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3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十六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三十六卷目錄

 豆部彙考二

  小豆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小豆

  徐光啟農政全書赤小豆考

  本草綱目赤小豆 腐婢

  證治準繩赤小豆

  綠豆圖

  郭橐駝種樹書菉豆

  王禎農桑通訣菉豆

  徐光啟農政全書山菉豆考

  本草綱目綠豆

  高濂遵生八牋菉豆芽 菉豆湯 菉豆粥

  白豆圖

  本草綱目白豆

  穭豆圖

  本草綱目穭豆

  豌豆圖

  遼志回鶻豆

  務本新書豌豆

  徐光啟農政全書豌豆考

  本草綱目豌豆

  野豌豆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野豌豆考

  蠶豆圖

  林洪山家清供元修菜

  王禎農書蠶豆

  徐光啟農政全書蠶豆考

  本草綱目蠶豆

  豇豆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豇豆考

  本草綱目豇豆

  紫豇豆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紫豇豆考

草木典第三十六卷

豆部彙考二

[编辑]

小豆釋名

《荅》。廣雅    赤小豆:本經

赤豆:蘇恭   紅豆:俗名

葉名「藿。」

赤小豆圖

赤小豆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小豆

[编辑]

小豆大率用麥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須兼留去歲 穀下以擬之。夏至後十日種者,為上時。

一畝用子八升

初伏斷手為中時。

一畝用子一斗

「中伏斷手」為下時。

一畝用子一斗二升

《中伏》以後,則晚矣。

諺曰:「立秋葉如荷錢,猶得豆者」 ,指謂宜晚之歲耳,不可為常矣。

熟耕耬下,以為良。澤多者,耬耩漫擲而勞之,如種麻 法。

「未生白背。」 勞之極怪。

漫擲《犁㽟》次之。請幫助識別此字。種為下鋒而不耩鋤不過再,葉落 盡則刈之。請幫助識別此字。音「直。」

《葉》未盡者。難治而易濕也。

《豆角》三青兩黃,拔而倒豎,籠從之。生者均熟,不畏嚴 霜,從本至末,全無秕減,乃勝刈者牛力。若少得,待春 耕亦得。請幫助識別此字。種:凡大小豆生既布葉,皆得用鐵齒𨫒楱, 從橫杷而勞之。𨫒音漏楱音湊 《雜陰陽書》曰:「小豆生於李,六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 成後忌與大豆同。」

《氾勝之書》曰:「小豆不保歲,難得。椹黑時注雨,種畝一 升,豆生布葉,鋤之,生五六葉,又鋤之。大豆小豆,不可 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故曰:豆 不可盡治。養美田,畝可十石,以薄田尚可畝取五石。

諺曰:「與他作豆田。」 斯言良美可惜也。

《龍魚河圖》曰:「歲暮夕四更中,取二七豆子,二七麻子, 家人頭髮少許,合麻豆著井中,咒敕井,使其家竟年 不遭傷寒,辟五方疫鬼。」

《雜五行書》曰:「常以正月旦,亦用月半,以麻子二七顆, 赤小豆七枚,置井中,辟疫病,甚神驗。」

又曰:「正月七日、七月七日,男吞赤小豆七顆,女吞十 四枚,竟年無病,令疫病不相染。」

大赤豆,三月種,六月旋摘,遲者四月種亦可。宜稀稠 得所,太密不實。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赤小豆考

[编辑]

《本草》舊云:江淮間多種蒔,今北土亦多有之。苗高一、 二尺,葉似豇豆,葉微團𧣪開花似豇豆,花微小,淡銀 褐色,有腐氣,故亦呼腐婢。結角比菉豆角頗大,角之 皮角微白帶紅,其豆有赤、白、黧色三種。

救饑

採嫩葉,煠熟水淘洗淨,油鹽調食明目。豆角亦可煮 食。又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黃一升半焙。二味搗 末,每服一合,新水下,日三服,盡三升可度,十一日不 饑。」《又說》:「赤小豆食之逐津液行小便,久服則虛人,令 人黑瘦枯燥。」

赤豆小而色赤,心之穀也。或云:共工氏有不才子,以 冬至死,為疫鬼,而畏赤豆,故於是日作粥以厭之。 元扈先生曰:「有一種米赤,最能殺草。」

《本草綱目》

[编辑]

赤小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案《詩》云:「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即八穀也。 董仲舒註云:「菽是大豆,有兩種;小豆名荅,有三、四種。」 王禎云:「今之赤豆、白豆、綠豆、䝁豆,皆小豆也。此則入 藥用赤、小者也。」

集解

《蘇頌》曰:「赤小豆,今江淮間多種之。」

寇宗奭曰:「關西、河北、汴、洛多食之。」

李時珍曰:「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 鮮紅、淡紅色者,並不治病。俱於夏至後下種,苗科高 尺許,枝葉似豇豆葉,微圓峭而小。至秋開花,似豇豆 花而小,淡銀褐色,有腐氣。結莢長二、三寸,比綠豆莢 稍大,皮色微白帶紅,三青二黃時即收之。可煮、可炒, 可作粥飯、餛飩餡,並良也。」

氣味

甘酸平無毒。

孫思邈曰:「甘、鹹,冷。合魚鮓食,成消渴,作醬同飯食,成 口瘡。」

陳藏器曰:「驢食足輕,人食身重。」

主治

《本經》曰:「下水腫,排癰腫膿血。」

《別錄》曰:「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洩痢,利小便,下腹脹滿, 吐逆,卒澼。」

甄權曰:「治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 食。擣末同雞子白,塗一切熱毒癰腫。煮汁洗小兒黃 爛瘡,不過三度。」

陳士良曰:「縮氣行風,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 孟詵曰:「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暴痢後,氣滿 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愈。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 《日華》曰:「解小麥熱毒。煮汁解酒病,解衣粘綴。」

李時珍曰:「辟瘟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和鯉魚、蠡 魚、鯽魚、黃雌雞煮食,並能利水消腫。」

發明

陶弘景曰:「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肌膚枯燥。」 蘇頌曰:「水氣腳氣,最為急用。有人患腳氣,以袋盛此 豆,朝夕踐踏,展轉之,久久遂愈。」

王好古曰:「治水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 滯。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陳藏器曰:「赤小豆和桑根白皮煮食,去濕氣痺腫;和 通草煮食,則下氣無限,名脫氣丸。」

李時珍曰:「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穀也。其性下行,通 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 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澼,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 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 則降令大過,津血滲洩,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其吹 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 或言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死,為疫鬼,而畏赤豆, 故於是日作小豆粥厭之。亦傅會之妄說也。又案:陳 自明《婦人良方》云:「予婦食素,產後七日,乳脈不行,服 藥無效,偶得赤小豆一升,煮粥食之,當夜遂行。」因閱 《本草》載此,謾記之。又《朱氏集驗方》云:宋仁宗在東宮 時,患痄腮,命僧錄贊寧治之,取小豆七七粒為末,傅 之而愈。中貴人任承亮,后患惡瘡近死,尚書郎傅永授以藥,立愈。叩其方,赤小豆也。予苦脅疽,既至五臟, 醫以藥治之甚驗。承亮曰:「得非赤小豆耶?」醫謝曰:「某 用此活三十口,愿勿復言。」有僧發背如爛瓜,鄰家乳 婢用此治之如神。此藥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不 拘善惡,但水調塗之,無不愈者。但其性粘,乾則難搗。 入苧根末即不粘。此法尢佳。

葉主治

《別錄》曰:「去煩熱,止小便數。」

《日華》曰:「煮食明目。」

發明

李時珍曰:「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與麻黃發汗而 根止汗」同意,物理之異如此。

芽主治

李時珍曰:「妊娠數月,經水時來,名曰漏胎;或因房室, 名曰傷胎。用此為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得效乃止。」 出《普濟》。

附方

水氣腫脹:蘇頌曰:「用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薑五 錢,商陸根一條,並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 旋啜汁,令盡,腫立消也。」 韋宙《獨行方》:「治水腫從腳 起,入腹則殺人。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溫漬 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食,亦愈。」 《梅師》治水 腫。以東行花桑枝燒灰一升,淋汁,煮赤小豆一升以 代飯,良。

水蠱腹大,動搖有聲,皮膚黑者:用赤小豆三升,白茅 根一握,水煮食豆,以消為度。肘後方

辟禳瘟疫:《五行書》云:「正月朔旦及十五日,以赤小豆 二七枚,麻子七枚,投井中,辟瘟疫甚效。」 又:「正月七 日,新布囊盛赤小豆,置井中,三日取出。男吞七枚,女 吞二七枚,竟年無病也。」

辟厭疾病:正月元旦面東,以虀水吞赤小豆三七枚, 一年無諸疾。 又七月立秋日面西,以井花水吞赤 小豆七枚,一秋不犯痢疾。

《傷寒狐惑》張仲景曰:「狐惑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 欲臥,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鳩,七八日,目四眥黃 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歸散主之」:赤小豆三 升,水浸令芽出,當歸三兩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 服。金匱要略

下部卒痛,如鳥啄之狀:用小豆、大豆各一升,蒸熟作 二囊,更互坐之,即止。肘後方

水穀痢疾:小豆一合,鎔蠟三兩,頓服取效。必效方 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動:赤小豆末,水服方寸匕。 梅師方

腸痔有血:「小豆二升,苦酒五升,煮熟曬乾,再浸至酒 盡乃止」,為末,酒服一錢,日三服。肘後

舌上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絞汁服。 肘後

熱淋血淋不拘男女,用赤小豆三合,慢炒為末,煨蔥 一莖,擂酒熱調二錢服。修真祕旨

重舌鵝口,赤小豆末,醋和塗之。普濟方

《小兒不語》,四五歲不語者,亦小豆末,酒和傅舌下。千金 牙齒疼痛:紅豆末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入銅青 少許,一方入花鹼少許。家寶方

中酒嘔逆:赤小豆煮汁,徐徐飲之。食鑑本草

頻致墮胎。赤小豆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 《妊娠行經》:方同上。

婦人難產:《產寶》:用赤小豆生吞七枚,佳。 《集驗》:治難 產,日久氣乏。用赤小豆一升,以水九升,煮取汁,入炙 過黃明膠一兩,同煎少時,一服五合,不過三、四服即 產。

胞衣不下:用赤小豆,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服 之。救急方

產後目閉心悶,赤小豆生研,東流水服方寸匕,不瘥 更服。肘后

產後悶滿不能食:用小豆二七枚,燒研,冷水頓佳。千金 乳汁不通,赤小豆煮汁飲之。產書

婦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溫服,以滓傅之。熊氏

婦人乳腫:小豆、莽草等分為末,苦酒和傅,佳。梅師 癰疽初作,赤小豆末,水和塗之,毒即消散。頻用有效。 小品方

石癰諸癰,「赤小豆五合,納苦酒中五宿,炒研,以苦酒 和塗即消。加栝棲根等分。」范汪方

痘後癰毒,赤小豆末,雞子白調塗傅之。

腮頰熱腫:赤小豆末,和蜜塗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 葉末,尢妙。

丹毒如火:赤小豆末,和雞子白,時時塗之不已,逐手 即消。小品方

風瘙癮𤺋:「赤小豆、荊芥穗等分為末,雞子清調塗之。」 金瘡煩滿:「赤小豆一升,苦酒浸一日,熬燥再浸,滿三 日令黑色,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

六畜肉毒:小豆一升,燒研,水服三方寸匕,神良。千金小便頻數:小豆葉一斤,入豉汁中,煮和作羹食之。心鏡 小兒遺尿:「小豆葉搗汁服之。」千金

腐婢集解

[编辑]

《別錄》曰:「腐婢,生漢中,小豆花也。七月采之,陰乾,四十 日。」

陶弘景曰:花與實異用,故不同品。方家不用,未解何 故有腐婢之名?《本經》不言是小豆花,《別錄》乃云,未審 是否。今海邊有小樹,狀如巵子,莖葉多曲,氣似腐臭, 土人呼為腐婢。療瘧有效。以酒漬皮服,療心腹疾,此 當是真。此條應入木部也。

蘇恭曰:「腐婢相承以為葛花。葛花消酒大勝。而小豆 全無此效,當以葛花為真。」

掌禹鍚曰:「按《別本》云:『小豆花亦有腐氣,與葛花同服, 飲酒不醉』。與《本經》治酒病相合。陶、蘇二說並非。 甄權曰:『腐婢,即赤小豆花也』。」

《蘇頌》曰:「海邊小樹,葛花、赤小豆花,三物皆有腐婢之 名,名同物異也。」

寇宗奭曰:「腐婢既在穀部,豆花為是,不必多辨。」 李時珍曰:「葛花已見本條。小豆能利小便,治熱中下 氣,止渴,與腐婢主療相同,其為豆花無疑。但小豆有 數種,甄氏《藥性論》獨指為赤小豆,姑從之。」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本經》曰:「痰瘧寒熱,邪氣洩痢,陰不起止,消渴,病酒頭 痛。」

《心鏡》云:「上證用花同豉汁、五味煮羹食之。」

《藥性》曰:「消酒毒,明目,下水氣,治小兒丹毒熱。核,散,氣 滿不能食,煮一頓食之。」

李時珍曰:「治熱中積熱,痔瘻下血,《宣明》葛花丸中用 之。」

附方

飲酒不醉:小豆花葉陰乾百日為末,水服方寸匕。或 加葛花等分。千金方

疔瘡惡腫:小豆花末傅之。普濟方

《證治準繩》

[编辑]

赤小豆氣味

[编辑]

赤小豆氣平,味甘、酸、辛。陰中之陽。無毒。

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肌膚枯燥。

治水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滯。赤小豆 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穀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 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 吐,而治下痢腸澼,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 通乳汁,下胞衣,產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 過,津血滲洩,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

綠豆釋名

綠豆:宋開寶   植豆。馬志

綠豆圖

綠豆圖

《郭橐駝種樹書》

[编辑]

菉豆

[编辑]

種菉豆地宜瘦,「四月種,六月收子,再種,八月又收,中 作粉。」《豆芽菜》「揀菉豆,水浸二宿,候漲,以新水淘控乾, 用蘆蓆灑濕襯地,摻豆於上,以濕草薦覆之,其芽自 長。」大豆芽同此。

《王禎農桑通訣》

[编辑]

菉豆

[编辑]

北方唯用菉豆最多,農家種之亦廣。人俱作豆粥、豆飯,或作餌為炙,或磨而為粉,或作麪材。其味甘而不 熱,頗解藥毒,乃濟世之良穀也。南方亦間種之。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山菉豆考

[编辑]

生輝縣太行山車箱衝山野中。苗莖似家菉豆,莖微 細,葉比《家菉豆》葉狹窄。𧣪開白花,結角亦瘦小。其豆 黯綠色,味甘。

救饑

採取其豆煮食,或磨麪攤煎餅食亦可。

《本草綱目》

[编辑]

綠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綠以色名也。舊本作「菉」者,非矣。

集解

《馬志》曰:「綠豆,圓小者佳。粉作餌,炙食之良。大者名植 豆,苗子相似。亦能下氣,治霍亂也。」

吳瑞曰:「有官綠、油綠,主療則一。」

李時珍曰:「綠豆處處種之。三四月下種,苗高尺許,葉 小而有毛。至秋開小花,莢如赤豆莢。粒麤而色鮮者 為官綠,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為油綠,皮厚而 粉少。早種者呼為摘綠,可頻摘也。遲種呼為拔綠,一 拔而已。北人用之甚廣。可作豆粥、豆飯、豆酒、煼食、麨 食。磨而為麪,澄濾取粉,可以作餌頓糕。盪皮搓索,為」 食中要物。以水浸濕生白芽,又為菜中佳品。牛馬之 食,亦多賴之,真濟世之良穀也。

氣味

甘寒無毒。

陳藏器曰:「用之宜連皮,去皮則令人少壅氣,蓋皮寒 而肉平也。 反榧子殼害人。合鯉魚鮓食久則令人 肝黃成渴病。」

主治

《開寶》曰:「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生研絞汁服,治丹 毒煩熱、風𤺋,藥石發動,熱氣奔豚。」 孫思邈曰:「治寒熱熱中,止洩痢,卒澼,利小便脹滿。」 《日華》曰:「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 孟詵曰:「補益元氣,和調五臟,安精神,行十二經脈,去 浮風,潤皮膚。宜常食之。煮汁,止消渴。」

《甯原》曰:「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

李時珍曰:「治痘毒利腫脹。」

發明

李時珍曰:「綠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 毒。宜連皮生研水服。」按:《夷堅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 頭腫如斗,脣裂血流,急求綠豆、黑豆各數合嚼食,并 煮湯飲之,乃解也。」

綠豆粉氣味

甘涼平無毒。

《甯原》曰:「其膠粘者,脾胃虛人不可多食。」

吳瑞曰:「勿近杏仁,則爛不能作索。」

主治

吳瑞曰:「解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背癰疽瘡腫, 及湯火傷灼。」

《甯原》曰:「痘瘡濕爛不結痂,疕者乾撲之良。」

李時珍曰:「新水調服,治霍亂轉筋,解諸藥毒死心頭 尚溫者。」

《汪穎》曰:「解菰菌、砒毒。」

發明

李時珍曰:「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 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 之力過之。且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 但以作涼粉造豆酒,或偏於冷,或偏於熱,能致人病, 皆人所為,非豆之咎也。豆粉須以綠色粘膩者為真。 外科治癰疽,有內托護心散,極言其神效。丹溪朱氏 有《論發揮》。

朱震亨曰:「《外科精要》謂內托散一日至三日進十數 服,可免毒氣內攻臟腑。竊詳綠豆解丹毒,治石毒,味 甘,入陽明,性寒能補為君;以乳香去惡腫,入少陰,性 溫善竄為佐;甘草性緩,解五金八石百藥毒為佳。想 此方專為服丹石發疽者設也。若夫年老者、病深者、 證備者、體虛者,綠豆雖補,將有不勝其任之患。五香」 連翹湯亦非必用之劑,必當助氣壯胃,使根本堅固, 而行經活血為佐,參以經絡時令,使毒氣外發,此則 內托之本意,治施之早,可以內消也。

豆皮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解熱毒。退目翳。」

豆莢主治

李時珍曰:「赤痢經年不愈,蒸熟隨意食之,良。」出《普濟》。

豆花主治

李時珍曰。解酒毒。

豆芽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解酒毒、熱毒,利三焦。」

發明

李時珍曰:「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 獨異。今人視為尋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濕熱鬱 浥之氣,故頗發瘡動氣,與綠豆之性稍有不同。」

豆葉主治

《開寶》曰:「霍亂吐下,絞汁和醋少許,溫服。」

附方

《扁鵲》三豆飲:治天行痘瘡,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 亦少,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各一升,甘草節二兩,以 水八升,煮極熟,任意食豆飲汁,七日乃止。 一方加 黃大豆、白大豆,名「五豆飲。」

痘後癰毒初起,以三豆膏治之神效。綠豆、赤小豆、黑 大豆等分為末,醋調,時時掃塗,即消。醫學正傳 防痘入眼:用綠豆七粒。令兒自投井中,頻視七遍乃 還。

小兒丹腫:綠豆五錢,大黃二錢,為末,用生薄荷汁入 蜜調塗。全幼心鑑

赤痢不止:以大麻子水研濾汁,煮綠豆食之,極效。粥 食亦可。必效方

老人淋痛:青豆二升,橘皮二兩,煮豆粥,下麻子汁一 升,空心漸食之,并飲其汁,甚驗。養老書

消渴飲水:綠豆煮汁,並作粥食。普濟方

心氣疼痛:綠豆二十一粒,胡椒十四粒,同研,白湯調 服,即止。

多食易饑:綠豆、黃麥、糯米各一升,炒熟磨粉,每以白 湯服一杯,三五日見效。

十種水氣:「用綠豆二合半,大附子一隻,去皮臍,切作 兩片」,水三盌,煮熟,空心臥時食豆。次日將附子兩片 作四片,再以綠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別以綠 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從小 便下,腫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鹽酒六十日,無 不效者。朱氏集驗方

「護心散」,又名「內托散」、「乳香萬全散」,凡有疽疾,一日至 三日之內,宜連進十餘服,方免變證,使毒氣出外。服 之稍遲,毒氣內攻,漸生嘔吐,或鼻生瘡菌,不食即危 矣。四五日後,亦宜間服之。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 兩,燈心同研和勻,以生甘草濃煎湯,調下一錢,時時 呷之。若毒氣沖心,有嘔逆之證,大宜服此。蓋綠豆壓 「熱下氣,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至一兩,則香 徹瘡孔中,真聖藥也。」李嗣立外科方

瘡氣嘔吐綠豆粉三錢。乾臙脂半錢。研勻。新汲水調 下。一服立止。普濟方

霍亂吐利: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服。生生編 解燒酒毒綠豆粉盪皮,多食之即解。

解鴆酒毒綠豆粉三合,水調服。

解砒石毒綠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藍根汁調服三五 錢。衛生易簡方

解諸藥毒已死,但心頭溫者,用綠豆粉調水服。衛生易簡 打撲傷損,用綠豆粉新銚炒紫,新汲井水調,傅以杉 木皮縛定,其效如神。此汀人《陳氏夢傳》之方。澹寮方 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以雞子白和塗之妙。生生編 外腎生瘡:「綠豆粉、蚯蚓糞等分,研塗之。」

暑月疿瘡:「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和勻撲之。一加蛤 粉二兩。」簡易方

一切腫毒初起,用綠豆粉炒黃黑色,豬牙皂莢一兩 為末,用米醋調敷之。皮破者,油調之。邵真人經驗方 通神散治斑痘目生翳。綠豆皮、白菊花、穀精草等分 為末。每用一錢,以乾柿餅一枚,粟米泔一盞,同煮乾, 食柿,日三服。淺者五七日見效,遠者半月見效。直指方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

菉豆芽

[编辑]

將菉豆「冷水浸兩宿,候漲換水淘兩次,烘乾。預掃地 潔淨,以水洒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 日兩次洒水,候芽長,淘去殼,沸湯略焯,薑醋和之。」肉 臊尤宜。

菉豆湯

[编辑]

將菉豆淘淨下鍋,加水,大火一滾,取湯停冷,色碧,食 之解暑。如多滾,則色濁,不堪食矣。

菉豆粥

[编辑]

用菉豆淘淨,下湯鍋多水煮爛,次下米,以緊火同熬 成粥,候冷食之。甚宜夏月,適可而止,不宜多吃

白豆釋名

白豆:宋嘉祐   飯豆。甯原

白豆圖

白豆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白豆集解

[编辑]

《孟詵》曰:「白豆苗嫩者,可作菜食。生食亦妙。」

《汪穎》曰:「浙東一種,味甚勝,用以作醬作腐極佳。北方 水白豆相似,而不及也。」

《甯原》曰:「白豆,即飯豆也,粥飯皆可拌食。」

李時珍曰:「飯豆,小豆之白者也,亦有土黃色者。豆大 如綠豆而長,四、五月種之,苗葉似赤小豆而略尖,可 食,莢亦似小豆。一種蔉豆,葉如大豆,可作飯、作腐,亦 其類也。」

氣味

甘平無毒。

《甯原》曰「鹹平。」

主治

孟詵曰:「補五臟,調中,助十二經脈。」

《日華》曰:「煖,腸胃。」

《孫思邈》曰:「殺鬼氣,腎之穀,腎病宜食之。」

葉主治

《日華》曰:「煮食,利五臟,下氣。」

穭豆釋名

穭豆。拾遺    䝁豆。 䝁菽        治䝁。 鹿豆。        驢豆。俱綱目

穭豆圖

穭豆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穭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穭乃自生稻名也。此豆原是野生,故名。今 人亦種之於下地矣。」

集解

陳藏器曰:穭豆生田野,小而黑,堪作醬。《爾雅》:「戎菽」,一 名驢豆,古名䝁豆是也。 吳瑞曰:「穭豆,即黑豆中最細者。」

李時珍曰:此即黑小豆也。小科細粒,霜後乃熟。陳氏 指為戎菽,誤矣。《爾雅》亦無此文。戎菽乃胡豆;䝁豆乃 鹿豆,見菜部。並四月熟。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去賊風、風痺,婦人產後冷血,炒令焦黑,及 熱投酒中,漸漸飲之

豌豆:釋名。按:豌豆崔寔作「蹕豆」 ,《唐史》作「畢豆」 ,《遼志》作回鶻國豆,即青斑豆也。田野間禾中往往有之,俗名小寒者是也。

戎,菽。爾雅    蹕豆。崔寔月令

留豆。博雅    國豆。鄴中記

畢,豆。唐史    回鶻豆。遼志

青斑豆。別錄   豌豆。拾遺

胡豆。拾遺    《麻累》。千金方

青小豆。千金方  淮豆。李時珍

豌豆圖

豌豆圖

《遼志》

[编辑]

回鶻豆

[编辑]

回鶻豆高二尺許,直幹有葉,無旁枝角長二寸,每角 止兩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黃,味如粟。

《務本新書》

[编辑]

豌豆

[编辑]

豌豆二三月種。諸豆之中,豌豆最為耐陳,又收多熟 早,如近城郭摘豆角賣,先可變物。舊時莊農往往獻 送此豆,以為嘗新,蓋一歲之中,貴其先也。又熟時少 有人馬傷踐,以此校之,甚宜多種。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豌豆考

[编辑]

生田野間。其苗初搨地,生後分莖叉葉似苜蓿葉而 細。莖葉梢間開淡蔥白,搨花結小角有豆如𧰎豆狀, 味甜。

救饑

《採取豆》煮食或磨麪食皆可。 豌豆與蠶豆各種,蠶豆之利倍於豌,其耐陳則一也。

《本草綱目》

[编辑]

豌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胡豆,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種 出胡戎,嫩時青色,老則斑麻,故有胡戎青、「斑、麻累諸 名。」陳藏器《拾遺》雖有胡豆,但云「苗似豆,生田野間,米 中往往有之。」然豌豆、蠶豆皆有胡豆之名,陳氏所云, 蓋豌豆也。豌豆之粒小,故米中有之。《爾雅》:「戎菽謂之 荏菽。」《管子》:「山戎出荏菽,布之天下。」並註云:「即胡豆也。」 《唐史》:「畢豆出自西戎回鶻地面。」張揖《廣雅》:「畢豆,豌豆, 留豆也。」《別錄序例》云:「丸藥如胡豆大者,即青斑豆也。」 孫思邈《千金方》云:「青小豆一名胡豆,一名麻累。」《鄴中 記》云:「石虎諱胡,改胡豆為國豆。」此數說皆指豌豆也。 蓋古昔呼豌豆為胡豆,今則蜀人專呼蠶豆為胡豆, 而豌豆名胡豆,人不知矣。又鄉人亦呼豌豆大者為 「淮豆。」蓋回鶻音相近也。

集解

李時珍曰:「豌豆種出西胡,今北土甚多。八九月下種, 苗生柔弱,如蔓有鬚,葉似蒺藜葉,兩兩對生,嫩時可 食。三、四月開小花如蛾形,淡紫色,結莢長寸許,子圓 如藥丸,亦似甘草子。出胡地者,大如杏仁,煮炒皆佳。」 磨粉麪甚白細膩,百穀之中,最為先登。又有野豌豆, 粒小不堪,惟苗可茹,名「翹搖」,見《菜部》。

氣味

甘平無毒。

孫思邈曰:「甘、鹹,溫,平,濇。」

吳瑞曰:「多食發氣病。」

主治

陳藏器曰:「消渴,淡煮食之,良。」

孫思邈曰:「治寒熱、熱中,除吐逆,止泄痢,澼下,利小便, 腹脹滿。」

吳瑞曰:「調營衛,益中平氣。煮食下乳汁,可作醬用。」 李時珍曰:「煮飲殺鬼毒心病,解乳石毒發。研末塗癰 腫痘瘡。作澡豆,去䵟䵳,令人面光澤。」

發明

李時珍曰:豌豆屬土,故其所主病,多係脾胃。元時飲 膳,每用此豆,擣去皮,同羊肉治食,云補中益氣。今為 日用之物,而《唐、宋本草》見遺,可謂缺典矣。《千金外臺》 洗面澡豆方盛用畢豆麪,亦取其白膩耳。

附方

四聖丹治小兒痘中有疔,或紫黑而大,或黑壞而臭, 或中有黑線,此證十死八九,惟牛都御史得祕傳此 方,點之最妙。用豌豆四十九粒燒存性,頭髮灰三分 真珠十四粒炒研為末,以油臙脂同杵成膏。先以簪 挑疔破,咂去惡血,以少許點之,即時變紅活色。 服石毒發胡豆半升搗研,以水八合絞汁飲之,即愈 外臺祕要

霍亂吐利:「豌豆三合,香葇三兩為末」,水三盞,煎一盞, 分二服。聖惠方

野豌豆圖

野豌豆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野豌豆考

[编辑]

生田野中,苗初就地拖秧而生,後分生莖叉,苗長二 尺餘,葉似胡豆葉稍大,又似苜蓿葉亦大,開淡粉紫 花,結角似家豌豆角,但秕小,味苦。

救饑

採角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麵。製造食用,與家豆 同。

蠶豆圖

蠶豆圖

《林洪山家清供》

[编辑]

元修菜

[编辑]

東坡有《巢故人元修菜》詩,每讀「豆莢圓而小,槐葉細 而豐」之句,未嘗不冥搜畦壟間,必求其是時詢諸老 圃而罕能道者。一日,永嘉鄭文千歸自蜀,過梅,首叩 之,答曰:「蠶豆也,即是彎豆也。」蜀人謂之巢菜。苗葉嫩 時可採以為茹,擇洗,用真麻油熟炒,乃下鹽醬煮之。 春盡苗葉老則不可食。坡所謂「點酒下鹽豉,縷橙芼」 薑蔥者,正庖法也。君子恥一物不知,必游歷久遠而 後見聞博。讀東坡詩二十年,一日得之,喜可知矣。

《王禎農書》

[编辑]

蠶豆

[编辑]

蠶豆:蠶時始熟,故名。

蠶豆百穀之中最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 代飯充飽。今山西人用豆多麥小,磨麪可作餅餌而 食。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蠶豆考

[编辑]

今處處有之,生田園中,科苗高二尺許,莖方。其葉狀 類黑豆葉而團長光澤,紋脈堅直,色似豌豆,頗白。莖 葉梢間開白花,結豆角。其豆似豇豆而小,色赤味甜。

救饑

採豆煮食,炒食亦可。

元扈先生曰:「蠶豆種花田中,冬天不拔花秸,用以拒 霜,至清明後拔之。」

又曰:「蠶豆八月初種,臘月宜厚壅之。此種極救農家 之急,且蝗所不食。」

《本草綱目》

[编辑]

蠶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豆莢狀如老蠶,故名。王禎《農書》謂其蠶時 始熟,故名亦通。吳瑞《本草》以此為豌豆,誤矣。此豆種 亦自西胡來,雖與豌豆同名、同時種,而形性迥別。《太 平御覽》云:「張騫使外國,得胡豆種歸。」指此也。今蜀人 呼此為胡豆,而豌豆不復名胡豆矣。

集解

李時珍曰:「蠶豆,南土種之,蜀中尤多。八月下種。冬生 嫩苗,可茹。方莖中空,葉狀如匙頭,本圓末尖,面綠背 白,柔厚。一枝三葉。二月開花如蛾狀,紫白色,又如豇 豆花,結角連綴如大豆,頗似蠶形。蜀人收其子,以備 荒歉。」

氣味

甘微辛平無毒。

主治

《汪穎》曰:「快胃,和臟腑。」

發明

李時珍曰:「蠶豆《本草》失載。萬表《積善堂方》言:『一女子

誤吞針入腹,諸醫不能治。一人教令煮蠶豆同韭菜 食之,針自大便同出。此亦可驗其性之利臟腑也』。」

苗氣味

苦微甘溫。

主治

《汪穎》曰:「酒醉不醒,油鹽炒熟,煮湯灌之效。」

高濂《遵生八牋》。

寒豆芽

用寒豆淘淨,將蒲包趁濕包裹,春冬置炕傍近火處, 夏秋不必日,以水噴之,芽出去殼,洗淨,湯焯入茶,供 芽長作菜食。

豇豆圖

豇豆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豇豆考

[编辑]

今處處有之,人家田園多種,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籬 落。葉似赤小豆葉而極長,𧣪開淡紫粉花,結角長五 七寸。其豆味甘。

救饑

採嫩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及採嫩角煠熟食 亦可。其豆成熟時,打取豆食。

《豇豆》「穀雨後種,六月收子。收來便種,八月又收子。」

《本草綱目》

[编辑]

豇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此豆紅色居多,莢必雙生,故有「豇。」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之 名,《廣雅》指為胡豆,誤矣。

集解

李時珍曰:「豇豆處處三、四月種之。一種蔓長丈餘,一 種蔓短。其葉俱本大末尖,嫩時可茹。其花有紅、白二 色,莢有白、紅、紫、赤、斑、駮數色。長者至二尺。嫩時充菜, 老則收子。」此豆可菜可果可穀,備用最多,乃豆中之 上品,而《本草》失收何哉。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 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數,解鼠莽毒。」

發明

李時珍曰:豇豆開花結莢,必兩兩並垂,有習坎之義。 豆子微曲,如人腎形,所謂豆為腎穀者,宜以此當之。 昔盧廉夫教人補腎氣,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鹽食 之,蓋得此理,與諸疾無禁。但水腫忌補腎,不宜多食 耳。又《袖珍方》云:「中鼠莽毒者,以豇豆煮汁飲即解。」欲 試者,先刈鼠莽苗,以汁潑之,但根爛不生,此則物理 然也。

紫豇豆圖

紫豇豆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紫豇豆考

[编辑]

人家園圃中種之,莖葉與豇豆同,但結角,色紫,長尺 許。味微甜。

救饑

採嫩苗、葉煠熟,油、鹽調食。角嫩時,採角煮食,亦可做 菜食。豆熟時,打取豆食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