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東漢秘史/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東漢秘史
◀上一回 第三十五回 傾扶漢主滅奸邪 民感仁威歸聖主 下一回▶

  卻說賈復等三將迎著光武,邀入台城,安撫百姓,頓歇軍兵。忽聽炮響一聲,桓法欽引軍圍城。光武曰:「此處久困,何能退之?」禹曰:「此城無糧,不可虛守,莫若乘其未備,早開走出,再作區處。」光武從之。遂引眾將等軍,棄城出走。

  奔至元城將近,小軍報曰:「前有大將領軍攔路,如之奈何?」光武聞報,歎曰:「吾今休矣!」忽見其將飛至,叫曰:「小臣耿純,特來迎接,主公休得驚懼。」光武大喜,遂同入城。純令大設筵宴席待光武。忽人報曰:「王郎子兵至。」光武謂眾將曰:「誰能退卻王兵?」耿純大聲應曰:「臣有一計,可立斬王郎子。」光武問:「將軍何計?」耿純曰:「王郎子未知臣佐主公,今既兵來,臣領本部人馬一千五百,內藏賈復、臧宮,遠遠迎接,彼必無備。主公引軍後至,內攻外掠,必破之也。」光武大喜,遂引軍前去。

  約行十里之地,迎著王郎子兵,問曰:「汝等何人?」耿純曰:「吾等特來迎接聖駕,休得阻當。」王兵遂放其人。再至第三隊,被其擋住,不容進見。臧宮、賈復等俱入中隊,見其攔擋不放,乃大喝一聲,齊呼殺進。光武聽知,急引大軍助陣,裡應外合,叫殺連天。姚期、馮異、王霸撞入其陣,兩軍混戰,王兵大敗。王郎子、桓法欽擋敵不住,忙撥馬走。姚期等率軍趕殺,追將數里未及。

  光武急令鳴金收軍,入城安歇。鄧禹謂眾將曰:「今雖勝此一陣,王兵未曾傷折,倘若聚會,必乘勢敗來攻,使吾不備,汝等務宜謹守。」言未訖,急聽炮響一聲,桓法欽將城圍上。

  耿純進曰:「漁陽海馬賊劉顯處,有軍十萬,其人亦係漢皇枝葉,主公可往求借。若得此兵至助,必破王郎子也。」光武曰:「奈賊寇緊圍,不能勾出!」純曰:「臣夜開南門,與王兵對敵,主公開北門出往,何足憂哉!」光武大喜。

  至夜二更,純引兵開南門,大喊一聲,鳴金擊鼓,叫殺連天。光武引眾將開北門,飛走而去。耿純兩下正廝殺間,有軍卒報知桓法欽,言:「光武開北門走出去矣,尚何空戰?」法欽聞報,急收軍趕。

  卻說光武奔行十里之遙,忽聽山坡後炮響一聲,軍騎擁出,當頭一將,領兵截路。見光武龍顏鳳準,是帝王之像,即下馬施禮,問曰:「公非漢劉文叔乎?」光武曰:「然也。」其人聞說,忙伏頓首告曰:「臣接慢遲,乞主公宥罪!」光武攜起,問曰:「將軍何姓?」答曰:「臣乃幽州刺史耿弇是也。」光武大喜。忽聽後軍追至,耿禽急令子耿耳退兵,齊護光武入城。

  引見劉顯,接至後堂施禮,各敘宗派。顯乃光武之叔,問曰:「賢姪為何忙奔於此?」光武垂淚而言曰:「秀因巡按河北,至邯鄲城,不意劉林被人哄惑,言王郎子是劉子瑜,扶立為帝。又至河中串誘劉庭,共起大軍,反漢助王,與秀爭鋒。秀兵寡難敵,故投叔處借兵,乞念祖宗之仇,急相援濟。倘或成功,雖泉下亦不忘也。」劉顯聽罷,亦垂淚謂秀曰:「吾有大軍十萬,即起往救。」令弟劉李點兵,自陪宴待光武。

  忽人報:「有別駕至。言奉御來,要投謁見,未敢擅入。」顯令喚至,接於廳上。施禮畢,其人見光武,不言而出,暗統大軍一千,將衙圍祝光武知,急令眾將披掛,與劉顯上馬,出衙見別駕苗曾。光武問曰:「汝等圍此衙者,有何故也?」

  苗曾曰:「報小長安殺兄苗蒙之仇!」光武聞言,大怒,率兵拒至。忽王郎子兵至,衝殺入城,光武眾將一齊擁戰。鄧禹見其兵大,兩相夾攻,急令眾將領兵共保光武,衝殺出陣,奔投東海而去。王郎子、苗曾夾攻劉顯,衝得各逃四散,收軍閉城。

  郎加苗曾為本部太守,鎮撫漁陽。

  卻說眾將引軍二百,保護光武出走,詐稱王郎子兵過。行經數日,至近海地,小卒報曰:「前有一員勇將,領軍飛來,乞主公觀是何人?」光武大驚。其將奔至,見是光武,滾鞍下馬,拜伏於地,言「主公何故若此?」光武認是堅譚,急為攜起,二人相抱涕泣,哭訴前因。堅譚曰:「臣與主公別後,旦夕憂懷,故假名於海上為盜,探望消息。今聞主公出巡河北,與王郎子廝戰,特來尋護,不覺幸遇於此!」言訖,遂令合兵一處,暫行歇息,再當前進。有詩為證:山隔萬重音信杳,月明千里故人來。

  人生聚散猶萍梗,或向風前浪裡回。

  堅譚、光武合兵前行至一村莊。譚見光武面帶饑色,遂屯駐人馬,令軍侍膳。忽聽喧嘩之聲,一隊軍至。光武驚懼,急欲披掛,見其至近,乃賈復引軍來也。二人大喜,遂將麥餅獻與光武。光武問曰:「此物何處得來?」復曰:「臣於王郎子軍中奪來,見主公饑餓,故敢進獻。」光武笑曰:「將軍真乃虎口奪食!」忽姚期、王霸、馮異、馬成、耿耳俱領殘軍趕至,光武大喜,遂合兵前行。

  至三河縣,耿耳進曰:「此屬幽州之地,乃臣父所管之民,主公可詐言趕捉劉秀,人城安下,臣有區處。」光武許之,遂入城安訖。耿耳對縣官實將其事告知,縣官大喜,遂出參見。

  城內百姓人等,知是光武,各皆歡順。有詩為證:劉君勒馬過三河,州縣笙簫樂綺羅。

  四海仰瞻蘇雨露,萬民俱唱太平歌。

◀上一回 下一回▶
東漢秘史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