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06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十四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六十四卷目錄

 虎部雜錄

禽蟲典第六十四卷

虎部雜錄[编辑]

《易經》:「履虎尾,不咥人,亨。」本義以《兌》遇乾和,說以躡剛強 之後、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 本義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剛,以此履乾,必見傷害,故 其象如此。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程傳愬愬、畏懼之貌。九雖剛而 志柔、四雖近而不處。故能兢慎畏懼、則終免於危而 獲吉也。

《頤》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本義「虎視耽 耽」,下而專也;「其欲逐逐」,求而繼也。大全南軒張氏曰:「虎 視常垂首」,《艮》有虎象。

《革》: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 也。本義《虎》,大人之象。「變」,謂希革而毛毨也。在大人則自 新,新民之極,順天應人之時也。大全漢上朱氏曰:「《兌》為 虎,虎具天地之文,然未著也,變則其文炳然。」蘭氏廷 瑞曰:「《乾》之飛則曰龍,《兌》之革則曰虎,要之為大人則 一也。堯舜之揖遜天下,唯德之見,故曰龍。湯武之征 伐則有威存焉,故曰虎。」吳氏曰:「炳者,如火日之光明 也。」

《說卦》:「艮為黔喙」之屬。本義荀《九家》「為虎。」大全吳氏曰:「山居 猛獸,齒牙堅利如鐵,能食生物者也。」

《書經益稷謨》:「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 於五色作服。」鄭云:「宗彝,虎也。」

《泰誓》「尚桓桓,如虎如羆。」

《康王之誥》:「熊虎之士,不二心之臣。」

《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

《詩經邶風簡兮章》:「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鄭風叔于田章》:「襢裼暴虎,獻於公所。將叔無狃,戒其 傷汝。」襢裼,肉袒也。暴,空手搏獸也。公,莊公也。狃,習 也。國人戒之曰:請叔毋習此事,恐其或傷汝也。 《小雅小旻》章:「不敢暴虎。」

《巷伯章》「取彼譖人,投𢌿豺虎。豺虎不食,投𢌿有北。」 「何草不黃章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 暇。」言征夫非兕非虎,何為使之循矌野而朝夕不 得閑暇也。

《大雅·韓奕章》:「有貓有虎。」

《常武章》「進厥虎臣,闞如𧆟虎。」 《禮記曲禮》:「前有士師,則載虎皮。」「《虎》威猛」,亦士師之 象。士師非所當警備者,而亦舉類以示眾,或者禁止 暴橫之意。

《玉藻》:「君羔幦虎犆。」君之《齊車》,以羔皮覆軾,而緣以 虎皮。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示威猛之衛也。 《郊特牲》: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迎虎,為其食田豕也。眉山蘇氏以為迎貓則為貓 之尸,迎虎則為虎之尸,近於倡優所為。是以子貢言 「一國之人皆若狂也。」

「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訂義賈氏 曰:「虎摯於熊。」王氏曰:「獨王共虎侯,則虎尤猛也。」 《地官》:「掌節,山行用虎節。」

《春官》:大宗伯之職,「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孤執皮帛。」 訂義《鄭鍔》曰:「天子之孤以虎。」

司常,《熊虎》為旗。訂義項氏曰:「熊、虎,西方之獸。」

《司服》:「祀望山川則毳冕。」訂義《鄭鍔》曰:「毳冕、虎、蜼二物。虎, 西方義獸。」

《司彝尊》,「凡四時之間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訂義 黃氏曰:「《虎彝》,則畫虎也。」

《夏官》「虎賁氏,下大夫二人,虎士八人。」言有力如虎 也。

《方相氏,毆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與柏,故 墓上列柏樹,路口置石虎,為此。

《秋官》小行人:「合六幣,璋以皮。」訂義《鄭鍔》曰:「皮者,虎豹之 皮也。」

《儀禮鄉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

《戰國策》:「黧牛之黃也似虎,似之而非者也。」

「虎將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鬥,兩罷而歸,其 死於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決不相鬥矣。

《魏尬謂建信君》曰:「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蹯 而去。」蹯獸足虎之情,非不愛其蹯也,然而不以環寸之

蹯害七尺之軀者,權也
考證
古諺:「二人同術,誰昭誰冥;二虎同穴,誰死誰生?

猛虎不處卑勢,勁鷹不立垂枝。」

《管子形勢篇》:「虎豹,獸之猛者也。居深林廣澤之中,則 人畏其威而載之;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而易 其威。故曰:虎豹託幽而威可載也。」

《文子·上德》篇:「虎不可為翼。」

《虎豹之文》來射。

《莊子·天運篇》:商太宰蕩問仁於莊子。莊子曰:「虎狼,仁 也。」曰:「何謂也?」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

《列子說符篇》:「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虎狼生肉。」

《荀子》:「見寢木,以為伏虎。」

《韓子·難勢篇》:《周書》曰:「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 食之。」

《二柄》篇:「夫虎之所以能伏狗者,爪牙也。使虎釋其爪 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 令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 《尸子》:「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

《呂氏春秋·知化篇》:「懼虎而刺猏,雖勝之,其後患未央。 衣人在寒,食人在飢。投虎千金,不如一豚肩。」

《漢書蒯通傳》:「猛虎之猶與,不如蜂蠆之致螫。」

《司馬遷傳》《報任安書》曰:「猛虎在山中,百獸震恐,及在 檻穽,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黃石公安禮章,羊質虎皮者辱。」

《易林》「騎㹠逐羊,不見所望。徑涉虎廬,亡羝失羔。 白龍赤虎,戰鬥俱怒。」

「牧羊稻園,聞虎呻喧。」懼畏惕息,終免禍患。

「白龍黑虎,起伏暴怒。」戰於《版泉》,蚩尤敗走。

「龍化為虎」,泰山之陽。

養虎牧狼,還自賊傷。大勇小捷,雖危不亡。

虎聚磨牙,以待豚豬。往必傷亡,宜待止居。

狼虎爭強,禮義不行。

虎狼結謀,相聚為保。思嚼牛羊。道絕不通,傷我商人。 東遇虎蛇,牛馬奔驚。道絕不通,商困無功。

《履》虎躡尾,貶損我威。

兩虎相妬,雖驚不咎。 兩虎相鬥,血流桴杵。

虎臥山隅,鹿過後胊。弓矢復張,猬為功曹,伏不敢起。 遂至洋野,得我美草。

野有積庾,穡人駕取。不逢狼虎,暮歸其宇。

《穿鼻繫珠》。為虎所拘。

張弓控弩,經涉山道。雖有伏虎,誰敢害者。

鹿求其子,虎廬之里。唐伯李耳,貪不我許。

「駕龍騎虎,周遍天下。」「為神人使」,

狗逐兔走,俱入谷口。與虎逢之,迫不得去。

虎齧龍指,太山之崖。

「虎盜我子」,悲恨自咎。

白虎黑狼,伏伺山陽。遮遏牛羊,病我商人。

《兩虎》爭鬥,股割無處。不成仇讎,行解卻去。

「群虎入邑,求索肉食。」「大人禦守,君不失國。」

虎行相逐,未有休息。戰於平陸,為夷所覆。

虎臥不起,牛羊歡喜。

《南行棗園》,惡虎畏斑。執火銷鋒,使我無患。

駕駿南遊,虎驚我牛。

三虎搏狼,力不相當。如摧腐枯,一擊破亡。

《章虎炳文》,「為禽敗軒。」

築門壅戶,虎臥當道。驚我驊騮,不利出處。

「不畏猛虎」,依人為輔。

左有噬熊,右有囓虎。

《登山履谷》,與虎相觸。猬為功曹,斑奴奔北, 鹿畏人匿,俱入深谷。短命不長,為虎所得,死於牙腹。 三虎上山,更相噬囓。

虎飢欲食,見蝟而伏。

聞虎入邑,心欲逃匿。

《為虎所囓》。「太山之陽,眾多從者」,莫敢救藏。

《三虎上山》,更相距哮。

《春秋繁露》,「咎及毛蟲,則走獸不為白虎妄搏。」

《淮南子天文訓》:「虎嘯而谷風至。」

《說林訓》:「見虎尾乃知其大於狸,一節見而百節知也。 虎有子不能搏,攫者輒殺之,為墮武也;見虎一文,不 知其武。」

《蛇不可使為足》,《虎不可使緣木》。

淮南畢萬術,燒角入山,虎豹自遠。

《說苑》:「孔鳥愛羽,虎豹愛爪,所以輔其身也。」

揚子《法言重黎》篇:「焦逆訐而順守之,雖辯劘虎牙矣。」 《孝至》篇:「螭虎桓桓,鷹準䎒䎒」,未至也。 《吾子》篇:「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 虎也;聖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辯人 貍變,其文萃也;貍變則豹,豹變則虎。」

《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春秋後語》:楚黃歇說秦昭王曰:「天下強國莫過於秦 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也。」

《龍魚河圖》:懸虎鼻門上,宜官,子孫帶印綬,懸虎鼻門 中,周一年。取燒作屑,與婦飲之,二月中便有兒生貴 子。勿令人知之,泄則不驗也。亦勿令婦見之。

《論衡知實》篇:「澤有猛虎,厲牙而望。知見之者,不敢前 進,如不知見,則犯猛虎之牙矣。」

《物勢篇》:「五行之氣相賊害,含血之蟲相勝服,其驗何 在?」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 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 也。」

《風俗通》:「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今人卒 得病,燒皮飲之,繫其衣服亦辟惡,此甚驗。

桃梗葦茭畫虎。謹案《黃帝書》:「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 壘兄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桃樹下,簡閱百鬼, 鬼無道理,妄與人禍。神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 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畫虎於門,皆是追 效前事,冀以禦兇也。

九江多虎,百姓苦之。前將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賦課, 郡境界皆設陷阱。後太守宋均到,乃移記屬縣曰:「夫 虎豹在山,黿鼉在淵,物性之所託。故江淮之間有猛 獸,猶江北之有雞豚。今數為民害者,咎在貪殘,居職 使然,而反逐捕,非政之本也。」壞檻阱,勿復課錄,退貪 殘,進忠良。後虎悉東渡江,不為民害。謹按《尚書》,武王 「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擒紂於牧野。」言猛怒如虎 之奔赴也。《詩》美南仲,闞如哮虎。《易》稱「大人虎變其文 炳,君子豹變其文蔚。」《傳》曰:「山有猛虎,草木茂長。」故天 之所生,備物致用,非以傷人也。然時為害者,乃其政 使然也。今均思求其政,舉清黜濁,神明報應,宜不為 災。江渡七里,上下隨流,近有二十餘虎,山棲穴處,毛 鬣豈能犯陽侯凌濤瀨而橫厲哉?《俚語》:「狐欲渡河,無 奈尾何。」舟人楫櫂,猶尚畏怖,不敢迎上,與之周旋,云 悉東渡,誰指見者?堯舜欽明在上,稷契允懿於下,當 此時也,寧復有虎耶?若均登據三事,德被四海,虎豈 可抱負相隨,乃至鬼方絕域之地乎?

《古今注》:「白虎闕畫白虎。」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但知 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山中,卒逢虎,便作三五禁,虎亦即卻去。三五禁法,當 須口傳,筆不能委曲矣。一法:直思吾身為朱鳥,令長 三丈,而立虎頭上,因即閉氣,虎即去。若暮宿山中者, 密取頭上釵,閉炁以刺白虎上,則亦無所畏。又法:以 左手持刀,閉炁畫地作方,祝曰:「恆山之陰,太山之陽, 盜賊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閉以金關」,因以刀橫。 旬日中白虎上,亦無所畏也。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 氣,左取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 虎。或用《七星步》,及玉神符、八威五勝符、李耳太平符、 中黃華蓋印文,及石硫黃散燒牛羊角。或立《西岳公 禁山符》,皆有驗也。闕此四符也。

《遐覽篇》:「余聞鄭君言,道書有白虎七變法,取三月三 日所殺白虎頭皮生駝血、虎血、紫綅履組流萍,以三 月三日合種之。初生草似胡,有實,即取此實種之,一 生輒一異,凡七種之,則用其實。合之,亦可以移形易 貌,飛沉在意。」

《清鍳》篇:「虎尾不附狸身。」 《逸民》篇:「虎豹入廣廈而懷悲,鴻鶤登嵩巒而含慼。物 各有心,安其所長,莫不泰於得意而慘於失所也。」 《守塉》篇:「臭鶵之甘呼鴛鳳,擗蟹之計要猛虎」,豈不陋 乎!

《安貧篇》:「探虎口以奪肉,輕遺體於不測。」

《廣譬篇》:「檻虎死於籠狐。」

千羊不能扞獨虎,萬雀不能抵一鷹。

「《飈風》為虎發」,非狐狢之能致也。 鼠往虎側,則狸犬不敢議。

《唐國史補》: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將化為虎,群眾呼 以水沃之,乃不得化。或問苕溪子:「是何謂也?」答曰:「陽 極而陰,晦極而明,為雷為電,為雪為霜,形之,老之,死 之,八竅者卵,九竅者胎,推遷之變化也。燕雀為蛤,野 雞為蜃,蝦蟆為鶉,蠶蛹為蛾,蚯蚓為百合,腐草為螢 火,烏足之根為蠐,螬久竹生青蜓,田鼠為鴽,老羭為 猿」,《陶蒸》之變化也。「仁而為暴,聖而為狂」,雌雞為男 子為女人、為蛇、為虎,耗亂之變化也。是必生化而後 氣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唯道德者 窮焉。」

《尚書故實》:「南中久旱,即以長繩繫虎骨,投有龍處,入 水,即數人牽制不定。俄頃雲起潭中,雨亦隨降。龍虎 敵也,雖枯骨猶激動如此。」

《北夢瑣言》:唐咸通中,荊中有書生號唐五經者,學識 精博,聚徒五百輩,以束脩自給,優游卒歲,有西河濟 南之風。常謂人曰:「不肖子弟有三變:一變為蝗蟲,謂 鬻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 為大蟲,謂賣奴婢而食也《譚子化書》:「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 貫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 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猛虎行,草木偃。」

柙中之虎狂怒萬變,不能出於柙。籠中之猿踴躍萬 變,不能出於籠。

射似虎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而不見水。 《澠水燕談錄》:「舊說虎有威,遇人百步之外,咆哮作聲, 以威懾人。人或不懼,虎反畏而去,故虎不食醉人,小 兒不知懼,則虎畏而不食。蘇子由作《孟德傳》,以為德 禁卒,既逃,不顧死,見虎不為動,弭耳而去。」

「《感應》類從志」,口誦儀方。「登山不見虎。」

《芥隱筆記》:《晉書》,鄒湛對晉文帝曰:「猛虎在山,荷戈而 出,凡人能之。蜂蠆發於懷袖,勇夫為之驚駭,出於意 外也。」

《畫墁錄》:均房之人,取山中枯木作膠,傅破布單施虎 徑中木葉蔽之。虎踐履著足不脫,則恐微,若奮厲,便 能固其身,虎怒頓挫,不能去就,雖盡力無能去之。以 至顛撲而死,開腹腸亦斷。俗云:「蚊子咬殺大蟲。」《本草》 著八月後,蟹與虎鬥,而蟹敗骨入虎以此而死。非力 不贍,知有所窮也。

「鼠璞。」大率奇事,易失實。虎石、蛇盃,意義略同,皆有二 出。《漢書》:李廣出獵,見虎,射之沒矢,視之,石也,再射不 入矣。《韓詩外傳》:熊渠子夜見虎,射之,沒金飲羽,下視 知石,復射,矢摧無跡。《晉書》:樂廣賜客酒,盃中有蛇,既 而疾。廣意廳壁角影,復置酒,客頓愈。《風俗通》:應郴請 杜宣酒,盃中如蛇,宣得疾後,於故處設酒,蛇乃弩影 耳。意遂解二事於人名俱不合。未知孰是。

《癸辛雜識》:「近歲平江虎丘有虎十餘據之,同里葉氏 墓舍在焉。其一大享堂,虎專為食息之地。凡人獸之 骨交藉於地,蛇骨亦有之。聞虎之飢,則兼果實皆啖, 不特獸也。其堂下大泥潭,虎飽則展轉於中。傍居之 人熟窺之,凡食男子必自埶起,婦人必自乳起,獨不 食婦人之陰。或有遇之者,當作埶與之敵,而旋退引」 至曲路,即可避去。蓋虎不行曲路故也。

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余 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 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 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 關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筆記》:「去山弗棲,虎喪其威;爪牙弗具,失所為虎。」 《瀛涯勝覽》:滿剌加山出黑虎,比常虎差小,毛有暗花 文。虎。有能變人形者,白晝入市,群行覺者禽殺之。 《賢弈: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 餘以奉虎曰:「余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虎曰: 「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己又弗覺也。」久而虎 腦空痛,發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世人謂邯鄲挾瑟而倡者類之。嗚呼!是寧獨一倡哉? 《書蕉粵無馬虎》。

《虎苑》:「虎不食小兒」,兒癡不懼,虎故不得食,并不食醉 人,必俟其醒始食,非俟其醒,俟其懼也。

《虎搏》兔,先於四圍。遺溺,兔不能出,坐受其搏。

虎為獸長,亦曰《山君》。

《記》曰: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詩》曰: 「有貓有虎。」注謂貓似虎而淺毛,疑即俗所謂山貓耳, 非如人家所畜者。蓋貓亦食人,特其威猛亞於虎云。 二廣俗好於門畫虎頭,書聻字, 仙藥中有虎脫齒。

蝟能跳入虎耳。

猾無骨,入虎口,虎不能噬,處虎腹中,自內嚙之。 《虎鷹》,能飛捕虎。豹身大如牛,翼廣二丈。

嘗見人云:「海中海虎,皮、白、皮、料、影三種鯊魚皆能變 虎。」

何仔云:予少游松江干山,宿李昇郎中宅,近山有虎 啖一人,時二十一日,予問之:咬何處,云:「咬下腿十五 六時。」讀《洗冤錄》云:「虎之咬人,如貓之咬鼠。初一至十 五咬上身,十六至月終咬下身。果然。」

虎之食人也,以其為禽獸而食之,食至足方省是人 類輒泣不復食。蓋食人之虎,未有不見捕而死者,彼 亦知帝罰之罔赦耳。

被虎傷者,當啖菜油三四碗。

《虎薈》鱷魚,能食人,既飽,浮出水上,若昏醉之狀。今虎 食人後,亦復肉醉,蓋其類也。土人伺其醉殺之。 古旂旗旟畫升龍、降龍亦二,畫朱雀與隼亦二,畫態 與虎亦二。天地之間,無獨必有對。

山𤢖狀若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 《抱朴子》曰:「鴈銜蘆而捍網,牛結陣以卻虎。牛善角,虎 環其首,外觸,則虎雖猛巧,不能制也。」

《前有士師》,則載虎皮以旌懸真虎。兵眾將接,則當如 虎之威猛以敵之也 亦能食虎。 《玉藻》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明以武猛衛主如此。 《裴氏新書》曰:「虎豹無事,行步若將不勝其軀,鷹在眾 鳥間若睡然,故積怒而全剛生焉。」

《南詔》國呼虎為《波盧》。

《虎》「一生一乳」,一乳必雙。

《群玉》云:「有角之虎曰虒,能行水中。」

「虎類,能識人氣。未至百步,輒伏而嗥,聲震山谷,奮躍 搏人。人有勇,不為之動。虎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侯鯖錄》云:「虎變為人,惟尾不化,須為焚除,乃得成人。」 《外臺祕要》載制虎方云:「到山下,先閉氣三十五息,所 在山神將虎來到吾前,乃存吾肺中有白帝出,收取 虎兩目,塞吾下部中,乃吐肺氣上,自通,冠一山林之 上。」於是良久,又閉氣三十五息,兩手捻都監目,作三 步,皆以右足在前乃止。祝曰:「李耳李耳,圖汝非李耳 邪?汝盜黃帝之犬,黃帝教我,問汝云何。」畢便行一山, 虎不可得見,若卒逢之者,因正面立,大張左手,五指 側之,極勢跳,手上下三度,於跳中大喚,咄曰:「虎北斗 君使汝云」,虎即走。予謂人卒逢虎,魂魄驚怖,竄伏之 不暇,豈能雍容步趨,仗咒語七字而脫邪?因讀此方, 聊書之,乃發一笑。此書乃唐王珪之孫燾所作,《本傳》 云:「燾視母疾,數從高醫游,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書, 討繹精明,世寶焉。」蓋不深考也。

《皇極經世》曰:「鷹鸇之類食生物,陽也;而雞鳧之類不 專食生,陽中之陰也。虎豹食生物,剛也;而貓犬之類 食生又食穀,剛中之柔也。」

東坡言:「人不怕虎者,虎不敢害其人。」朱子以為有此 理。余聞山中人云:「人先見虎,即不怕虎,虎先為人所 見,即怕人也。如小兒有不怕虎者,由不識虎,心不動 也。」朱子言:有一鄉人賣文字,中途遇虎,更無避處。曾 聞人言虎識字,遂以文字與虎看,而虎自去。然虎寧 有識文字理哉?此愚氓恃所聞,亦自心不動故也。《青 瑣高議》:鄆州有追虎碑。父老云:「昔張侍郎守鄆,境內 有虎害物,公令直吏執符追虎,不往且斬。吏別其家, 痛飲而行,果見巨虎致符於地。虎熟視銜符隨吏至 府。」然則謂虎識字,亦或有之邪?

張文潛《虎圖》詩云:「煩君衛吾寢,起此蓬蓽陋。坐令盜 肉鼠,不敢窺白晝。」譏其佀貓也。 秦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西去長安十五里。

《周禮》云:「孤執皮帛。」註云:「束帛而加以皮。天子之孤以 虎皮,取其文炳也。公之孤以豹皮,取其文蔚也。 正月勿食虎肉。」

羅羅雲南蠻人呼虎為「羅羅」,老則化為虎。有羅藏山, 小兒齒生未足,未可與食虎肉,恐齒不生。

四川有小犬,狀類蟹斑,名曰「韃狗」,虎豹皆畏之。每遇 醉人,輒終夜坐護,周圍施溺以衛之。虎聞溺,遠避不 敢近,溺一濺,毛肉爛矣。

虎之小胃名曰「貫。」胃中諸肉皆化。而惟爪甲不化。爪 甲入胃中。則惡貫滿矣。故囹圄名曰「貫城」云。

《虎將至》則鵲噪。

禽蟲之善搏生者多稱虎,如虩曰「蠅虎。」鴗曰「魚虎。」守 宮曰「蠍虎。」土附曰「蝦虎。」鷯剖葦食蟲曰《蘆虎》,皆以 其善食是物而有是名。

包山舊無三班,謂蛇、虎、雉也。侯景之亂,乃有蛇、虎。 《雷公》云:「虎睛,凡使,須知採人問其原,有雌有雄,有老 有嫩,有殺得者,唯有中毒自死者,勿使,卻有傷人之 患。」夫用虎睛,先於生羊血中浸一宿,漉出,微火上焙 之,乾搗成粉,候眾藥出,取合之。

熊於山中行數十里,悉有跧伏之所,必在石嵒枯木 中,山民謂之「熊館。」唯虎出百里外,則迷其所出之道 路。

《虎》,天下之至,猛,於牽制父子牝牡之情,則雖威而不 怒。荒榛赤草,鳥噪其上,兩虎引子而行,意甚安佚。其 雄前行,觀其意中亦有禦衛之意。「小虎爪牙未備,已 有食牛之氣。但吞噬之獸,夫婦父子相從而群行,人 或遇之,誠可懼也。」

有見人而不搏者,俗謂「神虎」,非也。此生來未食人,不 知其味耳。若人血著齒,無不搏噬者。

張禺山詩曰:「昔日漢使君,化虎方食民。今日使君者, 冠裳而喫人。」又曰:「昔日虎使君,呼之即慚止。今日虎 使君,呼之動牙齒。」又曰:「昔時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 則吞人畜,小不遺魚蝦。」或曰:「此詩大激。」禺山曰:「我性 然也。」楊升庵戲之云:「東坡嬉笑怒罵皆成詩,公詩無 嬉笑,但有怒罵耳。」禺山大笑。

帥府茶會,言及《殺虎》,云:「虎骨異,雖咫尺淺草,能身伏 不露,及其虓然作聲,則巍然大矣。」殺虎法:當用三支 鎗,虎撲人性勁,必及中鎗即殺者,上格退次之,左右 鎗既接可殺也。

鯊有二種。魚麗之鯊,蓋閩廣江漢之常產。海鯊,虎頭 鯊,體黑紋鱉足,巨者餘二百斤,常以春晦陟於海山 之麓,旬日而化為虎,惟四足難化,經月乃成矣。或曰虎紋直而疏且長者,鯊化也;炳炳成章者,常虎也。 虎倀,凡虎之出入,則引導以避其兇。故獵者捕虎,先 設湯飯衣鞋於前,以為使之少滯,則虎不知以落機 穽。及虎為人所捕,又哀號於其所在,若為其復讎然 者焉。

山東無虎,浙江無狼,廣東無兔,蜀無鴿。

《萬安縣志》:「虎,《博物圖》謂之金獸。《高士傳》云:『黃暉所種, 虎為之耕』。」沈筠以虎之為性猛而不殘,非迂說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