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7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七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目錄
千歲蘽部彙考
千歲蘽圖
詩經〈周南樛木 王風葛藟 大雅旱麓〉
毛詩陸疏廣要〈莫莫葛藟〉
本草綱目〈千歲蘽〉
千歲蘽部紀事
千里及部彙考
千里及圖
本草綱目〈千里及〉
百兩金部彙考
百兩金圖
本草綱目〈百兩金〉
半邊蓮部彙考
半邊蓮圖
本草綱目〈半邊蓮〉
閩書〈半邊蓮草〉
荊三稜部彙考
荊三稜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黑三稜考〉
本草綱目〈荊三稜〉
醍醐菜部彙考
本草綱目〈醍醐菜〉
搥胡根部彙考
搥胡根圖
本草綱目〈搥胡根〉
延胡索部彙考
延胡索圖
本草綱目〈延胡索〉
淡竹葉部彙考
淡竹葉圖
本草綱目〈淡竹葉〉
蓬莪荗部彙考
蓬莪荗圖
本草綱目〈蓬莪荗〉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七卷
千歲蘽部彙考
[编辑]釋名
《藟》。〈詩經〉 苣瓜。〈拾遺〉
推《蘽》:〈綱目〉 《蘽蕪》。〈別錄〉 《千歲蘽》。〈別錄〉
千歲蘽
《詩經》
[编辑]《周南樛木》
[编辑]南有樛木,葛藟纍之。〈又〉「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又〉南有 樛木,葛纍縈之。
〈疏〉藟與葛異,亦葛之類也。陸璣云:「藟,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葉艾白色,亦可食,酢而不美」是也。〈朱注〉藟,葛類。〈大全〉《本草注》曰: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五月開花,七月結實,青黑微赤,即《詩》云藟也。此藤大者盤薄,又名千歲藟子。
《王風葛藟》
[编辑]綿綿葛藟,在河之滸。〈又〉綿綿葛藟,在河之涘。〈又〉綿綿 葛藟,在河之漘。
〈傳〉《綿綿》,長不絕之貌。〈箋〉「葛也藟也」,生於河之厓,得其潤澤,以長大而不絕。
《大雅旱麓》
[编辑]莫莫葛藟,施於條枚。
〈傳〉《莫莫》,施貌。〈箋〉葛也藟也,延蔓於木之條枚而茂盛。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大雅旱麓》
[编辑]莫莫葛藟
[编辑]藟一名巨菰,似燕薁,亦延蔓生,葉如艾,白色。其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謂之「推藟。」
《爾雅》云:「諸慮,山櫐。」 郭註云:「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粗大。」 鄭註云:「諸慮,山藤也。」 《詩》稱葛藟。《本草》、千歲櫐、櫐,皆謂藤。《本草》云:千歲櫐,一名蘽蕪。陶隱居云:「樹如葡萄,葉如鬼桃。」 陳藏器云:「似葛蔓,葉小,白子。」
「赤條,中有白汁。」 《圖經》云:「藟生泰山川谷。作藤,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莖,汁白而甘。五月開花,七月結實。八月採子,青黑微赤。冬惟凋葉。」 此即《詩》云「葛藟」 者也。蘇恭謂是蘡薁藤,深為謬妄。《左傳》云:「葛藟猶能庇其本根。」 按:《經》中「藟」 必與「葛」 同詠,如「葛藟纍之」 、「綿綿」 「葛藟」 諸什是也。疑是草屬《爾雅》入釋木,後人多以木類解之。但《葛覃》采葛,「葛生。」 詠葛者甚多。陸氏《疏》不載,因附補遺於卷末。
《本草綱目》
[编辑]《千歲蘽釋名》
[编辑]陳藏器曰:「此藤冬只凋葉,大者盤薄,故曰『千歲蘽』。」
《集解》
[编辑]《別錄》曰:「千歲蘽,生太山山谷。」 陶弘景曰:「藤生如葡萄,葉似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今 俗人方藥都不識用,《仙經》數處須之。」
陳藏器曰:「蔓似葛,葉下白,其子赤,條中有白汁。」陸璣 《草木疏》云:「一名苣瓜,連蔓而生,蔓白子赤可食,酢而 不美,幽州人謂之推櫐。」《毛詩》云:「『葛藟』。注云:『似葛之草』。 蘇恭謂為蘡薁,深是妄言。」
蘇頌曰:「處處有之。藤生,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四 月摘其莖,汁白而味甘。五月開花,七月結實。八月采 子,青黑微赤。冬惟凋葉。春夏間取汁用。陶、陳二氏所 說得之。」
寇宗奭曰:唐開元末,訪隱民姜撫,年幾百歲,召至集 賢院,言服常春藤,使白髮還黑,長生可致。藤生太湖、 終南,帝遣使多取以賜老臣,詔天下使自求之。擢撫 銀青光祿大夫,號沖和先生。又言終南山有旱藕,餌 之延年,狀類葛粉。帝取之作湯餅賜大臣。右驍騎將 軍甘守誠云:「常春藤乃千歲蘽也,旱藕乃牡蒙也。方」 家久不用,故撫易名以神之。民以酒漬藤飲之,多暴 死乃止。撫內慚,乃請求藥牢山,遂逃去。今書此以釋 世疑。
李時珍曰:按:千歲蘽原無常春之名,惟陳藏器《本草》 土鼓藤下言「李邕名為常春藤,浸酒服,羸老變白。」則 撫所用,乃土鼓藤也。其葉與千歲蘽不同,或名同耳。
《氣味》
[编辑]甘平無毒。
《主治》
[编辑]《別錄》曰:「補五臟,益氣,續筋骨,長肌肉,去諸痹。久服,輕 身,不饑,耐老,通神明。」
《蘽根主治》
[编辑]《別錄》曰:「緩筋,令不痛。」
千歲蘽部紀事
[编辑]《唐書姜撫傳》:「撫,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 出。開元末,太常卿韋縚祭名山,因訪隱民,還白撫已 數百歲。召至東都,舍集賢院。因言服常春藤,使白髮, 還鬒則長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不 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賜中朝老臣,因詔天 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觴上千萬歲壽。帝悅,御」 花萼樓,宴群臣,出藤百奩遍賜之。擢撫銀青光祿大 夫,號沖和先生。撫又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狀 類葛粉。帝作湯餅賜大臣。右驍騎將軍甘守誠能銘 藥石曰:「常春者,千歲藟也;旱藕,牡蒙也。方家久不用」, 撫易名以神之。民間以酒漬藤飲者,多暴死,乃止。撫 內慚悸,請求藥牢山,遂逃去。
千里及部彙考
[编辑]釋名
《千里》。及。〈拾遺〉 《千里光》,〈圖經〉
千里及圖
《本草綱目》
[编辑]《千里及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千里及藤,生道旁籬落間,葉細而厚,宣、湖 間有之。」
《蘇頌》曰:「千里及,生天台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 花葉入眼藥。又筠州有千里光,生淺山及路旁。葉似 菊而長,背有毛,枝榦圓而青。春生苗,秋有黃花,不結 實。采莖葉入眼藥,名黃花演。」蓋一物也。
《氣味》
[编辑]苦平有小毒。
蘇頌曰:「苦、甘,寒,無毒。」
《主治》
[编辑]陳藏器曰:「天行疫氣,結黃瘴瘧蠱毒。煮汁服,取吐下。 亦搗傅蛇犬咬。」
《蘇頌》曰:「同甘草炙汁飲。退熱明目,不入眾藥。」
李時《珍》曰:「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附方》
[编辑]爛弦風眼:「千里光草」以筍殼葉包煨熟,捻汁滴入目 中。〈經驗良方〉
百兩金部彙考
[编辑]釋名
百兩金。〈圖經〉
百兩金圖
《本草綱目》
[编辑]《百兩金集解》
[编辑]《蘇頌》曰:「百兩金,生戎州、雲安軍。苗高二、三尺,有榦如 木。葉似荔枝,初生背面俱青。結花實後,背紫面青,凌 冬不凋。初秋開花,青碧色,結實大如豆,生青熟赤。采 根入藥,搥去心。河中府出者,根如蔓菁,赤色,莖細,青 色。四月開碎黃花,似星宿花。五月采根,長及一寸,曬 乾用。」
《根氣味》
[编辑]苦平無毒。
《根主治》
[编辑]《蘇頌》曰:「壅熱咽喉腫痛,含一寸嚥津,又治風涎。」
半邊蓮部彙考
[编辑]釋名
《半邊蓮》:〈綱目〉 急解索。〈綱目〉
半邊蓮圖
《本草綱目》
[编辑]《半邊蓮集解》
[编辑]李時珍曰: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 引蔓,節節而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 如蓮花狀,故名。又呼「急解索。」
《氣味》
[编辑]辛平無毒。
《主治》
[编辑]李時珍曰:「蛇蚘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又治寒齁氣 喘,及瘧疾寒熱,同雄黃各二錢搗泥,盌內覆之,待色 青,以飯丸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出《壽域方》。
《閩書》
[编辑]《半邊蓮草》
[编辑]半邊蓮草最小,苗高一、二寸,葉闊三分許,長不及三 分。五六月間,開細白花,花偏一邊,無有圓者。邵武人 擣爛調水以愈痢。
荊三稜部彙考
[编辑]釋名
荊三稜。〈綱目〉 石三稜。〈綱目〉
京三稜。〈開寶〉 草三稜。〈開寶〉
黑三稜。〈圖經〉 雞爪三稜。〈開寶〉
荊三稜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黑三稜考》
[编辑]舊云「河陝江淮荊襄間皆有之」,今鄭州賈峪山澗水 邊亦有。苗高三四尺,葉似菖蒲葉而厚大,背皆三稜 劍脊,葉中攛葶,葶上結實,攢為刺毬,狀如楮桃樣,而 三顆瓣甚多。其顆瓣形似草決明子而大,生則青,熟 則紅黃色。根狀如烏梅而頗大,有鬚,蔓延相連,比京 三稜體微輕,治療並同。其葶味甜,根味苦,性平,無毒。
《救饑》
[编辑]採嫩葶,剝去粗皮,煠熟,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编辑]《荊三稜釋名》
[编辑]蘇頌曰:三稜,葉有三稜也。生荊楚地,故名荊三稜,以 著其地。《開寶本草》作「京」者,誤矣。又出草三稜條云:「即 雞爪三稜,生蜀地。二月、八月采之。其實一類,隨形命 名耳,故并見之。」
《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三稜,總有三四種。京三稜,黃色,體重,狀若 鯽魚而小;又有黑三稜,狀如烏梅而稍大,體輕,有鬚 相連蔓延作漆色。蜀人以織為器。一名。」者是也。療 體並同。
《蘇頌》曰:「京三稜,舊不著所出地土,今荊襄、江淮、濟南、 河陝間皆有之,多生淺水旁及陂澤中。春生苗,葉似 莎草,極長,高三、四尺;又似茭蒲葉而有三稜。五六月 抽莖,高四、五尺,大如人指,有三稜,如削成。莖端開花, 大體皆如莎草而大,黃紫色。苗下即魁,初生成塊,如 附子大,或有扁者,其旁有根橫貫,一根則連數魁,魁」 上亦出苗,其魁皆扁長如小鯽魚,體重者三稜也;其 根末將盡,一魁未發,苗小圓如烏梅者,黑三稜也;又 根之端鉤曲如爪者,「雞爪三稜」也。皆皮黑肌白而至 輕。或云不出苗,只生細根者,謂之「雞爪三稜」;又不生 細根者,謂之「黑三稜。」大小不常,其色黑,去皮即白。三 者本一種,但力有剛柔,各適其用,因其形為名,如烏 頭、烏喙、雲母、雲苗之類,本非兩物也。今人乃妄以鳧 茈、香附子為之。又河中府有石三稜,根黃白色,形如 釵股,葉綠如蒲。苗高及尺,亦有三稜。四月開花,白色 如蓼葓花。五月采根,亦消積氣。今舉世所用三稜,皆 淮南紅蒲根也。秦州尤多。其體至堅重,刻削魚形,葉 扁形圓,不復有三稜,不知何緣命名為三稜也。雖太 醫亦不以為謬。流習既久,用根者不識其苗,采藥者 莫究其用,因緣差失,不復辨別。今三稜皆獨旁引下 根,無直下根,其形大體多如鯽魚。
李時珍曰:「三稜多生荒廢陂池濕地,春時叢生,夏秋 抽高莖,莖端復生數葉,開花六、七枝,花皆細碎成穗, 黃紫色,中有細子。其葉莖、花、實俱有三稜,並與香附苗、葉、花實一樣,但長大耳。其莖光滑,三稜如棕之葉, 莖莖中有白穰,剖之織物,柔韌如藤。」呂忱《字林》云。 「草生水中,根可緣器。」即此草莖,非根也。《抱朴子》言: 「《根化》鯽」,亦是此草,其根多黃黑鬚,削去鬚皮,乃如鯽 狀,非本根似鯽也。
《根修治》
[编辑]張元素曰:「入用須炮熟。」
李時珍曰:「消積須用醋浸一日,炒或煮熟,焙乾入藥 乃良。」
《氣味》
[编辑]苦平無毒。
陳藏器曰:「甘,平,溫。」
《大明》曰:「甘,濇,涼。」
張元素曰:「苦、甘,無毒,陰中之陽。能瀉真氣,真氣虛者, 勿用。」
《主治》
[编辑]《開寶》曰:「老癖癥瘕,積聚結塊,產後惡血血結。通月水, 墮胎,止痛利氣。」
大明曰:「治氣脹,破積氣,消撲損瘀血,婦人血脈不調, 心腹痛,產後腹痛,血運。」
張元素曰:「心膈痛,飲食不消。」
王好古曰:「通肝經積血。治瘡腫堅硬。」
李時珍曰:「下乳汁。」
《發明》
[编辑]王好古曰:「三稜色白屬金,破血中之氣,肝經血分藥 也。三稜、莪荗治積塊瘡硬者乃堅者削之也。」 《馬志》曰:「俗傳昔人患癥癖死,遺言令開腹取之,得病 塊乾硬如石,文理有五色,以為異物,削成刀柄,後因 以刀刈三稜,柄消成水,乃知此藥可療癥癖也。」 李時珍曰:「三稜能破氣散結,故能治諸病,其功可近 於香附,而力」峻,故難久服。按戴原禮《證治要訣》云:「有 人病癥癖腹脹,用三稜、莪荗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 物如魚而愈也。」
《附方》
[编辑]癥癖鼓脹:三稜煎:用三稜根切一石,水五石,煮三石, 去滓更煎,取三斗汁,入鍋中重湯煎如稠餳,蜜器收 之。每旦酒服一匕,日二服。〈千金翼方〉
痃癖氣塊:「草三稜、荊三稜、石三稜、青橘皮、陳橘皮、木 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為末,糊丸 梧子大,每薑湯服三十丸。」〈奇效方〉
痃癖不瘥,脅下硬如石:京三稜一兩炮,川大黃一兩 為末,醋熬成膏,每日空心生薑橘皮湯下一匙,以利 為度。〈聖惠方〉
小兒氣癖:三稜煮汁作羹粥,與嬭母食,亦以棗許與 兒食。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問癇熱痃癖等, 皆理之祕妙,不可具言,大效。〈子母祕錄〉
痞氣,胸滿,口乾,肌瘦食減,或時壯熱石三稜京三稜 雞爪三稜並炮蓬莪荗三枚檳榔一枚青橘皮五十 片,醋浸去白陳倉米一合,醋浸淘過巴豆五十箇去 皮,同青皮、倉米炒乾,去豆為末,糊丸綠豆大,每米飲 下三丸,日一服。〈聖濟總錄〉
反胃惡心,藥食不下:京三稜炮一兩半,丁香三分,為 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聖濟總錄〉
乳汁不下:京三稜三箇,水二盌,煎汁一盌,洗嬭,取汁 出為度,極妙。〈外臺祕要〉
渾身燎泡如棠梨狀,每箇出水有石一片,如指甲大, 其泡復生,抽盡肌膚肉,即不可治。用荊三稜、蓬莪荗 各五兩為末,分三服,酒調連進愈。〈危氏得效方〉
醍醐菜部彙考
[编辑]圖闕
《本草綱目》。
《醍醐菜集解》
[编辑]李時珍曰:唐慎微《證類本草》收此,而形狀莫考。惟雷 斆炮炙論云:「形似牛皮蔓,搯之有乳汁出,味甜入頂。 采得,以苦竹刀細切,入砂盆中,研如膏,用生絹挼汁 出暖飲。」然亦不云治何病也。
《氣味》
[编辑]甘溫無毒。
《主治》
[编辑]《千金方》曰:「月水不利,擣葉絞汁,和酒煎服一盞。」
《附方》
[编辑]傷中崩赤: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盞。〈千金方〉
搥胡根部彙考
[编辑]釋名
搥胡根。〈拾遺〉
搥胡根圖
《本草綱目》
[编辑]《搥胡根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生江南川谷蔭地。苗如萱草,其根似天門 冬。凡用,抽去心。」
《氣味》
[编辑]甘寒無毒。
《主治》
[编辑]陳藏器曰:「潤五臟,止消渴,除煩去熱,明目,功如麥門 冬。」
延胡索部彙考
[编辑]釋名
元?胡索:〈綱目〉 《延胡索》。〈綱目〉
延胡索圖
此處缺少一幅插圖。請考慮協助將書中此處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資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Plant Kingdom - pic797 - 延胡索圖.png或.svg命名。 |
《本草綱目》
[编辑]《延胡索釋名》
[编辑]王好古曰:「本名元《胡索》,避宋真宗諱,改元為延也。」
《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延胡索》生奚國,從安東來。根如半夏,色黃。」 李時珍曰:「奚乃東北裔也,今茅山上龍洞種之。每年 寒露後栽。立春後生苗,葉如竹葉樣。三月長三寸,高 根叢生,如芋卵樣,立夏掘起。」
《根氣味》
[编辑]辛溫無毒。
李珣曰:「苦甘。」
李杲曰:「甘、辛、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王好古曰:「苦、辛,溫。純陽,浮也。入手、足太陰經。」
《主治》
[编辑]《開寶》曰:「破血,婦人月經不調,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產 後諸血病,血運,暴血衝上,因損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大明》曰:「除風治氣,暖膝,止暴腰痛,破癥癖,撲損瘀血, 落胎。」
王好古曰:「治心氣,小腹痛,有神。」
《李珣》曰:「散氣,治腎氣,通經絡。」
李時珍曰:「活血利氣,止痛通小便。」
《發明》
[编辑]《李珣》曰:「主腎氣,及破產後惡露,或兒枕與三稜、鱉甲、 大黃為散甚良。蟲蛀成末者尤良。」
李時珍曰:延胡索味苦、微辛,氣溫,入手足太陰、厥陰 四經。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 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荊穆王妃胡氏,因食蕎麥麪 著怒,遂病胃脘,當心痛不可忍。醫用吐下行氣化滯 諸藥,皆入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因思《雷 公炮炙論》云:「心痛欲死,速覓延胡。」乃用延胡索末三 「錢,溫酒調下,即納入,少頃大便行,而痛遂止。」又華老 年五十餘,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備棺木。予用此藥三 錢,米飲服之,痛即減十之五,調理而安。按:方勺《泊宅 編》云:「一人病遍體作痛,殆不可忍,都下醫或云中風, 或云中濕,或云肺氣,藥悉不效。周離亨言是氣血凝 滯所致,用延胡索、當歸、桂心等分為」末,溫酒服三四錢,隨量頻進,以止為度,遂痛止。蓋延胡索能活血化 氣第一品藥也。其後趙待制霆因導引失節,肢體拘 攣,亦用此數服而愈。
《附方》
[编辑]老小欬嗽:延胡索一兩,枯礬二錢半,為末,每服二錢, 軟餳一塊和,含之。〈仁存堂方〉
鼻出衄血:延胡索末,綿裹塞耳內。左衄塞右,右衄塞 左。〈普濟方〉
小便尿血: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為末。每服四錢, 水煎服。〈活人書〉
小便不通「捻頭散」治小兒小便不通,用延胡索、川苦 楝子等分為末。每服五分或一錢,白湯滴油數點調 下。〈錢仲陽小兒直訣〉
膜外氣疼及氣塊。延胡索不限多少為末,豬胰一具, 切作塊子,炙熟蘸末頻食之。〈勝金方〉
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身熱足寒者,用延胡索 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溫酒或白湯下二錢。〈聖惠 方〉
下痢腹痛:方見《發明》下。
婦女血氣,腹中刺痛,經候不調用「延胡索去皮醋炒、 當歸酒浸炒各一兩,橘紅二兩,為末,酒煮米糊丸梧 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艾醋湯下。〈濟生方〉
產後諸病,凡產後穢污不盡,腹滿,及產後血運,心頭 硬,或寒熱不禁,或心悶,手足煩熱,氣力欲絕諸病,並 用延胡索炒研,酒服二錢,甚效。〈聖惠方〉
小兒盤腸氣痛:延胡索、茴香等分,砂研,空心米飲,量 兒大小與服。〈衛生易簡方〉
疝氣危急:延胡索鹽炒,全蠍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 服半錢,空心鹽酒下。〈直指方〉
冷氣腰痛:延胡索當歸桂心三味方見《發明》下 肢體拘痛。方同上。
偏正頭痛不可忍者: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二 個,去皮、子,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 入病人鼻內,隨左右口咬銅錢一個,當有涎出成盆 而愈。〈永類方〉
墜落車馬筋骨痛不止:延胡索末,豆淋酒服二錢,日 二服。〈聖惠方〉
淡竹葉部彙考
[编辑]釋名
淡竹葉:〈綱目〉 碎骨子。〈綱目〉
淡竹葉圖
《本草綱目》
[编辑]《淡竹葉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竹葉象形碎骨,言其下胎也。
《集解》
[编辑]李時珍曰:「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數寸,細莖綠葉, 儼如竹米落地所生。細竹之莖葉,其根一窠數十鬚, 鬚上結子,與麥門冬一樣,但堅硬爾。隨時采之,八、九 月抽莖,結小長穗。俚人采其根苗搗汁和米作酒麴, 甚芳烈。」
《氣味》
[编辑]甘寒無毒。
《主治》
[编辑]李時珍曰:「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根:能墮胎催生
蓬莪荗部彙考
[编辑]釋名
蒁藥。〈拾遺〉 《蓬莪》,荗。〈開寶〉
蓬莪荗
《本草綱目》
[编辑]《蓬莪荗集解》
[编辑]《馬志》曰:「蓬莪荗,生西戎及廣南諸州。葉似蘘荷,子似 乾葚。荗在根下並生,一好一惡。惡者有毒。西人取之, 先放羊食,羊不食者棄之。」
陳藏器曰:「一名蓬莪,黑色;二名蒁,黃色;三名波殺,味 甘,有大毒。」
《大明》曰:「即南中薑黃根也。海南生者,名蓬莪蒁。」 蘇頌曰:「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莖如 錢大,高二、三尺。葉青白色,長一、二尺,大五寸以來,頗 類蘘荷。五月有花作穗,黃色,頭微紫。根如生薑,而荗 在根下,似雞鴨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 暴乾用。」
《根修治》
[编辑]《雷斆》曰:「凡使,於砂盆中以醋磨令盡,然後於火畔烘 乾,重篩過用。」
《蘇頌》曰:「此物極堅硬,難搗治。用時熱灰火中煨令透, 乘熱搗之,即碎如粉。」
李時珍曰:「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藥,取其引入血 分也。」
《氣味》
[编辑]苦辛溫無毒。
《大明》曰:「得酒醋良。」
《主治》
[编辑]《開寶》曰:「心腹痛,中惡疰忤鬼氣,霍亂冷氣,吐酸水,解 毒。食飲不消,酒研服之。又療婦人血氣結積,丈夫奔 豚。」
甄權曰:「破痃癖冷氣,以酒醋磨服。」 《大明》曰:「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消瘀血,止撲損 痛,下血,及內損惡血。」
王好古曰:「通《肝經》聚血。」
《發明》
[编辑]蘇頌曰:「蓬莪荗,古方不見用者,今醫家治積聚諸氣, 為最要之藥,與荊三稜同用之良。婦人藥中亦多使。」 王好古曰:「蓬莪色黑,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諸香,雖 為泄劑,亦能益氣,故孫尚藥用治氣短不能接續,及 大小七香丸、集香丸、諸湯散,多用此也。又為肝經血 分藥。」
李時珍曰:「鬱金入心,專治血分之病;薑黃入脾,兼治 血中之氣;蒁入肝,治氣中之血。稍為不同。」按:王執中 《資生經》云:「執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藥反脹。用耆域 所載蓬莪蒁麪裹,炮熟研末,以水與酒、醋煎服,立愈。」 蓋此藥能破氣中之血也。
《附方》
[编辑]一切冷氣搶心切痛,發即欲死,久患心腹痛時發者, 此可絕根。蓬莪荗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為末。每服 五分,淡醋湯下。〈衛生家寶方〉
小腸臟氣,非時痛不可忍:蓬莪荗研末,空心蔥酒服 一錢。〈楊子建護命方〉
婦人血氣遊走作痛及腰痛:蓬莪荗、乾漆二兩,為末, 酒服二錢。腰痛,核桃酒下。〈普濟方〉
小兒盤腸內釣痛:以莪荗半兩。用阿魏一錢。化水浸 一日夜。焙研。每服一字。紫蘇湯下。〈保幼大全〉
小兒氣痛:蓬莪荗炮熟為末,熱酒服一大錢。〈十全博救方〉 上氣喘急:蓬莪荗五錢,酒一盞半,煎八分服。〈保生方〉 氣短不接「正元散」:治氣不接續,兼治滑泄及小便熱。 王丞相服之有驗。用蓬莪荗一兩,金鈴子去核一兩, 為末,入蓬砂一錢,煉過研細。每服二錢,溫酒或鹽湯, 空心服。〈孫用和祕寶方〉
初生吐乳不止:「蓬莪荗少許,鹽一綠豆,以乳一合,煎 三五沸,去滓,入牛黃兩粟大服之,甚效也。」〈保幼大全〉 「渾身燎泡。」方見荊三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