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3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三十卷目錄
黍部彙考
黍圖
禮記〈曲禮〉
周禮〈天官食醫 夏官職方氏〉
爾雅〈釋草〉
尚書緯〈帝命期〉
春秋緯〈說題辭 佐助期〉
孝經緯〈援神契〉
淮南子〈墬形訓〉
張揖博雅〈黍〉
許慎說文〈黍〉
崔豹古今注〈黍〉
郭義恭廣志〈黍〉
賈思勰齊民要術〈黍穄〉
段成式酉陽雜俎〈黍穰〉
羅願爾雅翼〈黍 秬 秠〉
農政全書〈黍〉
本草綱目〈黍〉
閩書〈南產〉
直省志書〈宛平縣 三河縣 平谷縣 清苑縣 歷城縣 鄒平縣 新城縣
齊河縣 齊東縣 長清縣 泰安州 萊蕪縣 霑化縣 滋陽縣 曹州 曹縣 鉅野
縣 東平州 汶上縣 沂州 清平縣 高唐州 觀城縣 日照縣 黃縣 福山縣
招遠縣 萊陽縣 陽曲縣 祁縣 定襄縣 保德州 臨汾縣 翼城縣 臨晉縣 平
陸縣 高平縣 和順縣 馬邑縣 祥符縣 洧川縣 鄢陵縣 延津縣 襄城縣 延
川縣 西鄉縣 清河縣 蒲圻縣 永明縣 建陽縣 海寧縣〉
丹黍米圖
本草綱目〈丹黍米〉
蜀黍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薥秫〉
農政全書〈薥秫〉
本草綱目〈蜀黍〉
玉蜀黍圖
本草綱目〈玉蜀黍〉
農政全書〈野黍考〉
黍部藝文一
易林〈二首〉 漢焦贛
孤黍賦 晉嵇含
黍部藝文二〈詩〉
補華黍 晉束晳
秋日即事 明世宗
黍部選句
黍部紀事
黍部雜錄
草木典第三十卷
黍部彙考
[编辑]釋名
黍:〈禮記〉 《薌合》。〈禮記〉
赤黍曰「虋」,曰「𪋩。」〈爾雅〉白黍曰「芑。」〈爾雅〉 黑黍曰「秬。」〈爾雅〉 一稃二米曰「秠。」〈爾雅〉
《黃黍》:〈廣志〉 《燕頷》。〈廣志〉
牛、黍〈廣志〉 驢皮。〈廣志〉
馬革。〈廣志〉 稻尾:〈廣志〉
黍圖
《禮記》
[编辑]《曲禮》
[编辑]祭宗廟之禮,黍曰《薌合》。
〈疏〉《正義》曰:「黍曰《薌合》」者,夫穀秫者曰黍,秫既軟而相合,氣息又香,故曰「薌合」也。〈陳注〉黍熟則黏聚不散,其氣又香,故曰「薌合。」
《周禮》
[编辑]《天官》
[编辑]《食醫》:「凡會膳,食之,宜羊,宜黍。」
〈正義〉羊味甘熱,黍味苦溫,甘苦相成。〈訂義〉羊,火畜也。黍高燥所生,與火畜相宜。
《夏官》
[编辑]《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穀宜黍稷。」
又
《河內》曰「冀州,其穀宜黍稷。」
《爾雅》
[编辑]《釋草》
[编辑]秬,黑黍
〈注〉《詩》曰:「維秬維秠。」
秠,一稃二米。
〈注〉此亦黑黍,但中米異耳。漢和帝時,任城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疏〉李巡曰:「黑黍一名秬黍,秬即黑黍之大名也。秠是黑黍之中一稃有二米者,別名為秠。若然,秬秠皆黑黍矣。而《春官鬯人》註云:『釀秬為酒,秬如黑黍,一秠二米』。言如者,以黑黍一米者多,秬為正稱,二米則秬中之異,故言如以明秬有二等也。秬有二等,則一米亦可為酒。」《鬯人》之註必言二米者,以宗廟之祭,唯祼為重,二米,嘉異之物,鬯酒宜用之,故以二米解鬯。其實秬是大名,故云「釀秬為酒。」此云「秠,一稃二米」,《鬯人》註云「一秠二米。」不同者,《鄭志》荅,張逸云:「秠即皮,其稃亦皮也。」《爾雅》「重言以曉人。」然則秠稃古今語之異,故鄭引此文以稃為秠也。漢和帝時,任城縣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斛八斗是也。
《尚書緯》
[编辑]帝命期
[编辑]夏,火星昏中以種黍菽。
《春秋緯》
[编辑]說題辭
[编辑]精移火轉生黍,夏出秋改。黍者縮也。故其立字,禾入 米為黍酒以扶老。
佐助期
[编辑]《黍》神,名《侜佞》,姓《蘭郝》。
《孝經緯》
[编辑]《援神契》
[编辑]黑墳宜黍麥。
《淮南子》
[编辑]《墬形訓》
[编辑]《渭水》多力而宜黍。
張揖博雅
[编辑]黍
[编辑]粢,黍也。黍穰謂之。
許慎說文
[编辑]黍
[编辑]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
黍,禾屬,黏者也。《孔子》曰:「黍可以為酒。」
崔豹古今注
[编辑]黍
[编辑]稻之黏者為「黍」,亦謂「稌」為黍。
禾之黏者為黍,亦謂之「穄」,亦曰「黃黍。」
郭義恭廣志
[编辑]黍
[编辑]黍有燕頷之名,又有驢皮黍,又曰「牛黍。稻尾秀成,赤 黍。馬革大,黑黍。或云秬黍。有濕屯黃黍。」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黍穄
[编辑]《爾雅》曰:「秬,黑黍。秠,一稃二米。」郭璞注云:「秠亦黑黍,但中米異耳。」孔子曰:「黍可以為酒。」《廣志》云:「有牛黍,有稻尾黍,秀成赤黍,有馬革大黑黍,有秬黍,有濕屯黃黍,有田黍。」塸云鶯鴿之名。穄有赤、白、黑、青、黃。鶯、鴿凡五種。按今俗有鶯。〈缺。〉黍白。〈缺〉黍,《半夏》黍有驢反,穄,崔寔曰:〈缺〉黍之穄熟者,一名「穄」也。
凡黍穄,田新開荒為上,大豆底為次,穀底為下。地必 欲熟。
再轉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種後再勞為良。
一畝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種者為上時,四月上旬為 中時,五月上旬為下時。」夏種黍穄與植穀同時,非夏 者,大率以椹赤為候。
《諺》曰:「椹厘厘,種黍時。」
《燥溼候》黃場種訖,不曳撻。《常記》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凍樹日種之,萬不失一。
凍樹者,凝霜封著木條也。假令月三日凍樹,還以月三日種黍,他皆倣此。十月凍樹宜早黍,十一月凍樹宜中黍,十二月凍樹宜晚黍。若從十月至正月皆凍樹者,早晚黍悉宜也。
苗生隴平,即宜杷勞鋤三遍乃止,鋒而不耩。
苗晚耩即多折也
刈穄欲早,刈黍欲晚。
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
皆即溼踐之穄,踐訖,即蒸而裛。〈於劫切〉之。
不蒸者難舂。米碎蒸則易舂。米堅香氣,經夏不歇。
黍宜曬之令燥。
濕聚則鬱
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難舂。
《雜陰陽書》曰:「黍生於榆,六十日秀,秀後四十日成。黍。 生於巳,壯於酉,長於戌,老於亥,死於丑。惡於丙午,忌 於丑寅卯,穄忌於未寅。」
《孝經援神契》云:「黑墳宜黍、麥。」
《尚書考靈曜》云:「夏火星昏中可以種黍
段成式酉陽雜俎
[编辑]黍穰
[编辑]大醉不可臥黍穰上。汗出眉髮落。
羅願爾雅翼
[编辑]黍
[编辑]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從禾,雨省聲。 孔子曰:「禾可為酒,禾入水也。」然則又以「禾入水」三字 合而為黍,不但從雨而已。黍以大暑而種,故農家以 三月上旬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五月上旬為下 時。然《月令》仲夏之月,農既登黍矣,天子以雛嘗黍羞, 以含桃先薦寢廟。為鄭說者以為黍非新成,直是舊 黍。蓋以鄭解孟秋所登之穀為黍稷,故以仲夏為未 熟。若其未熟,何得言登?且所謂舊黍者,自去歲孟冬 與彘併食,數月於此矣,豈待今而後嘗耶?黍固有早 晚,其晚者不妨至孟秋始熟,故庶人秋乃薦黍。此天 子之禮,自重其先熟者而嘗、薦之耳。故蔡邕以為今 之蟬鳴黍,亦猶十月穫稻,而天子所嘗乃九月熟者, 謂之半夏稻,亦其類也。黍之秀特舒散,故說者以其 象火,為南方之穀。《詩》亦云「芃芃黍苗」,以此也。又云「彼 黍離離,彼稷之苗」者,黍大體似稷,故古人併言黍稷。 今人謂黍為黍穄,行役之人有憂於內,則有不察於 外,故於此或不能辨也。黍有赤黍、黑黍,黑黍已別見 釁稱赤苗,恐是赤者,其類有黏、不黏,如稻之有粳糯。 其不黏者以為飯,黏者別名秫以為酒。《說文》:「秫,稷之 黏者」,即謂此也。《月令》「造酒,命大酋秫稻必齊」,蓋以此 秫與稻之糯為酒。北人謂秫為黃米,亦謂之黃糯,釀 酒比糯稻差劣。黍之為物,黏而香,故凡。之。《馥》黏 之。皆從之。又古人作履,黏以黍米,謂之黎。其雪 桃亦用黍,以黍黏去桃毛也。孔子先食黍,以黍為五 穀之先,桃為五果之下,故捨不用耳。黍又擣以為餳, 謂之餦餭。《楚辭》曰:「粔籹蜜餌有餦餭。」言以蜜和米麪, 煎熬作粔籹。又有美餳,眾味甘具也。及屈原死,楚人 以菰葉裹黍祠之,謂之角黍。〈音香。音胡。《音暱》。《餦》音張《餭》《音黃》《粔》音巨。 《字典》不載。〉
秬
[编辑]秬,黑黍也。古者薦籩有白黑形,鹽白為熬秬,黑即秬 也。至藏冰,則用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蓋此倣其方之 色,亦以為酒,謂之秬鬯,既芬香調暢矣。若將用,則鬯 人以鬯酒入鬱人,鬱人得之,築鬱金草煮之,以和此 酒,則謂之鬱鬯。故《鬯人》「掌共秬鬯」,而《鬱人》和鬱鬯以 此也。既實之於彝,先祭未殺牲之前,則以圭璋璋瓚 挹此酒灌地。灌地以求神,謂之祼將。圭瓚者,以圭為 杓柄,璋瓚則以璋為柄。圭璋皆美玉而鬱正黃色,故 《詩》曰:「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祭祀之可觀者也。故《禮》曰: 「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 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蕭合黍稷,臭 陽達於牆屋。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臭。鬱與鬯皆 陰,而玉為陽物,圭璋又東南陽方之玉,故假之,嫌於 無陽。至蕭與黍稷皆陽物,又發之以火,不假陰者,不 嫌於無陰也。鬯無所不用,故春祠、夏禴、秋嘗、冬烝,追 享、朝享,至於社壝、禜門廟及山川四方,皆有祼事。王 齊,又以鬯酒給淬浴,所謂「凡王之齊事,共其秬鬯」者 也。天子適諸侯,必舍於其祖廟,則使介執鬯,以禮於 鬼神。所謂「凡王弔臨,共介鬯」者也。大喪,又以此沃尸, 使之香,所謂「大喪之大渳,設斗,共其釁鬯」者也。至於 用於賓客者,上公則使宗伯攝酌圭瓚而祼,王拜而 送爵,又攝酌璋瓚而祼,后拜而送爵,賓乃酢焉,號為 再祼而酢,侯伯一祼而酢,子男一祼不酢。又所謂諸 侯為「賓,灌用鬱鬯」者也。若諸侯,則天子賜之圭瓚,然 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故先儒說《王度》記 「天子以鬯,諸侯以薰」者,謂未得圭瓚之賜則用薰,得 賜日用鬱耳。故自《詩》《書》所載召虎及晉文侯仇,皆嘗 受秬鬯圭瓚之賜,惟文公重耳獨言秬鬯一卣,不言 圭瓚者,圭瓚自與秬鬯相副,不言可知也。古者尊以 彝為上,卣為中,罍為下,故祭祼皆用彝,酢皆用罍,而 賜皆用卣。所為賜之者,將使以天子賜命之意,告其 始祖,當賜之時,雖實之於卣,至於祭,自陳之於彝也。 若既賜之後,得自為鬯,故又有諸侯相朝,灌用鬱鬯 之禮,古以此禮為重。《禮官》之屬六十四。師次宗伯,固 以築鬻祼將為職,而《鬱人》、「鬯人」者乃遂以下士次之。 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喟然嘆曰:「大哉 天命!善不可以不傳於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 則王公其何以戒懼?民氓其何以勸勉?」至歎魯之微, 則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祼者,先王之 盛禮,聖人所觀。商之國已亡,而其遺臣乃相與行禮 於周之庭。魯雖未亡,而先王之禮已去,此所為歎息 也。然先儒言鬯猶有不同者,皆言釀秬為酒,便謂之 鬯,至祭時則以鬱合之,而盧氏乃言取草芬芳香者, 與秬鬱合釀之,成為鬯,蓋惑於《禮緯》「鬯草生庭」,及《王 度記》「鬯薰之蘭」之屬,蓋鬱既專用以和酒,故其後遂 謂之鬯草,亦事之宜。若始釀秬中已有鬯,則鬯人一官自足,何必令鬯人共秬鬯,而鬱人和鬱鬯耶?先王 以鬱為香物,久則失其芬芳,故至時旋取以和鬱,則 色香俱新潔,芬香調達。故《肆師職》言「及祼築鬻」,大賓 客涖筵几,築鬻則祭之入鬱在臨祼之時,而賓客入 鬱在已陳筵几之後,其序可見。此新尊絜之之義也。 子穀秬黍。
《漢書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鍾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孟康曰:『子,北方,北方黑。謂黑黍也』。」 顏師古曰:「子穀,猶言穀子耳。中者,不大不小也。言取黑黍穀子大小中者,率為分寸也。」
秠
[编辑]《釋草》曰:「秬,黑黍。秠,一稃二米。」是秬與秠之所以異者 在此。然則秠必不黑,秬必不一稃二米也。而鄭氏釋 《春官鬯人》既云:「秬如黑黍,一稃二米」,則是以秠之狀 雜之於秬。郭氏解《釋草》又曰:「秠亦黑黍」,則是又以秬 之色雜之於秠。秬既欲兼秠之狀,秠又欲兼秬之色。 凡物之所以紊亂不復可推究者,由此故也。郭氏又 引漢和帝時任城生黑黍,或三四實,實二米,得黍三 斛八斗,以顯二米者為黑黍。且任城所生,漢之異事, 歷世所未有。《詩》歌后稷降播,乃民事之常,如必待任 城所生而後降之,則沒世不可待矣。至唐說者又言, 「今上黨民間黑黍或值豐歲,往往得二米者,但稀闊 而得之,不以充貢耳。」以此附成郭氏之說。且后稷所 降,既謂之種,何得以豐歲偶有一二為說?若皆以豐 歲言之,則禾有同穎,麥有兩岐,又可待以為種耶?按 今百穀之中,一稃二米者,唯麥為然,捨麥未有二米 者。《說文解秠》亦云:一稃二米。《詩》云:「誕降嘉種,維秬維 秠。」天賜后稷之嘉穀也。而解「來」字云:「周所受瑞麥,來 麰,一來二縫」,秠與來麰,皆后稷所受於天,皆一稃二 米,則是秠者正此來麰爾。但生民、臣工所稱不同,來 麰又為釐麰。古者「來、釐、丕」三字相通,故《方言》「貔」,陳、楚 江淮之間謂之。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狉」,關西謂之 「貍。」彼雖說獸,亦以一名通三音,然則此禾亦然。來猶 也。秠,猶狉也。釐,猶貍也,要是一物。《鄭志》自以所解 「鬯人」,不合《釋草》之文,故答張逸併以「秠」「稃」皆解為皮, 且云「《爾雅》重言以曉人。」然則不唯二物相混,而秠但 得為秬之皮,轉失實矣。予故詳而論之。〈貔音毗音《來狉》音《邳貍》 音釐。〉
《農政全書》
[编辑]黍
[编辑]王禎曰:「『《詩》云:『維秬維秠』。秬,黑黍也』。又曰:『秬鬯一卣』。此 言黍之為酒尚矣。今又有赤黍,米黃而黏,可蒸食。白 黍釀酒亞於糯秫。又北地遠處,惟黍可生,其莖穗低 小,可以釀酒,又可作饌粥,黏滑而甘,此黍之有補於 艱食之地者也。凡祭祀以之為上,盛,貴其色味之美 也。」
《氾勝之書》曰:「先夏至二十日,此時有雨,疆土可種黍 一畝三升,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凡種黍,覆 土鋤治,皆如禾法,欲疏於禾。」
《疏》:「黍雖科而米黃,又多減,及空令溉,雖不科而米白,且均熟,不減更勝疏者。」
崔氏曰:「四月蠶入蔟,時雨降,可種黍禾。夏至先後各 二日,可種黍。蟲食李者,黍貴也。」
《本草綱目》
[编辑]黍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按許慎《說文》云:「黍可為酒,從禾入水,為意 也。」魏子才《六書精蘊》云:「禾下從參,象細粒散垂之形。」 《氾勝》之云:「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後乃成也。」《詩》云:「誕 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𦬊。」穈即虋,音轉也。郭璞以 虋𦬊為粱粟,以秠即黑黍之二米者。羅願以秠為來 牟,皆非也。
集解
陶弘景曰:「黍,荊、郢州及江北皆種之。其苗如蘆而異 於粟,粒亦大。今人多呼秫粟為黍,非矣。北人作黍飯, 方藥釀黍米酒,皆用秫黍也。」《別錄》:「丹黍米,即赤黍米 也。亦出北間。江東時有,而非土所宜,多入神藥用。」又 有黑黍名秬,釀酒供祭祀用。
蘇恭曰:「黍有數種,其苗亦不似蘆,雖似粟而非粟也。」 蘇頌曰:「今汴洛河陝間皆種之。《爾雅》云:『虋,赤苗;𦬊,白 苗;秬,黑黍是也』。」李巡云:「秠是黑黍,中一稃有二米者。」 古之定律者,以上黨秬黍之中者,累之以生律度衡 量,後人取他黍定之,終不能協律。或云:秬乃黍之中 者,一稃二米之黍也。此黍得天地中和之氣而生,蓋 不常有,有則一穗皆同。二米粒並均勻,無大小,故可 定律。他黍則不然,地有肥瘠,歲有凶穰,故米有大小 不常矣。今上黨民間或值豐歲,往往得二米者,但稀 闊,故不以充貢爾。
李時珍曰:黍乃稷之黏者,亦有赤、白、黃、黑數種,其苗 色亦然。郭義恭《廣志》有赤黍、白黍、黃黍、大黑黍、牛黍、 燕頷、馬革、驢皮、稻尾諸名,俱以三月種者為上時,五月即熟;四月種者為中時,七月即熟;五月種者為下 時,八月乃熟。《詩》云:「秬鬯一卣。」則黍之為酒尚也。白者 亞於糯,赤者最黏,可蒸食,俱可作餳。古人以黍黏履, 以黍雪桃,皆取其黏也。菰葉裹成粽食,謂之角黍。《淮 南萬畢術》云:「穫黍置溝,即生蠐螬。」
正誤
《蘇頌》曰:「黏者為秫,可以釀酒,北人謂為黃米,亦曰黃 糯。不黏者為黍,可食,如稻之有粳糯也。」
李時珍曰:此誤以黍為稷,以秫為黍也。蓋稷之黏者 為黍,粟之黏者為秫,粳之黏者為糯。《別錄》本文著黍、 秫、稻、糯之性味功用甚明,而註者不諳,往往謬誤如 此。今俗不知分別,通呼秫與黍為黃米矣。
黍米氣味
《別錄》曰:「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
孟詵曰:「性寒,有小毒。發故疾。久食昏五臟,令人好睡, 緩人筋骨,絕血脈。小兒多食,令久不能行。小貓犬食 之,其腳跼屈。合葵菜食,成痼疾。合牛肉白酒食,生寸 白蟲。」
《李廷飛》曰:「五種黍米,多食閉氣。」
主治
《別錄》曰:「益氣補中。」
《孟詵》曰:「燒灰和油,塗杖瘡,止痛,不作瘢。」
李時珍曰:「嚼濃汁,塗小兒鵝口瘡有效。」
發明
孫思邈曰:黍米,肺之穀也。肺病宜食之。主益氣。 李時珍曰:「按:《羅願》云:『黍者暑也,以其象火,為南方之 穀。蓋黍最黏滯,與糯米同性。其氣溫暖,故功能補肺, 而多食作煩熱,緩筋骨也。孟氏謂其性寒,非矣』。」
附方
男子陰易:黍米二兩煮薄粥,和酒飲,發汗即愈。〈聖濟總錄〉 心痛不瘥四十年者,黍米淘汁,溫服隨意。〈經驗方〉 湯火灼傷未成瘡者,「黍米、女麴等分,各炒焦研末,雞 子白調塗之,煮粥亦可。」〈肘後方〉
閃肭脫臼,亦黑腫痛:用黍米粉、鐵漿粉各半斤,蔥一 斤,同炒存性,研末,以醋調服三次後,水調入少醋貼 之。〈集成〉
《閩書》
[编辑]南產
[编辑]黍,暑也。《詩·名物》云:「丹穀也。」其類有黏不黏,亦謂之粳 糯;不黏為飯,黏者亦名秫,以為酒。《古今注》:禾之黏者 為黍,以為餳,謂之餦餭。《楚辭》曰:「粔籹蜜餌有餦餭。」按 黍,北人曰粱,浙人曰粟。泉中人有一種名稊,粒似黍 而小。
《直省志書》
[编辑]宛平縣
[编辑]《物產》:黍有白、黑二種。
三河縣
[编辑]土產黍,有黑、白、紅、黃四種。
平谷縣
[编辑]土產黍,有黑、白、紅、黃黧五種。
清苑縣
[编辑]土產黍,有黃,有白,有丹,有大白,有小白。
歷城縣
[编辑]方產黍,有酒、飯二種,酒黏飯不黏。古人羹飯多言為 黍,今酒人孔多,未免暴殄佳種矣。
鄒平縣
[编辑]物產:黍黑、白數種。
新城縣
[编辑]物產:黍、白黍、黎頭二種。
齊河縣
[编辑]物產:黍有紅、黃、白、黑四種。
齊東縣
[编辑]物產:黍黑、白數種。
長清縣
[编辑]《物產》:黍有黑、白二種。
泰安州
[编辑]物產:黍黃、白、黑三種。
萊蕪縣
[编辑]物產:黍白、黃、紅、黑四色,有軟、硬二種,軟宜釀酒。
霑化縣
[编辑]《物產》:黍之品:「黎頭黍、托地白、棗皮黍、芝黃黍、紅黍、白 黍。」
滋陽縣
[编辑]《物產》:黍有黑、白二種。
曹州
[编辑]物產:黍有黃、紅、黑、白四色。
曹縣
[编辑]《物產》:黍有數種,五色,早晚不同。曹酒率用此米。
鉅野縣
[编辑]物產:黍黑、白、紅、黃四種。
===東平州===物產:黍黑、白二種。
汶上縣
[编辑]物產:黍黑、白二種。
沂州
[编辑]《物產》:黍有黑、白二種。
清平縣
[编辑]《物產》:黍有紅、白、黑三種,皆可釀酒,白者佳。
高唐州
[编辑]《物產》:黍,其品三:黑、紅、白。
觀城縣
[编辑]物產:黍黑、白二種。
日照縣
[编辑]《物產》:黍有黑、白二種。
黃縣
[编辑]物產:黍有紅、白、黑三種。
福山縣
[编辑]物產:黍有金、銀、黑三色,釀酒。
招遠縣
[编辑]物產:赤黍、白黍、黑黍。
萊陽縣
[编辑]物產:黍紅、白、黑三種。
陽曲縣
[编辑]《物產》:黍有軟、硬二種。
祁縣
[编辑]《物產》:黍,軟硬二種,軟宜釀酒。
定襄縣
[编辑]物產:「黍黃、白,紅,青,羊眼。」
保德州
[编辑]土產黍,有黑、青、紅、黃數種。
臨汾縣
[编辑]《物產》:黍有軟硬二種,丹黑二色。
翼城縣
[编辑]《物產》:黍有黃、白二種。
臨晉縣
[编辑]《物產》:黍有黃、白、赤、黑四種,米皆黃,俗呼為「黃米。」
平陸縣
[编辑]土產黍,有白、紅、黃黎,其硬者為糜黍。
高平縣
[编辑]物產:黍,紅、白、黎、黑數種,精潔美腴,甲於他郡。
和順縣
[编辑]土產黍,有軟硬二種,其色白、黑、黃、赤、黎五色。
馬邑縣
[编辑]土產黍,有青、白、黃三種,與早晚、大小之分。
祥符縣
[编辑]物產:白黍、黑黍、紅黍、黃黍。
洧川縣
[编辑]《物產》:黍有黃、白、黑三種。
鄢陵縣
[编辑]土產黍,紅、白、黎三色,其最早者曰「奪麥場。」
延津縣
[编辑]《物產》:黍有黃黍、白黍、秔黍、糯黍。
襄城縣
[编辑]土產,白黍、白莩、黃米為上,黃黍、黃莩、黃米為次。黑黍 釀酒。
延川縣
[编辑]物產:黍有軟、硬二種,有丹、黑二色。境內種者頗多,歲 穫頗蕃。是以他邑之嘲延者,有「米麪團團」之戲。
西鄉縣
[编辑]土產黍類:露仁糧、矮人糧、馬尾糧、黑殼糧、罩粒頭。
清河縣
[编辑]物產:黍有黃、白、黎色數種,亦有紅者,名「大紅袍。」
蒲圻縣
[编辑]《物產》:黍之屬,有黃黍、黑黍、高粱黍。
永明縣
[编辑]土產:泡眼黍、赤黍、蓑衣黍。
建陽縣
[编辑]方產:黍屬小早,三月種,六月收。黃竹早,宜飽水田,四 月種,七月熟。江西早,三月種,七月初收。爛坭早,天降 早,苦株早,紅根早,蘆絲早,俱三月種,七月收。間有瘦 田亦可種,縮頸早,宜肥田,三月種,七月半收。福德早, 宜禾田,三月種,八月收。半冬早,黃穀早,俱三月種,九 月收。
海寧縣
[编辑]土產黍之種四,曰:糯黍、黃黍、牛黍、飯黍
丹黍米釋名
丹黍《米 虋》〈爾雅〉
紅蓮米。〈浙人呼〉 赤蝦米。〈江南呼〉
丹黍米圖
《本草綱目》
[编辑]丹黍米
[编辑]即赤黍也。《爾雅》謂之虋。
吳瑞曰:「浙人呼為紅蓮米。江南多白黍,間有紅者。呼 為赤蝦米。」
寇宗奭曰:「丹黍皮赤,其米黃,惟可為糜,不堪為飯,黏 著難解。」
《甯原》曰:「穗熟色赤,故屬火,北人以之釀酒作糕。」
氣味
甘微寒,無毒。
孫思邈曰:「微溫。」
《大明》曰:「溫,有小毒。不可合蜜及葵同食。」
寇宗奭曰:「動風性熱,多食難消。」
餘同「黍米。」
主治
《別錄》曰:「欬逆上氣,霍亂,止洩利,除熱,止煩渴。」
大明曰:「下氣,止欬嗽,退熱。」
《孟詵》曰:「治鱉瘕。以新熟者,淘泔汁,生服一升,不過三、 二度愈。」
附方
男子陰易:用丹黍米三兩,煮薄酒和飲,令發汗即愈。 〈傷寒類要〉
小兒鵝口不乳者:丹黍米嚼汁塗之。〈子母祕錄〉 飲酒不醉:取赤黍,漬以狐血,陰乾。飲酒時取一丸置 舌下銜之,令人不醉。〈萬畢術方〉
令婦不妬。取虋。即赤黍也。同薏苡等分為丸。常服之。 〈同上〉
穰莖并根氣味
辛熱,有小毒。
《孟詵》曰:「醉臥黍穰,令人生厲。人家取其莖穗,作提拂 掃地,用以煮汁,入藥更佳。」
主治
《孟詵》曰:「煮汁飲之,解苦瓠毒,浴身,去浮腫。和小豆煮 汁服,下小便。」
李時珍曰:「燒灰酒股方寸匕,治妊娠尿血。丹黍根莖 煮汁服,利小便,止上喘。」
附方
通身水腫:以黍莖掃箒煮湯浴之。 腳氣衝心:黍穰一石煮汁,入椒目一升,更煎十沸,漬 腳,三四度愈。〈外臺祕要〉
天行豌瘡,不拘人畜,用黍穰濃煮汁洗之。一莖者是 穄穰,不可用。〈千金方〉
瘡腫傷風中水痛極者。黍穰燒煙熏,令汗出愈。〈千金方〉
蜀黍釋名
蜀黍。〈食物〉 荻粱。〈廣雅〉
木稷。〈廣雅〉 蘆穄:〈食物〉
蜀秫:〈俗名〉 《蘆粟》。〈俗名〉
高粱:〈李時珍〉
蜀黍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薥秫
[编辑]春月種,宜用下土。莖高丈餘,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 如蛤眼。熟時收刈成束,攢而立之。其子作米,可食,餘 及牛馬,又可濟荒。其莖可作洗帚。鞂稈可以織箔編 蓆,夾籬供爨,無有棄者。亦濟世之一穀,農家不可闕 也。
《農政全書》
[编辑]薥秫
[编辑]元扈先生曰:「薥秫,古無有也,後世或從他方得種,其 黏者近秫,故借名為秫。今人但指此為秫,而不知有 粱秫之秫,誤矣。別有一種玉米,或稱玉麥,或稱玉薥 秫,蓋亦從他方得種,其曰米麥薥秫,皆借名之也。」 又曰:「北方地不宜麥禾者,乃種此尢,宜下地。立秋後 五日,雖水潦至一丈深,而不能壞之,但立秋前水至 即壞。故北土築堤二三尺以禦暴水。但求隄防數日。 即客水大至。亦無害也。」
又曰:「秦中鹼地則種薥秫,下地種薥秫,特宜早,須清 明前後耩。」〈鹼音減〉
《本草綱目》
[编辑]蜀黍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蜀黍不甚經見,而今北方最多。按《廣雅》:「荻 粱,木稷也。」蓋此亦黍稷之類,而高大如蘆荻者,故俗 有諸名種,始自蜀,故謂之蜀黍。
集解
《汪穎》曰:「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缺糧,餘及牛馬穀之最 長者,南人呼為蘆穄。」
李時珍曰:蜀黍宜下地,春月布種,秋月收之。莖高丈 許,狀似蘆荻,而內實葉亦似蘆,穗大如帚,粒大如椒, 紅黑色。米性堅實,黃赤色。有二種,黏者可和糯秫釀 酒作餌,不黏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濟荒,可以養畜; 梢可作箒;莖可織箔蓆,編籬供爨,最有利於民者。今 人祭祀用以代稷者,誤矣。其穀殼浸水色紅,可以紅 酒。《博物志》云:「地種蜀黍,年久多蛇。」
米氣味
甘澀溫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溫中,澀腸胃,止霍亂。」黏者與黍米功同。
根主治
李時珍曰:「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滿。燒灰酒服,治產難 有效。」
附方
小便不通止喘紅秫散:用紅秫黍根二兩,扁蓄一兩 半,燈心百莖,每服各半兩,流水煎服。〈張文叔方〉
玉蜀黍釋名
玉蜀黍。〈綱目〉 《玉高粱》。〈李時珍〉
御麥:〈群芳譜〉 番麥:〈群芳譜〉
玉米。〈農政全書〉 玉麥。〈元扈先生〉
玉蜀秫。〈元扈先生〉
玉蜀黍圖
《本草綱目》
[编辑]玉蜀黍
[编辑]李時珍曰:「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其苗葉俱似 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 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㯶魚形,苞上出白鬚 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亦大如㯶子,黃白 色,可渫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穀之狀。」
米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調中開胃。」
根葉主治
李時珍曰:「小便淋瀝沙石,痛不可忍,煎湯頻飲。」
《農政全書》
[编辑]野黍考
[编辑]生荒野中。科苗皆類家黍,而莖葉細弱,穗甚瘦。小黍 粒亦極細小。味甘,性微溫。
救饑
採子舂去麤糠,或搗或磨麪蒸糕食,甚甜。黍部藝文一
[编辑]《易林》漢·焦贛
[编辑]「中田高黍,以享王母。」受福千億,所求大得。
下田種黍,芳華當齒。大雨林集,紛榮滿壅。
《孤黍賦》晉·嵇含
[编辑]余《慎終屋》之南榮,有孤黍生焉。因泥之濕,遭雨之潤, 宿昔牙糵,滋茂甚速,塗燥根淺,忽然萎殞。深感此黍 不韜種以待時,貪榮棄本,寄身非所自取,凋枯不亦 宜乎!
黍部藝文二〈詩〉
[编辑]《補華黍》晉·束晳
[编辑]《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
黮黮重雲,習習和風。黍華陵巔,麥秀丘中。靡田不播, 九穀斯豐。奕奕元霄,濛濛甘霤。黍發稠華,禾挺其 秀。靡田不殖,九穀斯茂。無高不播,無下不殖。芒芒 其稼,參參其穡。穡我王委,充我民食。玉燭陽明,顯猷 翼翼。
《秋日即事》明·世宗
[编辑]拂暑金風動袞裳,滿天商吹助新涼。農家萬寶收成 後,十里遙聞禾黍香。
黍部選句
[编辑]漢張協《七命》:「大梁之黍,瓊山之禾,唐稷播其根,農帝 嘗其華。」
漢劉穎《魯都賦》:「禾黍油油,秔族垂芒。殘穗滿握,一穎 盈箱。」
魏王粲《登樓賦》「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 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晉左思文》:「寒谷豐黍,吹律煖之。」
郭璞《讙頭國贊》「讙國烏喙,行則仗羽。潛於海濱,惟食。」 秬實惟嘉穀,所謂濡黍。 陳徐陵《書》:「南頓荒,田家分禾黍。」
周庾信《進玉曆表》:「分粟累黍,量絲數籥。」
唐陳子昂《陳居士碑》:「原田每每,粳黍謖謖。」
王勃《與蜀城諸父老書》:「絲纊成於南畝,粳黍被於東 阡。」
魏曹植《詩經》彼公田,樂我稷黍。
宋鮑照詩:「刈黍寒澗陰。」
梁沈約《諴雅歌》:「我有明德,馨惟稷黍。」
《唐書樂章》:「歆我懿德,非歆稷黍。」
王績詩:「東皋刈黍歸。」
《李白詩》:「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
杜甫詩:「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又〉賴知禾黍收,已 覺糟床注。
王維詩。「蒸梨炊黍餉東菑。」
韋應物詩:「禾黍積東菑。」
白居易詩:「陶令有田唯種黍。」
《耿湋詩》:「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
《曹鄴詩》:「黑黍春來釀酒飲,青禾刈了驅牛載。」
《韋莊詩》:「主人饋餉炊紅黍。」〈又〉「路穿禾黍遶宮牆。」 宋邵雍詩。「黃黍秋正熟。」
王安石詩:「連山沒雲皆種黍。」
《蘇軾詩》:「今年秋應熟,過從飽雞黍。」
《陸游》詩。「種黍蹋麴糵。」〈又〉黍酒新成壓小槽。 《金》趙元詩。「還思釀新黍,甕面浥秋江。」
黍部紀事
[编辑]《史記微子世家》:「箕子朝周,過故殷墟,感宮室毀壞,生 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 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佼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 皆為涕泣。
《國語》:秦伯賦《采菽》,子餘使公子賦《黍苗》。子餘曰:「重耳 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陰雨也,若君實庇蔭膏澤之, 使能成嘉穀,薦在宗廟,君之力也《家語》:孔子侍坐於魯哀公,設桃具黍。哀公曰:「請用。」仲 尼先飯黍而後噉桃。左右皆掩口失笑。公曰:「黍者非 飯之也,以黍雪桃也。」孔子對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 穀之長也,郊社宗廟,以為上盛。果屬有六,而桃為下。 祭祀不用,不登郊廟。丘聞之也,君子以賤雪貴,不聞 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侵上忽下 也。
《韓子》:「韓昭侯之時,黍種嘗貴尟有。昭侯令人覆廩,廩 吏果竊黍種而糶之。」
吳起欲攻秦小亭,置一石赤黍於東門外,令人能徙 於西門外者賜之上田宅,人爭徙之。乃下令曰:「明日 攻秦,能先登者與之大夫,賜之上田宅。」於是攻之,一 朝而拔。
《紀年》書:「惠成王八年,雨黍。」
《幽明錄》:「漢武帝與近臣宴於未央殿,噉黍臛也。」 《古今注》:「宣帝元康四年。長安雨黑黍粟。」
和帝元興元年,黑黍穗,一禾二實,或三四實。生任城, 得粟三斛八斗,以薦宗廟。
《宋書·符瑞志》:「漢章帝元和中,秬秠生郡國。」
《襄陽記》:「司馬德操嘗詣龐德公,值其渡沔上先人墓, 徑入上堂,呼德公妻子速使作黍。」
《禰衡別傳》:十月朝黃祖在艨衝舟上,會設黍臛,衡年 少在坐,黍臛至,先自飽食畢,摶以弄戲。其輕慢如此。 《列女後傳》:東平衡農師太尉薨,農欲奔赴,無糧自致, 妻願從行,行止紡績,庶以自資。行至聚亭,遇天霖雨, 留獨母舍。母舍後有空園,農曰:「此園可以種黍。」從求 分種之,獨母曰:「此久廢園,惟恐生劣,收不多耳,何分 之有乎?」農遂與妻斬荊棘種之。黍將熟,獨母改更曰: 「黍當分。」農欲委去,妻曰:「不如收斂以遺之。」安其意,然 後乃去。農遂從之。後還,獨母以昔黍歸,農遂不肯取。 《五行記》:晉武帝時,裴楷家炊黍在甑,或變為螺。其年 楷卒。
《竹林七賢論》:「阮咸兄子簡亦曠達,自居大喪,行遇大 雪寒凍,遂詣浚儀令。令為他賓設黍臛,簡又食之,以 致清議頓廢三十年。」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苻堅宴群臣於釣臺,趙整以堅 頗好酒,為酒德之歌曰:「穫黍西秦,採麥東齊。春封夏 發,鼻納心迷。」
《宋書符瑞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六月壬子,嘉黍生 藉田,藉田令褚熙伯以獻。」
《隋書隱逸傳》:李士謙隱居,望見盜刈其禾黍者,默而 避之。李氏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 不沈醉喧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而先為設黍,謂群 從曰:「孔子稱黍為五穀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 人所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謂曰: 「既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
《唐書》:德宗以中和節,令文武百辟進農書,獻穜稑。及 是,百僚始進《兆人本業》三卷。司農獻粟黍一斗。 《王績傳》:「績有奴婢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鴈,蒔藥 草自供。」
《宋史五行志》:「元祐三年六月,臨江縣塗井鎮雨白黍, 七月又雨黑黍。」
《談藪》:王元景大醉。楊遵彥曰:「何大低昂?」元景曰:「黍熟 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
《元史五行志》:「至元十一年十月,衢州東北雨米如黍。 邵武雨黑黍,如蘆穄。信州雨黑黍,郡邑多有,民皆取 而食之。」
十六年六月,有黍自生成文,紅鞂黑字。其上節云:「天 下太平。」其下節云:「天下刀兵。」
《重慶府志》:「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忠州雨黑黍,白仁可 食。」
《群芳譜》:「成化元年,天雨黑黍於襄陽。」
《鉛山縣志》:「正德六年夏,雨黑黍如蘆穄,種之葉如戈 戟。」
《永平府志》:「萬曆十七年夏,府北郊韓知縣應奎莊黍 穗兩岐。」
《如皋縣志》:「萬曆二十一年,雨黑黍。」
《懷寧縣志》:「崇禎七年甲戌,十月,雨黑黍。」
八年乙亥二月,雨黑黍如「《蒺藜》子。」
《長子縣志》:「羊頭山在縣東南五十里,山產秬黍。《漢律 曆志》以上黨羊頭山黍度之為尺,以定黃鐘。」其實黍 種與平地無二。
黍部雜錄
[编辑]《書經》:「盤庚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君陳》: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詩經王風》:「彼黍離離。」按注:周既東遷,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故賦其所見以起興。 《魏風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唐風》:「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曹風》:「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小雅·出車》:「昔我往矣,黍稷方華楚茨,我黍與與。」
《信南山》黍稷彧彧。
《甫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
《周頌》:「《良耜》,其饟伊黍。」
《豐年》,豐年,多黍多稌。
《禮記·曲禮》:「飯黍無以箸。」
《王制》:「庶人秋薦黍,黍以豚。」
《月令》:「仲夏之月,農乃登黍,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 桃,先薦寢廟。」
孟冬之月,天子食黍與彘。
《儀禮·昏禮》:「贊設黍於醬東。」
《饋食禮》:「祐食,摶黍授祝,祝以授尸。」
有司徹婦,贊者執白、黑以授主婦。〈注〉白熬稻,黑熬黍 也。
《詩紀曆樞》:「凡黍為酒,陽據陰力能動,故以麴釀黍為 酒。」
《左傳》:「其藏冰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國語》:「黍稷垂成,不能為榮。黍而不黍,不能蕃庶;稷而 不稷,不能蕃殖。」
《呂氏春秋》:今以百金與摶黍,以示兒子必取摶黍也。 以和氏之璧與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 古諺:「無鄉之社,易為黍肉。」
《史記·封禪書》:管仲說威公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 里之禾,所以為盛。」
《漢書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 起黃鍾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 分黃鍾之長。」注:「師古曰:『子穀猶言穀子,秬即黑黍。中 者,不大不小也。言取黑黍穀子大小中者,率為分寸 也』。」
《淮南子說林訓》:「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織而喜采裳, 無事而求其功,難矣。」
《人間訓》:「樹黍者不穫稷,樹怨者無報德。」
《劉向別錄》:「鄒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 居之,吹律而溫,至生黍,到今名黍谷焉。」
《風俗通》:「今宴飲大會,皆先黍臛。」
《文中子》「藝黍登場,歲不過數石」,以供祭祀賓客之酒 也。
《荊楚歲時記》:「十月十一日黍臛」,俗謂秦歲首,未詳黍 臛之義。今北人皆曰「設麻羹豆飯」,當謂其黍熟,嘗新 耳。
《博物志》:「三年種蜀黍,其後七年多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