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4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目錄
杜若部彙考
杜若圖
羅願爾雅翼〈杜若〉
夏旦葯圃同春〈六月花〉
本草綱目〈杜若〉
杜若部藝文一
杜若贊 晉郭璞
杜若賦 齊謝朓
杜若頌 梁江淹
杜若部藝文二〈詩〉
詠杜若 梁沈約
採杜若 宋劉圻父
杜若部選句
杜若部紀事
杜若部雜錄
杜衡部彙考
杜衡圖
爾雅〈釋草〉
山海經〈西山經〉
大戴禮記〈勸學〉
洪芻香譜〈蘹香〉
羅願爾雅翼〈杜衡〉
本草綱目〈杜衡〉
杜衡部藝文
懷香賦序 晉嵇康
杜衡贊 郭璞
懷香贊 齊卞敬宗
杜衡部選句
藿香部彙考
藿香圖
南方草物狀〈藿香〉
南州異物志〈藿香〉
本草綱目〈藿香〉
藿香部藝文一
藿香贊 梁江淹
藿香部藝文二〈詩〉
山居 宋丁謂
藿香部選句
藿香部紀事
藿香部雜錄
藒車部彙考
爾雅〈釋草〉
郭義恭廣志〈藒車〉
本草綱目〈藒車香〉
藒車部選句
艾納部彙考
本草綱目〈艾納〉
艾納部雜錄
木賊部彙考
木賊圖
本草綱目〈木賊〉
草木典第一百四十八卷
杜若部彙考
[编辑]釋名
《杜若》。〈本經〉 杜衡。〈本經〉
楚衡。〈廣雅〉 杜蓮:〈別錄〉
若芝。〈別錄〉 山薑。〈別錄〉
白蓮:〈別錄〉 白芩。〈別錄〉
㺐子薑。〈藥性論〉
杜若圖
《羅願爾雅翼》
[编辑]《杜若》
[编辑]杜若,苗似山薑,花黃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 有杜蓮、白蓮、白芩、若芝之名,亦一名杜衡。《九歌》湘君 曰:「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湘夫人云:『搴汀洲 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其用物同而所贈異,學者莫 能說。夫湘君、湘夫人之事,予已於《神姦》中說之。蓋二 女死於湘,有神奇相配焉。奇相,湘君也。二女,湘夫人 也。故《湘君之歌》稱「君」,稱夫君,其美稱也;而其言「女與下女」者,謂湘夫人也。《湘夫人之歌》稱「帝子」者,其美稱 也;而其言「公子佳人遠」者,謂湘君也。湘君則捐玦遺 佩而采杜若以遺夫人。夫人則捐袂遺褋而搴杜若 以遺湘君,此則交相勸之義矣。然《楚辭》所用物,各自 有旨,不可一概以香草言之,二湘相贈,同用杜若。杜 若之為物,令人不忘,搴采而贈之,以明其不相忘也。 如「伯兮願得諼草而植之背」,是又欲忘之而不可得 也。
《夏旦葯圃同春》
[编辑]《六月花》
[编辑]杜若有紅白二色,更有一花三色者;又有中大四圍 小者,名「一將領千兵。」
《本草綱目》
[编辑]杜若釋名
[编辑]蘇頌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條,即 《爾雅》所謂「土鹵」者也。杜若,即《廣雅》所謂「楚衡」者也。其 類自別,古人多相雜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 《離騷》云:「雜杜衡與芳芷。」王逸輩皆不分別,但云香草, 故二名相混。古方或用,今人罕使,故少有識之者。
集解
《別錄》曰:「杜若,生武陵川澤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曝 乾。」
陶弘景曰:「今處處有之。葉似薑而有文理,根似高良 薑而細,味辛香,又絕似旋葍根,殆欲相亂,葉小異耳。 《楚辭》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是矣』。」
蘇恭曰:今江湖多有之,生陰地。苗似廉薑,根似高良 薑,全少辛味。陶云:「似旋葍根者,即真杜若也。」
韓保昇曰:「苗似山薑,花黃子赤,大如棘,子中似豆蔻。 今出嶺南硤州者,甚好。」《范子計然》云:「杜衡、杜若出南 郡、漢中,大者大善。」
《蘇頌》曰:「衛州一種山薑。莖葉如薑,開紫花,不結子。八 月采根入藥。」
李時珍曰:杜若無人識者,今楚地山中時有之,山人 亦呼為良薑。根似薑,味亦辛。甄權註豆蔻所謂㺐子 薑,蘇頌《圖經外類》所謂山薑,皆此物也。或又以大者 為高良薑,細者為杜若。唐時硤州貢之。
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鴨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 凡采得根,以刀刮去黃赤皮,細剉,用三重絹袋陰乾。 臨使,以蜜浸一夜,漉出用。」
根氣味
辛微溫無毒。
徐之才曰:「得辛夷、細辛良。惡紫胡、前胡。」
蘇頌曰:「山薑,辛,平,有小毒。」
根主治
《本經》曰:「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涕淚。久 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
《別錄》曰:「治眩倒,目㬻㬻,止痛,除口臭氣。」 蘇頌曰:「山薑,去皮間風熱,可作煠湯。又主暴冷及胃 中逆冷,霍亂腹痛。」
發明
李時珍曰:「杜若乃神農上品,治足少陰、太陽諸證要 藥,而世不知用,惜哉!」
杜若部藝文一
[编辑]《杜若贊》晉·郭璞
[编辑]《蘼蕪》善草,亂之蛇𤍈。不隕其實,自別以芳。佞人似智, 巧言如簧。
《杜若賦》齊·謝朓
[编辑]「馮瑤圃而宣游,臨水木而延佇。柳含色於遠岸,泉鏡 流於枉渚。蔭綠竹以淹留,藉幽蘭而容與。覽茲榮之 悅茂,紛為芳於清籞。觀夫結根擢色,發曜垂英。緣春 巒以纖布,蔭涼潭而影清。景奕奕以四照,枝靡靡而 葉傾。冒霜蹊以獨蒨,當春郊而徑平。搴汀洲以企予, 懷石泉於幽情。嗟中巖之纖草,廁金芝於芳叢。夕舒」 榮於溽露,旦發彩於春風。承羲陽之光景,庶無悲於 轉蓬。
《杜若頌》梁·江淹
[编辑]山中杜若,嘉爾翠質。不奇不俗,載華載實。同銜夕露, 共炯朝日。夷陂無二,沈溟如一。
杜若部藝文二〈詩〉
[编辑]《詠杜若》梁·沈約
[编辑]生在窮絕地,豈與世相親。不願逢采擷,本欲芳幽人。
《採杜若》宋·劉圻父
[编辑]欽州五月土如炊,滿山杜若芳菲菲。素英綠葉紛可 喜,勁烈不避炎歊威。採之盈掬薦蔬食,臧獲失笑庖 人譏。君不見屈平夕餐賦《秋菊》,「魂兮無南盍來歸。」又 不見坡公服食得枲耳,扣角自嘆從前非。伊予假祿
二千石,窮比二子猶庶幾。餐花嚼蕊有真樂,一飽何必謀甘肥。尚餘升合漬生蜜,從他薏苡生珠璣。杜若部選句
[编辑]楚屈原《九歌》:「采華衣兮若英。」〈又〉采芳洲兮杜若,將以 遺於下女。〈又〉「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葴持若蓀。」
《子虛賦》「蘅蘭芷若。」
劉向《九歎》:「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雲之峨㷍。」
晉何晏《景福殿賦》:「芸若充庭。」
周庾信詩,「春洲杜若香。」
唐·孟浩然詩:「風起遙然杜若香。」
錢起詩:「新泉香杜若。」
白居易詩:「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鴛鴦鋪翅眠。」 殷璠詩:「綠水滿溝生杜若。」
元錢惟善詩:「春雨和香杜若洲。」
杜若部紀事
[编辑]《隋唐嘉話》:宋謝朓詩云:「芳洲多杜若。」貞觀中,醫局求 杜若,度支郎乃下坊州令貢。州判司報云:「坊州不出 杜若,應由謝朓詩誤。」太宗聞之大笑,判司改雍州司 法,度支郎免官。
杜若部雜錄
[编辑]《楚辭芳草譜》:杜若,一名杜蘅,苗似山薑,花黃赤,子大 如棘。《九歌湘君》曰:「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湘 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杜若之為物, 令人不忘,搴采而贈之,以明其不相忘也。
《補筆談》:「杜若即今之高良薑,後人不識,又別出高良 薑條,如赤箭,再出天麻條、天名精,再出地菘條、燈籠 草,再出苦耽條,如此之類極多,或因主療不同,蓋古 人所書主療,皆多未盡,後人用久,漸見其功,主療寖 廣,諸藥例皆如此,豈獨杜若也。」後人又取高良薑中 小者為杜若,正如用天麻蘆頭為赤箭也。又有用北 地山薑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為香草,北地山薑何 嘗有香?高良薑花成穗,芳華可愛,土人用鹽梅汁淹 以為葅,南人亦謂之山薑花,又曰荳蔻花。《本草圖經》 云:「杜若苗似山薑,花黃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荳 蔻,出峽山嶺南北,正是高良薑,其子乃紅荳蔻也。」騷 人比之蘭芷。然藥品中名實錯亂者多矣。人人自主 一說,亦莫能堅決,不患多記以廣異同。
杜衡部彙考
[编辑]釋名
杜:〈爾雅〉 土鹵。〈爾雅〉
杜衡。〈山海經〉 馬蹄香:〈唐本草〉
土細辛。〈綱目〉
杜衡圖
《爾雅》
[编辑]《釋草》
[编辑]杜:《土鹵》。
〈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香草也,一名杜,一名土鹵。郭云:「杜衡也,似葵而香。」《本草唐本》註云:「杜衡,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云馬蹄香。生山之陰水澤下溼地,根似細辛、白前等。」《山海經》云:「天帝山有草,其狀如葵,其臭如蘪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是也
《山海經》
[编辑]《西山經》
[编辑]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 可以走馬,食之已癭。
〈注〉香草也,帶之令人便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
《大戴禮記》
[编辑]《勸學》
[编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蘭氏之根,槐氏之苞。《漸》之滫夫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注〉蘭槐香草名,槐,又作懷。《本草》云:懷即杜衡也。又名蘅薇香。
《洪芻香譜》
[编辑]《蘹香》
[编辑]《本草》云:「即杜衡也。葉似葵,形如馬蹄,俗呼為馬蹄香。 藥中少用。惟道家服,令人身香。」
《羅願爾雅翼》
[编辑]《杜衡》
[编辑]《西山經》曰:「天帝之山有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註: 「帶之令人便馬。」《山海經》雖載異物,其實皆世所有。今 杜衡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根葉都似細辛,惟氣小 異。俗以其似馬蹄,名曰馬蹄香,能香人衣體,道家服 之。《九歌山鬼章》曰:「被石蘭兮帶杜衡。」杜衡之帶,亦以 其便馬,不特香人衣體而已。又其名謂之衡。古者天 子大路側載睪芷,所以養鼻,明車上亦有香草。此草 既便於馬,或當亦載之衡歟。又杜若亦有杜衡之名, 草木所以難言者,以其名實相亂,每每如此。杜衡或 只名《杜釋草》,一名土鹵,又謂之杜衡葵。今俗以及己 代之。及己獨莖,莖端四葉,開白花,有毒而無芳氣。
《本草綱目》
[编辑]杜衡釋名
[编辑]蘇恭曰:杜衡葉似葵,形似馬蹄,故俗名馬蹄香。 蘇頌曰:《爾雅》杜,又名土鹵。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 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當是杜衡也。
集解
《別錄》曰:「杜衡,生山谷。三月三日采根,熟洗,暴乾。」 陶弘景曰:「根葉都似細辛,惟氣小異耳。處處有之。方 藥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
蘇恭曰:「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葉似槐,形如馬蹄;根 似細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謬矣。及己獨莖,莖 端四葉,葉間白花,殊無芳氣,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療 瘡疥,不可亂杜衡也。」
蘇頌曰:「今江淮間皆有之。春初於宿根上生苗,葉似 馬蹄下狀,高二、三寸,莖如麥蒿粗細,每窠上有五、七 葉或八、九葉,別無枝蔓。又於莖葉間罅內蘆頭上,貼 地生紫花,其花似見不見,暗結實如豆大,窠內有碎 子,似天仙子。苗葉俱青,經霜即枯。其根成空,有似飯 帚密鬧,細長四、五寸,粗於細辛,微黃白色,味辛,江淮」 俗呼為馬蹄香。謹按《山海經》云:「天帝之山有草焉,狀 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郭 璞注云:「帶之可以走馬,或曰馬得之而健走也。」 寇宗奭曰:「杜衡用根似細辛,但根色白,葉如馬蹄之 下,市人往往以亂細辛。」將二物相對,便見真偽。況細 辛惟出華州者良。杜衡色黃,拳局而脆,乾則作團。詳 《細辛》下。
李時珍曰:按:《土宿本草》云:「杜細辛,葉圓如馬蹄,紫背 者良。江南、荊湖、川、陝、閩廣俱有之。取自然汁,可伏硫、 砒,制汞。」
根氣味
辛溫無毒。
根主治
《別錄》曰:「風寒欬逆,作浴湯,香人衣體。」
甄權曰。止氣奔喘促。消痰飲。破留血。項間癭瘤之疾。 李時珍曰:「下氣殺蟲。」
發明
李時珍曰:「古方吐藥,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 己也。及己似細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己當杜 衡,杜衡當細辛,故爾錯誤也。杜衡則無毒,不吐人,功 雖不及細辛,而亦能散風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也。」
附方
風寒頭痛傷風傷寒,頭痛發熱,初覺者,馬蹄香為末, 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少頃飲熱茶一盌,催之出汗即 愈,名「香汗散。」〈王英杏林摘要〉
飲水停滯,大熱行極,及食熱餅後,飲冷水過多不消, 停滯在胸,不利呼吸喘息者,杜衡三分,瓜蔕二分,人 參一分,為末,湯服一錢,日二服,取吐為度。〈肘后方〉 痰氣哮喘:馬蹄香焙研,每服二三錢,正發時淡醋調 下,少頃吐出痰涎為驗。〈普濟方〉
噎食膈氣:馬蹄香四兩為末,好酒三升熬膏,每服二 匙,好酒調下,日三服。〈孫氏集效方〉
吐血瘀聚,凡吐血後,心中不悶者必止,若煩躁悶亂 刺脹者,尚有瘀血在胃,宜吐之,方同飲水渟滯喉閉腫痛,草藥金鎖匙,即馬蹄草,以根搗,井華水調 下即效。〈救急方〉
杜衡部藝文
[编辑]《懷香賦序 》晉·嵇康
余以太簇之月,登於歷山之陽。仰眺崇岡,俯察幽坂。 及睹懷香生蒙楚之間,曾見斯草植於廣廈之庭,或 被帝王之囿。怪其遐棄,遂遷而樹於中堂。華麗則殊 采婀娜,芳實則可以藏書。又感其「棄本高崖,委身階 庭,似傅說顯殷,四叟歸漢,故因事義賦之。」
杜衡贊 郭璞
[编辑]「《狌狌》奔人,杜衡走馬。」理固須因,體亦有假。足駿在感, 安事御者。
懷香贊 齊卞敬宗
[编辑]有卉惟翠,因質制名。濛濛綠葉,荏苒弱莖。寄芬微風, 寓秀閒庭。懷而芳之,為翫於情。
杜衡部選句
[编辑]楚屈原《離騷》,雜杜衡與芳芷。
《九歌》「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宋玉「《風賦》獵,蕙草離秦衡。」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蘅蘭芷若。」
《上林賦》:「揭車蘅蘭。」
宋林逋詩:「方塘波綠杜蘅青。」
藿香部彙考
[编辑]釋名
藿香:〈嘉祐〉 《迦算香》。〈涅槃經〉
兜婁婆香。〈楞嚴經〉 缽怛羅香。〈金光明經〉 多摩羅跋香。〈法華經〉 《玲瓏》霍《去病》。〈藥譜〉
藿香圖
《南方草物狀》
[编辑]藿香
[编辑]藿香榛,生民自種之,五六月采,曝之乃芬。出交阯、武 平、興古、《九真》。
《南州異物志》
[编辑]藿香
[编辑]藿香,生曲遜國,屬扶風。香形如都梁,可以著衣服中。
《本草綱目》
[编辑]藿香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豆葉曰藿,其葉似之,故名。《楞嚴經》云:「壇前 以兜婁婆香煎水洗浴。」即此。《法華經》謂之「多摩羅跋 香」,《金光明經》謂之缽怛羅香,皆兜婁二字梵言也。《涅 槃》又謂之迦算香。
集解
掌禹錫曰:按《廣志》云:「藿香,出海邊國。莖如都梁,葉似 水蘇,可著衣服中。」嵇含《南方草木狀》云:「出交阯、九真、 武平、興古諸國,吏民自種之。榛,生五、六月采,日乾。乃 芬香。」
蘇頌曰:藿香,嶺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種。二月生苗,莖 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須黃色 乃可收。《金樓子》及俞益期《牋》皆云:「扶南國人言五香 共是一木,其根是旃檀,節是沉香,花是雞舌,葉是藿 香,膠是薰陸。故《本草》以五香共條」,義亦出此。今南中 藿香,乃是草類,與嵇含所說正相符合。范曄《合香方》 云:「零藿虛燥,古人乃以合香。」即此。扶南之說,似涉欺 罔也。
李時珍曰:藿香,方莖有節,中虛,葉微似茄葉。潔古、東垣惟用其葉,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葉多偽 故耳。《唐史》云:「頓遜國出藿香,插枝便生葉,如都梁者 是也。」劉欣期《交州記》言:藿香似蘇合香者,謂其氣相 似,非謂形狀也。
枝葉氣味
辛微溫無毒。
張元素曰:「辛、甘。」
又曰:「甘、苦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
李杲曰:「可升可降,陽也。入手、足太陰經。」
枝葉主治
《別錄》曰:「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
蘇頌曰:「脾胃吐逆為要藥。」
張元素曰:「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
王好古曰:「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 煎湯漱之。」
發明
李杲曰:「芳香之氣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嘔逆,進飲食。」 王好古曰:「手足太陰之藥,故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 入黃芪四君子湯,則補脾也。」
附方
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 服一錢。〈經效濟世方〉
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 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百一選方〉
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 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服。〈禹講師經驗方〉
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二錢 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溫服之。〈聖惠方〉 《香口去臭》藿香洗淨煎湯,時時噙漱。〈摘元方〉
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塗葉上貼之。 〈應驗方〉
藿香部藝文一
[编辑]《藿香贊 》·梁·江淹
桂以過烈,麝以太芬。摧阻天壽,夭折人文。詎及藿香, 微馥微薰。攝靈百仞,養氣青雰。
藿香部藝文二〈詩〉
[编辑]《山居 宋》·丁謂
雷化以南,山多零陵藿香,芬芳襲人,動或數里。
洞口清香徹海濱,四時芳馥四時春。山多綠桂憐同 氣,谷有幽蘭讓後塵。草解忘憂憂底事,花能含笑笑 何人。爭如彼美欽天壤,長薦芳香奉百神。
藿香部選句
[编辑]晉左思《蜀都賦》:「草則藿蒳豆蔻。」
藿香部紀事
[编辑]《吳外國傳》:「都昆在扶南南三千餘里,出藿香。」
《廣志》:「藿香出日南諸國。」
藿香部雜錄
[编辑]《交州記》:「藿香似蘇合。」
范蔚宗《和香方》,《靈藿虛操》。
《夢溪筆談》:《酉陽雜俎》記事多誕,如云:「一木五香根,旃 檀節,沈香花,雞舌葉,藿膠,薰陸。」此尤謬。旃檀與沈香, 兩木元異,雞舌即今丁香耳。藿香自是草葉,南方至 多。薰陸小木而大葉,海南亦有薰陸,乃其膠也。今謂 之乳頭香。五物迥殊,原非同類。
《王氏談錄》:「公言蘭、蕙二草,今人蓋無識者,或云藿香為蕙草。」
藒車部彙考
[编辑]釋名
《藒車》。〈爾雅〉 《芞輿》。〈爾雅〉
圖缺
《爾雅》:
釋草
[编辑]《藒》。〈音挈〉《車芞》。〈音乞〉輿。
〈註〉「藒車香草」見《離騷》。〈疏〉香車也。一名藒車,一名芞輿。郭云:「藒車,香草,見《離騷》者。《離騷》云:『畦留夷與藒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是也。」
郭義恭廣志
[编辑]藒車
[编辑]《藒車》味辛。生彭城,高數尺,重葉,白花。
《本草綱目》
[编辑]藒車香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廣志》云:「藒車香,生徐州。高數尺,黃葉白花。」 《爾雅》:「藒車,芞輿。」郭璞云:「香草也。」
李珣曰:「生海南山谷。」《齊民要術》云:「凡諸樹木蟲蛀者, 煎此香冷淋之,即辟也。」
李時珍曰。《楚辭》。「畦留夷與藒車。」則昔人常栽蒔之。與 今蘭香零陵相類也。
氣味
辛溫無毒。
李珣曰:「微寒。」
主治
陳藏器曰:「鬼氣,去臭及蟲魚蛀蠹。」
李珣曰:「治霍亂。辟惡氣。熏衣佳。」
藒車部選句
[编辑]楚屈原《離騷》「畦留夷與藒車兮」,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藒車衡蘭。」
艾納部彙考
[编辑]圖缺
《本草綱目》。
艾納
[编辑]李時珍曰:艾納生老松樹上,綠苔衣也,一名松衣。和 合諸香燒之,煙清而聚不散。別有艾納香,與此不同。 又嶺南海島中,檳榔木上有苔如松之艾納,單爇極 臭。用合泥香,則能發香,如甲香也。《霏雪錄》云:「金華山 中多樹衣,僧家以為蔬,味極美。」
艾納部雜錄
[编辑]《彥周詩話》:東坡《梅花》詩云:「憑仗幽人收艾納,國香和 雨入莓苔。」「艾納」,香名,正松上莓苔也。出《本草》及《沈氏 香譜》。
《春風堂隨筆》:「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謂之『艾 納香』。」吾鄉錢鼒先生號「艾納」,蓋取諸此。趙文敏號「松 雪」,乃是一琴名,若艾納香,亦可稱曰「松雪。」
木賊部彙考
[编辑]釋名
《木賊》。〈嘉祐〉
木賊圖
《本草綱目》
[编辑]木賊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此草有節面糙澀,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則 光淨,猶云「木之賊也。」
集解
掌禹錫曰:「木賊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地。苗長尺許, 叢生。每根一榦,無花。葉寸寸有節,色青,凌冬不凋。四 月采之。」
《蘇頌》曰:「所在近水地有之,采無時,今用甚多。」
李時珍曰:「叢叢直上,長者二、三尺。狀似鳧茈。苗似粽 心草而中空有節。又似麻黃莖而稍粗,無枝葉。」
莖氣味
甘微苦無毒。
李時珍曰:「溫。」
莖主治
《嘉祐》曰:「目疾,退翳膜,消積塊,益肝膽,療腸風,止痢,及 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
李時珍曰:「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發明
《掌禹錫》曰:「木賊得牛角腮、麝香,治休息久痢。得禹餘 糧、當歸、芎藭,治崩中赤白。得槐蛾、桑耳,治腸風下血。 得槐子、枳實,治痔疾出血。」
朱震亨曰:木賊去節,烘過發汗,《至易》《本草》不曾言及。 李時珍曰:木賊氣溫,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中之陰, 升也,浮也,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 火鬱風濕,治眼目諸血疾也。
附方
目昏多淚:木賊去節,蒼朮泔浸各一兩為末。每服二 錢,茶調下,或蜜丸亦可。
急喉痺塞木賊,以牛糞火燒存性,每冷水服一錢,血 出即安也。〈聖惠方〉
舌硬出血:木賊煎水漱之即止。〈聖惠方〉
血痢不止:「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日一服。」〈聖惠方〉 瀉血不止:方同上,日二服。〈廣利方〉
腸痔下血,多年不止:用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 大黃二錢半,並於銚內炒黑存性,為末。每粟米飲服 二錢,甚效也。〈蘇頌圖經本草〉
大腸脫肛:木賊燒存性,為末摻之,按入即止。一加龍 骨。〈三因方〉
婦人血崩,血氣痛不可忍,遠年近日不瘥者,《雷氏》木 賊散主之。木賊一兩,香附子一兩,朴硝半兩為末。每 服三錢,色黑者酒一盞煎,紅赤者水一盞煎,和滓服, 日二服。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 生冷硬物豬魚油膩酒麪。〈醫壘元戎〉 月水不斷木賊炒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一服。 〈聖惠方〉
胎動不安: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 盞,入金銀一錢煎服。〈聖濟總錄〉
小腸疝氣:木賊細剉,微炒為末,沸湯點服二錢,緩服 取效。一方用熱酒下。〈寇氏本草衍義〉
誤吞銅錢:木賊為末,雞子白調服一錢。〈聖惠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