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5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十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五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五十卷目錄

 神廟部彙考二

  河南通志梓潼廟 赤帝祠 二郎廟 岳忠武王廟 崔府君廟 協忠廟 黑

  龍神廟 衛源神廟 霍節使廟 北海廟 少姨廟 洛南伯廟 汾陽王廟 黃帝廟

  中嶽廟 啟母廟 禹王廟 諸葛忠武廟 張明府廟 狄梁公廟 顏魯公廟 岳武穆

  王廟 靈應廟

  彰德府志聖女祠

  河南府志都土地廟

  汝州志真武廟

  陝西通志普濟祠 漢廟 三皇祠 鹿臺神廟 周處祠 后土廟 九龍廟

  伏龍廟 西嶽廟 高山女華神廟 德應侯廟 關帝廟 金蹄犢子廟 髑髏廟 唐崔

  府君廟 楊班祠 軒轅廟 倉頡廟 西鎮吳山廟 靈義侯祠 漢高祖祠 子房廟

  九龍廟 龍王湫廟 亂石廟 軒轅廟 青蛇神祠 噤神祠 紀信廟 虸蚄廟 唐忠

  惠王廟 潤澤祠 劉師祠 寧濟公祠

  江南通志卞忠貞廟 白馬廟 汪越國公祠 五龍堂 江東神祠 聖姑廟

  惠應廟 靈惠廟 東平忠靖王祠 至聖炳靈公廟 石郎廟 忠佑廟 水平王廟 金

  龍大王廟 耿公祠 華光廟 楚元王廟 威濟祠 蒲神廟 康令祠 張守標紙廟

  三聖廟 汪越公廟 淮瀆廟 相山廟 留侯廟 柏子龍潭廟 霸王廟 姥廟 九娘

  子廟 方山廟

  江寧府志忠烈廟 三茅真君廟 廣濟廟 武烈帝廟

  蘇州府志吳相伍大夫廟 赤闌相王廟 五涇廟 總管廟 卜將軍廟 東嶽

  行祠 樊將軍廟 東嶽廟 織女廟 楊將軍廟

  松江府志金山忠烈昭應祠 東嶽行祠

  鎮江府志昭惠廟 天王廟

  池州府志水府廟 查城廟

  青陽縣志協濟祠

  太平府志定江神祠 雷神廟 梅姑廟

  無為州志土主廟 靈澤廟 薛公廟 司徒祠

  浙江通志忠烈廟 張烈文侯祠 昭貺廟 高豐廟 陳山顯濟祠 孝子祠

  土地廟 永靈廟 防風氏廟 淵應廟 天目山龍神祠 禹廟 南鎮廟 護堤侯廟

  淵靈廟 顯濟廟 鎮亭龍祠

  杭州府志張明府君廟 福佑廟 諸葛使君廟 忠清廟 顯忠廟 崇善廟

  履泰將軍廟 靈隱廟 二郎神廟 白澤大王廟 周絳侯廟 昭忠祠 白馬神廟 朱

  將軍廟 鎮海廟 周宣靈王廟 楊和大王廟

  嘉興府志朱相公廟 施府君廟 靈宿土地廟 黃道廟 昌武三王下廟 昌

  武大王祠 醫靈道院 元壇廟

  紹興府志祠山大帝廟 武佑廟 俞柳仙判官廟 柳鮑仙姑廟 東嶽廟 遺

  德廟 蕭將軍廟

神異典第五十卷

神廟部彙考二[编辑]

《河南通志》
[编辑]

梓潼廟[编辑]

廟在開封府治東南隅,即宋太學中之「桂香祠」也。明 嘉靖三十二年,周府奉國將軍安河重修。

赤帝祠[编辑]

府城有三:一在鼓樓東,一在仁和門內,一在南門內, 祀祝融神。

二郎廟[编辑]

廟在府城南奉神岡,始建未詳。明正統十三年,天旱, 禱雨有應。祥符知縣米榮修葺。

岳忠武王廟[编辑]

廟在府城南朱仙鎮。明成化二十一年,布政使吳節、 知府張岫建。正德四年修。

崔府君廟[编辑]

廟在洧川縣迎恩門外。祀唐崔瑗。瑗有異政,累封「靈 惠齊聖廣祐王。」

協忠廟[编辑]

廟在歸德府治西,祀唐忠臣張巡、許遠,以雷萬春、南 霽雲、姚誾、賈賁配祀焉。舊在南城上,明宣德年,知州 李志徙建今所。

黑龍神廟[编辑]

廟在衛輝府城西。廟前有潭,相傳龍潛其中,禱雨輒 應。明洪武初建,歲以三月二十一日本府致祭。

衛源神廟[编辑]

廟在輝縣百泉之上。肇建于隋,稱靈源公。宋宣和間, 封威惠王。元至元間,封洪濟威惠王。明洪武初,改稱 「衛源之神。」有司歲以四月八日致祭。嘉靖三十三年, 巡撫御史霍冀重修。

霍節使廟[编辑]

廟在懷慶府城北。宋靖康末,金人陷懷州,知州霍安 國不屈而死,一門無噍類。州人思其忠,立廟祀之。

北海廟[编辑]

廟在濟源縣西北。說者謂「濟瀆泉脈通北海」,故于此 建廟

少姨廟[编辑]

廟有四,一在河南府城東南,一在偃師縣南,一在鞏 縣東南,一在登封縣北。世傳啟母之妹,故名「少姨。」

洛南伯廟[编辑]

廟在府城南。明正德壬申,薊盜攻洛,總兵馮禎戰死。 事聞,贈洛南伯,因建廟祀之。

汾陽王廟[编辑]

廟在鞏縣西,元至治間建。相傳郭子儀嘗帥師過邑, 芻糧俱乏,徵于此。邑人告曰:「草可得,糧不可得。」公問 所以,人曰:「是邑南岡,歲有妖霧害稼。」厥明,公詣岡,指 之曰:「四方之亂,予皆掃除妖氣,敢為害耶?」乃引兵還。 自是妖霧不復為害,五穀成熟。故人立廟祀之。

黃帝廟[编辑]

廟有二,一在宜陽縣西,一在閿鄉縣東南。世傳軒轅 黃帝鑄鼎于此,故立廟焉。

中岳廟[编辑]

廟在登封縣八里黃蓋峰下。昔漢武帝祭此山,聞「萬 歲」之呼,置邑奉祀,歷代修葺。

啟母廟[编辑]

廟在登封縣北嵩山麓。廟前有啟母石并亭,古云塗 山氏所化。漢武帝祀中岳,見啟母石,因建廟焉。

禹王廟[编辑]

廟在永寧縣西長水鎮。「禹治水成功,洛龜呈瑞,立廟 祀焉。」宋淳化六年建,元延祐三年修,明正統間重修。 陝州、澠池、盧氏皆有。

諸葛忠武廟[编辑]

廟在南陽府城西臥龍岡,即孔明故廬。

張明府廟[编辑]

廟有二,一在汝寧府城東二里,一在確山縣北二十 里。漢平輿令張熹旱禱,焚身而雨,後人感而祀之。

狄梁公廟[编辑]

廟在府城南,祀唐丞相狄仁傑。傑先為豫州刺史,申 理訟獄有功,故立廟祀之。

顏魯公廟[编辑]

廟在府城內。祀唐顏真卿,以其死節之地也。

岳武穆王廟[编辑]

廟在府西門月城內。昔宋紹興初,武穆嘗統軍克復 蔡州,蔡人德之,故為立廟。

靈應廟[编辑]

廟在確山縣西北三十里郎山。俗傳漢丞相陳平主 之。宋崇寧初賜額,有禱輒應。

《彰德府志》
[编辑]

聖女祠[编辑]

祠在林縣下洹村。世傳高歡之女,母亡,三女俱願殉 葬。後為洹水神,每災旱禱之輒應。鄉人立祠以祀之。

《河南府志》
[编辑]

都土地廟[编辑]

廟在宜陽縣西灣子北坡。傳聞此地舊係南北孔道, 後周世宗微時過此,山路崎嶇難行,忽出一白髮老 人,代為拉牽,及至平坦處,跪送于側。世宗問其故,老 人對曰:「臣本山土地也。」世宗慰之曰:「朕異日果登極, 封汝為都土地。」今廟重新,土人歲時享祀。

《汝州志》
[编辑]

真武廟[编辑]

廟凡兩處:一在郟縣治西北,當劉六。劉七反,攻城甚 急,耆老禱于廟。是日正午,有鶴集于殿上,戞然長鳴。 至夜,賊眾見城頭赤面長鬚人,按劍疾視,遂解圍遁 去。廟內有碑記。一在南門外,神像俱毀。順治十七年, 知縣王昕并塑神像。

《陝西通志》
[编辑]

普濟祠[编辑]

祠在西安府咸寧縣東苑里,天每旱,有司禱雨于此。 明萬曆七年修,三十八年重修。

漢廟[编辑]

廟在「長安治西北古城內。光武徙都洛陽,合十廟于 高廟,命太常卿一人掌焉。」

三皇祠[编辑]

廟在藍田縣北三十里,祀華胥氏、伏羲氏、女媧氏。蓋 伏羲、女媧皆華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

鹿臺神廟[编辑]

廟在高陵縣西南三十里鹿苑原上,佐軒轅破蚩尤 者。又旁有雷石風洞,俗名「雨磨」,禱雨多應,里人奉祀。

周處祠[编辑]

祠在渭南縣倒獸谷口,世傳處殺白額猛獸于此,又 傳「赤水」即處斬蛟地也,水盡赤。

后土廟[编辑]

廟在同州東關,建自漢唐,歷代重修。萬曆間,因道士 殺人,遂廢觀存廟。

九龍廟[编辑]

廟每歲二月二日,有司以牲醴修祀,曰「扶龍頭。」居民 以五月十八日報賽。相傳元亞哥守同州,值旱,禱于神曰:「得雨蘇民,願以女事。」言訖,雨大注,女暴亡。

伏龍廟[编辑]

廟在澄城縣南五十里。漢時穿渠得龍骨,遂立廟。

西岳廟[编辑]

廟在華陰縣東五里。自虞舜西狩,三代以降莫不有 祀,然皆不廟。立廟自漢武帝始。歷代重修,各有碑記。 明嘉靖八年敕修。

高山女華神廟[编辑]

廟在同官縣靈泉北四十里。舊傳「華岳女君在此」,山 人因立廟,每遇水旱禱焉。

德應侯廟[编辑]

宋熙寧中,封司陶冶之神為「德應侯。」晉人柏林有陶 術,祀以配享。廟舊在黃堡鎮,後徙陳爐村。

關帝廟[编辑]

廟一在永壽縣東五十里常寧鎮,禱雨多應。一在元 帝廟側。一在永康里。

金蹄犢子廟[编辑]

廟在延安府安塞縣北四里古城內。昔有犢子出于 石縫,金蹄銀角化見玻黎王,因立廟。

髑髏廟[编辑]

廟在延長縣城東六十里髑髏山。相傳古時鬥戰,收 瘞白骨于此,因置廟祀。亦古時恤國殤之遺義也。

唐崔府君廟[编辑]

廟在清澗縣治北街,祀崔子玉,仕長子縣令,有異政, 為神。宋封「護國西齊王,秦晉間多祀之。」

楊班祠[编辑]

祠在雒川縣東南六十里。《班》,後秦姚萇將軍。居黃梁 谷,其地有水極深,冬亦湛然。每遇歲旱,祈禱多應。

軒轅廟[编辑]

廟在中部縣北五里。軒轅巡狩,攜四妃至此,土人因 立廟崇祀。

倉頡廟[编辑]

廟舊在鳳翔府岐山縣城南河之南。明景泰間,知縣 張緒宗重修,因河崩,嘉靖年改建河北,歲時奉祀。東 二里有塚。

西鎮吳山廟[编辑]

廟在隴州南七十里,自「唐、宋及金、元各有修建。明洪 武十二年敕修,遣官頒賜金香盒一座、硃明一斤一 兩,有司祭服二副。永樂二年敕修。正統五年災,知州 張幹重建。」後列聖登極,皆遣重臣致祭。

靈義侯祠[编辑]

祠在隴州內。有碑云:唐大曆二年,故郡壘艱于得水, 苟氏獻地,因遷其城于此,故立祠祀之,有禱屢應。宋 封靈義侯,賜廟額曰「安祐。」

漢高祖祠[编辑]

祠在漢中府漢水,相傳高祖遊憩于此,後人立祠祀 之,甚靈,迄今莫敢生慢。

子房廟[编辑]

廟在洋縣西四十里雲山上,即從赤松子遊處。

九龍廟[编辑]

廟在鎮原縣上作里,即九龍井。一井九孔,旱天不涸, 民賴以濟。

龍王湫廟[编辑]

廟在涇州回山之麓。唐貞觀元年三月封龍王聖祖 為惠帝君。每遇旱,禱雨輒應。州人立門扁曰「感應靈 湫。」有唐太宗御碑。

亂石廟[编辑]

廟在靜寧州城南郭西,即惠澤大王廟。神兄弟隴千 人也。伯曰嚴輝,仲曰嚴茂,智勇雙絕,保障西夏。宋乾 德三年敕建,進爵為王。伯世祀隴干,仲世祀章麻林, 與關帝同其香火。

軒轅廟[编辑]

廟在慶陽府合水縣子午山旁有「黃帝陵,漢武帝北 巡,祭于橋山。」

青蛇神祠[编辑]

祠在環縣城內。唐節度使楊朝晟師次方渠,乏水,有 青蛇降坂下,走視其跡,水從而流。朝晟築防環之。事 聞,詔置祠,命泉曰「應聖。」

噤神祠[编辑]

祠在寧州東石幢里。故老相傳,神姓郭氏,噤治瘡疾 甚效。土人祀之,禱瘡疾輒應。

紀信廟[编辑]

廟在蘭州城中。相傳漢將軍信為此州城隍。元耿仲 明有《記》。

虸蚄廟[编辑]

廟在鞏昌府安定縣南七里。食木之蟲,豈應奉祀。廟 塑一女像,相傳為薄太后惡其害稼,吞之而息。

唐忠惠王廟[编辑]

廟一在興安州北五十里牛山巔,祀崔偉曾任金州, 破黃巢有功,後顯靈于牛山,為「土主之神。」一在州西 二里,明洪武年建,正德年重修

潤澤祠[编辑]

祠一在岷州衛南關。一在城南二十五里,一在城東 五里,其下即洮河,有龍潭,祈雨輒應。

劉師祠[编辑]

祠在肅州衛治南。《寰宇記》:「師姓劉,字摩訶,沮渠蒙遜 時西求仙,死于此。骨化為珠,血化為丹,其徒為之立 祠,相傳禱者往往獲珠丹焉。」

寧濟公祠[编辑]

祠在山丹衛焉支山麓。唐天寶間,封山神為「寧濟公。」

《江南通志》
[编辑]

卞忠貞廟[编辑]

廟在江寧府雞鳴山,祀晉尚書卞壼,死蘇峻之難。二 子祔。

白馬廟[编辑]

廟在崇福鄉。宋顧琛為朝請,晚至方山下泊,見有朱 衣介幘者執鞭屏諸商人船曰:「顧吳郡將至。」後琛果 為吳郡,乃即所見處立廟。

汪越國公祠[编辑]

祠在江寧。公名華,唐封立廟賜額「忠顯。」明命有司致 祭,通祀。

五龍堂[编辑]

堂在蘇州府長洲縣東南,以禱雨有應。唐貞元中建。 宋淳熙間賜額《靈濟》。

江東神祠[编辑]

祠在府治報恩寺西教場內。漢祖六年,灌嬰略定江 南,至贛城,神見于某山,告以克捷之期,士卒駭異,凱 還,立廟贛江。至孫吳,遷神于吳境,祭之。神姓石名固。

聖姑廟[编辑]

廟在府治太湖包山。舊傳晉王彪二女,長聖姑,次素 姑,嘗著屐涉水而衣不沾濕,相繼卒。人以為神而祀 之。

惠應廟[编辑]

廟在崑山縣馬鞍山之陽,祀「崑山神。唐中和二年建, 宋崇寧間賜額。」

靈惠廟[编辑]

廟在常熟縣治東南百步,俗稱周孝子廟。孝子,縣人 名容,事母至孝,既沒,忽一日見夢于母曰:「兒已為神, 當輸忠朝廷,盡力鄉閭。」故祀之。

東平忠靖王祠[编辑]

祠在常熟縣虞山南麓。唐開元時,淮陰張有嚴子沒 而為神,宋太祖敕祀之。

至聖炳靈公廟[编辑]

廟在常熟縣治西北,相傳為「火神。」

石郎廟[编辑]

廟在舊崇明州東南。宋末,風潮中有石人,長二尺許, 隨潮浮至東鄉廣慶橋下,去復來。人異之,立于橋側, 祈禱輒應。至元間廟祀之。今遷于葛家橋西北。

忠佑廟[编辑]

廟在常州府城,祀隋司徒陳仁杲。原籍晉陵人,大業 間仕至司徒,為沈法興謀逆毒死,屢現靈異。南唐保 大十三年,封烈帝。夫人軫氏,武烈后。明洪武初,詔去 封號,題木主曰「司徒陳公之神。」無錫宜興有廟。

水平王廟[编辑]

廟在武進縣分水嶺。舊傳為后稷庶子佐禹平水,故 祀之。

金龍大王廟[编辑]

廟在無錫縣石鋪頭。神姓謝氏,杭州人,為黃河神。

耿公祠[编辑]

祠在靖江縣東南。神宋哲宗時人,歿而為神,能除水 患。

華光廟[编辑]

廟在金壇縣慈雲寺左,祀《五顯靈官》。

楚元王廟[编辑]

廟在淮安府治西南。漢高祖弟交封于此。宋建炎中, 賊李成以萬眾攻城,民禱于神,大敗之,益崇祀。舊以 宋趙立、魏勝、應純之,元許維禎為木主附廟中。成化 初,知府楊昶又以漢張敞、鄭弘、汲黯、尹翁歸、黃浮、《三 國》關羽、張飛,晉王祥、王渾,唐宋璟、宋米芾,明范中、施 禮、彭遠丘陵皆有功于淮人者,并附祀焉。

威濟祠[编辑]

祠在府城。宋紹興間,李寶自海道禦敵,至石臼山,禱 之,因風縱火焚敵,敵大敗。詔封祐順侯,廟祀之。

蒲神廟[编辑]

廟在海州石湫鎮漣河西岸。凡遇蝗蝻,有禱必應。

康令廟[编辑]

祠在揚州府儀真義城村。唐咸通間,歲旱,六合康令 以身禱雨,跨白馬入江死。雨足歲稔。邑人祀之。

張守標紙廟[编辑]

廟在寧國府城北五里。宋建炎間,知府張果夢神語 「將陷沒」,果抱籍入水死。民殮而奠之,標紙于此。

===三聖廟===廟在府治天慶觀之左。三聖:長曰「賀息」、次曰「游奕」、三 曰「金甲」云。

汪越公廟[编辑]

廟在廬州府無為州。神姓汪名華,新安人。隋末屯兵 烏聊山,稱吳王。唐封越國公。宋政和四年賜廟額曰 「忠顯。」

淮瀆廟[编辑]

廟在鳳陽府盱眙縣下龜山寺西南,世傳「大禹鎮水 怪處。」

相山廟[编辑]

廟在宿州西北九十里。有行祠,在州治東,神上應房、 心之宿,能翻雲致雨。莫詳姓名。

留侯廟[编辑]

廟一在徐州留城,一在徐州子房山。明平江伯陳瑄 禱雨有應,建祠祀焉。

柏子龍潭廟[编辑]

廟在滁州城外。以六月六日祭,禱雨輒驗。

霸王廟[编辑]

廟在和州東北四十里烏江,項羽自刎處,後人即其 地立廟。

姥廟[编辑]

廟在州西三十里,祀歷陽神母。歷陽未陷為湖,母有 先哲人,始以為神。

九娘子廟[编辑]

廟在州治內,祀歷陽侯范增女。慶曆初,東寇王倫圍 歷陽,恍若有見,已而潰散,遂就勦滅,故祀之。

方山廟[编辑]

廟在廣德州治方山麓,神為方山人,名通佐。祠山大 帝治水有功,又于錢塘斬蛟有功,故立廟祀之。

《江寧府志》
[编辑]

忠烈廟[编辑]

廟祀漢秣陵尉蔣子文。子文逐盜至鍾山死,死而靈 異。吳大帝初,立廟孫陵岡,封為中都侯,改鍾山曰蔣 山。晉加相國,重為立廟。南宋初廢,後修復,封蔣王。齊 進號蔣帝。南唐諡曰「莊武。」徐鉉撰《廟碑》。宋賜額「惠烈。」 明洪武二十年建于雞鳴欽天山之陽,劉三吾為之 記。崇禎加號「威靈」,易今額。

三茅真君廟[编辑]

漢詔敕郡縣修丹陽句曲真人廟,以茅君分理赤城。 每年十二月二日,駕白鶴會于此。

廣濟廟[编辑]

廟在茅山,前有龍池,相傳陶隱居豢龍于此,歲旱禱 雨輒應。宋紹興,敕封「敷澤廣濟侯」,歲令有司驚蟄日 祀之。

武烈帝廟[编辑]

廟在治城西,祀陳仁杲。《唐書》:隋末,越人寇長州,柴克 宏帥師往救,仁杲見夢曰:「吾遣陰兵助汝。」及戰大勝。 克宏奏封武烈帝。唐贈忠烈公。宋加封賜額。

《蘇州府志》
[编辑]

吳相伍大夫廟[编辑]

廟在胥門內朱家園,即舊靈順行祠。先于盤門內永 昌武大王廟,祭享繁盛,相傳為伍公廟。宋建中靖國 元年,直祕閣吳仲舉知蘇州,率吏民營繕,奏賜額「英 烈。」元大德三年,嘗著靈異,增為忠孝感惠顯聖王。明 成化十五年廟燬,巡按劉魁、知府劉瑀重建。萬曆四 十年,裔孫參議伍袁萃移置今所。廟設兩廡,后寢樓、 左牲所,齋房,前闢重門,建坊表,極為壯麗,春秋祀之。 祝文曰:「孝以雪讎,忠以報國,白馬素車,威靈赫奕。」

赤闌相王廟[编辑]

廟在府治東南赤門內。相傳王為吳闔閭築城,死而 為神。洞庭西山亦有祠,曰東相明王,在銷夏灣。又云: 神姓桑,名湛,蓋不可考。或謂赤闌,以廟近赤門,故名。 又《吳地記》云:「南面擊賊將軍黑莫郝墓在蛇門裏」,周 敬王六年築城而死,今呼赤闌將軍。或云:赤闌即赤 門,相,王即伍相云。又《洞庭實錄》云:「兄弟三人並有靈」 跡,故居民立祠。

五涇廟[编辑]

廟在閶門水關內,東北祀五涇水神。閶門內河北濠 山、塘渡、僧橋、弔橋,五水匯為沙盆潭,深廣漩迅。初,廟 東向,明萬曆中居民火厄,延燒數百家,惟廟巍然獨 存,改建南向。

總管廟[编辑]

廟在蘇臺鄉真豐里。「神汴人,姓金名和,隨駕南渡,僑 于吳,沒而為神。其子曰細,第八為太尉者。」理宗朝常 著靈異,遂封靈祐侯。靈祐侯之子名昌,第十四、昌之 子名元七,復皆為神。又從子曰應龍,元至正間,能陰 翊海運,皆封為總管。再進封昌為洪濟侯,元七為利 濟侯,應龍為寧濟侯。在閶門南北濠。又白蓮橋西一 祠祀元王積翁,亦名「總管廟。」一在盤門外仙塘橋。一 在常熟縣致道觀。一在嘉定縣安亭鎮。

===卜將軍廟===廟在崑山縣治西卜山上。祀唐將軍卜珍子伯庸、伯 聊歿而祀焉,有禱輒應。明嘉靖中,倭寇薄城,匝月將 軍顯靈,斃倭數輩,城賴以完。知縣祝乾壽奏入祀典。 廟久日圮。萬曆中,義民汪惠重建,并祀祝公于堂之 西北隅。昔有人于廟中得斷碑,略云:「府君字文昭,西 河人,生而偉異,有大志。唐敬宗時,紀綱頓委,藩鎮騷」 然。將軍奮孤忠,樹雄烈,為世所重。寶曆元年終,葬于 崑山西鹿城。《卜山銘》曰:「森森古柏,宛轉龍岡。孤雲垂 蓋,日月懸光。千秋萬古,於乎夜長。」不言將軍之號,亦 莫詳廟食之始。

東岳行祠[编辑]

祠在常熟縣治西一里,虞山之南麓。宋淳熙九年建, 中「天齊仁壽帝」,左司命真君,右崔府君。殿內塑十甲 將,龐古雄毅,皆按膝坐。每歲春,邑人社集甚盛。其規 制宏壯,闌砌雕華,並冠于他祠。

樊將軍廟[编辑]

廟在嘉定縣治西南黃渡鎮,祀漢舞陽侯樊噲,明洪 武二年重建。嘉靖間,邑諸生李汝節常讀書黃渡,夢 神人自稱樊將軍,言所居圮,願君葺之,亦能利君。質 明以詢土人,果有樊祠,為捐資修治。是歲試不利。至 乙卯舉干鄉,又十年成進士,乃知樊將軍非紿也。

東嶽廟[编辑]

廟在江灣鎮。江灣以南,故皆海也。宋高宗常駐軍于 此,狂飆驟起,篙師失措,帝獨見三人護之,舟恃以濟, 問知劉郡王父子也。相傳為東嶽之壻,故于其地建 廟,而祀郡王父子。賜玉圭磬,今海已為平陸,名「袁沙。」 嘉靖間,玉圭磬已竊去。一在方泰,元至正二年建;一 在南翔,元元統四年建;一在嘉定縣治西南,元至元 三年建。一在黃渡。

織女廟[编辑]

廟在太倉州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嘉定知縣 朱象祖重修。故老相傳,常有牽牛、織女二星降于此。 女以金箆劃河,河水湧溢,牽牛不得渡。今村西有百 沸河,鄉人異之,為立廟,舊立牛女二像。建炎時,士大 夫避地東岡,有經廟中,壁間題云:「商飆初起月埋輪, 烏鵲橋邊綽約身。聞道佳期惟一夕,因何朝莫對斯 人」,鄉人因去牽牛。獨存織女歲七夕,醵錢為青苗會。 占事頗驗。

楊將軍廟[编辑]

廟在新塘市東。周廣《記》云:「將軍宋人。淳祐十年,理宗 駐臨安,將軍與元力戰死,槁葬陸窯塘之原后墓時 見光怪,土人祠禱輒應。」明成化十二年立。今《廟記》不 詳將軍名。

《松江府志》
[编辑]

金山忠烈昭應祠[编辑]

祠在海中金山。三國時吳主皓建,祀漢博陸侯霍光。 今廟毀祀廢,而土人各祠于其家,號為金山神主。其 部有英烈錢侯者,以配享。別廟在府治南七十步。元 元統中,知府申秉禮修葺。至正六年燬。十四年達魯 花赤哈散沙、頤浩寺僧希顏復之。今俗訛為錢總管 廟。《吳國備史》:「皓嘗疾病,有神降小黃門,曰『國主封界』」, 華亭谷極東,金山鹹塘,風激重潮,海水為害,非人力 能防。金山北古之海鹽縣,一旦陷沒為湖,無大神力 護也。臣漢之霍光,可立廟鹹塘,臣當統部屬以鎮之。 由是廟焉。宋賜顯忠廟額,累封忠烈順濟昭應公。廟 有吳越王鏐祭獻文云:「以報冠軍之陰德。」按冠軍乃 霍去病官號,與《備史》異,《祭文》誤也。英烈侯閩人,行居 第七。嘗浮海而商,至廟歎曰:「浮沉罔利,何終底止?沒 事忠臣,愈浪生死。」即又手立化宋,與金戰,有陰兵千 萬,排空而下,旌旗著號「華亭錢太尉。」已而敵勢披靡, 因錫今封。見淳祐中趙孟堅所撰碑。

東嶽行祠[编辑]

祠在府城西,建置無攷。宋右丞朱諤始大而新之。元 至正五年災,惟真武殿及廊廡僅存。十二年,邑人夏 濬即其址立門復舊。明成化元年,副道紀曹希聲建 玉皇閣。弘治五年,知府劉璟重修,郡人侯方有記。嘉 靖間,燬于倭,後復建。時倭掠金錢,藏掩草蕩,有二卒 知其事,夜往盜之,寄一老者家;再往則陷于倭矣。後 老者以其無主,捐建殿寢將成,二卒畫見,謂老者曰: 「子如是用財可矣。」夜夢嶽帝示夢曰:「此二卒實首功, 可肖其形,以享香供。今殿中東西侍立于地者是也。」 萬曆中,郡人徐琳重修。殿西北隅建楊侯神祠,為東 嶽掌刑之神。靈爽最赫,禱祀輒應。里人陳嘉相以地 址湫隘,倡緣擴建;丹艧、鹵簿,靡不整肅云。

《鎮江府志》
[编辑]

昭惠廟[编辑]

廟在雩山,即烏龍王廟。宋紹定四年,郡人韓大倫建, 奏賜額。嘉定五年夏旱,農人禱于廟。有凶人于龍池 內捕得一蟹焚之,隨遭雷震。紹定四年,大倫鼎新,禱 雨輒應。

===天王廟===廟宋諸軍寨皆有之,元季存者二,明僅存。其一在丹 徒縣學右寨巷頭。舊傳唐太宗起兵,有神自號「毘沙 門天王」,願效力定亂,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詔天下公 府皆祭之。

《池州府志》
[编辑]

水府廟[编辑]

廟在九華門外,舊祀楚三閭大夫,後廢。成化時,神忽 附于居民,指示古基,掘之,果得故石。磉,遂復興之。

查城廟[编辑]

廟在舒泉鄉。按廟碑,「神姓查,為宣池刺史。」唐末黃巢 亂及涇州,神率眾往擊之,大敗。神至其鄉,解甲于嶺, 皆成石片,因名嶺曰甲子嶺,立廟祀之。

《青陽縣志》
[编辑]

協濟祠[编辑]

祠在縣治南二里望仙墩,俗名九華廟。相傳二神姓 曾,三國時人,兄弟避亂入九華,沒後俱顯靈異,有禱 輒應。宋大觀四年,賜今額,「紹興以來四封」八字。嘉定 間,縣令許介立祠祀之,自為《記》。明萬曆五年,知縣蘇 萬民修。左有三聖殿,右有五猖祠,後有寢室。每歲重 九,縣官詣祠致祭,以許公配享。

《太平府志》
[编辑]

定江神祠[编辑]

祠在采石山,即水府廟也。傳聞水府神在磯下,甚靈。 南唐時建廟。歷朝增修正殿,材皆柏木,雕畫甚工,有 米芾書「中元水府」四字,今不存。嘉靖三十四年,知府 任有齡重修,工巧不復如舊。偽吳乾貞三年封定江 王。南唐昇元二年,加號濟遠。宋祥符八年封順聖平 江王。嘉祐八年,朱從道建王妃殿。治平元年夏,禱雨 使至感應,加號「忠祐。」三十一年,賜額,加號「顯靈」,後改 封威靈廣護忠祐平江王,明封水府定江之神。八月 十五日,有司致祭,用羊豕備物。禮等丁祭,沉祝帛於 牛渚磯下,歲為額。

雷神廟[编辑]

廟在景山,原名「德清道院」,祀雷神,故名。元至正元年, 徐復亨建。殿南有龍王堂,歲旱有司禱雨於此,多應。

梅姑廟[编辑]

梅姑,丹陽湖人。生有道術,能行走水上。其壻惡之,殺 而投之湖中。時有方棺自上流來,盛其尸而去。後土 人漁獵,即有風濤之患,于水霧中見姑形焉。巫曰:「姑 惡殺,不忍見漁獵也。」至今青山下有梅姑廟,今稱娘 娘廟者是。

《無為州志》
[编辑]

土主廟[编辑]

廟在州治小東門內,祀唐忠義袁傑也。神係郡人。宋 高宗與金人戰,或有禽金人者,見空中「袁」字旗幟,兵 威甚盛,知為神助。詔封土主昭義嘉應侯,後又進封 為王。今扁于楣。其祀于鄉者,曰草廟、曰橫廟、曰黃廟, 皆是也。明萬曆十年,掌州事本府同知查志文檄道 士張體純奉祀香火,仍捐俸重修。

靈澤廟[编辑]

廟在大江中蟂磯山,祀漢昭烈夫人孫氏。世傳夫人 還省其母,居于巒江,聞昭烈崩,哀慕殞絕。今之廟藏 柩所也。宋賜額曰「靈澤」,舟人阻風必祭之。倪從舊有 記。

薛公廟[编辑]

廟在州治大東門外望日坊,一在無為鄉橫步橋。神 每附巫祝語,事無大小,多奇中,遠近崇祀之。

司徒祠[编辑]

祠在十字街,名茅王廟,今圮。一在太平鄉陸錦畽,一 在周興鄉二圖,一在桐城鄉三圖及魏家渡口。按《梁 書》:神姓茅名勝,揚州人,隋時曾陰護駕有功,封司徒, 飾新廟宇。宋紹定辛卯,李全謀逆,禱于神,不吉,乃曳 神像剖破之。後全被戮于新塘,肢體解散,如全之施 于神者。帥守趙范撤其廟而增葺之,請于朝,賜額曰 「英顯。」後復進王號,故所在稱「茅王。」

《浙江通志》
[编辑]

忠烈廟[编辑]

廟祀宋少保鄂王岳武穆。在杭州府棲霞嶺墓側。初, 宋孝宗即故智果院為廟祀王,賜額「褒忠。」天順元年, 同知馬偉重建,奏賜今額。歲春秋祭。王所作《滿江紅 詞》《送張紫巖北伐》詩,刻石廡下。廟西有流芳亭,刻王 遺像於石,寘其中。

張烈文侯祠[编辑]

祠在東山衖口。墓所祀宋張憲。憲為岳武穆將,累立 戰功。秦檜與張俊謀殺武穆,妄言憲與岳雲通書,謀 還兵權。張俊鞫煉成獄,憲坐死。景定二年,追封烈文 侯。正德間,知府梁材為建廟宇。

昭貺廟[编辑]

廟在渾水閘南,祀宋兵部尚書張夏。夏嘗為兩浙轉 運使,築堤捍江。杭人德之,立祠。成化間,工部侍郎李 顒來治潮患,禱神而應,即舊址重建

高豐廟[编辑]

廟在嘉興府嘉興縣東一十八里。唐評事朱自勉主 嘉禾屯田,有白雀集于高豐,廩歲輒大穰,遂立祠其 地祀之。

陳山顯濟廟[编辑]

廟在平湖縣東南三十里,宋大觀三年建。山半有龍 湫,其上有龍母塚,旱禱即應。宣和中,賜額「顯濟。」崇寧 中封淵靈侯。明朝去侯爵,稱陳山之神,歲三月十八 日祭。

孝子祠[编辑]

祠祀宋曹清。舊《志》云:「清死而為神。宣和初,嘗助湖州 平賊,知州王倚上其事,詔封昭應侯。」建廟府治西北, 賜額。今在府學尊經閣右。

土地廟[编辑]

廟在歸安縣三十三都。世傳有陳、許、辛三姓者,沒而 為神,邑人祀諸東林山之陽。宋建炎中,金人南侵,至 廟遁去,封靈應侯。元因之。明朝去侯爵,稱「東林山之 神」,歲春秋祭。

永靈廟[编辑]

廟在德清縣北新市鎮,祀晉鎮國大將軍朱泗。泗當 懷帝時死國難,詔立廟祀之。宋紹興五年,賜今額,「封 侯。」歲仲春秋上巳日祭。

防風氏廟[编辑]

廟在武康縣東南十八里。晉元康間,縣令賀循以此 地為古防風之國,建廟祀之。吳越錢鏐嘗禱而驗,封 顯德王。明朝去王爵,稱「防風氏之神」,歲春秋祭。

淵應廟[编辑]

廟在武康縣西響應山下。相傳山有碧玉潭,神龍所 居。唐元和八年,令劉汭禱雨而應,因建廟祀之。宋元 符初,賜今額。建中靖國元年修,元末燬。明洪武間,知 縣吳率正重建。歲九月九日祭。

天目山龍神祠[编辑]

祠在安吉州西南五十里。祠有龍井,邑人禱雨常驗, 歲六月六日祭,後更以春秋祭。

禹廟[编辑]

廟在紹興府會稽山東北麓禹陵之右。舊傳夏少康 封庶子無餘于越,乃立廟于禹陵,東廡祀啟,西廡祀 皋陶、伯益、岳牧。梁時修廟,俄風雨大至,湖中漂梅木 一株,取以為梁,名曰「梅梁。」宋建炎初,加葺。政和四年, 即廟為道士觀,額曰「告成。」下臨鑑湖。洪武三年著令, 每三歲一遣道士,齋香帛致祭,登極則遣官祭告,有 司以春秋仲月祭,其禮與社稷同。天順三年,知府彭 誼、嘉靖三年知府南大吉相繼重修正殿,凡七間,重 簷周廊,東西有廡,中為門,門左右有屋,前有崇陛。又 前有石門。其外西出為大門,東出依山之麓為神廚, 為庫,為宰牲房。其內東廡之南,旁出東上,至山半有 窆石亭。亭中有石,高六尺餘,旋首而豐下,相傳為禹 下棺石。又嵊縣了溪之上,亦有禹廟,世謂禹治水畢 功于此,故後人于此立廟焉。

南鎮廟[编辑]

廟在府治南會稽山之陰。《周禮職方氏》:「揚州之鎮山 曰會稽。」秦并天下,以會稽為名山,祭用牲、犢、圭璧。晉 成帝咸和八年,從祀北郊。隋開皇十四年,就山立祠。 唐天寶十載,封永興公,以南郊迎氣之日祭。宋淳化 二年,從祕書少監李至言,以立夏日祀永興公于越 州。後加封永濟王。元改封昭德順應王。至大二年,守 朵兒赤修。洪武三年,詔去前代封號,稱「南鎮會稽之 神。」命有司歲以春秋祭。如禹陵。水旱災傷,則別遣官 告祭。

護堤侯廟[编辑]

廟在蕭山縣東北長山,宋時建,祀漕運官張亮。亮生 有奇功,歿為明神,祈禱屢應。又新林運河北有行宮, 邑人以其地數被潮患,祀侯鎮之,並歲春秋祭。今沿 海山城水閘要害之所,多有張相公廟,《傳》亦謂「侯」云。

淵靈廟[编辑]

廟在寧波府鄞縣東五十里阿育王山。環廟有聖井 七,而中井有靈。二、旱,禱之輒應。宋元祐元年賜額, 歲六月十八日祭。

顯濟廟[编辑]

廟在鄞縣西南六十里四明山,祀天井之神,井凡三, 今內有金線蜥蜴,能興雲雨。宋嘉定九年賜額,歲六 月十六日祭。

鎮亭龍祠[编辑]

祠在慈谿縣西南百里,下有龍潭,龍窩石上有「龍出 入跡,歲六月十八日祭。」

《杭州府志》
[编辑]

張明府君廟[编辑]

廟在富陽縣北。宋大中祥符間,嘗宰是邑,有惠政,民 感而祠之。祠下有泉,歲旱不竭,禱之則應。

福佑廟[编辑]

廟在長壽巨石洪山下,祀真人宋恭。宋咸淳四年,歲大旱,禱之,雨立至。禦災捍患,屢有靈驗。六年請于朝, 封昭澤侯,賜額。元燬。明洪武初復建。

諸葛使君廟[编辑]

廟在餘杭縣南一十四里禪山下。漢河間守諸葛琮 葬于山傍。歲旱,降神于里,能興雲雨,有禱輒應。唐貞 觀二年,邑人立廟祀之。明洪武四年重建。

忠清廟[编辑]

俗名伍公廟,在府城內吳山之椒。吳人憐伍員之忠, 為立祠。宋賜額「忠清。」大中祥符五年,海潮衝擊州城, 詔本州歲春秋祭。康定九年,守蔣堂重建,王安石為 記。紹興三年,改封忠壯侯。嘉熙三年,海潮大溢,京兆 趙與懽禱于神而息,建英衛閣。七年,重修廟宇,王安 國為記。自嘉熙至咸淳間,累封忠武英烈顯聖安福 王,元改封「順祐忠孝威惠顯聖王。」正統十四年重修, 萬曆八年重建。

顯忠廟[编辑]

廟在長生橋西,宋紹興初建,祀漢博陸侯霍光。初,廟 在秀州,宣和間賜額「紹興」,始建于杭,禱祠應若影響。 嘉泰、紹定間,兩有反風滅火之異。元元統初,火延清 湖岸,焦土者萬有餘區,焚死者不可數計。神復顯靈 如嘉紹時。廟貌如故,民廬有賴。于是士民葺廟以答 明貺。

崇善廟[编辑]

廟在城北皋亭山,祀晉杭州刺史陳頊。頊,會稽人,仕 東晉,嘗使北,羈留三年,仗節不屈。後復命,歷青、揚、荊、 廣四州刺史,食邑錢塘、海鹽、鹽官三縣,卒葬皋亭山, 因廟焉。梁大同二年,封興善,又改封崇善。紹興中,賜 額「靈惠。」寶祐六年,以神見空中,懾退北寇,遂列王爵。 又《北良一圖》,淳祐橋西亦有崇善廟,祀陳頊。

履泰將軍廟[编辑]

廟在西湖金沙灘,祀吳越時孫顯忠始建,年月莫考。 明萬曆癸未夏,大旱,郡守張振之率僚屬士民遍禱, 不雨。一夕,將軍降乩,示以禱雨所向,且為之助。明日 遂雨三日。廟故隘,將傾圯矣。是年秋,即拓地新之,申 著為令。歲夏秋仲月,令邑丞以下致祭。按《武林舊事》 云:「廟有天澤井,葛仙翁所植。虯松將軍,錢塘人,仕吳」 越。嘉熙中,趙與懽尹京,禱雨有驗,奏聞封天澤侯,額 曰「敕賜孚應之廟。」今額并省。牒石與懽手書「天澤」二 字,石猶存。廟左為《井虯松》,久廢。

靈隱廟[编辑]

廟在飲馬橋。神姓蔣,諱通,生平性直好善,事親孝。宋 紹興十一年七月,端坐而逝。次年疫作,是境無恙。有 父老夜夢神衣紫橫金曰:「某蔣通,上帝命我護境,今 疫不侵,吾之力也。」于是奉而祀之。境有虎,疏禱于神, 遂擒二虎。時旱,境內獨有雨,民賴之。事聞于朝,賜額 《靈隱》。

二郎神廟[编辑]

廟在忠清里。神姓鄧,諱遐,字應遠,陳郡人也。自幼勇 力絕人,氣蓋當時,人方之樊噲。桓溫以為參軍,數從 征伐,歷冠軍將軍、數郡太守,號為名將。襄陽城北水 中有蛟,數出害人,遐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揮劍截 蛟數段而出,自是患息。鄉人德之,為立祠祀之。以其 嘗為二郎將,故尊為「二郎神。」

白澤大王廟[编辑]

廟在純禮坊。宋真宗景德年間,遼兵入寇,寇準倡議 請帝親征。時六師所食,仰給海運,準遣中尉梁元帥 專督漕運,行至海中,適有猛獸號「白澤」者,出沒海中, 洪濤陡作,運船幾覆。忽見空中一人乘龍馬,揮鞭驅 逐,白澤趨服,洪濤頓息,糧運以全。因建祠祀之。逮後 奏請敕封「土神。」

周絳侯廟[编辑]

廟在臨平鎮。晉建武元年,侯裔孫卓卜居臨平,即其 地祠侯。建炎中,金人犯杭,居人為柵,環廟以守,仰視 旌旗蔽空,書曰:「漢絳侯周勃」,皆羅拜而去。自是靈異 著聞,有禱必應。

昭忠祠[编辑]

祠在仁和縣忠清里,祀唐右僕射褚遂良。里為遂良 故居,舊有祠,鄉人歲祀之。明成化十三年,郡人周景 請于朝,詔有司新其廟宇入祀典,廣西右參政朱鏞 為《記》。忠清里有通聖廟,即宋瓊花園也。神為遂良九 世孫,諱載,性行端潔,學問該博。先家廣陵,傳織綾錦 法,歸寓故里,業益精。迄今里人善織綾錦,自神始也。 沒後屢著靈異。里人忽見神曰:「余承上帝命,以忠臣 後裔平生正直,命廟食瓊花舊園。」由是為立祠,題曰 「通聖」云。

白馬神廟[编辑]

廟在海寧縣北二里。劉拱《記》曰:「郭北大廟有白馬神 最顯。去冬,有殺人而亡者,捕未得。既夕,宿庵東苑,夢 神告曰:『旦且獲』。既而果然。」拱作《記》,在神宗嘉祐六年。 至高宗駐蹕,賜祝文曰:「英烈不群,捍難庇民。」廟號白 馬,史冊莫尋。海昌良工,塑像如神,髣髴而馭,若無若存。有捕盜者,得夢既擒,人知畏饗,血食幾春。天子初 郊典祀,遍行樽酒俎豆,以祈神歆。此則引《拱記》言之 耳。《舊萬曆志》又謂:「宋建炎間,金師涉境,見四野兵馬 甚眾,不敢入,民賴以安。」知為白馬神顯聖,則又與前 記不同。

朱將軍廟[编辑]

廟在海寧縣東三十六里黃岡,祀邑人朱彝。《邑志》曰: 「朱將軍廟有二,一在黃岡,一在袁花東。彝能拔牛尾 倒行。宋治平初,溺海為神,著靈應。寶祐三年十月,敕 封佑靈將軍。元大德二年,以捍海立廟黃岡西,進封 護國弘祐公。其廟在袁花東北者,後羽流增飾仙真, 俗因呼為天仙府。」

鎮海廟[编辑]

廟距南城百步,負郭面塘內祀捍海諸神。明崇禎戊 辰海決,潮水高丈餘,廟內獨不入,人咸異之。

周宣靈王廟[编辑]

廟在硤石鎮。審山侯名雄,字仲偉,新城淥渚人。嘉定 辛未,為母疾走婺源祈祐五顯,回至三衢而卒。附童 子言曰:「五顯靈侯,需我輔翊,生不封侯,死當廟食。」衢 于是乎立廟,新城繼之,初稱七七太尉。端平二年,饒 州表請侯,有陰捍常山土寇之功,封翊應將軍。嘉熙 元年,兩淮表請神,有神威揚邊,強敵遠遁之功,封威 助忠翊大將軍。淳祐四年,改封「翊應侯。」寶祐五年,加 封「助順。」咸淳七年,加封「正烈」;十年,加封「廣靈。」舊制:神 祠封錫自二字至八字止,侯兼之,蓋渥恩也。

楊和大王廟[编辑]

廟在「方興。」神姓楊,字沂中,宋人,紹興間賜名存中,字 正甫,代州崞縣人。宣和時,山東、河北盜起,存中應募, 累戰積功至中翊郎。天資忠孝勇敢,大小二百餘戰, 身被五十餘創,屢立奇功,群將敬服。宿衛出入四十 年,最寡過。高宗禮遇殊渥,孝宗以為舊臣,尤禮遇,常 呼為郡王而不名祖。宗閔父震及母皆死難,存中既 顯,請于朝,宗閔諡忠介,震諡忠毅,賜廟曰「顯忠」、曰報 忠。又以家廟祭器為請,遂許祭五世,前所無也。嘗營 居鳳山,十年而就,極山川之勝。後獻于朝,更築室焉。 又葺園亭于湖山間,高宗為書「水月」二字。由是觀之, 廟之在方興者,必為別墅私祠,後遂封以為土神云。

《嘉興府志》
[编辑]

朱相公廟[编辑]

廟在府東北三十六里。相傳宋南渡建炎二年,高宗 夜寢,夢登紫微樓而墜,有一力士捧之,得不委地。問 其姓字,則曰「秀州遷善三十五都朱六郎也。」既覺,體 汗猶濕,迺述所夢,遣使訪之,時六郎死已七日矣。因 敕封為紫微侯,立祠江涇塘,至今香火不絕。

施府君廟[编辑]

廟一在府西南六里,一在府北一十五里。府君宋人, 名伯成,九歲為神建立廟宇,百有餘年。至景定甲子 歲旱,里人聞人剛中等禱雨立應。請于朝,賜今額。墓 在廟中,明敕封「護國鎮海侯。」

靈宿土地廟[编辑]

廟在府西一十七里,本覺寺東南。土人欲立廟,木植 既具,一夕自移至此,因立廟祀焉。至今水旱禱祠如 響。

黃道廟[编辑]

廟一在海鹽縣西南四十里鸕鶿湖上。一在澉浦鎮 黃道山上。《宋志》:長牆山上有黃道神祠,初在石帆村, 因陷於海。建炎二年,僧若中遷之山。寶慶三年,都運 諸大卿請廟額稱「顯應侯廟。」廟中有神曰楊太尉,尤 靈異,渡海者必禱。

昌武三王下廟[编辑]

廟在桐鄉縣爐頭村。按宋淮海王第三子廟,在車溪 九里松之西。至和元年五月,大風雨,擁廟入水,漂至 車口堰北四里而止。感夢於密印寺僧仲翔告以欲 遷,里人驚異,以是年月重建,故名「下廟。」

昌武大王祠[编辑]

祠在皂林鎮便民橋北。明洪武間,里人費秀二捨地 為廟。世傳淮海王有三子,皆有功於民,封昌武王。死 後各著神異,民奉為當境土穀之神。在皂林者為大 王,龍翔為二王,爐頭為三王。

醫靈道院[编辑]

院在海鹽縣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鎮青山西南。《宋志》 云:開熙三年,里人孟毅夢神語曰:「吾閩中吳真君當 食此方,福佑斯民。」晨見海中有一主浮至,毅因捨基 刱殿尊奉。士民禱病多驗。今呼為真君廟。前有井,水 能愈疾,人多汲之。

元壇廟[编辑]

廟在嘉興縣王家坊,神姓趙名朗,字公明,趙子龍從 兄弟也。萬曆辛亥工部郎中陸基恕建。上有「文昌閣。」

《紹興府志》
[编辑]

祠山大帝廟[编辑]

廟在府橋東。神張姓,名渤,漢神雀中人。禮斗橫山。有禦災捍患功,或云佐禹治水有功。其賽禱盛于廣德 州。常以二九月降,至日必風雨。有「請客風、送客雨」之 說。不知何時流衍于越。

武佑廟[编辑]

廟在蕭山縣北幹山,舊號北嶺將軍廟。宋方臘陷錢 塘,欲東犯會稽,其眾見將軍擐金甲,陳兵于西興江 岸,張大旗有「北嶺」字,遂不敢渡。郡守劉公韐上其事, 賜今額。至正丙申大旱,方士陳希微禱雨于廟累日, 俄降筆云:「吾秦人厲狄也,與項羽起山陰,雖功不竟 而死,然有德于民,父老不忘我,俾血食于此。世代雲」 變,湮我姓名,故以相告。至今人遂呼為「厲將軍廟。」

俞柳仙判官廟[编辑]

廟在諸暨縣東南孝義鄉。父老傳有姓俞者,久寓村 媼家,病革,語媼曰:「死以兩大甕合以葬我,扛折則窆。」 鄉人如其說。復夢俞曰:「今為天曹雨雪部判官。」會野 火且至,烈日中雨雪冢上。遠近異之,即其地立祠。宋 紹興初,久旱,迎神至大雄寺,禱雨有應,歲以大稔。相 傳神喜柳枝,邑人致禱,必持柳枝以獻,因名柳仙云。

柳鮑仙姑廟[编辑]

廟在諸暨縣東南孝義鄉。廟負山帶溪,景趣勝絕。父 老以溪聲高下卜雨暘,甚驗,人皆異之。

東嶽廟[编辑]

廟在餘姚縣大黃山,宋政和四年,通直郎顧復機捨 址,知縣廖天覺建。建炎間,燬市舶使史應炎捨,今址 復建。嶽廟在郡中,各邑往往有之,而餘姚獨盛。春二 三月間,每初昏無風雨時,遠望有火光數點,自廟中 出,燦爛如星。已而跨江南北,散漫數十百點,若飛若 墜,參差不定。久之至夜分,漸隱隱向白山沒,謂之「神 燈」,如此者幾一月。俗謬傳三月既望為嶽神誕辰,此 其下降之徵,殆近誣。然神燈則實有殊,不得所以。於 是禱謁紛紛,鞫動遠近。有自數十里外且行且拜,望 廟門則拜愈數,入至神坐前,極其虔禮,乃去。鄉村婦 女皆出,絡繹不絕,一邑殆空。豪貴因之為縱遊彩,鷁 蔽於江。

遺德廟[编辑]

廟一在上虞縣五夫鎮,一在法界神。周氏諱鵬舉,東 晉時宰上虞,後守鴈門。念昔上虞曾遊漁浦湖,遂乘 白駒泛舟,全家沒於水,自是數示靈響,民立祠奉之, 號仙官廟,血食甚盛。唐天寶間,僧曇德導以慈力,自 是祭奠惟用蔬茹,且願以廟庭為僧廬。鄉人孔澤、趙 瑗請禱,願遷於他所。忽大風四起,朱紱及香罏皆隨 風而去。二人視其紱罏所止處,聞之於官,為奏得旨, 建梵宇祠堂,賜額「利濟。」宋宣和中,睦寇犯境,有素旗 之異者,乃五夫祠也。祠中藏錢,王所賜紫袍、犀帶及 鐵鞭之屬。

蕭將軍廟[编辑]

廟在上虞縣東南十四里。將軍秦人諱闓,與弟閎領 兵東之上虞,植金鞭于地而自誓曰:「化為黃竹,吾當 血食于此。」已而黃竹生焉。黃竹嶺由此得名,嶺去廟 甚近,廟有斷碑,云「吳太元二年縣令濮陽興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