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2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錄
附子部彙考
附子圖
張揖博雅〈釋草〉
本草綱目〈附子 白附子〉
附子部藝文一
附子贊 宋宋祁
彰明附子記 楊天惠
附子部藝文二〈詩〉
越州陶山附子岡 宋林景熙
附子部紀事
附子部雜錄
側子部彙考
本草綱目〈側子〉
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附子部彙考
[编辑]釋名
〈博雅〉 奚毒。〈博雅〉 附子:〈博雅〉 白附子。〈別錄〉
《鬲子》。〈彰明附子記〉 天錐。〈彰明附子記〉
《漏藍子》。〈彰明附子記〉虎掌。〈大明〉
木鱉子。〈雷斆〉
附子圖
《張揖博雅》
[编辑]釋草
[编辑]〈音捉〉奚毒,附子也。一歲為萴子,二歲為烏喙,三歲為 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
《本草綱目》
[编辑]附子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 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 物也。」別有草烏頭、白附子,故俗呼此為黑附子、川烏 頭以別之。諸家不分烏頭,有川草兩種,皆混雜註解, 今悉正之。
集解
《別錄》曰:「附子,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冬月采為附子,春 月采為烏頭。」
陶弘景曰:「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八角者良。 烏頭四月采。春時莖初生有腦,頭如烏鳥之頭,故謂 之烏頭。有兩岐,其蔕狀如牛角者,名烏喙,取汁煎為 射菵。天雄似附子,細而長,乃至三、四寸。側子即附子 邊角之大者,並是同根。而《本經》附子出犍為,天雄出 少室,烏頭出朗陵,分生三處,當各有所宜也。」今則無 別矣。
蘇恭曰:「天雄、附子、烏頭,並以蜀道綿州、龍州者佳,俱 以八月采造。餘處雖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 來者,全不堪用。」
《大明》曰:「天雄大而長,少角刺而實。附子大而短,有角, 平穩而實。烏喙似天雄,烏頭次於附子,側子小於烏 頭。連聚生者,名為虎掌,並是天雄一裔子母之類,氣 力乃有殊等,即宿根與嫩者爾。」
《雷斆》曰:「烏頭,少有莖苗身長而烏黑,少有旁尖。烏喙, 皮上蒼色有尖,頭大者孕八九個,周圍底陷,黑如烏 鐵。天雄,身全矮無尖,周匝四面有附子,孕十一個,皮 蒼色。側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顆如棗核者,木鱉子是 喙附烏雄,側中毗患者不入藥用。」
韓保昇曰:「正者為烏頭,兩岐者為烏喙,細長三、四寸 者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為附子,旁連生者為側 子。五物同出而異名。苗高二尺許,葉似石龍芮及艾。」 寇宗奭曰:「五者皆一物,但依大小長短,以象而名之 耳。」
蘇頌曰:「五者今並出蜀土,都是一種所產。其種出於 龍州,冬至前,先將陸田耕五七遍,以豬糞糞之,然後 布種,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後方成。其苗高三四尺, 莖作四稜,葉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實細小如桑 葚狀,黑色。本只種附子一物,至成熟後,乃有四物,以 長二三寸者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為側子。附子」 之絕小者,亦名側子,元種者為烏頭。其餘大小者皆為附子,以八角者為上。綿州彰明縣多種之,惟赤水 一鄉者最佳,然收采時月,與《本草》不同。謹按《本草》冬 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博物志》言:附子、烏頭、天雄,一 物也,春夏秋冬采之各異。而《廣志》云:「奚毒,附子也。一 年為側子,二年為烏喙,三年為附子,四年為烏頭,五 年為天雄。」今一年種之,便有此五物,豈今人種蒔之 法,用力倍至,故爾繁盛乎?
李時珍曰:「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 謂之川烏頭是也。春未生子,故曰『春采為烏頭;冬則 生子已成,故曰『冬采為附子』』。」其天雄、烏喙、側子皆是。 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獨頭者,即無此數 物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 謂之草烏頭者是也。故曰:「其汁煎為射菵。」陶弘景不 「知烏頭有二,以附子之烏頭註射菵之烏頭,遂致諸 家疑貳。而雷斆之說,尤不近理。宋人楊天惠著《附子 記》甚悉,今撮其要讀之,可不辨而明矣。」其說云:「綿州 乃故廣漢地,領縣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領鄉二十, 惟赤水、廉水、昌明、會昌四鄉產附子,而赤水為多。每 歲以上田熟耕作,壟取種於龍安、龍」州、齊歸、木門、青 堆、小坪諸處。十一月播種,春月生苗。其莖類野艾而 澤,其葉類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黃蕤,長苞而圓。七月 采者,謂之「早水」,拳縮而小,蓋未長成也。九月采者乃 佳。其品凡七,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 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 附而長者為天雄,附而尖者為天錐,附而上出者為 側子,附而散生者為漏藍子。皆脈絡連貫,如子附母, 而附子以貴,故專附名也。凡種一而子六七以上則 皆小;種一而子二三則稍大;種一而子特生則特大。 附子之形,以蹲坐正節角少者為上,有節多鼠乳者 次之,形不正而傷缺風皺者為下。《本草》言附子八角 者為良,其角為側子之說甚謬矣。附子之色,以花白 者為上,鐵色者次之,青綠者為下。天雄、烏頭、天錐,皆 以豐實盈握者為勝。漏藍、側子,則園人以乞役夫,不 足數也。謹按:此《記》所載漏藍,即雷斆所謂木鱉子,《大 明》所謂虎掌者也。其鬲子,即烏喙也。天錐,即天雄之 類。醫方亦無此名,功用當相同爾。
修治
韓保昇曰:「附子、烏頭、天雄、側子、烏喙,采得,以生熟湯 浸半日,勿令滅氣出,以白灰裛之,數易使乾。又法:以 米粥及糟麴等淹之,並不及前法。」
蘇頌曰:「五物收時,一處造釀,其法先於六月內造大 小麪麯,未采前半月,用大麥煮成粥,以麴造醋,候熟 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則以水解之。將附子去根,鬚 於新甕內淹七日,日攪一遍,撈出,以疏篩攤之,令生 白衣,乃向慢風日中曬之百十日,以透乾為度。若猛 日則皺而皮不附肉。」
李時珍曰:按:《附子記》云:「此物最多,不能常熟。或種美 而苗不茂,或苗秀而根不充,或已釀而腐,或已曝而 攣,若有神物陰為之者。故園人常禱於神,目為藥妖。」 其釀法:用醋醅安密室中,淹覆彌月,乃發出。㫰乾方 出釀時,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輒不盈握,故及一兩者, 極難得。土人云:「但得半兩以上者皆良。」蜀人餌者少, 惟秦、陝、閩、浙人宜之。然秦人纔市其下者,閩、浙纔得 其中者,其上品則皆貴人得之矣。
陶弘景曰:「凡用附子、烏頭、天雄,皆熱灰微炮令拆,勿 過焦,惟薑附湯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須甘草、人參、 生薑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
《雷斆》曰:「凡使烏頭,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 用附子,須底平有九角如鐵色,一箇重一兩者,即是。 氣全。勿用雜木火,只以柳木炭火中炮令皴拆,以刀 刮去上孕子,并去底,火擘破,於屋下午地上掘一土 坑,安之一宿,取出焙乾用。若陰制者,生去皮尖底,薄 切,以東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漉出,日中曬用。」 朱震亨曰:「凡烏附、天雄,須用童子小便浸透煮過,以 殺其毒,并助下行之力。入鹽少許尤好。或以小便浸 二七日,揀去壞者,以竹刀每個切作四片,井水淘淨, 逐日換水,再浸七日,曬乾用。」
李時珍曰:「附子生用則發散,熟用則峻補。生用者,須 如陰制之法,去皮臍入藥。熟用者,以水浸過,炮令發, 拆去皮臍,乘熱切片再炒,令內外俱黃,去火毒入藥。 又法:每一箇用甘草二錢,鹽水、薑汁、童便各半盞,同 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氣味
辛溫,有大毒。
《別錄》曰:「甘,大熱。」
《吳普》曰:「神農: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當之:苦,大溫,有 大毒。」
張元素曰:「大辛、大熱,氣厚味薄,可升可降,陽中之陰, 浮中沉,無所不至,為諸經引用之藥。」
王好古曰:「入手少陰、三焦、命門之劑。其性走而不守, 非若乾薑止而不行趙嗣真曰: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仲景麻黃附子細 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是也。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 仲景乾薑附子湯、通脈四逆湯是也。」
戴元禮曰:「附子無乾薑,不熱。得甘草,則性緩;得桂,則 補命門。」
李燾曰:「附子得生薑則能發散,以熱攻熱,又導虛熱 下行,以除冷病。」
徐之才曰:「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人 參、黃耆。」
李時珍曰:「畏菉豆、烏韭、童溲、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 鹽,下達命門。」
主治
《本經》曰:「風寒欬逆,邪氣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 步,破癥堅積聚,血瘕,金瘡。」
《別錄》曰:「腰脊風寒,腳氣冷,冷弱,心腹冷痛,霍亂轉筋, 下痢赤白,溫中強陰,堅肌骨。又墮胎,為百藥長。」 張元素曰:「溫煖脾胃,除脾濕腎寒,補下焦之陽虛。」 李杲曰:「除臟腑沉寒,三陽厥逆,濕淫腹痛,胃寒蚘動, 治經閉,補虛散壅。」
王好古曰:「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李時珍曰:「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 厥,柔痓,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 厥頭痛,暴瀉,脫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 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合蔥涕塞耳治聾。」
烏頭。〈即附子母。〉主治。
張元素曰:「諸風,風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濕,養臟 腑,去心下堅痞,感寒腹痛。」
《李杲》曰:「除寒濕行經,散風邪,破諸積冷毒。」
王好古曰:「補命門不足,肝風虛。」
李時珍曰:「助陽退陰,功同附子而稍緩。」
發明
寇宗奭曰:「補虛寒須用附子,風家即多用天雄,大略 如此。其烏頭、烏喙、附子,則量其材而用之。」
李時珍曰:「按王氏《究原方》云:附子性重滯,溫脾逐寒; 川烏頭性輕疏,溫脾去風。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風疾 即用川烏頭。一云:凡人中風,不可先用風藥及烏附, 若先用氣藥,後用烏附,乃宜也。又凡用烏附藥,並宜 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蓋陰寒在下,虛陽上浮。治之以 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 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而病氣隨愈, 不違其性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昔張仲景治寒 疝內結,用蜜煎烏頭。《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 之嚥汁。朱丹溪治疝氣,用烏頭、巵子,並熱因寒用也。 李東垣治馮翰林姪,陰盛格陽,傷寒面赤目赤,煩渴 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薑附湯加人參。投 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聖之妙也。
吳綬曰:「附子乃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 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沈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脈沈 細,甚則脣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 死回生之功。近世陰證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 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 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 子。溫經散寒。捨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劉完素曰:「俗方治麻痹,多用烏附,其氣暴能衝開道 路,故氣愈麻,及藥氣盡而正氣行,則麻病愈矣。」 張元素曰:「附子以白朮為佐,乃除寒濕之聖藥,濕藥 宜少加之,引經又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則便溺有節, 烏、附是也。」
虞摶曰:「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能引補 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 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 表之風寒;引溫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裏之冷濕。」 朱震亨曰:「氣虛熱甚者,宜少用附子以行參、耆;肥人 多濕,亦宜少加烏附行經;仲景八味丸,用為少陰嚮 導」,後世因以附子為補藥誤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 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黃之滯,可致遠爾。烏頭、天雄 皆氣壯形偉,可為下部藥之佐,無人表其害人之禍, 相習用為治風之藥及補藥,殺人多矣。
王履曰:「仲景八味丸,為陰火不足者設。錢仲陽六味 地黃丸,為陰虛者設。附子乃補陽之藥,非為行滯也。」 王好古曰:「烏附非身涼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服附 子以補火,必妨涸水。」
李時珍曰:「烏附毒藥,非危病不用,而補藥中少加引 導,其功甚捷。有人纔服錢匕,即發燥不堪,而昔人補 劑,用為常藥,豈古今運氣不同耶?」荊府都昌王體瘦 而冷,無他病,日以附子煎湯飲,兼嚼硫黃,如此數歲。 蘄州衛張百戶平生服鹿茸附子藥,至八十餘,康健 倍常。宋張杲《醫說》載:趙知府耽酒色,每日煎乾薑熟 附湯,吞硫黃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則倦弱不能 支,壽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為害。若此數人,皆其臟 腑稟賦之偏,服之有益無害,不可以常理概論也。又《瑣碎錄》言:「滑臺風土極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栗,此則 地氣使然爾。」
烏頭附子尖主治
李時珍曰:「為末,茶服五分。吐風痰癲癇。」
發明
李時珍曰:「烏附用尖,亦取其銳氣直達病所爾,無他 義也。」《保幼大全》云:「小兒慢脾驚風,四肢厥逆,用附子 尖一箇,硫黃棗大一箇,蝎稍七箇,為末,薑汁麪糊丸 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亦治久瀉尫羸。凡用烏附, 不可執為性熱,審其手足冷者,輕則用湯,甚則用丸, 重者用膏,候手足暖,陽氣回,即為佳也。」按:此方乃《和 劑局方》碧霞丹變法也。非真慢脾風不可輒用。故初 虞世有「金虎碧霞」之戒。
附方
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欲寐,小便色白者, 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 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納二 味,煮取三升,分作二服,取微汗。〈張仲景傷寒論〉 少陰發熱,少陰病,始得反發熱,脈沈者,麻黃附子細 辛湯發其汗。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 三兩。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乃納二味,同煮三升,分 二服。〈同上〉
少陰下利少陰病,下利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 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 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用大附子一箇 去皮,生破八片,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水三升,煮一 升,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赤加蔥九莖,腹痛加 芍藥二兩,嘔加生薑二兩,咽痛加桔梗一兩,利止脈 不出。加人參二兩。〈同上〉
陰病惡寒,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者,虛也,芍藥甘 草附子湯補之。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炮去皮 一枚,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服。〈同上〉
傷寒發躁「傷寒下後,又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 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証,脈沈微,身無大熱者,乾薑 附子湯」溫之。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破作八片, 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傷寒論〉
陰盛格陽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飲水,脈 沈,手足厥逆者,是此証也。「霹靂散」,用大附子一枚,燒 存性為末,蜜水調服,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而汗 出乃愈。〈孫兆口訣〉
熱病吐下,及下利身冷,脈微發躁不止者:附子炮一 枚,去皮臍,分作八片,入鹽一錢,水一升,煎半升,溫服 立效。〈經驗良方〉
陰毒傷寒:《孫兆口訣》云:「房後受寒,少腹疼痛,頭疼腰 重,手足厥逆,脈息沈細,或作呃逆,並宜退陰散。」用川 烏頭、乾薑等分,切炒放冷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鹽 一撮,煎取半盞,溫服,得汗解。 《本事方》:玉女散:治陰 毒心腹痛,厥逆惡候。川烏頭去皮臍,冷水浸七日,切 曬,紙裹收之。遇有患者,取為末一錢,入鹽八分,水一 盞,煎八分服,壓下陰毒,如豬血相似,再進一服。 《濟 生》回陽散:治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 切冷氣。大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薑 汁半盞,冷酒半盞調服,良久臍下如火暖為度。 《續 傳信方》:治陰毒傷寒,煩躁迷悶急者。用半兩重附子 一箇,生破作四片,生薑一大塊,作三片,糯米一撮,以 水一升,煎六合,溫服暖臥。或汗出,或不出,候心定則 以水解散之類解之,不得與冷水。如渴,更煎滓服,屢 用多效。
中風痰厥,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并體虛之人,患瘧疾 寒多者,「二生飲」用生川烏頭生附子並去皮臍各半 兩生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每服五錢,生薑十 片,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和劑局方〉
中風氣厥痰壅,昏不知人,六脈沈伏生附子去皮生 南星去皮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薑九片,水二盞,煎 七分,溫服之。〈濟生方〉
中風偏廢,羌活湯:用生附子一箇,去皮臍,羌活、烏藥 各一兩。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服。〈王氏簡易 方〉
半身不遂,遂令癖疰用附子一兩,以無灰酒一升,浸 一七日,隔日飲一合。〈延年祕錄〉
風病癱緩,手足躲曳,口眼喎斜,語言蹇澀,步履不正, 宜《神驗》烏龍丹主之。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五兩 為末,入龍腦、麝香五分,滴水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 丸,先以生薑汁研化,暖酒調服,一日二服,至五七丸, 便覺手抬移得步,十丸可以抬頭也。〈梅師方〉
風寒濕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生川烏頭末,每以 香白米煮粥一盌,入末四錢,慢熬得所,下薑汁一匙, 蜜三大匙,空腹啜之。或入薏苡末二錢。《左傳》云:「風淫 末病」,謂四末也。脾主四肢,風淫客肝,則侵脾而四肢 病也。此湯極有力,予每授人良驗。〈許學士本事方〉 體虛有風,外受寒濕,身如在空中生附子生天南星各二錢生薑十片,水一盞半,慢火煎服。予曾病此,醫 傳張子發授此方,二服愈。〈本事方〉
口眼喎斜:生烏頭、青礬各等分為末。每用一字,㗜入 鼻內,取涕吐涎,立效無比,名「通關散。」〈篋中祕寶方〉 口卒噤瘖,卒忤停尸,並用附子末吹入喉中瘥。〈千金方〉 產後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口噤不語:「川烏頭五兩剉 塊,黑大豆半升,同炒半黑,以酒三升,傾鍋內急攪,以 絹濾取酒,微溫服一小盞,取汗。若口不開,拗開灌之。 未效,加烏雞糞一合,炒納酒中服,以瘥為度。」〈小品方〉 《諸風血風》:烏荊丸:治諸風縱緩,言語蹇澀,通身麻痛, 皮膚瘙痒,及婦人血風,頭痛目眩,腸風臟毒,下血不 止者,服之尤效。有痛風攣搐,頤頷不收者,服六七服 即瘥也。川烏頭炮去皮臍,一兩,荊芥穗二兩,為末,醋 麪糊丸梧子大。溫酒或熟水每服二十丸。〈和劑方〉 婦人血風虛冷,月候不勻,或手腳心煩熱,或頭面浮 腫頑麻:用「川烏頭一斤,清油四兩,鹽四兩,鐺內同熬, 令裂如桑葚色為度,去皮臍;五靈脂四兩,為末,搗勻 蒸餅,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鹽湯下二十丸。亦治丈 夫風疾。〈梅師方〉
諸風癇疾。生川烏頭去皮二錢五分,五靈脂半兩為 末。豬心血丸梧子大。每薑湯化服一丸。
小兒慢驚搐搦,涎壅厥逆:「川烏頭生去皮臍一兩,全 蠍十箇,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盞,薑七片,煎服。」〈湯氏嬰兒寶鑑〉 小兒項軟,乃肝腎虛,風邪襲入,用附子去皮臍、天南 星各二錢為末,薑汁調,攤貼天柱骨內,服「瀉青丸。」〈全幼 心鑑〉
小兒囟陷:「綿烏頭、附子並生去皮臍二錢,雄黃八分, 為末,蔥根搗和作餅,貼陷處。」〈全幼心鑑〉
麻痹疼痛仙桃丸治手足麻痹,或癱瘓疼痛,腰膝痹 痛,或打撲傷損,悶肭痛不可忍。生川烏不去皮五靈 脂各四兩威靈仙五兩,洗焙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 服七丸至十丸,鹽湯下,忌茶。此藥常服,其效如神。〈普濟 方〉
風痹肢痛,營衛不行:「川烏頭炮去皮,以大豆同炒,至 汗出為度,去豆焙乾,全蠍五分,焙為末,釅醋熬稠,丸 綠豆大」,每溫酒下七丸,日一服。〈聖惠方〉
腰腳冷痹,疼痛有風:「川烏頭三箇,生去皮臍為散」,醋 調塗帛上貼之,須臾痛止。〈聖惠方〉
大風諸痹,痰澼脹滿:「大附子半兩者,二枚,炮拆,酒漬 之,春冬五日,夏秋三日。每服一合,以瘥為度。」〈聖惠方〉 腳氣腿腫久不瘥者:黑附子一箇,生去皮臍為散,生 薑汁調如膏塗之,藥乾再塗,腫消為度。〈簡要濟眾方〉 十指疼痛,麻木不仁:生附子去皮臍木香各等分,生 薑五片,水煎溫服。〈王氏簡易方〉
搜風順氣烏附丸「用川烏頭二十箇,香附子半斤,薑 汁淹一宿,炒焙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溫酒下十丸。 肌體肥壯,有風疾者,宜常服之。〈澹寮方〉
頭風頭痛:《外臺祕要》:「用臘月烏頭一升,炒令黃,末之, 以絹袋盛,浸三斗酒中,逐日溫服。」 《孫兆口訣》:「用附 子炮、石膏鍛,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每服五分,茶酒 任下。」 《修真祕要》:「用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綠豆一合, 同入銚子內煮,豆熟為度。去附子,食綠豆,立瘥。每箇 可煮五次,後為未服之。」
風毒頭痛:《聖惠方》:「治風毒攻注,頭目,痛不可忍。大附 子一枚炮去皮,為末,以生薑一兩,大黑豆一合炒熟, 同酒一盞,煎七分,調附末一錢,溫服。」 又方:「治二、三 十年頭風不愈者。用大川烏頭生去皮四兩,天南星 炮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細茶三錢,薄荷七葉,鹽梅一 個,水一盞,煎七分,臨臥溫服。」 《朱氏集驗方》:「治頭痛 連睛」者。生烏頭一錢,白芷四錢,為末,茶服一字,仍以 末㗜鼻。有人用之得效。 風寒頭痛:《十便良方》:「治風寒客于頭中,清涕,項筋急 硬,胸中寒痰,嘔吐清水。用大附子或大川烏頭二枚, 去皮蒸過,川芎、藭、生薑各一兩,焙研,以茶湯調服一 錢。」或剉片,每用五錢,水煎服。隔三、四日一服。或加防 風一兩。 《三因方》:必「效散,治風寒流注,偏正頭痛,年 久不愈,最有神效。用大附子一箇,生切四片,以生薑 汁一盞浸炙,再浸再炙,汁盡乃止,高良薑等分為末。 每服一錢,蠟茶清調下,忌熱物少時。」
《頭風摩散》沐頭中風,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痛甚 用大附子一箇,炮、食鹽等分為末,以方寸七摩囟上, 令藥力行,或以油調稀亦可,一日三上。〈張仲景方〉 年久頭痛:川烏頭、天南星等分為末,蔥汁調塗太陽 穴。〈經驗方〉
頭風斧劈難忍:川烏頭末燒煙熏盌內,溫茶泡服之。 〈集簡方〉
痰厥頭痛如破,厥氣上衝,痰塞胸膈。炮附子三分,釜 墨四錢,冷水調服方寸匕,當吐即愈。忌豬肉冷水。 腎厥頭痛:《指南方》:「用大附子一箇,炮熟去皮,生薑半 兩,水一升半,煎,分三服。」 《經驗良方》韭根丸:「治元陽 虛,頭痛如破,眼睛如錐刺大川烏頭去皮微炮,全蠍以糯米炒過,去米等分為末,韭根汁丸綠豆大。每薄 荷茶」下十五丸。一日一服。
氣虛頭痛,氣虛上壅,偏正頭痛不可忍者。大附子一 枚,去皮臍,研末,蔥汁麪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清 下。 《僧繼洪澹寮方》蠍附丸云:「氣虛頭痛,惟此方最 合造化之妙。附子助陽扶虛,鍾乳補陽鎮墜,全蠍取 其鑽透,蔥涎取其通氣,湯使用椒以達下,鹽以引用, 使虛氣下歸,對證用之,無不立效。大附子一枚剜心, 入」全蠍去毒五枚在內,以餘附末同鍾乳粉二錢半, 白麪少許,水和作劑,包附煨熟,去皮研末,蔥涎和丸 梧子大,每椒鹽湯下五十丸。
腎氣上攻,頭項不能轉移,椒附丸用大熟附子一枚, 為末。每用二錢,以椒二十粒,用白麪填滿椒口,水一 盞半,薑七片,煎七分,去椒入鹽,空心點服。椒氣下達, 以引逆氣歸經也。〈本事方〉
鼻淵腦泄,生附子末,蔥涎和如泥,塗涌泉穴。〈普濟方〉 耳鳴不止,無晝夜者:「烏頭燒作灰,菖蒲等分為末,綿 裹塞之,日再用,取效。」〈楊氏產乳〉
耳卒聾閉:「附子醋浸,削尖插之,或更於上,灸二七壯。」 〈本草拾遺〉
聤耳膿血:生附子為末,蔥涕和灌耳中。〈肘後方〉 喉痹腫塞:「附子去皮,炮令拆,以蜜塗上,炙之,令蜜入, 含之勿嚥」汁。已成者即膿出,未成者即消散。〈本草拾遺〉 久患口瘡生附子為末,醋麪調貼足心,男左女右,日 再換之。〈經驗方〉
風蟲牙痛:《普濟方》:「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為末, 揩之。」 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研,麪糊丸小豆大。每 綿包一丸,咬之。」 《刪繁方》:「用炮附子末,納孔中乃止。」 眼暴赤腫,磣痛不得開,淚出不止,削附子赤皮末如 蠶沙大,著眥中,以定為度。〈張文仲備急方〉
一切冷氣,去風痰,定遍身疼痛,益元氣強力,固精益 髓,令人少病。「川烏頭一斤,用五升,大甕缽子盛,以童 子小便浸七日,逐日添令溢出,揀去壞者不用,餘以 竹刀切作四片,新汲水淘七次,乃浸之,日日換水,日 足取焙為末,酒煮麪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鹽 湯下,少粥飯壓之。〈經驗方〉
升降諸氣。暖則宣流。熟附子一大箇。分作二服。水二 盞。煎一蓋。入沈香汁溫服。〈和劑局方〉
「中寒昏困薑附湯」治體虛中寒,昏不知人,及臍腹冷 痛,霍亂轉筋,一切虛寒之病。生附子一兩,去皮臍乾 薑炮,一兩每服三錢,水二鍾,煎一鍾,溫服。〈和劑局方〉 心腹冷痛,冷熱氣不和:山卮子、川烏頭等分,生研為 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小腸氣痛, 加炒茴香,蔥酒下二十丸。〈王氏博濟方〉
心痛疝氣,濕熱因寒鬱而發,用卮子降濕熱,烏頭破 寒鬱。烏頭為卮子所引,其性急速,不留胃中也。川烏 頭、山卮子各一錢為末,順流水入薑汁一匙調下。〈丹溪 纂要〉
寒厥心痛及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神砂一粒丹用 熟附子去皮,鬱金、橘紅各一兩為末,醋麪糊丸如酸 棗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女人醋湯下。〈宣明 方〉
寒疝,腹痛遶臍,手足厥冷,自汗出,脈弦而緊,用「大烏 頭煎」主之:大烏頭五枚去臍,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納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 瘥,明日更服。〈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寒疝,身痛腹痛,手足逆冷不仁,或身痛不能眠,用烏 頭桂枝湯主之:烏頭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入桂枝 湯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再服又不知,加 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為中病也。〈金匱玉函〉 寒疝引脅肋心腹皆痛,諸藥不效者:「大烏頭五枚,去 角,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取焙為末,別以熟蜜和 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冷鹽湯下,永除。〈崔氏方〉 寒疝滑瀉,腹痛腸鳴,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臍延胡 索炒,各一兩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水二盞,薑七片, 煎七分,溫服。〈濟生方〉
小腸諸疝:倉卒散:治寒疝腹痛,小腸氣、膀胱氣、脾腎 諸痛,攣急難忍,汗出厥逆。大附子炒去皮臍一枚山 卮子炒焦四兩每用三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入 鹽一捻,溫服。 《宣明方》治陰疝,小腹腫痛,加蒺藜子 等分, 虛者加桂枝等分,薑糊為丸,酒服五十丸。 虛寒腰痛: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二 兩,鹽花三分,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 心溫酒下。 《夷堅志》云:「時康祖大夫病心胸一漏,數 竅流汁已二十年,又苦腰痛,行則傴僂,形神憔悴,醫 不能治。通判韓子溫為檢《聖惠方》,得此方,令服旬餘, 腰痛減,久服遂瘥,心漏亦瘥,精力倍常,步履輕捷。」此 方本治腰,而效乃如此。
元臟傷冷。《經驗方》:用附子炮去皮臍為末,以水二盞, 入藥二錢,鹽蔥薑棗同煎,取一盞,空心服。去積冷,暖 下元,肥腸益氣,酒食無礙。 《梅師方》:「二虎丸:補元臟進飲食,壯筋骨。用烏頭、附子合四兩,釅醋浸三宿,切 作片子,掘一小坑,炭火燒赤,以醋三升,同藥傾入坑 內,用盆合之,一宿取出,去砂土,入青鹽四兩,同炒赤 黃」色,為末。醋打麪糊丸如梧子大。空心冷酒下十五 丸,婦人亦宜。
胃冷有痰,脾弱嘔吐。生附子半夏各二錢,薑十片,水 二盞,煎七分,空心溫服。一方並炮熟,加木香五分。〈奇效 良方〉
久冷反胃:《經驗方》:用大附子一箇,生薑一片,剉細同 煮,研如麪糊,每米飲化服一錢。 《衛生家寶方》:用薑 汁打糊,和附子末為丸,大黃為衣,每溫水服十丸。 《斗門方》:用長大附子一箇,坐於磚上,四面著火漸逼, 以生薑自然汁淬之,依前再逼再淬,約薑汁盡半盌 乃止。研末。每服一錢,粟米飲下,不過三服,瘥。或以豬 腰子切片,炙熟蘸食。 《方便集》:用大附子一箇,切下 頭子,剜一竅,安丁香四十九箇在內,仍合定,線扎入 砂銚內,以薑汁浸過,文火熬乾為末。每挑少許,置掌 心舐吃,日十數次。忌毒物生冷。
脾寒瘧疾:《濟生方》云:「五臟氣虛,陰陽相勝,發為痎瘧, 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宜七棗湯主之。附子一枚,炮 七次,鹽湯浸七次,去皮臍,分作二服,水一盌,生薑七 片,棗七枚,煎七分,露一宿,發日空心溫服,未久再進 一服。」王璆《百一選方》云:「寒痰宜附子,風痰宜烏頭,各 用烏頭,則寒多者火炮七次,熱多者湯炮七次,去皮」 焙乾,如上法用。烏頭性熱,炮多則熱散也。 又果附 湯:用熟附子去皮、草果仁各二錢半,水一盞,薑七片, 棗一枚,煎七分,發日早溫服。 《肘後方》:「臨發時,以醋 和附子,塗於背上。」
寒熱瘧疾:「附子一枚重五錢者,麪煨,人參、丹砂各一 錢,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發前連進三 服。中病則吐,或身體麻木。未中病來日再服。〈龐安常傷寒論〉 瘴瘧寒熱冷瘴、寒熱往來,頭痛身疼,嘔痰,或汗多引 飲,或自利煩躁,宜薑附湯主之。大附子一枚,四破,每 以一片,水一盞,生薑十片,煎七分,溫服。李待制云:「此 方極妙。」章傑云:「嶺南以啞瘴為危急,不過一二日而 死。醫謂極熱感寒也」,用生附子一味治之,多愈。得非 以熱攻熱而發散寒邪乎?真起死回生之藥也。〈嶺南衛生 方〉
小便虛閉,兩尺脈沈微,用利小水藥不效者,乃虛寒 也。附子一箇,炮去皮臍,鹽水浸良久澤瀉一兩每服 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七莖,煎服即愈。〈普濟方〉
腫疾,喘滿,大人小兒男女腫,因積得,既取積而腫再 作,小便不利。若再用利藥,性寒而小便愈不通矣。醫 者到此多束手。蓋中焦下焦氣不升降,為寒痞隔,故 水凝而不通。惟服沈附湯,則小便自通,喘滿自愈。用 生附子一箇,去皮臍切片,生薑十片,入沈香一錢,磨 水同煎,食前冷飲。附子雖三五十枚亦無害。小兒每 服三錢。水煎服。〈朱氏集驗方〉
脾虛濕腫:「大附子五枚,去皮四破,以赤小豆半升,藏 附子於中,慢火煮熟,去豆焙研末,以薏苡仁粉打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蘿蔔湯下。〈朱氏集驗方〉
陰水腫滿:「烏頭一升,桑白皮五升,水五升,煮一升,去 滓,銅器盛之,重湯煎至可丸,丸小豆大,每服三五丸, 取小便利為佳。」忌油膩麪食魚肉。 又方:「大附子童 便浸三日夜,逐日換尿,以布擦去皮,搗如泥,酒糊和 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煎流氣飲送下。」〈普濟方〉 大腸冷祕:「附子一枚,炮去皮,取中心如棗大,為末」,二 錢,蜜水空心服之。〈聖濟總錄〉
老人虛泄不禁:熟附子一兩,赤石脂一兩,為末,醋糊 丸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楊氏家藏方〉
冷氣洞泄:「生川烏頭一箇,木香半兩,為末,醋糊丸梧 子大」,每陳皮湯下二十丸。〈本事方〉
臟寒脾泄,及老人中氣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兩 煨熟大附子去皮臍一兩五錢,為末,粥丸梧子大。每 服八十丸,蓮肉煎湯下。 《十便良方》:治脾胃虛冷,大 腸滑泄,米穀不化之方。用大附子十兩連皮,同大棗 二升,於石器內以水煮一日,常令水過兩指取出,每 箇切作三片,再同煮半日,削去皮切焙為末,別以棗 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三四十丸。
小兒吐泄注下,小便少,白龍丸:用熟附子五錢,白石 脂、鍛龍骨鍛各二錢半,為末,酣麪糊丸黍米大,每米 飲量兒大小服。〈全幼心鑑〉
霍亂吐泄不止:附子重七錢者,炮去皮臍,為末。每服 四錢,水二盞,鹽半錢,煎一盞,溫服立止。〈孫兆祕寶方〉 水泄久痢:「川烏頭二枚,一生用,一以黑豆半合,同煮 熟,研丸綠豆大」,每服五丸,黃連湯下。〈普濟方〉
久痢赤白:獨聖丸用川烏頭一箇,灰火燒煙盡取出, 地上盞蓋良久,研末,酒化蠟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 丸。赤痢,黃連、甘草、黑豆煎湯,放冷吞下;白痢,甘草、黑 豆煎湯冷吞;如瀉及肚痛,以水吞下,並空心服之。忌 熱物。〈經驗良方〉久痢休息:「熟附子半兩研末,雞子白二枚,搗和丸梧 子大,傾入沸湯煮數沸,漉出,作兩服,米飲下。」〈聖濟總錄〉 下痢欬逆,脈沈陰寒者,退陰散主之。陳自明云:「一人 病此不止,服此兩服而愈。」方見前陰毒傷寒下。 下血虛寒日久腸冷者,熟附子去皮,枯白礬一兩,為 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又方:熟附子一枚去皮,生薑 三錢五分,水煎服。或加黑豆一百粒。〈並聖惠方〉 陽虛吐血:「生地黃一斤搗汁,入酒少許,以熟附子一 兩半,去皮臍切片入汁內,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乾, 入山藥三兩研末,以膏和搗,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 下三十丸。昔葛察判妻苦此疾,百藥皆試,得此而愈, 屢發屢效。〈余居士選奇方〉
溲數白濁,熟附子為末,每服二錢,薑三片,水一盞,煎 六分,溫服。〈普濟方〉
虛火背熱虛火上行,背內熱如火炙者,附子末津調, 塗涌泉穴。〈摘元方〉
經水不調,血臟冷痛,此方平易捷徑。熟附子去皮,當 歸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普濟方〉
斷產下胎。生附子為末。淳酒和塗右足心。胎下去之。 〈小品方〉
折踠損傷:「卓氏膏」:用大附子四枚,生切,以豬脂一斤, 三年苦醋同漬三宿,取脂煎三上三下,日摩傅之。〈深師 方〉
癰疽腫毒:「川烏頭炒、黃蘗炒各一兩,為末,唾調塗之, 留頭,乾則以米泔潤之。」〈同上〉
癰疽久漏,瘡口冷,膿水不絕,內無惡肉:大附子以水 浸透,切作大片,厚三分,安瘡口上,以艾灸之,隔數日 一灸,灸至五七次,仍服內托藥,自然肌肉長滿。研末 作餅子亦可。〈薛己外科心法〉
癰疽弩肉如眼不斂,諸藥不治,此法妙極。附子削如 棋子大,以唾粘貼上,用艾火灸之,附子焦,復唾濕再 灸,令熱氣徹內,即瘥。〈千金方〉
癰疽肉突:「烏頭五枚,濃醋三升,漬三日,洗之,日夜三 四度。」〈古今錄驗〉
丁瘡腫痛:醋和附子末塗之,乾再上。〈千金方〉
久生疥癬川烏頭生切,以水煎洗,甚驗。〈聖惠方〉 手足凍裂:附子去皮為末,以水麪調塗之,良。〈談埜翁試驗方〉 足釘怪疾:兩足心凸腫,上生黑豆,瘡硬如釘,脛骨生 碎孔,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酒,此是肝腎冷熱相 吞,用炮川烏頭末傅之,內服韭子湯。〈夏氏奇疾方〉 風厥癲癇,凡中風痰厥,癲癇驚風,痰涎上壅,牙關緊 急,上視搐搦,並宜碧霞丹主之。烏頭尖、附子尖、蠍稍 各七十個,石綠研九度,飛過十兩為末,麪糊丸芡子 大,每用一丸,薄荷汁半盞化下,更服溫酒半合,須臾 吐出痰涎為妙。小兒驚癇,加白僵蠶等分。〈和劑局方〉 臍風撮口:生川烏尖三箇,全足蜈蚣半條酒浸炙,麝 香少許為末。以少許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湯灌一字。 〈永類方〉
木舌腫脹,川烏尖、巴豆研細,醋調塗刷。〈集簡方〉 牙痛難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蠍各七箇,生研為末點 之。〈永類方〉
奔豚疝氣作痛,或陰囊腫痛,《去鈴丸》:用生川烏尖七 箇,巴豆七枚,去皮油為末,糕糊丸梧子大,朱砂、麝香 為衣。每服二丸,空心冷酒或冷鹽湯下,三兩日一服, 不可多。〈澹寮方〉
割甲成瘡,連年不愈:「川烏頭尖、黃蘗等分為末,洗了 貼之,以愈為度。」〈古今錄驗〉
老幼口瘡:「烏頭尖一箇,天南星一箇,研末,薑汁和塗 足心」,男左女右,不過二三次即愈。
白附子集解
[编辑]《別錄》曰:「白附子,生蜀郡,三月采。」
陶弘景曰:「此物久絕,無復真者。」
蘇恭曰:「本出高麗,今出涼州以西,蜀郡不復有。生砂 磧下濕地,獨莖似鼠尾草,細葉周匝,生於穗間。根形 似天雄。」
李珣曰:徐表《南州異物記》云:「生東海、新羅國及遼東。」 苗與附子相似。
李時珍曰:「根正如草烏頭之小者。長寸許。乾者皺文 有節。」
氣味
辛甘大溫,有小毒。
韓保昇曰:「甘、辛,溫。」
《大明》曰:「無毒。」
李珣曰:「小毒。」入藥炮用。
李杲曰:「純陽引藥勢上行。」
主治
《別錄》曰:「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藥勢。」
《大明》曰:「中風失音,一切冷風氣,面皯瘢疵。」
《李珣》曰:「諸風冷氣,足弱無力,疥癬風瘡,陰下濕癢,頭 面痕入面脂用。」
王好古曰。補肝風虛朱震亨曰:「風痰。」
發明
李時珍曰:白附子乃陽明經藥,因與附子相似,故得 此名,實非附子類也。按:《楚國先賢傳》云:「孔休傷頰有 瘢,王莽賜玉屑白附子香,與之消瘢。」
附方
中風口喎,半身不遂:牽正散:用白附子、白僵蠶、全蠍 並等分,生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楊氏家藏方〉 小兒暑風暑毒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搦,此乃危急 之証,非此丸生料瞑眩之劑,不能伐之,三生丸用白 附子、天南星、半夏並去皮等分,生研豬膽汁和丸黍 米大,量兒大小以薄荷湯下,令兒側臥,嘔出痰水即 甦。〈全幼心鏡〉
風痰眩運,頭痛氣鬱,胸膈不利,白附子炮去皮臍,半 斤石膏鍛紅,半斤硃砂二兩二錢半龍腦一錢,為末, 粟米飯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茶酒任下。〈御藥院方〉 偏正頭痛:白附子、白芷、豬牙皂角去皮,等分為末,食 後清茶服,仰臥少頃。〈普濟本事方〉
痰厥頭痛:「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分,生研為末,生薑 自然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後薑湯下。 〈濟生方〉
赤白汗斑:白附子、硫黃等分為末,薑汁調稀,茄蔕蘸 擦,日數次。〈簡便方〉
面上皯䵳,白附子為末,臥時將水洗面,以白蜜和塗 紙上貼之,久久自落。〈衛生易簡方〉
耳出膿水:白附子炮,羌活一兩為末,豬羊腎各一箇, 每箇入末半錢,濕紙炮煨熟,五更食溫酒下。〈聖濟錄〉 喉痹腫痛:「白附子末、枯礬等分研末,塗舌上,有涎吐 出。」〈聖惠方〉
偏墜疝氣:白附子一箇為末,津調填臍上,以艾灸三 壯或五壯,即愈。〈楊起簡便方〉
小兒吐逆不定,虛風喘急:白附子、藿香等分為末,每 米飲下半錢。〈保幼大全方〉
慢痺驚風:白附子半兩,天南星半兩,黑附子一錢,並 炮去皮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五片,水煎服。亦治大人 風虛,止吐化痰。宣和間,真州李博士用治吳內翰女 孫,甚效。康州陳侍郎病風虛極昏,吳內翰令服三四 服即愈。〈楊氏家藏方〉
附子部藝文一
[编辑]《附子贊》宋·祁
[编辑]生綿州彰明縣者最良。有一子重及一兩者,花色紫。《本草》言「附子無正種,附烏頭而生」 ,然則與烏頭、天雄、附子共一物耳。陶弘景以天雄、烏頭、附子皆出建平,謂之「三建。」 唐人非之,以綿、龍二州所生為良,則今彰明者佳。
附堇而生,翠莖紫蕤,生蜀者良。《三建》則非。
《彰明附子記》楊天惠
[编辑]「綿州,故廣漢地,領縣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領鄉二 十,惟赤水、廉水、會昌、昌明宜附子。」總四鄉之地,為田 五百二十頃有奇。然稅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 子之田止居其二焉。合四鄉之產,得附子一十六萬 斤已上,然赤水為多,廉水次之,而會昌、昌明所出微 甚。凡上農夫歲以善田代處,前期輒空田,一再耕之, 「蒔薺麥若巢縻其中。比苗稍壯,并根葉耨覆土下,後 耕如初。乃布種,每畝用牛十耦,用糞五十斛。七寸為 壟,五寸為符,終畝為符,二千為壟千二百,壟從無衡, 深亦如之。」又以其餘為溝為涂。春陽憤盈,丁壯畢出, 疏整符壟,以需風雨,雨過,輒振拂而駢持之,既又挽 草為援,以御短日。其用工力比它田十倍,然其歲獲 亦倍稱。成之凡四鄉,度用種千斛以上,出龍安及龍 州齊歸木閑青搥,小平者良。其播種以冬盡十一月 止,采擷以秋冬九月止。其莖類野艾而澤,其葉類地 麻而厚。其花紫葉黃蕤,長苞而圓。其蓋其實之美惡, 視功之勤窳。以故富室之入常美,貧者雖接畛或不 盡然。又有七月采者,謂之「早水」,拳縮而小,蓋附子之 未成者。然此物謂畏惡猥多,不能常熟,或種美而苗 不茂,或苗秀而不充,或以釀而腐,或以暴而攣,若有 物焉,陰為之。故園人將采,常禱於神,或目為藥妖。釀 法用醢醅,安密室,淹覆彌月乃發,以時暴涼,久乾定 方出。釀時,其大有如拳者已定,不輒盈握,故及兩者, 極難得。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 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 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 天錐,又附而上者為側子,又附而散者為漏籃子。皆脈胳連貫,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貴,故獨專「附」名,自餘 不得與焉。凡種一而子六七以上,則其實「皆小;種一 而子二三,則其實稍大;種一而子特生,則其實特大, 此其凡也。」附子之形,以蹲坐正節角少為上,有節多 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傷缺風皺者為下。附子之色, 以花白為上,鐵色次之,青綠為下。天雄、烏頭、天錐以 豐實盈握為勝。而漏籃、側子,園人以乞役夫,不足數 也。大率蜀人餌附子者少,惟陝輔、閩浙宜之。陝輔之 賈纔市其下者,閩浙之賈纔市其中者,其上品則皆 士大夫求之。蓋貴人金多喜奇,故非得大者不厭。然 土人有知藥者,云:「小者固難用,要之半兩以上皆良, 不必及兩乃可。」此言近之。按:《本經》及志載附子出犍 為山谷,及在山南、嵩高、齊魯間,以今攷之,皆無有,誤 矣。又曰:「春采為烏頭,冬采為附子。」大謬。又云:附子八 角者良,其角為側子,愈大謬。與予所聞絕異,豈所謂 盡信書不如無書者類耶?
以上皆楊說。古涪既刪取其略,著於篇。然又云「天雄與附子,類同而種殊。附子種近類漏籃,天雄種如香附子。凡種必取土為槽,作傾斜之處,勢下廣而上狹,寘種其間,其先也,與附子絕不類。雖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此又楊說所不及也。」 審如《志》言,則附子與天雄,非一本矣,楊說失之。《本草圖經》與此小異。《廣雅》云:「奚毒,附子也。一歲為萴子,二歲為烏喙,三歲為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 蓋亦不然。萴子、天雄、漏籃三物,《本草》皆不著。張華《博物志》又云:「烏頭、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味各異也。」
附子部藝文二〈詩〉
[编辑]《越州陶山附子岡》宋·林景熙
[编辑]洞霞疑接台峰近,石棧空歌《蜀道難》。一種靈苗人不 識,半山霜露夜痕乾。
附子部紀事
[编辑]《漢書外戚傳》:霍光夫人顯欲貴其小女,道無從許。皇 后當娠病,女醫淳于衍者,霍氏所愛,嘗入宮侍皇后 疾。衍夫賞為掖庭戶衛,謂衍:「『可過辭霍夫人行為我 求安池監』。衍如言報顯,顯因生心,辟左右字,謂衍:『少 夫幸報我以事我,亦欲報少夫,可乎』?」衍曰:「『夫人所言, 何等不可者』?顯曰:『將軍素愛小女,成君欲奇貴之,願 以累少夫』。」衍曰:「何謂邪?」顯曰:「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 生。今皇后當免身,可因投毒藥去也,成君即得為皇 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貴與少夫共之。」衍曰:「藥雜治,當 先嘗,安可?」顯曰:「在少夫為之耳。將軍領天下,誰敢言 者?緩急相護,但恐少夫無意耳。」衍良久曰:「願盡力。」即 擣附子齎入長定宮。皇后免身後,衍取附子并合大 醫大丸以飲皇后,有頃曰:「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 毒?」對曰:「無有。」遂加煩懣,崩。衍出,過見顯,相勞問,亦未 敢重謝衍。後人有上書告諸醫侍疾無狀者,皆收繫 詔獄,劾不道。顯恐事急,即以狀具語光,因曰:「既失計 為之,無令吏急衍。」光驚鄂,默然不應。其後奏上,署衍 勿論。
《楚國先賢傳》:孔休傷頰有瘢,王莽曰:「玉屑、白附子香 消瘢。」乃以創彘并香與之。〈按創彘二字不解原本恐有訛〉 《周書波斯傳》:「波斯國,大月氏之別種,治蘇利城,古條 支國也。土出胡椒、蓽撥、石蜜、千牛棗、香附子、訶梨勒、 無食子、鹽綠、雌黃等物。」
《大業拾遺記》:「汾陽宮所出名藥數十種,附子、天雄,並 精好堪用。」
《賈氏談錄》:予問賈君:「中土人每日火麪而食,然不致 壅熱之患,何也?」賈君曰:「夾河風性寒,故民多傷風。河 洛東地鹹,水性冷,故民雖哺粟食麥,而無熱疾。」又曰: 「滑臺風水性寒冷尤甚,土民共啗附子,如啗芋栗。」 《元史·李杲傳》:杲好醫藥,於傷寒癰疽眼目病為尤長。 馮叔獻之姪櫟,年十五六,病傷寒,目赤而頓渴,脈七 八至。醫欲以承氣湯下之,已煮藥,而杲適從外來,馮 告之故。杲切脈,大駭曰:「『幾殺此兒!《內經》有言在脈,諸 數為熱,諸遲為寒』。今脈八九至,是熱極也。而《會要大 論》云『病有脈從而病反者,何也?脈之而從,按之不鼓, 諸陽皆然,此傳而為陰證矣』。」令持薑、附來,吾當以熱 因寒用法處之。藥未就而病者爪甲變,頓服者八兩。 汗尋出而愈。
《大明會典》:「四川成都府,歲貢天雄二十對,附子五十 對,烏頭五十對,漏籃二十斤
附子部雜錄
[编辑]《范子計然》:「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
《荊州記》:「宜都郡門生藥草,有附子。」
《抱朴子》:「療聾。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蔥涕合內耳 中,或蒸鯉魚腦灌之,皆愈。」
《博物志》:「烏頭、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採各異也。」 《藥譜》:「附子別名正坐丹砂,白附子別名新羅白肉。」 《酉陽雜俎藥草異號》:「章陽羽,白附子也。」
《癸辛雜識》三建湯所用附子、川烏、天雄,而莫曉其命 名之義。比見一老醫云:「川烏建上,頭目風虛者主之; 附子建中,脾胃寒者主之;天雄建下,腰腎虛憊者主 之。」此說亦似有理。後因觀謝靈運《山居賦》曰:「三建異 形而同出。」蓋三物皆一種類,一歲為萴子,二歲為烏 喙,三歲為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是知古藥 命名,皆有所本祖也。
側子部彙考
[编辑]圖見附子部
《本草綱目》。
側子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生於附子之側,故名。許慎《說文》作「萴子。」
集解
陶弘景曰:「此附子邊角之大者,削取之。昔時不用,比 來醫家以療腳氣,多驗。」
蘇恭曰:「側子、附子,皆是烏頭下旁出者,以小者為側 子,大者為附子。今以附子角為側子,理必不然。若當 陽以下,江左、山南、嵩高、齊魯間,附子時復有角如大 豆許;夔州以上,劍南所出者,附子之角,但如黍粟,豈 可充用?比來都下皆用細附子有效,未嘗取角也。」 韓保昇曰:「今附子邊果有角,如大棗核,及檳榔以來 者」,形狀自是一顆。且不小。乃烏頭旁出附子。附子旁 出側子甚明。
李時珍曰:側子,乃附子旁粘連小者耳。故吳普、陶弘 景皆指為附子角之大者。其又小於側子者,即漏籃 子矣。故楊氏《附子記》言:「側子漏籃,園人皆不重之,以 乞役夫。」
修治
同《附子》。
氣味
辛,大熱,有大毒。
《吳普》曰:「神農、岐伯:有大毒。八月采。畏惡與附子同。」
主治
《別錄》曰:「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寒熱,鼠瘻。又墮胎。」 甄權曰:「療腳氣,冷風濕痹,大風,筋骨攣急。」
《雷斆》曰:「冷酒調服,治遍身風𤺋,神妙。」
發明
汪機曰:「烏頭乃原生之腦,得母之氣守而不移居乎 中者也。側子散生旁側,體無定在,其氣輕揚,宜其發 散四肢,充達皮毛,為治風之藥。天雄長而尖,其氣親 上,宜其補上焦之陽虛。木鱉子則餘氣所結,其形摧 殘,宜其不入湯服,令人喪目也。」
李時珍曰。唐元希聖侍郎治癱瘓風。有側子湯。見《外 臺祕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