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9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九十九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九十九卷目錄

 菱部彙考

  菱角圖

  菱科圖

  禮記內則

  周禮天官籩人

  爾雅釋草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芰法

  陸佃埤雅

  羅願爾雅翼

  謝翱楚辭芳草譜

  王世懋瓜蔬疏

  徐光啟農政全書菱考

  本草綱目芰實

  高濂遵生八牋菱科 菱角粉

  直省志書宛平縣 寧國縣 高郵州 吳縣 長洲縣 崑山縣 上海縣 秀

  水縣 烏程縣 山陰縣

 菱部藝文一

  屈建論           晉孫楚

  謝賚菱啟         梁庾肩吾

  非國語          唐柳宗元

  屈到嗜芰論         宋蘇軾

  菱芰辨           明楊慎

 菱部藝文二詩詞

  採菱歌七首       宋鮑照

  採菱曲           齊王融

  江上曲            謝朓

  採菱曲           梁武帝

  採菱曲           簡文帝

  採菱曲            江淹

  詠小兒採菱         劉孝綽

  採菱曲            徐勉

  採菱曲            陸罩

  採菱曲二首        江洪

  採菱曲            費昶

  采菱詞          唐儲光羲

  菱              李嶠

  江行無題           錢起

  采菱行           劉禹錫

  看采菱           白居易

  采菱曲            戎昱

  和資政侍郎采菱      宋梅堯臣

  食菱             蘇轍

  采菱舟          金張秦娥

  采菱女          元貢師泰

  采蓮曲           楊維楨

  吳下竹枝詞          前人

  天池芰荷           黃棠

  西湖竹枝詞         楊慶源

  采菱曲            郭翼

  和西湖竹枝詞        釋文信

  采菱曲二首      明蔣山卿

  采菱詞           張元凱

  題采菱圖           王璲

  采菱圖            杜瓊

  題菱科圖          王鴻漸

  采菱歌            朱積

  采菱曲二首        錢宰

  采菱曲            金鑾

  采菱曲           王世貞

  采菱曲           郭子直

  采菱歌以上詩      齊萊名

  鵲橋仙以上詞      宋張鎡

 菱部選句

 菱部紀事

 菱部雜錄

 菱部外編

 芡部彙考

  芡圖

  周禮天官籩人 地官大司徒

  揚雄方言雜釋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芡法

  陸佃埤雅

  羅願爾雅翼

  王世懋瓜蔬疏

  徐光啟農政全書芡考

  王象晉群芳譜

  本草綱目芡實

  高濂遵生八牋芡實粥 雞頭粉 河上公服芡實散方

  直省志書吳江縣 無錫縣 芡部藝文詩詞

  雞頭            唐闕名

  初食雞頭有感       宋歐陽修

  采芡             文同

  食雞頭            蘇轍

  食雞頭            前人

  雞頭             陶弼

  食雞頭           楊萬里

  雞頭             前人

  芡實            姜特立

  建州絕無芡頗思之戲作以上詩陸游

  浣溪沙         宋昭順老人

  霓裳中序第一詠雞頭以上詞明楊慎

 芡部選句

 芡部紀事

 芡部雜錄

草木典第九十九卷

菱部彙考[编辑]

《釋名》
[编辑]

《蔆》。禮記       蕨,攗。爾雅

《芰》。國語       菱角。爾雅注

水栗。風俗通     沙角。綱目

烏蔆。綱目      芰實:別錄

浮根蔆。洞冥記    《青水菱》:洞冥記

《雞翔蔆》。酉陽雜俎   《折腰菱》:酉陽雜俎

郢城蔆。酉陽雜俎   《浮菱》:圖經

菱科圖

菱科圖

{{{2}}}

{{{2}}}

《禮記》
[编辑]

《內則》
[编辑]

芝栭蔆椇棗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薑桂。

蔆,芰也。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籩人》「掌四籩之實。加籩之實,蔆芡、栗脯,蔆芡、栗脯。」

訂義鄭康成曰:「蔆,芰也;芡,雞頭也。重言之者,以四物為八籩也。」 鄭鍔曰:「蔆芡之類,皆生於水,以類推之,則取物之深遠者,所以致其物之難得也。」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

蔆,蕨攗。蔆音淩攗音眉

蔆:今「水中芰。」蔆一名蕨攗。郭云:「蔆,今水中芰者。」《字林》云:「楚人名蔆曰芰,可食。」《國語》曰:「屈到嗜芰。」俗云「菱角是也。」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種芰法》
[编辑]

一名菱。秋上子黑,熟時收取,散著池中,自生矣。《本草》 云:「菱,芰中米,上品藥。」食之安中補藏,養神強志,除百 病,益精氣,耳目聰明,輕身耐老。蒸糧蜜和餌之,長生 神仙。多種儉歲,有此,足度荒年。

《陸佃埤雅》
[编辑]

《蔆》
[编辑]

《爾雅》曰:「蔆,蕨攗。其葉似荇,白華,實有紫角刺,人可食。 一名芰。屈到嗜芰」,即此是也。亦名薢茩。《說文》云:「楚謂 之芰,秦謂之薢茩。」今俗但言蔆芰諸盜。朱書亦不分別,惟《武陵記》云:「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其花紫色, 晝合宵炕,隨月轉移,猶葵之隨日也。」群說鏡謂之蔆 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庾信《鏡賦》云:「照壁而蔆 花自生」是也。諸盜朱書句疑有誤

《羅願爾雅翼》
[编辑]

《䔖》
[编辑]

䔖生水中,實兩角或四角,一名芰。古者加籩之實,䔖 芡栗脯。䔖芡栗脯再言之者,兩設之盛禮乃用焉。楚 令尹屈到嗜芰,且死,以為屬,及祥將薦,而屈建去之。 其說引《祭典》:君大夫士庶人有牛羊豚犬魚炙之羞, 籩豆脯醢則上下共之,不羞,珍異不陳,庶侈於是乎 有羊饋而無芰薦。君子曰「違而道。」蓋籩豆脯醢雖上 下所共,然以多少為差,則珍異庶侈者,非大夫所宜。 昔者季武子聘晉,晉侯享之,有加籩,辭曰:「寡君猶不 敢請。」徹加而後卒事,則非屈到所宜薦明矣。芰以為 加籩則為貴者所珍,用以接糧,則為賤者所食。朱厲 附事莒穆公,不見識焉。冬處於山林,食杼栗;夏處洲 澤,食蔆藕,以愧穆公。菱葉覆被水上,「其花黃白色,其 實餌之可以斷穀。古者洲澤之利,與民共之。吳楚風 俗,當菱熟時,士女相與采之,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 為繁華流蕩之極。」《招魂》云:「『涉江采菱發《陽阿》』。《陽阿》者, 采菱之曲也。」《淮南》曰:「欲學謳者,必先徵羽。樂風欲美 和者,必先始於陽阿采菱。」許叔重曰:「《陽阿采菱》,樂曲 之和。一曰《陽阿》,古之」名俳善和者。蓋采菱者眾所共, 故取節奏宜和為曲,以與眾樂之。《風俗通》曰:「殿堂象 東井形,刻為荷菱,荷菱皆水物,所以厭火也。」又昔人 取菱花六觚之象以為鏡。《離騷》曰:「製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蓋芰葉雜遝,荷葉博大,有為衣之象, 而芙蓉若可緝者也。古者士服元衣纁裳,屈原恐進 而遇禍,故退修初服,初服則士服耳。芰荷,綠色,有元 之象;芙蓉朱色,似纁故反。《離騷》曰:「矜芰荷之綠衣,被 芙蓉之朱裳也。」原之始而結茝貫薜也已,曰「願依彭 咸之遺。」則然此佩之小者,又皆陸草。衣者,身之章也, 用以自表而皆取小物焉,則其從彭咸也審矣。彭咸, 商之介士,不得其志,投江而死者也。至王褒《九懷》云: 「紅采兮騂衣。翠縹兮為裳。」則與此取象不類。《子虛賦》 外發「夫容陵華。」《說文》。「楚謂之芰。秦謂之薢茩。」

《謝翱楚辭芳草譜》
[编辑]

《䔖》
[编辑]

䔖生水中,實兩角或四角,一名芰。《離騷》曰:「製芰荷以 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蓋芰葉雜遝,荷葉博大,有為 衣之象,而芙蓉若可緝者也。

《王世懋瓜蔬疏》
[编辑]

《菱》
[编辑]

菱即芰也,而多種,有紅、有綠,有深水,有淺水,有角、有 腰。而產於郡城者曰「哥窯蕩」,產於崑山者曰「婁縣」,皆 佳甚須其種種之。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菱》
[编辑]

種法:重陽後收老菱角,用籃盛浸河水內,待二三月 發芽,隨水淺深,長約三四尺許,用竹一根,削作火通 口樣,箝住老菱,插入水底。若澆糞,用大竹打通節注 之。

王禎曰:「生食性冷,煮熟為佳。蒸作粉,蜜和食之尤美。 江淮及山東曝其實以為米,可以當糧,猶以橡為資 也。」

元扈先生曰:「莖之嫩者,亦可為菜茹。」

救饑

採菱角鮮大者,去殼生食。殼老及雜小者,煮熟食之。 或曬其實,火燔以為米,充糧作粉,極白潤,宜人。服食 家蒸曝蜜和餌之,斷穀長生。又云:「多食臟冷,損陽氣 痿,莖腹脹滿,可暖薑酒飲之,或含吳茱萸,嚥津液,即 消。」

《本草綱目》
[编辑]

芰實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其葉支散,故字從支。其角稜峭,故謂之蔆, 而俗呼為蔆角也。」昔人多不分別,惟王安貧《武陵記》 以三角、四角者為芰,兩角者為蔆。《左傳》:「屈到嗜芰」,即 此物也。《爾雅》謂之蕨攗。又許慎《說文》云:「蔆,楚謂之芰, 秦謂之薢茩。」楊氏《丹鉛錄》以芰為雞頭,《離騷》「緝芰荷 以為衣」,言蔆葉不可緝衣,皆誤矣。按《爾雅》薢茩乃決 明之名,非蕨攗也。又《埤雅》:「芰荷」,乃藕上出水生花之 莖,非雞頭也。與蔆同名異物。許、楊二氏失於詳考,故 正之。

集解

陶弘景曰:「芰實,廬江間最多,皆取火燔以為米充糧, 今多蒸暴食之。」

《蘇頌》曰:「蔆處處有之。葉浮水上,花黃白色,花落而實 生,漸向水中乃熟。實有二種,一種四角,一種兩角。兩 角中又有嫩皮而紫色者,謂之浮蔆,食之尤美。江淮 及山東人暴其實,以為米代糧李時珍曰:「芰蔆有湖濼處則有之。蔆落泥中,最易生 發。有野蔆、家蔆,皆三月生,蔓延引,葉浮水上,扁而有 尖,光面如鏡。葉下之莖有股如蝦股,一莖一葉,兩兩 相差,如蝶翅狀。」五六月開小白花,背日而生,晝合宵 炕,隨月轉移。其實有數種,或三角、四角,或兩角、無角。 野蔆自生湖中,葉實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 老黑,嫩時剝食甘美,老則蒸煮食之。野人暴乾,剁米 為飯,為粥、為糕、為果,皆可代糧。其莖亦可暴收,和米 作飯,以度荒歉。蓋澤農有利之物也。家蔆種於陂塘, 葉實俱大,角軟而脆,亦有兩角彎卷如弓形者,其色 有青、有紅、有紫。嫩時剝食,皮脆肉美,蓋佳果也。老則 殼黑而硬,墜入泥中,謂之烏蔆。冬月取之,風乾為果, 生熟皆佳。夏月以糞水澆其葉,則實更肥美。按:段成 式《酉陽雜俎》云:「蘇州折腰蔆,多兩角。荊州」郢城蔆,三 角無刺,可以挼挱。漢武帝昆明池有浮根蔆,亦曰「青 水蔆」,葉沒水下,蔆出水上。或云:「元都有雞翔蔆,碧色, 狀如雞飛,仙人鳧伯子常食之。」

氣味

甘平無毒。

孟詵曰:「生食性冷利,多食傷人臟腑,損陽氣,痿莖生 蟯蟲。水族中,此物最不治病。若過食腹脹者,可暖薑 酒服之即消。亦可含吳茱萸咽津。」

李時珍曰:「《仇池筆記》言:蔆花開背日,芡花開向日,故 蔆寒而芡暖。」《別錄》言芰實性平,豈生者性冷,而乾者 則性平與?

主治

《別錄》曰:「安中,補五臟,不饑輕身。」

陶弘景曰:「蒸暴和蜜餌之,斷穀長生。」

《蘇頌》曰:「解丹石毒。」

李時珍曰:「鮮者解傷寒積熱,止消渴,解酒毒,射菵毒。」 《臞仙》曰:「擣爛澄粉食,補中延年。」

芰花氣味

濇。

芰花主治

李時珍曰。入染鬚髮方。

烏蔆殼主治

李時珍曰:「入染鬚髮方。亦止泄痢。」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

《菱科》
[编辑]

夏秋采之,去葉去根,惟留梗上圓科,如法熟食亦佳, 糟食更美,野菜中第一品也。

《菱角粉》
[编辑]

去皮。如《治藕》法取粉。

《直省志書》
[编辑]

《宛平縣》
[编辑]

《物產》:菱,御河者甚香。

《寧國縣》
[编辑]

土產多小菱,青菱間有之。

《高郵州》
[编辑]

《物產》:菱有三種:紅家菱、青家菱、野菱。出南湖者佳,俗 稱為「湖西菱。」

《吳縣》
[编辑]

《物產》:菱有紅綠色,鮮而大者最遲,俗呼「鴈來紅餛飩。」 處處有之,唯腰菱產於太湖濱。

《長洲縣》
[编辑]

《物產》:菱有紅白二種,白者名餛飩菱,紅者名老紅菱; 又一種特大,色紅,味鮮美,名「顧姚蕩蕩。」係兩姓合有 也。

《崑山縣》
[编辑]

土產,菱出婁縣,村者,大而味美。

《上海縣》
[编辑]

《物產》:菱西南之郊,窪田及人家池沼多種之。有青紅 二種,紅者最早,七月初即生,名「水紅菱。」稍遲而大者 曰「鴈來青」,曰「鸚哥青」,青而大者曰「餛飩菱。」

《秀水縣》
[编辑]

《物產》:菱紅有三種:沙角環菱。鍋蕩青有二種:餛飩菱、 尖角菱俗名「鬼矗菱。」

《烏程縣》
[编辑]

《物產》:菱有青、有紅,有兩角,有四角。晚秋竹箔曝乾,名 「風菱」,野菱最小,角多刺。

《山陰縣》
[编辑]

《物產》:「菱小者為刺菱,巨者為大菱,四角者為沙角。」菱 產莫盛於山陰,每歲八月,菱舟環集鑑湖中

菱部藝文一[编辑]

《屈建論》
晉·孫楚
[编辑]

加籩之品,菱芰存焉。楚多陂塘,菱所生。久自嗜之,而 抑按宰祝,既毀「就養無方」之禮,又失「奉死如生」之義。 奪平素欲,建何忍焉。

《謝賚菱啟》
梁·庾肩吾
[编辑]

上林紫水,雜薀藻而俱浮;雲夢清池,間芙蓉而外發。 珍踰百味,來薦畫盤;恩重千金,遂沾菲席。凌霜朱橘, 愧此開顏;含露蒲桃,慚其不䬼。

《非國語》
唐·柳宗元
[编辑]

屈到嗜芰,將死,戒其宗老曰:「苟祭我,必以芰。」 及祥,宗老將薦芰,屈建命去之,曰:「國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餽,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籩豆脯醢,則上下共之。不羞珍異,不陳庶侈,夫子其以私欲干國之典。」 遂不用。

非曰:門內之理,恩掩義。父子,恩之至也,而芰之薦,不 為愆義。屈子以禮之末,忍絕其父將死之言,吾未敢 賢乎爾也。苟薦其羊饋,而進芰於籩,是固不為非。《禮》 之言齋也,曰「思其所嗜。」屈建曾無思乎?且曰「違而道」, 吾以為逆也。

《屈到嗜芰論》
宋·蘇軾
[编辑]

「甚矣,子厚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賢者也。」夫豈不知為 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況於將死丁寧之言,棄而不 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於此者而奪其情 也。夫死生之際,聖人嚴之,薨於路寢,不死於婦人之 手。至於結冠纓,啟手足之末,不敢不勉,其於死生之 變亦重矣。父子平日之言,可以恩掩義,至於死生至 嚴之際,豈容以私害公乎?曾子有疾,稱「君子之所貴 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學禮於仲尼。管仲病,勸 桓公去三豎。夫數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於道德, 或訓其子孫,雖所趣不同,然皆篤於大義,不私其躬 也如是。今赫赫楚國,若敖氏之賢,聞於諸侯,身為正 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憂,其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 之,國人誦之,太史書之,天下後世不知夫子之賢,而 惟陋是聞,子木其忍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 而奪其情也。」然《禮》之所謂「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此言 人子追思之道也。曾晳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父沒 而不能讀父之書,母沒而不能執母之器,皆人子之 情自然也,豈待父母之命邪?今薦芰之事,若出於子 則可,自其父母則為陋耳,豈可以飲食之故,而成父 莫大之陋乎?曾子寢疾,曾元難於易簀。曾子曰:「君子 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 言為然,是曾元為孝子。而曾子顧禮之末,易簀於病 革之中,為不仁之甚也。中行偃死,視不可含。范宣子 盟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猶視欒懷子曰:「主苟 終,所不嗣事於齊者,有如河。」乃瞑。嗚呼!范宣子知事 吳為忠於主,而不知報齊以成夫子憂國之美,其為 忠則大矣。古人以愛惡比之美疢?《藥石》曰:「石猶生我。」 疢之美者,其毒滋多。由是觀之,柳子之愛屈到,是疢 之美;子木之違父命,藥石也哉!

《菱芰辯》
明·楊慎
[编辑]

《武陵記》: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其字不一。《說文》作 「蔆。」注曰:「楚謂之芰,秦謂之薢。」茩芰,菱也,果也;薢茩,決 明也,菜也。殊已混洧。《相如賦》:「外發芙蓉」,䔖華則芡實 也。又相如《凡物篇》云:「蔆從遴字作。」《爾雅》:「䔖,蕨。」攗即 決明也,《爾雅》注作「決光」,馬大年《嬾真子錄》誤作「英光」, 史繩祖已辯之。黃公紹云:「許慎所注,合是菜也。又《國 語》『屈到嗜芰』,蓋決明之菜,非水中芰也」,審矣。《爾雅》既 以水中之芰釋菜,《說文》又以菜釋水中之芰,由蔆名 不一,所以致惑。今按:菱,今之菱角;芰,今之雞頭,《楚辭》 緝芰荷以為衣,若是菱葉,不可為衣也。緣楚人名菱 為芰,所以致後世解二物不分,又以「決明」參之,愈益 淆亂。楚人名菱為芰,見《爾雅疏》。得此一解,可破前數 說之紛紛矣。

菱部藝文二詩詞[编辑]

《採菱歌》
宋·鮑照
[编辑]

鶩舲馳桂浦,息棹偃椒潭。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漢南。

弭榜搴蕙荑,停唱紉薰若。含傷捨泉花,營念採雲萼。

睽闊逢暄新,悽怨值妍華。秋心不可蕩,春思亂如麻。

要艷雙嶼裡,望美兩洲間。褭褭風出浦,容容日向山

煙曀越嶂深,箭迅楚江急。空抱琴中悲,徒望近關泣。

緘歎凌珠淵,收慨上金堤。春芳行歇落,是人方未齊。

思今懷近憶,望古懷遠識。懷古復懷今,長懷無終極。

《採菱曲》
齊·王融
[编辑]

炎光銷玉殿,涼風吹鳳樓。雕輜傃平隰,朱棹泊安流。 金華妝翠羽,鷁首畫飛舟。荊姬採菱曲,越女《江南》謳。 騰聲翻葉靜,散響谷雲浮。良時時一遇,佳人難再求。

《江上曲》
謝朓
[编辑]

《易》陽春草出,踟躕日已暮。蓮葉何田田,淇水不可渡。 願子淹桂舟,時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許,桂舟復容與。 江上可採菱,清歌共南楚。

《採菱曲》
梁·武帝
[编辑]

和云:「《菱歌女》,解佩《戲江陽》。」

江南稚女珠腕繩。金翠搖首紅顏興。桂棹容與歌《採 菱》。歌採菱,心未怡。翳羅袖,望所思。

《採菱曲》
簡文帝
[编辑]

「菱花落復合,桑女罷新蠶。」桂棹浮星艇,徘徊蓮葉南。

《採菱曲》
江淹
[编辑]

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採,試以緩愁年。 參差萬葉下,泛漾百流前。高彩隘通壑,香氣麗廣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絃》。乘黿非逐俗,駕鯉乃懷仙。 眾美信如此,無恨在清泉。

《詠小兒採菱》
劉孝綽
[编辑]

採菱非採綠,日暮且盈舠。踟躕未敢進,畏欲比殘桃。

《採菱曲》
徐勉
[编辑]

相攜及嘉月,採菱渡北渚。微風吹櫂歌,日暮相容與。 采采不能歸,望望方延佇。儻逢遺珮人,預以心相許。

《採菱曲》
陸罩
[编辑]

參差雜荇枝,田田競荷密。轉葉任香風,舒花影流日。 戲鳥波中蕩,游魚菱下出。不與文王嗜,羞持比萍實。

《採菱曲》
江洪
[编辑]

風生綠葉聚,波動紫莖開。含花復含實,正待美人來。

白日和清風,輕雲雜高樹。忽然當此時,採菱復相遇。

《採菱曲》
費昶
[编辑]

妾家五湖口,采菱五湖側。玉面不關妝,雙眉本翠色。 日斜天欲暮,風生浪未息。宛在水中央,空作「兩相憶。」

《采菱詞》
唐·儲光羲
[编辑]

「濁水菱葉肥,清水菱葉鮮。義不遊濁水,志士多苦言。」 潮沒具區藪,潦深雲夢田。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旋。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飯稻以終日,羹蓴將永年。 方冬水物窮,又欲休山樊。盡室相隨從,所貴無憂患。

《菱》
李嶠
[编辑]

「鉅野韶光暮,東平春溜通。」影搖江浦月,香引棹歌風。 日色翻池上,潭花發鏡中。五湖多賞樂,千里望難窮。

《江行無題》
錢起
[编辑]

細竹漁家路,晴陽看結罾。喜來邀客坐,分與折腰菱。

《采菱行》
劉禹錫
[编辑]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綵鴛翔。盪舟遊女滿中 央,採菱不顧馬上郎。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 輕浪。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笑語哇哇 顧晚暉,蓼花緣岸扣舷歸。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繫 船萍滿衣。家家竹樓連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攜觴 薦芰夜經過,醉蹋《大堤》《相應》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 照寒波白煙起。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看採菱》
白居易
[编辑]

菱池如鏡淨無波,白點花稀青角多。時唱一聲《新水 調》,謾人道是《採菱歌》。

《採菱曲》
戎昱
[编辑]

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秋風日暮南湖 裡,爭唱菱歌不肯休。

《和資政侍郎採菱》
宋·梅堯臣
[编辑]

紫角菱實肥,青銅菱葉老。孤根未能定,不及寒塘草。

《食菱》
蘇轍
[编辑]

野沼漲清泉,烏菱不值錢。蟹肥螯正滿,石破髓方堅。 節物秋風早,樽罍夜月偏。令人思淮上,小舫藕如椽。

《采菱舟》
金·張秦娥
[编辑]

「散策下松亭,水清魚可數。」卻上采菱舟,乘風過南浦。

《采菱女》
元·貢師泰
[编辑]

落日照淮甸,中流蕩回光。窈窕誰家女,采菱在橫塘。 風吹荷葉底,忽見紅粉妝。紅妝背人去,驚起雙鴛鴦。 鴛鴦去復來,煙水空茫茫。

《采菱曲》
楊維楨
[编辑]

若下清塘好,清塘勝若耶。鴛鴦飛鏡浦,鸂𪆟睡銀沙。 兩槳夾螳臂,雙榔交犬牙。照波還自惜,艷色似荷花。 袖惹紅萍濕,裙牽翠蔓斜。大堤東過客,背面在蒹葭。 日落江風起,清歌雜笑哇。

===
《吳下竹枝詞》
前人
===三箬春深草色齊,花間蕩漾勝耶溪。采菱三五唱歌

去,五馬行春駐大堤。

《天池芰荷》
黃棠
[编辑]

荷芰紛紛綠漲浮,天池風景勝瀛洲。於今萬仞青山 頂,分得銀河一派流。

《西湖竹枝詞》
楊慶源
[编辑]

《采菱》女兒新樣妝,瓜皮船小水中央。郎心只如菱刺 短,妾情還比藕絲長。

《采菱曲》
郭翼
[编辑]

《湖灣小婦歌采菱》,「盪舟曲曲花相迎,花開鏡裡搖明 星。搖明星,妬華月。郎不歸,怨花發。」

《和西湖竹枝詞》
釋文信
[编辑]

湖上采菱菱濕衣,泥中取藕藕得歸。怪殺鴛鴦不獨 宿,卻嫌鸂𪆟傍人飛。

《采菱曲》
明·蔣山卿
[编辑]

鶩舲乘滉漾,弭櫂弄漣漪。拾葉縈荷蓋,牽絲亂荇枝。 比鏡那能照,為盤詎易持。望美徒延佇,日暮重相思。

新妝麗且鮮,越女鬥嬋娟。飄風落紅粉,濺水濕花鈿。 紫莖牽更直,碧葉聚能圓。採摘將誰寄,私心祇自憐。

《采菱詞》
張元凱
[编辑]

菱角何纖纖,菱葉何田田。鴛鴦與鸂𪆟,對對浮晴川。 采菱白晳郎,盪槳後復前。偶逢西家姝,隔浦來采蓮。 嬌容入花亂,素腕隨荇牽。要住語綢繆,風動裙帶偏。 采采忘采角,但采葉在船。贈我雙蓮子,庶幾不空還。

《題採菱圖》
王璲
[编辑]

湖南風信起,湖北浪花多。欲唱《採蓮曲》,翻成《採菱歌》。 採菱歌斷汀洲暮,何處卻尋歸去路。誰搖蘭艇笑相 迎,燈火遙生白蘋渡。

苕溪余舊所經遊,秋高氣凄,風清水落,遠近漁歌,更唱互答。舟行沿洄,恍若世外,別來不知幾寒暑矣。吳中徐希孟攜謝孔昭所臨松雪翁《採菱圖》索詩,為作《吳歌》題其上,不能不動江南之思也。吳人王汝玉書於玉堂京署,時永樂己丑上巳日也。

《採菱圖》
杜瓊
[编辑]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紅裙綠髻誰家 人?小挺如梭不停泊。三三兩兩共採菱,纖纖十指寒 如冰。不怕指寒并刺損,只恐歸家無斗升。湖州人家 風俗美,男解耕田女絲枲。採菱即是採桑人,又與家 中助生理。落日青山斂暮煙,湖波十里鏡中天。清歌 一曲循歸路,不似耶溪唱《採蓮》。

《題菱科圖》
王鴻漸
[编辑]

《采菱科》「采菱科,小舟日日臨清波。采得菱來餘幾何, 竟無人唱采菱歌。風流無復越溪女,但采菱科救饑 餒。」

《采菱歌》
朱積
[编辑]

芳洲搖曳青蘋晚。蘭橈十里衣香亂。齊搴皓腕鬆金 釧。鬆金釧。濺羅衣。蕩輕槳,月中歸。

《採菱曲》
錢宰
[编辑]

綠柳橫塘曲,滄灣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落日浣紗渚,菱歌唱晚風。解衣濯秋水,乘月採芙蓉。

《采菱曲》
金·鑾
[编辑]

采菱秋水旁,驚起雙鴛鴦。獨自唱歌去,風吹荇帶長。

《采菱曲》
王世貞
[编辑]

蜻蜓刺水去,不復畏欹斜。渠自愛菱角,儂自愛菱花。

《采菱曲》
郭子直
[编辑]

采菱復采菱,采采日已暮。貪看馬上郎,迷卻花間渡。

《采菱歌》
齊·萊名
[编辑]

駕舲向深潭,渡口風正急。日暮采菱回,煙沈秋浦碧。

《鵲橋仙》
宋·張鎡
[编辑]

連汀接漵,縈蒲帶藻,萬鏡香浮光滿。濕煙吹霽木蘭 輕,照波底、紅嬌翠婉。 玉纖採處,銀籠攜去,一曲山 長水遠。彩鴛雙慣貼人飛,恨南浦、離多夢短。

菱部選句[编辑]

楚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宋玉《招魂》:「芙蓉始發,雜芰荷些。」

漢劉向《九歎》:「芙蓉蓋而蔆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司馬相如《上林賦》,「咀嚼菱藕。」

魏曹植《九詠》:「遇遊女於水裔,探菱花而結詞。」

晉左思《蜀都賦》:「綠菱紅蓮。」

郭璞《江賦》:「鱗被芰荷,攢布水蓏。翹莖瀵蕊,濯款散裹。 流光潛映,景炎露火。」忽忘夕而宵歸,詠採菱以扣舷。

潘岳《西征賦》:「鳧躍鴻漸,唼喋菱芡。」

唐《上官儀詩》:「密樹風煙積,迴塘荷芰新。」

儲光羲詩。「深潭菱葉疏。」

李白詩:「郎聽採菱女,一道夜歌歸。」

杜甫詩:「況資菱芡足,庶結茅茨迴。」城晚通雲霧,亭 深到芰荷。隔沼連《香芰》。《水果剝菱芡》。《采菱》寒 刺土。

錢起詩:「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爭。」

劉禹錫詩:「艷歌呈幾曲,江畔采新菱。」

柳宗元詩:「朵頤進芰實。」

韓愈詩:「菱葉故穿萍。」

孟郊詩:「菱翻紫角利。」

《張籍詩》:「翻芰紫角稠。」

李賀詩:「菱科映青罩。」瀉酒木蘭椒葉蓋,病容扶起 種菱絲。

白居易詩:「菱風香散漫。」

李益詩:「菱花覆碧渚。」

萬齊融詩:「垂菱布藻如妝鏡。」

陸龜蒙詩:「水國煙鄉足芰荷。」

薛逢詩:「日中漸見菱花舒。」

《韋莊詩》:「十畝菱花晚鏡清。」

《曹唐》詩:「碧花菱角滿潭秋。」

宋陳堯佐詩:「堆盤菱熟胭脂角,藉藻鱸鮮淡墨鱗。」 林逋詩:「含機綠錦翻新葉,滿篋青銅瑩古花。」

司馬光詩:「光翻芰葉齊。」

王安石詩:「菱角蜻蜓翠蔓深。」

楊萬里詩:「新菱剝釅紅。」

陸游詩。「深紅菱角密覆水。」何時卻泛耶溪路,臨聽 菱歌四面聲。

陶弼詩:「轉葉香隨風,舒花影凌日。」

《虞可齋》詩:「芰荷風起動清秋。」

元《薩都刺》詩:「酒渴冰盤破紫菱。」

明李蔉詩:「采菱莫近秋,駕船莫近洲。秋菱刺傷指,洲 淺風難使。」

菱部紀事[编辑]

《國語》: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 芰。」及祥,宗老將薦芰,屈建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屬之』。 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國之政,其法刑在民,藏在王 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訓後世。維微楚國,諸 侯莫不譽。其祭典有之曰:『國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饋, 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籩豆脯醢則上下 共之,不羞珍異,不陳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國之 典』』。」遂不用。

《淮南子》:「楚靈王作章華之臺,棄疾承民之怨而立公 子比,百姓避而去之,乃食菱飲水,枕槐而死。」

《說苑》:莒穆公有臣曰朱厲附,事穆公不見識焉。冬處 於山林,食杼栗,夏處洲澤,食蔆藕。穆公以難死,朱厲 附將往死之。其友曰:「子事君而不見識焉,今君難吾 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厲附曰:「始我以為君不我 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是果不知我也。吾將死之,以 激天下不知其臣者。」遂往死之。

《列仙傳》:「老萊子葅芰為食。」

《洞冥記》:「旦露池西有靈池,方四百步,有連錢荇、浮根 菱、倒枝藻。連錢荇,荇如錢文。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沈 波下,實細薄,皮甘香,葉半青半黃,霜降彌美,因名青 水菱也。倒枝藻者,枝橫倒水中,長九尺餘,如結網,有 野鴨秋鳧及鷗鷖來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 繒網也,亦名水網藻。」

有元都翠水,水中有菱,碧色,狀如雞飛,亦名「翔雞菱。」 仙人鳧伯子常游翠水之涯,采菱而食之,令骨輕舉, 身生毛羽也。

《拾遺記》:「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有倒生菱,莖如亂絲, 一花千葉,根浮水上,實沈泥中,名紫泥菱,食之不老。」 《漢書。龔遂傳》:「遂為渤海太守,秋冬課收斂,益畜果實 菱芡。」

謝承《後漢書》:袁閎父賀為彭城相,亡。閎到郡迎喪,饑 食菱芡,渴飲行潦。

《廣志》:「鉅野大菱,大於常菱。」

淮漢之南,凶年以芰為蔬。

《太康地記》:「武昌南湖通江,夏有水,冬則涸,於時靡所 產植,陶太尉立塘以遏水,常自不竭,因取瑯琊郡隔 湖魚菱以著湖內,菱甚甘美,異於他所。」

《續豫章記》:王鄰隱西山,頂菱角巾。又嘗就人買菱,脫 頂巾貯之,歎曰:「此巾名實相副矣。」

《南齊書魏靈敏傳》,「會稽人陳氏有三女,無男。祖父母 年八九十,老耄無所知。父篤癃病,母不安其室。值歲 饑,三女相率於西湖採菱蓴,更日至市貨賣,未嘗虧 怠,鄉里稱為義門,多欲取為婦。長女自傷煢獨,誓不 肯行。祖父母尋相繼卒,三女自營殯葬,為菴舍墓側《南史徐勉傳》,「勉嘗為書戒其子崧曰:『中年聊於東田』」 開營小園,瀆中並饒荷䓈,湖裡殊富芰蓮,雖云「人外, 城闕密邇」,亦雅有情趣。

《魚弘傳》:「弘為湘東王鎮西司馬,述職西上,道中乏食, 緣路採菱,作菱米飯給所部。弘度之所後人覓一菱 不得。」

《三國典略》:「齊師伐梁,梁以糧運不繼,調市人餽軍。建 康孔奐以菱屑為飯,用荷葉裹之,一宿之間,得數萬 裹。」

《陳書孫瑒傳》:「瑒性通泰,有財物散之親友。其自居處, 頗失於奢豪,庭院穿築,極林泉之致,歌童舞女,當世 罕儔,賓客填門,軒蓋不絕。及出鎮郢州,乃合十餘船 為大舫,於中立亭池,植荷芰,每良辰美景,賓僚並集, 泛長江而置酒,亦一時之勝賞焉。」

《洛陽伽藍記》:「光寶寺在西陽門外,園中有一海,號咸 池,葭芙被岸,菱荷覆水,青松翠竹,羅生其旁。」

《酉陽雜俎》:今人但言菱芰,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惟 王安貧《武陵記》言:「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今蘇州 折腰菱多兩角。成式曾於荊州有僧遺一斗郢城菱, 三角而無刺,可以節莎。

《南唐近事》:金陵城北有湖,周迴十數里,幕府、雞籠二 山環其西,鍾阜、蔣山諸峰聳其左,名園勝境,掩映如 畫。六朝舊跡多出其間,每歲菱藕罟網之利,不下數 十千,《建康實錄》所謂「元武湖」是也。

《宋史·禮志》:薦新:太宗景祐三年,禮官、宗正請每歲夏 季月,薦果以芡以菱。

《郭進傳》:「進為洺州團練使,於城四面植柳,壕中種荷 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 種也』。」

《蘇軾傳》:「軾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鹹苦,居民稀少。唐 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湖水多葑, 自唐及錢氏,歲輒浚治。宋興廢之葑積為田,水無幾 矣。漕河失利,取給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 淘,為民大患,六井亦幾於廢。軾見茅山一河專受江 潮,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造堰閘」 以為湖水蓄洩之限,江潮不復入市。以餘力復完六 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堤,以通行 者。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且募人種菱湖中, 葑不復生,收其利以備修湖。

《致虛閣雜俎》:七夕,徐婕妤雕鏤菱藕,作奇花異鳥,攢 於水晶盤中以進上,極其精巧,上大稱賞,賜以珍寶 無數。上對之竟日,喜不可言。至定昏時,上自散置宮 中几上,令宮人暗中摸取,以多寡精粗為勝負,謂之 「鬥巧」,以為歡笑。

《廬陵詩註》:「京師賣五岳宮菱。」

《後山詩話》:某守與客行林下,曰:「柏花十字裂。」顧客對 其倅晚食菱,方得對云:「菱角兩頭尖。」皆俗諺全語也。 石湖詩註:蜀中無菱,至蜀州西湖始見之。

《白嶽行記》:「九月九日,由謝村取餘杭,道,曲溪淺渚,被 水皆菱角,有深淺紅及慘碧三色,舟行掬手可取,而 不設塍塹。」僻地淳俗,此亦可見。余酒渴思解,奴子康 素工掠食,偶一命之,甚資咀嚼,平生恥為不義,此其 愧心者也。

《遵生八牋》。舊聞蓴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蓴,每每往彼 採食。今西湖三塔基旁,蓴生既多且美,菱之小者,俗 謂野菱,亦生基畔,夏日剖食,鮮甘異常,人少知其味 者。余每採蓴剝菱,作野人芹薦。此誠金波玉液,精津 碧荻之味,豈與世之羔烹兔炙較椒馨哉?供以水蔌, 啜以松醪,詠思蓴之詩,歌採菱之曲,更得嗚嗚牧笛 數聲,漁舟款乃相答,使我狂態陡作,兩腋風生。若彼 飽膏腴者,應笑我輩寒淡。

《江寧府志》:「大板紅菱,入口如冰雪,不待咀唼而化。」 《歸安縣志》:「菱湖在縣東南四十二里,其地產菱,故名。 居人採菱作菱米以備凶,又為百貨所集,作水市。」

菱部雜錄[编辑]

《風俗通》:殿堂象東井形,刻為荷菱。荷菱皆水物,所以 厭火也。

《杜恕篤論》:「夫萍之浮與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隨 波。是以堯舜歎巧言之亂德,仲尼惡紫之奪朱。」 物類相感,志:「菱煮過,以礬湯焯之,紅綠如生。」

煮菱要青,用石灰水拌過,先洗去灰,煮則青。

《學齋呫嗶》,前輩筆記,小說固有字誤或刊本之誤,因

而後生末學,不稽考本出處,承襲謬誤甚多,今略舉
考證
其一端。如馬大年永卿著《懶真子錄》,辯王逸注《楚詞》,

以芰為菱,秦人曰薢茩之誤當矣,惜其字有差誤,義 遂不著。永卿謂:《爾雅》「『薢茩英光』,注云:『英,明也,或云蔆 也,關西謂之薢茩』。又《爾雅》云:『蔆厥攟』。注:『今水中芰』。」此 皆馬所記也。今余考《爾雅》正本,則云「薢茩,芵光。」注「芵, 明也」,即今決明也。或曰䔖也,字從。非從。及至「蔆 厥攟」,然後從淩注水中芰也。則是䔖與蔆,其為二物 不同。王逸誤引陸生之「䔖」曰薢茩,而為水中之蔆,其 失明甚。而馬又併以從水兩「蔆」字交證,且誤以「芵光 芵明」為「英光英明」,此馬大年之誤,尤可哂也。

《老學菴筆記》:「芰,菱也。今人謂卷荷為伎荷。伎,立也。卷 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謂之伎荷。或作芰,非是。」白樂 天《池上早秋》詩云:「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乃是言 荷及菱二物耳。

《三柳軒雜識》:「菱花為水客。」

《瓶花譜》:「二品,八命白菱。」

《花曆》七月,菱花乃實,九月芰荷化為衣。

菱部外編[编辑]

《太平廣記》:「貞元中,湘潭尉鄭德璘家居長沙,有親表 居江夏,每歲一往省焉。中間涉洞庭,歷湘潭,多遇老 叟掉舟而鬻菱芡,雖白髮而有少容。德璘與語,多及 元解。詰曰:『舟無糗糧,何以為食』?叟曰:『菱芡耳』。德璘好 酒,長挈松醪,春過江夏,遇叟無不飲之,叟飲亦不甚 媿荷。德璘抵江夏,將返長沙,駐舟於黃鶴樓下,旁有」 鹺賈韋生者,乘巨舟亦抵於湘潭,其夜與鄰舟告別 飲酒。韋生有女,居於舟之舵樓,鄰女亦來訪別,二女 同處笑語。夜將半,聞江中有秀才吟詩曰:「物觸輕舟 心自知,風恬浪靜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紅 蕖香惹衣。」鄰舟女善筆札,因睹韋氏妝奩中有紅箋 一幅,取而題所聞之句,亦吟哦良久,然莫曉誰人所 製也。及旦,東西而去。德璘舟與韋氏舟同離鄂渚信 宿。及暮,又同宿至洞庭之畔,與韋生舟楫頗以相近。 韋氏美而艷,瓊英膩雲蓮蕊瑩波,露濯蕣姿,月鮮珠 彩,於水窗中垂釣。德璘因窺見之,甚悅。遂以紅綃一 尺,上題詩曰:「纖手垂鉤對水窗,紅蕖秋色艷長江。既 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雙」,強以紅綃惹其鉤。 女因收得,吟翫久之。然雖諷讀,終不能曉其義。女不 工刀札,又恥無以報,遂以鉤絲而投。夜來鄰舟,女所 題紅箋者,德璘謂女所製,疑思頗悅,喜暢可知,然莫 曉詩之意義,亦無計遂其款曲。由是女以所得紅綃 繫臂,自愛惜之。明月清風,韋舟遽揚帆而去。風勢將 緊,波濤恐人,德璘小舟,不敢同越,然意殊恨恨。將暮, 有漁人語德璘曰:「向者賈客巨舟,已全家沒於洞庭 耳。」德璘大駭,神思恍惚,悲惋久之,不能排抑。將夜,為 《弔江姝》詩二首,曰:「湖面狂風且莫吹,浪花初綻月光 微。沈潛暗想橫波淚,得共鮫人相對垂。」又曰:「洞庭風 軟荻花秋,新沒青蛾。細浪愁淚滴白蘋。君不見,月明 江上有輕鷗。」詩成,酹而投之。精貫神祇,至誠感應,遂 感水神,持詣水府。府君覽之,召溺者數輩曰:「誰是鄭 生所愛?」而韋氏亦不能曉其來由。有主者搜臂見紅 綃,而語府君曰:「德璘異日是吾邑之明宰,況曩有義 相及,不可不曲活爾命。」因召主者,攜韋氏送鄭生。韋 氏視府君,乃一老叟也。逐主者疾趨而無所礙。道將 盡,睹一大池,碧水汪然,遂為主者推墮其中,或沈或 浮,亦甚困苦。時已三更,德璘未寢,但吟紅箋之詩,悲 而益苦。忽覺有物觸舟,然舟人已寢,德璘遂秉炬照 之,見衣服綵繡,似是人物。驚而拯之,乃韋氏也,繫臂 紅綃尚在。德璘喜駭良久,女蘇息。及曉,方能言,乃說: 「府君感君」而活我命。德璘曰:「府君何人也。」終不省悟, 遂納為室。感其異也,將歸長沙。後三年,德璘當調選, 欲謀醴陵令韋氏,曰:「不過作巴陵耳。」德璘曰:「子何以 知?」韋氏曰:「向者水府君言,是吾邑之明宰,洞庭乃屬 巴陵,此可驗矣。」德璘志之,選果得巴陵令。及至巴陵 縣,使人迎韋氏,舟楫至洞庭側,值逆風不進,德璘使 傭篙工者五人而迎之,內一老叟挽舟,若不為意。韋 氏怒而唾之。叟回顧曰:「我昔水府活汝性命,不以為 德,今反生怒。」韋氏乃悟,恐悸,召叟登舟,拜而進酒果, 叩頭曰:「吾之父母當在水府,可省覲否?」曰:「可。」須臾,舟 楫似沒於波,然無所苦。俄到往時之水府,大小倚舟 號慟,訪其父母,居止儼然,第舍與人世無異。韋氏詢 其所須,父母曰:「所溺之物,皆能至此,但無火化,所食 唯菱芡耳。」持白金器數事而遺女曰:「吾此無用處,可 以贈爾,不得久停。」促其相別。韋氏遂哀慟,別其父母。 叟以筆大書韋氏巾曰:「昔日江頭菱芡,人蒙君數飲 松醪,春活君家室以為報,珍重長沙鄭德璘。」書訖,叟 遂為僕侍。數百輩自舟迎歸府舍。俄頃,舟卻,出於湖 畔,一舟之人,咸有所睹。德璘詳詩意,方悟水府老叟, 乃昔日鬻菱芡者。歲餘,有秀才崔希周投詩卷於德 璘,內有《江上夜拾得芙蓉》詩,即韋氏所投德璘紅箋 詩也。德璘疑詩,乃詰希周,對曰:「數年前泊輕舟於鄂渚,江上,月明時尚未寢,有微物觸舟,芳馨襲鼻。取而」 視之,乃一束芙蓉也。因而製詩。既成,諷詠良久,敢以 實對。德璘歎曰:「命也。」然後更不敢越洞庭。德璘官至 刺史。

芡部彙考[编辑]

《釋名》
[编辑]

芡:周禮       《雞壅》。莊子

卵蔆。管子      芡實:本經

雞頭。本經      鴈喙。本經

《鴈頭》。古今注     《蒍子》。別錄

《鴻頭》:綱目      《水流黃》,談圃

䓈菜。圖經

芡圖

芡圖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籩人》「掌四籩之實。加籩之實,蔆芡、栗脯,蔆芡、栗脯。」

訂義鄭康成曰:「蔆,芰也;芡,雞頭也。重言之者,以四物為八籩也。」 鄭鍔曰:「蔆芡之類,皆生於水,以類推之,則取物之深遠者,所以致其物之難得也。」

《地官》
[编辑]

大司徒之職,「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 其植物宜膏物。」

訂義鄭氏曰:「『膏』,當為「櫜』,字之誤也。蓮、芡之屬,有《櫜韜》。」

《揚雄方言》
[编辑]

《雜釋》
[编辑]

䓈,芡,雞頭也。北燕謂之䓈,青徐淮泗之間謂之芡。南 楚江湘之間謂之「雞頭」,或謂之「鴈頭」,或謂之「烏頭。」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種芡法》
[编辑]

一名雞頭,一名「鴈啄」,即今芰子是也。由子形上花似 雞冠,故名曰「雞頭。」八月中收取,擘破,取子,散著池中, 自然生也。

《陸佃埤雅》
[编辑]

《芡》
[编辑]

芡葉似荷而大,其上有數十,蹙衄如沸梂,生而有芒 刺,其中有米,可以濟饑。傳云:「蓮芡之屬有櫜韜,一名 雞頭。」蓋其蓬鐏似雞首,故曰雞頭,一名雞壅。《莊子》曰: 「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壅也,豕零也,是時為帝者 也。」此言貴賤更事也。當其所須則貴,雖用而緩則賤, 豈有常也哉?俗云:「荷華日舒夜斂,芡華晝合宵炕」,此 陰陽之異也。《方言》曰:「北燕謂之䓈,青徐淮泗之間謂 之芡,南楚江淮之間謂之雞頭,或謂之鴈頭」,狀蓋似 禽鳥之首,故取以名之。《周官》:「籩人加籩之實,蔆芡栗 脯。」蔆芡取之水,栗脯取之陸。所謂籩豆之實,水陸之 品也。

《羅願爾雅翼》
[编辑]

《芡》
[编辑]

芡,雞頭也。幽州人謂之鴈頭。葉如荷而大,葉上蹙衄 如沸,有芒刺,兼有觜,若雞鴈之頭,又名鴈啄。實內有 米,圓白如珠,久食宜人。說者曰:「小兒食不能長大,故 駐年。」或曰:「芡實蓋溫平耳,然食之必枚,食而細嚼,足 以致上池之津,故能益人,猶如馬齧短草則肥悅。」今 芡與菱皆水物而性異。芡華向日,菱華背日,其陰陽 向背不同,故損益亦不同也。《周禮》亦以為加籩之實。 龔遂為渤海太守,勸民冬益畜果實菱芡。《淮南子》曰: 「雞頭已瘻。」許叔重以雞頭為水中芡,愈頭。「之疾。」按 上下文,狸頭愈鼠,雞頭已瘻,䖟散積血,啄木愈齲,此 類之可推者。詳書本意,皆謂此禽蟲平日所啄食,故 能致此病。類可推尋雞頭似不謂此,然或當亦能已 瘻爾。此物水草陂澤多有,陶隱居乃云:此即今蒍子 形,上花似雞冠,故名雞頭。雞冠乃陸草,長五、六尺,榦 葉皆紅,其花正紅,狀如雞冠,何預芡耶?《莊子·雞壅疏》 云:「雞頭草也。服之延年。」韓文公詩云:「鴻頭排刺芡。」陳 士良云:「有軟根名䓈菜。」

《王世懋瓜蔬疏》
[编辑]

《芡》
[编辑]

芡一名「雞頭」,果中之美味,而最補益人,然獨杭州多而佳。京師產者,形如刺蝟,而有粳、糯。糯而大者味勝。 杭產,吾地俱不宜,然勤種之,鮮摘亦勝。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芡考》
[编辑]

《王楨》曰:「芡苗生水中,葉大如荷,皺而有刺。花開向日, 花下結實,故菱寒而芡暖。」

又曰:「雞頭作粉,食之甚妙。河北沿溏濼,居人採之,舂 去皮,搗為粉,蒸煠作餅,可以代糧。」龔遂守渤海,勸民 秋冬益蓄菱芡,蓋謂其能充饑也。

救饑

採嫩根莖,煠熟食。採實,人剝食之,蒸過烈日曬之,其 皮即開。舂去皮,搗碎為粉,蒸煠作餅,皆可食。

《王象晉群芳譜》
[编辑]

《芡》
[编辑]

秋間熟時,取實之老者,以蒲包包之,浸水中。三月間 撒淺水內,待葉浮水面,移栽淺水,每科離二尺許,先 以麻餅或豆餅拌勻河泥種時以蘆記其根。十餘日 後,每科用河泥三四盌壅之。

《本草綱目》
[编辑]

芡實釋名[编辑]

陶弘景曰:「此即今蒍子也。莖上花似雞冠,故名雞頭。」 《蘇頌》曰:「其苞形類雞鴈頭,故有諸名。」

李時珍曰:芡可濟儉歉,故謂之芡。雞壅,見《莊子無鬼》 篇。卵蔆,見《管子五行篇》。揚雄《方言》云:「南楚謂之雞頭, 幽燕謂之鴈頭。徐青、淮泗謂之芡子,其莖謂之蒍,亦 曰䓈。」鄭樵《通志》以鉤芺為芡,誤矣。鉤芺,陸生草也,其 莖可食。水流黃,見下。

集解

《別錄》曰:「雞頭實,生雷池池澤。八月采之。」

韓保昇曰:「苗生水中,葉大如荷,皺而有刺。花子若拳 大,形似雞頭。實若石榴。其皮青黑,肉白如蔆米也。」 《蘇頌》曰:「處處有之。生水澤中。其葉俗名雞頭盤。花下 結實,其莖嫩者名蒍。」亦名䓈菜。人采為蔬茹。 寇宗奭曰:「天下皆有之。臨水居人,採子去皮、擣仁為 粉,蒸煠作餅,可以代糧。」

李時珍曰:「芡莖三月生葉貼水,大於荷葉,皺文如縠, 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莖、葉皆有刺。其莖長至丈餘,中 亦有孔,有絲。嫩者剝皮可食。五、六月生紫花,花開向 日結苞,外有青刺如蝟刺及栗毬之形。花在苞頂,亦 如雞喙及蝟喙。剝開內有斑駁軟肉裹子,累累如珠 璣。殼內白米,狀如魚目。深秋老時,澤農廣收,爛取芡」 子,藏至囷石,以備荒歉。其根狀如三稜,煮食如芋。

修治

孟詵曰:「凡用蒸熟,烈日曬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李時珍曰:「新者煮食良。入澀精藥,連殼用亦可。」按:陳 彥和《暇日記》云:「芡實一斗,以防風四兩,煎湯浸過用, 且經久不壞。」

氣味

甘平濇無毒。

陶弘景曰:「小兒多食,令不長。」

《孟詵》曰:「生食,多動風冷氣。」

寇宗奭曰:「食多不益脾胃,兼難消化。」

主治

《本經》曰:「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 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陳日華曰:「開胃助氣。」

李時珍曰:「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發明

陶弘景曰:「《仙方》取此合蓮實餌之,甚益人。」

《蘇恭》曰:「作粉食,益人,勝於淩也。」

蘇頌曰:「取其實及中子擣爛,暴乾,再搗篩末,熬金櫻 子煎和丸服之。云補下益人,謂之水陸丹。」

李時珍曰:按:孫升《談圃》云:「芡本不益人,而俗謂之水 流黃」,何也?蓋人之食芡,必咀嚼之,終日囁囁,而芡味 甘平,腴而不食之者能使華液流通,轉相灌溉,其 功勝於乳石也。《淮南子》云:「貍頭愈癙,雞頭已瘻。」註者 云:「即芡實也。」

雞頭菜氣味

鹹甘平無毒。

雞頭菜主治

李時珍曰:「止煩渴,除虛熱,生熟皆宜。」

根氣味

同莖。

根主治

陳士良曰:「小腹結氣痛,煮食之。」

附方

雞頭粥「益精氣,強志意,利耳目。雞頭實三合,煮熟去 殼粳米一合,煮粥,日日空心食。」經驗方

玉鎖丹:治精氣虛滑。用芡實連莖方見藕節下 四精丸:治思慮色慾過度,損傷心氣,小便數,遺精。用 秋石、白茯苓、芡實、蓮肉各二兩,為末,蒸棗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永類方

分清丸治濁病。用芡實粉、白茯苓粉、黃蠟化蜜和丸, 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鹽湯下。摘元方

偏墜氣塊:「雞頭根切片煮熟,鹽醋食之。」法天生意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

《芡實粥》
[编辑]

用芡實去殼三合,新者研成膏,陳者作粉,和粳米三 合煮粥食之。益精氣,強智力,聰耳目。

《雞頭粉》
[编辑]

取新者,曬乾去殼,搗之成粉。

《河上公服芡實散方》
[编辑]

乾雞頭實去殼忍冬莖葉,揀無蟲污,新肥者,即金銀 花也。乾藕各一斤為片段,於甑內炊熟曝乾,擣羅為 末,每日食後,忍冬湯浸水服一錢匕,久服益壽延年, 身輕不老,悅顏色,壯肌膚,健脾胃,去留滯,功妙難盡, 久則自知。

《直省志書》
[编辑]

《吳江縣》
[编辑]

《物產》:雞頭實大而甘,植蕩田中,北過蘇州,南踰嘉興, 皆給於此。浙之西湖有之,不及此也。

《無錫縣》
[编辑]

土產:雞頭,出鵝湖華氏祖墓之旁。其產「處不及百畝, 每秋風乍起,香苞玉綻,萬顆勻圓,使人忘飽。居民多 取吳中所出雜以入市,或臨視採之,輒先置其根下, 亦鮮有甚真者。數年來,萬安鄉龍塘岸所生,差堪伯 仲。」

芡部藝文詩詞[编辑]

《雞頭》
唐·闕名
[编辑]

湖浪參差疊寒玉,水仙曉轉缽盤綠。淡黃根老栗皺 圓,染青刺短金罌熟。紫羅小囊光緊蹙,一掬珍珠藏 蝟腹。叢叢引嘴傍蓮洲,滿川恐作天雞哭。

《初食雞頭有感》
宋·歐陽修
[编辑]

「六月京師暑雨多,夜夜南風吹芡嘴。凝祥池鎖會靈 園,僕射荒陂安可擬。爭先園客採新苞,剖蚌得珠從 海底。都城百物貴新鮮,厥價難酬與珠比。金盤磊落 何所薦,滑臺潑醅如玉醴。自慚竊食萬錢廚,萬口飄 浮嗟病齒。」卻思年少在江湖,野艇高歌菱荇裡。香新 味全手自摘,玉潔沙磨軟還美。一瓢固不羨五鼎,萬 事適情為可喜。何時遂買潁東田,歸去結茅臨野水。

《采芡》
文同
[编辑]

芡盤圓圓開碧輪,東城壕中如疊鱗。漢南父老舊不 識,日日岸上多少人。駢頭鬅鬆露秋熟,綠刺紅針割 寒玉。提籠當筵破紫苞,老蚌一開珠一掬。吹臺北下 凝祥池,圃田東邊僕射陂。如今兩處盡湮沒,異日此 地名應馳。物貴新成味尤美,可惜飄零還入水。料得 明年轉更多,一匝清波流珠子。

《食雞頭》
蘇轍
[编辑]

芡葉初生縐如縠,南風吹開輪脫轂。紫苞青刺攢蝟 毛,水面放花波底熟。森然赤手初莫近,誰料明珠藏 滿腹。剖開膏液尚模糊,大盎磨聲風雨速。清泉活火 曾未久,滿堂坐客分升掬。紛然咀噍唯恐遲,勢若群 雛方脫粟。東都每憶會靈沼,南國陂塘種尤足。東遊 塵土未應嫌,此物秋來日常食。

《食雞頭》
前人
[编辑]

風開芡嘴鐵為鬚,斧斫沙磨旋付廚。細嚼兼收上池 水,徐嚥還成滄海珠。佳客滿堂須一斗,閒居賴我近 平湖。多年不到會靈沼,氣味宛然初不殊。

《雞頭》
陶弼
[编辑]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聯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不應徒適口,炎帝亦曾名。

《食雞頭》
楊萬里
[编辑]

江妃有訣煮珍珠,菰飯牛酥軟不如。手劈雞腮金五 色,盤傾驪頷琲千餘。夜光明月供朝嚼,水府靈宮恐 夕虛。好與藍田餐玉法,編歸辟穀《赤松書》。

三危瑞露凍成珠,九轉丹砂鍊不如。鼻觀溫芳吹桂 歇,齒根軟熟剝胎餘。半甌鷹爪中秋近,一炷龍涎丈 室虛。卻憶吾廬野塘畔,滿山柿葉正堪書。

《雞頭》
前人
[编辑]

龍宮失曉惱江妃,也養鳴雞報早暉。要啄稻粱無半 粒,只教滿頷飽珠璣。

《芡實》
姜特立
[编辑]

芡實遍芳塘,明珠截錦囊。風流薰麝氣,包裹借荷香。

《建州絕無芡頗思之戲作》
陸游
[编辑]

鄉國雞頭買早秋,綠荷紅縷最風流。建州城裡西風 冷,白棗堆盤看卻愁

《浣溪沙》
宋·昭順老人
[编辑]

的皪堪為席上珍。銀鐺百沸麝臍熏。蕭娘欲餌意中 人。 拈處玉纖籠蚌顆,剝時瓊齒嚼香津,仙郎入口 即輕身。

《霓裳中序第一》詠雞頭
明·楊慎
[编辑]

青霞裁霧縠。正錦㶑、瑤潘碧澳。水底鮫人織女,當翠 房深處,新妝乍沐,塵消羅襪。冶步盈盈出鱗屋。向何 許、滿身瓔珞,雲轍轉,風轂。 皎鏡全澄獨漉。相掩映、 荷裳芰服。昨夜龍宮失曉。也養天雞,啟明傳旭。啄糧 無半菽。筭只有、明珠滿腹。江妃把,金針穿玩,遞與素 娥掬。

芡部選句[编辑]

唐·杜甫詩:「況資菱芡足,庶結茅茨迥。」水果剝菱芡。 錢起詩:「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爭。」

《韓愈詩》:「平池散芡盤。」《風》能拆芡嘴。

《孟郊詩》:「鴻頭排刺芡。」

溫庭筠詩:「繡頷金鬚盪倒光,團圓皺綠雞頭葉。」 宋宋祁詩:「磨沙漉水莩殼滑,斫桂煮釜風波聲。」 梅堯臣詩:「吳雞鬥罷絳幘碎,海蚌捧出珍珠明。」 黃庭堅詩:「剝芡珠走盤。」《千頭剖蚌》明珠熟,《明珠 論》斗煮雞頭。

王巖叟詩。「水晶冷浸碧玉叢。琉璃湧出青毛蝟。」 陸游詩。「芡嘴拆秋風。」雞頭「纍纍如大珠。」港種《雞 頭》采滿船。

鄭清之詩。「玉質欲藏如許脆。鐵芒何苦太尖生。」 元馬祖常詩。「沼綠芡盤鋪。」

明王象明詩:「雞頭新劈驪頷顆。」

芡部紀事[编辑]

《漢書龔遂傳》:「遂為渤海太守,秋冬課收斂,益畜果實 菱芡。」

謝承《後漢書》:袁閎父賀為彭城相,亡。閎到郡迎喪,饑 食菱芡,渴飲行潦。

《南史徐勉傳》:「勉嘗為書戒其子崧曰:中年聊於東田 開營小園,瀆中並饒荷䓈,湖裡殊富芰蓮,雖云人外, 城闕密邇,亦雅有情趣。」

《宋史·禮志》:薦新:太宗景祐三年,禮官、宗正請每歲夏 季月,薦果以芡以菱。

芡部雜錄[编辑]

《莊子》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廱也,豕零也,是時為 帝者也,何可勝言。廱或作壅。《司馬》云。雞壅。即雞頭 也。

《淮南子》:「雞頭已瘻。」瘻、頸腫疾。雞頭水中芡, 《東坡雜記》:吳子野云:「芡實蓋溫平爾,本不能大益人, 然俗謂之水硫黃,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嚙而細嚼 之,未有多嘬而亟嚥者也。舌頰唇齒,終日囁嚅,而芡 無五味,腴而不膩,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 人華液流通,轉相挹注,積其力,雖過乳石可也。」 暇日記雞頭一斗,用防風四兩,換水浸之,久久益佳。 他果煮以防風水浸之,經月不壞。陳彥和每用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