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岳先生集/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東岳先生集
卷之七
作者:李安訥
1640年
卷八

洪陽錄[编辑]

萬曆三十五年歲丁未八月初一日辛酉。以禮曹正郞拜洪州牧使。二十六日丙戌。拜辭出城。翌日丁亥。如交河木村。謁外王父墓。戊子。還抵高陽香谷祭姊氏墓。己丑。轉如楊州海村。拜掃先塋。九月初一日辛卯。奉慈氏而行。初七日丁亥。入洪州上任。十二月二十一日己卯。移授東萊府使。越明年正月二十九日。發洪州赴東萊。在官凡一百有二日。

八月初一日。除洪州牧使。五峯相公垂賀以詩。次韻奉謝。兼述感懷。[编辑]

鱸膾秋風正憶鄕。得歸何幸佩州章。洪陽況是靑氈物。壽席當時列五常。高王父蓮軒先生。弘治甲子秋。出牧洪州。正德丙寅冬。曾祖五昆季設壽宴于州館。記事有詩。

關塞經秋又海鄕。賀牋空復枉新章。誰知八首吳姬詠。薛老高才本出常。

次韻。奉謝開城經歷淸陰金叔度學士寄惠別章。[编辑]

西指崇山目力窮。洪陽更耐信難通。莫論烏哺紆靑綬。每嘆鸞棲限紫宮。百歲幾何多別日。二毛俱已作衰翁。緘書欲報離懷切。寒雨蕭蕭半夜風。

一紙驪珠意不窮。交情兩地似犀通。湖雲漠漠迷長路。野草離離滿故宮。解印正慙彭澤令。倚樓堪笑杜陵翁。白頭携手同歸約。回眼秋天詠北風。

長溪黃相國挽詞二首[编辑]

山斗聲名盛。亨屯七十年。文章擅藝苑。功業冠凌煙。末俗人宜忌。危機義實全。異時良史筆。遺恨洗靑編。

曾枉蓮華句擊蒙。壽詞哀挽判年中。雄文偉績終難泯。衆怒孤冤一倂空。自許心同伊尹可。誰知過亦屈原忠。歸舟哭送違官路。江漢滔滔恨不窮。

八月二十六日。拜辭出城。[编辑]

淸晨拜出九門深。五馬秋風向海潯。東浦釣臺臨石瀬。北山書室架雲林。自慙陶令歸田什。誰會毛君捧檄心。却憶端州去年事。綵衣無耐涕盈襟。

行到葛院。寄示京中諸君子。[编辑]

落日西風雁陳斜。驛亭回首望京華。行人去後重陽近。共向誰家泛菊花。

九月初七日。到洪州作。二首。[编辑]

使君三十七。非早亦非遲。二祖專城地。六代祖康平公。景泰乙亥。爲判牧使。高祖蓮軒先生。弘治甲子。爲牧使。元兄半刺時。萬曆丁酉。伯兄氏爲判官。不才叨世業。兼幸奉親慈。淸白傳家在。遺風恐或隳。高祖以廉平寬簡。中廟下書褒美。

憶昨年丁酉。萊衣逐大兄。重來僅十載。牧伯是書生。月岳月山。州之鎭山。疑新畫。金川金馬川。一名金川。認舊名。邑中諸父老。却比錦還榮。

登擊風樓[编辑]

高閣荒城裏。登臨異古今。秋陰垂大野。朔吹響寒林。奉母南來日。懷君北望心。時危百憂集。搔首一長吟。

題東軒[编辑]

高城四面石崔嵬。十九官中大鎭開。金馬川通滄海曲。伽倻山斷白雲隈。康翁蓮祖分符地。鄭老蘇仙接踵來。湖陰鄭相公。嘉靖己丑秋。爲牧使。越四年壬辰春。遞。陽谷蘇相公來代之。七世一家三作牧。短篇還愧乏雄才。

九月九日[编辑]

洪都古館菊花開。太守重陽次第來。湖外千秋一登眺。人間十事九悲哀。風翻落葉城鴉散。日墮遙天塞雁廻。坐把茱茰心欲折。五雲何處是蓬萊。

衙軒庭前。黃菊盛開。折寄海運判官竹陰趙怡叔希逸學士。時駐德山別業。[编辑]

手折黃花寄一枝。故人相望滯佳期。重陽過後秋光老。惆悵何時共倒巵。

怡叔疊用枝字。見謝寄菊。因次以酬。[编辑]

憶君遙寄菊花枝。兩地丁寧九日期。官事撩人時易晩。白頭無興把金巵。

坐怜霜菊折殘枝。寄向知音是子期。身事與君俱似此。了無人解泛瓊巵。

秋天相憶把寒枝。憔悴金英隔歲期。忽見報章添別恨。向西吟望強傾巵。

一夜霜凋楓樹枝。流年易過老如期。何當釀得萬斛酒。與爾酌之金曲巵。

怡叔草堂。對菊聯句。用前韻。[编辑]

傲霜殘菊兩三枝。子敏如待騷人不負期。怡叔異時此會那能再。子敏須盡今宵瀲灎巵。怡叔

寄李子善榮元秀才閑居德山縣。號龍溪處士。[编辑]

洪陽城上望伊山。落日孤雲莽蒼間。官擊未成乘興去。一年秋色鬢添斑。

復用山字。寄龍溪李子善。[编辑]

龍溪道士住高山。新結茅庵竹木間。他日對床留一宿。鴨爐閑爇鷓鴣斑。

暮年新築傍雲山。魚鳥相親水石間。却佩郡符君莫笑。寸心惟在舞衣斑。

鈴閣無緣倒玉山。秋風吹盡簿書間。田園舊侶空相問。愧負東籬露菊斑。

次韻。答竹陰趙怡叔。[编辑]

簾額微陽下遠山。塞鴻聲斷海雲間。詠君詩罷重相憶。滿院霜風錦葉斑。

送結城朴明宰孝男罷官還鄕[编辑]

三年勤苦撫羸疲。擧最何遲却罷歸。無限邑人啼臥轍。淚成寒雨濕征衣。君離縣日。邑民遮道。天又驟雨。

同閈心親隔夢思。隣州作宰事堪奇。誰知燕雁還相背。秋夜逢場是別時。

四達亭。夜坐口占。[编辑]

晩衙初撥簿書叢。燕坐焚香小閣空。秋氣作陰頻下雪。夕林含籟遠生風。身供魚筍高堂上。地接松楸一舍中。榮似錦衣傷底事。丹心長繞紫宸楓。

感時述懷。寄贈洪司藝輝世,蘇正郞子實,金佐郞冠玉,洪正郞樂夫諸學士。時上體不豫。西北有警。[编辑]

北望秦京道。秋深別恨新。學宮霑祿秩。郞署屈儒紳。世事危疑極。邊書警急頻。定知憂國鬢。今日共成銀。

次慧允上人詩軸韻[编辑]

風亂鴉翻樹。天寒雪滿山。鈴齋對釋子。占得片時閑。

小杜平生靜愛僧。不堪回首望昭陵。阿房健筆淹江海。惆悵瀛洲未易登。

贈敬全上人[编辑]

寒鴉集古樹。雪落湖天暮。山人此時來。索我題新句。

贈妙淳上人[编辑]

僧來覓我詩。詩在無言裏。雪月滿空階。蕭蕭竹風起。

題大鑑上人詩卷[编辑]

八峯山上老沙彌。來乞洪陽太守詩。詩句欲成師自去。一簾風雪暮鍾時。

次怡叔見待詩韻[编辑]

吾輩多才子。誰能到鳳池。最怜湖外客。更耐歲殘時。棄擲逾投分。招呼敢負期。會拚文字飮。塵事任棼絲。

十里平郊暝色催。爲君鞭馬雪中來。相逢劇飮非耽酒。要緩離腸日九回。

怡叔草堂。復用回字韻。[编辑]

草堂曾共菊花杯。却載官醪踏雪來。轉盻忽驚時序促。重陽纔過一陽回。

醉睡空堂鼾似雷。鷄鳴跨馬獨歸來。平林積雪明溪路。星斗闌干河漢回。

再疊前韻。答怡叔趙學士。[编辑]

碧雲相望思難裁。日日詩筒去又來。妙句欲酬吟更苦。莫嗔郵吏隔宵回。欲作報章。事多思澁。留宿來价故云。

醉眠初覺興毰毸。不怕霜風刮面來。信馬八峯山下路。曉雲寒樹共縈回。右答岸巾風流之句

兩世蓮花榜裏魁。倚樓詩法有從來。淋漓醉墨揮千首。三峽狂瀾筆底回。君先大夫甲子榜進士第。君亦辛丑榜進士第一。

次韻趙怡叔草堂作[编辑]

夕風吹樹急。寒月出峯遲。樽俎逢君地。江湖戀主時。吾儕兼寵辱。世事判安危。敢作窮途哭。長歌意益悲。

十二月二十日。祭後書感。[编辑]

高王父蓮軒先生。弘治甲子秋。出牧是州。正德丁卯十二月二十日。卒于州之衙舍。自丁卯距今萬曆丁未。一百有一年。

素衣晨起奠蘋蘩。陟降明靈僾若存。易簀州堂易簀日。佩符王父佩符孫。一家積慶更三世。百載遺恫入九原。政拙顧慙難趾美。異時耆老說吾門。

題永保亭在保寧水營[编辑]

海門西望林巒紆。中涵萬頃之澄湖。半空樓閣壓城塹。兩岸旌旗連舳艫。蓮老壁間記猶在。翠翁詩後人更無。江山爲我亦靑眼。二祖遺風今不孤。高王父蓮軒公記枝。揭在楣上外曾祖挹翠軒近體五首。膾炙于世。

北觀溟渤西遼海。今上湖樓倚落暉。風拍潮頭浪如雪。山圍浦口翠成霏。此翁眼底無天地。何處人間有是非。醉後高歌擊長劍。暮年頗愧壯心違。

移守東萊。題四達亭。留示芝峯李使君。晬光近體二首。[编辑]

踵門曾乞送行詩。此地交承本不期。司諫廉名紆寵典。高王父蓮軒先生。曾爲司諫。燕山朝。出牧是州。中廟卽祚。以廉平寬簡。牧民卓異。下書褒之。賜表裏一襲。中樞美政照穹碑。公叔父知中樞府事諱希得。萬曆癸未。曾牧是州越四年。陞授永興府使。邑人思之。爲立遺愛碑。祖孫今日吾方忝。叔姪公家迹亦奇。小技却慙非大手。謾敎人比鄭蘇時。

拙宦眞甘把一麾。儒仙何事別龍墀。名齊小杜才慙薄。迹比前羊政失宜。潤色山川元有待。平分風月要相思。誤恩南去猶遺恨。不見朱華滿綠池。四達亭有兩池。荷花甚盛。爲一州之勝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