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5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四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錄

 黃環部彙考

  黃環圖

  本草綱目黃環

 黃環部雜錄

 藤黃部彙考

  本草綱目藤黃

 麻黃部彙考

  麻黃圖

  段成式酉陽雜俎麻黃

  本草綱目麻黃 附雲花子

 麻黃部紀事

 薑黃部彙考

  薑黃圖

  本草綱目薑黃

  閩書南產

草木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黃環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黃環》:本經    《大就》。本經

凌泉。本經    《狼跋子》。別錄

就葛。唐本草   度穀。唐本草

生芻。綱目    根韭:綱目

黃環圖

黃環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黃環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此物葉黃而圓,故名黃環如蘿藦,呼「白環」 之義。亦是葛類,故名《就葛跋》,乃狼足名。其莢似之,故 曰「狼跋子。」

集解

《別錄》曰:「黃環,生蜀郡山谷。三月采根,陰乾。」

《吳普》曰:「蜀黃環,一名生芻。二月生苗,正赤,高二尺。葉 黃圓端大,經日,葉有汁黃白。五月實圓,三月采根,黃 色,從理如車輻解。」

陶弘景曰:「似防己,亦作車輻理解。《蜀都賦》云:『青珠黃 環』」,即此。或云是大戟花,定非矣。用甚稀,市人尟有識 者。

又曰:「狼跋子,出交廣,形扁扁,制搗以雜木投水中,魚 無大小,皆浮水而死。」

蘇恭曰:「黃環惟襄陽大有,餘處雖有亦稀,巴西人謂 之就葛,今園庭亦種之,作藤生,大者莖徑六、七寸,根 亦葛類。陶云似防己者近之。取葛根誤食之,吐利不 止,土漿解之,此真黃環也。」今太常收劍南來者,乃雞 尿葛根,非黃環也。其花紫色,其子名狼跋子,角生似 皂莢。交廣送入太常者,正是黃環子也。花實與葛同 時。

李時珍曰:吳普所說甚詳,而《唐、宋本草》不收,何也?《范 子計然》云:黃環出魏郡,以黃色者為善。

黃環氣味

苦平有毒。

《吳普》曰:「神農、黃帝有毒,桐君、扁鵲苦。」

甄權曰:「大寒,有小毒。」

徐之才曰:「鳶尾為之使。惡伏苓、防己、乾薑。」

主治

《本經》曰:「蠱毒鬼疰,鬼魅邪氣在臟中,除欬逆寒熱。」 甄權曰:「治上氣急及百邪。」

李時珍曰:「治痰嗽,消水腫,利小便。」

狼跋子氣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別錄》曰:「惡瘡蝸疥,殺蟲魚。」

陶弘景曰:「苦酒摩塗瘡疥,效。」

附方

水腫:黃環根曬乾,每服五錢,水煎服,小便利為效。儒門 事親方

黃環部雜錄

[编辑]

《補筆談》:黃環即今之朱藤也。枝下皆有葉如槐,其花 穗懸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師 人家園圃中作大架種之,謂之紫藤花者是也。實如 皂莢,《蜀都賦》所謂青珠黃環者,黃環即此藤之根也。 古今皆種,以為庭檻之玩。今人折其莖,於槐榦上接 之,偽為矮槐。其根入藥,用能吐人。

藤黃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藤黃:海藥本草  海藤。廣志

沙黃。綱目    臘黃。綱目

圖缺

《本草綱目》。

藤黃釋名

[编辑]

李珣曰:按:郭義恭《廣志》云:「出岳、鄂等州諸山。崖樹名 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之,謂之沙黃,就樹采 者輕妙,謂之臘黃。今人訛為銅黃、銅藤音謬也。此與 石淚采之無異,畫家及丹竈家時用之。」 李時珍曰:「今畫家所用藤黃,皆經煎煉成者,舐之麻 人。」按:周達觀《真臘記》云:「國有畫黃,乃樹脂,蕃人以刀 斫樹枝滳下,次年收之」,似與郭氏《說》微不同,不知即 一物否也。

氣味

酸濇有毒。

主治

李珣曰:請幫助識別此字。牙蛀齒,點之便落。

麻黃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麻黃。本經    龍沙。本經

卑相。別錄    卑鹽。別錄

狗骨。廣雅    《中黃節士》:藥譜

《雲花子》。

麻黃圖

麻黃圖

段成式酉陽雜俎

[编辑]

麻黃

[编辑]

麻黃莖端開花,花小而黃,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至 冬枯死如草,及春卻青。

《本草綱目》

[编辑]

麻黃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黃,未審 然否?張揖《廣雅》云:「龍沙,麻黃也。狗骨,麻黃根也。」不知 何以分別如此。

集解

《別錄》曰:「麻黃,生晉地及河東。立秋采莖,陰乾令青。」 陶弘景曰:「今出青州、彭城、滎陽、中牟者為勝。色青而 多沫。蜀中亦有,不好。」

蘇恭曰:「鄭州鹿臺及關中沙苑,河旁沙洲上最多,同 州沙苑亦多,其青、徐者亦不復用。」

掌禹錫曰:「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麻黃莖頭開花,花 小而黃,叢生,子如覆盆子,可食』。」

蘇頌曰:「今近汴京多有之,以滎陽、中牟者為勝。春生 苗,至夏五月則長及一尺以來,稍上。有黃花,結實如 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莢子,味甜,微有麻黃氣。外皮紅, 裏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說有雌雄二種,雌者於三月、 四月內開花,六月結子。雄者無花,不結子。至立秋後 收莖陰乾。」

李時珍曰:「其根皮色黃赤。長者近尺。」

莖修治

陶弘景曰:「用之折去節根,水煮十餘沸,以竹片掠去 上沫。沫令人煩,根節能止汗故也

莖氣味

苦溫無毒。

《別錄》曰:「微溫。」

《吳普》曰:「神農、雷公:苦,無毒;扁鵲:酸;李當之:平。」

甄權曰:「甘,平。」

張元素曰:性溫,味苦而甘辛,氣味俱薄,輕清而浮,陽 也,升也。手太陰之藥,入足太陽經,兼走手少陰、陽明。 李時珍曰:「麻黃味苦而辛,性熱而輕揚。」僧繼洪云:「中 牟有麻黃之地,冬不積雪,為泄內陽也。故過用則洩 真氣。」觀此則性熱可知矣。服麻黃自汗不止者,以冷 水浸頭髮,仍用撲法即止。凡服麻黃藥,須避風一日, 不爾病復作也。凡用須佐以黃芩。則無赤眼之患。 徐之才曰:「厚朴白微為之使。惡辛夷、石韋。」

莖主治

《本經》曰:「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 欬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別錄》曰:「五藏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餘疾,止好唾,通 腠理,解肌,洩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 甄權曰:「治身上毒風𤺋痹,皮肉不仁,主壯熱溫疫,山 嵐瘴氣。」

《大明》曰:「通九竅,調血脈,開毛孔皮膚。」

張元素曰:「去營中寒邪,泄衛中風熱。」

李時珍曰:「散赤目腫痛,水腫風腫,產後血滯。」

發明

陶弘景曰:「麻黃。療傷寒。解肌第一藥。」

蘇頌曰:「張仲景治傷寒,有麻黃湯及葛根湯、大小青 龍湯,皆用麻黃。治肺痿上氣,有射干麻黃湯、厚朴麻 黃湯,皆大方也。」

李杲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六淫有餘之 邪,客於陽分皮毛之間,腠理閉拒,營衛氣血不行,故 謂之實。二藥輕清成象,故可去之。麻黃微苦,其形中 空,陰中之陽,入足太陽寒水之經,其經循背下行,本 寒而又受外寒,故宜發汗。去皮毛氣分寒邪,以泄表 實。若過發,則汗多亡陽,或飲食勞倦,及雜病自汗表」 虛之證。用之則脫人元氣。不可不禁。

王好古曰:「麻黃治衛實之藥,桂枝治衛虛之藥。二物 雖為太陽證藥,其實營衛藥也。心主營為血,肺主衛 為氣,故麻黃為手太陰肺之劑,桂枝為手少陰心之 劑。傷寒傷風而欬嗽,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 李時珍曰:「麻黃乃肺經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張仲 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歷代明醫解釋, 皆隨文傅會,未有究其精微者。時珍常繹思之,似有 一得,與昔人所解不同云:「津液為汗,汗即血也,在營 則為血,在衛則為汗。夫寒傷營,營血內濇,不能外通 於衛,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憎寒。夫風 傷衛,衛氣外泄,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 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 毛者,肺之合也。肺主衛氣,包羅一身,天之象也。是證 雖屬乎太陽,而肺實受邪氣,其證時兼面赤,怫鬱欬 嗽,有痰喘而胸滿諸證者,非肺病乎?蓋皮毛外閉,則 邪熱內攻而肺氣膹鬱,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 營分之邪,達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汗後無 大熱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書》:夏至後加石膏、 知母,皆是泄肺火之藥。是則麻黃湯雖太陽發汗重 劑,實為發散肺經火鬱之藥也。腠理不密,則津液外 泄,而肺氣自虛。虛則補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 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 脾,泄東所以補西也;使以薑棗,行脾之津液而和營 衛也。下「後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氣也。汗後脈 沈遲者,加人參以益肺氣也。朱肱加黃芩為湯者,所 以瀉肺熱也,皆是脾肺之藥」,是則桂枝雖太陽解肌 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也。此千古未發之祕旨,愚 因表而出之。又少陰病發熱脈沈,有麻黃附子細辛 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少陰與太陽為表裏,乃趙嗣真 所謂熟附配麻黃,補中有發也。一錦衣夏月飲酒達 旦,病水泄,數日不止,水穀直出,服分利消導升提諸 藥則反劇。時珍診之,脈浮而緩,大腸下弩,復發痔血。 此因肉食生冷,茶水過雜,抑遏陽氣,在下水盛土衰, 《素問》所謂久風成飧泄也。法當升之揚之。遂以小續 命湯投之,一服而愈。昔仲景治傷寒六七日,大下後, 脈沈遲,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用 麻黃湯平其肝肺,兼升發之,即斯理也。神而明之,此 類是矣。

根節氣味

甘平無毒。

根節主治

陶弘景曰:「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發明

甄權曰:「麻黃根節止汗,以故竹扇杵末同撲之。又牡 蠣粉、粟粉并麻黃根等分為末,生絹袋盛貯,盜汗出, 即撲手摩之李時珍曰: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禦,而根節止汗,效 如影響,物理之妙,不可測度如此。自汗有風濕傷風, 風溫氣虛、血虛、脾虛陰虛,胃熱痰飲,中暑亡陽柔痓 諸證,皆可隨證加而用之。當歸六黃湯加麻黃根治 盜汗尤捷。蓋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諸藥外至 衛分而固膜理也。《本草》但知撲之之法,而不知服餌 之功尤良也。

附方

天行熱病,初起三日者,「麻黃一大兩,去節,以水四 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著米一匙及豉為稀粥,先以 湯浴後,乃食粥,厚覆取汗,即愈。」孟詵必用方

《傷寒》雪煎:「麻黃十斤去節,杏仁四升去皮,熬,大黃一 斤十二兩,先以雪水五石四斗,漬麻黃於東向竈釜 中三宿,後納大黃攪勻,桑薪煮至二石,去滓,納杏仁 同煮至六七斗,絞去滓,置銅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 煎,令得二斗四升,藥成,丸如彈子大。有病者,以沸白 湯五合,研一丸服之,立汗出。不愈,再服一丸,封藥勿」 令洩氣。千金方

傷寒黃疸,表熱者,麻黃醇酒湯主之:麻黃一把,去節 綿裹,美酒五升,煮取半升,頓服取小汗。春月用水煎。 千金方

裏水黃腫:張仲景云: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沈,小便不 利,甘草麻黃湯主之。麻黃四兩,水五升,煮去沫,入甘 草二兩,煮取三升,每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 風寒。 《千金》云:「有患氣急久不瘥,變成水病,從腰以 上腫者,宜此發其汗。」

水腫脈沈屬少陰,其脈浮者為氣虛,脹者為氣,皆非 水也。麻黃附子湯汗之:麻黃三兩,水七升,煮去沫,入 甘草二兩,附子炮一枚,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分,日三 服,取汗。張仲景金匱要略

風痺冷痛:「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為末,酒二升,慢 火熬如餳,每服一匙,熱酒調下,至汗出為度,避風。」聖惠 方

小兒慢脾風,因吐泄後而成。「麻黃長五寸十箇,去節 白朮指面大二塊,全蠍二箇,生薄荷葉包煨,為末。二 歲以下一字,三歲以上五分,薄荷湯下。」聖惠方 尸咽痛痹,語聲不出:麻黃以青布裹,燒煙筒中熏之。 聖惠方

產後腹痛及血下不盡:麻黃去節為末,酒服方寸匕, 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止。子母祕錄

心下悸病,半夏麻黃丸:用半夏、麻黃等分末之,煉蜜 丸小豆大。每飲服三丸,日三服。金匱要略

痘瘡倒黶:寇宗奭曰:「鄭州麻黃去節半兩,以蜜一匙 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數沸,去沫再煎,去三分之一, 去滓乘熱服之,避風,其瘡復出也。」一法用無灰酒煎, 其效更速。仙源縣筆工李用之子,病斑瘡風寒,倒黶 已困,用此一服便出,如神。

中風諸病:「麻黃一秤去根,以王相日、乙卯日,取東流 水三石三斗,以淨鐺盛五七斗,先煮五沸,掠去沫,逐 旋添水,盡至三五斗,漉去麻黃,澄定濾去滓,取清再 熬至一斗,再澄再濾,取汁再熬至升半為度,密封收 之,一、二年不妨。每服一、二匙,熱湯化下取汗。熬時要 勤攪,勿令著底,恐焦了。仍忌雞犬陰人見之。」此劉守 真《祕方》也。宣明方

盜汗、陰汗:麻黃根、牡蠣粉為末撲之。

盜汗不止: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無灰酒 下,外以麻黃根、故蒲扇為末撲之。奇效良方

小兒盜汗:麻黃根三分,故蒲扇灰一分,為末,以乳服 三分,日三服,仍以乾薑三分同為末,三分撲之。古今錄驗 諸虛自汗,夜臥即甚,久則枯瘦:黃耆麻黃根各一兩 牡蠣米泔浸洗,煆過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小麥百 粒,煎服。和劑局方

虛汗無度:麻黃根、黃耆等分為末,飛麵糊為丸梧子 大。每用浮麥湯下百丸,以止為度。談埜翁試驗方 產後虛汗:黃耆、當歸各一兩,麻黃根二兩,每服一兩, 煎湯下。

陰囊濕瘡,腎有勞熱:「麻黃根、石硫黃各一兩,米粉一 合,為末傅之。」千金方

內外障翳:麻黃根一兩,當歸身一錢,同炒黑色,入麝 香少許,為末,㗜鼻頻用。此南京相國寺東《黑孩兒方》 也。普濟方

附錄雲花子

[编辑]

李時珍曰:按:葛洪《肘後方》,馬疥有雲花草,云狀如 麻黃,而中堅實也

麻黃部紀事

[编辑]

《中牟縣志》:「麻黃產龍脊山。明朝入貢。成化中,知縣戴 玉伐其根,圍拱把長三尺,遂不生。明末,始免貢。」

薑黃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蒁》。綱目     薑黃。綱目 《寶鼎香》:綱目   《赤天佩》。藥譜

薑黃圖

薑黃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薑黃集解

[编辑]

蘇恭曰:「薑黃根葉都似鬱金。其花春生於根,與苗並 出。入夏花爛無子,根有黃、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與 鬱金同。西戎人謂之蒁,其味辛少苦多,亦與鬱金同, 惟花生異耳。」

陳藏器曰:「薑黃真者是經種三年以上老薑,能生花, 花在根際,一如蘘荷,根節堅硬,氣味辛辣。種薑處有 之,終是難得。西番亦有來者,與鬱金、蒁藥相似。如蘇 恭所說,即是蒁藥,而非薑黃。又言薑黃是蒁,鬱金是 胡蒁。如此則三物無別,遞相連名,總稱為蒁,則功狀 當不殊。而今鬱金味苦寒,色赤,主馬熱病;薑黃味辛 溫,色黃;蒁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所用各別。」 大明曰:「海南生者,即蓬莪蒁;江南生者,即為薑黃。」 蘇頌曰:「薑黃,今江廣蜀川多有之。葉青綠,長一二尺 許,闊三四寸,有斜文,如紅蕉葉而小。花紅白色,至中 秋漸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葉,不結實。根盤 屈黃色,類生薑而圓,有節。八月采根,片切,暴乾。蜀」人 以治氣脹,及產後敗血攻心,甚驗。蠻人生噉,云「可以 祛邪辟惡。」按:鬱金、薑黃、蒁藥三物相近,蘇恭不能分 別,乃為一物。陳藏器以色味分別三物,又言薑黃是 三年老薑所生。近年汴都多種薑,往往有薑黃生賣, 乃是老薑。市人買噉,云治氣為最,大方亦時用之。又 有廉薑,亦是其類,而自是一物。

李時珍曰:「近時以扁如乾薑形者,為片子薑黃;圓如 蟬腹形者,為蟬肚鬱金,並可浸水染色。蒁形雖似鬱 金,而色不黃也。」

根氣味

辛苦大寒,無毒。

陳藏器曰:「辛、少苦多,性熱不冷。云大寒,誤矣。」

根主治

《唐本草》曰:「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 功力烈於鬱金。」

《大明》曰:「治癥瘕血塊,通月經,治撲損瘀血,止暴風痛, 冷氣下食。」

《蘇頌》曰:「祛邪辟惡,治氣脹,產後敗血攻心。」

李時珍曰:「治風痹臂痛。」

發明

李時珍曰:薑黃、鬱金、蒁藥,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 鬱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蒁藥則入肝, 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耳。古方五痹湯,用片子薑黃, 治風寒濕氣手臂痛。戴原禮《要訣》云:「片子薑黃能入 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

附方

心痛難忍:薑黃一兩,桂三兩,為末,醋湯服一錢。經驗方 胎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狀若驚搐,出冷汗:薑 黃一錢,沒藥、木香、乳香二錢,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 一丸,鉤藤煎湯化下。和濟方

產後血痛有塊:用薑黃、桂心等分為末,酒服方寸匕, 血下盡即愈。昝殷產寶方

瘡癬初生薑黃末摻之。千金翼

《閩書》

[编辑]

南產

[编辑]

薑黃:葉青綠而窄,有斜文,花白紅色。根盤屈而黃,類薑,圓而有節。出邵武仙亭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