蒼术(一錢)陳皮(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溫服。

麥門冬飲子[编辑]

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氣虛而短氣不足以息,或腎虛發熱,唾痰,皮毛枯燥。

五味子(十个)麥門冬(去心,半錢)當歸身人參(各五分)黄(一錢)生地黄(五錢)

上爲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熱服,不拘時。(以三棱针於氣冲出血立愈。)

三黄補血湯[编辑]

治六脉俱大,按之空虛,必面赤,善驚,上熱,乃少陰心之脉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劑大瀉其氣,以坠氣浮,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

熟地黄(二錢)生地黄(三錢)當歸(一錢)柴胡(二錢半)升麻(一錢)白芍藥(半兩)牡丹皮(一錢)川芎(二錢)黄(一錢)

上每服五錢,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熱服。補之太过,以防血溢上竭。兩寸脉芤,兩頭則有,中間全無而虛,曰芤。血在上焦,或衄或嘔血,用犀角地黄湯則愈。

小建中湯[编辑]

治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等症。

桂枝、甘草(炙,各三錢)大枣(二枚)白芍藥(六錢)生薑(二錢)阿膠(炒,一錢)

上作二劑,水煎服。

濟生犀角升麻湯[编辑]

治郁熱不解,經络隨氣涌泄爲衄血,或清道闭塞,流入胃脘吐血,或余血停滞,面色痿黄。大便色黑者。

犀角、生地黄、白芍藥、牡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

白术芍藥湯[编辑]

治脾經受濕,水泄註下,體重困倦,不欲飲食,水谷不化等症。

白术(炒)芍藥(炒,各四錢)甘草(炒,二錢)

上水煎服。

滋腎丸[编辑]

治熱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腎虛足熱,腿膝無力等症。

知母黄柏(酒炒,各二兩)肉桂(二錢)

上各另爲末,水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滚湯下。

脾約丸[编辑]

治臟腑不和,津液偏渗於膀胱,以致小便利而大便秘結者。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實(炒)厚朴芍藥(各二兩)大黄(四兩,蒸)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湯下。

茵陳栀子黄連湯[编辑]

治黄膽,大便自利而黄者。

茵陳(二錢)栀子(一錢)黄連(一錢)

上水煎服。

龍膽清肝湯[编辑]

治肝經濕熱,小便赤涩,或寒熱,胁脹,痰咳等症。凡肝經有余之症,并宜服之。

柴胡(一錢)龍膽草(酒拌炒焦)人參、天門冬、甘草、黄連(炒)山栀(炒)麥門冬、知母(各五分)黄芩(七分)五味子(三分)

上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编辑]

治外感風寒,内傷飲食,寒熱,頭疼,或作疟疾等症。

半夏、厚朴(薑制)橘紅(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五分)甘草(炙,三分)蒼术(一錢)

上薑七片,烏梅一个,水煎服。

不换金正氣散[编辑]

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发寒熱,或作疟疾等症。

厚朴(薑制)藿香、半夏(薑制)蒼术(泔浸)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薑、枣、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编辑]

治外感風寒,内停飲食,頭疼,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疟疾等症。

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曲陳皮、白术、厚朴(制,各一錢)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上薑、枣、水煎服。

白虎加桂枝湯[编辑]

治溫疟、溫熱等症。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碎)桂枝(三兩)糯米(六合)

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汗出愈。

柴胡薑桂湯[编辑]

治疟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名曰牝疟。

柴胡(八兩)桂枝、黄芩(各三錢)栝蒌根(四兩)牡蛎、甘草(炙)干薑(各一兩)

上咀,水煎服一升,日三次。汗出愈。

桂枝芍藥湯[编辑]

治疟寒熱不論先後。桂枝(五分)黄(炒)知母、石膏、芍藥(各二錢)

上水煎服。

桂枝黄芩湯[编辑]

如服前藥转极者,宜此和之。柴胡(一兩二錢)黄芩、人參、甘草(各四錢半)半夏(四錢)石膏、知母(各五錢)桂枝(二錢)

上爲粗末,根据前服。

桂枝羌活湯[编辑]

治疟处暑前发,頭项痛,脉浮,惡風,有汗等症。

桂枝、羌活、防風、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麻黄羌活湯[编辑]

治證如前,惡風,無汗等症。

麻黄(去節)羌活、防風、甘草(各半兩)

上如前服。

一方治疟病,身熱,目痛,熱多寒少,脉长。先以大柴胡下之,微利爲度,後余熱不盡,當服白虎湯,以盡其邪。

白芷(一兩)知母(一兩七錢)石膏(四兩)

上咀末,根据前服。

麻黄桂枝湯[编辑]

治疟惡風寒,無汗等症。

麻黄(一兩)甘草(二錢)黄芩(五錢)桂枝(二錢)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桂枝石膏湯[编辑]

治疟发隔日,先寒後熱,寒少熱多等症。

桂枝(五錢)石膏、知母(各一兩半)黄芩(一兩)

上作三劑,水煎服。

麻黄黄芩湯[编辑]

治疟因風暑深入於陰分而发,乃血受病,邪氣所舍之尤者也,宜用此发散之。

麻黄(一兩,去節)甘草(炒,三錢)桃仁(三十个,去皮尖)黄芩(五錢)桂(二錢)

上爲末,根据前服。

白芷湯[编辑]

治疟疾下後余熱不盡,服之。

人參、知母(一兩七錢)石膏(四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虎湯[编辑]

(加蒼术名蒼术白虎湯)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沉而滑。

知母、石膏(各二錢)粳米(半合)

上水煎服。

人參益氣湯[编辑]

治暑熱傷氣,兩手麻木,四肢困倦,飲食少思,或發熱作渴等症。

黄(八錢)甘草(五錢)炙草(二錢)人參(五錢)升麻(二錢)白芍藥(三錢)五味子(百四十粒)柴胡(二錢半)

上作四劑,水煎服。

大順散[编辑]

治冒暑伏熱,引飲过多,脾胃受濕,水谷不分,臟腑不调,陰陽氣逆,霍亂嘔吐等症。

甘草(炒)干薑(炮)杏仁(去皮尖炒)肉桂。

上爲末,每服二、三錢,湯调下。

消暑丸[编辑]

治傷暑發熱,頭痛等症。

半夏、甘草、茯苓(各半斤)

上爲末,生薑汁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水下。

機要浆水散[编辑]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盡冷,脉弱,不能語言,甚者加吐。

半夏(二錢)附子、干生薑、炙甘草、桂(各半錢)良薑(三分半)

上爲末,作一服,浆水煎服。

薑附湯[编辑]

治霍亂转筋,手足厥冷,多吐嘔逆等症。

干薑(一兩)附子(一个,生用)

上水煎服。

三因木瓜湯[编辑]

治霍亂吐下,舉體转筋,入腹則悶绝。

干木瓜(一兩,不犯铁)吳茱萸(半兩)茴香炙甘草(各二錢)

上服五錢,薑三片,蘇葉十片,水煎。

香薷飲[编辑]

(加黄連名黄連香薷飲)治一切暑毒腹痛,霍亂吐瀉,或頭痛、昏愦等症。

香薷、茯苓、白扁豆、厚朴、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十味香薷散[编辑]

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瀉等症。

香薷(一兩)人參、陳皮、白术(炒)茯苓、黄芩(炒)木瓜、厚朴(薑制)扁豆、甘草(炒,各半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

半夏白术天麻湯[编辑]

治寒氣所郁,大便不利,悶亂大作,误爲有熱,服疏風丸下之,原證不减,復添嘔逆不食,吐痰不止,眼涩,頭旋,惡心,煩悶,氣短喘促,目不敢开,如在風雲中,頭苦疼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是胃氣已損,復下兩次,重虛脾胃,名曰痰厥頭痛。

半夏(一錢半)白术、神曲(炒,各一錢)天麻黄、人參、蒼术、陳皮、澤瀉、茯苓(各五分)大麥(一錢半)干薑(三分)黄柏(酒制,二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麻黄附子細辛湯[编辑]

治感寒脉沉或細微,反發熱,或但欲寐者。

麻黄、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水煎服。

麻黄湯[编辑]

治心臟中風,多汗,惡風,口乾,語涩,面垢,頭痛,心神驚悸等症。

麻黄、白术、防風、川芎、甘草(炙)漢防己、當歸、人參(各一錢)羌活、遠志、茯神(各一錢半)升麻(八分)桂心(五分)

上水煎,入竹瀝半盏,再煎一二沸服。

小續命湯[编辑]

治歷節痛風,痰盛口噤,腰背反張,半身不遂,語言謇涩等症。

防己肉桂杏仁(去皮尖炒黄)黄芩白芍藥甘草川芎麻黄人參(各一兩)防風(一兩五錢)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上每服三錢,薑、枣、水煎。

烏藥順氣散[编辑]

治風氣攻註四肢,骨節疼痛,肢體顽麻,及疗瘫痪語涩,香港脚步履多艰,脚膝痿弱等症。

麻黄烏藥橘紅川芎白芷桔梗枳壳(麸炒)甘草(炒,各一兩)干薑(炮,五錢)僵蚕(炒,一兩)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服。

犀角散[编辑]

治肝臟中風,筋脉拘挛,胁脹,膝軟,面赤,語涩等症。

犀角(二錢)石膏羌活羚羊角(各一錢)人參甘菊花獨活黄芩(炒)天麻枳壳(麸炒)當歸黄芎白术酸枣仁防風白芷(各五分)甘草。

上水煎服。

獨活散[编辑]

治腎臟中風,肌色黧黑,骨節酸疼,多汗,惡風,身體沉重等症。

獨活附子(炮)當歸(酒洗)防風天麻桂心(各一錢)川芎甘菊花枳壳(麸炒)山茱萸黄(炒)丹參牛膝(酒浸)萆甘草(炙)細辛菖蒲白术(各五分)

上水煎服。

防風散[编辑]

治中風心神恐惧,言語失常。

防風茯神獨活人參遠志龍齿菖蒲石膏牡蛎(各一兩)秦艽禹余粮桂心(各五錢)甘草(三分)蛇蜕(一尺,炙)

上每服五錢,水煎。

省風湯[编辑]

治中風口噤,口眼斜,筋脉挛急,抽掣疼痛,風熱痰實,半身不遂等症。

防風南星(各四兩)半夏(水浸洗生用)黄芩甘草(各二兩)

上水煎服。

青州白丸子[编辑]

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壅塞,手足顽麻等症。

半夏(七兩)川烏頭(五錢,去皮臍)南星白附子(各二兩)

上爲末,绢袋盛,浸水中数日,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薑湯下。

秦艽升麻湯[编辑]

治風寒客手足陽明經,口眼斜,惡見風寒,四肢拘急,脉浮紧。大抵多因太陽一經之藥,此方以見風邪有六經之異也。

升麻干葛甘草芍藥人參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

上每服一兩,入葱白一根,水煎。

愈風丹[编辑]

治足三陰虧損,風邪所傷,致肢體麻木,手足不隨等症。

天麻牛膝(酒浸焙)萆玄參(各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熟地黄生地黄(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

上爲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牛黄清心丸[编辑]

治諸風痪,語言謇涩,健忘,恍惚,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塞喘嗽,精神昏愦等症,或小儿風痰上壅,抽搐,發熱,或急驚痰盛发搐,目反口噤,或大人傷寒汗下之後,煩躁發熱不解。

牛黄(一兩二錢)麝香龍脑羚羊角(各一兩)當歸防風黄芩白术麥門冬白芍藥(各一兩半)柴胡桔梗白茯苓杏仁(去皮尖)芎(各一兩二錢半)肉桂大豆黄卷阿膠(各一兩七錢)蒲黄人參神曲(各二兩)雄黄(八錢)甘草(五兩)白蔹(七錢半)犀角(二兩)干山藥(七兩)干薑(七錢)金箔(一千三百片,内四百爲衣)大枣(一百枚,蒸熟研烂)

上各另爲末,炼蜜与枣杵匀,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爲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

蘇合香丸[编辑]

治氣中,或卒暴氣逆心痛,鬼魅惡氣等症。

沉香麝香訶子丁香青木香安息香香附荜茇白术白檀香(各二兩)薰陆香蘇合油龍脑(各一兩)朱砂。

上爲末,用安息香并炼蜜丸桐子大。溫水化服四丸。每兩作十丸,熔黄腊包裹爲善。

河間地黄飲子[编辑]

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步,属腎經虛寒,其氣厥不至,宜溫之。

熟地黄(生者自制)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焙)石斛附子(炮)五味子(炒)白茯苓石菖蒲遠志(去心)肉桂麥門冬。

上每服三、四錢,薑、枣、水煎,入薄荷煎。

丁香安胃湯[编辑]

治嘔吐哕,胃虛寒所致。

丁香(半錢)吳茱萸(一錢)草豆蔻黄(二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五分)柴胡(五分)升麻(七分)當歸身(一錢半)橘皮(五分)黄柏(二錢)蒼术(一錢)

上每服半兩,水煎。

茯苓半夏湯[编辑]

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風邪羁绊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白术茯苓半夏炒曲(各七錢)大麥面(半兩)陳皮天麻(三錢)

上每服半兩,薑、水煎,食前服。

柴胡半夏湯[编辑]

治旧有風證,不敢見風,眼涩,頭痛,有痰,眼黑,惡心,兀兀欲吐,風来覺皮肉紧,手足重而难舉,居暖处有微汗便减,再見風其病即作。(一名補肝湯)

半夏(二錢)炒曲(一錢)柴胡(五分)生薑(十片)升麻(五分)蒼术(一錢)本(五分)白茯苓。

上用水煎。

藿香安胃散[编辑]

治脾胃虛弱,不食,嘔吐,不得腐熟等症。

藿香丁香人參(各二錢半)陳皮(五錢)

上爲細末,每服二錢,薑、水煎。

加减二陳湯[编辑]

治痰飲嘔吐,頭眩,心悸,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等症。

丁香(一兩)半夏陳皮(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一兩五錢)

上每服四錢,薑、水煎。

三味曲末丸[编辑]

治中脘宿食流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等症。

神曲(炒,三兩)蒼木(泔浸三宿洗净日干炒,一兩半)陳皮(一兩)

上爲末,生薑汁煮神曲糊丸,薑湯送下。

木香寬中散[编辑]

治七情傷於脾胃,以致胸膈痞满,停痰氣逆,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陳皮丁香(各四兩)厚朴(制,一斤)甘草(炙)白豆蔻(二兩)香附(炒)砂仁木香(各三兩)

上爲末,每服二錢,薑、鹽湯点服。属脾胃虧損之症不可多服,當与六君子湯兼服之。

防風通聖散[编辑]

治表里俱實,發熱煩躁,作渴飲冷,二便闭塞,及一切瘡疡,形症如前。

防風川芎當歸薄荷芍藥大黄(炒)麻黄連翹芒硝(各五錢)石膏黄芩桔梗(各一兩)滑石(六兩)山栀荆芥白术(各一兩)甘草(二兩)

上爲末,每服二錢,薑、水煎服。仍量儿大小、虛實加减。

牛黄丸[编辑]

治小儿驚風,中風,五痫,天钓,容忤,潮熱,痰涎壅盛症。

白花蛇(酒浸)白附子全蝎川烏天麻薄荷雄黄(各五錢)辰砂(三錢)牛黄麝香(各一錢)片脑(五分)

上各另研,和匀,用麻黄煎酒调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天麻防風丸[编辑]

治小儿驚風,身體壮熱,手足抽掣,精神昏愦,痰涎不利等症。

全蝎(去毒炒)僵蚕天麻防風人參辰砂雄黄甘草(炙)牛黄麝香(五分)

上爲末,炼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湯下。

消風散[编辑]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鼻塞声重,及皮肤顽麻,瘾疹瘙痒等症。

荆芥穗甘草(炙)陳皮厚朴(各五兩)僵蚕人參茯苓防風川芎藿香葉蛇蜕(去土炒)羌活(各二兩)

上爲末,每服二錢,清茶调。

白餅子[编辑]

治小儿咳吐痰涎,腹中痞癖,臟腑积熱,元氣充實者。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水煮)半夏轻粉滑石天南星。

上研匀爲末,糯米饭丸小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一餅,白湯下。

天麻散[编辑]

治小儿急慢驚風,發熱,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虛弱,肝木乘侮,以致前症,或吐瀉不食,嗜卧困倦。

半夏(七錢)天麻(二錢半)甘草(炙)白茯苓白术(各三錢)

上爲末,每服一錢半,薑、枣湯调。

凉驚丸[编辑]

治小儿急驚抽搐,發熱,痰盛,或肝經風熱、积熱,抽搐,目瞪或連札等症。

防風青黛草龍膽(各三錢)钩藤钩(二錢)牛黄黄連(各五分)麝香龍脑(各少许)

上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利驚丸[编辑]

治小儿驚風及風熱生涎,咽喉不利,脾胃無傷,痰涎壅盛者。

辰砂南星(炮去皮臍)巴豆(去心油,各五錢)

上爲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生薑煎湯下。

瀉青丸[编辑]

治肝經實熱生風,目睛上視,驚搐,痰盛,發熱,便秘等症。

龍膽草(炒焦)川芎當歸栀子(炒)羌活防風(各一錢)大黄(煨,五分)

上爲末,炼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下。导赤散治心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涩。生地黄木通甘草(炙,各一錢)上爲末,每服一錢,竹葉煎湯调服。

瀉黄散[编辑]

治脾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涩。口舌生瘡,咽干作渴等症。

藿香葉(七錢)山栀(一兩)石膏(五錢)防風(四兩)甘草(三兩)

上爲末,每服一錢,白湯调。

瀉白散[编辑]

治肺經有熱,咳嗽痰壅等症。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爲末,每服一錢,白湯调。

益黄散[编辑]

治脾土虛寒,飲食少思,或嘔吐,作瀉,腹痛腸鸣,或寒水反来侮土,以致前症。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炙)丁香(各二錢)

上爲末,每服二錢,水煎。

陳氏異功散[编辑]

治元氣虛寒,痘瘡色白,寒战切牙,泄瀉,喘嗽等症。

木香當歸(各三錢半)官桂茯苓白术(各二錢)人參肉豆蔻陳皮厚朴(薑制)丁香(各二錢半)半夏附子(炮,各一錢半)

上爲末,每服二、三錢,薑、枣、水煎。

百祥丸[编辑]

治痘疹黑陷,耳冷,鼻鼽,切牙,吐瀉,飲食不進等症。

紅牙大戟(一兩)青州枣(三十个)

上水煎干,去大戟,將枣焙干爲丸,白湯下。

升麻葛根湯[编辑]

治痘瘡初見,發熱、頭痛等症。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上水煎服。

清凉飲[编辑]

治痘後余毒,頭面患瘡,目赤,咽痛,發熱飲冷,大便不通等症。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黄(各等分)

上水煎服。

柴术參苓散[编辑]

治肝火風熱,搐搦不宁,肢體瘙痒等症。

柴胡山栀(炒)川芎芍藥(炒,各五分)熟地黄當歸(各八分)茯苓甘草(炒,各五分)

上水煎服。

參苓白术散[编辑]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嘔吐、泄瀉等症。病後元氣未復,亦宜用此藥调理。

人參茯苓白扁豆(去皮薑汁拌炒)白术(炒)莲肉(去皮心)砂仁(炒)薏苡仁(炒)桔梗(炒)山藥甘草(炙)

上爲末,每服二錢,白湯煎服。

人參安胃散[编辑]

治因服峻厉,脾胃虧損,或成慢驚,泄瀉,嘔吐,或腸胃有熱,以致前症。

人參(一錢)黄(三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黄連(二分)

上爲末,每服二錢,水煎。

溫脾散[编辑]

治脾胃虧損。腹胁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等症。

訶子肉人參(各七錢半)白术木香桔梗茯苓藿香陳皮黄(各五錢)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薑、枣、水煎。

溫膽湯[编辑]

治膽氣怯弱,驚悸,少寐,發熱,嘔痰,飲食少思等症。

半夏枳實(各一兩)橘紅(一兩五錢)茯苓(七錢半)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一、二錢,薑、枣、水煎。

肥儿丸[编辑]

治小儿食积,五疳,或白秃,體瘦,肚大筋青,发稀成穗,或遍身瘡疥等症。

蕪荑(炒)神曲(炒)麥(炒)黄連(各一錢)

上爲末,猪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木通煎湯下。

九味蘆薈丸[编辑]

治小儿肝脾疳积,體瘦,熱渴,大便不调,或瘰結核,耳内生瘡等症。

胡黄連黄連蘆薈木香蕪荑(炒)青皮白雷丸鹤膝草(各一兩)麝香(三錢)

上爲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大蕪荑湯[编辑]

(一名栀子茯苓湯)治小儿脾疳少食,發熱作渴,大便不调,发黄脱落,面黑,便青,鼻下生瘡,能乳食吐等症。

山栀(三分)黄柏甘草(炙,各二分)蕪荑(五分)黄連防風(各二分)麻黄羌活柴胡(各三分)白术(五分)茯苓當歸(各四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桔梗湯[编辑]

治咳嗽吐脓,痰中有血,已成肺痈症。

桔梗(炒)贝母當歸(酒浸)栝蒌仁枳壳(麸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半)五味子(炒)甜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甘草節防己黄杏仁(各五分)

上水煎服。

地黄清肺飲[编辑]

治肺疳咳嗽,痰唾稠粘等症。

明阿膠(一錢,面炒)鼠粘子(三分,炒)马兜铃甘草(各五分)杏仁(七枚,去皮尖)糯米(炒,十粒)

上每服一錢,水煎。

清中解郁湯[编辑]

治小儿脾氣虛弱,飲食停滞,郁熱生痰,或身发赤暈等症。

白术茯苓陳皮山栀(炒)山楂神曲(炒)麥芽(炒)川芎桔梗甘草(炒,各五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九味解毒湯[编辑]

治一切熱毒肿痛,或風熱瘙痒,脾胃無傷者。

黄連(三分)金银花連翹漏蘆(各五分)山栀(四分)白芷(六分)當歸(八分)防風(三分)甘草(二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大連翹飲[编辑]

治風熱熱毒,表里受患,脾胃無傷,發熱作渴、大便秘結者。

連翹瞿麥荆芥木通赤芍藥蝉蜕甘草防風柴胡滑石山栀(炒)黄芩(炒)當歸(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犀角消毒丸[编辑]

治瘡疡初起,肿作痛,熱悶。已成欲作脓,或脓成已溃者,皆不宜用。

犀角薄荷連翹玄參牛蒡子(各一錢)甘草(三分)金银花(一錢)

上爲末,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

朱砂安神丸[编辑]

治心神煩亂,發熱,怔忡,少寐,或寐中驚悸等症。

黄連(一錢半)生地黄當歸甘草(炙,五分)朱砂(一錢另研)

上爲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十丸,津咽下。

柴胡清肝散[编辑]

治肝膽三焦風熱瘡疡,或怒火憎寒發熱,或瘡毒結於兩耳前後,或身外侧至足,或胸乳小腹下及兩股内侧至足等症。

柴胡黄芩(炒)人參(各三分)山栀(炒)川芎(各五分)連翹桔梗(各四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活血散[编辑]

治痘疹已出未盡,煩躁不宁,肚腹作疼等症。

白芍藥(一兩,酒炒)紫草茸(一錢半)

上爲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调下。

神功散[编辑]

治一切瘡疡肿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溃者敷之肿痛即消。

黄柏(炒)草烏(炒)血竭。

上爲末,津调敷患处。

惺惺散[编辑]

治变蒸、傷寒,頭疼,壮熱,目眵,多睡,咳嗽喘急,或痘疹已出未出疑似之間。

人參白术茯苓芍藥細辛桔梗甘草天花粉(等分)

上水、薑煎服。

人參羌活散[编辑]

治傷寒時氣頭疼,或痘疹兼於发表。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壳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分)

上入薄荷五葉,薑、水煎服。

參蘇飲[编辑]

治感冒風寒,發熱,咳嗽,或痘瘡初起未出,咳嗽等症。

人參紫蘇陳皮半夏茯苓枳壳(麸炒)桔梗(炒)前胡干葛甘草(各五分)木香。

上薑、水煎服。

升均湯[编辑]

治痘瘡已出不匀,或吐瀉,發熱,作渴。

升麻干葛芍藥(炒)人參白术(炒)茯苓甘草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薑、水煎。

參四聖散[编辑]

治痘瘡已出,至六、七日不起发、不生脓、不作痒。

人參黄(炒)白术(炒)茯苓當歸芍藥(炒)川芎(各五分)紫草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上水煎服。

人參透肌飲[编辑]

治痘瘡雖出不齊,隱於肌肤間者。

人參紫草白术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蝉蜕甘草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

參内托散[编辑]

治痘瘡里虛发痒,或不溃脓,或爲倒靥等症。人參黄(炒)當歸川芎厚朴(薑制)防風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炒)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仍量儿加减。

加味參术附湯[编辑]

治痘瘡表里俱虛,吐瀉,作渴,手足厥冷。非犯里虛,寒战切牙,吐瀉,頭溫足冷者,不可服。

人參(三錢)黄(二錢五分)白术(二錢)附子木香(各五分)當歸(一錢五分)川芎陳皮(炒)甘草(炙,各一錢)豆蔻(煨,一个)茯苓干葛(各一錢半)訶子(二个)芍藥(一錢五分)糯米(三百粒)

上每服二錢,薑、水煎。

紫草快斑湯[编辑]

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发出,色不紅活等症。

紫草人參白术茯苓當歸川芎芍藥木通甘草糯米

上每服二錢,水煎。

人參胃愛散[编辑]

治痘瘡已发未发,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症。

人參藿香紫蘇木瓜丁香茯苓甘草糯米

上每服三錢,薑、枣、水煎。

紫草木香湯[编辑]

治痘瘡里虛,痒塌黑陷,悶亂。

紫草木香茯苓白术人參甘草(炒)糯米

上每服三錢,水煎。

人參門冬飲[编辑]

治痘瘡發熱,煩渴等症。

麥門冬(一兩)人參陳皮白术厚朴甘草(各五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前胡枳壳湯[编辑]

治痘瘡八、九日間,腹脹,大小便不通等症。

前胡枳壳(麸炒)茯苓大黄(炒)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如身溫、脉微及瀉者,不可用。

射干鼠粘子湯[编辑]

治痘瘡收敛後,余毒不盡,發熱不止,或咽喉肿痛,或患熱毒等症。

鼠粘子(四兩,炒)升麻射干甘草(各一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

三豆飲[编辑]

治天行痘瘡,始覺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

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節(五錢)

上水煮熟,任儿食之,七日自不发。

敗草散[编辑]

治痘瘡过搔成瘡,脓血淋漓,謂之斑烂。

用屋烂草,或蓋墙烂草,多年者佳,取爲末搽之,须多掺席上,任儿坐卧。

紫草木通湯[编辑]

治痘疹出不快。

紫草人參木通茯苓糯米(各等分)甘草(减半)

上每服二錢,水煎。

消毒散[编辑]

治痘疹初起煩熱,或痘後余毒瘡肿。

牛蒡子(炒)荆芥穗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甘桔防風湯治痘後余熱,咽膈不利,或咽舌生瘡等症。桔梗(炒)甘草防風(各一錢)

上水煎服。

甘露飲子[编辑]

治积熱及痘後咽喉肿痛,口舌生瘡等症。

生地黄(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黄天門冬(去心)黄芩(炒)石斛枳壳(麸炒)枇杷葉茵陳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谷精草散[编辑]

治痘疹已靥,翳膜遮障瞳子等症。

谷精草(一兩)蛤粉(二兩)黑豆(二兩)

上爲末,用雄猪肝一葉,竹刀批开,掺藥在内,以麻线缚定,砂罐内水煮熟,任儿食之。

化霉丹[编辑]

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肿痛,或口舌生瘡,口乾作渴,大便坚實等症。

生地黄(杵膏)熟地黄(自制杵膏)天門冬麥門冬玄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二兩)青黛(一兩五錢)

上爲末,炼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大如聖飲子[编辑]

治瘡疹斑痘毒攻咽嗌,肿痛熱渴,或成肿毒不消等症。

桔梗甘草鼠粘子(炒,各一兩)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宣風散[编辑]

治驚風。

檳榔(二个)陳皮甘草(各等分)牵牛(四兩,半生半炒)

上爲末,每服五分,蜜湯调下。

木香散[编辑]

治小儿腹脹瀉渴等症。

木香大腹皮人參桂心赤茯苓青皮前胡訶梨勒半夏(薑制)丁香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薑、水煎。

雄黄解毒散[编辑]

治痘瘡後牙疳口臭,或走马疳龈颊蚀烂,或肢體成痘疳凹陷不愈。

雄黄(一兩)铜碌(二錢五分)

上爲末,用米泔水洗净,干掺患处,口内不可用。

丝瓜湯[编辑]

治痘瘡毒。

丝瓜升麻芍藥(酒浸)甘草黑豆赤小豆犀角(镑)

上水煎服。

四聖散[编辑]

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靥。

紫草茸木通甘草(炙)枳壳(麸炒)黄(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獨聖散[编辑]

治痘瘡倒靥陷伏。

用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烧存性,爲末,以木香湯入少酒服之。

快透散[编辑]

治痘瘡出不快等症。紫草蝉蜕人參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上每服二錢,水煎。

鼠粘子湯[编辑]

治斑疹稠密,身熱等症。

鼠粘子(炒)當歸甘草(炙,各一錢)柴胡連翹黄芩黄(各一錢半)地骨皮(二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紫草散[编辑]

治痘疹黑陷,氣血虛弱,瘡疹不起。

紫草甘草黄(炙)糯米(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益元散[编辑]

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症。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各另爲末,每服五、六分,白湯调下。

粉紅丸[编辑]

治心虛困卧驚动,痰涎不利,或發熱,痰嗽等症。

天南星朱砂(一錢五分)天竺黄(五錢)龍脑(一錢)胭脂(一錢)

上用牛膽汁和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沙糖湯下。

制附子法[编辑]

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莲花瓣,頭圆底平者。先备童便五、六碗,將附子先放在灶上烟柜中間,良久,乘熱投入童便,浸五、七日,候潤透揭皮,切四块,仍浸二、三日,用粗纸数层包之,浸濕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查看有白星者,乃用瓦上炙熟,至無白星爲度。如急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熱瓦熟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