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5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五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三十五

  耳門二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耳鳴聾總論 陰虛耳聾 氣閉耳聾 肝火

  耳聾 痰火耳聾 氣虛耳聾 風熱耳聾 虛聾 肝火耳聾

  徐春甫古今醫統耳聾有六候 耳聾耳鳴屬熱者多 氣虛耳聾當見於

  大病之後 耳聾當以通氣開鬱為主 耳聾治法宜瀉南方補北方

  王綸明醫雜著耳鳴 耳瘡

  趙獻可醫貫論耳諸病 耳瘡 膿耳

  王肯堂證治準繩論耳 耳發 耳內瘡 耳後疽 耳根毒

  吳崑醫方考耳病方論

  陳實功外科正宗耳病 百蟲入耳 黑疔

  喻昌醫門法律耳鳴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陳士鐸石室祕籙耳聾 耳癢 耳鳴

  方一補中益氣湯 四物湯 四君子湯 八珍湯 六味丸 大安腎丸 小安腎丸

  滾痰丸 沉香降氣散 指迷七氣湯 流氣飲子 蘇子降氣湯 養正丹 復原通氣

  散 防風通聖散 排風湯 不換金正氣散 正元散 木香檳榔丸 越鞠丸 平補鎮

  心丹 五苓散 二陳湯 青木香丸 小柴胡湯 一粒金丹 人參散 妙香散 烏金

  散 歸脾湯 四生散 涼膈散 逍遙散 紫金丹 調中益氣湯

藝術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醫部彙考一百三十五[编辑]

耳門二[编辑]

《明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编辑]

《耳鳴聾總論》
[编辑]

耳鳴耳聾,須分新久虛實。忽因大怒大醉而聾或鳴 者,屬痰火,分輕重治。中年及體虛,或病後有此,悉屬 虛,但分氣血耳。古方有用鼠膽。「尿、凌霄花等,杵汁 滴耳者;有用杏仁去皮,加鹽蒸熱,捻油滴者;有用蓖 麻子去皮,加棗子一個同搗,加乳汁和丸,綿裹塞耳 者;有蒜瓣剜空,納巴豆炮熟,綿裹塞耳者;有用雄黃、 巴豆末、蔥涎和錠,捲紙塞耳者;有以蜀椒、巴豆、菖蒲、 松脂,以蠟鎔作筒子塞耳者;有用細莘、蒲黃、麴末,杏 仁和丸塞耳者。」加有龍腦、椒目者。無非辛熱散結,透 竅有餘暴起者,或可取效。若元氣不足,腎陰虧損,虛 火挾痰泛上,閉住其竅而聾鳴者,雖日滴時塞,如蟻 撼石,終莫能動。須大補氣血,滋陰制火,使大氣上行, 充塞乎頭,則九竅通利,聾聵咸除。《難經》曰:「腎氣通於 耳,耳和則知五音矣。」腎氣不得通於耳,則耳不和而 聾;得上通於耳,則「耳和而聰」,觀此則虛實判然矣。 腎虛耳中潮聲,蟬聲無休止時,妨害聽聞者,當墜氣 補腎,正元飲嚥黑錫丹,間進安腎丸。有熱者,龍齒散。 腎臟風,耳鳴,夜間如打鼓聲,四肢抽掣痛,耳內覺有 風吹奇癢,宜黃芪丸。 耳屬腎,人所共知也。然少陽膽經,循脅絡耳,故傷寒 邪傳少陽,則耳聾脅痛是也。婦女鬱悒既久。則耳前 後生瘰𤻤馬刀。暴怒氣逆。則耳卒聾。皆相火客於本 經而然。不獨腎也。

「耳聾耳鳴」,有痰有火,有氣虛,有陰虛,有肝火。

少壯悉屬痰火,中年必是陰虛。

陰虛耳聾[编辑]

兩尺脈大,或左脈大,或左脈虛大,體瘦色黑,兼見口 乾腸燥而耳鳴或聾者,手足心必熱,屬陰虛,六味丸、 坎離丸主之。

氣閉耳聾[编辑]

耳聾著惱而成,通氣散效。茴香、木香、人參、延胡索、陳 皮、菖蒲各一錢,羌活、殭蠶、川芎、蟬蛻各五分,穿山甲 二錢,甘草錢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肝火耳聾[编辑]

左脈弦急而數,屬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鳴或聾。宜平 肝伐木,龍膽瀉肝湯。不已,龍薈丸。

痰火耳聾[编辑]

右關脈滑而數,屬痰火鬱於上焦,宜清痰降火。二陳、 酒芩、連、柴胡、枳殼,或竹瀝、薑汁下滾痰丸佳。

氣虛耳聾[编辑]

右脈大而無力,或濡而細,證兼倦怠口中無味等。內 傷證者,屬氣虛。恆見勞碌之人,或中年病後得此,宜 「加減益氣聰明湯。」

風熱耳聾[编辑]

耳根連牙牀腫痛,屬上焦風熱,陽明、少陽二經受病, 清胃兼辛涼散之。升、柴、芷、𧄍、荊、防、薄荷、甘、桔、枳殼、酒 芩、連、元參、花粉、赤芍、鼠黏、生地等,頻頻緩服。勢盛加 酒蒸大黃。腫已消,但出水膿不止,用紅末子吹之。耳

門瘡,鼠黏子湯佳
考證
耳中忽然大痛,如有蟲在內走奔,或出血,或出水,或

乾痛不可忍,用蛇蛻燒存性,以鵝翎管吹入耳中,立 止。

大病後及勞碌,耳聾或鳴,當作虛治,須分氣血,一補 陰,一益氣。

虛聾[编辑]

耳出膿汁,或聾而鳴,屬上焦風熱,蔓荊子散佳。方用 蔓荊、生地、赤芍、甘菊、桑皮、木通、麥冬、升麻、前胡、炙甘 草、赤茯、薑棗煎服。

耳鳴聾,皆是陰虛火動,滋腎丸、虎潛丸或滋陰百補 丸俱好。

肝火耳聾[编辑]

脈弦而濡或數,其人多飲,屬肝經風熱,木香檳榔丸。 耳根連及項,或腫多在左邊。脈弦數,屬肝火,恆見於 婦女,宜平肝降火兼舒鬱,柴胡青皮、香附撫芎梔子 酒芩連歸芍貝母連𧄍元參主之。 若腫而發熱,有表證者,荊防敗毒散主之。

耳下結。久硬且脹。著惱便甚。屬鬱。越鞠丸主之。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

耳聾有六候[编辑]

諸書論聾證有六候,有氣聾、火聾、風聾、厥聾、勞聾、陰 聾,又有聤耳、膿耳。大抵耳屬足少陰腎經,腎寄竅於 耳也。腎通耳,所主者精,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耳聞 而聰。若勞傷血氣,精脫腎憊,必主耳聾。且十二經脈 上絡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併,則臟氣入於耳而 為厥,是謂厥聾,必有眩運相兼。耳者宗脈之所附,脈 「虛而風邪乘之,經氣痞而不宣,謂之風聾」,必有頭痛 之證。癆疫傷於氣血,淫慾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 聵聵,而鬨鬨然者,是為勞聾,必兼虛怯等證,此好色 腎虛者有之,有痰火上升,鬱於耳中而鳴,有熱乘虛 隨脈入耳,結為膿汁,謂之「膿耳。」或耳間有津液,風熱 搏之,結硬成核塞耳,亦令暴聾,此為聤耳。前是數者。 皆當推其腎脈。風則浮盛。熱則洪大。虛則濇而微。風 者散之。熱者清之,腎虛者補益之,痰火者涼而降之。 各隨其宜而治之。豈有不聰聽者也。

耳聾耳鳴屬熱者多[编辑]

俗云:「老人多是虛冷而無熱。」此世之誤也。凡老人之 氣衰,多病頭目昏眩,耳鳴或聾,上氣喘咳,涎唾稠粘, 口苦舌乾,筋痿脈促,二便祕結,此皆陰虛陽實之證。 故《經》云: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惟是孤陽獨盛,見證 皆火,又以熱藥與之,是以益火也。大寒之藥,故不可 服,而惟以溫平調理,計出萬全。

氣虛耳聾當見於大病之後[编辑]

凡人大病之後而耳聾者,多是氣虛。若老人耳聽漸 重,亦是氣虛。重而兼鳴者,亦有痰,不宜峻補。

耳聾當以通氣開鬱為主[编辑]

耳聾證,乃氣道不通,痰火鬱結,壅塞而成聾也。凡用 清痰降火之藥,須兼味辛行氣通竅之藥,方得治法 之要。古方用酒浸鍼砂一日,至晚去鍼砂,將酒含口 中,用緊磁石一塊,綿裹塞耳,左聾塞左,右聾塞右,此 欲導其氣而通其閉也。若峻用痰火藥,則反傷脾胃, 亦不能開其塞。若急補氣虛,則火愈上而亦不能開。 惟以前法痰火藥中佐以辛溫之味。緩緩平治。自然 痊愈。予見攻之太過。反傷正氣。變生他疾者有之。此 又不可不察也。

耳聾治法宜瀉南方補北方[编辑]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虛血耗,必致耳聾耳鳴。房勞過 度則傷腎,腎虛精竭,亦必致耳聾耳鳴。藥宜瀉南方, 補北方,滋陰降火為主。心虛當寧心順氣,宜辰砂妙 香散,平補鎮心丹選用之。腎虛者宜益精補腎,肉蓯 蓉丸。

《王綸明醫雜著》
[编辑]

耳鳴[编辑]

耳鳴證,或鳴甚如蟬,或左或右,時時閉塞,世人多作 腎虛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鬱於耳中而為 鳴,鬱甚則壅閑矣。若遇此證,但審其平昔飲酒厚味, 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證多先 有痰火在上,又感惱怒而得,怒則氣上,少陽之火客 於耳也。若腎虛而鳴者,其鳴不甚,其人多慾,當見勞 怯等證。

「按前證若血虛有火,用四物湯加山梔、柴胡;若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若血氣俱虛,用八珍湯加柴胡;若怒便聾而或鳴者,屬肝膽經氣實,用小柴胡湯加芎、歸、山梔;虛用八珍湯加山梔;若午前甚者,陽氣實熱也,小柴胡湯加黃連、山梔;陽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柴胡、山梔;午後甚者,陰血虛也,四物湯加白朮、茯」苓。若腎虛火動,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黃丸。《經》云: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脾胃一虛,耳目九竅皆為之病。

耳瘡[编辑]

耳瘡,屬手少陽三焦經,或足厥陰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燥火風熱,或腎經虛火等因。若發熱焮痛,屬少 陽厥陰風熱,用柴胡梔子散。若內熱癢痛,屬肝經風 熱,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若內熱口乾,屬腎經虛 火,用加味地黃丸。如不應,用加減八味丸。餘當隨證 治之。

《趙獻可醫貫》
[编辑]

《論耳諸病》
[编辑]

耳者,腎之竅,足少陰之所主。人身十二經絡中,除足 太陽、手厥陰,其餘十經絡皆入於耳,惟腎開竅於耳, 故治耳者,以腎為主。或曰:「心亦開竅於耳,何也?蓋心 竅本在舌,以舌無孔竅,因寄於耳」,此腎為耳竅之主, 心為耳竅之客爾。以五臟開於五部,分陰陽言之,在 腎肝居陰,故耳目二竅陰精主之;在心脾肺居陽,故 口鼻舌三竅,陽精主之。《靈樞》曰:「腎氣通於耳,腎和則 能聞五音,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故凡一經一絡,有 虛實之氣入於耳者,皆足以亂其聰明,而致於聾聵, 此言暴病者也。若夫久聾者,於腎亦有虛實之異,左 腎為陰,主精,右腎為陽,主氣。精不足,氣有餘,則聾為 虛。若其人瘦而色黑,筋骨健壯,此精氣俱有餘,固藏 閉塞,是聾為實,乃高壽之兆也。二者皆稟賦所致,不 須治之。又有乍聾者,《經》曰:「不知調和,七損八益之道, 早衰之節也。」其年未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是可 畏也。其證耳聾面頰黑者,為脫精腎憊,用安腎丸、八 味丸、蓯蓉丸、薯蕷丸選而用之。若腎經虛火,面赤口 乾,痰盛內熱者,六味丸主之。此論陰虛者也。至於陽 虛者,亦有耳聾。《經》曰:「清陽出上竅。」胃氣者,清氣、元氣、 春升之氣也,同出而異名也。今人飲食勞倦,脾胃之 氣一虛,不得上升,而下流於腎肝,故陽氣者閉塞,地 氣者冒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此陽虛耳聾,須 用東垣補中益氣湯主之。有能調養得所,氣血和平, 則其耳聾漸輕。若不知自節,日就煩勞,即為久聾之 證矣。

又有因虛而外邪乘聾者,如《傷寒》邪入少陽,則耳聾 脅痛之類,當各經分治之。

又有耳痛、耳鳴、耳痒、耳膿、耳瘡,亦當從少陰正竅,分 寒、熱、虛、實而治之者,多不可專作火與外邪治。耳鳴, 以手按之而不鳴,或少減者,虛也;手按之而愈鳴者, 實也。王節齋云:「耳鳴聲如蟬,或左或右,或時閉塞,世 人多作腎虛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鬱於耳 而為鳴,甚則閉塞矣。若其人平昔飲酒厚味,上焦素 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證多先有痰火 在上,又感惱怒而得,則氣上,少陽之火客於耳也。若 腎虛而鳴者,其鳴不甚,其人必多慾,當見勞怯等證。 惟薛立齋詳分縷悉云:「若血虛有火,用四物湯加山 梔、柴胡。若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若血氣俱虛,用 八珍湯加柴胡。若怒便聾而或鳴者」,屬肝膽經氣實, 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山梔;虛,用八珍湯加山梔。 若午前甚者,陽氣實熱也,小柴胡加黃連、山梔。陽氣 虛,用補中益氣湯加柴胡、山梔。午後甚者,陰血虛也, 四物加白朮、茯苓。若腎虛火動,或痰盛作渴者,必用 地黃丸。

「耳中鬨鬨然。」是無陰也。又液脫者。腦髓消。脛痠。耳數 鳴。宜地黃丸。

腎虛,耳中潮聲,蟬聲無休止時,妨害聽聞者,當墜氣 補腎,正元飲嚥黑錫丹,間進安腎丸。腎臟風,耳鳴,夜 間睡著如打戰鼓,更四肢抽掣痛,耳內覺風吹奇痒, 宜黃芪丸。腎者,宗脈所聚,耳為之竅,血氣不足,宗脈 乃虛,風邪乘虛,隨脈入耳,氣與之搏,故為耳鳴。先用 生料五苓散加製枳殼、橘紅、紫蘇、生薑同煎,吞青木 香丸。散邪風下氣。續以芎歸飲和養之。耳中耵聹。耳 鳴耳聾。內有污血。宜柴胡聰耳湯。

其餘耳痛、耳痒、耳腫、「耳聤等證,悉與《薛氏論》」相參用 之。

耳瘡[编辑]

羅謙甫曰:「耳內生瘡者,為足少陰,是腎之經也,其氣 通於耳。其經虛,風熱乘之,隨脈入於耳,與氣相搏,故 令耳門生瘡也。曾青散主之。黃連散亦可內服鼠黏 子湯。」

膿耳[编辑]

耳膿即聤耳,用紅綿散、麝香散,內服柴胡聰耳湯、通 氣散。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膿水不瘥,紅綿散、麝香 散不宜用,收斂太過也,宜三黃散效。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論耳》
[编辑]

耳屬足少陰腎經。

《中藏經》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 《素問》曰:「腎在竅為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又曰:「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故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 註:牙車,即頰車穴也,在耳下曲頷端陷中。耳偏高者,腎偏傾;耳高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元珠》曰:

耳薄而黑,或白者,腎敗也。

又屬手少陰心經。

《素問》曰:「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 又曰:「手少陰之絡,會於耳中。」

又屬手太陰肺經。

李東垣曰:「耳本主腎,而復能聽聲者,聲為金,是耳中有肺,水土生於申也。」 王太僕曰:「手太陰肺之脈,其絡會於耳中,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是以耳聾也。」

又屬足厥陰肝經。

《素問》曰:「肝病氣逆,則耳聾不聰。」 朱丹溪曰:耳聾屬熱,少陽、厥陰熱多。

又屬手足少陽三焦、膽、手太陽小腸經之會。

《靈樞》曰:「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窻籠。窻籠者,耳中也。」 《素問》曰:「一陽獨嘯,少陽厥也,其終者耳聾。嘯,耳中鳴如嘯聲也。膽及三焦脈皆入於耳,故氣逆上,則耳中鳴。」 又曰:「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則胸脅痛而耳聾。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也。」 又,《靈樞》曰:「手太陽所生病者,耳聾目黃。」

又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

《素問》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靈樞》曰:「聾而痛者,取手陽明;聾而不痛者,取足少陽。」 又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

又屬足太陽膀胱經。

《素問》曰:「太陽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又屬手足少陰心、腎、太陰肺、脾、足陽明胃經之絡。

《素問》曰:「此五絡皆屬於耳中,上絡左角,邪客之則病。」

耳前屬手足少陽三焦。膽、足陽明胃經之會。

《素問》曰:「上部人,耳前之動脈,在耳前陷者中,動應於手,手少陽脈氣之所行也。」

耳後屬手足少陽、三焦、膽經之會。

李東垣曰:「少陽者,斜出於耳前後也。」

耳下曲頰。屬足少陽膽、陽明大腸經之會,又屬手太 陽小腸經。

《靈樞》曰:「手太陽當曲頰。」

曲頰前屬足少陽膽、陽明大腸經之會。

前寸許。屬手陽明大腸經。

曲頰後屬足少陽膽經。

《靈樞》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

趙以德曰:「耳者腎之竅,足少陰經之所主。然心亦寄 竅於耳,在人身十二經絡中,除足太陽、手厥陰外,其 餘十經脈絡皆入於耳中。蓋腎治內之陰,心治外之 陽,合天地之道,精氣無處而不交通,故清淨精明之 氣,上走空竅,耳受之而聽斯聰矣。因此耳屬二臟之 竅也。於是諸經稟其陰陽五行精明者,皆上入之,所」 以宮、商、角、徵、羽之五音,從斯辨矣。《經》曰:「積陽為天,積 陰為地,清陽出上竅」是也。若二氣不調,則交通不表。 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而陽氣之閉塞者,或因 煩勞陰虛氣浮,或因衛氣不下,循脈積聚於上,或得 於邪風與陽並盛,或因熱淫之勝,或因三焦之火獨 光,而耳中渾渾焞焞,或因經臟積熱所致,或因大怒 氣上而不下。夫如是者,皆由心氣虛實不調,虛則不 能治其陽,下與陰交,實則恃陽強而與陰絕。《經》曰:「至 陰虛,天氣絕」是也。而地氣之冒明者,或憂愁不解,陰 氣閉塞,不與陽通,或內外濕飲痞隔,其氣不得升降, 則耳中亦渾渾焞焞,或腎精脫。若熱病之精脫二者, 尺脈絕則死,或耳中因二氣不和。結乾耵聹塞之。夫 如是。皆由腎氣不和。虛則陰氣微。不能上交於陽。而 陽是暴。實。則陰氣逆。不納其陽也。

「暴聾之病,與陰陽隔絕之未甚,經脈欲行而未通,衝 擊其中,鼓動聽戶,隨其氣之微甚,而作嘈嘈風雨諸 聲者,則可隨其邪以為治,補不足,瀉有餘,務使陰陽 和平,自然清淨之氣上走耳中,而聽斯聰矣。」曰:若子 所表,言水火同開此竅,何原《病式》之非溫補耶?曰:心 在竅為舌,以舌非孔竅,因寄竅於耳,則是腎為耳竅 「之主,心為耳竅之客。以五臟開竅於面,部分陰精陽 氣言之。在腎肝居陰,故耳目二竅,陰精主之;在心肺 脾居陽,故口舌鼻三竅陽氣主之。」所以陰精主者,貴 清涼而惡煩熱。陽氣主者,貴溫暖而惡寒涼。潔古老 人嘗有是論,信耳目之不可以溫補也。

風虛耳聾,「排風湯、桂星散、羊腎羹、魚腦膏、磁石丸、薑 蠍散。」

風熱耳聾,「犀角飲子、芍藥散、犀角散、茯神散。」

耳因鬱聾,輕者吞「來復丹,重者吞養正丹。」凡治耳聾, 皆當調氣。

氣逆耳聾有三:肝與手太陽少陽也。《經》云:「肝氣逆則 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又云:「太陽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羅謙甫云:「手太陽氣厥而耳聾者,其候聾而耳 內氣滿也。手少陽氣厥而耳聾者,其候耳內渾渾焞 焞,此皆氣逆而聾也。治法宜四物湯吞龍薈丸降火, 及復元通氣散調氣是也。」

耳聾面頰黑者,為精脫腎虛。羅謙甫云:「《經》曰:『精脫者, 則耳聾』。」夫腎為足少陰之經,乃藏精而氣通於耳。耳 者,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和,則腎臟強盛,耳聞五 音;若勞傷氣血,兼受風邪,損於腎臟,而精脫者,則耳 聾也。然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者,其陰陽經 氣有相併時,併則臟氣逆,名之曰厥。厥氣相搏,入於 耳之脈則令聾。其腎病精脫耳聾者,其候頰顴色黑。 手少陽之脈動,則氣厥逆而耳聾者,其候耳內渾渾 焞焞也。手太陽厥而耳聾者,其候聾而耳內氣滿也。 宜以燒腎散主之。

燒腎散。益腎散。補腎丸。蓯蓉丸。肉蓯蓉丸。桑螵蛸湯, 腎虛有寒者宜之。

《本事》地黃湯腎虛有熱者宜之。

耳聾少氣嗌乾者,為肺虛。東垣曰:「《臟氣法時論》云:『肺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註云:肺之絡,會於耳 中,故聾。此說非也。蓋氣虛必寒,盛則氣血俱濇滯而 不行也。耳者,宗氣也,肺氣不行,故聾也。宜生脈散,嚼 下蠟彈丸。

勞聾,宜「益氣聰明湯。」

頭目不清,清神散。

氣閉不通,通氣散、「祕傳降氣湯加菖蒲。」

耳發[编辑]

或問「耳輪生疽何如?」曰:「是名耳發疽,屬手少陽三焦 經,風熱所致。六七日漸腫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狀,或 赤或紫,熱如火,痛徹心是也。十日刺出黃白膿者生, 刺之無膿,時出鮮血,飲食不下,神昏狂躁者死。小兒 耳竅旁生者,相傳指月而生,恐未必然。大抵風濕熱 毒成疳,故名月蝕疳瘡。」

耳內瘡[编辑]

或問:「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陰、 手少陽二經風熱上壅而然。其證有五:曰聤耳,亦曰 耳濕。常出黃膿,有耳風毒,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 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虛鳴,常出清膿。雖 有五般,其源一也。皆不寒熱,有耳蕈、耳痔則不作膿, 亦不寒熱,外無臃腫,但耳塞不通,已上纏綿不已,令」 人耳聾,活命飲、黃連消毒飲治之。若寒熱間作,內外 紅腫,疼痛日增者,為耳癰,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紫 金丹、烏金丹。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若寒熱大作,痛 楚難禁者,疔也,作疔治之。

耳後疽[编辑]

或問:耳後一寸三分生疽,古云不治之證。今有一人, 年二十四歲,耳後結塊如拳,肉色不變,亦不甚痛,七 日不食,何如?曰:「此名耳後毒」,非癭也。隔蒜灸之,活命 飲加柴胡、桔梗、升麻,八陣散下之愈。

耳根毒[编辑]

或問:「耳根結核何如?」曰:「是名耳根毒,狀如痰核,按之 不動而微痛,屬足少陽膽經,兼三焦經風熱所致。用 活命飲加升麻、柴胡,水酒煎服,或烏金散汗之。壯實 者,一粒金丹汗之;老弱者,黃芪內托散、十宣散托之。」

《吳崑醫方考》
[编辑]

《耳病方論》
[编辑]

耳以司聽,匪聽弗聰也。君子有思聰之責者,胡然而 使褎如乎?故考《方論》。

「腎熱,耳中膿血,不聞人聲者,《千金》腎熱湯主之。」蓋耳 者腎之竅,故腎熱則令人病耳生膿出血,不聞人聲 也。是方也,磁石能引肺金之氣下降於腎,腎得母氣, 自然清肅,而熱日愈。生地汁、麥門冬、白芍藥,所以滋 腎陰而瀉腎熱;乃蔥白者,所以引腎氣上通於耳也。 牡蠣鹹寒,能軟堅而破結氣。得蔥白引之入耳,則能 開聽戶而消膿血。乃白朮、甘草、大棗者。健脾之品也。 所以培萬物之母。益士氣而制腎邪爾。

勞聾、氣聾、風聾、虛聾、毒聾、久聾、耳鳴者,《千金》補腎丸 主之。蓋勞聾者,勞火鼓其聽戶也;氣聾者,經氣滯塞 於聽戶也;風聾者,風熱閉其聽戶也;虛聾者,氣血虛 耗而神不用也;毒聾者,膿血障礙妨於聽戶也;久聾 者,病非一日,邪氣痹聚也。凡是聾者,勢必耳鳴,故總 繫其耳鳴也。味之甘者,可以補虛,亦可卻勞。人參黃 芪羊腎山萸乾地黃菟絲巴戟蓯容澤瀉芍藥當歸 茯苓甘草均之,味甘之品也,能療虛聾勞聾。味之辛 者,可以驅風,亦可以順氣。防風細莘菖蒲遠志丹皮 石斛均之,味辛之品也,能療氣聾風聾。性之毒者,可 以開結毒,亦可以療久痹。蛇牀桂心附子乾薑均之, 辛溫微毒之品也,能療毒聾久聾。

三十年久聾。用故鐵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日,取汁 入麴,釀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 浸酒中三日,乃以飲取醉,以綿裹磁石內耳中,覆頭 一臥,酒醒,去磁石即瘥。崑謂磁石引鐵,物類之相感也。金石之性寒,可使主內熱;金石之性重,可使鎮祛 氣。共釀於酒,欲其無所不之。既飲其酒,復以磁石內 耳,欲其內外交感,而聽戶隨開爾。

耳膿用人髮燒灰存性,每用分許,吹入耳中即瘥。此 濕者燥之之意。而必以人髮者,近取諸身而自足也。 他如白礬、赤石脂、鴿糞皆可枯灰用之。

《陳實功外科正宗》
[编辑]

耳病[编辑]

耳病,乃三焦肝風妄動而成,大人由虛火、實火之分, 小兒有胎熱、胎風之別。虛火者,耳內蟬鳴,或兼重聽, 出水作痒,外無焮腫,此屬虛火妄動之證也,四物湯 加牡丹皮、石菖蒲,及腎氣丸主之。實火者,耳根、耳竅 俱腫,甚則寒熱交作,疼痛無時,宜柴胡清肝湯治之。 又有耳挺結於竅內,氣脈不通,疼痛不止,以梔子清 肝湯為治,外用黃線藥插入挺肉縫旁,化盡乃愈。小 兒胎熱,或浴洗水灌竅中,亦致耳竅作痛生膿。初起 月間,不必擦藥,治早項內生腫,候毒盡自愈。如月外 不瘥,以紅線散治之則安矣。

百蟲入耳[编辑]

百蟲入耳,乃偶然悮入之,如蠅蚊細蟲入耳,以麻油 數點滴入竅中,蟲亦自死,取出如蜈蚣等大蟲入者, 以肉炙香安耳邊,其蟲聞香自出。有蟲夜間暗入者, 切勿驚慌喊叫,逼蟲內攻,宜正坐點燈,光向耳竅,其 蟲見光自出,對面有人見,其蟲不出。

黑疔[编辑]

黑疔,生於耳竅之內,黑硬腐爛,破流血水,疼及腮顴。 宜先鍼刺,次行發汗,仍照疔類調治。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编辑]

耳鳴[编辑]

「人身有九竅,陽竅七,眼耳鼻口是也;陰竅二,前後二 陰是也。陽氣走上竅,而下入於陰位,則有溺泄腹鳴 之候;陰氣走下竅,而上入於陽位,則有窒塞耳鳴之 候。故人當五十以外,腎氣漸衰於下,每每從陽上逆, 而腎之竅開於耳,耳之聰司於腎,腎主閉藏,不欲外 泄,因肝木為子,疏泄母氣而散於外,是以謀慮鬱怒」 之火一動,陰氣從之上逆,耳竅窒塞不清,故能聽之 用不礙,而聽遠不無少礙。高年之體,大率類然,較之 聾病,一天一淵。聾病者,其竅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氣, 不得內入,故以開竅為主,而方書所用石菖蒲、麝香 等藥,及外填內攻等法者,皆為此而設。至於年高陰 氣不自收攝,越出上竅之理,從無一「人言及,反以治 少壯耳聾藥,及發表散氣藥,兼帶陰虛為治,是以百 無一效。不知陰氣至上竅,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竅外, 止於竅中汨汨有聲,如蛙鼓、蚊鑼,鼓吹不已,以故外 入之聲,為其內聲所混,聽之不清。若氣稍不逆上,則 聽稍清,氣全不逆上,則聽全清矣。」昌悟明此理,凡治 高年逆上之氣,屢有「奇效。方中大意,全以磁石為主, 以其重能達下,性主下吸,又能制肝木之上吸」故也。 而用地黃、龜膠群陰之藥輔之,更用五味子、山茱茰 之酸以收之,令陰氣自旺於本宮,不上觸於陽竅,繇 是空曠無礙。耳之於聲,似谷之受響,萬籟之音,尚可 細聆,豈更與人聲相拒,艱於遠聽耶?此實至理所在, 但醫術淺薄之輩。不能知之。試觀人之收視而視愈 明。返聽而聽愈聰者。然後知斯言非臆說也。

人兩腎之竅,雖開於耳,而腎氣上入耳際,亦為隔膜 所蔽,不能越於耳外,止於耳根下,少則微鳴,多則大 鳴,甚且將縈耳之筋,觸之跳動,直似撞穿耳輪之象 者,然實必不可出也。設陰氣能出耳外而走陽竅,則 陰陽相混,非三才之理矣。故耳之用妙在虛而能受 也。外入之氣,隨大隨小,至耳無礙,惟內觸之氣,咶咶 有聲,所以外人之氣,僅通其半。若鬱怒之火動,內氣 轉增,則外入之氣轉混,必內氣漸走下竅,上竅復其 虛而能受之體,然後清清朗朗,聲入即通,無壅礙也。 方書指為少陽膽、厥陰肝二經熱多所致,是說左耳 分部。然少陽之氣能走上竅,其穴皆絡於腦巔,無觸 筋沖耳之理,不當與厥陰混同立說。其通聖散一方, 汗下兼用,乃治壯火之法。丹溪所取,亦無確見。惟滾 痰丸一方,少壯用之多效者,則以大黃、黃芩、沉香之 苦,最能下氣,而蒙石之重墜,大約與磁石之用相倣 也。昌所以不用此方者,以其大損脾胃,且耗胸中氤 氳之氣也。至於腎虛耳鳴,指作膀胱相火上升,則陽 火必能透出上竅而為鳴也。尤見丹溪無據之談。《易》 言「水中有火」,原說真火。坎中一點真陽,即真火也。高 年之人,腎水易竭,真火易露,故腎中之氣易出難收, 況有厥陰之子為之挹取乎?則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如盞中加油,而燈燄自小,誠為良法。乃云作腎虛治 不效者,知其泛論,世人不為老人立法也。夫收攝腎 氣,原為老人之先務。豈丹溪明哲而為此等議論乎。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编辑]

《論證》
[编辑]

耳聾證諸家所論雖悉,然以余之見,大都其證有五曰火閉、曰氣閉、曰邪閉、曰竅閉、曰虛閉。

凡火閉者,因諸經之火壅塞清道,其證必鬨鬨熇熇, 或脹或悶,或煩或熱,或兼頭面紅赤者是也。此證治 宜清火,火清而閉自開也。

氣閉者,多因肝膽氣逆,其證非虛非火,或因恚怒憂 鬱氣結而然。治宜順氣,氣順心舒而閉自開也。 邪閉者,因風寒外感,亂其營衛也,解其邪而閉自開。 竅閉者,必因損傷,或挖傷,或雷炮震傷者,或患聤耳 潰膿不止而壞其竅者,宜用開通之法以治之也。 虛閉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後,或以勞倦過度,因致精 脫腎虧,漸至聾閉。是非大培根本。必不可也。

凡此數者,有從外不能達者,其病在經;有從內不能 通者,其病在臟。當各隨其宜而治之,自無不愈者。然 暴聾者多易治,久聾者最難為力也。

耳聾證,總因氣閉不通耳。蓋凡火邪、風邪,皆令氣壅, 壅則閉也。怒則氣逆,逆則閉也。竅傷則氣窒,窒則閉 也。虛則氣不充,不充則閉也。凡邪盛氣逆而閉者,實 閉也;氣有不及而閉者,虛閉也。然實閉者少,而虛閉 者多。且凡屬實邪,固令耳竅不通,使果正氣強盛,斷 不至此。惟經氣不足,然後邪氣得以奪之,此正邪之 「所湊,其氣必虛」之謂也。故即係實邪而病至聾閉者, 亦無不有挾虛之象。所以凡治此證,不宜峻攻,如古 法之用通聖散、神芎丸、涼膈散、木香檳榔丸之屬,皆 不可輕用,蓋恐攻之未必能愈,反傷脾胃,則他變踵 至矣。治此之法,凡火壅於上者,自宜清降,兼陰虛者, 亦宜補陰,此陽證之治也。若無火邪,止由氣閉,則或 補或開,必兼辛溫之劑,方可通行。此陰證之治也。然 此二者,皆當以漸調理。但無欲速。庶乎盡善。

耳鳴,當辨虛實。凡暴鳴而聲大者多實;漸鳴而聲細 者多虛;少壯熱盛者多實;中衰無火者多虛;飲酒味 厚,素多痰火者多實;質清脈細,素多勞倦者多虛。且 耳為腎竅,乃宗脈之所聚。若精氣調和,腎氣充足,則 耳目聰明;若勞傷血氣,精脫腎憊,必至聾聵。故人於 中年之後,每多耳鳴如風雨、如蟬鳴、如潮聲者,是皆 陰衰腎虧而然。《經》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半即衰 之謂也。又以《易》義參之,其象尤切。《易》曰:「坎為耳。」蓋坎 之陽居中,耳之聰在內,此其所以相應也。今老人之 耳,多見聰不內居,而聲聞於外,此正腎元不固,陽氣 漸渙之徵耳。欲求來復,其勢誠難,但得稍緩,即已幸 矣。其惟調養得宜,而日培根本乎!

《論治》
[编辑]

火盛而耳鳴耳閉者,當察火之微甚,及體質之強弱, 而清之降之。火之甚者,宜抽薪飲、大分清飲、當歸、龍 薈九之類主之。火之微者,宜徙薪飲。兼陰虛者,宜加 減一陰煎、清化飲之類。兼痰者,宜清膈飲主之。 氣逆而閉者,宜六安煎,加香附、丹皮、厚朴、枳殼之類 主之。

氣逆兼火者,宜加山梔、龍膽草、天花粉之類主之。 氣逆兼風寒者,加川芎、細莘、蘇葉、菖蒲、蔓荊子、柴胡 之類主之。

傷寒外感,發熱,頭痛不解而聾者,當於「傷寒」門察證 治之,邪解而耳自愈也。但傷寒耳聾,雖屬少陽之證, 然必因虛所以有之,故仲景亦以為陽氣虛也。是以 凡遇此證,必當專顧元氣,有邪者兼以散邪,且可因 耳之輕重,以察病之進退。若因治而聾漸輕者,其病 將愈,聾漸甚者,病必日甚也。其有聾閉至極,而絲毫 無聞者,此其腎氣已絕,最是大凶之兆。

虛閉證凡十二經脈,皆有所主,而又惟肝腎為最。若 老年衰弱,及素稟陰虛之人,皆宜以大補元煎,或左 歸右歸丸、肉蓯蓉丸,或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 若憂愁思慮太過而聾者,宜平補鎮心丹、辰砂妙香 散之類主之。

若陽虛於上者,宜補中益氣湯、歸脾湯之類。凡諸補 劑中,或以川芎、石菖蒲、遠志、細莘、升麻、柴胡之類,皆 可隨宜加用。但因虛而閉,或已久者,終不易愈。 竅閉證,非因氣血之咎,而病在竅也,當用法以通之。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编辑]

耳聾[编辑]

耳聾者,腎經病也。《論理該》用六味地黃丸,內加柴胡 五錢,甘菊、白芍各二兩,當歸、枸杞、麥冬各三兩,北五 味三錢。今不用此,而用鼠膽一枚,龍齒、冰片、麝香、硃 砂各一分,乳香、朝腦各半分,各研為絕細末,以人乳 為丸,如梧子大,外用絲綿裹之,不可太大,塞入耳之 深處,至不可受而止。塞三日取出,即耳聰,永不再聾, 不必三丸,但鼠膽最難得。一大鼠,先以竹籠養之, 後以紙為匣子,引其藏身,內用果品令其自食,久之 忽然用棒椎擊死,立時取膽,則膽在肝中也,否則再 不可得也。乾者可用,只消用水調化,俱入藥末中則 一樣也。實耳聾者,亦用此方,神效。又方:用珍珠一粒, 外用龍骨末一分,以蜜調之,丸在珠上,外用丹砂為 衣,綿裹塞耳中即愈,《神方》也。一月後取出。再用六味地黃丸一料。永不再聾。

耳癢[编辑]

耳中作癢,以木刺之尚不足以安其癢,必以鐵刀刺 其底,錚錚有聲,始覺快然,否則癢極欲死,此腎肝之 火,結成鐵底於耳中,非湯藥可救。予立一方,用龍骨 一錢,皂角剌一條,燒灰存性,冰片三分,雄鼠膽一枚, 先將前藥為末,後以鼠膽水調勻,而後以人乳再調 如厚糊一般,將此藥盡抹入耳孔內,必然癢不可當, 必須人執其兩手。癢定而自愈矣。愈後。服六味丸三 十斤可也。

耳鳴[编辑]

耳中聞螞蟻戰鬥之聲者,此則非祟,乃腎水耗盡,又 加怒氣傷肝所致。方用:柴胡白芥子梔子各三錢熟 地山茱萸白芍各三兩麥冬一兩水煎服。方中純是 補腎平肝之聖藥,飲之數日,其戰鬥之聲漸遠,服一 月即愈。

方一[编辑]

補中益氣湯東垣[编辑]

治「氣虛。清氣下陷。濁氣上升。耳聾不聞聲。」

黃芪一錢, 白朮、 人參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當歸身、酒製 橘皮、 升麻 柴胡各二分。

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欬嗽。去人參。

四物湯[编辑]

治血虛耳聾

熟地二錢, 川芎八分, 當歸身、 白芍各一錢。

右為粗末水煎

四君子湯[编辑]

治氣虛耳聾

白朮二錢, 人參、 茯苓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薑棗水煎

八珍湯[编辑]

治氣血兩虛而聾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黃 當歸 白芍 川芎

水煎服

六味丸[编辑]

治腎經不足,頭運耳聾等證。

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肉 乾山藥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

右各另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湯下。

大安腎丸[编辑]

治「腎經久積陰寒,膀胱虛冷,下元衰憊耳重。」 常服補元陽,益腎氣。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川烏頭炮,去皮臍,各一斤 桃仁麩炒 白蒺藜炒去刺 巴戟去心 山藥 茯苓 肉蓯蓉酒浸,炙 石斛去根炙 萆薢 白朮 破故紙各四十八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

小安腎丸[编辑]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精神昏憒,耳作蟬鳴」 等證。

川練子鹽四兩,水四升,同煮候乾,切焙 香附子 川烏頭各一斤 蘹香十二兩 熟地黃八兩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四兩

右六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鹽湯酒任下。

滾痰丸[编辑]

治「耳聾」 、耳鳴、耳痒等證之由於痰火實盛者。

大黃「蒸少頃翻過,再蒸少頃取出,不可過」 黃芩各 八兩 沉香 青蒙石煅如金色 《百藥煎》各五錢

右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白湯食後空心服。此方用百藥煎乃得之,《方外祕傳》,蓋此丸得此藥乃能收攝周身頑涎聚於一處,然後利下,甚有奇功。

沉香降氣散[编辑]

治「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耳竅閉塞。」

沉香二錢八分 砂仁七錢五分 香附子鹽水炒, 去毛,六兩二錢五分 甘草炙,五錢五分

右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不拘時。

指迷七氣湯[编辑]

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耳竅閉塞。」

香附子二錢 青皮去瓤 陳皮去白 桔梗 蓬朮 官桂 藿香 益智仁 半夏湯洗七次 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一鍾。食遠服。

流氣飲子[编辑]

治「五臟不和。三焦氣壅。耳閉無聞。」

紫蘇葉 青皮去白 當歸 芍藥 半夏湯洗烏藥 茯苓 桔梗 川芎 黃芪 枳實麩炒,各 一錢 木香 防風去蘆 檳榔 陳皮去白 炙甘草 大腹子連皮 枳殼麩炒,各五分

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不拘時服。

蘇子降氣湯[编辑]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耳聾等證。」

紫蘇子炒 半夏湯泡,各二錢五分 前胡去蘆, 炙甘草 厚朴去皮,薑炙炒 陳皮去白,各一錢 當歸去蘆,一錢五分 沉香七分

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養正丹[编辑]

治「上盛下虛,氣不升降,元陽虧損。」

水銀 黑錫,去滓,淨秤,與水銀結砂子 硫黃研 硃砂研細各一兩

右用「黑盞一隻,火上鎔黑鉛成汁,次下水銀,以柳條攪;次下硃砂,攪令不見星子,放下少時,方入硫黃,急攪成汁和勻,如有燄,以酢灑之,候冷取出,研極細末,煮糯米糊丸菉豆大」 ,每三十丸,鹽湯棗湯任下。

復原通氣散[编辑]

治氣不宣流,或成瘡癤,耳聾耳痒。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蛤粉炒 延胡索 陳皮 白牽牛炒 甘草炙,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兩半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熱酒調,食後服。不用酒者,煎《南木香湯》調下。

防風通聖散[编辑]

治證同上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大黃 薄荷葉 麻黃去節 連𧄍 芒硝各五錢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荊芥穗 白朮 梔子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六分,溫服。

排風湯[编辑]

「治風虛冷濕,邪氣入臟。重耳不聞人聲。」 此湯聰耳明目,通臟腑。

白蘚皮 當歸酒浸一宿 肉桂去粗皮 防風 白芍藥 杏仁去皮尖,麩炒 炙甘草 芎藭 白朮各二兩 獨活 麻黃去節 茯苓各三兩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薑四片,煎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不換金正氣散[编辑]

治耳瘡出膿水

蒼朮炙 橘皮去白 半夏麴 厚朴薑炙 藿香 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服。

正元散[编辑]

治證同上

紅豆炒 乾薑炮 陳皮去白,各三錢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茯苓去皮,各二兩 烏藥去木 附子炮去皮尖 山藥薑汁浸炒 川芎 乾葛各 一兩 黃芪炙,一兩五錢 肉桂去麤皮 川烏炮 去皮,各五錢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食前溫服。

木香檳榔丸御藥[编辑]

治證同上

木香 檳榔 枳殼麩炒 杏仁去皮尖炒研 青皮去瓤,各一兩 半夏麯 皂角去白酥炙 㮋李仁去皮,各二兩

右為細末,別以「皂角四兩,用漿水一椀,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越鞠丸[编辑]

治證同上

香附炒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炒 川芎各二兩 山梔炒 神麴各一兩五錢

右為末,滴水九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湯下。

平補鎮心丹和劑[编辑]

治虛人耳聾

酸棗仁去皮炒,二錢半 車前子 白茯苓去皮 麥門冬去心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五味子 茯神去木,各一兩二錢半 龍齒 熟地黃酒蒸 天門冬去心 山藥薑汁炒 遠志去心甘草水煮, 各一兩半 人參 硃砂細研為衣,各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溫酒任下。

五苓散仲景[编辑]

治痰水上逆,耳聾耳聤。

猪苓 茯苓 白朮炒,各十八銖 肉桂半兩 澤瀉一兩六銖半

右為末,每服三錢。服後多飲熱水,汗出而愈。

二陳湯[编辑]

治痰火耳聾

茯苓、 陳皮、 半夏各一錢, 甘草五分。

生薑二片水煎服

青木香丸[编辑]

治痰木耳聾

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令香,取頭末,一百二十兩 檳榔用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 補骨脂炒香」 蓽澄茄各四十兩 木香二十兩

右為細末,清水滴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茶湯熱湯任下。

小柴胡湯仲景[编辑]

治虛人肝火耳聾

柴胡八兩 半夏八兩 人參、 黃芩 生薑、 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一粒金丹東垣[编辑]

治「耳鳴」 耳聾。或耳中生瘡。

蓽茇以猪膽汁拌勻,入膽內懸待陰乾。 青黛 延胡索 白芷 川芎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無根水為丸,每用一丸,以無根水化開。鼻內。更以銅錢咬口內出涎。

人參散[编辑]

人參 炙甘草 龍齒各二兩 犀角屑 生地 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五錢

右㕮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妙香散良方[编辑]

山藥薑汁炒 茯苓 茯神 黃芪炙 遠志炒,各 一兩 人參 桔梗 炙甘草各五錢 木香煨,二 錢五分 辰砂三錢,另研 麝香一錢,另研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下。

烏金散三因[编辑]

黃丹炒, 細墨燒,各一兩

右為細末,研勻,每服三錢,食後先用水漱口,待心中熱渴欲水,便以冷水調下。

歸脾湯濟生[编辑]

人參 茯神 黃芪炙 酸棗仁炒研 龍眼肉 白朮各二錢五分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一鍾服。《薛新甫》加遠志、當歸各一錢。

四生散和劑[编辑]

黃芪 川羌活 蒺藜 白附子各等分,生用。

右為末,每服二錢,薄荷酒調下。

涼膈散[编辑]

梔子 連𧄍 薄荷 黃芩 甘草各一兩五錢, 大黃 芒硝各五錢。

右為麤末,每一兩,水二盞,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少許,食後服。

逍遙散元戎[编辑]

當歸、 白芍、 白朮、 柴胡、 甘草、 茯神各等分。

右薑水煎服

紫金丹本事[编辑]

淡豆豉好者,二錢,用水略潤,少時以紙挹乾,研膏。 白砒水飛,半錢

右用豉膏子和砒同杵極勻,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量大小與之,並用臘茶清極冷吞下,臨臥以知為度。

調中益氣湯東垣[编辑]

黃芪一錢, 人參、 甘草、 當歸、 白朮各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白芍、 柴胡、 升麻各三分 橘皮二分

右,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服,食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