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曝書亭集 (四庫全書本)/卷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巻六十四 曝書亭集 巻六十五 巻六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曝書亭集巻六十五
  翰林院檢討朱𢑴尊撰
  
  文水縣卜子祠堂記
  孔氏之徒身通六藝者七十子子貢以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而曾子以魯得之至論文學必曰子游子夏孔子既沒曾子之學羣弟子或未之篤信獨以有若為似聖人而子夏居西河西河之人亦疑之于孔子若二子者將不得為具體者與徐防之言曰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于子夏盖自六經刪述之後詩易俱傳自子夏夫子又稱其可與言詩儀禮則有䘮服傳一篇又嘗與魏文侯言樂鄭康成謂論語為仲弓子夏所撰特春秋之作不賛一辭夫子則曰春秋屬商其後公羊榖梁二子皆子夏之門人蓋文章可得聞者子夏無不傳之文章傳性與天道亦傳也是則子夏之功cq=632大矣而戴氏禮載曽子之言以疑于夫子罪子夏夫曰有子之言似夫子曽子聞之子游未之怪也其不從羣弟子彊者特以事之不可耳後世拘儒疑其說于廟庭之祀黜有若而進子張又或謂西河不當專祀子夏由其過信曽子之言而未之繹也抑何其刺謬與文水固當日西河之境也隱泉山之麓舊有子夏祠嵗在丙午秋八月予獲拜祠下縱觀昔人碑記往往僅志土木廢興及歴代封秩而已至其發明章句傳孔氏之學為西河文教所自始顧不及焉私心竊以為憾夫山水亭䑓之勝卉木之華其有歴乆不廢者游人過之尚或覽物而賦詩或題名鑱石其處況夫瞻先賢之祠宇卒無一言暢其㫖其何以祛世儒之惑則後死者之過也爰綴舊聞為記亦以見戴記所載殆非曽子之言而六經之傳子夏之功尤多報祀之義盖非獨西河之人宜然矣
  大同府威逺衞重修學記
  庠序學校之設非王政之本與三代盛時其地自黨遂達國都莫不有學其人自天子之元子以及士庶人子莫不入于學其典禮政令則自釋奠釋菜習郷習射執醬執酳以至獻馘獻囚莫不備舉于學又擇君子之儒仁義忠信樂善不倦者以為之師士之入乎學者俎豆筐篚象勺千籥有其器鞉鼓椌楬笙鏞琴瑟有其音屈伸俯仰盤躃綴兆有其度藏修息游有其所而師氏以三徳三行教國子司徒以六徳六行六藝賔興之上無私師下無私學此三代之學所以盛美而大備也後世學日以弛典禮政令聽州郡吏專制之于上不必盡舉于學其僅存不廢者春秋上丁廟祀孔子釋奠釋菜而已為之師者未必盡擇君子之儒徒塊然自處學宫使之不由其誠敎之不盡其才士亦隱其學而疾其師視學校為不急之務由是學宫坐以傾圮至有終嵗不游于學者嗚呼學校王政之本至視為不急之務而聽其傾圯此君子之儒為人師者所甚憂也威逺衛當大同關塞之衝士之習于文事者蓋寡自邉隅晏安士始以絃誦相勵而敎諭王君復能以仁義忠信之説善諭之衛故有學嵗乆將圮王君率諸生某等新之諸生咸樂趨事堂廡寢筵欂櫨榱桷㦸門璧池莫不具飾不侈不陋工既竣向予請記嗚呼三代之學其得存于今者僅矣自夫師之不嚴而道不尊士于是失端本之學不知順行以事師長則無良師為之也若王君者樂善不倦可謂知本之君子矣昔魯侯既作泮宫詩人頌之有曰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又曰濟濟多士克廣徳心至學校之廢鄭人刺之則曰縱我不往子寜不來諸生能廣王君之心日相與藏修息游於是講其徳行習其文藝孰謂三代之學不可幾于今日也哉
  衢州府西安縣重建學記
  古者立學自辟雍頖宫下至術序黨庠家塾所稱先聖先師初無一定之位故釋奠有合而無尸自漢廟祀孔子闕里迨唐武徳後建廟于國子監又定稱周公曰先聖孔子曰先師開元以降郡邑通有孔子廟祀然廟與學亦未均合為一也其後學必立廟由太學及府州縣率有定制太學之堂或曰𢑴倫或曰明徳餘皆以明倫為扁旁立社學射圃暨啟聖之祠後峙尊經之閣廟則三門六㦸殿設栗主更先聖曰至聖而仍先師之名専祀孔子配以四子十哲而祀七十子先儒于兩廡薄海内外莫有異焉者葢天下不可一日無教學不可一日廢于天下舍未師而専主孔子庶㡬道徳出于一古今之立學雖殊而所以教則同也西安縣學舊在禮賢門外嘉慶鄉製錦坊元未燬于兵明洪武初一徙于城北廢斗室法院為之正徳間再徙于宋貢院遺址嘉靖中復徙于大中祥符寺繼是規制差備自兵燹之後縣學牆屋薪木皆毁惟文廟僅存梁棟亦圮其來守是土者視學舍為不急之務嵗久不治會進士潁州鹿侯來知縣事下車謁孔子廟顧瞻太息而曰學校如此其何以造士且教何以興而政何以舉是守土者之責也侯乃預為規畫俾山農之産竹木陶旊之治瓦甓段冶之攻釘鉸者咸得輸井税儲之以待興築而以月俸補其額政尚簡易不事鞭朴逾年而逋賦悉完於是鳩工庀材侯首捐錢若干緡縣之大夫士學官暨其弟子咸率私錢為助首葺廟宇次營兩廡各九楹次建明倫堂次設先賢先儒木主然後繚垣牆塗丹粉濬泮池之水種樹廟庭及堂之前後凡百本經始于辛未之秋今年春二月堂成侯興器用幣釋奠于廟牲酒豆籩秩秩有儀觀者交悦具頌侯之功伐石以進侯曰未也堂雖成祠與閣未備且曩時賜書未有存者經以載道而學舍無之其可哉乃購羣經疏義凡百餘家将納之廟鼓篋以示學者噫侯之用心勤矣夫三衢固仕國也昔之言經術者若鄭灼之三禮劉牧徐庸柴翼之易徐晉卿王宏之春秋是皆西安産也西安之俗其君子敏於事士之志于學者不少而居無黌舍市無書肆其何所資以講習焉得侯所購之書貯于學有不相觀而善相説以解辨其同異而博喻之者乎吾知教之所由興必自西安始予視侯忝一日之長與侯別三年入其境賈安于㕓農歌于野游乎學校則昔之廢者具舉葢中心怡懌有不能自已于言者而縣學教諭海鹽錢君瑞徵樂襄其役與予同鄉里述侯立學之功集事之敏皆過人計慮之表爰摭其本未而書之于石
  重修嚴州府桐廬縣儒學記
  師儒之官道德之歸政治之本也漢郡置文學掾唐校立經師庠立孝經師宋元書院各設有山長所以教士者専矣
  皇朝因明之制縣立儒學教諭訓導各一人掌士子之版銓法凡貢于禮部屢試不第及學生食餼廩者既老而後用之雖不失古選擇耆儒之意然往往精銳已挫頽惰衰慵講舍之不修生徒之日散師嚴道尊之謂何聖天子立賢無方妙年英俊之士亦得銓授由是桐鄉汪君教諭桐廬既至謁先師覩祠宇圮敗陳丹暗粉久已不治於焉出私錢命工匠楣椳楔柣栭桷杗廇有筄有簃或榩或堊鳩工于某年月日告竣于某年月日計費白金十鎰爾而堂齋門廡百廢具舉春秋上丁釋奠廟下莘莘俎豆小大駿奔暇課諸生于碧梧書屋而又汲有井渡有船蹊有桃李縣之士子樂羣親師慶行禮之有其地焉君乃貽書與予請為文紀之石予嘗往來四方見府州縣衞學傾者十之六七上官諉之有司有司以催科聴訟之繁每視為不急之務至于肄教者禄既薄而權輕朝日之盤恒苦不飽安有餘力葺治牆屋其能免于風雨鳥鼠之侵蝕乎君能不私其財不費乎帑不病夫民力以興廢自任可謂能也已矣桐廬之學舊在西䲧一徙于戴家橋北再徙于縣治東北之小山宣和中燬于寇紹興以降知縣事趙公侃趙汝憚趙汝驤胡太古先後修建元末復燬于兵洪武再建則知縣事毛道主之正統初重葺則知縣事汪榮主之成化以後安慶李琛東莞盧勗黄岡曹珪雲南楊漢四會何經南海吳宗湯清江李紹賢來知縣事咸克修廟學此有司之職也以校官獨任之則自君始
  揚州府儀真縣重修儒學記
  古之造士立學士之志于道者必于郷校事其師記曰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當其盛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及其廢則曰縱我不往子寧不來而又繼之曰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是故博習者必親其師論學者必取友學者有失教者知之長其善而救其失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于所居之地夫然後師嚴道尊民知敬學也已學之制匪一虞庠上下夏序東西殷膠左右周保傅所紀為學有五漢立三雍晉興兩學至于唐分學為七三品以上子孫國子學教之五品以上子孫太學教之曰廣文以領國子生之業進士者曰四門以授七品之子及庶人之俊異子弟律學以講律令格式書學以考篆籀分𨽻真草章行算學以明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斯成德達材各有其選教之亦多術矣自宋而後雖于州郡縣學之外兼設山長然書數之學輟勿講科目之繁既省士子分治五經専習四子家各有師不必問業于鄉校而儀真縣治當江介之衝舊為江淮發運之所邦人多居鹽筴之利其子弟注籍于學束修之禮通名于校官歲一再至而已㦸門之攲傾泮水之淟濁文廟之瀸漏講堂横舍之榛蕪守土司教者第有坐愁行歎已焉通政司使巡視兩淮鹽課監察御史曹公恤商以仁待士以禮每因秤掣至縣布寛大之條舳艫銜接枻鼓榜歌於是公年五十矣商綱亭户咸思進酒于公醵白金二十鎰稱壽公却之再三適公乗幰過市遮馬拒輪以請公乃召汪訓導榖詒語之曰縣學之不修久矣吾無私財可以訓工也曷若以衆所率之錢新多士肄業之地庶幾邑子享人爵之報乎於焉衆皆恱頌公之無私而克廣德心也歳之月誕治泮宫工匠陶旊各程其材自西徂東百廢具舉由是諸生問業有所來親其師人知敬學爾乃伐石以志重修之嵗月曹公名寅字子清一字茘軒滿洲人為文者誰
  南書房舊史秀水朱彞尊也
  杭州洞霄宫提舉題名記
  宫觀之設其初本崇奉道士之教玊清昭應宫使趙安仁王旦丁謂領之景靈宫使冦準馮拯領之會靈觀使王欽若李迪領之真宗嘗以命王曾曾辭不居仍以讓欽若得毋恥以宰臣主道院事與仁宗手詔有云老臣朕之所眷禮也故于引年辭疾者従其請増其秩給其奉加恩及其子孫遇大禮許綴舊班失儀勿劾宋之敬大臣體羣臣可謂至矣舊制在京曰内祠以前宰執留京師及見任使相充使次充提舉下此提點主管判官都監各有分職元豐再定官制縁祖宗所設不廢居是位者食有奉衣有綾絹羅緜傔有餐錢相循為佚老優賢之典焉抗州洞霄宫自熙寧初設有提舉髙宗南渡特改内祠崇其體貌以提舉受祠禄嵗有其人稽之國史合之野紀其先後倫序爵里姓名猶可得而考也康熙癸酉九月予尋大滌洞天閲鄧牧心所撰志建炎以後主是祠者前言往行均未之載并爵里姓名亡之堂中止設昭武李公新安朱子二主因語道紀司遺獻不宜湮沒許為補錄書之壁嵗華荏苒一十四年乃始具録寄之自建炎迄咸淳凡一百一十五人嗚乎漢之丞相遇日蝕星變輒行策免或以微罪下獄致自殺其得安車駟馬賜金歸里者㡬人哉南宋諸公獲退保祠禄不可謂非厚幸然迹其避賢者路未必皆安于義命有再出而僨師辱國者百世而下公非公是之心人皆有之安能箝天下之口而淆亂其功罪易之傳曰窮大者必失其居升而不已必困君子所貴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也若夫趙㠓胡交修李正民以徽猷閻待制季陵以右文殿修撰衞膚敏沈晦以集英殿修撰法原以顯謨閣待制紀傳概書曰提舉竊疑所充乃提點主管之職與提舉葢有別矣至于文公當日第主管崇道沖祐雲臺崇福太乙諸祠提舉鴻慶一宫未嘗主此地事從其實故不書康熙四十六年秋七月前翰林院檢討充
  日講官知
  起居注入直
  南書房纂修明史一統志秀水朱𢑴尊記
  龍圗閣直學士將樂楊時中立
  觀文殿學士開封耿南仲晞道建炎元年
  述古殿直學士上蔡謝克家任伯
  資政殿學士開封吕好問舜徒
  觀文殿大學士邵武李綱伯紀
  資政殿學士襄邑許翰崧老
  資政殿學士宋城路允廸公弼二年
  延康殿學士 董耘
  資政殿學士瑞安許景衡少伊
  徽猷閣學士縉雲詹乂持國三年
  資政殿學士任城李邴漢老
  資政殿學士曲阜顔岐夷仲
  資政殿學士真州吳敏元中紹興元年
  觀文殿大學士鄧城范宗尹覺民
  資政殿學士滁州張守子固
  觀文殿學士祁門汪伯彦廷俊
  端明殿學士河南富直柔季申
  資政殿學士吳興葉夢得少藴二年
  顯謨閣學士丹陽翟汝文公㢲
  端明殿大學士齊州吕頤浩元直三年
  端明殿學士安陽韓肖胄似夫
  資政殿大學士緜竹張浚徳逺四年
  資政殿學士分寧徐俯師川
  觀文殿大學士姑蘇朱勝非藏一五年
  端明殿學士解梁趙鼎元鎮
  端明殿學士海州胡松年茂老
  資政殿學士徳清沈與求必先六年
  端明殿學士雲州折彦質仲古
  資政殿學士儀真劉大中立道七年
  資政殿學士上虞李光泰發九年
  資政殿學士毘陵孫近叔詣十一年
  端明殿學士餘杭何鑄伯夀十二年
  資政殿學士濟南王次翁慶曽十三年
  端明殿學士浮梁程克俊元籲
  資政殿學士上饒余堯弼致勛二十一年
  端明殿學士寧國章复季常二十二年
  端明殿學士 宋樸闕 二十三年
  端明殿學士鄞史才徳夫二十四年
  資政殿學士金壇湯鵬舉致逺二十七年
  觀文殿大學士吳興沈該守約二十九年
  資政殿大學士建康王綸徳言三十年
  資政殿大學士浮梁汪澈明逺隆興元年 乾道元年再任資政殿學士萊州辛次膺起季
  資政殿學士夀昌葉義問審言
  資政殿學士宜興周葵立義二年
  觀文殿學士宜興蔣芾子禮七年
  資政殿學士仙游葉顒子昂乾道二年
  觀文殿學士興化陳俊卿應求四年
  觀文殿學士夀春魏杞南夫八年
  觀文殿學士婺源王炎晦叔九年
  資政殿學士鄱陽洪遵景嚴
  觀文殿大學士四明史浩直翁淳熙元年
  資政殿學士鄱陽洪适景伯
  端明殿學士金華葉衡夢錫
  觀文殿大學士温陵曽懷欽道
  資政殿大學士温陵梁克家叔子六年
  資政殿學士徳清李彦穎秀叔九年
  資政殿學士吳郡范成大致能十年
  觀文殿大學士金華王淮季海十五年
  資政殿大學士華亭錢良臣師魏
  資政殿學士臨江蕭燧照鄰十六年
  資政殿大學士𠉀官黄洽徳潤紹熙元年
  端明殿大學士永春留正仲志五年
  觀文殿大學士吳興葛邲楚輔
  端明殿學士邵武任希夷伯起
  資政殿大學士上饒施師㸃聖與
  觀文殿學士廬江王藺謙仲
  觀文殿大學士餘干趙汝愚子直慶元元年觀文殿大學士龍㳺余端禮處恭二年
  觀文殿學士臨海陳騤叔進
  端明殿學士泉州傅伯夀景仁嘉泰三年
  端明殿學士江隂丘崈宗卿開禧三年
  端明殿學士崑山衛涇清叔
  觀文殿大學士臨海錢象祖伯同嘉定元年資政殿學士嘉興婁機彦發二年
  端明殿學士南豐曽從龍君錫
  資政殿大學士天水趙善湘清臣紹定五年資政殿學士東陽葛洪容父端平二年
  觀文殿大學士鄞鄭清之徳源
  資政殿大學士慶元宣繒宗禹三年
  資政殿學士邛州魏了翁華父
  端明殿大學士邵武鄒應龍景初嘉熙元年觀文殿大學士増城崔與之正子三年
  資政殿學士浦城徐榮叟茂翁淳祐二年
  端明殿學士永嘉林略孔英三年
  資政殿學士餘干劉伯正直卿四年
  資政殿學士黄巖杜範成已
  觀文殿大學士蘭溪范鍾仲和六年
  觀文殿學士𠉀官陳韡子華九年
  資政殿學士慶元應㒡之道十年
  資政殿大學士嘉興李曽伯長孺十二年
  資政殿學士隆州李性傳成之
  端明殿學士金華王埜子文寳祐三年
  資政殿大學士浦城徐清叟直翁
  觀文殿大學士威州謝方叔徳方
  觀文殿大學士濠州董槐庭植四年
  端明殿學士建寜蔡抗仲節
  端明殿學士龍游馬天驥徳夫五年
  觀文殿學士新安程元鳯申甫六年
  資政殿學士閩林存以道開慶元年
  端明殿學士蒲江髙定子瞻叔
  資政殿學士寧國饒虎臣伯武景定元年
  端明殿學士金華厲文翁
  觀文殿大學士溧水吳潜毅夫
  資政殿學士嘉興沈炎若晦二年
  端明殿學士閩許應龍恭甫
  端明殿學士都昌江萬里子逺咸淳十年再任資政殿大學士醴陵皮龍榮起霖三年
  觀文殿學士金華馬光祖莊父咸淳五年再任資政殿學士睂州楊棟元極
  觀文殿大學士天水趙與□德淵
  資政殿學士潼川姚希得逢原咸淳二年
  觀文殿大學士叙州程公許季與
  資政殿大學士溧水吳淵道父
  觀文殿大學士樂平馬廷鸞翔仲八年
  余既作記具書南渡後提舉姓氏爵里百一十四人猶未鋟諸壁也嵗在戊子冬覽李彌遜竹谿集有翟汝文落致仕提舉臨安府洞霄宫制彌遜行詞中云其還神武之衣冠勉奉洞霄之香火宋史雖不書不可沒其名矣汝文執政僅三月以伉直忤秦檜殿庭相爭至斥檜乃金人之姦細趙甡中興遺史載之宰相例以殿閣學士予祠題曰顯謨閣學士史沒其文取汝文靖康原職書之也彞尊又識













  曝書亭集卷六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