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及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一面红旗 甘肃省酒泉县银达乡大队的调查报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普及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一面红旗

甘肃省酒泉县银达乡大队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
1971年9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甘肃省酒泉县银达乡公社银达乡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从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开始,带领贫下中农不断向文化进军,十六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大队已基本扫除了文盲,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少年儿童进入了队办小学、中学,许多老年人也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学习。贫下中农逐步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知识,有力地促进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整个银达乡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毛主席支持我们学文化”

[编辑]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解放初的银达乡,二百一十户,七百多贫下中农,只有三个识字人。

“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土改后,银达乡的冬学、识字班、民校立刻兴办起来了。 这时,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地主分子却看了眼急,他们说:“鸡窝里还想飞出金凤凰?”贫下中农回击他们说:“贫下中农就是金凤凰,你们这些猫头鹰再也飞不上天了!”

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说:“学文化?山顶上打井,费力不出水,对咱们庄稼人没用。”但是,银达乡的共产党员们不这么看,他们想:共产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咱们庄稼人不学文化,怎么能建设共产主义呢?他们坚决击退了阶级敌人的猖狂破坏,说服了那些保守思想严重的人。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贫下中农学文化的劲头更足了。

一九五五年,传来了一个喜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酒泉县银达乡是怎样进行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一文加了“按语”,表扬了银达乡的经验。

“毛主席支持我们学文化!”银达乡的贫下中农非常高兴。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按语”,掀起了业余文化教育的新高潮。扫盲班,耕读班,夜校,民校,形式多样,越办越好,出现了父子互教、兄弟互学、夫妻互帮,人人学文化,家家有读书声的动人情景。一九五八年,全乡百分之八十的青壮年社员摘掉了文盲帽子。银达乡小学为贫下中农子女开门,免费入学,使在校学生由解放初的一百零四名猛增到三百八十一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学校办起了农场,大搞科学实验,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样,银达乡成了著名的文化先进乡。

正当银达乡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健康发展的时候,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挂帅”、“生产第一”等修正主义妖风,吹到了这里。他们散布什么“农民没文化也能种地”、“粮食就是政治”等谬论,对农民学文化进行阻挠和破坏。他们强行解散各种学习组织,小学也受到摧残,在校学生下降到一百人。

但是,银达乡的贫下中农并没有罢休,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他们重温毛主席的光辉“按语”。他们说:“不让我们在文化上翻身,办不到!”“有毛主席撑腰,我们什么也不怕!”民校又办起来了。许多贫下中农背上小黑板下地,连地头的“小休息”也利用起来了。家庭学习普遍地坚持下来。

银达乡的贫下中农在斗争中迎来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了走资派扼杀银达乡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阴谋,夺回了被走资派篡夺去的那一部分教育权力。 但是,斗争并没有结束。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煽动极“左”思潮,贩卖“读书无用论”,有些社员觉得“学那么多干啥?拨开眼睛就行了。”有的甚至阻止自己的子女上学。

是继续向知识化的方向前进,还是满足于“拨开眼睛就行了”?大队党支部学习领先,大批判开路,狠抓了两条:一是诉旧社会无权、没文化的苦,加强阶级教育;二是控诉刘少奇破坏业余文化教育的罪行,加强路线斗争教育,使贫下中农进一步懂得了“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的道理,树立了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学文化的思想。认识提高以后,贫下中农胸怀革命大目标,学习积极认真,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参加了学习。银达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还附设了初中班。

学政治统帅学文化

[编辑]

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中,贫下中农深深感到:文化低,成了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障碍。他们说:“十五年前,我们学文化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今天,我们学文化是为了掌握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贡献力量。”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主,以实现“两化”(革命化和知识化)为目的的农民业余文化教育运动。

革命群众创办了“政治文化学习班”这种常年性的学习组织。这是青壮年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和批判资产阶级的主要阵地。每周坚持三个晚上的学习时间,学员按文化程度分别编班,教员由贫下中农推选。为了让大家都有学习的机会,他们还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队办小学附设了“教学点”,使七十多名学龄儿童在家门口上了学;办起了“联户学习班”,老年人和拖累重的妇女也能参加学习;成立了群众性的包教、互学组织,定人定任务,一字一句地给文化低的人教生字,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

这样会不会影响农村的中心工作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呢?银达乡的实践证明,不仅不会,反而促进了革命和生产。他们开展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业余文化教育的关键是领导。个别生产队领导班子中由于“生产第一”的修正主义流毒没有肃清,不重视这项工作,因此出现了“抓了就学,不抓就停”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队建立了政治文化学习班领导小组,经常研究、检查、总结业余文化教育工作。各生产队政治文化学习班负责人由生产队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兼任,他们在学习班既是领导,又是学员。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统一安排工作和学习,便于管理;同时,领导带头学,有利于推动群众的学习活动。另外,组织和培养业余文化教育骨干队伍,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这个大队选拔三十名业余文化教员,先后九次办学习班培训,较好地发挥了这支骨干队伍的作用。

第二,处理好业余文化教育同农村中心工作的关系。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常常会出现中心工作挤掉政治文化学习的情况。这个大队紧跟形势,安排教学内容,使政治文化学习班密切配合中心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十一队为了配合阶级教育,在政治文化学习班上算术课时,结合生产实际,算了地主阶级的剥削账、贫下中农的苦情账,狠批了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剥削有功”的谬论,使学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在春播大忙时,学习农业“八字宪法”,提高了播种质量。这样,办政治文化学习班不仅和中心工作没有矛盾,而且推动了中心工作。

第三,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银达乡的贫下中农由于多年坚持业余文化学习,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在学习内容上也由浅入深,尽量扩大知识面,文、理、工各科都学习。这样就为农业技术革命和科学实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农村的新气象

[编辑]

银达乡大队普及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以后,整个农村气象一新。

农村基层干部有了文化,带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有力地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这里共有大队、生产队主要负责干部四十一人,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达到了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有的已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干部有了文化,党的政策、上级指示、外地经验、群众建议,都能作简要记录,避免了过去有时“会上记得会后忘”的现象。他们经常带着三大革命运动中及自身思想革命化的问题,自觉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不断改进工作,受到群众好评。另外,全大队有会计、记工员、保管员、拖拉机手、业余教师等一百五十多人,大都出身好,思想好,有文化,形成了坚强的骨干力量。

社员群众有了文化,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新人新事不断出现。去年,全大队涌现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五好社员一百四十六人。

贫下中农逐步知识化,推动了农业技术革新和群众性科学种田活动的开展。这个大队的每个生产队都建立了干部、老贫农、青年社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全大队种植各类试验田一百七十三亩,自己培育了适应当地生长的小麦优良品种二十多种,改变了过去那种浅耕、粗作、劣种、低产的状况。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大增产。一九六五年银达乡大队的粮食亩产上了《纲要》,一九六八年过了“黄河”。去年,银达乡大队粮食单产达到六百斤以上。

银达乡的农村政治文化生活,空前活跃。队队建立了革命文化室,办起了黑板报、土广播及小评论专栏,对好人好事立即表扬,见不良倾向立即开展评论。他们还组织了业余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利用生产空隙演出文艺节目,并给社员教唱革命歌曲及革命样板戏唱段。他们还自编自演了大小节目六十多个。贫下中农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化,大造革命舆论,打击了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势力,有力地巩固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

贫下中农逐步知识化后,推动了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银达小学、中学在贫下中农管理之下,使党的教育方针和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得到认真贯彻。有文化的贫下中农社员登上讲台,帮助学生学军、学工、学农,和学生一道批判资产阶级。贫下中农有了文化之后,有利于学校、生产队、家庭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