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30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六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三百六卷目錄

 石南部彙考

  石南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石南

  本草綱目石南

 石南部藝文

  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南樹

               唐孟郊

  石南樹          白居易

  石南樹           胡汾

  看石南花          王建

  石南樹          權德輿

  重題端正樹        溫庭筠

  詠端正樹          趙嘏

  石南           司空圖

  石南          宋朱長文

  石南           高似孫

  追和朱樂圃蘇學石南    明吳寬

 石南部選句

 石南部紀事

 石瓜部彙考

  石瓜圖

  本草綱目石瓜

 石瓜部藝文

  石瓜贊          宋宋祁

 石瓜部紀事

 秦皮部彙考

  秦皮圖

  本草綱目秦皮

 秦皮部紀事

 秦皮部雜錄

 衛矛部彙考

  衛矛圖

  本草綱目衛矛

 巴豆部彙考

  巴豆圖

  本草綱目巴豆

 巴豆部紀事

 巴豆部外編

草木典第三百六卷

石南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石南。本經     《石楠》:綱目

風藥。綱目     鼠目。實名

石南圖

石南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石南

[编辑]

《南方記》曰:「石南樹,野生。二月開花,仍連著實。實如鷰 卵,七八月熟。人採之,取核,乾其皮,中作肥魚,羹和尤 美。出九真。」

《本草綱目》

[编辑]

石南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生於石間向陽之處,故名。石南,桂陽呼為 風藥。充茗及浸酒飲,能愈頭風,故名。按:《范石湖集》云: 「修江出欒茶,治頭風。」今南人無所謂欒茶者,豈即此 物耶?

集解

《別錄》曰:「石南,生華陰山谷。三月、四月采葉,八月采實, 陰乾。」

陶弘景曰:「今東間皆有之。葉如枇杷葉,方用亦稀。」 蘇恭曰:「葉似繭草,凌冬不凋。關中者葉細為好。江山 以南者,葉長大如枇杷葉,無氣味,殊不任用。」

韓保昇曰:「終南斜谷有石處甚饒,今市人以石韋為之,誤矣。」

蘇頌曰:「今南北皆有之,生於石上,株極有高大者。江 湖間出者,葉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 成簇,秋結細紅實。關隴間出者,葉似莽草,青黃色,背 有紫點。雨多則併生,長及二、三寸。根橫,細紫色。無花 實,葉至茂密。南北人多移植亭院間,陰翳可愛,不透 日氣。入藥以關中葉細者為良。」魏王《花木志》云:「南方 石南樹,野生。二月開花,連著實。實如燕覆子,八月熟。 民采取核,和魚羹尤美。今無用者。」

寇宗奭曰:「石南葉似枇杷葉之小者,而背無毛,光而 不皺。正、二月間開花。冬有二葉為花苞。苞既開,中有 十五餘花,大小如椿。花甚細碎。每一苞約彈許大。成 一毬,一花六葉,一朵有七、八毬,淡白綠色。葉味微淡, 赤色。花既開,蕊滿,花但見蕊,不見花,花纔罷。去年綠 葉盡脫落,漸生新葉。京洛、河北、河東、山東頗少,人故 少用。湖南北、江西、二浙甚多,故人多用。」

葉氣味

辛苦平有毒。

徐之才曰:「五加皮為使,惡小薊。」

主治

《本經》曰:「養腎氣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

《別錄》曰:「療腳弱,五藏邪氣,除熱。女子不可久服,令思 男。」

甄權曰:「能添腎氣。治軟腳煩悶疼。殺蟲逐諸風。」 李時珍曰:「浸酒飲治頭風。」

發明

蘇恭曰:「石南葉為療風邪丸散之要,今醫家不復用 其實矣。」

甄權曰:「雖能養腎,亦令人陰痿。」

李時珍曰:古方為治風痹腎弱要藥,今人絕不知用, 識者亦少。蓋由甄氏《藥性論》有令陰痿之說也。殊不 知服此藥,能令人腎強,嗜欲之人藉此放恣,以致痿 弱,歸咎于藥,良可慨也!毛文錫《茶譜》云:「湘人四月采 楊桐草,搗汁浸米,蒸作烏飯,食必采石南芽為茶飲, 乃去風也。暑月尢宜楊桐,即南燭也。」

實主治

《本經》曰:「蟲蠱毒,破積聚,逐風痹。」

附方

鼠瘻不合:石南生地黃代苓黃伏雌黃等分為散,日 再傅之。肘後方

小兒通睛: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肝糸受風,致 瞳人不正,觀東則見西,觀西則見東,宜「石南散」吹鼻 通頂:石南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七箇為末。每吹少 許入鼻,一日三度,內服牛黃平肝藥。普濟方

乳石發動煩熱:石南為末,新汲水服一錢。聖惠方

石南部藝文

[编辑]

《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南樹》

[编辑]

唐孟郊

「太朴既一剖,眾材爭萬殊。懿茲南海華,來與北壤俱。 生長如自惜,雪霜無凋渝。蘢蘢抱靈秀,簇簇抽芳膚。 寒日吐丹艷,赬子流細珠。鴛鴦花數重,翡翠葉四鋪。 雨洗新妝色,一枝如一姝。聳異敷庭際,傾妍來坐隅。 散彩飾几案,餘輝盈盤盂。高意因造化,常情逐榮枯。 主公方寸中,陶埴在須臾。養此奉君子,賞覿日為娛。」 始覺石南詠,價傾賦兩都。棠頌庶可比,桂詞難以踰。 因謝丘墟木,空採落泥塗。時來聞佳姿,道去臥枯株。 爭芳無由緣,受氣如鬱紆。抽肝在郢匠,歎息何踟躕。

《石南樹》
白居易

[编辑]

可憐顏色好陰涼,葉剪紅牋花撲霜。傘蓋低垂金翡 翠,薰籠亂搭繡衣裳。春芽細炷千燈焰,夏蕊濃薰百 和香。見說「上林無此樹,只教桃柳占年芳。」

《石南樹》
胡汾

[编辑]

本自清溪石上生,移栽此處稱閒情。青雲事盡識珍 木,白屋人多喚俗名。重布綠陰滋蘚色,深藏好鳥引 雛聲。余今一日千迴看,每度看來眼益明。

《看石南花》
王建

[编辑]

留得行人忘卻歸,雨中須是石南枝。明朝獨上銅臺 路,容見花開少許時。

《石南樹》
權德輿

[编辑]

石南紅葉透簾春,憶得妝成下錦茵。試折一枝含萬 恨,分明說向夢中人。

《重題端正樹》
溫庭筠

[编辑]

路傍佳樹碧雲愁,曾侍金輿幸驛樓。草木榮枯似人 事,綠陰寂寞漢陵秋。

《詠端正樹》
趙嘏

[编辑]

一樹繁陰先著名,異花奇葉儼天成。馬嵬此去無多 地,祇合「楊妃墓上生。」

《石南》
司空圖

[编辑]

客處偷閒未是閒。石南雖好懶頻攀。如何風葉西歸 路。吹斷寒雲見故山。

===
《石南》
宋·朱長文
===昔年曾賞玩,移自碧山遙。古榦摩文石,寒枝熨翠綃。

雖殊楩梓用,終免雪霜凋。來者宜珍護,毋令困採樵。

《石南》
高似孫

[编辑]

自隨野意了山行,香浸南花白水生。借得風來帆便 飽,隔溪新度一聲鶯。

《追和朱樂圃蘇學石南》
明·吳寬

[编辑]

泮水根常溉,臨池路不遙。顧瞻依曲檻,愛護障輕綃。 別種為交讓,終年亦後凋。有材非爨用,斤斧免山樵。

石南部選句

[编辑]

唐李白詩:「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風掃石楠花, 《張籍詩》:「江皋三月時,花發石楠枝。」

宋蘇軾詩:「孤生有石楠。」

元龔璛詩:「紅樹石楠春。」

石南部紀事

[编辑]

《述異記》:曲阜縣南十里,有孔子春秋臺。曲阜古城有 顏回墓,墓上石南樹二株,可三四十圍,土人云「顏回 手植。」

《太真外傳》:上幸巴蜀,貴妃從至馬嵬,賜死。上發馬嵬, 行至扶風道,道傍有花,寺畔見石南樹團圓,愛玩之, 因呼為「端正樹」,蓋有所思也。

《酉陽雜俎》:「衡山石南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 亦有無花者。」

《齊雲山記》:「西山有石罅,方廣若門,蓋天造以通遊者。 門首有石南一株,其大數圍。」

石瓜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石瓜:綱目

石瓜圖

石瓜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石瓜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石瓜出四川峨眉山中,及芒部地方。其樹 修幹,樹端挺葉肥滑如冬青,狀似桑。其花淺黃色。結 實如綴,長而不圓,殼裂則子見。其形似瓜,其堅如石, 煮液黃色。」

氣味

苦平微毒。

主治

李時珍曰:「心痛,煎汁洗風痹。」

石瓜部藝文

[编辑]

《石瓜贊》
宋·祁

[编辑]

石瓜生峨眉山中,樹端挺,葉肥滑如冬青,甚似桑,花色淺黃,實長不圓,殼解而子見,以其形似瓜,故里名之。煮為液,黃能治痹。

修幹澤葉,結實如綴,膚解核零,可用治痹

石瓜部紀事

[编辑]

《群芳譜》:「烏撒軍民府,土產石瓜樹,生堅如石,善治心 痛。」

秦皮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秦皮。本經     梣皮。本經

《樳木》。本經     石檀:別錄 樊槻。別錄     盆桂。日華

《苦樹》。唐本草    《苦櫪》。綱目

秦皮圖

秦皮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秦皮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秦皮」,本作梣皮。其木小而岑高,故以為名。 人訛為樳,又訛為秦,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高 誘注《淮南子》云:「梣,苦櫪木也。」

蘇恭曰:樹葉似檀,故名「石檀。」俗因味苦,呼為「苦樹。」

集解

《別錄》曰:「秦皮,生廬江川谷及冤句水邊。二月、八月采 皮,陰乾。」

陶弘景曰:「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漬以和墨,書色不脫, 微青。」

蘇恭曰:「此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漬 水便碧色,書紙看之,皆青色者是真。」

蘇頌曰:「今陝西州郡及河陽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 枝幹皆青綠色,葉如匙頭,虛大而不光,並無花實。根 似槐根,俗呼為白樳木。」

皮氣味

苦微寒,無毒。

《別錄》曰:「大寒。」

《吳普》曰:「神農、雷公、黃帝、岐伯:酸,無毒;李當之:小寒。」 甄權曰:「平。惡苦瓠、防葵。」

徐之才曰:「惡吳茱萸,大戟為之使。」

皮主治

《本經》曰:「風寒濕痺,浸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 服,頭不白,輕身。」

《別錄》曰:「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 目湯。久服,皮膚光澤,肥大有子。」

甄權曰:「明目,去目中久熱,兩目赤腫疼痛,風淚不止, 作湯浴小兒身熱。煎水澄清,洗赤目極效。」

王好古曰:「主熱痢下重,下焦虛。」

陳藏器曰:「同葉煮湯,洗蛇咬,并研末傅之。」

發明

陶弘景曰:「秦皮,俗方惟以療目,道家亦有用處。」 張元素曰:「秦皮,沉也,陰也。其用有四:治風寒濕邪成 痹,青白幻瞖遮睛,女子崩中帶下,小兒風熱驚癇。」 王好古曰:「痢則下焦虛。故張仲景白頭翁湯以黃蘗、 黃連、秦皮同用,皆苦以堅之也。秦皮浸水青藍色,與 紫草同用,治目病以增光暈尤佳。」

李時珍曰:梣皮,色青,氣寒,味苦性濇,乃是厥陰肝、少 陽膽經藥也。故治目病驚癇,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 帶,取其收濇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 濇而補也。故老子云:「天道貴嗇。」此藥乃服食及驚癇 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節,幾於廢棄,良為可 惋。《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藥也。」又《萬畢術》云: 「梣皮止水。」謂其能收淚也。高誘解作致水。言能使水 沸者。謬也。

附方

赤眼生瞖:秦皮一兩,水一升半,煮七合,澄清,日日溫 洗。一方「加滑石、黃連等分。」外臺祕要

眼暴腫痛:秦皮、黃連各一兩,苦竹葉半升,水二升半, 煮取八合,食後溫服。此乃《謝道人方》也。外臺祕要 赤眼睛瘡:「秦皮一兩,清水一升,白盌中浸,春夏一食 頃以上,看碧色出,即以著頭纏綿,仰臥,點令滿眼,微

痛勿畏,良久瀝去熱汁,日點十度以上,不過兩日瘥
考證
也。」外臺祕要

眼弦挑鍼,乃肝脾積熱,剉秦皮夾沙糖水煎,調大黃 末一錢,微利佳。仁齋直指方

血痢連年:秦皮、鼠尾草、薔薇根等分,以水煎取汁,銅 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丸,日二服,稍增, 以知為度。亦可煎飲。千金方

天蛇毒瘡似癩非癩。天蛇乃草間花蜘蛛也。人被其 螫。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以秦皮煮汁一斗。飲之即 瘥。寇宗奭本草

秦皮部紀事

[编辑]

《夢溪筆談》:太子中允關杞曾提舉廣南西路常平倉。 行部邕管,一吏人為蟲所毒,舉身潰爛,有一醫言能 治,呼使視之,曰:「此為天蛇所螫,疾已深,不可為也。」乃 以藥傅其瘡,有腫起處,以鉗拔之,有物如蛇,凡取十 餘條而疾不起。又予家祖塋在錢塘西溪,嘗有一田 家忽病癩,通身潰爛,號呼欲絕。西溪寺僧識之,曰:「此 天蛇毒耳,非癩也。」取木皮煮飲一斗許,令其恣飲。初 日疾減半兩,三日頓愈。驗其木,乃今之秦皮也。

秦皮部雜錄

[编辑]

《淮南子》:「夫梣木色青翳而羸,瘉蝸睆。此皆治目之藥 也。人無故求此物者,必有蔽其明者。」

衛矛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衛矛》。本經     鬼箭。別錄

神箭。廣雅     狗骨。圖經

衛矛圖

衛矛圖

《本草綱目》

[编辑]

衛矛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劉熙《釋名》言,「齊人謂箭羽為衛。」此物幹有 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之狀,故名。張揖《廣雅》謂之神 箭。寇宗奭《衍義》言「人家多燔之遣祟」,則三名又或取 此義也。

集解

《別錄》曰:「衛矛,生霍山山谷。八月采,陰乾。」

《吳普》曰:「葉如桃,箭如羽。正月、二月、七月采,陰乾。或生 田野。」

陶弘景曰:「山野處處有之。削取皮羽入藥,為用甚稀。」 蘇頌曰:「今江淮州郡亦或有之。三月以後生莖,莖長 四、五尺許。其幹有三羽,狀如箭翎羽。葉似山茶,青色。 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條莖,陰乾。」其木亦名「狗骨。」 寇宗奭曰:「所在山谷皆有,平陸未嘗見也。葉絕少。其 莖黃褐色,若蘗皮三面如鋒刃,人家多燔之遣祟,方 藥」少用。

李時珍曰:「鬼箭」生山石間,小株成叢。春長嫩條,條上 四面有羽如箭羽。視之若三羽而青葉狀似野茶,對 生,味酸濇。三、四月開碎花,黃綠色。結實大如冬青子。 山人不識,惟樵采之。

雷斆曰:「凡使,勿用石茆,根頭真相似,只是上葉不同, 味各別耳。」

修治

《雷斆》曰:「采得只使箭頭用,拭去赤毛,以酥拌緩炒,每 一兩用酥二錢半。」

氣味

苦寒無毒。

《吳普》曰:「神農、黃帝:苦,無毒。」

《大明》曰:「甘,濇。」

甄權曰:「有小毒。」

主治

《本經》曰:「婦女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 《別錄》曰:「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 蘇恭曰:「療婦人血氣大效。」

甄權曰:「破陳血,能落胎,主百邪鬼魅大明曰:「通月經,破癥結,止血崩帶下,殺腹臟蟲,及產 後血咬腹痛。」

發明

蘇頌曰:「古方崔氏療惡疰在心,痛不可忍,有鬼箭羽 湯。姚僧坦《集驗方》療卒暴心痛,中惡氣毒痛,大黃湯 亦用之,並大方也。見《外臺祕要》《千金》諸書中。」

李時珍曰:「一婦人產後,血運血結,血聚於胸中,或偏 於少腹,或連於脅肋者。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加鬼箭、 紅花、延胡索各一兩,為末煎服。」

附方

產後敗血,兒枕塊硬,疼痛發熱,及新產乘虛,風寒內 搏,惡露不快,臍腹堅脹,當歸散:用當歸炒、鬼箭去中 心木紅藍花各一兩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七分,食 前溫服。和劑局方

鬼瘧日發:「鬼箭羽、鯪鯉甲燒灰二錢半,為末。每以一 字,發時㗜鼻。」又法:「鬼箭羽末一分,砒霜一錢,五靈 脂一兩,為末,發時冷水服一錢。」並聖濟總錄

巴豆部彙考

[编辑]

釋名

巴豆。本經     巴菽。本經

《剛子》。炮炙論    《老陽子》。綱目

巴豆圖

巴豆圖

《本草綱目》

[编辑]

巴豆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宋本 草》一名巴椒,乃菽字傳訛也。《雷斆炮炙論》又分「緊小 色黃者為巴,有三稜、色黑者為豆,小而兩頭尖者為 剛子。」云巴與豆可用剛子,不可用殺人。其說殊乖。蓋 緊小者是雌,有稜及兩頭尖者是雄。雄者峻利,雌者 稍緩也。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參、朮亦能為 害,況巴豆乎。

集解

《別錄》曰:「巴豆,生巴郡川谷。八月采,陰乾用之。去心皮。」 蘇頌曰:「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如 櫻桃而厚大。初生青色,後漸黃赤。至十二月葉漸凋, 二月復漸生。四月舊葉落盡,新葉齊生,即花發成穗, 微黃色。五六月結實作房,生青。至八月熟而黃,類白 豆蔻,漸漸自落,乃收之。一房有二瓣,一瓣一子或三」 子,子仍有殼,用之去殼。戎州出者,殼上有縱文,隱起 如線,一道至兩三道。彼土人呼為「金線巴豆」,最為上 等,他處亦稀有。

李時珍曰:「巴豆房似大風子,殼而脆薄,子及仁皆似 海松子,所云似白豆蔻者,殊不類。」

修治

陶弘景曰:「巴豆最能瀉人,新者佳。用之去心皮,熬令 黑,搗如膏,乃和丸散。」

《雷斆》曰:「凡用巴與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乾,研膏 用。每一兩,用油、酒各七合。」

《大明》曰:「凡入丸散炒用,不如去心膜,換水煮五度,各 一沸也。」

李時珍曰:「巴豆有用仁者,用殼者,用油者,有生用者, 麩炒者,醋煮者,燒存性者,有研爛以紙包壓去油者, 謂之巴豆霜。」

氣味

辛溫有毒。

《別錄》曰:「生溫,熟寒,有大毒。」

《吳普》曰:「神農、岐伯、桐君:辛,有毒;黃帝:甘,有毒;李當之: 熱。」

張元素曰:「性熱味苦,氣薄味厚,體重而沈降,陰也。」 李杲曰:「性熱味辛,有大毒。浮也,陽中陽也。」

李時珍曰:巴豆氣熱味辛,生猛熟緩,能吐能下,能止 能行,是可升可降藥也。《別錄》言其熟則性寒,張氏言 其降,李氏言其浮,皆泥於一偏矣。蓋此物不去膜則 傷胃,不去心則作嘔。以沈香水浸則能升降。與大黃 同用,瀉人反緩,為其性相畏也。王充《論衡》云:「萬物含 太陽火氣而生者,皆有毒。」故巴豆辛熱有毒。

徐之才曰:「芫花為之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菰筍、藜蘆醬豉冷水,得火良。惡蘘草,與牽牛相反,中其毒者,用 冷水黃連汁、大豆汁解之。」

主治

《本經》曰:「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 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除 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別錄》曰:「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殺斑 蝥蛇虺毒。可練餌之,益血脈,令人色好變化,與鬼神 通。」

《藥性論》曰:「治十種水腫,痿痹,落胎。」

陳日華曰:「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補勞,健脾開胃, 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臟蟲,治惡瘡息肉,及疥 癩下腫。」

張元素曰:「導氣消積,去臟腑停寒,治生冷硬物所傷。」 李時珍曰:「治瀉痢驚癇,心腹痛,疝氣,風喎,耳聾,喉痹 牙痛,通利關竅。」

發明

《張元素》曰:「巴豆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朱震亨曰:「巴豆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

張元素曰:「世以巴豆熱藥,治酒病隔氣,以其辛熱,能 開腸胃鬱結也。但鬱結雖開,而亡血液,損其真陰。」 《從正》曰:「傷寒風濕,小兒瘡痘,婦人產後,用之下膈,不 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而 劑小耳。豈知以蠟匱之,猶能下後,使人津液枯竭,胸 熱口燥,耗卻天真,留毒不去,他病轉生。故下藥官以 為禁。」

陳藏器曰:「巴豆,主癥癖痃氣,痞滿積聚,冷氣血塊,宿 食不消,痰飲吐水。取青黑大者,每日空腹服一枚,去 殼,勿令白膜破,乃作兩片,并四邊,不得有損缺,吞之, 以飯壓令下,少頃,腹內熱如火,利出惡物,雖利而不 虛,若久服亦不利人。白膜破者不用。」

王好古曰:「若急治為水穀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汨生 用。若緩治為消堅磨積之劑,炒去煙令紫黑用,可以 通腸,可以止瀉,世所不知也。張仲景治百病客忤,備 急丸用之。」

李時珍曰:「巴豆峻用則有戡亂劫病之功,微用則有 撫綏調中之妙。譬之蕭、曹、絳、灌,乃勇猛武夫,而用之 為相,亦能輔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腸,可以止 瀉,此發千古之祕也。」一老婦年六十餘,病溏泄已五 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調脾升提止澀諸 藥,入腹則泄反甚。延余診之,脈沈而滑,此乃脾胃久 傷,冷積凝滯所致。王太僕所謂「大寒凝內,久利溏泄, 愈而復發,綿歷歲年」者,法當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 遂用蠟匱巴豆丸藥五十丸與服,二日大便不通亦 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積滯諸病,皆不瀉 而病愈者近百人。妙在配合得宜,藥病相對耳。苟用 所不當用,則犯輕用損陰之戒矣。

正誤

陶弘景曰:「道家亦有鍊餌法,服之云可神仙。人吞一 枚便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 此。」

李時珍曰:漢時方士言巴豆鍊餌,令人色好神仙。《名 醫別錄》采入《本草》。張華《博物志》言「鼠食巴豆重三十 斤。」一謬一誣,陶氏信為實話,誤矣。又言人吞一枚即 死,亦近過情。今並正之。

油主治

李時珍曰:「中風、痰厥、氣厥、中惡、喉痹,一切急病,咽喉 不通,牙關緊閉,以研爛巴豆,綿紙包壓,取油作撚,點 燈吹滅,熏鼻中;或用熱煙刺入喉內,即時出涎或惡 血,便甦。又舌上無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

殼主治

李時珍曰:「消積滯瀉痢。」

樹根主治

李時珍曰:「癰疽、發背、腦疽、鬢疽大患,掘取洗搗,敷患 處,留頭,妙不可言。收根陰乾,臨時水搗亦可。」

附方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黃糵三兩,蛤粉二兩,為末,水丸 菉豆大」,每水下五丸。醫學切問

寒澼宿食不消。大便閉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 三日三夜。研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 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千金方

水蠱,大腹動搖水聲,皮膚色黑:「巴豆九十枚,去心皮 熬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熬黃,搗丸小豆大,水下二 丸,以利為度」,弗飲酒。張文仲備急方

飛尸鬼擊,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走馬湯:用巴豆 二枚,去皮心,熬黃,杏仁二枚,以綿包椎碎,熱湯一合, 捻取白汁服之,當下而愈。量老小用之。外臺祕要 食瘧積瘧:「巴豆去皮心二錢,皂莢去皮子六錢,搗丸 菉豆大,一服一丸,冷湯下。」肘後方

積滯泄痢,腹痛裡急: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 十九個,同燒存性,研泥,溶蠟和丸菉豆大,每服二三丸,煎大黃湯下,閒日一服。一加百草霜三錢。劉守真宣明方 氣痢赤白: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以熟豬肝丸菉豆 大,空心米飲下三四丸,量人用。此乃鄭獬侍御所傳 方也。經驗方

瀉血不止:「巴豆一箇去皮,以雞子開一孔,納入紙封 煨熟,去豆食之」,其病即止。虛人分作二服,決效。普濟方 小兒下痢赤白:用巴豆煨熟去油一錢,百草霜二錢, 研末,飛羅麪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湯, 白用米湯,赤白用薑湯下。全幼心鑑

夏月水瀉不止:巴豆一粒,針頭燒存性,化蠟和作一 丸,倒流水下。危氏得效方

小兒吐瀉:「巴豆一個,針穿,燈上燒過黃蠟一豆大,燈 上燒,滴入水中同杵,丸黍米大。」每用五七丸,蓮子燈 心湯下。同上

伏暑霍亂,傷冷吐利煩濕水浸丹用巴豆二十五個, 去皮心油,黃丹炒研一兩二錢半,化黃蠟和丸菉豆 大。每服五七丸,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和劑方 乾霍亂病,心腹脹痛,不吐不利欲死:巴豆一枚,去皮 心,熱水研服,得吐利即定也。

二便不通:「巴豆連油連黃各半兩,擣作餅子,先滴蔥 鹽汁在臍內,安餅於上,灸二七壯,取利為度。」揚氏家藏方 寒痰氣喘:青橘皮一片,展開入剛子一箇,麻扎定,火 上燒存性,研末,薑汁和酒一鍾呷服。天台李翰林用 此治莫秀才,到口便止,神方也。張杲醫說

風濕痰病人坐密室中,左用滾水一盆,右用炭火一 盆,前置一《棹書》一冊,先將無油新巴豆四十九粒,研 如泥,紙壓去油,分作三餅。如病在左,令病人將右手 仰置書上,安藥於掌心,以盌安藥上,傾熱水入盌內, 水涼即換,良久汗出,立見神效。病在右,安左掌心,一 云「隨左右安之。」保壽堂經驗方

陰毒傷寒心結,按之極痛,大小便閉,但出氣稍暖者, 急取巴豆十粒研,入麪一錢,捻作餅,安臍內,以小艾 炷灸五壯,氣達即通。此《太師陳北山方》也。仁齋直指方 解中藥毒巴豆去皮不去油,馬牙硝等分研丸,冷水 服一彈丸。廣利方

喉痹垂死,止有餘氣者:巴豆去皮線穿,納入喉中,牽 出即甦。千金方

纏喉風痹巴豆兩粒,紙卷作角,切斷兩頭,以針穿孔 內入喉中,氣透即通。勝金方

傷寒舌出:巴豆一粒,去油取霜,以紙撚卷,內入鼻中, 舌即收上。普濟方

舌上出血如箸孔,「巴豆一枚,亂髮雞子大,燒研,酒服。」 聖惠方

中風口喎:「巴豆七枚去皮研,左喎塗右手心,右喎塗 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盞安藥上,須臾即正洗去。聖惠方 小兒口瘡,不能食乳:剛子一枚連油研,入黃丹少許, 剃去囟上髮,貼之,四邊起粟泡,便用溫水洗去,乃以 菖蒲湯再洗,即不成瘡,神效。瑞竹堂方

風蟲牙痛:《聖惠方》:「用巴豆一粒,煨黃去殼;蒜一瓣,切 一頭,剜去中心,入豆在內,蓋定綿裹,隨左右塞入耳 中。」《經驗方》:「用巴豆一粒研,綿裹咬之。」又方:「針刺 巴豆,燈上燒令煙出,熏痛處三、五次,神效。」

《天絲入咽》凡露地飲食,有飛絲入上食之令人咽喉 生瘡,急以白礬、巴豆燒灰,吹入即愈。瑣碎錄

耳卒聾閉:巴豆一粒綿裹,針刺孔通氣塞之,取效。經驗 方

風瘙隱疹,心下迷悶:巴豆五十粒去皮,水七升,煮二 升,以帛染拭之,隨手愈。千金翼

疥瘡搔痒:巴豆十粒,炮黃,去皮心,右順手研,入酥少 許,膩粉少許,抓破點上,不得近目并外腎上。如熏目 著腎,則以黃丹塗之,甚妙。千金方

荷錢癬瘡:巴豆仁三箇,連油杵泥,以生絹包擦,日一 二次,三日痊好。經驗方

一切惡瘡: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調硫黃、 輕粉末,頻塗取效。普濟方

癰疽惡肉,烏金膏解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 陳致新。巴豆仁炒焦研膏,貼痛處則解毒,塗瘀肉上 則自化,加乳香少許亦可。若毒深不能收斂者,宜作 撚託之,不致成漏。外科精義

疣痣黑子:巴豆一錢,石灰炒過,人言一錢,糯米五分, 炒研點之。怪證方

箭簇入肉不可拔出者,用新巴豆仁略熬,與蜣蜋同 研塗之。斯須痛定,微痒忍之,待極痒不可忍,便撼拔 動之,取出速以「生肌膏」傅之而痊。亦治瘡腫。夏侯鄲 在潤州得此方,後至洪州旅舍,主人妻病背瘡,呻吟 不已,鄲用此方試之,即痛止也。經驗方

小兒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 自下。龔氏醫鑑

牛疫動頭:巴豆二粒研,生麻油三兩,漿水半升,和灌 之。賈相公牛經

一切瀉痢,脈浮洪者,多日難已,脈微小者,服之立止名「勝金膏。」巴豆皮、楮葉同燒存性,研化蠟丸菉豆大, 每甘草湯下五丸。劉河閒宣明方

痢頻脫肛,黑色堅硬,用巴豆殼燒灰,芭蕉自然汁煮, 入朴硝少許,洗軟,用真麻油點火滴于上,以枯礬、龍 骨少許為末,摻肛頭上,以芭蕉葉托入。危氏得效方

巴豆部紀事

[编辑]

《晉書愍懷太子傳》:「賈后廢太子,幽于許昌宮之別坊, 令治書御史劉振持節守之。趙王倫謀臣孫秀使反 閒,言殿中人欲廢賈后迎太子。賈后聞之憂怖,乃使 太醫令程據合巴豆杏仁丸。三月,矯詔使黃門孫慮 齎至許昌,以害太子。初,太子恐見酖,恆自煮食於前。 慮以告劉振,振乃徙太子於小坊中,絕不與食。宮中」 猶於牆壁上過食與太子,慮乃逼太子以藥,太子不 肯服,因如廁,慮以藥杵椎殺之。

《鄰幾雜志》:「吳沖卿說其先君為江州瑞昌令,一卒力 啗巴豆如松子。問其由,始用飯一盌,巴豆兩粒,研和 食,稍加,如藥丸盡,則加巴豆減飯。積以歲月,至於純 食巴豆,此亦習噉冶葛之類。」

巴豆部外編

[编辑]

《列仙傳》:「元俗,河閒人餌巴豆雲英,賣一丸七錢。」 《稽神錄》:「明經:趙瑜,魯人,累舉不第,困厄甚矣。因遊泰 山,祈於嶽廟。將出門,忽有小吏自後至曰:『判官召。隨 之而去,奄至一廳事,良久聞簾中檢閱簿書,既而言 曰:『君命生至薄,名與祿仕皆無分,今此見告,當有以 奉濟。今以一藥方授君,君以此給足衣食,然不可置 家,置家則貧矣』』。」瑜拜謝而出。至門外,空中飄大桐葉 至,乃書巴豆丸方於其上,與人閒之方正同。瑜遂稱 前長水令,賣藥於夷門市,餌其藥者,病無不愈,獲利 甚多。道士李德陽親見其桐葉,己十餘年尚如新折 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