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5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四
濕門二
方〈神助散 桂苓白朮丸 桂苓白朮散 白朮調中湯 導水丸 舟車丸 升陽除濕
湯 海金砂散 續隨子丸 聖靈丹 赤茯苓湯 除濕丹 無礙丸 除濕湯 白朮酒
腎著湯 滲濕湯 勝濕湯 桂枝湯 清熱滲濕湯 朮附湯 加味朮附湯 金匱腎
氣丸 甘草附子湯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防己黃芪湯 羌附湯 除風濕羌活湯
和劑除濕湯 生附除濕湯 治濕中和湯 蒼朮復煎散 單蒼朮丸 二妙丸 苓朮湯
茯苓白朮湯 蒼橘湯 生附湯 滲濕湯 五苓散 麻黃加朮湯 平胃散 桂枝附
子湯 五積散 理中湯 尋痛丸 加味五苓散 不換金正氣散 調中益氣湯 濕鬱
湯 敗毒散 參附滲濕湯 胃苓湯 羌活勝濕湯 白朮湯 聖散子 清燥湯 木瓜
虎骨丸 四物附子湯 大橘皮湯 補骨脂丸 七聖散 乳香沒藥丸 上馬丸 天麻
散 三花神祐丸 葶藶木香散 白朮木香散 牽牛丸 梔子蘗皮湯 苦葶藶丸 肉
豆蔻丸 二朮四苓湯 茵陳飲 胃關煎 佐關煎 聖朮煎 大分清飲 小分清飲〉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五十四卷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四
[编辑]濕門二
[编辑]方
[编辑]神助散〈儒門事親下同〉
[编辑]瀉水濕
苦葶藶 澤瀉 豬苓去皮,各二兩 椒目半兩 黑牽牛三兩半,微炒,取頭末用
右為細末,每服葱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藥三錢,絕早面東服之。
桂苓白朮丸
[编辑]治濕淫於內者
黃蘗二兩 官桂 茯苓 半夏各一兩 白朮 乾薑各一分 橘紅去白 澤瀉 黃連各半兩
右為末,麪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食後服之。
桂苓白朮散
[编辑]治前證
滑石二兩, 官桂、 茯苓、 白朮各半兩, 甘草, 澤瀉, 石膏、 寒水石各一兩
右為細末,熱湯調三錢,新水生薑湯亦可,食後服。
白朮調中湯
[编辑]治前證
白朮、 茯苓 橘皮 澤瀉各半兩, 甘草一兩, 乾薑炒 官桂 縮砂仁 藿香各一分
右為末,白湯化下蜜少許,調下二錢,無時。煉蜜每兩作十丸,名曰《白朮調中丸》。
導水丸
[编辑]大黃、 黃芩各二兩 滑石、 牽牛頭末,各四兩
右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白湯送下,臨臥時服。
舟車丸
[编辑]瀉濕利水
大黃二兩 木香半兩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陳皮各一兩 牽牛頭末,四兩
右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湯下,隨證加減。
升陽除濕湯〈東垣〉
[编辑]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四肢困弱。
蒼朮一錢, 甘草、 陳皮、 豬苓各三分, 澤瀉、 益智仁、 半夏、 防風、 神麴、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五分。
右㕮咀,作一服,水三大盞,生薑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柤,空心服。胃寒腹鳴者,加大麥糵三分。
海金砂散〈寶鑑下同〉
[编辑]治「脾濕太過,遍身腫滿,不得臥,及腹脹如鼓。」
牽牛半生半熟 白朮各一兩 甘遂半兩
海金砂,三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煎倒流水一盞調下,食前。待宣利,止後服。
續隨子丸
[编辑]治濕氣通身腫滿。喘悶不快。
人參 木香 漢防己 赤茯苓、麪 大檳榔
右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聖靈丹
[编辑]治脾肺有濕,喘滿腫盛,小便赤澀。
人參去蘆 木香 漢防己 茯苓寒食麪煨 檳榔 木通各二錢,炒 苦葶藶四兩,炒
右七味,為末,棗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赤茯苓丸
[编辑]治「脾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赤茯苓 漢防己各二兩 苦葶藶四兩,炒
木香半兩。
右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一方赤茯苓一兩。
除濕丹
[编辑]治諸濕腫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乳香研 沒藥研,各一兩 檳榔 威靈仙
赤芍 澤瀉 葶藶 甘遂各二兩 大戟三兩 陳皮去白,四兩 牽牛頭末,半兩
右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後服。如服藥前後,忌酒二日,濕麪二三日,食後溫淡粥補胃尤佳。
無礙丸
[编辑]治「脾濕橫流,四肢腫滿。」
木香半兩 蓬莪朮炮 京三稜炮 檳榔
㮋李仁湯炮,去皮,各一兩 大腹皮二兩
右六味,為末,炒麥蘗杵為粉,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無時。
除濕湯〈百一選方〉
[编辑]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半夏麴炒 厚朴薑製 蒼朮米泔製,各二兩 藿香葉 陳皮去白 白茯苓去皮,各一兩
甘草炙,七錢 白朮生用,一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溫服得效。無茯苓、白朮,治同。
白朮酒〈三因方〉
[编辑]治中濕骨節疼痛
白朮一兩。
右,酒三盞,煎一盞,頻服。不能飲酒,以水代之。
腎著湯〈仲景〉
[编辑]治「腎虛傷濕,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乾薑炮 茯苓各四兩 甘草炙 白朮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滲濕湯〈和劑局方〉
[编辑]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如坐水中,小便赤澀,大便溏泄。」
蒼朮 白朮 甘草炙,各一兩 茯苓去皮
乾薑炮,各二兩 橘紅、 丁香各二錢半
每服四錢。水一盞。棗一枚。薑三片。煎七分。食後去滓溫服。《丹溪》用蒼朮半夏麴各二錢。厚朴、藿香、陳皮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
勝濕湯〈濟生方〉
[编辑]治「坐臥濕地,或雨露所襲,身重腳弱,大便泄瀉。」
白朮三錢, 人參、 乾薑 白芍藥 附子炮 桂枝 白茯苓、 甘草各七分半。
右剉,作一貼,入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桂枝湯〈仲景〉
[编辑]治風濕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清熱滲濕湯〈東垣十書〉
[编辑]治濕熱
黃蘗鹽水炒,二錢 黃連 茯苓 澤瀉各一錢 蒼朮 白朮各一錢半 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服。如單滲濕,去黃連、黃蘗,加橘皮、乾薑。
朮附湯〈仲景下同〉
[编辑]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及風虛頭目眩重甚者,不知食味。此藥暖肌補中,助陽氣,止自汗。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白朮四兩 甘草炙,一兩
右為粗末,每三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加味朮附湯===
治中濕諸證
附子炮,二錢 白朮 赤茯苓 甘草炒,各一錢半
右剉,作一貼,入薑七片,棗二枚,水煎服,日再。纔見身痹,三服後則當如蝟狀,勿怪。蓋朮附並行皮中,逐水氣故爾。
金匱腎氣丸
[编辑]治脾腎陽虛,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腫脹,將成臌證。
熟地四兩,酒拌蒸 山藥 山茰 牛膝 丹皮 澤瀉 車前 肉桂各一兩 白茯苓三兩
附子製,五錢
右為末,煉蜜同地黃膏搗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甘草附子湯
[编辑]治風濕
桂枝四錢。 甘草、 附子炮 白朮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微汗即解。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编辑]治風濕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
麻黃 薏苡仁各五錢 杏仁十枚,去皮尖,炒 甘草一兩,炙
右剉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按《入門》用麻黃、薏苡各二錢,杏仁、甘草各一錢,作一貼服,治證同,而甚宜於今也。
防己黃芪湯〈醫學正傳〉
[编辑]治風濕身重痛自汗
防己、 黃芪各三錢, 白朮二錢, 甘草一錢半。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羌附湯〈丹溪心法〉
[编辑]治「風濕相搏,肢體掣痛浮腫。」
羌活、 附子、炮 白朮、 甘草各一錢半。
右剉,入薑五片,水煎服。
除風濕羌活湯〈東垣十書〉
[编辑]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蒼朮、 藁本各一錢, 羌活七分, 防風、 升麻、 柴胡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和劑除濕湯〈直指方下同〉
[编辑]治「傷濕,身重腰痛,四肢微冷,嘔逆溏泄。」
赤茯苓 乾薑各二錢 蒼朮 白朮土炒。
甘草各一錢, 橘紅、 桂皮、 厚朴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生附除濕湯
[编辑]治寒濕
蒼朮二錢 附子、生 白朮、 厚朴、 木瓜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十片,水煎服。
治濕中和湯〈集要〉
[编辑]治寒濕
蒼朮炒,二錢 白朮 陳皮 赤茯苓 厚朴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燈心一撮,水煎服。
蒼朮復煎散〈東垣十書〉
[编辑]治「寒濕相合,肢體皆痛,行步無力。」
蒼朮四兩, 羌活一錢, 柴胡、 藁本、 白朮、 澤瀉、 升麻各五分, 黃蘗三分, 紅花一分。
右剉,先以水三盞,煎蒼朮至二盞,入諸藥,復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
單蒼朮丸〈醫學入門〉
[编辑]常服除濕。壯筋骨。健步明目。
蒼朮一斤,「米泔浸,剉,曬乾。半斤以童便浸一宿。半斤 以酒浸一宿,並焙乾。」
右為末,神麴糊和丸菉豆大,白湯下七十丸。或加白茯苓六兩尤好。或為末,每二錢空心服,鹽湯或酒調下亦得,名《蒼朮散》。
二妙丸〈丹溪心法〉
[编辑]治濕熱
蒼朮 黃蘗等分。
右為末,滴水為丸服之。
苓朮湯〈得效方下同〉
[编辑]治「冒暑遭雨,暑濕鬱發,四肢不仁,半身不遂,或入浴運倒,口眼喎斜,手足不仁,皆濕溫類也。」
赤茯苓、 白朮、 乾薑、 澤瀉、 桂心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茯苓白朮湯
[编辑]治濕溫
赤茯苓、 蒼朮、 白朮、土炒 乾薑、 桂心。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蒼橘湯〈醫學入門〉
[编辑]治酒濕
陳皮一錢半, 赤芍藥、 赤茯苓各一錢, 黃蘗威靈仙、 羌活、 甘草各五分, 蒼朮二錢。
右剉一貼水煎服
生附湯〈丹溪心法〉
[编辑]治傷濕諸證,又治寒濕。
蒼朮、 杜仲各一錢半, 附子、生 牛膝、 厚朴、 乾薑、 白朮、 赤茯苓、 甘草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滲濕湯〈萬病回春〉
[编辑]治一切濕證
蒼朮、 白朮、 赤茯苓各一錢半, 陳皮、 澤瀉、 豬苓各一錢, 甘草三分, 香附、 川芎、 縮砂、 厚朴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燈心一撮,水煎服。
五苓散〈仲景下同〉
[编辑]治「暑濕煩躁,霍亂泄瀉,小便不利而渴,淋澀作痛,下部濕熱。」
白朮土炒 豬苓、 茯苓各七錢, 肉桂五錢, 澤瀉一兩二錢半。
古法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日三服。今法以水煎服,去肉桂,名「四苓散。」
麻黃加朮湯
[编辑]治濕家身煩疼
麻黃, 桂枝各三兩, 甘草一兩, 杏仁七十箇, 白朮四兩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柤,溫服八合,覆取微汗。
平胃散〈局方〉
[编辑]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嘔噦惡心吞酸,噫氣,體重,節痛自利,霍亂,噎膈反胃等證。」
厚朴薑製炒 陳皮去白,各五兩 炙甘草三兩 蒼朮去皮,米泔浸炒,八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溫服。
桂枝附子湯〈仲景〉
[编辑]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四兩,去皮 生薑切 甘草炙,各三兩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五積散〈局方〉
[编辑]治「寒濕客於經絡,腰腳骨髓酸痛等證。」
當歸 麻黃 蒼朮 陳皮各一錢 厚朴薑製 乾薑炮 芍藥 枳殼麩炒,各八分 半夏泡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參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鍾,薑三片,蔥白三莖,煎八分,不拘時服。一方無人參。
理中湯〈仲景〉
[编辑]治「太陰虛寒,水泛濕證。」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炒 炙甘草各三兩
右四味,搗篩為末,蜜丸鷄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尋痛丸
[编辑]治走注流濕,已後宜用。襲經絡除疼痛。
椶櫚燒存性,一兩半 穿山甲酥炙 當歸去蘆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各一兩 木香半兩
麝香別研,二錢 皂莢子仁二兩,炒
右為細末,酒煮麪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溫酒下,或木瓜湯下。
加味五苓散
[编辑]治「濕勝身痛,小便不利,體痛發渴」 等證。
白朮、 豬苓、 茯苓各七錢半, 肉桂五錢。
澤瀉一兩二錢半, 羌活三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日三服。
不換金正氣散
[编辑]治「脾氣虛弱,寒濕相搏。」
厚朴薑製 藿香葉 半夏、製 蒼朮米泔浸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薑棗水煎服
調中益氣湯〈東垣下同〉
[编辑]治「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熱不調,體倦少食」 等證。
黃芪一錢, 人參、 炙甘草、 蒼朮各五分, 橘紅、 木香、 柴胡、 升麻各二分
水煎空心服
濕鬱湯
[编辑]治雨露所襲,或嵐氣所侵,或坐臥濕地,或汗出衣衫,濕鬱,其狀身重而痛,倦怠嗜臥,遇陰寒則發,脈
沉而細緩者是也
蒼朮三錢, 白朮、 香附、 橘紅、 厚朴薑汁炒 半夏製 白茯苓、 撫芎、 羌活、 獨活各一錢 甘草五分。
生薑五片水煎服
敗毒散
[编辑]治處卑濕,腳氣痿弱等證,此藥不可缺,日三服,以效為度。
「人參 茯苓 枳殼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各等分。
水一鍾半,薑三片,煎服。或為細末。沸湯點服。
參附滲濕湯〈局方〉
[编辑]治「坐臥濕地,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附子炮 乾薑炮 桂枝 芍藥等分。
水二鍾,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胃苓湯
[编辑]治脾濕太過,泄瀉不止。
陳皮, 厚朴 甘草, 蒼朮, 白朮, 茯苓。
澤瀉 豬苓 肉桂等分。
每服五六錢,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羌活勝濕湯〈東垣十書〉
[编辑]治外傷濕氣,一身盡痛者,此方通治濕證。
羌活、 獨活各二錢, 藁本、 防風各錢半, 蔓荊子、 川芎、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白朮湯〈海藏〉
[编辑]治風濕惡寒脈緩
白朮、 防風、 甘草。
右,㕮咀,加生薑煎服。
聖散子
[编辑]治一切山嵐瘴氣,時行瘟疫,傷寒風濕等證。
蒼朮製 防風 厚朴薑炒 豬苓 澤瀉煨,各二 兩 白芷 川芎 赤芍 藿香 柴胡各半兩 麻黃 升麻 羌活 獨活 枳殼 吳茱萸泡 細莘 藁本 茯苓各七錢 石菖蒲 草豆蔻 良薑各八錢 甘草二兩 大附子一枚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鍾,棗一枚,煎八分,稍熱服。
清燥湯〈東垣十書〉
[编辑]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刑庚大腸,故寒涼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以此藥主之。
蒼朮米泔浸,三錢半 五味子十一粒 黃芪 黃連 白朮 橘皮 白茯苓 當歸各一錢 人參 生地黃各七分 麥門冬去心 神麴炒 豬苓 黃蘗酒炒 甘草 澤瀉各半錢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
木瓜虎骨丸〈奇效良方下同〉
[编辑]治「寒濕合而成痹,腳痛不仁,疼痛少力,足下隱痛,不能踏地,腰腿筋攣,不能屈伸,及項背拘急,手臂無力,耳內蟬鳴,頭眩目旋,腳氣行步艱難。」
木瓜 血竭另研 沒藥另研 虎脛骨酒炙 木香 自然銅酢淬七次 楓香 《骨碎補》去毛 當歸 甜瓜仁 敗龜板炙 安息香酒熬
肉桂各一兩 乳香另研,五錢 地龍去土,二兩
右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食前溫酒下。
四物附子湯
[编辑]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痛,四肢拘急。不能屈伸。」
附子炮,一錢半 肉桂二錢 白朮土炒,三錢 甘草一錢
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大橘皮湯
[编辑]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橘皮三錢, 滑石四錢, 茯苓一錢半, 木香、 檳榔、 豬苓、 澤瀉、 白朮各一錢, 官桂半錢, 甘草三分。
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煎至一鍾,食前服。
補骨脂丸
[编辑]治濕傷內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乳石補益之藥,百端皆不應。唐鄭相公為海南節度,七十有五,越地卑濕,服諸藥不應。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船主李摩獻此方,經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
破故紙十兩,洗淨為末。 胡桃肉去皮,二十兩,研泥
右胡桃肉泥,入破故紙末,更以好煉蜜和勻如飴。
盛磁器中。旦日以溫酒化藥一匙服之。不飲酒者。以溫熱水化下。彌久則延年益氣。悅容明目。補添筋骨。但禁食芸薹辛血。
七聖散
[编辑]治風濕流注經絡間,肢節緩縱不隨,或腳膝疼痛,不能步履。
續斷 獨活 防風 蓽薢 牛膝《酒浸一宿》 甘草 杜仲
右各焙乾,半兩,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乳香沒藥丸
[编辑]治「遠年近日風濕腳氣,攻注腳膝,或腫或疼,筋攣不能屈伸,腳不能踏地,及一切疼痛,往來不已。」
乳香 沒藥俱別研 骨碎補去毛 縮砂仁 五靈脂去土 白附子 甜瓜子 當歸酒炒 牛膝酒浸 木瓜 地龍去土 木𪔀子各一兩 白牽牛微炒,三兩
右為細末,酒煮麪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木瓜湯下,或溫酒亦可,不拘時服。
上馬丸
[编辑]治寒濕臂痛腿疼,筋骨諸疾。
川烏炮 木香不見火,各半兩 虎骨酥炙
牛膝 杜仲 木瓜 當歸酒浸 敗龜板酥炙 自然銅酢淬 黃芪蜜炙 白朮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天麻散
[编辑]治風濕疼痛黃腫
天麻、 全蠍去毒,各四錢 熟地黃、 木瓜
烏頭 當歸各三錢 牛膝酒洗,二錢 乳香 沒藥 穿山甲炮 川芎各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用溫酒調下服。
三花神祐丸〈河間六書下同〉
[编辑]治中滿腹脹,喘嗽淋閟,一切水濕腫滿。
甘遂 大戟 芫花酢拌炒,各半兩 牽牛二兩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九,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每日三服,加至快利,利後卻常服,病去為度。
葶藶木香散
[编辑]治濕熱內外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瀉。
葶藶、 茯苓、 豬苓、 白朮、 桂各一分, 澤瀉、 木通、 甘草各半兩, 滑石三兩, 木香半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食前。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洩瀉,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轉泄者,此乃濕熱否悶極熱而攻之不開,是以反為注泄,此正氣已衰,而多難救也,慎不可攻之。
白朮木香散
[编辑]治濕盛喘嗽腫滿,欲變成水病者,不能臥,不敢食,小便閟者。
白朮、 豬苓、 赤茯苓、 甘草、 澤瀉各半兩, 木香、 檳榔各三錢, 橘紅二兩, 官桂二錢, 滑石三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食後去滓溫服。
牽牛丸
[编辑]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 黃芩, 大黃, 大椒, 滑石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煮麪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薑湯下,食後,虛實加減。
梔子蘗皮湯
[编辑]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濕熱相搏微者
大梔子十五箇, 黃蘗半兩, 甘草一分。
右剉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緩緩分三次,作一日服,溫喫,不計時候。
苦葶藶丸
[编辑]治一切水濕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人參一兩 苦葶藶四兩,隔紙炒黃色為度
右二味同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桑白皮湯下,日進三服,空心食前。
肉豆蔻丸
[编辑]治水濕脹如鼓。不食者。病可下。
肉豆蔻 檳榔、 輕粉各一分。 《黑丑頭末》,一兩半
右為末,麪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連𧄍湯下,食後,日三服。
二朮四苓湯
[编辑]治諸濕腫滿,一身盡痛,發熱煩悶,二便不利。
白朮, 蒼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黃芩。
羌活 芍藥、 梔子仁、 甘草各等分。
水三盞,薑三片,燈心一撮,煎服。
茵陳飲〈景岳全書下同〉
[编辑]治濕熱閉澀等證
茵陳、 焦梔子、 澤瀉、 青皮各三錢, 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
右,水三四鍾,煎兩鍾,不時陸續飲之。
胃關煎
[编辑]治「脾胃虛寒濕瀉,或甚至久瀉,腹痛不止,冷痢等證。」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各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焦乾薑 白朮炒,各一二三錢 吳茱茰製,五七分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佐關煎
[编辑]治生冷傷脾,瀉痢未久,腎氣未損者,宜用此湯以去寒濕。
厚朴炒 陳皮炒,各一錢 山藥炒 扁豆炒 豬苓 澤瀉各二錢 炙甘草七分 乾薑炒 肉桂各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聖朮煎
[编辑]治「飲食偶傷,脅肋疼痛,寒濕瀉痢,嘔吐等證。」
冬朮味甘者,五六七八錢炒或一二兩。 乾薑炒 肉桂各一二錢, 陳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大分清飲
[编辑]治「濕熱下利,黃疸溺血,腹痛淋閉」 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豬苓、 梔子。〈或倍之〉 枳殼、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小分清飲
[编辑]治「小水不利,濕滯腫脹,不能受補等證。」
茯苓、 澤瀉、 豬苓各二、三錢, 薏仁二錢。
枳殼、 厚朴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單方
[编辑]防己能治濕,與木通同功,剉煎服之隹。〈本草下同〉 藁本治霧露之氣,上部風濕最隹,煎服之。 龜肉,除濕及瘴氣,作臛常食之佳。
濕痹𪔀肉煮熟取肉和五味作羹食之。 濕痹,腰腳濕氣,木瓜煎服、丸服或生食並佳。
豬肝勝濕,可煮食之。昔閔叔留寓,常食豬肝,蓋為濕 疾也。
薏苡去濕輕身,勝瘴氣。作米煮粥常服之。
冷濕痹:豺皮熱之,以纏病上,或裹軟腳,良。
濕病,取土豬肉煮食,又用皮坐臥其上,最去濕痹 濕氣。常服桑根茶最好。又與赤小豆同煮作粥,常食 尤佳。
濕氣作痛:白朮切片,煎汁熬膏,白湯點服。〈集簡方〉 中濕骨痛:朮一兩,酒三盞,煎一盞,乘熱頓服。不飲酒 者,以水煎之。〈三因良方〉
濕氣身痛:蒼朮泔浸,切水煎,取濃汁熬膏,白湯點服。 〈簡便方〉
濕熱水病: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丸至四五丸, 米飲下,日三四服。〈范江方〉
濕熱頭痛:黑牽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華水調汁, 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聖濟錄〉
水濕腫脹:白朮、澤瀉各一兩,為末或為丸,每服三錢, 茯苓湯下。〈保命集〉
薏苡仁酒去風濕,強筋骨,壯腰膝,健脾胃。用絕好薏 苡仁粉,同麴米釀酒,或袋盛煮酒飲。〈千金方〉
濕家頭痛:瓜蔕末一字,㗜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黃 水愈。〈活人書〉
脾虛濕腫:「大附子五枚,去皮四破,以赤小豆半升,藏 附子於中,慢火煮熟,去豆焙研末,以薏苡仁粉打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蘿蔔湯下。〈朱氏集驗方〉
濕熱虛泄:山藥、蒼朮等分,飯丸米飲服。大人、小兒皆 宜。〈經驗方〉
鍼灸
[编辑]《素問》曰:「病在肌膚盡痛,名曰肌痹,傷於寒濕,刺大分 小分,多發鍼而深之,以熱為故,無傷筋骨,傷筋骨,癰 發若變,諸分盡熱,病已止。」
《千金方》曰:「曲池、列缺,主身濕搖,時時寒。」
懸鍾,主濕痹流腫,髀筋急,瘈脛痛。
豐隆,主身濕。
漏谷,主久濕痹不能行。
中封,主痿厥,身體不仁,少氣,身濕重導引
[编辑]《保生祕要》曰:「中濕病,色有黃黑,用火燒丹田數圈幾 遍,次行通關法,其汗自出而濕自消。」
濕氣筋骨疼痛,行「發汗法,次行通關法。」「傷水法」,同 發汗法。握兩手指如拳,腳指亦要握固,閉齒調息而 臥,自然汗出周身,濕從汗散矣。
《通關》法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羅》行於 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絕,雙行轉腳 底向後,遶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 從椎骨下分行兩肩,經時從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 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自面部下胸 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 環遍體週流,運用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 度而出。慎勿執著,若有若無。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 也。
醫案
[编辑]《儒門事親》曰:「常仲明病濕痹五七年矣,戴人令上涌 之後,可瀉五七次。其藥則舟車、濬川通經、神祐益腎, 自春及秋,必十餘次方能愈。公之病不必鍼灸,與令 嗣皆宜涌,但臘月非其時也,欲候春時,恐予東適。今 姑屏病之大勢,至春和時,人氣在上,可再涌之,以去 其根。」卒如所論矣。
又一納子,因陰雨臥濕地一半,手足皆不隨,若遇陰 雨,其病轉加。諸醫皆作中風偏枯治之,用當歸、芍藥、 乳香、沒藥、自然銅之類,久反大便澀,風燥生,經歲不 已。戴人以舟車丸下三十餘行,去青黃沫水五升,次 以淡劑滲泄之,數日手足皆舉。戴人曰:「夫風濕寒之 氣合而成痹,得寒而蓄於皮腠之間,久而不去,內舍」 六腑,宜用去水之藥可也。水濕者,人身中之寒物也, 寒去則血行,血行則氣和,氣和則愈矣。
又,息帥病腰股沉痛,行步坐馬皆不便,或作腳氣寒 濕治之,或作虛損治之,烏、附、乳、沒活血壯筋骨之藥, 無不用之。至六十餘日,目赤上熱,大小便澀,腰股之 病如故。戴人診其兩手脈皆沉遲,沉者為在裡也,在 裡者泄之。以舟車丸、濬川散各一服,去積水二十餘 行。至早晨,服虀白粥一二頓與之,馬已能矍鑠矣。 又棠谿李十八郎,病腰腳大不伸,傴僂蹩躄而行,已 數年矣。服藥無效,止藥卻愈。因秋暮涉水,病復作,醫 氏使服四斤丸,其父李仲安乃乞藥於戴人。戴人曰: 「近日服何藥?」仲安曰:「四斤丸,公郎目昏赤未?」其父驚 曰:「目正暴發。」戴人曰:「宜速來,不來則喪明。」既來,則策 杖而行,目腫無所見。戴人先令涌之,藥忽下走去二 十行,兩目頓明,策已棄矣。比再涌泄,能讀《官曆》日,調 至一月,令服當歸丸,健步而歸家。
又息城邊校白公,以隆暑時飲酒覺極熱,於涼水池 中漬足,便其冷也,為濕所中,股膝沉痛,又因醉臥濕 地,其痛轉加,意欲以酒解痛,遂連朝而飲,反成赤痛 發間止且六七年,往往斷其寒濕腳氣,以辛熱治之 不效。或使服「神芎丸」數服痛微減。他日復飲,疾作如 前,睪囊痒濕且腫硬,臍下似有物,難於行。以此免軍 役。令人代之,來訪戴人。戴人曰:「余亦斷為寒濕,但寒 則陽火不行,故為痛;濕則經隧有滯,故腫。」先以苦劑 涌之,次以舟車丸百餘粒、濬川散四、五錢,微行一兩 次。戴人曰:「如激劑尚不能攻,何況於熱藥補之乎?」異 日又用神祐丸百二十丸,通經散三、四錢,是用僅得 四行。又來日,以神祐丸八十丸投之,續見一二行。又 次日服益腎散四錢,舟車丸百餘粒,約下七八行,白 公已覺膝睪寒者暖,硬者軟,重者輕也。腫赤漸退,飲 食加進,又涌之,其病全瘳。臨別又贈以「疏風丸」,併以 其方與之。此公不肯妄服辛熱藥,故可治也。
東垣十書曰:「予病脾胃久衰,視聽半失,此陰盛乘陽, 加之氣短,精神不足,此由弦脈令虛,多言之過,皆陽 氣衰弱,不得舒伸,伏匿於陰中耳。」癸卯歲六七月間, 淫雨陰寒,踰月不止,時人多病泄利,濕多成五泄故 也。一日,予體重肢節疼痛,大便泄者三,而小便閉塞。 思其治法,按《內經》標本論,「大小便不利,無問標本,先」 利大小便。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又 云:「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又云:「治濕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皆當利其小便,必用淡味滲泄之劑以利 之,是其法也。噫!聖人之法,雖布在方冊,其不盡者,可 以求責耳。今客邪寒濕之淫,從外而入裡,以暴加之, 若從已上法度,用淡滲之劑以除之,病雖即已,是降 之又降,是復益其陰,而重竭其陽氣矣,是陽氣愈削, 而精神愈短矣,是陰重強而陽重衰矣,反助其邪之 謂也。故必用升陽風藥即差。以羌活、獨活、柴胡、升麻 各一錢,防風根截半錢,炙甘草根截半錢,同㕮咀,水 四中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服。《大法》云:濕寒之勝,助 風以平之。又曰:下者「舉之,得陽氣升騰而去矣。」《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為之直也。夫聖人之法,可以 類推,舉一而知百病者也。若不達升降浮沉之理,而 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
《衛生寶鑑》曰:「至元戊寅五月間,霖淫積雨不止,魯齋 許平仲先生,時年五十有八,面目肢體浮腫,大便溏 多,腹脹腸鳴,時痛,飲食減少,命予治之,脈得弦細而 緩。先生曰:『年壯時多曾服牽牛、大黃藥,面目四肢時 有浮腫,今因陰雨,故大發。予曰:營運之氣,出自中焦, 中焦者胃也。胃氣弱,不能布散水穀之氣,榮養臟腑』」, 經絡皮毛。氣行而澀,故為浮腫。大便溏多,而腹脹腸 鳴,皆濕氣勝也。四時五臟,皆以胃氣為本,五臟有胃 氣,則和平而身安。若胃氣虛弱,不能運動,滋養五臟, 則五臟脈不平和。本臟之氣盛者,其脈獨見,輕則病 甚,過則必死。故《經》曰:「真臟之脈弦,無胃氣則死。」先生 之疾,幸而未至於甚,尚可謂補。人知服牽牛、大黃為 一時之快,不知其為終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 朮、茯苓、草豆蔻仁,數服而腹脹溏瀉、腸鳴時痛皆愈, 飲食進止,有肢體浮腫,以導滯通經湯主之,良愈。 《薛氏醫案》曰:「一男子善飲,舌本強硬,語言不清。余曰: 『此脾虛濕熱,當用補中益氣加神麴、麥芽、乾葛、澤瀉 治之』。」
大尹劉天錫,內有濕熱,大便滑利,小便濇滯,服淡滲 之劑,愈加滴瀝,小腹腿膝皆腫,兩眼脹痛。此腎虛熱 在下焦,淡滲導損陽氣,陰無以化,遂用地黃、滋腎二 丸,小便如故;更以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兼服而愈。 趙獻可《醫貫》曰:「余一日患陰丸一箇,腫如鴨卵,發熱, 以濕熱證治之不效。細思之,數日前定海小船回,有」 濕布風帆在座下,比登舟始覺。以意逆之,「此感寒濕 在腎丸也。」乃用六味地黃加柴胡、吳茱萸、肉桂各一 錢,獨活五分,一服而熱退,再服而腫消。後有患偏墜 者,此方多效。
《寓意艸》曰:「庚辰冬識江沖寰先生半面,竊見身體重 著,行步艱難,而色滯晦,語言遲緩,以為有虛風卒中 之候也,因為過慮。辛巳秋召診問,細察脾脈緩急不 調,肺脈勁大,然肝木尚平,陽氣尚旺,是八風之邪,未 可易中。而筋脈掣痛,不能安寢者,大率風而加之以 濕,交煽其虐所致。以斯知尚可引年而施治也。何也?」 風者肝之病,天之氣也;濕者脾之病,地之氣也。天氣 迅疾,故發之暴,益以地氣之迂緩,反有所牽制而不 能暴矣。然氣別則病殊,而氣交則病合,有不可不明 辨者。病殊者,在天氣,則風為百病之長,其來微,則隨 相剋為傳次,必遍五臟而始烈;其來甚,則不由傳次 而直中。唯體虛之人,患始不測焉。在「地氣則濕為下 體之患,其來微,則足跗腫大,然得所勝亦旋消,其來 甚則害及皮肉筋脈,以漸而上攻,亦唯陽虛之人,勢 始騰越焉。兩者一本之天,一本之地,病各懸殊,治亦 異法者也。病合者,天之氣入於筋脈,地之氣亦入於 筋脈,時乎天氣勝,則筋脈張而勁焉;時乎地氣勝,則 筋脈軃而緩焉。兩者」其源雖異,其流則同,交相醞結, 蔓而難圖者也。先生房中之風,始雖不可知,然而所 感則微也。至若「濕」之一字,既以醇酒厚味而釀之於 內,又為炎蒸嵐瘴而襲之於外,是以足患日熾,雖周 身筋脈舒展,亦不自知究竟,何以足間晝夜掣痛,瘡 瘍腫潰,浸淫無已也。夫春時之風也,夏時之濕與熱 也,秋「時之燥也」,三時之氣,皆為先生一身之患者也。 而一身之患,又惟一隅獨當之,亦良苦矣。設內之風、 濕、熱燥,不攘足患,其有寧宇乎?所可嘉者,惟冬月寒 水司令,勢稍末減,而醫者不識此意,每投壯筋骨之 藥酒,以驅其濕。不知此治寒濕之法,惟冬月病增者 方宜,豈以風濕、熱濕而倒行逆施,寧不重其困耶?況 乎先生肺脈勁大,三四日始一大便。雖冬月亦喜形 寒飲冷,而不嘗近火。何所見其為寒濕也哉。所以孫 真人大小竹瀝等方,風濕熱燥寒五治之藥。具備籠 統。雜。後人全不知用。若識此義為去取。則神而明 之之事矣。然則不辨證而用方者。幾何而不誤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