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00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六卷目錄

 農部彙考四

  農政全書二利用圖譜 濬鏵圖說 水排圖說 水磨圖說 水礱圖說 水

  碾圖說 水輾三事圖說 水轉連磨圖說 水打羅圖說 水碓圖說 槽碓圖說 水轉

  大紡車圖說 缶圖說 綆圖說 龍尾車圖說

藝術典第六卷

農部彙考四[编辑]

《農政全書二》
[编辑]

《利用圖譜》
[编辑]

王禎曰:「水利之用眾矣,惟關于農事、係于食物者錄 之,然必假他物乃可成功,所以訪諸彼而得于此,稽 諸古而行于今,啟祕于初傳,幹連機而同運。或造穀 食代人畜之勞,或導溝渠集雲雨之效,或資米引于 庖湢,或供刻漏于田疇。其餘舟楫灌溉等事,已具前 篇,覽者當互相參攷,以盡水利之用云。」

濬鏵

濬鏵

《濬鏵圖說》
[编辑]

濬鏵。《書》云:「濬畎澮距川。」今濬鏵即此濬也。《周禮》匠人 為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垡,廣尺深尺。以 此考之,則知濬鏵即耦耜之法,其制大備。常鏵鐴亦 稱是。凡開田間溝渠及作陸塹,乃別制箭犁,可用此 鏵斲。犁底為胎,煆鐵為刃。犁轅貫以橫木,二人扶之, 可使數牛輓行。插犁既深,一去復回,即成大溝。挑浚 之力,日省萬數。《唐書》:天寶初,開砥柱之險,以通流,石 中得古鐵犁鏵,上有「平陸」二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 縣。此蓋先開險時所遺器也。又泰山下舊有曠野,其 地污下,不任種蒔,土人呼曰淳于泊。近于耕斸之際, 得舊鏵,大可尺餘。故老云:「聞昔有大鏵,用開田間去 水溝塹,當是此器。」因并記之,以為興利者之助。

水排

水排

《水排圖說》
[编辑]

水排,《集韻》作「櫜」,與鞴同。韋囊,吹火也。後漢杜詩為南 陽太守,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而見功多,百姓 便之。注云:冶鑄者為排,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魏志》 曰:「胡暨,字公至,為樂陵太守,徙監冶謁者。舊持冶作 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工力。暨乃 因長流水為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由是器用充實。」 以今稽之,此排古用韋囊,今用木扇。其制當選湍流 之側,架木立軸,作二臥輪,用水激轉,下輪則上輪所 週,絃索通激,輪前旋鼓掉枝,一例隨轉。其掉枝所貫 行桄,因而推輓臥軸,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則排 隨來去,搧冶甚速,過於人力。又有一法,先於排前直 出木簨,約長三尺,簨頭豎置偃木,形如初月,上用《鞦 韆索》懸之。復於排前植一勁竹,上帶牽索,以控排扇, 然後卻假水輪臥軸,所列拐木,自上打動,排前偃木, 排即隨入。其拐既落,牽竹引排復回,如此間打一軸, 可供數排,宛若水碓之制,亦甚便捷,故併錄此

連二水磨

連二水磨

{{{2}}}

{{{2}}}

《水磨圖說》
[编辑]

水磨。凡欲置此磨,必當選擇用水地所,先儘並岸擗 水激轉,或別引溝渠,掘地棧木棧上置磨,以軸轉磨 中,下徹棧底,就作臥輪,以水激之,磨隨輪轉,比之陸 磨,功力數倍,此臥輪磨也。又有引水置閘,甃為峻槽, 槽上兩傍植木架,以承水激輪軸。軸要別作豎輪,用 擊在上。臥輪一磨,其軸末一輪傍撥周圍木齒,一磨 既引水注槽,激動水輪,則上傍二磨,隨輪俱轉。此水 機巧異,又勝獨磨,此立輪連二磨也。復有兩船相傍, 上立四楹,以茅竹為屋,各置一磨,用索纜于急水中 流,船頭仍斜插板木湊水,拋以鐵爪,使不橫斜。水激 立輪,其輪軸通長,旁撥二磨,或遇泛漲,則遷之近岸, 可許移借比他所,又為活法。庶興利者度而用之。

水礱

水礱

《水礱圖說》
[编辑]

「水礱」,水轉礱也。礱制上同,但下置輪軸,以水激之,一 如水磨,日夜所破,糓數可倍人畜之力。《水利》中未有 此制。今特造立,庶臨流之家以憑倣用,可為永利。

水碾

水碾

《水碾圖說》
[编辑]

水碾,水輪轉碾也。《後魏書》:「崔亮教民為輾,奏于方張 橋東堰谷水,造水輾數十區。」豈水輾之制自此始歟? 其輾制上同,但下作臥輪或立輪,如水磨之法,輪軸 上端穿其砣榦,水激則砣隨輪轉,循槽轢穀,疾若風 雨日所。米,比於《陸輾》,功利過倍。

水輾三事

水輾三事

《水輾三事圖說》
[编辑]

「水輾三事」,謂水轉輪軸,可兼三事,磨礱輾也。初則置 立水磨,變麥作麪,一如常法。復於磨之外周造輾圓 槽,如欲「米惟就水輪軸首,易磨置礱,既得糲米,則 去礱置輾碢榦,循槽碾之,乃成熟米。」夫一機三事,始 終俱備,變而能通,兼而不乏,省而有要,誠便民之活 法,造物之潛機。今創此制,幸識者述焉。

水轉連磨

水轉連磨

《水轉連磨圖說》
[编辑]

「水轉連磨,其制與陸轉連磨不同。此磨須用急流大 水以湊水輪。其輪高闊,輪軸圍至合抱,長則隨宜。中 列三輪,各打大磨一槃,磨之周匝,俱列木齒,磨在軸 上,閣以板木,磨傍留一狹空,透出輪輻,以打上磨木 齒。此磨既轉其齒,復傍打帶齒二磨,則三輪之功互 撥。」九磨其軸首一輪,既上打磨齒,復下打碓軸,可兼 數碓。或遇天旱,旋于大輪一週列置水筒,晝夜溉田 數頃。此一水輪可供數事,其利甚溥。嘗至江西等處, 見此制度,俱係茶磨所兼碓具,用搗茶葉,然後上磨。 若他處地方間有溪港大水,倣此輪磨或作碓輾,日 得穀食,可給千家,誠濟世之奇術也。陸轉連磨,下用 水輪亦可。

水打羅

水打羅

《水打羅圖說》
[编辑]

水擊麪羅隨水磨用之,其機與水排俱同。按圖視譜, 當自考索。羅因水力互擊樁柱篩麪甚速,倍于人力。 又有就磨輪軸作機擊羅,亦為捷巧。

水碓

水碓

《水碓圖說》
[编辑]

機碓,水擣器也。《通俗文》云:「水碓曰翻車碓。」杜預作連 機碓。孔融論:「水碓之巧,勝於聖人。斲木掘地,則翻車 之類,愈出於後世之機巧。」王隱《晉書》曰:「石崇有水碓 三十區。今人造作水輪,輪軸長可數尺,列貫橫木相 交,如滾搶之制。」水激輪轉,則軸間橫木間打所排碓 稍,一起一落,舂之,即連機碓也。凡在流水岸傍,俱可 設置,須度水勢高下為之。如水下岸淺,當用陂柵,或 平流當用板木障水,俱使傍流急注。貼岸置輪,高可 丈餘,自下衝轉,名曰「撩車碓」水。若高岸深,則為輪減 小而闊,以板為級,上用木槽,引水直下,射轉輪板,名

曰「斗碓」,又曰「鼓碓。」此隨地所制,各趨其巧便也
考證

槽碓

槽碓

《槽碓圖說》
[编辑]

槽碓碓稍作槽,受水以為舂也。凡所居之地間,有泉 流稍細,可選低處置碓一區,一如常碓之制。但前頭 減細,後稍深闊,為槽,可貯水斗餘,上庇以廈。槽在廈, 乃自上流,用筧引水下注於槽,水滿則後重而前起, 水瀉則後輕而前落,即為一舂。如此晝夜不止可。 米兩斛,日省二工,以歲月積之,知非小利。

水轉大紡車

水轉大紡車

《水轉大紡車圖說》
[编辑]

《水轉大紡車》「比車」之制,但加所轉水輪,與水轉輾磨 之法俱同。中原麻苧之鄉,凡臨流處所多置之。今特 圖寫,庶他方績紡之家倣此。機械比用陸車愈便且 省,庶同獲其利。

缶圖

缶圖

《缶圖說》
[编辑]

缶,汲水器。《左傳》:「宋災,樂喜為政具綆缶。」《爾雅疏》云:「《比 卦》初爻『有孚盈缶』。」注云:「爻辰在木上值東井,井之水, 人所汲用缶。」楊惲《傳》曰:「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 羔,斗酒自勞,酒後耳熱,仰天擊缶而呼烏烏。」應劭曰: 「缶,瓦器也。今汲器用瓦,亦缶之遺制也。」

綆

《綆圖說》
[编辑]

綆郭璞云:「汲水索也。《易卦》云:『汔至亦未繘井』。」《方言》:「繘, 自關而東,周、洛、韓、魏間謂之絡,關西謂之繘。」綆或作 俗謂「井索下係以鉤」,今汲用之家,必有轆轤為綆 設也。

龍尾一圖

龍尾一圖

龍尾二圖

龍尾二圖

龍尾三圖

龍尾三圖

龍尾五圖

龍尾五圖
,

龍尾四圖

龍尾四圖

{{{2}}}

{{{2}}}

《龍尾車圖說》
[编辑]

《龍尾車》者,河濱挈水之器也。治田之法,旱則挈江河 之水入焉,潦則挈田間之水出焉。治水之法,「淺涸則 挈水而入方舟焉,疏濬則挈水而出畚鍤焉,不有水 器,則不得水之用。三代而上,僅有桔槔。東漢以來,盛 資龍骨。龍骨之制,日灌水田二十畝,以三四人之力, 旱歲倍焉,高地倍焉。駕馬牛則功倍,費亦倍焉。溪澗」 長流而用水。大澤平曠而用風。此不勞人力自轉矣。 枝節一音剉全,車悉敗焉。然南土水田,支分櫛比,國 計民生,于焉是賴。即茲器所在,不為無功已。獨其人 終歲勤動,尚憂衣食,至北土旱災,赤地千里,欲拯斯 患,宜有進焉。今作龍尾車,物省而不煩,用力少而得 水多,其大者一器所出,若決渠焉,累接而上,可使在 山,是不憂高田;築為堤塍而出之,計日可盡,是不憂 潦。歲與下田「去大川數里,數十里鑿渠引之,無論水 稻,若諸水生之種,可以必濟,即黍、稷、菽、麥、木棉蔬菜 之屬,悉可灌溉,是不憂旱。濬治之功,出水當五分之 一,今省十九焉,是不憂疏鑿龍蟠之斗。旱熯之年,上 源枯竭,穿渠旁引,多用此器,下流之水,可令復上,是 不憂漕也。蓋水車之屬,其費力也以重,水車之重」也, 以障水,以帆風,以運旋本身。龍尾者,入水不障水,出 水不帆風,其本身無銖兩之重,且交纏相發,可以一 力轉二輪,遞互連機,可以一力轉數輪,故用一人之 力,得數人之功。又向所言風與水,能敗龍骨之車也, 在鶴膝斗板龍尾者,無鶴膝,無斗板,器居水中,環轉 而已。湍水疾風,彌增其利,故用風水之力,而常得人 之功。若有水之地,悉皆用之。竊計人力可以半省,天 災可以半免,歲入可以倍多,財計可以倍足,方於龍 骨之類,大略勝之。然而千慮之一,以當起予可也。智 士用之,曲盡其變,不盡方來,或者無煩覼縷焉。 龍尾者,水象也,象水之宛委而上升也。龍尾之物有 六,一曰軸,軸者,轉之主也,水所由以下而為上也。二 曰牆,牆者以束水也,水所由上也。三曰圍,圍者外體 也,所以為固抱也。四曰樞,樞者所以為利轉也。五曰 輪,輪者所以受轉也。六曰架,架者所以制高下也,承 樞而轉輪也。六物者具斯成器矣。或人焉,或水焉,風 馬牛焉,巧者運之不可勝用也。

一曰軸。圜木為軸,長短無定度,視水之淺深斟酌焉 而為之度,二十五分其軸之長,以其二為之。徑木之 圜,必中規,而上下等。以八繩附臬之法,八平分其軸 之周,直繩而施之墨。軸之兩端,因直繩之兩端而施 之墨。八繩之交,得軸之心也。以八平分之一分為度, 以度八繩之墨,皆平行相等而為之界。以句股求弦 之法,兩界斜相望而墨為之弦,弦之竟軸而得一螺 旋之墨,因螺旋之墨而立之牆,為螺牆,牆之間而得螺旋,一溝為螺溝。螺溝者,水道也。軸得一墨焉,則得 一牆焉;一溝焉,水得一道焉。或二之,或三之,四之以 上同於是。多則均,一則專,惟所為之。既牆而圍之,既 建而迤之,而轉之,水則自螺旋之孔入也。水之入於 螺旋之孔也。水自以為已下也。而不自知已上也。故 曰:「軸者轉之主也。」水所由以下而為上也。

注曰:圜與圓同量水淺深者,下文言句四、股三、弦五,則岸高九尺者,軸之長當一丈五尺也。凡作軸,皆度岸高,以三五之法準之。二十五分之二者,如軸長一丈,則徑八寸。如本篇第一軸《立面圖》,己丁長一丈,則丙丁之徑八寸也。此略言軸欲大耳。若徑至三寸以上,不嫌長丈。八寸以上,不嫌長二丈也。軸過小,則水為之不升。「八繩附臬」 者,《周禮》「樹八尺之臬縣」 ,八繩下垂,皆附於臬。今軸身作線,大略似之也。八平分者,如軸兩端圖甲乙丙丁戊圈,為軸之周所分甲乙戊丙等八分者,平分度也。軸之兩端臥其軸,各作己甲過心線,依法分之,即上下合也。次於軸兩端之邊,依所分各界,兩兩相對,各作平行直線,八線附木皆平直,是為八平分軸之周,如《立面圖》己丁庚丙諸線是也。次於兩端各作甲己丁丙諸線,則得軸兩端之各庚心也。「以八平分之一為度」 者,謂以甲乙為度,從庚至辛,作庚辛辛壬等短界線,至丙而止,八線皆如之,各線之短界線皆平行皆相等也。墨為之弦者,從庚向癸,依句股法,作庚癸斜弦線,內纏之至子,外纏之至丑,至寅,至卯至辰,斜纏軸面,竟軸而止,則得一螺旋線也。單線則為單牆單溝也。若欲為雙溝者,則平分庚丑線,得午,從午外上向已,內下向未,亦依法作螺旋線也。若作四槽者,又平分庚午於壬,依法作之。欲作三槽、六槽、九槽者,先分軸為九平分。欲作五槽、十槽者,先分軸為十平分,依法作之。

二曰「牆。」軸之上,各因螺旋之繩而立之牆。牆之法,或 編之,或累之,皆塗之牆之兩端,不至於軸之兩端。其 至也無定度,惟所為之。以樞之長短稱之,八分其軸, 長以其一。為牆之高,可減也,不可加也牆,其累之也 欲堅而無墮也,其編之也欲密而平也,其塗之也欲 均而無罅也。兩牆之間謂之溝。溝,水道也。水行溝中 而牆制之,使無下行也。故曰:「牆者所以束水也,水所 由上也。」

注曰:「編牆之法,削竹為柱,依螺旋之線而立之。每立一柱,即與軸面之八平分長線為直角。如立柱於本篇一圖之午,即柱為垂線,與庚丙長線為直角也,而又與軸兩端之丙丁為一直線也。若本篇二圖之癸丙是也。削柱欲均,安柱欲正,列柱欲順,立柱欲齊。既畢則以繩編之,略如織箔之勢。繩以麻,或紵、或菅、或布或𥰓,惟所為之。」 既畢,以瀝青和蠟,或和熟桐油和石灰、瓦灰塗之,或以生漆和石灰、瓦灰塗之。凡瀝青加蠟與桐油,取和澤而止。石、瓦灰相半,桐油或漆和之,取燥濕得宜而止。累牆之法,取柔木之皮,如桑槿之屬,剝取皮,裁令廣狹相等,以瀝青和蠟,依螺旋之線層層塗而積之。累畢,如前法。塗之既畢,而兩牆之間成螺旋之溝,水從溝行而牆不漏者,是牆之善也。「八分之一」 者,如軸長八尺,則牆高一尺,此亦略言高之所至也。一以下任意作之,故曰「可減不可增。」 一法,若欲為長軸,則牆之高與軸之徑等。

三曰圍。牆之外。削版而圍之,版,欲無厚。牆之兩端,順 牆柱之勢,穿軸而立四柱焉。依牆之高而束之環。圍 版之端出於環。圍之外,以鐵為環而約之。長者,中分 圍之長,以鐵環約之。又長者,三分其長,以兩環約之。 圍之版,其相合也,與其合于牆之上也,皆合之以塗。 牆之齊,圍之外,皆塗之以受雨露也。圍之合也,欲無 罅,圍之合于牆也欲無罅。有圍,故水入螺旋之孔而 不絕;無罅,故水行于螺旋之溝而不洩,則水旋而上 也。故曰:「圍者,外體也,所以為固抱也。」

注曰:「圍之版,量圍徑之大小與其長,酌全體之重輕而制厚薄焉。其長竟牆,其廣一寸以上,視圍徑之大小,增損之太廣,而合之則角見也。其內面稍刳之以就牆之圓外面者,圍既合而削之,當牆之盡,穿軸為四柱者,所以居環而受圍也,如本篇三圖之卯寅、辰午等是也。環以堅韌之木為四弧,弧各加於環柱之」上,合之成環焉。環之下方,或為溝焉,居中以受圍版之端。或居外,或居內,為刻而受之。如為溝於未,此居中也。為刻于申,此居外也;于酉,居內也。鐵環之束在兩端者,與木環相抵,卯午也。戌,亢也。或中分約之者,心斗是也。若兩中環者,則在尾與箕也。或不用鐵環,以繩約之,而塗之齊。與劑同。合以塗牆之齊者,瀝青和蠟,或油灰或漆灰也。若塗圍之周者,則漆灰為上,油灰次之。瀝青和蠟者,恐不耐暑日也。為下而欲速成則用之,欲解而時修則用之是也。暑日架之,則以苫蓋之,水入

於螺旋之孔者,孔在環之內,軸之外,四柱之中,戌、亥、角、亢之間是也。雖下向,必入者以迤,故水趨于圍也。既其出,則在卯、寅、辰、午之間矣。一法牆之兩端以二圓版蓋之,開圍版之下端而水入之,開上端之圓版而出之,其效同焉。

四曰樞。軸之兩端,鐵為之樞當心而立之。樞之用在 圜,輪在圍,若在軸者,皆圜之。輪在上,樞方其上;樞之 上,輪在下,樞方其下。樞之下,方之者,以居輪。立樞,欲 正欲直。不正不直者,輕重不倫也。既正既直,輕重均, 轉之如將自轉焉,則雖大而無重也。故曰:「樞者所以 為利轉也。」

注曰:當心者,本篇一圖之庚心也。樞之大小長短無定,度量全體之輕重,制大小焉。量輪之所在,與地之所宜,制短長焉。輪所在者有七,下方,詳之也。方則正,故可以居輪。正者當庚之心。直者與軸端圓面為直角,與軸上八平分線,俱為一直線也。求正尚有軸端諸線可憑,求直稍難焉。今立一試法,視一圖軸兩端諸分線,以規一抵軸端邊之乙,一抵樞之頂心為度。次去乙扺戊量之,又去戊抵己量之,皆至於樞之頂心者,即樞直也。如將自轉者,成速之甚也。

「五曰輪。輪有七置,輪有三式。七置者,當圍之中焉。圍 之兩端焉,軸之兩端焉,兩樞焉。在圍者,夾其圍而設 之輻。輻之末,周之以輞焉,輞樹之齒焉。在軸與樞者, 方其處而入之轂,轂樹之齒焉。」凡輪皆以他輪之齒 發之,其疾徐之數,視輪與他輪之大小焉與齒之多 寡焉。故輪欲密附而少,為之齒。輪附而齒少,他輪大 而齒多,則其出水也必疾矣。故曰:「輪者所以為受轉 也。」

注曰:「輪有七置者,因地勢也,量物力也,相大小而制疾徐也。在圍之中者,本篇四圖之丁是也。在圍之兩端者,丙與戊是也;在軸之兩端者,乙與己是也;在兩樞者,甲與庚是也。若車大而軸長,出水之地高,則在丁矣。若平地受水,而用人力、畜力、風力者,當在甲乙丙矣。用水力當在戊己庚矣。夾圍之輻,子丑之類是」 也。辛者,容圍之空也。壬癸輞也,寅卯之類,齒也。「方其處」 者,軸與樞當受轂之處也。辰入樞之空也。戌入軸之空也。午,轂也。酉亦轂也。未申亥角之類,皆齒也。他輪者,或人車,或馬牛騾車,或風車,或水車之輪也。比諸車之輪者,非謂其大臥輪也,蓋指接輪焉。接輪者,農家所謂撥子是也。試言人車,則有「臥軸也。臥軸之一端有接輪,臥軸之上有拐木也。今于甲乙丙任置一輪焉,如置在軸之乙輪,即以臥軸之接輪交於乙輪,人踐拐木而轉之,接輪與乙輪相發也。若馬牛騾車及風車,則有臥軸也。臥軸之兩端皆有接輪,今以其一交于乙輪,以其一交于彼車之大臥輪,駕畜焉,颿風焉而轉之,接輪」 與乙輪相發也。若水轉之車,則有臥軸也。臥軸之一端有接輪,臥軸之上有立輪,立輪之外有受水之箑也。今于戊己庚任置一輪焉,如置在軸之己輪,即以臥軸之接輪交于己輪,水激於箑,而臥軸為之轉,接輪與己輪相發也。疾徐之數,與他輪相視者,如乙己之輪齒十二,人車之接輪齒十二,是拐木一轉而得一轉也。如樞輪之齒八,而人車之接輪齒十六,是拐木一轉而得二轉也。人車之接輪齒二十四,是一轉而得三轉也。若樞輪之齒八,而鴐畜颿風之臥輪齒七十二,是一轉而得九轉也。故曰「輪欲密附,密附則齒為之少。他輪欲大,大則齒多。然而密者過密焉,則力為之不任,大者過」 大焉則遲。故曰:「因地勢,量物力,相大小而制疾徐焉。」 今圖樞輪之齒八,軸輪十二,圍輪十六,約略作之,非定率也。趣欲使兩輪之交疏密相等焉,長短相入焉,相關相發而不滯,則足矣。其小者欲無用輪,方其樞之末,別為衡,衡之一端,入于樞焉;其一端植之柱焉。柱之體圓,又為之掉枝,而首為圓孔焉,以掉枝之圓孔入于柱而轉之。若大者而欲無用輪,則以兩掉枝同加於柱,兩人對執而轉之。最大者,兩掉枝之末各為持衡,四人或六人對持其衡而轉之。

六曰架。架者,一上一下皆為砥柱,或木焉,或石焉,或 瓴甋焉。柱之植,欲堅以固也。「下柱居水中,以鐵為管, 施之柱首,迤而上向,以受下樞之末,制管高下,量水 之勢,令得入於螺溝之下孔而止也。上者居岸,以鐵 為管,施之柱首,迤而下向,以受上樞之末。若輪與衡 在上樞之末者,則中樞而設之,頸以鐵為山口,而架」 樞其上,出其樞之末,以受輪與衡也。「制高下之數,以 句股為法,而軸心為之弦,弦五焉則句四焉,股三焉, 過偃則不高,過高則不升。」

注曰:「瓴甋磚也。堅者,其本體堅,固者,其立基固也。上柱者,本篇五圖之甲乙是也。下柱者,丙丁是也。上管以受上樞,戊也,下管以受下樞,己也,句股法。」

者,一高一下,如四圍之《亢》房線而置之,令上樞之末在亢,下樞之末在房也。「三、四五」 者,如上樞之末為亢,至下樞之末為房,長一丈。如法置之,則自下樞之末房依地平作平行線,自上樞之末亢作垂線,而兩線相遇于氐,其亢氐線必長六尺,「氐」 「房」 線必長八尺也。若迤建于岸之側,謂無從作垂線者,則以句股法反用之。以圍版為倒弦,別作一尾箕,垂線為股,尾為直角,作尾心橫線為倒句。若尾箕長一尺五寸,偃仰移就之,令尾心長二尺,即心箕必二尺五寸,而《亢房》線必合三、四、五之句股法也。凡圍版是一丈水高必六尺,求多焉不可得。相水度地制器者以此計之,若水過深,岸過高,器不得過長,則累接之法,亦以接輪交而相發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