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書蔡傳旁通 (四庫全書本)/卷6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上 書蔡傳旁通 卷六下

  欽定四庫全書
  書蔡氏傳旁通卷六下  元 陳師凱 撰
  康王之誥
  一曰臯門
  在外第一門建臯鼓詢事弊訟朝士掌之
  二曰雉門周禮圖作庫門
  自外入内第二門也有寶藏之所
  三曰庫門圖作雉門
  自外入内第三門也畫雉居五門之中又曰中門旁有兩觀後有明堂
  四曰應門
  自外入内第四門也建應鼓又曰朝門
  五曰路門路門一曰畢門
  自外入内第五門也又曰虎門下建路鼓
  外朝在路門外則應門之内蓋内朝所在也内朝當作外朝路門之外即應門之内實外朝所在也又謂之治朝經言王出蓋出路門也内朝在路門裏傳文不得言應門内有内朝也傳冩誤耳
  自陜以東
  陜於周時在虢國封内今河南府路陜州也
  羑里
  在相州今彰德路也
  成王初崩未𦵏未諡故曰新陟王
  新陟後世謂之大行
  好惡在理不在我
  程子所謂喜怒在事則理之當喜怒者也又言顔子之怒在物不在己若舜之誅四凶也可怒在彼己何與焉如鑑之照物妍媸在彼随物應之而已
  後世墜先王之業忘祖父之讎上下苟安甚至於口不言兵亦異於召公之見矣
  蔡氏此言蓋有感而垂戒周幽王爲申侯犬戎所殺晉文侯迎立平王於申遷於東都西周故宫鞠爲禾黍而平王以申侯立己爲有德而忘其弑父爲當誅及其錫命文侯則曰其歸視爾師寧爾邦柔遠能邇惠康小民則其口不言兵可見矣蔡氏固有感於此其意又在於建炎紹興之事也
  春秋嗣王在喪亦書名
  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景王崩王子猛在喪春秋書曰劉子單子以王猛居於皇秋劉子單子以王猛入王城冬十月王子猛卒曲禮云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孔子曰將冠子未及期日而有齊衰大功之喪則因喪服而冠
  見曾子問䟽云因喪服而冠者因著喪之成服而加喪冠也
  蘇氏曰成王崩未葬君臣皆冕服禮歟曰非禮也朱子語録潘子善問康王釋喪服而被衮冕諸家皆以爲禮之變獨蘇氏以爲失禮使周公在必不爲此未知當此際合如何區處先生曰天子諸侯之禮與士庶人不同故孟子有吾未之學之語蓋謂此類耳如伊訓元祀十有二月朔亦是新喪伊尹已奉嗣王祗見厥祖固不可用凶服矣漢唐新主即位皆行冊禮君臣亦皆吉服追述先帝之命以告嗣君韓文外集順宗實録中有此事可考蓋易世傳授國之大事當嚴其禮而王侯以國爲家雖先君之喪猶以爲己私服也五代以来此禮不講則始終之際殊草草矣○朱子又云康王釋斬衰而服衮冕於禮爲非孔子取之又不知如何設使制禮作樂當此之職只得除之
  畢命
  豐刑
  孟康曰逸書篇名鄭元云有冊霍侯之事皆妄作也愚案妄作者但記聞畢命篇首數句有自宗周至于豐之文謂康王在豐命畢公故其書曰畢命豐刑非畢命篇外別有豐刑篇也
  成周下都也
  在瀍水之東處商民之地
  十二年曰紀
  既歴三紀三十六年也成王即位七年而周公始留治洛治之七年而周公薨成王命君陳繼周公之後成王在位凡三十七年則在成王時君陳治洛凡二十三年在康王時又治十二年而後命畢公則通周公君陳治東郊以來至此時四十二年矣言三紀者舉大數也
  畢公輔導四世
  四世文武成康也以年逆計之康王此時已在位十二年成王在位三十七年武王十三年伐紂克商後七年而崩通二十年則畢公自武王即位以來已歴六十九年矣又加之以在文王之時已爲大臣則此時必九十餘歳可謂國之元老矣
  君牙
  王穆王也康王孫昭王子
  昭王名瑕穆王名滿
  欲君牙以其祖考事先王者事我
  成康之時芮伯爲司徒此云纉乃舊服無忝祖考又曰由先正舊典時式則君牙之祖父必甞爲周司徒矣然則君牙或芮伯之子孫歟不然下文何故曰追配于前人後世鄭武公父子並爲周司徒亦如此類
  𢎞敷者大而布之也式和者敬而和之也
  即舜命契敬敷五教在寛之意
  司徒兼敎養之職
  即既富之而後敎之之意小民怨咨而自傷其生之艱難則救死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冏命
  穆王卒章之命望於伯冏者深且長矣此心不繼造父爲御周遊天下將必有車轍馬跡導其侈者果出於僕御之間抑不知伯冏猶在職乎否也
  史記云蜚廉之後有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繆音穆得驥温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爲繆王御長驅歸周以救亂左傳昭公十二年楚右尹子革對楚靈王曰昔穆王欲肆其志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没于祗宫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吕刑
  書傳引此多稱甫刑史記作甫侯言於王作修刑辟吕後爲甫歟
  顔師古曰吕侯爲周穆王司宼作贖刑之法謂之吕刑後改爲甫侯故又稱甫刑孔穎達云吕侯子孫後改封甫如詩云不與我戍甫穆王時未有甫名後人以子孫國號名之追稱甫刑若叔虞封唐子孫封晉而史記作晉世家林氏曰吕與甫猶荆與楚殷與商
  蚩尤始開暴亂之端
  古註云九黎之君號曰蚩尤史記註應劭曰蚩尤古天子臣瓉曰孔子三朝記曰蚩尤庶人之貪者索隠云此紀云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爲暴則蚩尤非天子也又管子曰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蓋諸侯號也
  苖民承蚩尤之暴
  正義云三苖之主實國君也頑凶若民故謂之苖民
  重少昊之後黎髙陽之後重即羲黎即和也
  此承上文言帝舜之事知乃命為帝舜之命又据楚語堯復育重黎之説遂依古註訓重即羲黎即和也史記索隠曰据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顓頊之𦙍
  按國語曰少皡氏之衰九黎亂德
  見楚語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古者氏神不雜民之精爽不𢤮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爲之牲器時服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謂之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是以能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生及少皥之衰也九黎亂德九黎黎氏九人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夫人人人也家爲巫史無有要質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爲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氣受命之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南陽位正長也司主也屬會也所以會羣神使各有分序不相干亂也周禮則宗伯掌祭祀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唐尚書云火正當爲北北隂位也周禮則司徒掌土地人民也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地天通其後三苖復九黎之德其後高辛氏之季年也三苖九黎之後也髙辛氏衰三苖爲亂行其凶德如九黎之爲也堯興而誅之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育長也堯繼髙辛氏平三苖之亂繼育重黎之後使復典天地之官羲氏和氏是也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敘天地而別其分主者也
  火正黎
  新安陳氏曰北正黎或作火正黎北字與火字相似又黎以北正兼火正黎即祝融也所以秘註楊子曰北正黎即火正黎也北正對南正爲是愚案月令孟夏其神祝融鄭註云祝融顓頊氏之子曰黎爲火官陳說是也
  禹平水土以定民居
  愚案主名山川者即爾雅所謂從釋地以下至九河皆禹所名是也
  命臯陶爲士制百姓于刑辟之中所以檢其心而敎以祗德也
  新安陳氏曰鰥寡得言其害於清問之下其無蓋可知表記引德威惟畏德明惟明繼之曰非虞帝其孰能如是乎則皇帝爲舜明矣夫舜不輕於用刑也先命重黎絶地天䙝瀆之禮次命伯夷降天地人之禮又命禹除民害稷興民利夫然後始命臯陶以刑且本之以威明之德繼期民以祗德勤德刑之本必主於德而刑之用必合於中德與中爲吕刑一篇之綱領繼此曰惟克天德曰以成三德曰有德惟刑無非以德爲本也曰觀于五刑之中曰中聽獄之兩辭曰罔非在中曰咸庶中正曰非德于民之中曰咸中有慶無非以中爲用也刑必合於中而後刑即所以爲德以此意讀吕刑其庶幾乎
  後漢楊賜拜廷尉自以世非法家
  賜震之孫事見震傳蓋吝之也註云吝恥也
  格至也
  正義云格訓至至命不知何命新安胡氏曰下文有敬逆天命此則當云庶幾有以感格天命
  戒固善心也而用豈可以或戒也哉
  言欲其無時而不戒也茍或戒而或不戒則不勤而刑不當矣
  及逮也
  逮連捕也蘇氏曰罪非己造爲人所累曰及秦漢間謂之逮
  周官以兩造聽民訟
  大司宼云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
  審克者察之詳而盡其能也
  吕氏云審者察之盡其心克者治之盡其力
  周禮所謂色聽
  小司宼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觀其出言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觀其顔色不直則赧然三曰氣聽觀其氣息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觀其聽聆不直則惑五曰目聽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
  墨刻顙而涅之也劓割鼻也剕刖足也宫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大辟死刑也
  正義云五刑之名見於經傳唐虞以來皆有之矣未知上古起在何時也漢文帝始除肉刑其刻顙截鼻刖足割勢皆法傳於先代孔君親見之說文云顙額也墨一名鯨先刻其額爲瘡以墨塞瘡孔令變色也伏生書傳云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宫是宫刑爲淫刑也男子之隂名爲勢割去其勢椓去其隂事亦同也婦人幽閉閉於宫使不得出也本制宫刑主爲淫者後人被此罪者未必盡皆爲淫昭五年左傳楚子以羊舌𦙝爲司宫非坐淫也漢除肉刑除墨劓剕耳宫刑猶在隋開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婦人猶閉於宫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謂死刑爲大辟周禮註云丈夫割其勢女子閉於宫中若今宦男女也刖斷足也周改臏作刖周禮音義云涅乃結反
  六兩曰鍰
  百鍰六百兩也倍二百鍰一千二百兩也倍差五百鍰三千兩也六百鍰三千六百兩也千鍰六千兩也正義云古人贖罪皆用銅或稱黃金或稱黃鐵
  屬類也三千緫計之也周禮司刑所掌五刑之屬二千五百刑雖増舊然輕罪比舊爲多而重罪比舊爲減也秋官司刑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注云書傳曰決關梁踰城郭而略盜者其刑臏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宫觸易君命革輿服制度姦軌盜攘傷人者其刑劓非事而事之出入不以其道義而誦不詳之辭者其刑墨降畔宼賊劫略奪攘矯虔者其刑死此二千五百罪之目略也輕罪比舊爲多者墨劓舊五百今一千各多五百也重罪比舊爲減者宫大辟舊各五百今宫減二百大辟減三百也
  讞獄
  讞逆結反說文云議罪也
  此章文有未詳者姑闕之
  愚以意詳之云民之亂罔不中聽獄之兩辭者謂治民之道惟在於聽其兩辭而得刑之中也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者不可以私意鬻獄而圗利其家於兩爭之人也獄貨非寶惟府辜功者謂舞文得貨非所爲寶不過自積其枉法之罪狀也報以庶尤者言罪惡貫盈則天必降之百殃也永畏惟罰者言深長思之所可畏者惟刑罰之事也非天不中惟人在命者言非天不以中道待人惟人自取殃禍惟天所命也天罰不極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者謂獄貨之人天若不極罰之則庶民不得蒙令善之政于天下也此章蓋言有忠厚之德而後可以聽訟舞文弄法刻剥以取貨者亦必自受其禍也
  文侯之命
  幽王爲犬戎所殺晉文侯與鄭武公迎太子宜臼立之是爲平王遷於東都
  自穆王之後歴共王繄扈懿王囏孝王辟方夷王燮厲王胡無道國人畔之王出奔晉之彘二相共和十四年而王崩於彘宣王靜立周室中興崩子幽王宫涅立嬖褒姒爲犬戎所殺汲冢紀年云自武王滅殷以來至此凡二百五十七年矣愚案自武至幽凡十二世王室三亂穆之逺遊厲之監謗幽之褒姒周室之微其所由來者逺矣宗周豐鎬之基以至𡵨邠之地上自后稷下逮文武千有餘年興王之業平王一旦捐之以畀秦自是以後關西之勢駸駸爲東國患不可復制君子固不待王赧之稽首而後知繼周之爲秦也○夏氏曰古今謂書自此篇以下無復王者之誥命然此乃平王初年書錫命文侯猶有天子之權茍能自是振刷周道亦未至盡墜奈何至魯隠之初在位且五十年竟以不振故孔子託始隠公而春秋作焉書終文侯之命孔子猶有望於平王春秋始於隠公孔子蓋絶望於平王也
  諸侯受錫命當告其始祖故錫鬯諸侯有大功賜弓矢然後得專征伐
  王制云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龯然後殺賜圭瓉然後爲鬯未賜圭瓉則資鬯於天子按周禮有鬱人有鬯人鬱鬱金草也鬯黑黍之酒名曰秬鬯取和鬯之義鬯人注云秬鬯不和鬱者詳此則秬酒本名秬鬯加鬱金煮之則名曰鬱鬯蔡氏於洛誥直訓鬯爲鬱金香草蓋亦因和鬯得名也鬱人注云築鬱金煮之以和鬯酒鄭司農云鬱草名十葉爲貫百二十貫爲築以煮之鐎子遥反中停於祭前鬱爲草若蘭䟽云案王度記云天子以鬯諸侯以薰大夫以蘭芝士以蕭庶人以艾此等皆以和酒諸侯以薫謂未得圭瓉之賜得賜則以鬱耳禮緯云鬯草生庭皆是鬱金之草以其和鬯酒因號爲鬯草也又按本草云鬱金香十二葉爲百草之英生大秦國四月五月採花狀如紅藍花即是香十二葉爲貫捋以煮之用爲鬯合而釀酒以降神也
  平王冝若衞文公越勾踐然
  左傳閔二年狄人侵衞衞懿公戰于熒澤衞師敗績遂滅衞宋威公逆諸河宵濟衞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爲五千人立戴公以廬于漕齊桓公使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乗以戍漕戴公卒文公立文公徙居楚丘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敎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乗季年乃三百乗哀元年吴王夫差敗越于夫椒越子勾踐以甲楯五千保于㑹稽使大夫種因吴大宰嚭以行成越及吴平伍貟諫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敎訓二十年之外吴其爲沼乎二十二年越伐吴棲吴王於姑蘇之山自殺勾踐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㑹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賜勾踐胙命爲伯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平王以申侯立己爲有德而忘其弑父爲當誅方將以復讎討賊之衆而爲戌申戌許之舉其忘親背義得罪於天已甚矣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水序云刺平王也不撫其民而逺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朱子曰先王之制諸侯有故則方伯連率以諸侯之師討之王室有故則方伯連率以諸侯之師救之天子郷遂之民供貢賦衞王室而已今平王微弱威令不行於天下無以保其母家乃勞天子之民逺爲諸侯屯守故周人戌申者以非其職而怨思也又況申侯實啓犬戎以致驪山之禍乃平王及其臣民不共戴天之讎也今平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其立己爲有德而不知其弑父爲可怨至使復讎討賊之師反爲報施酬恩之舉則其絶滅天理而得罪於民又益甚矣又云申今鄧州信陽軍之境也甫許皆姜姓許今潁昌府許昌縣也甫即吕刑之吕其地未詳
  費誓
  費地名
  愚按伯禽建國今兖州曲阜縣也費今沂州費縣也寰宇記沂在兖州之東三百八十五里費在沂之西北九十五里曲阜在兖州之東三十里是自曲阜至費邑約二百六十餘里也春秋之初費自爲國隠元年傳曰費伯帥師城郎後爲魯季氏之邑僖元平傳曰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論語使閔子騫爲費宰是也然則伯禽時費決非魯地但魯爲方伯費在屬國之中耳孔安國謂費爲魯東郊之地穎達附㑹且言未出魯境皆非也伯禽之誓于費如啓之誓于甘湯於鳴條武王於牧皆臨敵境而後誓所以申令吾將士其時徐戎必冦費故伯禽征之耳
  淮夷徐戎並起爲冦
  徐州名魯亦在徐州境内淮夷蓋自古有之禹貢於徐州有淮夷蠙魚之貢徐戎亦其類也雖居中國自爲戎夷之俗歴代帝王亦以戎夷待之如後世之羈縻州縣也伯禽分封於魯實與爲鄰故此戎乗魯之新造相挻而動逺連商邑近結奄民周公故甞征之成王故甞踐之不知與此事先後如何耳誓辭首以淮夷徐戎並稱甲戌則惟征徐戎則此誓專爲征徐戎而作也然蠢兹戎夷爲亂必非一次周公既没又復爲亂禮記曾子問篇子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辟也者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爲爲之也注云伯禽周公子有徐戎作難喪卒哭而征之則在成王之十四年也蔡氏於此引吕氏之說則謂伯禽初封之時而洛誥傳又謂費誓在周公東征之時則伯禽就國已十年矣終不可指其的年月也
  敹縫完也縫完其甲胄勿使斷毁
  古注甲鎧胄兜鍪正義云經典皆言甲胄秦世以來始有鎧兜鍪之文古作甲用皮秦漢以來用鐵鎧鍪二字皆從金蓋用鐵爲之鄭云敹謂穿徹之謂甲繩有斷絶當使敹理穿治之
  敿楯當有紛繫持之
  楯即干扞蔽之物紛即紛帨之紛讀如焚周禮注紛如綬有文而狭孔穎達云繫紛於楯以爲飾蔡氏謂繫而持之也
  擭機檻也
  正義云擭以捕虎豹穿地爲深坑又設機其上防其躍而出也穽以捕小獸穿地爲深坑入則必不能出上不設機也穽以穿地爲名擭以得獸爲名
  馬牛風逸
  正義云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逸因牝牡相逐至於放逸逺去也
  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郷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
  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王制注云百里之國二十里之郊七十里之國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國三里之郊愚按王國百里之郊六郷在焉二百里爲州六遂在焉五家爲比二十五家爲閭百家爲族五百家爲黨二千五百家爲州萬二千二百家爲郷此一郷之民數也五家爲鄰二十五家爲里百家爲鄼五百家爲鄙二千五百家爲縣萬二千五百家爲遂此一遂之民數也五人爲伍二十五人爲兩百人爲卒五百人爲旅二千五百人爲師萬二千五百人爲軍此一軍之人數也凡起軍無過家一人王國六軍六郷爲正軍六遂爲副軍大國三軍三郷出正軍三遂出副軍次國二軍二郷正二遂副小國一軍一郷正一遂副凡六遂之職皆降六郷一等副亞於正也凡一軍伍長二千五百人皆下士在郷爲比長亦下士也在遂爲鄰長兩司馬五百人皆中士在郷爲閭胥亦中士也在遂爲里宰下士也卒長百二十五人皆上士在郷爲族師亦上士也在遂爲鄼長中士也旅帥二十五人皆下大夫在郷爲黨正亦下大夫也在遂爲鄙師上士也師帥五人皆中大夫在郷爲州長亦中大夫也在遂爲縣正下大夫也軍將一人皆命卿在郷爲郷大夫亦卿也在遂爲遂大夫中大夫也此郊遂軍制之大數也
  秦誓
  左傳杞子自鄭使告于秦
  僖公三十年九月晉文公秦穆公圍鄭鄭大夫佚之狐言於鄭文公使燭之武見秦君曰越國以鄙逺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逄孫楊孫戍之乃還晉師亦去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其大夫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逺非所聞也公辭焉召百里奚之子孟明視蹇叔之子西乞術及白乙丙使出師伐鄭過周鄭商人弦髙遇之以牛十二犒師且遽告于鄭杞子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滅滑而還晉原軫曰秦違蹇叔天奉我也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何施之爲遽興姜戎晉襄公墨衰絰三十三年夏四月敗秦師于殽獲秦三帥以歸文嬴請三帥使歸就戮于秦公許之秦伯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大夫何罪復使孟明爲政文二年秦師復伐晉晉侯禦之先且居將中軍戰于彭衙秦師敗績秦猶用孟明増修國政冬晉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殽尸而還遂覇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之爲君也舉人之周也與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懼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也
  旅力既愆之良士前日所詆墓木既拱者我猶庶幾得而有之
  秦師出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夀爾墓之木拱矣古注云旅力衆力也張氏曰衆力如目力耳力手足之力既愆已皆不能及人也蓋言畨畨然老貌者其衆力雖不能及人前日謬以中夀詆之今日思之真良士也蹇叔得不怨我庶幾尚爲我有乎
  射御不違之勇夫前日所誇過門超乗者我庶幾不欲用之
  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乗者三百乗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此蓋言仡仡然勇敢之夫善射善御而不違於法者雖有超躍升車之力然輕而無禮不如旅力既愆者之善謀也自今以往自悔自艾庶幾我不以此爲欲乎
  勇夫我尚不欲則辯給善巧言能使君子變易其辭說者我遑暇多有之哉
  此蓋深悔爲杞子之言所惑而失不用蹇叔之言也故杞子奔齊而不敢復此三節雖皆悔過之辭然曰我尚有之我尚不欲尚之辭緩辭也非決辭也故卒用孟明而不見終謀於蹇叔彭衙再敗而猶未已焉是蓋知悔而不知改者也
  蘇氏曰至哉穆公之論此二人也前一人似房元齡後一人似李林甫後之人主監此足矣
  唐書云元齡當國夙夜強勤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𤣥宗時張九齡由文學進守正持重林甫特便佞得大任每嫉九齡隂害之林甫有堂如偃月號月堂每欲排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傷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帝詔天下士有一藝者得詣闕就選林甫恐士或斥己即建言請委尚書省試問御史監緫無一中程者林甫因賀上以野無留才林甫居相位十九年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無敢正言者杜璡再上書言政事斥爲下邽令因以語動其餘曰眀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蒭豆一嗚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争路絶林甫疾儒臣以方略積邊勞且大任欲杜其本以久已權即說帝曰國家強富而夷狄未滅者由文吏爲將憚矢石不身先不如用蕃將帝然之因擢安禄山髙僊芝哥舒翰等爲大將卒蕩覆天下帝之幸蜀也裴士淹以辯得幸肅宗在靈武每命宰相輒啓聞及房琯爲將曰此非破賊才也若姚元崇在賊不足滅至宋璟曰彼賣直取名耳因歴評十餘人皆當至林甫曰是子妬賢嫉能舉無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黙不應











  書序
  小序雖出孔壁然非孔子所作蔡氏固不取之猶存於卷末者以其具百篇之目故爾𨽻古本文自堯典第一至秦誓五十八中間禹貢湯誓泰誓不復更端今虞夏商周各有第一者後人所次爾今因小序次第其目庶可一覽而見百篇之舊因以知存亡之相半云
  虞書
  堯典第一     舜典第二
  汨作第三    九共一第四
  九共二第五   九共三第六
  九共四第七   九共五第八
  九共六第九   九共七第十
  九共八第十一  九共九第十二
  槀飫第十三   大禹謨第十四
  臯陶謨第十五   益稷第十六
  夏書
  禹貢第十七    甘誓第十八
  五子之歌第十九  𦙍征第二十
  商書
  帝告第二十一  釐沃第二十二
  湯征第二十三  汝鳩第二十四
  汝方第二十五  湯誓第二十六
  夏社第二十七  疑至第二十八
  臣扈第二十九  典寶第三十
  仲虺之誥第三十一 湯誥第三十二
  明居第三十三  伊訓第三十四
  肆命第三十五  徂后第三十六
  太甲上第三十七  太甲中第三十八
  太甲下第三十九  咸有一德第四十
  沃丁第四十一  咸乂一第四十二
  咸乂二第四十三 咸乂三第四十四
  咸乂四第四十五  伊陟第四十六
  原命第四十七   仲丁第四十八
  河亶甲第四十九  祖乙第五十
  盤庚上第五十一   盤庚中第五十二
  盤庚下第五十三   說命上第五十四
  說命中第五十五   說命下第五十六
  髙宗肜日第五十七  髙宗之訓第五十八西伯戡黎第五十九  微子之誥第六十
  周書
  泰誓上第六十一   泰誓中第六十二
  泰誓下第六十三   牧誓第六十四
  武城第六十五    洪範第六十六
  分器第六十七   旅獒第六十八
  旅巢命第六十九  金縢第七十
  大誥第七十一    微子之命第七十二歸禾第七十三   嘉禾第七十四
  康誥第七十五   酒誥第七十六
  梓材第七十七   召誥第七十八
  洛誥第七十九   多士第八十
  無逸第八十一   君奭第八十二
  蔡仲之命第八十三 成王政第八十四
  將蒲姑第八十五 多方第八十六
  立政第八十七   周官第八十八
  賄肅慎之命第八十九
  亳姑第九十   君陳第九十一
  顧命第九十二   康王之誥第九十三
  畢命第九十四   君牙第九十五
  冏命第九十六   吕刑第九十七
  文侯之命第九十八 費誓第九十九
  秦誓第一百
  右百篇 存五十八篇 亡四十二篇
  虞書十六篇 亡十一篇 今存五篇
  夏書四篇       今皆存
  商書四十篇 亡二十三篇 今存十七篇周書四十篇 亡八篇  今存三十二篇
  陑在河曲之陽鳴條在安邑之西
  正義云桀都安邑即漢之河東郡安邑縣是也史記吳起對魏武侯云夏桀之居左河濟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仁政不修湯放之地理志云上黨郡壷關縣有羊腸坂在安邑之北是桀都安邑明矣陑在河曲之南蓋今潼關左右河曲在安邑西南從陑向北渡河乃東向安邑鳴條在安邑之西桀西出拒湯故戰于鳴條之野今安邑見有鳴條陌上黨壷關今潞州壷關也河東安邑今解州安邑也古安邑城在今解州夏縣寰宇記雷首山一名陑山在河中府河東縣○此下序中地名見前經文内者茲不重注
  帝告
  新安陳氏云帝告即帝嚳也
  三朡國名今定陶也
  今曹州定陶縣也有三朡亭
  大埛地名
  正義云未知所在當在定陶向亳之路
  相湯葬地也
  史記正義云洛州偃師縣東六里有湯冢近桐宫又云尸郷在偃師西南東冇城太甲所放處也寰宇記云蒲州寶鼎縣殷湯陵在縣北四十三里後魏太和中有縣人張恩破陵求貨其陵下先有石弩以銅爲鏁盜開埏門矢發中三人皆斃恩更爲他計卒取得墓中物其物多是鐘磬及諸樂器再得其銘恩恐人知以銘投之汾水後事泄爲主司所理乃於水取其銘銘曰吾死後二千年終困於恩由是執事者不復深加其罪劉向云湯無葬地蓋不練其處也愚案此事不經但其地則實耳
  嚻相在河北耿在河東耿郷
  正義云皇甫謐云仲丁自亳徙嚻在河北或云河南敖倉相即相州今彰德路也河亶甲所居故殷城實在今滑州内黃縣内黃元屬相州改𨽻魏州今又改隷滑州也史記索隠河東皮氏有耿鄉寰宇記云蒲州龍門縣古皮氏縣也縣南十里故耿城殷王祖乙所都
  傅巖
  在虞虢之閒今名聖人窟
  武王觀兵
  觀猶示也古亂反
  馳車戰車革車輜車載器械財貨衣裝者也
  輜車又名輦人輓以行司馬法曰夏后氏謂輦曰余車殷曰胡奴車周曰輜輦輦一斧一斤一鑿一梩一鋤二版二築十五人輓之
  司馬法馳車七十五人革車二十五人
  李衞公兵法云周制歩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者以二十五人爲一甲一乗凡三甲共七十五人也曹公新書云攻車七十五人即馳車也前拒一隊一隊二十五人左右角三隊三隊共七十五人守車一隊守車即革車也一隊二十五人炊子十人守裝五人廐養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攻守二乗凡百人即蔡氏所謂一兩也又云諸家兵法唯伍法爲要小列之五人大列之二十五人參列之七十五人
  言殺受立武庚者序自相顧爲文
  顧顧前後序也武成序言武王伐殷此序言勝殷殺受分器序言武王既勝殷是三序自相顧爲文也
  宗廟彞尊也
  彞酒尊也上有虎蜼之狀取其孝也分與諸侯如錫秬鬯一卣之類
  史記作薄姑
  正義云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今按博昌改爲博興舊屬青州今改爲博興州爲山東益都路支郡
  肅慎
  後漢東夷傳挹婁古肅慎之國在夫餘東北千餘里東濵大海南與北沃沮接不知其所極五代四夷附録云黑水靺羯本號勿吉當後魏時見中國其國東至海南界髙麗四接突厥北鄰室韋蓋肅慎氏之地也
  榮伯
  史正義云周同姓畿内諸侯爲卿士
  
  即畢原之地在奉元路咸陽縣文王武王周公墓皆在
  曲阜
  今兖州曲阜縣其地古炎帝之墟有大庭氏之庫其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古魯城凡十二門上東門鹿門稷門萊門石門子駒門餘失不詳
  
  正義云在𢎞農澠池今河南路陜州澠池縣也














  書蔡氏傳旁通卷六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