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春秋大事表 (四庫全書本)/卷06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上 春秋大事表 卷六中 卷六下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大事表卷六中
  國子監司業顧棟髙撰
  直𨽻


















  順天府
  今大興縣為古薊 燕所都史記曰武王封帝堯之後于薊張守節正義曰召公始封葢在北平無終縣以燕山為名後漸强盛乃并薊徙居之至王喜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薊燕始亡
  永平府
  今玉田縣治西有古無終城為春秋時無終子國盧龍縣有舊肥如縣城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之于此
  保定府
  今唐縣北八里有唐山為燕唐邑亦曰陽昭十二年齊髙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左傳作唐一地二名
  又唐縣東北十三里有中人城為鮮虞中人邑昭十二年晉荀吳帥師侵鮮虞及中人即此
  完縣東南三十里為晉逆畤邑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逆畤酈道元以為即曲逆也張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故名漢封陳平為曲逆侯即此
  易州
  今易州為燕之下都記曰易者燕桓侯之别都又曰燕文公遷易二君皆在春秋時是燕之有易猶夫晉之曲沃齊之髙唐以先君所常居而謂之下都
  又燕昭王築黄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子丹踵其迹荆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是其地也
  又寰宇記燕召公始封即今淶水縣後徙于薊
  河間府
  任邱縣為燕濡上地昭七年齊侯次于虢燕人行成盟于濡上杜註濡水出髙陽縣東北至河間鄚縣入易水鄚縣在今任邱縣境則濡上當在今安州任邱間
  皇輿表以景州為晉條邑左傳晉穆侯以條之役生太子案穆侯時晉地不應到此疑未敢信
  天津府
  今滄州境有燕虢地昭七年齊侯次于虢杜註虢燕境即此
  慶雲縣為春秋時齊之無棣案杜氏通典鹽山春秋時之無棣邑也元分其地置兩無棣縣一屬河間路之滄州一屬濟南路之棣州明改河間之無棣為慶雲改濟南之無棣為海豐葢二縣皆與鹽山接壤也今慶雲屬天津府海豐屬山東武定府
  真定府
  今府治西北四十里有鮮虞亭為春秋時鮮虞國左傳亦曰中山
  晉州治為鼓國又州東南為春秋時昔陽昭二十二年晉荀吳略東陽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于昔陽之門外遂襲鼓滅之昔陽即鼓子都
  藳城縣西南七里為肥國昭十二年晉滅肥即此欒城縣為晉欒邑欒武子所封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欒即此
  平山縣為晉蒲邑在真定府西九十里
  趙州
  今州城中有𣗥蒲社為晉𣗥蒲地哀元年師及齊師衛孔圉鮮虞人伐晉取𣗥蒲即此
  柏鄉縣北十二里有古鄗城為晉鄗邑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鄗讀若郭光武即位于鄗南更名曰髙邑北齊天保六年移治于房子縣東北去舊城三十里即今髙邑縣
  臨城縣治東有古臨城為晉之臨邑哀四年趙鞅圍邯鄲邯鄲降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即此
  冀州
  今州治為晉之東陽地荀吳略東陽以滅鼓即此
  順徳府
  今邢臺縣西南為邢國後入晉為邢邑晉以申公巫臣為邢大夫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邢即此
  任縣東南為晉任邑襄三十年鄭羽頡奔晉為任大夫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任即此
  唐山縣西十二里有柏人故城為晉之柏人邑皇甫謐曰柏人城堯所都也哀四年齊弦施㑹鮮虞納荀寅于柏人即漢高帝過柏人心動處
  廣平府
  今邯鄲縣為晉之邯鄲邑向屬衛後屬晉定十三年趙鞅殺邯鄲午午子趙稷以邯鄲叛即此
  又縣西為晉五氏邑亦曰寒氏為邯鄲午之食邑襄二十七年衛侯之弟鱄出奔晉託于木門杜註木門晉邑高氏按穀梁傳曰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木門當在邯鄲之境
  成安縣東南十三里為晉乾侯邑昭二十八年公如晉次于乾侯即此漢為斥邱縣闞駰曰地多斥鹵因名或又以乾侯為山東東昌府之邱縣意當與成安接壤或以斥邱而誤脫一斥字也
  清河縣治東杜佑曰齊地亦為晉東陽之境孔穎達曰東陽是寛大之語總謂晉之太行山東地
  永年縣東北為晉曲梁邑本赤狄之地宣十五年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遂滅潞又晉侯之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干亂行于曲梁即此
  又襄三年諸侯同盟于雞澤杜註在廣平曲梁縣西南當亦在永年縣境若今之雞澤縣乃隋析廣平縣所置非春秋時雞澤也
  大名府
  今開州治西南三十里有濮陽城為衛帝邱僖三十一年衛成公遷都于此又州西北為衛澶淵與河南彰徳府内黄縣接界襄二十年晉及諸侯㑹于澶淵即此又州北五里為衛鐵邱哀二年晉趙鞅鄭罕達戰于鐵即此又二里為衛孫氏之戚邑文元年晉侯疆戚田即此又州東南為衛歛盂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歛盂即此東南三十里為衛清邱宣十二年同盟于清邱即此東南六十里為衛鹹地僖十三年㑹于鹹即此又州東有衛圉城襄二十六年孫蒯敗衛師于圉即此又東二十五里為昆吾觀哀十七年衛侯夢于北宫見人登昆吾之觀即此又戚東鄙為衛茅氏襄二十六年晉戍茅氏即此俱在𨳩州境為㑹盟要地孫氏之難晉助孫氏衛之受師亦多于此葢開州瀕河東與東昌觀城縣接界北與内黄縣接界據中國要樞不獨衛之重地抑亦晉鄭吳楚之孔道也
  府東四十五里有晉沙鹿山僖十四年沙鹿崩杜註陽平元城縣東有沙鹿土山是也又府東有沙亭為衛沙地定七年齊侯衛侯盟于沙杜註陽平元城縣東有沙亭
  又府東四十五里為衛五鹿邑杜註陽平元城縣東亦有五鹿晉文公過衛乞食野人處也僖二十八年晉伐衛取之後仍入衛最後復入于晉哀元年齊衛救邯鄲午之子稷于邯鄲圍五鹿四年齊衛救范氏圍五鹿即此
  案晉之沙鹿與衛之五鹿及沙三地杜註俱云在元城縣東且名亦相近穀梁云沙山名林屬于山為鹿杜註云沙鹿土山也豈五鹿亦沙鹿之旁地而沙亦以山得名歟且五鹿迭屬晉衛葢為兩國之接壤而齊衛伐晉首先交兵之地定七年傳衛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乃使北宫結如齊而私于齊侯曰執結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于瑣瑣即沙也齊侯結叛晉公然于晉之近地無所忌憚猶晉悼公㑹十二國諸侯于楚之柤地葢欲張其聲勢以觀其應敵何如耳是時晉伯極衰政在大夫怙然置不為意而哀元年及四年齊衛遂屢次連兵以伐五鹿矣觀此則沙與五鹿之為近地益信
  又府治東南為衛馬陵地成七年公㑹諸侯同盟于馬陵即此戰國時孫臏射殺龎㳙處
  魏縣南二十里為衛新築地成二年齊衛戰于新築即此
  長垣縣治為衛𡩋氏之蒲邑桓三年齊侯衛侯胥命于蒲即此
  又縣東北有祭城為祭仲邑又縣西北六十里與河南衛輝府滑縣接界為衛訾婁地僖十八年邢狄伐衛衛侯師于訾婁即此
  又縣西南十五里為衛之匡邑僖十五年諸侯盟于牡邱遂次于匡文八年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于衛論語子畏于匡即此
  陜西














  西安府
  今咸陽縣北五里有畢原係畢公髙所封竹書穆王十四年狄人侵畢後不知何以亡春秋時裔孫畢萬仕晉
  臨潼縣東二十里為春秋時驪戎國國語云晉滅驪戎史記年表稱在獻公之五年實魯莊公之二十二年也其地亦曰櫟陽史記秦獻公二年徙都櫟陽櫟陽城在臨潼縣北三十里據此則驪戎地當入于秦又縣竟為秦侯麗地路史云麗與驪通即驪戎國成十三年晉及諸侯之師伐秦濟涇及侯麗而還則此時驪戎之地已為秦有距晉滅驪戎之歲凡九十五年其由晉入秦之年則不可考矣舊以為晉之櫟邑非也襄十一年秦晉戰于櫟左傳庶長武濟自輔氏與鮑交伐晉師則櫟當為河以東之地櫟陽去河絶逺不得牽混
  鄠縣為西周豐邑今縣東五里有酆宫又二十五里有靈囿囿中有靈臺髙二丈周一百二十步僖十五年秦獲晉侯舍諸靈臺即此
  鄠縣東有酆國左傳所謂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即文王所宅之酆邑本崇侯虎國文王克崇而居之故詩云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武王既遷鎬京封其弟于此竹書成王十九年巡狩侯甸正百官黜酆侯葢絶封久矣宣元年晉趙穿帥師侵崇杜註秦與國葢復居酆而襲崇之舊號者
  渭南縣北五十里有下邽城秦武公所置
  又涇水自乾州永夀縣來南歴西安府醴泉縣之谷口又東南過涇陽至髙陵縣西南十里合于渭水涇陽有睢城渡即諸侯濟涇秦人毒涇上流處又縣西南有麻隧地晉秦戰于麻隧即此
  商州
  今州治為晉之上雒邑及莬和倉野之地哀四年蠻子赤奔晉隂地楚起豐析與狄戎以臨上雒左師軍于莬和右師軍于倉野水經注丹水自倉野東歴莬和山又東至商縣上雒春秋時晉地即今商州治也今州南百四十里有倉野聚
  雒南縣為楚之商邑文十年傳楚子西為商公杜註商楚邑今上雒商縣上雒廢城在今商州東九十里古商邑本契所封春秋時屬楚葢近河南南陽府界盛𢎞之荆州記武關西北百二十里有商城
  又哀四年楚使謂隂地之命大夫曰將通于少習以聽命杜註商縣武關也春秋時武關屬楚在商州東少習山下故亦名少習
  同州府
  今朝邑縣西二里有故臨晉城為秦之王城僖十五年晉隂飴甥㑹秦伯盟于王城二十四年晉文公濳㑹秦伯于王城是也本芮國地竹書秦穆公二年滅芮築壘以臨晉地故曰臨晉亦曰大茘城史記厲共公十六年塹河旁以兵二萬攻大茘取其王城葢厲共公在春秋之末地失于戎而秦復取之也今新設府治大茘縣亦以此得名
  又縣西北十三里有輔氏城為晉之輔氏地宣十五年秦伐晉次于輔氏襄十一年庶長武濟自輔氏為晉濱河以西要地
  韓城縣舊為韓梁二國地韓在春秋前為晉文侯所滅後為桓叔子韓萬食邑僖十五年晉惠公獲于韓即此梁于僖十九年秦穆公滅之為少梁邑後亦入于晉文十年晉人取少梁韓在縣東南二十里少梁城在縣南二十里
  澄城縣南二十二里為晉北徴邑後入于秦文十年秦伐晉取北徴即此又縣有泉出匱谷中造酒極美名曰酒泉莊二十一年王與虢公酒泉杜註周邑由是虢地跨河東西晉滅虢因有其地
  又縣東北二十里為秦之新城邑即梁國之新里秦取之謂之新城文四年晉侯伐秦圍刓新城即此
  白水縣東北六十里與郃陽接界有彭衙古城為秦之彭衙邑本戎地史記秦武公元年伐彭戯氏至于華山正義云彭戯即彭衙也後入于晉文二年晉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汪亦在白水縣界
  郃陽縣東南有刳首坑為秦刳首地與山西蒲州府猗氏縣接界文七年晉敗秦于令狐至于刳首杜註從刳首去也闞駰曰令狐即猗氏其處猶名狐村今猗氏縣西十五里有令狐城係晉地在河之東與秦之刳首隔河相接
  華州為秦棫林襄十四年晉師伐秦至棫林即此舊為宣王弟友采邑為畿内咸林地後鄭東徙秦因有之亦曰舊鄭史記秦武公十一年初縣杜鄭是也時當魯莊公之七年後嘗屬晉葢晉獻公取之至僖十五年晉惠公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南至華山即舊鄭之地自是棫林長為秦有矣
  又州城東北十三里爲晉之武城邑文公八年秦伐晉取武城即此一名武平城
  華隂縣為晉之隂晉邑華山在縣南十里髙氏曰晉賂秦東盡虢略南至華山葢隂晉亦在五城之中矣
  案春秋時晉有桃林為函關而隂晉更在函關西百里楚有少習為武關而商邑更在武關西北百二十里俱在今同州府及華州之境是時秦地蹙狹迫于晉楚南出滅鄀而鄀終為楚有東出襲鄭滅滑而滑適為晉有扼秦之吭幾二百年逮孝公據殽函之地惠王兼武關而有之秦遂虎視以雄列國矣
  乾州
  今武功縣南有秦終南山左傳作中南昭四年司馬侯曰荆山中南九州之險杜註在始平武功縣南又涇水自平涼府涇州來經州及長武邠州淳化永夀之境俱詳見秦山川
  鳳翔府
  今府治鳳翔縣城南有故雍城為秦雍都史記年表秦徳公元年卜居雍後子孫飲馬于河時當春秋莊公之十七年後世世都之僖十三年秦輸粟于晉自雍及絳相繼杜註雍秦國都是也至戰國初獻公始徙都櫟陽然雍仍為故都昭襄王五十四年郊見上帝于雍始皇九年上㝛雍槖泉蘄年棫陽諸宫俱在故雍都
  岐山縣為周西岐之地幽王末陷于犬戎秦襄公逐戎即有其地
  寳雞縣東五十里為古小虢案西虢君隨平王東遷王别封之于河南陜縣其支庶之留于雍者謂之小虢亦曰桃虢城秦武公十一年滅之時當春秋莊公之七年
  又縣東二十里有故陳倉城為秦文公所築其孫武公増搆徙都之又有陳倉山即文公獲陳寳處其地在汧水之南渭水之北所云汧渭之間
  郿縣西四十六里為秦平陽史記年表秦寧公二年遷平陽春秋隠公之九年也
  興安州
  皇輿表以興安州為庸國地文十六年楚人秦人巴人滅庸即此自是地屬楚葢接湖廣鄖陽府竹山縣之境
  延安府
  髙氏曰晉文公初伯攘白翟開西河魏得之為河西上郡至戰國惠王六年魏始納隂晉八年納河西地十年納上郡十五縣隂晉今華隂縣河西孔氏曰同丹二州丹州今延安府宜川縣上郡為延安以北案晉地至此疑其太逺然惠公于韓之戰已曰寇深矣若之何韓為今韓城縣濱河為秦晉接界無宼深之理而延安府治東去山西黄河界四百五十里晉之幅員廣逺在惠公時早已至此合之寇深之言理當有之
  鞏昌府
  今伏羌縣為古冀戎地史記秦武公初縣冀戎即此時春秋莊公之六年也
  秦州
  今州西六十里有上邽城為古邽戎邑秦武公初縣邽戎即此時春秋莊公之六年又州西百二十里有西縣城為秦之先大駱地後莊公復都焉
  清水縣西有故秦城為非子始封
  江南


















  江寧府
  寰宇記六合縣為古之棠邑襄十四年楚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即此後伍奢長子棠公尚為棠邑大夫
  太平府
  襄三年子重克鳩兹至于衡山鳩兹城在今太平府蕪湖縣東三十里衡山當塗縣東北六十里有横山横與衡通今自長江東下先蕪湖當塗而後至

  六合六合為楚棠邑觀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則二縣之終為楚地可知矣
  又府隔江相對為和州係楚地昭十七年長岸之戰獲吳乗舟餘皇其地在今太平府西南三十里和州南七十里號曰天門山則楚地已軼入太平府界
  常州府
  今無錫縣東南三十里有泰伯城地曰梅李鄉乃㤗伯始逃荆蠻所居處闔廬以上皆都之詳都邑
  府治武進縣為春秋時延陵邑吳季札所封詳都邑
  蘇州府
  今府城為闔閭所都因城西三十里姑蘇山為名城西十里有虎邱即闔閭墓府西南八十五里有西洞庭山一名包山春秋時所云夫椒也哀元年吳王夫差敗越處
  通典蘇州理吳長洲二縣春秋吳國之都其南百四十里與越分境吳伐越越禦之于檇李則今嘉興縣之地
  鎮江府
  今府治丹徒縣為吳朱方邑襄二十八年齊慶封奔吳吳句餘與之朱方即此詳都邑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府淮安府
  哀九年吳城䢴溝通江淮即今之漕河起于揚州府城東南二里歴邵伯湖髙郵湖寳應湖北至黄浦接淮
  其合淮處為末口在淮安府城北五里今為新城之北水關自江達淮南北長三百餘里
  又哀十三年晉侯及吳子㑹于黄池杜註封邱縣南有黄亭近濟水國語云吳王夫差起師北征闕為深溝于商魯之間北屬之沂西屬之濟以㑹晉公午于黄池沂水入泗濟水在封邱縣南葢既溝通江淮遂率舟師自淮入泗自泗入沂復穿魯宋之境連屬水道有不通者鑿而通之以達于封邱之濟即杜氏所云近濟水也其道極回逺由今考城過𣏌縣北境歴蘭陽而至于封邱
  案吳城䢴溝自揚州至淮安三百里闕深溝于宋魯接界自河南歸徳府考城至開封府之封邱又四百里今日之漕河夫差時已及其半連屬江淮沂濟即今日治漕借山東汶沂諸水之法
  通州
  哀十二年公㑹衛侯宋皇瑗于鄖左傳衛侯㑹吳于鄖公及衛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盟杜注鄖𤼵陽也廣陵海陵縣東南有𤼵繇口髙氏曰𤼵陽无可考今通州如臯縣亦晉海陵地縣南十里有㑹盟原相傳為吳楚㑹盟處考春秋吳楚始終無㑹盟事意必指此
  海州
  皇輿表以海州為魯地
  左傳成九年城中城杜註在東海廩邱縣西南廩丘是厚丘之譌後漢志東海郡厚邱縣註引此傳文為証云縣西南有中鄉城今海州之沭陽縣也魯之南境至是止又一說中城為魯之内城諸儒多從其說
  又莒紀鄣城在海州贛榆縣北七十五里昭十九年齊髙𤼵伐莒莒子奔紀鄣杜註莒邑東海贛榆縣東北有紀城是也後漢志贛榆縣引此傳文為証今山東泝州府莒州與贛榆縣接界
  徐州府
  今新設府治銅山縣為宋彭城邑成十八年楚子伐宋宋魚石復入于彭城西鉏吾曰今將崇諸侯之姦而披其地以塞夷庚杜註夷庚晉吳往來之要道葢吳晉往來必由彭城故杜云然
  沛縣為春秋時偪陽國與山東兖州府嶧縣南接界襄十年晉悼公滅之以與宋通吳晉往來之道又楚柤地亦在沛縣境是年㑹吳于柤遂滅偪陽是也
  蕭縣為宋附庸蕭國宋以封蕭叔大心宣十二年楚莊滅之後仍為宋邑定十一年宋公之弟辰入于蕭以叛是也又成十八年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取幽邱杜註皆宋地在今徐州府蕭縣界
  碭山縣為楚之麻邑昭四年吳伐楚取𣗥櫟麻魏收志碭郡安陽縣治麻城彚纂曰碭山縣有安陽城即故麻城也以楚之東鄙言之近是
  邳州北六十里有良城為吳良地昭十三年晉侯㑹吳子于良水道不可吳子辭正義云吳地水行故以水路不通辭此時吳未溝通江淮故也
  㝛遷縣西南有司吾城應劭曰古鍾吾國也昭二十七年吳公子燭庸奔鍾吾三十年為吳闔閭所滅縣志以為隠元年宋人遷宿于此因謂之宿遷非也宿遷本名宿豫晉元帝督運軍儲于此立邸閣因名安帝遂立宿豫縣唐寳應初避代宗諱改為宿遷與宿國無與
  安慶府
  今桐城縣為春秋時桐國楚附庸也定二年桐叛楚吳子使舒鳩氏誘敗楚人漢朱邑為桐鄉令謂子孫死必葬我桐鄉即此
  案安慶亦春秋時羣舒地⿰氵⿳⿰天天一日 -- 潜山縣為古舒州宋封王安石為舒王今⿰氵⿳⿰天天一日 -- 潜山有安石讀書臺嘗質諸桐城劉畊南畊南云詩云荆舒是懲荆以東即為舒地葢舒之種類甚多今皖城連接廬州府之廬江舒城二縣皆是居吳楚之界迭為向背是時吳强楚弱故桐叛楚春秋傳所謂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是也
  又大江東流自湖廣黄州府之廣濟縣黄梅縣流入江南安慶府之㝛松縣界南岸為江西九江府之徳化縣楚地止此則安慶一府自㝛松以東皆為吳地矣故江南之安慶江西之南康九江皆謂之吳頭楚尾
  廬州府及六安州
  羣舒及宗國俱在今廬江舒城二縣境文十二年羣舒叛楚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葢宗巢二國皆羣舒之屬也英氏在六安州西六在六安州北諸國皆臯陶之後界在蠻夷成七年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葢指廬州及安慶二府之境統前後而言之也
  襄十三年庸浦之戰在今廬州府無為州昭五年鵲岸之戰在今廬州舒城縣西北杜註廬江舒縣有鵲尾渚是也昭二十七年吳師圍濳濳在今六安州霍山縣東北三十里
  案春秋傳楚滅舒蓼舒庸舒鳩及宗四國杜皆不能明其處但云廬江南有舒城及龍舒城約略四國所居在此兩城之間舒城即今舒城縣龍舒城在今廬江縣
  巢縣東北五里有故巢城為春秋時楚之巢邑按巢本古國楚滅之為邊邑昭四年楚城巢五年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至二十四年平王為舟師以略吳疆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
  巢縣西北六十里有柘臯鎮俗名㑹吳城為吳槖臯地哀十二年公㑹吳于槖臯杜註在淮南逡遒縣東南逡遒故城在今府治合肥縣東與巢縣相接
  又無為州境有楚駕𨤲二邑廬江縣境有楚虺邑成十七年吳人圍巢伐駕取𨤲虺杜註巢駕𨤲虺楚四邑
  鳳陽府
  夀州為楚之州來案州來本小國後屬于楚自成七年吳始争州來至昭二十三年雞父之戰楚師大奔州來遂為吳地以封季札號延州來季子哀二年遷蔡于此更謂之下蔡戰國時為楚地考烈王遷都夀春在淮之南下蔡城在淮之北相距三十里二城對據翼蔽淮濱宋時謂之南北夀春定四年吳入郢舍舟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淮汭即州來葢吳既得州來即屯㝛重兵為歸計故留舟船于此楚司馬戌曰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亦知吳為必死之計欲用大衆以争之以絶吳師之後也雞父在夀州西南
  府治鳳陽縣為楚之鍾離按鍾離本小國屬于楚昭四年楚始患吳使箴尹宜咎城鍾離薳啓疆城巢然丹城州來皆沿淮要害處葢楚師自大江東下吳人仰攻不能敵楚故其侵擾楚疆多從淮右北道鳳陽以西夀霍光固之間皆近淮壖築此三城以斷其北來之路而吳亦置楚南道之師于不問克鳩兹克朱方逼近吳都吳之報楚則取駕取𣗥櫟麻日争鬭于廬之無為及碭山汝寧之境葢舍水從陸以避楚長江直下之險至昭二十三年吳滅州來二十四年滅鍾離及巢淮之藩籬盡撤而吳遂長驅以入郢矣
  懷逺縣東北四十五里有向城為春秋時向國隠二年莒人入向即此又宣四年公伐莒取向此在今山東兖州府嶧縣境係兩地
  虹縣北有蒲姑陂為徐蒲隧地昭十六年齊師伐徐至于蒲隧即此又縣東北有婁亭為徐婁林地僖十五年楚人敗徐于婁林即此徐國在徐僮間僮縣故城在今虹縣境
  泗州
  今州北八十里有古城與鳳陽府虹縣接境相傳為徐偃王築括地志徐城縣西四十里有大徐城即古徐國也隋時屬泗州昭三十年冬吳闔閭伐徐防山而水之遂滅徐葢决泗水也
  盱眙縣為吳善道地襄五年晉悼公欲通吳先使魯衛㑹吳于此告以㑹期南兖州記盱眙本吳善道地秦置盱眙縣許慎曰張目為盱舉目為眙城居山上可以矚逺因名
  又襄三年晉㑹諸侯于雞澤使荀㑹逆吳子于淮上吳子不至淮上亦在臨淮泗州之境
  潁州府
  今𫎇城縣界有吳房鍾地昭六年楚令尹子蕩伐吳吳敗之于房鍾即此縣北有楚瑕地成十六年鄢陵之戰楚師還及瑕即此
  潁水入淮處謂之潁尾為楚地昭十二年楚子狩于州來次于潁尾在今潁州府潁上縣與夀州接界
  亳州東南有乾谿為楚地昭十二年楚遣兵圍徐以懼吳楚子次于乾谿以為之援明年就弑即此
  又州東南七十里有城父城本陳夷地後為楚邑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杜註夷一名城父昭九年楚公子棄疾遷許于夷實城父即此
  霍山縣西南八里有竆水昭二十七年楚左司馬沈尹戍與吳師遇于窮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水經注淮水又東窮水入焉出安豐縣窮谷春秋吳救灊沈尹戌與吳師遇于窮谷是也沙亦水名其合淮之處謂之沙汭在今霍邱縣境詳見山川
  又縣東有楚瑣地昭五年楚伐吳越大夫常夀過帥師㑹楚子于瑣即此
  又縣西南八十里有雩婁城為楚雩婁地淮南子孫叔敖决期思之陂灌雩婁之野期思陂即芍陂在河南光州固始縣境與霍邱縣接壤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昭五年楚使薳啟疆待命于雩婁即此
  新設府治阜陽縣為春秋時胡國昭四年楚靈王合十三國于申伐吳胡國與焉及吳入郢胡子盡俘楚邑之近胡者定十五年楚滅胡葢潁于此時已盡屬楚地胡僅存至是亦滅
  又潁上縣西北有慎城為楚慎邑哀十六年吳人伐慎白公敗之杜註汝隂慎縣是也漢置慎縣至劉宋初改置慎縣于合肥縣境此城遂廢
  太和縣西有原鹿城為宋鹿上地僖二十一年宋襄公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于楚杜註鹿上宋地汝南有原鹿縣是也
  和州
  昭十七年吳伐楚楚卜戰不吉司馬子魚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戰于長岸大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杜註長岸楚地今太平府西南三十里有西梁山與和州南七十里之東梁山夾江相對如門之闕郡國志云楚獲乘舟餘皇處
  廣徳州
  今州西北二十五里有桐水匯于丹陽湖入大江哀十五年楚伐吳及桐汭杜註宣城廣徳縣西南有桐水是也詳見山川
  寧國府
  今府境有吳頯黄地哀十六年楚白公之亂王孫燕奔頯黄氏杜註吳地即此
  池州府
  今銅陵縣北十里有鵲頭山髙聳臨江太平府繁昌縣西南大江中有鵲尾洲春秋時所云鵲岸也昭五年楚伐吳聞吳師出薳啟疆帥師從之吳人敗諸鵲岸杜註廬江舒縣有鵲尾渚髙氏曰杜註所云葢謂今廬州府舒城縣西北之鵲亭然薳射自夏汭出薳啟疆别從江道不應在内地杜佑曰南陵大江中有鵲尾洲即古鵲岸也此説可通今池州府銅陵縣即南陵縣地所分與太平府繁昌縣相連自古常為戰争之地
  徽州府
  皇輿表以為吳地然于經傳無所見據史記年表吳闔閭十一年伐楚取番實當魯定公之六年番為江西饒州府治之鄱陽縣由吳取番路須經浙江之嘉興府杭州府嚴州府江南之徽州府而後至江西之饒則嚴徽二府之為吳地信矣
  通典歙州理歙縣春秋時屬吳

















  杭州府
  通典春秋越國之西境越西北至禦兒今嘉興府石門縣與呉分界然以浙江之嚴州江南之徽州謂均屬呉地由嘉興趨嚴徽路必由杭越豈能孤處孑立于呉地中耶竊意杭在春秋時尚荒僻為兩國莫居之地所以越之侵吳則徑入笠澤吳之敗越窮追至㑹稽杭在其中曽無藩籬之限謂杭竟為越地者亦非也或當増封越地後則杭嚴俱當屬越耳
  近者嘉興府志云禾郡地名其見于春秋國語越絶諸書者曰檇李曰禦兒曰平原三者而已皆在嘉興一府之地葢自呉越兵争三江播蕩地荒而不治民徙而失業數百里之間靡然榛莾可見春秋當日嘉興實為吳越分界所以戰争多在夫椒笠澤唐人詩所云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謂杭州尚屬呉地者非也葢不獨兩國兵争蕩為墟莾其實杭湖二府春秋時尚未開闢自越之㑹稽至吳之檇李三四百里曠無人居不在版圗之内杭近海自唐以前尚不宜稼穡李鄴侯為刺史開西湖為六井以溉田民始樂業况春秋當日乎余向著論謂杭州為吳越兩國之甌脫因閲嘉興府志而復附識于此
  大凡割據兵争之世兩國俱各逺斥堠以自保所以中間多棄地不止春秋時吳越也魏曹操與吳分境欲徙淮南民而江淮間十餘萬衆皆驚走入吳其地遂空今淮安府之淮隂射陽鹽瀆三縣及揚州府所屬諸縣凡四五百里之地三國時俱廢不立至晉平吳混一太康元二兩年復置郡縣曹孫分境時且然足知春秋時之吳越矣
  富陽縣本為富春春秋時屬越西境
  海寧縣春秋時地介吳越間彼此分屬
  餘杭縣春秋時屬吳越二國
  嘉興府
  今府治嘉興縣南四十五里為吳檇李地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檇李杜註吳郡嘉興縣南醉李城是也案吳越春秋吳王夫差増越封西至于檇李然則與闔閭戰時越境猶未能至此檇李當為呉地矣
  嘉禾百詠注有東顧城西新城南于城北主城四城並吳越争戰時所築後俱廢今嘉興縣西二十七里有市曰新城稅務亦曰新城土人呼曰新市當往來大道即西新城之遺蹟矣
  石門縣東二十里有石門鎮為越之禦兒地國語越地北至于禦兒是也吳人纍石為門以距越即其處盖吳越分界矣
  嘉禾志有管城何城晏城萱城吳王築四城以禦越管城屬鹽官今為海寧縣其三城在今石門縣境
  髙氏曰勾踐初歸越吳封以百里之地東至炭瀆西至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葢不得有浙西之地也後又増其封東至于勾甬西至于檇李南至于姑末北至于平原越絶書作武原即今海鹽縣時海鹽與海寧尚未析縣也縱横八百餘里據此則嘉興全境吳皆棄之以予越而杭湖二府其為越地可知矣厥後呉越戰争常在太湖近吳國都之側豈非以杭湖已屬越無藩籬之限耶
  海鹽縣治為春秋時馬嘷城亦曰吳禦越城越絶書吳伐越道逢大風匹馬啼嘷因名宋武原志晉咸康七年移縣治于此唐并省開元五年復于舊海鹽縣吳禦越城西北置縣今不改
  湖州府
  通典春秋時屬吳領長城縣有木山若溪吳王闔閭使弟夫概居此築城狹而長因名吳越當梁時避梁諱改為長興縣
  寧波府
  通典勾踐平呉遷夫差于甬東即句章在鄮縣西今府治鄞縣國語越地東至于鄞即此
  定海縣故海中洲為越甬東地一名勾章哀二十二年越使吳王居甬東杜註勾章縣東海中洲是也勾章故城在今慈谿縣西南三十五里海中洲即舟山為𡒃八十有三五穀魚鹽之饒可供數萬人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設定海縣其地在故定海縣之東
  北故定海縣乃錢氏所置
  本朝改為鎮海縣亦秦勾章縣地
  紹興府
  今府治山隂縣南十二里有越王城為無餘故城史記少康封庶子無餘于㑹稽以守禹祀號于越杜註越國今㑹稽郡治山隂縣也越世世都此
  諸暨縣
  皇輿表以為越王允常所都
  台州府
  通典春秋時屬越理臨海縣
  金華府
  通典婺州春秋時屬越理金華縣
  衢州府
  今龍㳺縣穀溪之南有姑蔑故城為越姑蔑地國語越地西至于姑蔑即此哀十三年越伐吳王孫彌庸見姑蔑之旗杜註姑蔑東陽大末縣錢氏改為龍㳺
  嚴州府
  通典睦州春秋時屬吳理建徳縣
  温州府
  通典春秋時屬越理永嘉縣
  處州府
  通典春秋時屬越理括蒼縣











  春秋大事表卷六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