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介之二
介之一 ◄ | 本草綱目 介之二 |
► 禽之一 |
介之二 (蛤蚌類二十九種)
[编辑]牡蠣
[编辑](《本經》上品)
【釋名】
牡蛤(《別錄》)、蠣蛤(《本經》)、古賁(《異物志》)、蠔。
弘景曰︰道家方以左顧是雄,故名牡蠣,右顧則牝蠣也。或以尖頭爲左顧,未詳孰是。
藏器曰︰天生萬物皆有牡牝。惟蠣是鹹水結成,塊然不動,陰陽之道,何從而生?《經》言牡者,應是雄耳。
宗奭曰︰《本經》不言左顧,止從陶說。而段成式亦云︰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且如牡丹,豈有牝丹乎?此物無目,更何顧盻?
時珍曰︰蛤蚌之屬,皆有胎生、卵生。獨此化生,純雄無雌,故得牡名。曰蠣曰蠔,言其粗大也。
【集解】
《別錄》曰︰牡蠣生東海池澤。采無時。
弘景曰︰今出東海、永嘉、晉安。云是百歲雕所化。十一月採,以大者爲好。其生著石,皆以口在上。舉以腹向南視之,口斜向東,則是左顧。出廣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顧,不堪用也。丹方及煮鹽者,皆以泥釜,云耐水火,不破漏。皆除其甲口,止取胐胐如粉耳。
頌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閩中尤多。皆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漸長至一二丈者,嶄嚴如山,俗呼蠔山,每一房內有肉一塊,大房如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來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以充腹。海人取者,皆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當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爲最貴。
時珍曰︰南海人以其蠣房砌牆,燒灰粉壁,食其肉謂之蠣黃。
保升曰︰又有雲蠣,形短,不入藥用。
斅曰︰有石牡蠣,頭邊皆大,小夾沙石,眞似牡蠣,只是圓如龜殼,海牡蠣可用,只丈夫服之,令人無髭也。其真牡蠣,用火煅過,以瑿試之,隨手走起者是也。瑿乃千年琥珀。
【修治】
宗奭曰︰凡用,須泥固燒爲粉。亦有生用者。
曰︰凡用牡蠣,先用二十個,以東流水入鹽一兩,煮一伏時,再入火中時珍曰︰按︰溫隱居云︰牡蠣將童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換),取出,以硫黃末和米醋塗上,黃泥固濟, 過用。
【氣味】
鹹,平,微寒,無毒。
之才曰︰貝母爲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子良。惡麻黃、辛夷、吳茱萸。伏砂。
【主治】
傷寒,寒熱,溫瘧洒洒,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瘻,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殺邪鬼、延年(《本經》)。除留熱在關節營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心痛,氣結,止汗,止渴,除老血,療泄精,澀大、小腸,止大、小便,治喉痺、咳嗽,心脅下痞熱(《別錄》)大人、小兒盜汗。同麻黃根、蛇床子、乾薑爲粉,去陰汗(藏器)。治女子崩中,止痛,除風熱、溫瘧,鬼交精出(甄權)。男子虛勞,補腎,安神,去煩熱,小兒驚癇(李珣)。去脅下堅滿、瘰癧,一切瘡腫(好古)。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時珍)。
【發明】
權曰︰病虛而多熱者,宜同地黃、小草用之。
好古曰︰牡蠣入足少陰,爲軟堅之劑。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項上結核。以大黃引之,能消股間腫。以地黃爲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血分之藥也。
成無己曰︰牡蠣之鹹,以消胸膈之滿,以泄水氣,使痞者消,硬者軟也。
元素曰︰壯水之主,以製陽光,則渴飲不思。故蛤蠣之類,能止渴也。
【附方】
舊七,新十四。
心脾氣痛,氣實有痰者︰牡蠣 粉,酒服二錢。(《丹溪心法》)
瘧疾寒熱︰牡蠣粉、杜仲等分爲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普濟方氣虛盜汗︰上方爲末。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虛勞盜汗︰牡蠣粉、麻黃根、黃 等分。爲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一。(《本事方》)
產後盜汗︰牡蠣粉、麥消渴飲水︰臘日或端午日,用黃泥固濟牡蠣, 赤研末。每服一錢,用活鯽魚煎湯調下。
只二三服愈。(《經驗方》)
百合變渴︰傷寒傳成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欲臥不臥,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色,得藥則吐利,變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蠣(熬)二兩,栝蔞根二兩,爲細末。每服方寸匕,用米飲調下,日三服取效。(張仲景《病後常衄,小勞即作︰牡蠣十分,石膏五分,爲末。酒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日三服。(《肘後方》)
小便淋 ,服血藥不效者︰用牡蠣粉、黃柏(炒)等分爲末。每服一錢,小茴香湯下,取效。(《醫學集成》)
小便數多︰牡蠣五兩。燒灰,小便三升,煎二升,分三服。神效。(《乾坤生意》)
夢遺便溏︰牡蠣粉,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日二服。(丹溪方)
水病囊腫︰牡蠣( )粉二兩,乾薑(炮)一兩。研末,冷水調糊掃上。須臾囊熱如火,乾則再上。小便利即愈。一方,用蔥汁、白面同調。小兒不用乾薑。(初虞世《古今錄驗方》)
月水不止︰牡蠣 研,米醋搜成團,再 研末。以米醋調艾葉末熬膏,丸梧子大。每醋艾湯下四五十丸。(《普濟方》)
金瘡出血︰牡蠣粉敷之。(《肘後》)
破傷濕氣,口噤強直︰用牡蠣粉,酒服二錢,仍外敷之,取效。(《三因方》)
發背初起︰古賁粉灰,以雞子白和,塗四圍,頻上取效。(《千金方》)
癰腫未成,用此拔毒︰水調牡蠣粉末塗之。乾更上。(姚僧坦《男女瘰癧︰《經驗》︰用牡蠣( ,研)末四兩,玄參末三兩,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日三服。服盡除根。初虞世云︰瘰癧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爲末。每食後,用臘茶湯調服一錢。其效如神。
甲疽潰痛︰ 肉裹趾甲,膿血不瘥者。用牡蠣頭濃處,生研爲末。每服二錢,紅花煎酒調下,日三服。仍用敷之,取效。(《勝金方》)
面色黧黑︰牡蠣粉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日一服。並炙其肉食之。(《
肉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煮食,治虛損,調中,解丹毒,婦人血氣。以薑、醋生食,治丹毒,酒後煩熱,止渴(藏器)。炙食甚美,令人細肌
蚌
[编辑](宋《嘉 》)
【釋名】
時珍曰︰蚌與蛤同類而異形。長者通曰蚌,圓者通曰蛤。故蚌從豐,蛤從合,皆象形也。後世混稱蛤蚌者,非也。
【集解】
弘景曰︰雉入大水爲蜃。蜃即蚌也。
藏器曰︰生江漢渠瀆間,老蚌含珠,殼堪爲粉。非大蛤也。
時珍曰︰蚌類甚繁,今處處江湖中有之,惟洞庭、漢沔獨多。大者長七寸,狀如牡蠣輩;小者長三、四寸,狀如石決明輩。其肉可食,其殼可爲粉。湖沔人皆印成錠市之,謂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謂之蜃灰,以飾牆壁, 墓壙,如今用鍛石也。
肉
【氣味】
甘、鹹,冷,無毒。
宗奭曰︰性微冷。多食,發風動冷氣。
震亨曰︰馬刀、蚌、蛤、螄、蜆,大同小異。寇氏止言冷,而不言濕。濕生熱,熱久則氣上升而生痰生風,何冷之有?
【主治】
止渴除熱,解酒毒,去眼赤(孟詵)。明目除濕,主婦人勞損下血煩,解熱毒,血崩帶下,痔 ,壓丹石藥毒。以黃連末納入取汁,點赤眼、眼暗(《日華》)。
蚌粉
【氣味】
鹹,寒,無毒
《日華》曰︰能製石亭脂。
《鏡源》曰︰能製硫黃。
【主治】
諸疳,止痢並嘔逆。醋調,塗癰腫(《日華》)。爛殼粉︰治反胃,心胸痰飲,用瘡痱癢(時珍)。
【發明】
時珍曰︰蚌粉與海蛤粉同功,皆水產也。治病之要,只在清熱行濕而已。《日華》言其治疳。近有
【附方】
新六。
反胃吐食︰用真正蚌粉,每服稱過二錢,搗生薑汁一盞,再入米醋同調送下。(《急救良方》)
痰飲咳嗽︰用真蚌粉新瓦炒紅,入青黛少許,用淡齏水滴麻油數點,調服二錢。《類編》云︰徽宗時,李防御爲入內醫官時,有寵妃病痰嗽,終夕不寐,面浮如盤。徽宗呼李治之,詔令供狀,三日不效當誅。李憂惶技窮,與妻泣別。忽聞外叫賣︰咳嗽藥一文一帖,吃了即得睡。李市十帖視之,其色淺碧。恐藥性獷悍,並三服自試之,無他。乃取三帖爲一,入內授妃服之。是夕嗽止,比曉面消。內侍走報,天顏大喜,賜金帛值萬緡。李恐索方,乃尋訪前賣藥人,飲以酒,濃價求之,則此方也。云自少時從軍,見主帥有此方,剽得以度余生耳。
癰疽赤腫︰用米醋和蚌蛤灰塗之,待其乾,即易之。(《千金》)
雀目夜盲︰遇夜不能視物。用建昌軍螺兒蚌粉三錢,爲末,水飛過,雄豬肝一葉,披開納粉扎定,以第二米泔煮七分熟,仍別以蚌粉蘸食,以汁送下。一日一作。與夜明砂同功。(《直指方》)
腳指濕爛︰用蚌蛤粉乾搽之。(《壽域》)
積聚痰涎︰結於胸膈之間,心腹疼痛,日夜不止,或乾嘔噦食者,炒粉丸主之。用蚌粉一兩,以巴豆七粒同炒赤,去豆不用,醋和粉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薑酒下。丈夫臍腹痛,茴香湯下。女人血氣痛,童便和酒下。(孫氏《仁存方》)
馬刀
[编辑](《本經》下品)
【校正】
並入《拾遺》齊蛤。
【釋名】
馬蛤(《別錄》)、齊蛤(《吳普》)、蜌(《爾雅》,音陛)、𢌆(品脾排三音,出《周禮》)、蝏䗒(音亭並)、單姥(音善母)、𤊿岸(𤊿音掣)。
時珍曰︰俗稱大爲馬,其形象刀,故名。曰蛤曰𢌆,皆蚌字之音轉也。古今方言不同也。《說文》云︰圓者曰蠣,長者曰𢌆。江漢人呼爲單姥,汁人呼爲𤊿岸。《吳普本草》言︰馬刀即齊蛤,而唐、宋本草失收,陳藏器重出齊蛤,今並爲一。
【集解】
《別錄》曰︰馬刀生江湖池澤及東海。取無時。
弘景曰︰李當之言︰生江漢,長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識,大抵似今蝏䗒而未見方用。
韓保升曰︰生江湖中細長小蚌也。長三四寸,闊五六分。
頌曰︰今處處有之,多在沙泥中。頭小銳。人亦謂之蚌。
藏器曰︰齊蛤生海中。狀如蛤,兩頭尖小。海人食之,別無功用。
時珍曰︰馬刀似蚌而小,形狹而長。其類甚多,長短大小,濃薄斜正,雖有不同,而性味功用,大抵則一。
殼
[编辑](煉粉用)
【氣味】
辛,微寒,有毒。得水,爛人腸。又云︰得水良。
恭曰︰得火良。
時珍曰︰按︰吳普云︰神農、岐伯、桐君︰鹹,有毒。扁鵲︰小寒,大毒。
藏器曰︰遠志、蠟,皆畏齊蛤。
【主治】
婦人漏下赤白,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本經》)。
中鼠鼷,止煩滿,補中,去厥痺,利機關(《別錄》)。
肉同蚌。
𧍧䗯
[编辑](音鹹進。宋《嘉祐》)
【釋名】
生䗯(《嘉祐》)、𧍧蛤(《水土記》)。
【集解】
藏器曰︰𧍧䗯
頌曰︰似蛤而長,身扁。
宗奭曰︰順安軍界河中亦有之。與馬刀相似。肉頗冷,人以作 食,不堪致遠。
殼
【主治】
燒末服,治痔病(藏器)。
肉
宗奭曰︰多食發風。
蜆
[编辑](宋《嘉祐》)
【釋名】
扁螺。
時珍曰︰蜆,晛也。殼內光耀,如初出日采也。《隋書》云︰劉臻父顯嗜蜆,呼蜆爲扁螺。
【集解】
藏器曰︰處處有之。小如蚌,黑色。能候風雨,以殼飛。
時珍曰︰溪湖中多有之。其類亦多,大小濃薄不一。漁家多食之耳。
肉
【氣味】
甘、鹹,冷,無毒。
藏器曰︰微毒。多食發嗽,及冷氣消腎。
【主治】
治時氣,開胃,壓丹石藥毒及疔瘡,下濕氣,通乳,糟煮食良。生浸取汁,洗疔瘡(蘇恭)。
華》)。
爛殼
【氣味】
鹹,溫,無毒。
【主治】
止痢(弘景),治陰瘡食,除心胸痰水(藏器)。化痰止嘔,治吞酸心痛及暴珍)。
【附方】
舊一,新二。
卒嗽不止︰用白蜆殼搗爲細末。以熟米飲調,每服一錢,日三服,甚效。(出《聖惠方》)
痰喘咳嗽︰用白蜆殼(多年陳者)燒過存性,爲極細末。以米飲調服一錢,日三服。(《急救方》)
反胃吐食︰用黃蜆殼並田螺殼(並取久在泥中者)各炒成白灰。每田螺殼灰二兩,黃蜆殼灰一兩,入白梅肉四個,同搜拌令勻作團。再入砂盒子內,蓋定泥固。 存性,研細末。每服二錢,用人參、縮砂湯調下。不然,用陳米飲調服亦可。凡覺心腹脹痛,將發反胃,即以此藥治之。(《是齋百一選方》)
真珠
[编辑](宋《開寶》)
【釋名】
珍珠(《開寶》)、蚌珠(《南方志》)、蠙珠(《禹貢》)。
【集解】
李珣曰︰真珠出南海,石決明產也。蜀中西路女瓜出者是蚌蛤產,光白甚好,不及舶上者采耀。欲穿須得金剛鑽也。
頌曰︰今出廉州,北海亦有之。生於珠牡亦曰珠母,蚌類也。按︰《嶺表錄異》云︰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謂之珠池,每歲刺史親監珠戶,入池採老蚌,剖取珠以充貢,池雖在海上,而人疑其底與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測也。土人采小蚌肉作脯食,亦往往得細珠如米。乃知此池之蚌,大小皆有珠也。而今之取珠牡者,云得之海旁,不必是池中也。其北海珠蚌種類小別。人取其肉,或有得珠者,不甚光瑩,亦不常有,不堪入藥。又蚌中一種似江珧者,腹亦有珠,皆不及南海者奇而且多。
宗奭曰︰河北溏濼中,亦有圍及寸者,色多微紅,珠母與廉州者不相類。但清水急流處,其色光白;濁水及不流處,其色暗也。
時珍曰︰按︰《廉州志》云︰入水,拾蚌入籃即振繩,令集》云︰禹貢言「淮夷各隨方色也。予嘗見 人入海,取得珠子樹數擔。其樹狀如柳枝,蚌生於樹,生於石, 人鑿石得樹以求蚌,甚可異也。又《南越志九分者爲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 珠。次則走珠、滑珠等品也。《格古論》云︰南番珠色白圓馬價珠爲上,色青如翠,其老色、夾石粉青、有油煙者下也。凡蚌聞雷則 瘦。其孕珠孕,故謂之珠胎。中秋無月,則蚌無胎。《左思賦》云︰蚌蛤珠胎,與月虧全,是矣。陸佃云︰蚌蛤無陰陽在眼,鮫珠在皮,鱉珠在足,蚌珠在腹。皆不及蚌珠也。
【修治】
李 曰︰凡用,以新完未經鑽綴者研如粉,方堪服食。不細則傷人臟腑。
曰︰凡用以新淨者絹袋盛之。置牡蠣約重四五斤以來於平底鐺中,以物四向支穩,然後著珠於上。乃下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銼)四兩,籠住,以漿水不住火煮三日夜。取出,用甘草湯淘淨,於臼中搗細重篩,更研二萬下,方可服食。
慎微曰︰《抱朴子》云︰真珠徑寸以上,服食令人長生。以酪漿漬之,皆化如水銀,以浮石、蜂巢、蛇黃等物合之,可引長三
時珍曰︰凡入藥,不用首飾及見尸氣者。以人乳浸三日,煮過如上搗研。一法,以絹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云不傷珠也。
【氣味】
鹹、甘,寒,無毒。
【主治】
鎮心。點目,去膚翳障膜。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裹塞耳,主聾(《開寶》)。磨翳墜痰(甄權)。除根,治小兒難產,下死胎胞衣(
【發明】
時珍曰︰真珠入厥陰肝經,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
【附方】
舊五,新六。
安魂定魄︰真珠末豆大一粒,蜜一蜆殼,和服,日三。尤宜小兒。(《肘後》)
卒忤不言︰真珠末,用雞冠血和,丸小豆大。以三四粒納口中。(《肘後》)
灰塵迷目︰用大珠拭之則明也。(《格古論》)
婦人難產︰真珠末一兩,酒服,立出。(《千金》)
胞衣不下︰真珠一兩研末,苦酒服。(《千金》)
子死腹中︰真珠末二兩,酒服,立出。(《外台》)
痘不發︰珠子七枚爲末,新汲水調服。(《儒門事親》)
痘瘡疔毒︰方見穀部豌豆下。
肝虛目暗,茫茫不見︰真珠末一兩,白蜜二合,鯉魚膽二枚,和合,銅器煎至一半,新綿濾過瓶盛。頻點取瘥。(《聖惠方》)
青盲不見︰方同上。
小兒中風,手足拘急︰真珠末(水飛)一兩,石膏末一錢。每服一錢,水七分,煎四分,溫服,日三。(《聖惠方》)
目生頑翳︰真珠一兩,地榆二兩,水二大碗煮乾,取真珠以醋浸五日,熱水淘去醋氣,研細末用。每點少許,以愈爲度。
石決明
[编辑](《別錄》上品)
【釋名】
九孔螺(《日華》),殼名千里光。
時珍曰︰決明、千里光,以功名也。九孔螺,以形名也。
【集解】
弘景曰︰俗云是紫貝。人皆水漬,熨眼頗明。又云是鰒魚甲。附石生,大者如手,明耀五色,內亦含珠。
恭曰︰此是鰒魚甲也。附石生,狀如蛤,惟一片無對,七孔者良。今俗用紫貝,全非。
頌曰︰今嶺南州郡及萊州海邊皆有之,采無時,舊注或以爲紫貝,或以爲鰒魚甲。按︰紫貝即今砑螺,殊非此類。鰒魚乃王莽所嗜者,一邊著石,光明可愛,自是一種,與決明相近也。決明殼大如手,小者如三兩指大,可以浸水洗眼,七孔、九孔者良,十人亦啖其肉。
宗奭曰︰登、萊海邊甚多。人采肉供饌,及幹充苞苴。肉與殼兩可用。
時珍曰︰石決明形長如小蚌而扁,外皮甚粗,細孔雜雜,內則光耀,背側一行有孔如穿成者。生於石崖之上,海人泅水,乘其不意,即易得之。否則緊粘難脫也。陶氏以爲紫貝,雷氏以爲真珠母,楊 注《荀子》以爲龜腳,皆非矣。惟鰒魚是一種二類,故功用相同。吳越人以糟決明、酒蛤蜊爲美品者,即此。
【修治】
曰︰凡用以面裹煨熟,磨去粗皮,爛搗,再乳細如面,方堪入藥。
曰︰每五兩用鹽半分,同東流水入瓷器內煮一伏時,搗末研粉。再用五花皮、地榆、阿膠各十兩,以東流水淘三度,日乾,再研一萬下,入藥。服至十兩,永不得食山桃,令人喪目。
時珍曰︰今方家只以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研末水飛用。
殼
【氣味】
鹹,平,無毒。保升曰︰寒。宗奭曰︰肉與殼功同。
【主治】
目障,翳痛,青盲。久服益精輕身(《別錄》)。明目磨障(《日華》)。肝肺風熱,青盲內障,骨蒸勞極(李珣)。水飛,點外障翳(寇宗奭)。通五淋(時珍)。
【附方】
舊一,新五。
羞明怕日︰用千里光、黃菊花、甘草各一錢,水煎。冷服。(《明目集驗方》)
痘後目翳︰用石決明(火 ,研)、穀精草各等分,共爲細末。以豬肝蘸食。(《鴻飛集》)
小便五淋︰用石決明去粗皮,研爲末,飛過。熟水服二錢,每日二服。如淋中有軟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勝金方》)
肝虛目翳︰凡氣虛、血虛、肝虛,眼白俱赤,夜如雞啄,生浮翳者。用海蚌殼(燒過成灰)、木賊(焙)各等分爲末。每服三錢,用薑、棗同水煎,和渣通口服。每日驗方》)
青盲雀目︰用石決明一兩(燒過存性),外用蒼朮三兩(去皮)。爲末。每服三錢,以豬肝批開,入藥末在內扎定,砂罐煮熟,以氣熏目。待冷,食肝飲汁。(《龍木論》)
解白酒酸︰用石決明(不拘多少)數個,以火煉過,研爲細末。將酒蕩熱,以決明末攪入酒內,蓋住。一時取飲之,其味即不酸。
海蛤
[编辑](《本經》上品)
【釋名】
時珍曰︰海蛤者,海中諸蛤爛殼之總稱,不專指一蛤也。舊本云一名魁蛤,則又指是一物矣。系是誤書,今削之。
【集解】
《別錄》曰︰海蛤生東海。
保升曰︰今登、萊、滄州海沙湍處皆有,四五月淘沙取之。南海亦有之。
恭曰︰海蛤,細如巨勝子,光淨瑩滑者好。其粗如半杏仁者爲㹠耳蛤,不堪入藥。
時珍曰︰按沈存中《筆談》云︰海蛤卽海邊沙泥中得之,大者如棋子,小者如油麻粒,黃白色,或黃赤相雜,蓋非一類,乃諸蛤之殼,爲海水礱礪,日久光瑩,都無舊質,蛤類至多,不能分別其爲何蛤,故通謂之海蛤也。余見下條。
【正誤】
吳普曰︰海蛤頭有紋,紋如磨齒。
時珍曰︰此乃魁蛤,非海蛤也,蓋誤矣,今正之。
弘景曰︰海蛤至滑澤,云從雁屎中得之,二、三十過方爲良。今人多取相類者磨蕩之。
《日華》曰︰此是雁食鮮蛤糞出者,有文彩爲文蛤,無文彩爲海蛤。鄉人又以海邊爛蛤殼,風濤打磨瑩淨者,僞作之。『』
藏器曰︰二說皆非也。海蛤是海中爛殼,久在沙泥,風波淘洗,自然圓淨無紋。有大有小,以小者爲佳,非一一從雁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爛時殼猶有文者。二物蜆、蚌殼,所主亦與生者不同也。假如雁食蛤殼,豈擇文與不文耶?
宗奭曰︰海蛤、文蛤,陳說極是。今海中無雁,豈有糞耶?蛤有肉時,猶可食也。肉既無矣,安得更糞過二三十次耶?陶說謬矣。
時珍曰︰海蛤是諸蛤爛殼,文蛤自是一種。陳氏言文蛤是未爛時殼,則亦泛指諸蛤未爛者矣,其說未穩。但海中蛤蚌名色雖殊,性味相類,功用亦同,無甚分別也。
【修治】
曰︰凡使海蛤,勿用游波蟲骨。真相似,只是面上無光。誤餌之,令人狂走欲投水,如鬼祟,惟醋解之立愈。
其海蛤用漿水煮一伏時,每一兩入地骨皮、柏葉各二兩,同煮一伏時,東流水淘三次,搗粉用。
保升曰︰取得,以半天河煮五十刻,以枸杞汁拌勻,入 竹筒內蒸一伏時,搗用。
【氣味】
苦、鹹,平,無毒。吳普曰︰神農︰苦。岐伯︰甘。扁鵲︰鹹。權曰︰有小毒。
之才曰︰蜀漆爲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主治】
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本經》)。
療陰痿(《別錄》)。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唐注》)。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瘤癭止消渴,潤五臟,治服丹石結胸,傷寒反汗搐搦,中風癱瘓(時珍)。
【附方】
舊二,新六。
水 腫滿︰藏器曰︰用海蛤、杏仁、漢防己、棗肉各二兩,葶藶六兩,爲末研,丸梧子大。一服十丸,服至利下水爲妙。
水腫發熱小便不通者︰海蛤湯主之。海蛤、木通、豬苓、澤瀉、滑石、黃葵子、桑白皮各一錢,燈心三分,水煎服,日二。(《石水肢瘦,其腹獨大者︰海蛤丸主之。海蛤( 粉)、防己各七錢半,葶藶、赤茯苓、桑白皮各一兩,陳橘皮、郁李仁各半兩,爲末,蜜丸如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日二次。(《聖濟總錄》)
氣腫濕腫︰用海蛤、海帶、海藻、海螵蛸、海昆布、鳧茨、荔枝殼等分,流水煎服,日二次。(何氏)血痢內熱︰海蛤末,蜜水調服二錢,日二。(《傳信》)
無方,宜海蛤散主之,並刺期門穴。用海蛤、滑石、甘草各一兩,芒硝半兩,爲末。每服二錢,服此則小腸通,血流行而胸膈利矣。(朱肱《活人書》)
傷寒搐搦︰寇宗奭曰︰傷寒出汗不徹,手腳搐者。用海蛤、川烏頭各一兩,穿山甲二兩,爲末,酒丸如彈子大,捏扁,置所患足心下。別擘蔥白蓋藥,以帛纏定。於暖室中熱水浸腳至膝上,水冷又添,候遍身汗出爲度。凡一二日一作,以知爲度。
中風癱瘓︰方同上。又具鯪鯉甲下。
衄血不止︰蛤粉一兩(羅七遍),槐花半兩(炒焦),研勻。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楊氏
文蛤
[编辑](《本經》上品)
【釋名】
花蛤。
時珍曰︰皆以形名也。
【集解】
《別錄》曰︰文蛤生東海。表有文。取無時。
弘景曰︰小大皆有紫斑。
保升曰︰今出萊州海中。三月中旬采。背上有斑紋。
恭曰︰大者圓三寸,小者圓五六分。
時珍曰︰按沈存中《筆談》云︰文蛤即今吳人所食花蛤也。其形一頭小,一頭大,殼有花斑的便是。
【修治】
同海蛤。
【氣味】
鹹,平,無毒。
【主治】
惡瘡,蝕五痔(《本經》)。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瘺,大孔出血,女人崩中、漏下。(《別錄》)。能止煩渴,利小便,化痰,軟堅,治口鼻中蝕疳(時珍)。
【發明】
時珍曰︰按成無己云︰文蛤之鹹走腎,可以勝水氣。
【附方】
舊一,新一。
傷寒文蛤散︰張仲景云︰病在陽,當以汗解,反以冷水 之,或飲水,反不渴者,此散主之。文蛤五兩爲末,每服方寸匕,沸湯下,甚效。
疳蝕口鼻,數日欲盡︰文蛤燒灰,以臘豬脂和,塗之。(《千金翼》)
蛤蜊
[编辑](梨。宋《嘉 》)
【釋名】
時珍曰︰蛤類之利於人者,故名。
【集解】
機曰︰蛤蜊,生東南海中,白殼紫唇,大二三寸者。閩、浙人以其肉充海錯,亦作爲醬醯。其殼火煅作粉,名曰蛤蜊粉也。
肉
【氣味】
鹹,冷,無毒。
藏器曰︰此物性雖冷,乃與丹石相反,服丹石人食之,令腹結痛。
【主治】
潤五臟,止消渴,開胃,治老癖爲寒熱,婦人血塊,宜煮食之醒酒(弘景)。
【發明】
時珍曰︰按高武《痘疹正宗》云︰俗言蛤蜊海錯能發疹,多致傷損脾胃,生痰作嘔作瀉,此皆嘻笑作罪也。又言痘毒入目者,以蛤蜊汁點之可代空青。夫空青得銅之精氣而生,性寒可治赤目。若痘毒是臟腑毒气上沖,非空青可治。蛤蜊雖寒,而濕中有火,亦不可不知矣。
蛤蜊粉
[编辑]【釋名】
海蛤粉。
時珍曰︰海蛤粉者,海中諸蛤之粉,以別江湖之蛤粉、蚌粉也。今人指稱,但曰海粉、蛤粉,寇氏所謂「衆蛤之灰」是矣。近世獨取蛤蜊粉入藥,然貨者亦多衆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蠣,性味鹹寒,不甚相遠,功能軟散,小異大同。非若江湖蚌蛤,無鹹水浸漬,但能清熱利濕而已。今藥肆有一種狀如線粉者,謂之海粉,得水則易爛,蓋後人因名售物也。然出海中沙石間,故功亦能化痰軟堅。
【修治】
震亨曰︰蛤粉,用蛤蜊燒 成粉,不入煎劑。
時珍曰︰按吳球云︰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殼,炭火 成,以熟栝蔞連子同搗,和成團,風乾用,最妙。
【正誤】
機曰︰丹溪有言︰蛤粉即是海石,寇氏以海石注蛤粉,則二物可通用矣。海石即海蛤,蛤粉即蛤蜊殼燒成也。
時珍曰︰海石乃海中浮石也,詳見石部。汪氏誣引朱、寇之說爲証,陳嘉謨《本草》又引爲據。今考二公本書,並無前說,今正其誤。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熱痰濕痰,老痰頑痰,疝氣白濁帶下。同香附末、薑汁調服,主心痛(震亨)。
清熱利濕,化痰飲,定喘嗽,止嘔逆,消浮腫,利小便,止遺精白濁,心脾疼痛,化積塊,解結氣,消癭核,散腫毒,治婦人血病。油調,塗湯火傷(時珍)。
【發明】
震亨曰︰蛤粉能降能消,能軟能燥。
時珍曰︰寒製火而鹹潤下,故能降焉。寒散熱而鹹走血,故能消焉。堅者軟之以鹹,取其屬水而性潤也。濕者燥之以滲,取其經火化而利小便也。
好古曰︰蛤粉乃腎經血分之藥,故主濕嗽腎滑之疾。
【附方】
新四。
氣虛水腫︰昔滁州酒庫攢司陳通,患水腫垂死,諸醫不治。一嫗令以大蒜十個搗如泥,入蛤粉,丸梧子大。每食前,白湯下二十丸。服盡,小便下數桶而愈。(《普濟方》)
心氣疼痛︰真蛤粉沙過白,佐以香附末等分,白湯淬服。(《聖惠方》)
白濁遺精︰潔古云︰陽盛陰虛,故精泄也,真珠粉丸主之。
用蛤粉( )一斤,黃柏(新瓦炒過)一斤,爲細末,白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用溫酒下,日二次。蛤粉味鹹而且能補腎陰,黃柏苦而降心火也。
雀目夜盲︰真蛤粉炒黃爲末,以油蠟化和,丸皂子大,內於豬腰子中,麻扎定,蒸食之。
一日一服。(《儒門事親》)
蟶
[编辑](丑真切。宋《嘉 》)
【釋名】
【集解】
藏器曰︰蟶生海泥中。長二三寸,大如指,兩頭開。
時珍曰︰蟶乃海中小蚌也。其形長短大小不一,與江湖中馬刀、𧍧、蜆相似,其類甚多。
閩、粵人以田種之,候潮泥壅沃,謂之蟶田。呼其肉爲蟶腸。
肉
【氣味】
甘,溫,無毒。
詵曰︰天行病後不可食。
【主治】
補虛,主冷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熱煩悶,飯後食之,與服丹石人相宜。治婦人產後虛損(嘉 )。
擔羅
[编辑](《拾遺》)
【集解】
藏器曰︰蛤類也。生新羅國,彼人食之。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熱氣消食。雜昆布作羹,主結氣(藏器)。
車螯
[编辑](宋《嘉祐》)
【釋名】
蜃(音腎)。
時珍曰︰車螯俗訛爲昌娥。蜃與蛟蜃之蜃,同名異物。《周禮》︰鱉人掌互物,春獻鱉蜃,秋獻龜魚。則蜃似爲大蛤之通稱,亦不專指車螯也。
【集解】
藏器曰︰車螯生海中,是大蛤,即蜃也。能吐氣爲樓台。春夏依約島漵,常有此氣。
頌曰︰南海、北海皆有之,采無時。其肉,食之似蛤蜊,而堅硬不及。近世癰疽多用其殼,北中者不堪用,背紫色者海人亦名紫貝,非矣。
時珍曰︰其殼色紫,璀粲如玉,斑點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殼開,取肉食之。鐘疏云︰車螯、蚶、蠣,眉目內缺,獷殼外緘。無香無臭,瓦礫何殊?宜充庖廚,永爲口食。羅願云︰雀入淮爲蛤,雉入海爲蜃,大蛤也。肉可以食,殼可飾器物,灰可闉塞牆壁,又可爲粉飾面,俗呼蛤粉,亦或生珠,其爲用多矣。又《臨海水土記》云︰似車螯而角移不正者曰移角。似車螯而殼薄者曰姑勞。似車螯而小者曰羊蹄,出羅江。昔人皆謂雉化者,乃蛟蜃之蜃,而陳氏、羅氏以爲蛤蜃之蜃,似誤。詳鱗部蛟龍下。
肉
【氣味】
甘、鹹,冷,無毒。詵曰︰不可多食。
【主治】
解酒毒消渴,並癰腫(藏器)。
殼
【氣味】
同肉。
【主治】
瘡癤腫毒。燒赤,醋淬二度爲末,同甘草等分酒服。並以醋調敷之(《日華》)。消積塊,解酒毒,治癰疽發背 痛(時珍)。
【發明】
時珍曰︰車螯味鹹,氣寒而降,陰中之陰也。入血分,故宋人用治癰疽,取惡物下,云有奇功。亦須審其氣血虛實老少如何可也。今外科鮮知用者。
【附方】
新二。
車螯轉毒散︰治發背癰疽,不問淺深大小,利去病根,則免傳變。用車螯(即昌娥,紫背光濃者,以鹽泥固濟, 赤出火毒)一兩,生甘草(末)一錢半,輕粉五分,爲末。每服四錢,用栝蔞一個,酒一碗,煎一盞,調服。五更轉下惡物爲度,未下再服。甚者不過二服。(《外科精要》)。
六味車螯散︰治症同上。用車螯四個(黃泥固濟, 赤出毒,研末)。燈心三十莖,栝蔞一個(取仁炒香),甘草節(炒)二錢,通作一服。將三味入酒二碗,煎半碗,去滓,入蜂蜜一匙,調車螯末二錢,膩粉少許,空心溫服。下惡涎毒爲度。(《本事》)。
魁蛤
[编辑](《別錄》上品)
【校正】
時珍曰︰宋《嘉 》別出蚶條,今據郭璞說合並爲一。
【釋名】
魁陸(《別錄》)、蚶(一作魽)、瓦屋子(《嶺表錄》)、瓦壟子(時珍曰︰魁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蚶味甘,故從甘。案《嶺表錄異》云︰南人名空慈子,尙書盧鈞以其殼似瓦屋之壟,改爲瓦屋、瓦壟也。廣人重其肉,炙以薦酒,呼爲天臠。廣人謂之蜜丁。《名醫別錄》云︰一名活東,誤矣。活東,蝌蚪也。見《爾雅》)、伏老(頌曰︰《說文》云︰老伏翼化爲魁蛤,故名伏老。)。
【集解】
《別錄》曰︰魁蛤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采無時。
弘景曰︰形似紡,輕小狹長,外有縱橫紋理云,是老蝠所化,方用至小。
保升曰︰今出萊州。形圓長,似大腹檳榔,兩頭有孔。
藏器曰︰蚶生海中。殼如瓦屋。
時珍曰︰按︰郭璞《爾雅注》云︰魁陸即今之蚶也。狀如小蛤而圓濃。《臨海異物志》云︰蚶之大者徑四寸,背上溝文似瓦屋之壟,肉味極佳,今浙東以近海田種之,爲之蚶田。
肉
【氣味】
甘,平,無毒。鼎曰︰寒。
炳曰︰溫。凡食訖,以飯壓之。否則令人口乾。
時珍曰︰按劉恂曰︰炙食益人。過多即壅氣。
【主治】
痿痺,泄痢便膿血免生瘡腫熱毒(鼎)。心腹冷氣,腰陽(蕭炳)。
殼
【修治】
《日華》曰︰凡用,取陳久者炭火 赤,米醋淬三度,【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症癖(《日華》)。(震亨)。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有效(時珍)。
【發明】
時珍曰︰鹹走血而軟堅,故瓦壟子能消血塊,散痰積。
車渠
[编辑](《海藥》)
【校正】
自玉石部移入此。
【釋名】
海扇。
時珍︰按《韻會》云︰車渠,海中大貝也。背上壟紋如車輪之渠,故名。車溝曰渠。劉績《霏雪錄》云︰海扇,海中甲物也。其形如扇,背紋如瓦屋。三月三日潮盡乃出。《謂之牟婆洛揭拉婆。
【集解】
李 曰︰一也。
時珍曰︰車渠,大蛤也。大者長二三尺,闊尺許,濃二三寸。殼外溝壟如蚶殼而深大,皆縱紋如瓦溝,無橫紋也。殼內白皙如玉。亦不甚貴云玉中亦有車渠,而此蛤似之故也。沈存中《筆談》以作器,致如白玉。楊慎《丹鉛錄》云︰車渠作杯,注酒滿過一分不溢。試之果然。
殼
【氣味】
甘、鹹,大寒,無毒。
【主治】
安神鎮宅,解諸毒藥及蟲螫。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極驗( )。
【發明】
時珍曰︰車渠,蓋瓦壟之大者,故其功用亦相仿佛。
貝子
[编辑](《本經》下品)
【釋名】
貝齒(《別錄》)、白貝(《日華》)
時珍曰︰貝字象形。其中二點,象其齒刻。其下二點,象其垂尾。古者貨貝而寶龜,用爲交易,以二爲朋。今獨雲南用之,呼爲海 。以一爲莊,四莊爲手,四手爲苗,五苗爲索。
頌曰︰貝腹下潔白,有刻如魚齒,故曰貝齒。
【集解】
《別錄》曰︰貝子生東海池澤。采無時。
弘景曰︰出南海。此是小小白貝子,人以飾軍容服物者。
曰︰雲南極多,用爲錢貨交易。
頌曰︰貝子,貝類之最小者。亦若蝸狀,長寸許。色微白赤,有深紫黑者。今多穿與小兒戲弄,北人用綴衣及氈帽爲飾,剃頭家用以飾鑒,畫家用以砑物。
時珍曰︰貝子,小白貝也。大兩開相向,有齒刻如魚齒,其中肉如蝌蚪,而有首尾。故魏子才《六書精蘊》云︰貝,介蟲也。背穹而渾,以象天之陽。腹平而拆曰(音標),在水曰白紋曰余(音責)。又古有相貝經甚詳。其文三代之貞瑞,靈奇之秘寶。其次則盈青地綠紋,謂之綬貝。黑紋黃畫,謂蟲。雖不能延齡增壽,其御害一也。復有下此者,鷹喙蟬脊,但逐濕去水,無奇功也。貝之大者如輪,可以明目。南海貝如珠礫白駁,性寒味甘,可止水毒。浮貝使人寡,勿近婦人,黑白各半是也。濯貝使人善驚,勿是也。 貝使人貝使童子愚,女人淫,有青唇赤鼻是也。碧貝使人盜,脊上有縷勾唇,雨則重,霽則輕是也。委貝使人志強夜行能伏鬼魅百獸,赤而中圓,雨則輕,霽則重,是也。
【修治】
曰︰凡入藥,燒過
曰︰凡使,勿用花蟲殼,真相似,只是無效。貝子以清酒淘,研。
【氣味】
鹹,平,有毒。
【主治】
目翳,五癃,利水道,鬼疰蠱毒,腹痛下血(《本經》)。
溫疰寒熱,解肌,散結熱(《別錄》)。燒研,點目去翳(弘景),傷寒狂熱下水氣浮腫,小兒疳蝕吐乳(李 )。治鼻淵出膿血,下痢,男子陰瘡,解漏脯、面諸毒,射罔毒,藥箭毒(時珍)。
【附方】
舊三,新六。
目花翳痛︰貝子一兩,燒研如面,入龍腦少許點之。若有息肉,加真珠末等分。(《千金》)
鼻淵膿血︰貝子燒研。每生酒服二錢,日三服。
二便關格︰不通悶脹,二三日則殺人。以貝齒三枚,甘遂二銖,爲末,漿水和服,須臾即通也。(《肘後方》)
小便不通︰白海 一對,生一個,燒一個,下疳陰瘡︰白海 三個, 紅研末,搽之。(《簡便單方》)
食物中毒︰孫真人︰貝子一枚,含之自吐。《聖惠方》︰治漏脯毒,面 毒,及射罔在諸肉中射罔毒︰方同上。
藥箭鏃毒︰貝齒燒研,水服三錢,日三服。(《千金方》)
紫貝
[编辑](《別錄》下品)
【釋名】
文貝(《綱目》)、 砑螺。
時珍曰︰《南州異物志》云︰文貝甚大,質白紋紫,天姿自然。不假外飾而光彩煥爛。
故名。
頌曰︰畫家用以砑物。故名曰砑螺也。
【集解】
恭曰︰紫貝出東、南海中。形似貝子而大二三寸,背有紫斑而骨白。南夷采以爲貨市。
宗奭曰︰紫貝背上深紫有黑點。
頌曰︰貝類極多,古人以爲寶貨,而紫貝尤貴。後世以多見賤,而藥中亦希使之。
時珍曰︰按︰陸璣《詩疏》云︰紫貝,質白如玉,紫點爲紋,皆行列相當。大者徑一尺七、八寸。交趾、九真以爲杯盤。
【修治】
同貝子。
【氣味】
鹹,平,無毒。
【主治】
明目,去熱毒(《唐本》)。小兒
【附方】
新一。
疹入目︰紫貝一個(即砑螺也),生研細末,用羊肝切片,摻上扎定,米泔煮熟,瓶盛露一夜,空心嚼食之。(《嬰童百問
珂
[编辑](《別錄》下品)
【釋名】
馬軻螺(《綱目》)、時珍曰︰珂,馬勒飾也。此貝似之,故名。
徐表作馬軻。《通典》云︰老雕入海爲 。即珂也。
【集解】
《別錄》曰︰珂生南海。采無時。白如蚌。
恭曰︰珂,貝類也。大如鰒,皮黃黑而骨白,堪以爲飾。
時珍曰︰按︰徐表《異物志》云︰馬軻螺,大者圍九寸,細者圍七八寸,長三四寸。
【修治】
曰︰珂,要冬采得色白膩者,並有白旋水文。勿令見火,即無用也。凡用以銅刀刮末研細,重羅再研千下,不入婦人藥也。
【氣味】
鹹,平,無毒。
【主治】
目翳,斷血生肌(《唐本》)。消翳珍)。
【附方】
新二。
目生浮翳︰馬珂三分,白龍腦半錢,枯過白礬一分,研勻點之。(《聖惠方》)
面黑令白︰馬珂、白附子、珊瑚、鷹矢白等分,爲末。每夜人乳調敷,旦以溫漿水洗之。(同上)
石
[编辑](音劫。《綱目》)
【釋名】
紫 (音劫,與
【集解】
時珍曰︰石其色紫,可食。《真臘記花。故郭璞賦云︰石 應節而揚葩。《石決明者,皆非矣。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利小便(時珍)。
淡菜
[编辑](宋《嘉 》)
【釋名】
殼菜(浙人所呼)、海蜌(音陛)、東海夫人。
時珍曰︰淡以味,殼以形,夫人以似名也。
【集解】
藏器曰︰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似珠母,一頭尖,中銜少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
詵曰︰常時燒食即苦,不宜人。與少米先煮熟,後除去毛。再入蘿蔔,或紫蘇,或冬瓜同煮,即更妙。
《日華》曰︰雖形狀不典,而甚益人。
時珍曰︰按︰阮氏云︰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癭與海藻同功。
【氣味】
甘,溫,無毒。
《日華》曰︰不宜多食。多食令人頭悶目暗,得微利即止。
藏器曰︰多食發丹石,令人腸結。久食脫人發。
【主治】
虛勞傷憊,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疝瘕,婦人帶下,產後瘦瘠(藏器)。產後血結,腹內冷痛,治症之,能補五臟,益陽事,理腰腳氣,能消宿食,除腹中冷氣 癖。亦可燒汁沸出食之(《日華》)。消癭氣(時珍)。
海螺
[编辑](《拾遺》)
【校正】
時珍曰︰《唐本》甲香,今並爲一。
【釋名】
流螺(《圖經》)、假豬螺(《交州記》)、厴名甲香。
時珍曰︰蠃與螺同,亦作蠡。蠃從蟲,羸省文,蓋蟲之羸形者也。厴音掩,閉藏之貌。
【集解】
頌曰︰海螺即流螺,厴曰甲香,生南海。今嶺外、閩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或只以台州小者爲佳。其螺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諸螺之食之。《南州異物志》云︰甲香大者如甌,面前一邊直攙長數寸,圍殼衆香燒之益芳,獨燒則臭。今醫家稀用,惟合香者用之。又有小甲香,狀若螺子,取其蒂修合成也。海中螺類絕有大者。珠螺螢潔如珠,鸚鵡螺形如鸚鵡頭,並可作杯。梭尾螺形如梭,今釋子所吹者。皆不入藥。
時珍曰︰螺,蚌屬也。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香螺厴可雜甲香,老鈿螺光彩可飾鏡背者,紅螺色微紅,青螺色如翡翠,蓼螺味辛如蓼,紫貝螺即紫貝也。鸚鵡螺質白而紫,頭如鳥形,其肉常離殼出食,出則寄居蟲入居,螺還則蟲出也。肉爲魚所食,則殼浮出,人因取之作杯。
肉
【氣味】
甘,冷,無毒。
【主治】
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生螺,取汁洗之。或入黃連末在內,取汁點之(藏器)。
合菜煮食,治心痛
甲香
【修治】
曰︰凡使,用生茅香、皂角同煮半日,石臼搗篩用之。
《經驗方》曰︰凡使,用黃泥同水煮一日,溫水浴過。再以米泔或灰汁煮一日,再浴過。以蜜、酒煮一日,浴過爆乾用。
頌曰︰《傳信方》載其法,云︰每甲香一斤,以泔斗半,微火煮一復時,換泔再煮。凡三換漉出,衆手刮去香上涎物。以白蜜三合,水一斗,微火煮乾。又以蜜三合,水一斗,再煮。都三復待冷硬,石臼木杵搗爛燒此香,須用大火爐,多著熱灰、剛炭猛燒令盡,去之。爐旁著火暖水,即香不散。此法出於劉兗奉禮也。
宗奭曰︰甲香善能管香煙,與沉、檀、龍、麝香用之,尤佳。
【氣味】
鹹,平,無毒。
【主治】
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唐本》)。和氣清神,主腸風痔 (李 )。 瘡疥癬,頭瘡饞瘡甲疽
甲煎
[编辑](《拾遺》)
【集解】
藏器曰︰甲煎,以諸藥及美果、花燒灰和蠟成口脂。所主與甲香略同,三年者良。
時珍曰︰甲煎,以甲香同沉麝諸藥花物治成,可作口脂及焚 也。唐‧李義山詩所謂「沉香甲煎爲廷燎」者,即此。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甲疽,小兒頭瘡吻瘡,口旁饞瘡,耳後月蝕瘡,蟲蜂蛇蠍所螫之瘡,並敷之(藏器)。
田螺
[编辑](《別錄》下品)
【集解】
弘景曰︰田螺生水田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橘,小者如桃、李,人煮食之。
保升曰︰狀類蝸牛而尖長,青黃色,春夏采之。
時珍曰︰螺,蚌屬也。其殼旋文。其肉視月盈虧,故王充云︰月毀於天,螺消於淵。《說卦》云︰離爲螺,爲蚌,爲龜,爲鱉,爲蟹。皆以其外剛而內柔也。
肉
【氣味】
甘,大寒,無毒。
【主治】
目熱赤痛,止渴(《別錄》)。煮汁,療熱醒酒。用真珠、黃連末內入,良久,取汁注目中,止目痛硬,小利濕熱,治黃膽。搗爛貼臍,引熱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氣淋閉治瘰癧癬瘡(時珍)。
【附方】
舊三,新二十一。
消渴飲水日夜不止,小便數者︰《心鏡》︰用田螺五升,水一斗,浸一夜,渴即飲之。每日一換水及螺。或煮食飲汁亦妙。《聖惠》︰用糯米二升,煮稀粥一三升在內,待螺食粥盡,吐沫出。乃收任性飲之,立效。
肝熱目赤︰《藥性論》︰用大田螺七枚洗淨,新汲水養去泥穢,換水一升浸洗取起。於淨器中,著少鹽花於甲內,承取自然汁點目。逐個用了,放去之。
爛弦風眼︰方法同上,但以銅綠代鹽花。
飲酒口糜︰螺、蚌煮汁飲。(《聖惠》)
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蔥、豉煮食飲汁,即解。(《肘後》)
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用田螺一枚,鹽半匕,生搗,敷臍下一寸三分,即通。熊彥誠曾得此疾,異人授此方果愈。(《類編》)
噤口痢疾︰用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作餅,烘熱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即思食矣。甚效。(丹溪)腸風下血一選方》)
大腸脫肛︰脫下三五寸者。用大田螺二三枚,將井水養三四日,去泥。用雞爪黃連研細末,入厴內,待化成水。以濃茶洗淨肛門,將雞翎蘸掃之。以軟帛托上,自然不再復發也。(《德生堂經驗方》)
反胃嘔噎︰田螺洗淨水養,待吐出泥,澄取晒半乾,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湯下。爛殼研服亦可。(《經驗方》)
水氣浮腫︰用大田螺、大蒜、車前子等分,搗膏攤貼臍上,水從便旋而下。象山縣民病此,得是方而愈。(仇遠《稗史》)
酒疸諸疸︰用田螺將水養數日,去泥,取出生搗爛,入好酒內,用布帛濾過,將汁飲之,日三服,自效。(《壽域》)
腳氣攻注︰用生大田螺搗爛,敷兩股上,便覺冷趨至足而安。又可敷丹田,利小便。董守約曾用有效。(《稗史》)
痔漏疼痛︰《乾坤生意》︰用田螺一個,入片腦一分在內,取水搽之。仍先以冬瓜湯洗淨。
孫氏︰用田螺一枚,用針刺破,入白礬末同埋一夜,取螺內水掃瘡上,又善能止痛也,甚妙。
《袖珍》︰用馬齒莧湯洗淨,搗活螺螄敷上,其病即愈。
腋氣狐臭︰《乾坤生意》︰用田螺一個,水養,俟厴開,挑巴豆仁一個在內,取置杯內,夏一夜,冬七夜,自然成水。常取搽之,久久絕根。又方︰大田螺一個,入麝香三分在內,埋露地七七日,取出。看患洗拭,以墨塗上,再洗。看有墨處是患竅,以螺汁點之,三五次即瘥。
瘰癧潰破︰用田螺連肉燒存性,香油調搽。(《集要方》)
疔瘡惡腫︰用田螺入冰片,化水點瘡上。(《普濟》)
風蟲癬瘡︰用螺螄十個,槿樹皮末一兩,同入碗內蒸熟,搗爛,入礬紅三錢,以鹽水調搽。(孫氏) 繞指毒瘡︰生手足指上。以活田螺一枚,生用搗碎縛之,即瘥。(《多能鄙事》)。
妒精陰瘡︰大田螺二個,和殼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敷之,效。(《醫林集要》)
殼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燒研,主尸疰心腹痛,失精。水漬飲汁,止瀉(《別錄》)。爛者燒研水服,止反胃,去卒心痛(藏器)。爛殼研細末服之,止下血。小兒驚風有痰,瘡瘍膿水(時珍)。
【附方】
新三。
心脾痛不止者︰水甲散主之。用田螺殼(溪間者亦可),以松柴片層層疊上,燒過火,吹去松灰,取殼研末。以烏沉湯、寬中散之類,調服二錢,不傳之妙。(《集要》)
小兒頭瘡︰田螺殼燒存性,清油調,摻之。(《聖惠》)
小兒急驚︰遠年白田螺殼燒灰,入麝香少許,水調灌之。(《普濟》)
蝸螺
[编辑](《別錄》)
【釋名】
螺螄。
時珍曰︰師,衆多也。其形似蝸牛,其類衆多,故有二名。爛殼名鬼眼睛。
【集解】
《別錄》曰︰蝸螺生江夏溪水中。小於田螺,上有棱。
時珍曰︰處處湖溪有之,江夏、漢沔尤多。大如指頭,而殼濃於田螺,惟食泥水。春月,人采置鍋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煮食之。清明後其中有蟲,不堪用矣。
藏器曰︰此物難死,誤泥入壁中,數年猶活也。
肉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燭館,明目下水(《別錄》)。止渴(藏器)。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消黃膽水腫,治反胃痢疾,脫肛痔漏(時珍。又曰︰燭館二字疑訛誤)。
【附方】
新六。
黃膽酒疸︰小螺螄養去泥土,日日煮食飲汁,有效。(《永類》)
黃膽吐血︰病後身面俱黃,吐血成盆,諸藥不效。用螺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五 淋白濁︰螺螄一碗,連殼炒熱,入白酒三碗,煮至一碗,挑肉食之。以此酒下,數次即效。(《扶壽精方》)
小兒脫肛︰螺螄二三升,鋪在桶內坐之,少頃即愈。(《簡便》)
痘疹目翳︰水煮螺螄,常食佳。(《濟急仙方》)
白游風腫︰螺螄肉,入鹽少許,搗泥貼之,神效。(葉氏《摘玄方》)
爛殼
時珍曰︰泥中及牆壁上年久者良。火 過用。
【氣味】
同。
【主治】
痰飲積及胃脘痛(震亨)。反胃膈氣,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湯火傷
【發明】
時珍曰︰螺乃蚌蛤之屬,其殼大抵與蚌粉、蛤粉、蚶、蜆之類同功。合而觀之,自可神悟。
【附方】
新十。
卒得咳嗽︰屋上白螺(或白蜆)殼,搗爲末。酒服方寸匕。(《肘後方》)
濕痰心痛︰白螺螄殼洗淨,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止。(《正傳》)
膈氣疼痛︰白玉散︰用壁上陳白螺螄燒研。每服一錢,酒下小兒軟癤︰用鬼眼睛(即牆上白螺螄殼)燒灰,入倒掛塵等分,油調塗之。(《壽域》)
陰頭生瘡︰用溪港年久螺螄燒灰,敷之。(《奇效》)
湯火傷瘡︰用多年乾白螺螄殼 研,油調敷。(《澹寮》)
楊梅瘡爛︰古牆上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爲末,搽之。
小兒哮疾︰向南牆上年久螺螄爲末,日晡時以水調成,日落時舉手合掌皈依,吞之即效。
葉氏《摘玄方》)
瘰癧已破︰土牆上白螺螄殼爲末,日日敷之。(談野翁方)
痘瘡不收︰牆上白螺螄殼,洗淨 研,摻之。(《醫方摘要》)
蓼螺
[编辑](《拾遺》)
【集解】
藏器曰︰蓼螺生永嘉海中。味辛辣如蓼。
時珍曰︰按︰《韻會》云︰蓼螺,紫色有斑文。今寧波出泥螺,狀如蠶豆,可代充海錯
肉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飛尸游蠱,生食之。浸以薑、醋,彌佳(藏器)
寄居蟲
[编辑](《拾遺》)
【釋名】
寄生蟲。
【集解】
藏器曰︰陶注蝸牛云︰海邊大有,似蝸牛,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人。按︰寄居在螺殼間,非螺也。候螺蛤開,即自出食。螺蛤欲合,已還殼中。海族多被其寄。又南海一種似蜘蛛,入螺殼中,負殼而走。觸之即縮如螺,火炙乃出。一名
時珍曰︰按孫 云︰寄居在龜殼中者名曰
【氣味】
缺。
【主治】
益顏色,美心志(弘景)。
海月
[编辑](《拾遺》)
【釋名】
玉珧(音姚)、江珧、馬頰、馬甲。
藏器曰︰海月,蛤類也。似半月,故名。水沫所化,煮時猶變爲水。
時珍曰︰馬甲、玉珧皆以形色名。萬震贊云「厥甲美如珧玉」,是矣。
【集解】
時珍曰︰劉恂《嶺表錄》云︰海月大如鏡,白色正圓,常死海旁。其柱如搔頭尖,其甲美如玉。段成式《雜俎》云︰玉珧形似蚌,長二三寸,廣五寸,上大下小。殼中柱炙食,味如牛頭胘項。玉氏《宛委錄》云︰奉化縣四月南風起,江珧一上,可得數百,如蚌稍大,肉腥韌不堪。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瀹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
【氣味】
甘、辛,平,無毒。
【主治】
消渴下氣,調中利五臟,止小便。消腹中宿物,令人易飢能食。生薑、醬同食之(藏器)。
【附錄】
海鏡 時珍曰︰一名鏡魚,一名瑣 ,一名膏藥盤,生南海。兩片相合成形,殼圓如鏡,中甚瑩滑,映日光如雲母。內有少肉如蚌胎。腹有寄居蟲,大如豆,狀如蟹。海鏡飢則出食,入則鏡亦飽矣。郭璞賦云「瑣 腹蟹,水母目蝦」,即此。
海燕
[编辑](《綱目》)
【集解】
時珍曰︰海燕出東海。大一寸,狀扁面圓,背上青黑,腹下白脆,似海螵蛸,有紋如蕈茵。口在腹下,食細沙。口旁有五路正勾,即其足也。《臨海水土記》云︰陽遂足,生海中。背青黑,腹白,有五足,長短大小皆等,不知頭尾所在。生時體軟,死即乾脆。即此物也。《臨海異物志》載︰燕魚長五寸,陰雨則飛起丈餘,此或同名者也。
【氣味】
鹹,溫,無毒。
【主治】
陰雨發損痛,煮汁服,取汗即解。亦入滋陰藥
郎君子
[编辑](《海藥》)
【集解】
曰︰中,雌雄相逐,逡巡便合,即下卵如粟狀者,真也。亦難得之物。
時珍曰︰顧 《海槎錄》云︰相思子狀如螺,中實如石,大如豆。藏篋笥積歲不壞。若置醋中,即盤旋不已。按此即郎君子也。
【氣味】
缺。
【主治】
婦人難產,手把之便生,極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