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8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八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九
痘疹門十一
萬氏家傳痘疹心法〈成實證治歌括 養膿決生死訣 收靨證治歌括
痘靨辨生死訣 落痂證治歌括 痘後餘毒證治歌括 疹毒證治歌括 婦女痘疹證
治歌括〉
藝術典第四百八十九卷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九
[编辑]痘疹門十一
[编辑]《明萬氏家傳痘疹心法》
[编辑]《成實證治歌括》
[编辑]痘瘡成實作膿窠,只要膿成飽滿多,根腳紅鮮色蒼 蠟,刻期收靨保元和。
痘瘡初出一點血,只成小小血疱,起發則漸長大,血化成水為水疱,至水疱轉作膿疱,始成實矣。成實之時,卻要個個成膿,肥澤飽滿,根腳紅活,又蒼蠟色,如此者可以刻定日數,而知收靨之期。
陷起平尖根腳紅,窠囊血水盡成膿。自然表裏無邪 毒,莫使湯丸又妄攻。
痘瘡初出,或中心陷下者,或頂平者,或根窠白色者,其人能食,或治不乖方,以至起發之後,陷者盡起,平者復尖,白淡者變紅活,窠中血水已化為膿。夫陷起平尖,起發可謂透矣,紅活飽滿,氣血可謂足矣,水化為膿,毒亦解矣。表無癢痛之證,裏無吐瀉之證,是表裏又無病矣。如此者坐待收靨,不可妄投湯劑。
一面起發如初出,一面成膿有後先。發已透時膿又 熟。毒隨膿化病除根。
痘子輕者,常作三四次,出有大小,有先後,起發亦作三四次,先出者先起,後出者後起,大者自大,小者自小,亦如初出之樣。待至養漿,則先長者先作漿,後長者後作漿,大小亦如之,磊落分明,不相黏連者上也。痘子密者,長大胖壯,以至作漿,未有不相串者,只要陷者盡起,無處不透,轉成膿漿,次也。膿成之後,毒氣已解,無復留伏矣。
痘熟渾如果熟形,外無嬌色內多津。膿漿飽滿迴蒼 蠟,可許如期結靨成。
凡痘瘡發熱三日,出現三日,起發三日,養膿三日,結靨三日,共三五一十五日,乃大率常數也。惟痘密毒甚者,常過其期;痘稀毒微者,常不及期,雖不可以日期計,尤當以常數為定則也。初出現時,其形小,其色紅,乃是一點血。至起發,其形圓,其色紅白,乃血化為水也。養膿則其形大而堅,其色紅而黃,乃水化為膿也。結靨則其形大而軟,其色紅而黑,謂之「蒼蠟。」 此膿熟欲靨之狀,如果之熟,自然外皮軟而內肉爛也。假如十日以後,正當成膿結靨之時,其形平陷,其色紅紫,外不胖壯,內無膿水,此名「生痘。」 血至而氣不至,乃倒陷也。不出十日內,腹脹氣喘悶亂而死。
起發圓圓不作膿,一身郛郭總成空,如斯空痘真凶 險,若不傷殘也發癰。
痘瘡起發,小者漸大,平者漸高,陷者漸起,外帶紅色,內涵清水,以至養膿,則皆胖壯紅潤,膿漿飽滿,此順痘也。若形色灰白,膿水清淡者,險痘也。雖不傷殘,亦發癰毒。外若虛脹,內無水漿,此名「空痘。」 氣至而血不至,亦倒陷之類,乃逆痘也。不出十三日,必癢塌死。
待到成漿郤要漿,切防清水及空囊,囊空無水邪猶 伏,清水非漿癢莫當。
凡痘瘡出欲盡,發欲透,至于養膿,便要成膿,飽滿者,膿已成也;渾濁者,膿之形也;黃白者,膿之色也。若當作膿之時,猶是空殼,此氣載毒行,血不附氣,毒在血也。血既不至,則毒猶伏於血中而不出,四物湯合紫草飲加蟬蛻主之。如已成水,清淡灰白,不能作膿,此氣血俱虛,所有之水,乃初時一點血氣,解而為水,非自內潮起之水。十全大補湯主之。此二證者。為癢塌為癰。不可不知也。
《痘瘡》只說待膿成,誰曉膿成未足憑,飽滿堅牢誠可 喜,濕淫輭薄又堪驚。
人言痘瘡只到成膿,則毒氣化解,便稱無患,不知膿亦有凶有吉。如瘡皮堅厚,膿漿渾濁,約束完固,無少破損,此真吉兆。若瘡皮輭薄,膿水清淡,滲漏淫濕,易於破損,此猶凶也。惟瘡久熟,時日已過,當靨不靨者,膿化為水,皮亦易破,勿依此論。
正作膿時不作膿,此於黑陷理相同。但將四證分虛 實,那得多方指聵聾。
痘瘡起發之後,正待作膿,卻不成膿者,此與不起發而黑陷者,分四證同論,如感風寒,則當溫散桂
枝葛根湯加黃芪、白芷、防風。毒氣盛則宜托裏解毒利小便,紫草飲子、連𧄍湯相間服之。大便祕者,宣風散。內虛宜溫裏,十全大補湯、陳氏木香散。觸犯宜熏解,內服紫草飲,外用茵陳熏法。若煩躁昏悶者,龍腦膏。
膿漿方作謹看承,勿比初時一例論,毒氣從今將解 散,病人到此減精神。
痘瘡起發之初,已當避風寒,遠人物,節飲食,守禁戒也。到此養漿之時,比之起發,猶加謹焉可也。蓋前此人病未久,氣血尤強,足以禦乖戾之變,至此則氣耗血虧,精神減損,少有乖戾,不能任之。況瘡始成就,尤易觸犯,不可不加謹矣。如天大熱則徹去衣被,令常清涼,但謹門窗帷帳,勿使邪風透入,天大寒則添厚蓋覆,令常溫暖,更用親人左右夾之。房室中可明亮,勿絕燈火,常燒辟穢香加乳香,令香氣襲人。日夜常用一人看視,互相更代,勿令疲倦,恐或作癢,為之撫摩,莫使誤破,以致潰爛結痂不美。
遍身瘡痘欲成漿,只要其人脾胃強,食少便堅中氣 足,便清能食卻無傷。
痘瘡已長,膿漿欲成之時,專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則氣血充實,自然膿漿易成,飽滿堅厚,不須服藥。脾胃弱則氣血衰少,不能周灌於身,使之作漿,虛輭清淡,雖有漿亦水而已。宜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木香,或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黃芪、官桂,多服乃佳。然脾胃強弱,於食多少,大便堅利求之。食少大便堅者,脾胃之氣猶足也。若泄瀉則脾胃益虛,四君子湯送下豆蔻丸,利止,復以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黃芪、官桂,服之便清。要能食不能食者,亦依上法。如能食,大便堅,數日未更衣者,用膽導法通之,使氣得疏通,營衛和暢,不致斑爛也。
先時泄瀉痘非佳,到此非佳尤可嗟。津液已衰脾胃 弱,豈堪泄利又來加。
「痘瘡出形起發,並不宜泄瀉,恐裏氣虛,毒邪不出,反成陷伏」 ,故以泄利,非佳兆也。若成漿之時,尤不宜爾,比之于前,殆有甚焉。蓋前此為病未久,脾胃尚強,足以任之。今則病久,津液已衰,脾胃已弱,若復泄瀉,則僅存之氣,重竭於內,方張之毒,不能成於外,或為癢塌,或為倒靨,或寒顫咬牙,虛憊而死。輕則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木香、官桂、黃芪;甚則「陳氏木香散」 、異功散、肉荳蔻丸,可以并進。
泄瀉古人原有別,腸垢鶩溏分冷熱,痘中洩水洩血 膿,勿使湯丸輕止澀。
經云:「協熱而利者,其腸必垢;協寒而利者,其溏似鶩。」 寒則溫之澀之,熱則清之通之,此古人之治法也。痘瘡養膿收靨之時,有泄瀉者,此為大忌,恐中氣虛而毒復陷也,故專以溫補止澀之法為正。然有利清水者,有利膿血者,又不可與虛寒者袞袞同論治也。蓋利清水者,曾有大渴,飲水過多,蓄聚於中,漬灌腸胃,今乃作利,此蓄水泄也,水去盡則止。利膿血者,因痘不收,以成倒靨,中氣充實,毒不得留,乃自大便而下,此倒靨泄也,泄盡膿血自愈。若不知此二證,待其自愈,或妄投止澀之劑,則根蔕未除,枝蔓滋長,源泉欲塞,決潰更多,吾見其誤死者多矣。
《失氣》原表足太陰,腸中賁嚮足陽明,相同泄瀉休差 誤,糓氣消亡大限臨。
按《靈樞經》「足太陰脾經是動,則病得後與失氣,則快然而衰。」 足陽明胃經是動,則病腹脹賁嚮。可見失氣者,脾敗而穀氣下脫也;腸鳴者,胃敗而中氣下陷也。病痘之人,不宜有此。與泄瀉同,皆是死證。泄瀉者,水榖糟粕之物。腸鳴失氣,腸胃生養之氣也。
痘瘡手足最宜溫,熱甚須知毒亦深,若是四肢多厥 逆,此為惡候必歸冥。
痘瘡手足和煖為貴。養漿之時,手足發熱,手足必有汗,此毒熱鬱于中,必大小便不通,脈沉滑數疾,宜利之,三乙承氣湯去硭、硝主之。手足厥逆者,此陽氣欲脫,必自利不止,或吐,脈沉細微弱,或浮大而虛,宜急溫之,理中湯加熟附子,或陳氏異功散。服藥後,手足和煖者生,厥者死。若大便祕,小便不通,煩躁狂妄,腹脹喘渴。脈沉滑數。瘡不起者。此陷伏之證。為陽厥。百祥丸、三乙承氣湯主之。
漿成毒解貴安寧,臟腑和平神宇清,煩躁不眠何以 辯,但從瘡痘認分明。
瘡痘始終貴於安靜,膿成之時,毒已化解,臟腑平和,神宇爽快,尤宜安靜也。若忽加煩躁不得眠者,但就痘子上辯之。如膿多清淡,尚不滿足,此毒猶在裏,未得盡出也,龍腦膏主之。如膿已成又飽滿,因發熱乾漿而煩者,此宜利小便,導赤散主之。如瘡子太密,膿成之後,心血虧耗,虛煩不得眠者,四。
物湯去川芎。加人參、麥冬、梔仁。又酸棗仁湯主之。
幾見成漿飲食難,錯喉嘔吐病相干。語言清亮終須 吉,暴瘖無聲療莫痊。
凡痘瘡密,咽中亦有之。成漿之時,咽瘡早熟,肉虛皮薄,易致破損,瘡瘢新嫩,觸之即痛,痂皮沾滯,痰涎𦆑裹,所以堵塞,飲食難入,勉強吞嚥,則為疼痛所苦,痰涎所隔,是以水入則嗆,糓入則嘔也。如語言清亮者可治,甘桔湯加牛蒡子、天花粉,利咽膈,化痰涎,惟多飲之,自然平愈。若聲啞嗄,語言不出者,咽喉潰爛,不可治矣。
痘瘡皮嫩色嬌紅,待得成膿癢又攻,調理勿令今有 此,除非腫灌痘重重。
凡痘瘡皮嫩色嬌者,到成膿時多生瘙癢,先當調理,勿令有此可也。若失于早治而發癢者,內服消風化毒湯,外用茵陳熏法,破者以白龍散敷之。大抵痘瘡作癢,乃是惡候,吉少凶多。如其人能食,或大便堅,抓破之處復灌成膿,原無痘處,續出大小不等,雖盡癢破可治。內服十全大補湯、苦參丸間而與之,外以滅「瘢救苦散」 合「百花膏」 塗之。若瘙癢之時,其人顛倒悶亂,抓破之處不復腫灌,或成坑窟,或即乾黑,或皮自脫,又加以嗆水嘔食,水漿不入,或泄瀉,或寒顫咬牙,或失聲,或手足厥逆,或狂叫,皆死證也。
待到成膿結靨時最嫌瘙癢又相催苗而不秀空惆 悵雨打梨花落樹枝。
痘瘡始終所忌者,瘙癢也。到得成膿將靨,十分凶險,已過大半,若無瘙癢,可計日求安矣。如作瘙癢,吉凶猶未可知,必視其所發,觀其所因,察其情狀,以施治法,決生死。視其所發者,或發於手足,或發於胸背,拂之則止,禁之則聽者吉。若發於正面,瘙癢不止,皮脫肉乾者凶;觀其所因者,或因吐瀉少食,脾胃既弱,氣血不榮者,虛癢也,可用陳氏溫補之法,則癢可止。或因穢惡之氣,觸動邪火者,暴癢也,惟用熏解之法即止。或因痘瘡之熟,邪氣盡解,正氣漸生,氣血調和而痒者,此美疾也,不須服藥。若無所因,自生瘙癢者,原是惡痘,不得善成。察其情狀者,如瘙癢之時,乍作乍止,精神清爽,不自抓搔,欲人撫摩者生。若瘙癢無時。神識昏沉。胡抓亂舞。搖頭扭項者。決死勿治。
正面諸瘡不可傷,略傷一處便非祥,當時即止渾無 忌,破盡須教目下亡。
凡視痘瘡,以正面為主,苟于眉目鼻面之間,抓破一處,此肺有熱也,急用甘桔湯加牛蒡子以解之,其癢即止,乃佳兆也。若癢不止,浸淫漸開,氣愈泄而癢愈急,必至滿面抓破而死。
額上瘡如沸水澆,溶溶破爛不堅牢,漸延面頰都如 是,洩盡元陽限到頭。
準頭脣上與眉心。兩頰耳邊不可輕。膿未成就先黑 靨。莫將乾較語時人。
手足諸瘡要飽漿,充肥蒼蠟喜脾強,淡清虛𪔀多灰 白,縱得乾收有後殃。
手足痘瘡,最要膿漿飽滿,乃脾胃強,氣血足也。若灰白色,或清淡水,或虛餒𪔀塌,此脾胃弱,快斑越脾湯主之。如此者,縱得收靨之後,必手足脘膝及關節之處發癰毒也。
兩臀肩背諸瘡子,展轉揩摩最受虧。惟有正瘡能耐 久,不然黏著便無皮。
痘瘡成漿,多喜仰臥,惟肩膊背臀,展轉摩擦,最受虧苦。若痘子好者,自然堅厚耐久不破;其次則收靨稍遲,膿熟自潰。最可惡者,如湯火之疱,水去皮脫,又瘡自破,清水非膿,黑䵟乾焦,是皆不治。
纔試漿時未飽囊,瘡頭有孔漏膿漿,依然團聚封瘡 孔,洩去真津毒氣藏。
痘瘡作膿窠之時,最要皮厚包裹完固。若膿未成,忽然瘡頭有孔,其水漏出,或結聚成團堆於孔外者;或水去窠空自乾黑者,俗名「漏瘡」 ,必死。若膿熟之後,窠皮亦熟,漿水沸出,因而結靨。此頭額正面之間多有之,俗謂之「堆屎收」 ,不可以漏瘡例論。蓋漏瘡膿未成,堆屎收膿過熟也。
遍身瘡痘作膿窠,涕唾稠黏咯吐多,強忍直當收靨 後,自然毒解得平和。
痘瘡者,每至作膿窠之時,咯吐痰涎,稠黏膿結,或有膿血夾雜者,咽喉不利,飲食亦少,此肺受火邪,津液不足,故多黏痰。喉舌牙齒之間,瘡潰血出,惟用甘桔湯加牛蒡子、天花粉,清肺化痰利咽膈,直待收靨之後,自然平和,不可妄用大涼之劑。
痘疹膿漿賴血成,幾何津液受熏蒸,舍空血耗神明 亂,睡裏呢喃喚不醒。
痘內之膿,皆身中之血蒸熏而成,瘡痘稠密,膿血周遍,津液耗消,心主血,血虛則舍空,故心熱者,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心虛者喜睡夢中呢喃。
如與人言者,多怪誕之事,喚之不醒,安神丸主之。若昏悶甚者,先以龍腦膏開其心竅,後以安神丸,人參、麥門冬湯送下。
起發成膿未失期,渴而飲水不須疑,氣虧血少無津 液,潤燥生津法更奇。
痘瘡全資血氣之養,以致成就,今痘出太密,氣不期而自虧,血不期而自少,故津液不足,咽乾膈焦而渴也。法宜養氣生血,益津潤燥,「人參麥門冬散、葛根解毒湯」 主之。切不可以冷水生冷及寒涼之藥,損其胃氣,則津液不生,煩渴不止,而變生焉。
膿窠已作中無毒,腹痛多因燥糞攻,若是便清曾受 冷,好將湯散及溫中。
痘瘡初出腹痛者,毒在裏也,桂枝大黃湯。起發不透腹痛者,陷伏也,三乙承氣湯、宣風散。作膿腹痛者,毒已出,又無陷伏,其人不大便者,必然燥屎也,當歸丸、膽導法以通之。便清者,必受冷也,急與理中湯加桂枝,或黃芪建中湯加白朮、木香主之。
表裏無邪一向安,忽然腹痛又加煩,痘瘡色變成灰 木,此候常因飽食干。
此必傷食得之。先以「丁香脾積丸。原物湯下。去其宿食。後以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青陳橘皮。與養脾丸。相間調之。」
未得成膿先潰爛。此候得之輕發散。除非脾胃本來 強。曾見幾人成倒陷。
夫痘瘡未成膿先即潰者,此名斑爛。由當發散而不發散,則毒氣閉塞,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誤發散,則熱毒隨陽氣暴出,遍身皮肉潰爛。治之宜調脾進食,令大便得所,安養榮衛,生肌解毒,宜十全大補湯去桂枝加防風、荊芥,多服佳。大便祕,以膽導法潤之。膿水不乾,以敗草散襯之。斑爛作膿痛甚者,以天水散和百花膏塗之。又有發表過甚,外為斑爛而內虛,陽氣不守,臟腑自利,此又急當救裏解表,陳氏木香散主之。厥逆者,異功散。
痘瘡磊落本無多,到得成膿不結窠,不是脾虛常食 少,定知陷伏認差訛。
瘡痘初出磊落,起發亦透,只結膿窠時,郤不作膿,往往變為壞證。或因其人不能食,脾胃虛,或又自利不知調理;或出未勻,發未透,毒氣陷伏,妄談稀疎,此皆人事不修,非干時毒而然也。
失聲四證要端詳,肺濁心微聲不揚,哭語無聞因腎 怯,啞嗄不出是咽傷。
失聲之證,痘瘡所忌,當於養膿結靨時候之,有吉有凶,不可一概作凶斷也。此有四證,如聲濁不清響者,此火毒上熏,肺先受之,「肺主五聲,肺熱則脹,孔竅閉塞,甘桔清金散主之。如聲小氣短,近聽則聞者,此心火太亢,血槁氣消,故雖有聲而不遠揚,導赤通氣湯主之。」 此上二證可治。若啼哭無聲而見其淚出,語言無聲,而見其口動者,腎敗也。其聲啞嗄,如破如硬者,此喉潰爛也。此上二證,不治。
寒戰咬牙雖不祥,養膿結靨更宜防,能將形證分凶 吉,可許嬰童司命長。
痘瘡所忌者,寒戰、咬牙二證也。單見且凶,況雙見乎。養膿結靨之時,尤不可見,然亦有凶有吉。如掀腫紅紫,大小便祕,煩渴飲水,此表裏俱實。寒戰者,瘡痛而振搖也;咬牙者,忍痛而咬其牙也。乍作乍止,宜四順清涼飲加連𧄍、木通、金銀花主之。如青乾黑陷,大小便不通,煩躁大渴不止者,此純陽無陰,宜防風通聖散合棗變百祥丸主之。若腹脹氣喘,譫妄足冷者,倒陷也,不治。如潰爛灰白,泄瀉不止者,此純陰無陽,宜陳氏木香散、異功散主之。若瘙癢悶亂,腹脹氣喘,足冷者,倒陷也,不治。
咳逆原知有幾般,此名惡候古今傳。若逢嘔噦雖同 論,莫作尋常小病看。
咳逆者,如噎食噫氣之狀,俗呼吃逆者是也。厥逆之聲小且短,其氣似入而非入;嘔歲之聲大且長,其氣似出而非出。嘔者聲清,噦者聲濁,皆有聲無物也。《經》曰:木陳者葉必落,絃絕者聲必嘶,病深者聲必噦。由此觀之,其為死證明矣。
痘瘡正色喜紅鮮,到得膿成又不然。曰白曰蒼皆正 色,若猶紅嫩轉成愆。
《養膿決生死訣》
[编辑]一、養膿時只是清水,皮薄如水泡者,三四日後決痛 癢抓破而死。設不癢塌,亦發癰,死勿治。
一養膿時。乾枯無水。都是空殼。決作瘙癢。或發癰。死。 勿治。
一、「養膿時未成膿漿,猶似血水,忽然乾收者,決死勿 治。」
一、「養膿時忽然作癢,正面抓破,皮脫肉乾黑者,決死, 勿治。」
一「養膿時忽然泄瀉,日夜無度,湯丸不效,足冷者,決 死勿治一「養膿時或瘡色青紫,或帶灰白,寒戰咬牙失聲者, 決死勿治。」
一「養膿時腹脹氣喘,足冷悶亂者,決死勿治。」
《收靨證治歌括》
[编辑]膿窠結就正鮮肥,瘡頂微焦欲靨時,漸次乾收無急 慢,痂皮圓凈轉春暉。
痘瘡收靨有真訣,面上身中要合格。面上吐漿頂聚 珠,身中結疕堅如墨。
凡痘瘡收靨之時,面上是一樣收,身上是一樣收,謂之「合格」 ,乃正靨也。若面上如身上收,身上如面上收,謂之「不合格」 ,乃倒靨也。面上痘瘡收格,痘頂吐膿結聚如珠子樣,滿面皆然,磊落可觀,惟兩耳與身上痘瘡收格,皮膿乾結如螺靨樣,緊凈堅厚,易自脫落。
收靨如將日數拘,幾曾筭得不差殊,但憑本痘分疎 密,更向其人論實虛。
痘瘡收靨已無邪,不疾不徐乃更佳,太疾卻防餘毒 壅,太遲潰爛不成痂。
痘瘡收太急者,毒邪未盡,煎熬津液,以致速枯,必為目病,為癰毒,為諸怪疾,甚至橫夭,宜微利之,以徹其毒,當歸丸主之。如收太遲者,中氣已虛,脾胃太弱,不能榮養肌肉,使之完就,以致潰爛,內服十全大補湯,外用敗草散襯之。
「當收不收」瘡潰爛,內外審候是何變。以法求之要著 痂,痂不得成為倒靨。
痘瘡過期不收,遍身潰爛者,此與斑爛不同,乃熱太過也,其候不同。或因天寒失於蓋覆,使瘡受凍而不收者,宜內服五積散,外用乳香燒煙於被內熏之。或因天熱過求溫煖,使瘡被蒸而不收者,宜內服人參白虎湯,或五苓散,外減去衣被,令少清涼,以天水散撲之。或大便祕結,內外極熱,毒氣散漫,無陰氣以斂之而不收者,宜內服宣風散,或三黃丸、四順清涼飲,外用膽導法,以敗草散襯之。或泄瀉氣虛,脾胃弱,津液少,肌肉虛而不收者,宜內服陳氏木香散,外用敗草散。或因渴飲冷水過多,以致水漬脾胃,濕淫肌肉而不收者,宜內服五苓散。如因食少氣虛而不收者,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桂主之。已上諸證。以法治之。已潰者結薄痂。未潰者結痂。方為佳兆。若痂皮俱不結者。成倒靨矣。
遍身潰爛少完膚,膿血淋漓勢已痡,坐臥不能惟用 襯,瘢痕欲滅卻宜敷。
痘潰爛者,用敗草散或蕎麥粉,以絹袋盛,於身體上撲之,更多布席上襯臥尤佳。面上欲成瘢䵟者,用滅瘢散和百花膏敷之。
但到收時膿自乾,收藏斂束貴周圓,莫教潰爛痂皮 嫩,至此還將倒靨看。
痘子初出,磊落成個,後來長大作膿,始相連串,外雖相串,皮下猶一個是一個。至于結痂,腫消膿乾,現出初來本形,所以收藏斂束,要完全堅厚,復成個數為貴。或根腳相通,皮肉盡串者,結痂之時,亦要乾淨,無有淫濕及濺破者,次也。若未成痂者潰爛,已成痂者只是嫩皮,此「倒靨」 也。
痘臭須知有幾般,時師莫把混同談。養膿有覺為凶 兆,結靨纔知作吉看。
《難經》云:「心之臭焦,肝之臭臊,脾之臭香,肺之臭腥,腎之臭腐。」 五臟皆屬於心,故曰臭從火化也。《內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故痘瘡之證,心火主之。凡論痘瘡,到結靨時纔有臭者,此痘子成熟之氣,邪氣自內而出也,吉。若養漿之時即有臭者,此毒火熏蒸之氣,積於中而見於外也,凶。又或瘙癢抓破,及潰爛腫灌之時,其臭焦者,心火盛也。危其臭臊者,肝火盛也。死。其臭腥者,肺火盛也。危其臭腐者,腎火旺也。又為腐痘之氣,必死不治。惟臭香者,脾也,水糓之府,無所不受,故吉。
收靨原來貴整齊,臭腥潰爛事生疑。過期見此還為 順,未及收時作逆推。
痘瘡收靨,圓淨堅厚如螺靨者,上也。頭穿膿出,堆聚成痂,如雞矢者,次也。皮破膿出,痂薄如紙者,又其次也。皮爛膿潰,不成痂,皮膿汁腥臭者,斯為下矣。如已過期,譬如瓜果,熟久則爛,此造化之常,還作順看。若未及時,則為斑爛,乃逆候也,故倒靨而死。
倒靨誰知毒入裏,死中求活治得理。便祕腹脹急下 之,自利則平如手取。
痘毒當靨不靨,復入於裏者,謂之倒靨,此死證也。元氣素怯,又不食,常自利者,陳氏木香散、異功散,死中求活聖藥也。如原無泄瀉,大便久祕,今添腹脹喘呼,此毒之盛,薄蝕元氣,復入於裏,宜急下之,排毒散。若不急下,則腸胃不通,營衛不行,益加喘滿躁悶而死矣。若毒入裏,忽然自利者,此人脾胃素強,毒氣難留,故自利之。須看利下之物如利痂。
皮膿血者,毒氣得出為順,不可止之,待利盡膿血自愈。如利水糓者,此毒氣反驅水糓,脾虛不能制之,其證為逆,不可治也。
原瘡潰爛復成瘡,痘出重重漸作漿,此候未曾成倒 靨,便堅能食得為良。
如痘瘡破損潰爛者,復腫灌作瘡,不致乾枯,原無痘瘡處,復出一層,如初出之狀,亦以漸起發作膿者,此裏氣充實,毒不得入,猶在於表,未成倒靨,逆中之順證也。但瘡子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大便堅,足以勝其再作之毒。如食少大便潤者,用十全大補湯、人參白朮散相間服之。自利者,用木香散、異功散、白豆蔻丸主之。蓋病久氣血。惟利溫補。不可再解毒也。
靨時表解裏當和,忽爾通腸洩奈何。不是裏虛元氣 脫,必然倒靨毒邪多。
收靨之時,忽爾洞泄水糓者,此中氣暴虛,不能禁固水糓,或毒氣乘虛入裏,欲作倒靨,並宜陳氏木香散、異功散、肉豆蔻丸主之。利止者佳,利不止者,陽脫而死。
潰爛最毒面居先,陽毒從陽心火炎,能食便調無別 苦,可投良劑保傷殘。
痘瘡潰爛,先傷於面者,面乃諸陽之會,痘乃純陽之毒,以類相從,如水就濕,火就燥也。又「心之華在面,諸瘡皆屬於心」 ,心火上炎之象。如面瘡已破,腫消目開者,此不著痂,先已乾燥,病為倒靨,死在旦夕。如已破復灌,滿面成餅,焦裂濺起,膿血淋漓,食糓則嘔,飲水則嗆,咯吐黏涎,語音啞嗄,口中氣臭者,此臟腑敗壞,故諸證盡見也,淹延悶絕而死。如瘡潰爛,飲食無阻,大小便調,更無他苦。如上證者,此則可治。內用十全大補湯、升麻解毒湯,相間服之。外用「滅瘢救苦散」 、百花膏合而服之。
陰陽界限在人中,任督分來上下通。宜向此間漸收 靨,陰陽相濟得和同。
人中為任督交會之衢,督乃陽脈,自人中而上,任乃陰脈,自人中而下。故自準頭至印堂,與頦至鳩尾相應,印堂至髮際,與鳩尾至膝相應,髮際以上,與膝以下相應。痘瘡收靨,但觀面上收到之處,則知身上收到之處矣。凡痘子自人中上下左右,先出先靨者吉,陰陽變合相濟之理也。若自額角先靨者,孤陽不生,足下先靨者,孤陰不長,皆凶兆也。
陰陽相濟得相成,陰寡陽孤勢不行,不信但看頭與 足,痘瘡難靨自分明。
造化之理,生於陽者陰成之,生於陰者陽成之。凡痘瘡收靨,頭自髮際以上,陽氣獨盛,謂之「孤陽;足自膝以下,陰氣所聚,謂之寡陰。」 所以諸瘡皆靨之後,此二處難靨,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靨論。
曾見傷犯灌成瘡,待到收時不斂漿,膿汁淋漓多痛 楚,急宜治療免殘傷。
痘瘡結膿窠之先,或曾傷犯破損者,灌爛成瘡,至於收靨。此獨不靨,膿汁不乾,更多痛楚,若不急治,漸成疳蝕瘡,損骨傷筋,以致橫夭。宜內服十全大補湯,外用滅瘢散和百花膏敷之。
幾個頑瘡不肯收,無時痛楚血長流。此成疳蝕難調 理,日久堪嗟一命休。
痘子已成疳蝕瘡者,若在肢節及諸虛怯輭弱,血氣俱少之處,色青紫黑,腫痛潰爛,以漸延開,血自出者難治。若所生之處在於陽分,不痛不爛,色不變,血不出者,以綿。散主之。
一向渾身只溫煖,忽加煩熱減精神,乾漿焦靨宜如 是,只怕生來內外因。
痘瘡常宜溫煖,有熱不可盡去。如一向身溫,今反發熱者,俗名「乾漿」 ,此亦常候。只怕內傷飲食,外感風寒,以致發熱,又當別論。然病久氣虛,不可輕用汗下。因外傷者,桂枝葛根湯加人參;因內傷者,木香大安丸主之,並宜用連𧄍湯。凡痘出太密,身有壯熱可嫌者,連𧄍湯聖藥也。
待到渾身膿水乾,紛紛時俗怠心生。不知禁忌多翻 變,一簣難成九仞山。
《痘靨辯生死訣》
[编辑]一、痘靨時,面上遍身臭爛不可近,目無神采者,死,勿 治。
一、痘靨時,遍身瘙癢,抓破無水,皮捲起如豆殼乾者, 決死勿治。
一、痘靨時,兩腮乾硬,按之如石者,決死勿治。
一痘靨時,泄瀉不止,遍身潰爛,足冷者,決死勿治。 一痘靨時,瘙癢不止,寒戰咬牙失聲者,決死勿治。 一痘靨時,嗆水失聲,乾嘔者,決死勿治。
一、痘靨後,痂皮不脫,不思飲食,昏憒悶亂者,決死勿 治。
《落痂證治歌括》
[编辑]瘡痂自脫痘瘢明,無凸無凹皮肉平,容貌不殊原未病,泰來《否》去一番新。
滿面天黥黑䵟添,形容變盡髮毛更。傍人乍見應難 識,恰似重來生一般。
落痂之後瘢赤黑,愛養能教瘢自滅,突起還將風熱 論,凹陷卻因虛裏得。
瘡痂落後,其面瘢或赤或黑者,用「四白滅瘢散」 ,臨睡以清蜜水調搽面上,至曉以水滌去之,自然白瑩脫去。更宜愛護,不得早見風日,經年不滅。如瘡瘢突起成凸者,此熱毒未盡,解毒防風湯主之,外更用蜆子內水摩之。如陷下成凹者,此脾胃虛不能長肌肉也,人參白朮散加黃芪主之。
靨後痂皮令自脫,日久不脫脾胃弱,莫教撏掐又傷 膚,反覆成瘡膚似剝。
痘瘡收後,其痂自脫者佳。不脫以百花膏潤之,令其速脫。稍遲則乾硬深入肌肉,經久方脫,遂成瘢痕。然久而不脫者,脾胃虛也,人參白朮散加黃芪、官桂主之。不可撏掐剝去,若不禁手,反傷皮膚,復灌作瘡,番復潰爛,一時難愈,其後多成疥癩也。
痂皮不脫日時深,陷入肌膚必作瘢。胸背四肢由自 可,面顏豈可著瘢痕。
凡瘡痂日久,當脫不脫者,胸背手足無妨,惟面上不脫,必成瘢陷。未脫者,以百花膏潤之,令其易脫。脫盡之後,瘢痕黑黯者,以「四白滅瘢散」 塗之。
痂脫瘢痕黑暗多,勸君未可許無疴。毒邪歸腎誰知 得,只要其人表裏和。
凡瘡瘢頭面渾身並黑暗者,未可便說無事,猶恐日前未慎,作膿收靨太急,此倒靨歸腎也。但察其表裏,如壯熱大渴未除,煩悶昏睡少食,或大便不通,或自利,此真倒靨歸腎也。若身溫煖爽快,食漸加,大小便調和者,此瘡瘢本色無慮也。
收靨遲遲不脫痂,神昏喜睡此無他。只因氣弱神先 倦,緩治求全不必嗟。
如收靨既遲,瘡痂不落,昏昏喜睡者,此邪氣已退,正氣未復,脾胃虛弱,宜調元湯加麥冬合安神丸,或只用棗仁湯緩緩調理,待氣血平復,榮衛和暢而安矣。
脫痂胃氣未全舒,飲食安能便有餘。若是食多休浪 喜,胃中邪熱不曾除。
瘡痂既落,中氣暴虛,多不能食,必藉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陳皮、木香以調養之。其間或有瘡痂脫而能食者,是胃中宿有蘊熱故也。蓋胃熱則消糓,所以能食。其人必大便稍祕,或大便難,當用三黃丸利之。否則,恐胃熱不去,鬱為口臭齒腐生風之證,流散四肢,則發為癰疽腫毒。然有一等脾胃素壯實者,平素能食,大便亦不至有祕結之患,此又不可一概論也。凡痘自成膿後,先四五日未大便者,惟有膽導法。
痂脫渾身一掃空,瘢痕凸腫盡成膿,依然個個如先 樣,形證輕微卻不同。
痘瘡收靨之後,痂皮盡脫,曾見瘢痕凸起,復作膿窠,依舊結一層疕子者。或因收靨太驟,毒氣未盡,或因誤服溫補之藥,多啖肥甘之物,飲酒喜食,煎炒辛熱,或因出風太早,營衛欝而不通,皆能復成此證,亦與前日一般,但無苦耳。若此者,毒邪外散,決無留毒之患。
瘡痂脫處落紛紛,幾處猶然膿水成,硬疹蓄膿原毒 壅,空囊停水裏肌平。
若已正靨,痂起自脫,或面上,或手足,成片結硬,瘡頭雖焦,中蓄膿漿者,此是原出瘡子之初,其處太密,糊塗成片,無復顆粒,所以毒壅於裏,不能起發作膿結痂也。但用「滅瘢救苦散」 和百花膏塗之,待膿盡痂起自愈。或手足腕膝之間,瘡窠連串作一大塊,膿化作水,停蓄於中,恰如囊袋,皮不破,水不出,日久只如是者。此裏面肌肉已好。原日瘡皮剩於外也。宜用針抉出其水自乾脫矣。
差後新虛氣未平,便宜調護保安寧。皮膚嫩薄風寒 襲,腸胃殘傷水糓停。
痘後餘毒證治歌括
[编辑]痘瘡靨後喜無邪,人漸清寧食漸加,若此痘中還更 苦,莫言無事便矜誇。
痘瘡輕者自無乖,逆重從來有後災,不是毒邪根裏 得,或因調治誤中來。
痘瘡靨後難調理,表裏俱虛無縱弛,此與《傷寒》復同 病,補虛為本而已矣。
古云「痘毒只三門,自我推求未足憑,五臟有邪皆有 證,各隨形證審來因。」
《痘科》云:「痘後餘毒,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 夫疥者,心病也;癰者,脾病也;目赤者,肝病也。胎毒之發,五臟各有一名,如心為斑,脾為疹,肺為膿泡,肝為水泡,腎為黑陷是也。發熱之初,五臟各具一證,如呵欠、驚悸屬心;項急煩悶屬肝;噴嚏咳嗽屬肺;吐。
「瀉、昏睡屬脾,耳涼、骫涼,足涼屬腎」 是也。何以餘毒只心肝脾三臟有之乎?以三臟之證,又不止于此乎?或者舉其重而言之,欲人推廣之耳。如毒歸於心,則為斑疹,為驚悸,為癢痛,為壯熱、為咽乾而渴,為汗,為丹瘤;毒歸於肝,則為悶亂、為水泡,為腰痛、為目病、為卵腫、為乾嘔、為手足拘攣,為吐蚘,為寒戰咬牙;毒歸於「肺,則為咳為喘,為衄血,為瘡,乾燥皺揭,為肩臂痛。毒歸於脾,則為吐為瀉,為腫為脹,為腹痛,為脣瘡破裂,為舌本強,為手足痛,為不食。毒歸於腎,為黑陷,為猝失聲,為手足逆冷,為咽中乾痛,為饑不欲食,為多睡。毒歸於腸胃,為泄為痢膿血,為腸鳴失聲,為大便不通。毒歸於膀胱,為小腹滿痛,為溺血」 ,為遺尿。為頭睡痛。為目上視。已上五臟之證。略舉其概。臨病之工,不可不審。
痘後留邪作腫癰,或為結核論相同,但將毒氣分深 淺,莫使餘邪透骨縫。
此下二條言癰毒也
看在何經用引經,腫時不與潰時論。補中托裏分虛 實,決毒排膿視淺深。
凡治痘癰,先看在何經絡,分氣血多少,用引經藥。如太陽經羌活、防風;陽明經升麻、白芷;少陽經柴胡;少陰經獨活;太陰經防風;厥陰經柴胡。若初紅腫硬痛者,以針刺之,口吮去惡血,以拔毒膏敷貼解毒內托散。氣實能食,大便堅者,用排毒散疏利之。氣虛食少者,用十宣散,或流氣飲。毒淺而小者,只內服小柴胡加生地黃湯,外用神功散或拔毒膏貼之,此治腫瘍之法也。若已成膿而未潰者,以鈹針抉去其膿,勿使內潰,已潰者,用十全大補湯主之,此治潰瘍之法也。大抵痘毒發癰,在手肘腕、足膝、膕中者多,若在手腕發者,屬手太陰肺經;在足膕發者,屬足太陰脾經,並用解毒內托散主之。
遍身疥癩候何寧,敗面殘形亦可矜,撏掐膚傷為毒 淺,熏蒸肉爛受邪深。
此一條言疥毒也。痘後遍身瘡癬,如疥如癩,膿血浸淫,皮膚潰爛,日久不愈,此毒氣瀰漫,散於皮膚,宜「升麻葛根湯、防風解毒湯、苦參丸主之。若因撏掐成瘡者,只以百花膏」 塗之。
疳蝕頑瘡亦可嫌,時時流血不曾乾,穿皮消肉成瘢 陷,腐骨傷筋作夭殘。
此毒在脾也。痘後疳蝕瘡者。毒壅肌肉。內透筋骨。外連皮膚。時痛出血。日久不痊。亦惡候也。內服十全大補湯。外以綿《散貼之》
「毒散皮膚有數般。或為癮疹或成丹。丹瘤凝結從深 論。癮疹分疎作淺看。」
此毒在心肺二經也。痘後毒氣散於肌肉皮膚者,病有數般:或為癮,皮上起如疙瘩,瘙癢爬搔更多,內服解毒防風湯,外以篳衣湯洗之。或為疹,皮上如蚊蚤所咬之跡;或如小疥子,即麻子也,升麻葛根湯加防風、荊芥穗主之。熱甚渴者,以人參白虎湯相合服之。或為丹瘤,紅腫作痛,手不可近,流移上下,過心腎者即死。宜內服「小柴胡」 加生地黃湯。外用蜞針法吮去惡血自消。或用砭法。若但紅不腫不痛者斑也。人參白虎湯加黑參大青生地黃主之。
眼中瞖膜忽遮睛,癮澀難開若霧雲,但用湯丸頻解 毒,勿輕點洗反傷明。
此下二條。言目病毒在肝也。宜「蟬蛻散、四物湯加柴胡主之。」
暗中強視淚盈腮,略見陽光不敢開。此是「羞明差別 法,莫將膚瞖混同猜。」
痘後目閉淚出,不敢見明者,此羞明證也,宜洗肝明目散。便祕者,瀉青丸。或能開目,只視物昏者,此血不足也,四物湯加密蒙花;目中赤者,洗肝明目散主之。
熱毒乘虛入腹中,大腸乾澀便難通。如逢熱結膀胱 裏,溲不來時又病癃。
此言毒在大腸膀胱也。小便不通者,五苓散、導赤散。大便不通者,三黃丸、四順飲、三乙承氣湯。大小便俱不通者,八正散、通關散,斟酌用之。凡靨後餘毒未盡,有諸熱證者,並宜大連𧄍湯多服佳。
而今泄利又何如,治法難將一例拘。能食渴多知是 熱,脈微食少又為虛。
此下皆毒在腸胃證也。痘後泄瀉,其證有二:如能食而渴,脈盛者,此熱入大腸也。渴者,內熱也;能多食者,邪熱殺糓也;脈盛而數,熱證也,宜黃芩湯加黃連。如食少不渴,脈微小者,此裏氣虛,不能禁固水糓也,宜四君子湯加訶子、肉豆蔻,或理中湯丸加熟附子,甚者以肉豆蔻丸止之。
泄利頻頻見膿血,此是大腸多蘊熱。莫將倒陷一般 論,只宜解毒不宜澀。
此言毒入大腸也。宜「四物湯。加黃芩、黃連、枳殼、荊。」
芥穗或「黃連解毒湯」 加生地黃。勿作倒靨及用劫澀藥也。
胃家有熱難留食,胃冷無緣納水漿。若是痘家多屬 熱,嘔家聖藥是生薑。
此言毒在胃也。痘後嘔吐者,是餘毒在胃也。然有冷熱二證:如心煩作渴,食乳甚急,聚滿於胸中,然後吐出如射,其人面色帶赤,手足心熱,居處喜涼,此熱吐也。如乳食水漿,隨吐,面青白,手足冷,大小便自利,此冷吐也。熱吐者,橘皮湯加黃連、竹茹,冷吐者,益黃散。痘後餘毒,多是熱邪,其間冷證十有一二也。亦有傷食而嘔者,但聞食臭即吐,不欲食,木香大安丸,或養脾丸,並用生薑湯下。有飲水多而吐者,必吐清水,名「水逆」 ,五苓散主之。
一向蒸蒸熱未除,治宜詳審勿差殊,便難煩渴方為 實,清便肌疲本是虛。
此毒在心經也。痘瘡自初以來,一向發熱,至於差後,猶不少減者,此有虛實二證。如大便難,小便赤,能食而煩渴者,此實熱也,以三黃丸或四順飲,先解利裏熱,後用升麻葛根湯加地骨皮解表熱也。蓋升麻葛根湯,治瘡疹未發之先,已發之後,身熱藥也。如大便不祕,小便不赤,坐立振搖,飲食不甚進者,此虛熱也,以調元湯加知母、麥門冬。虛甚者。加炒乾薑。或熟附子少許以調之。
遍身青黑色非常,口噤涎潮身反張。手足時時頻瘈 瘲,不逢識者少安康。
此毒在肝經,成中風證也。宜「消風散」 二錢,入蟬蛻末一錢,分為三服,投生薑、薄荷汁及酒各數點,溫湯進之。連二三服,或作癮疹,或再出膚疹而愈。後以「抱龍丸」 調理。
搐搦非時俗曰驚。只因熱毒內歸心。若因傷食增潮 熱。腹滿多煩乃食蒸。
此毒在心肝二經也。痘後非時搐搦者有二證:一則心熱留而不去,熱盛生風,風火相搏,其人必喉中有痰,目直上視,面赤引飲,居處喜冷,宜導赤散、瀉青丸清心瀉肝,後以抱龍丸調之。一則病後多食,胃弱不能勝糓,謂之「食蒸發搐」 ,其人必潮熱,大便酸臭,祕洩不調,或嘔吐腹痛,先以備急丸、丁香脾積丸利之,後用木香大安丸、錢氏異功散。調理取愈。不如只用抱龍丸更佳。
手足拘攣不得伸,起居艱苦只伸吟。要知養血真良 法,莫誤終身作廢人。
此毒在肝脾二經也。宜「十全大補湯」 去地黃、白茯苓,加川續斷,多服乃佳。氣虛者,少加川烏炮過行經。不可誤作風治,妄行發散,反耗陰血也。
終日昏昏似醉人,口中妄語若邪侵,誰知熱入心包 絡,解毒安神泰宇清。
此毒在心也,宜導赤散吞安神丸。待醒後,以調元湯加麥冬、生地,四物湯加石菖蒲、木通、山梔仁相間服之,以「抱龍丸」 調理而安。
卒然昏睡不知人,飲食俱忘喚不醒。邪毒從今都解 散,精神自此漸和平。
此痘後虛故也
一朝手足冷如冰,蓋覆重加不得溫。痘正盛時為逆 證,病今差後作虛論。
「厥逆」 者,痘疹逆候也。若在正盛之時,十無一生,今病已愈,氣血久虛,脾胃大困,宜有此厥逆也。用調元湯加當歸身、熟附子主之。
咳嗽聲多不得安,更無涕唾盡稠痰。莫拘死局輕調 理,好把權宜用散丸。
此下皆毒在肺證也。咳嗽痘疹常證也,有寒有熱,有虛有實,不可執泥一定之法。如自初出咳嗽,到今未愈者,此肺中餘邪未盡也,宜甘桔湯合瀉白散,加牛蒡子、馬兜鈴主之。如咳而熱,大便難,小便赤者,此熱毒也,宜黃芩瀉肺湯主之。大便潤者,人參白虎湯合甘桔湯主之。如咳而大便溏,小便清,無大熱渴者,此「虛也。宜人參清膈散主之。如咳而血出者。甘桔湯加牛蒡子、輭石膏、茅根汁主之。如向不咳,今始咳者,此風寒外感也。麻黃湯主之。」
咳嗽之時兩脅痛。陰陽左右被邪干。不能升降多壅 滯。解毒和平病早安。
兩脅。陰陽二氣之所行也。脅痛是氣不能升降之故。但解毒。毒氣去則真氣行。宜小柴胡加枳桔湯主之。
未出腹痛斑毒攻,而今毒解已無壅,不因燥屎或傷 食,必是中虛要建中。
此毒在脾也,「一則因大便未通,燥屎作痛,備急丸主之;一則因食過多,胃虛不能消穀,腹痛者,便祕,丁香脾積丸;便利,木香大安丸主之。」 但燥屎痛者,病在下焦;傷食痛者,病在上焦,手不可按。若原食少,大便常潤,忽爾作痛,此虛寒證也,病在中焦,喜用手按摩,黃芪建中湯主之。
餘毒留居心胃中,膈焦咽燥渴來攻。若是脾虛津液少,自然形證不相同。
此毒在心胃也。痘家作渴,亦是常事。如痘後不宜有渴,忽然渴欲飲水,心胃二經受邪熱故也。其人必能食,大便祕,小便赤,舌燥咽乾,宜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若食少,大小便自調,雖好飲湯,咽舌不燥,此脾胃虛,津液不足也,宜人參白朮散。不愈,人參麥冬散加天花粉主之。
病後那堪猝失音,語言不出意沉沉。咽傷苦痛痰多 結,心熱留邪舌不榮。
此毒在腎也。痘後失音有二:咽痛不能言者,此毒氣結於咽喉之間,痰壅作痛而不能言,天花散主之;心熱不能言者,心中邪熱未徹,腎虛不能上接於陽,雖有聲而不能言,四物湯去川芎加麥冬、白茯苓主之。
正氣將回食漸加,緣何惡食卻堪訝。不因食壅脾重 困,或是中虛病未差。
以下毒在脾經也。痘後邪氣盡退,正氣將復,脾胃略紓,宜漸能食也。若原不食,今因喜食太過,或原能食,今又驟加,以致惡食不食者,此皆內傷有餘證也,宜「木香大安丸」 主之。如向未食,今猶不喜食者,此脾胃中氣不足,宜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陳皮、木香研末,取二兩,另用糯米二兩,菉豆二兩,各炒研末相和,棗子湯調服。稍能食。更兼進養脾丸、「抱龍丸。」
寒熱往來形似瘧,不拘早晚如期作。只因調護少疎 違,故惹風寒相擊搏。
痘後如瘧,宜先以柴葛桂枝湯發去新受表邪,後以調元湯加當歸、陳皮、白朮調之。
面目虛浮忽改形,腹中脹滿喘聲頻,邪風入肺疏通 去,宿垢傷脾解利行。
此毒在脾肺二經也。痘後面目虛浮,或久則一身皆腫者,此表氣不足,出風太早,風邪乘虛而入,其治在肺,宜五皮湯,先加桂枝,微汗之後,只服本方。若遍身皆腫,以胃苓湯合五皮湯主之。痘後腹虛腫脹滿,或氣喘麤者,此有宿垢在裏,不問餘毒,食積蓄水,宜先利之,宜塌氣丸。利後以胃苓湯去甘草,加人參、黃芪、大腹皮調之。其治在脾。如因新食作脹不腫者。用木香大安丸。
漐漐渾身汗未休,膚濡髮潤亦堪憂,胃中氣弱榮中 熱,若到亡陽治不瘳。
此毒在心也,宜調元湯、當歸大黃湯相間,並調敗蒲散服之。如汗出甚,再用溫粉撲之。若渾身如水髮潤者,或汗出如珠者,皆亡陽證,不治。
血在身中怕妄行,火邪迫血血離經。鼻中衄出堪調 理,便溺中來禍非輕。
此毒在心肝二經也。「自鼻出者,元參地黃湯主之。外用梔子炒焦黑,研末吹之。自溺出者,八正散主之。自大便出者,桃仁承氣湯主之。」 此與上自汗證同為熱也。大便祕者,並與四順清涼散主之。
蚘動如從吐利中,必然腸胃熱邪沖。若聞食臭蟲纔 出,此證虛寒勿妄攻。
此毒在肝也。痘後或吐蚘,或利下蚘者,皆熱毒入裏也。熱在胃則吐蚘,熱在腸則利下蚘。利者黃芩湯加桃仁、艾葉,吐者黃芩半夏湯加烏梅、川椒。若不吐利,但聞食即吐蚘者,此胃久虛,蟲無所食,故聞食臭即吐,食已易饑,理中湯加烏梅、黃連、川椒主之。
狐惑之證聲啞嗄,脣口生瘡誠可訝,齦根潰爛疳蝕 瘡,氣臭血出名走馬。
此毒在腎也。其候最惡,化𧏾丸主之。如大便結者,以桃仁承氣湯加槐子利之。或只牙齒齦肉潰爛者,此痘疕脫去,痰水浸漬為疳蝕瘡,用綿散敷之。若氣臭血出者。又名走馬疳瘡。內以黃連解毒湯加雄黃為丸。竹葉湯下。外以馬鳴散敷之。或口舌生瘡者。並宜洗心散。以上證大便祕者。並用四順飲利之。
痘後宜行解利良,勿令熱毒得為殃,若逢餘毒為諸 證,緩藥安能得早康。
瘡疹後須當解利,勿使餘毒或在表或在裏,變生諸證也。解利之劑,如三黃丸、四順飲之類。若失於解利,致生諸證,須當用切中病源之藥急治之,不可緩,恐病勢滋蔓,反害人也。
能醫惡瘡是良工,不宜怪異及虛驚。若然乍見成凶 兆,枉請師巫禱鬼神。
若有鴉鳴鼠鬥,虛響火光,蝙蝠入室,蔥蒜撲人,夜生怪夢,病見死人,是皆不祥之兆也。
疹毒證治歌括
[编辑]疹為胎毒發於心,肺與相連熱毒侵。咳嗽鼻中清涕 出。且觀雙目淚盈盈。
痘疹皆胎毒所發,毒者火也,故痘子大而掀腫者。
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疹子小而碎密者,少陽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穀之道路,脾胃主納水穀,冶痘專以脾胃為主,心肺屬陽而位乎上,心火旺則肺受之,治疹專以肺為主,觀其咳嗽者,火炎則肺葉焦舉也;鼻流清涕者,鼻為肺之竅,以火爍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淚出者,肺熱則移於肝,肝之竅在目也。或手掐眉目脣鼻及面者,肺熱證也。
凡遇冬溫最不祥,民多疫癘發瘡瘍,或逢斑疹相傳 候,可用湯丸預解良。
宜先服「消毒保嬰丹」 、「代天宣化丸」 ,以預解之,可使毒微,不為已甚也。
斑疹須明歲氣先,勿輕汗下作傷寒,察人虛實施方 法,莫犯天和損壽元。
瘡疹之證,其初發熱與傷寒相似,但疹子則面頰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目中淚出,呵欠喜睡,或吐瀉,或手掐眉目鼻面,宜用升麻葛根湯,不可作傷寒,妄用汗下也。汗之則增其熱,為衄,為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為煩躁,為大小便不通。下之則虛其裏,為滑泄,為帶下。
疹喜清涼痘喜溫,能知痘疹不同倫,疹苗痘實無人 解,謹始慮終用意斟。
疹子初出,亦須和暖則易出,所以發苗之初,只要發出得盡,則毒便解,非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實,而後毒解也。痘子成實之時,若太溫熱,則反潰爛不收,是痘之後亦喜清涼也。故治痘疹者,無過熱,無過寒,溫涼適宜,陰陽自和,是為得之。
疹毒從來解在初,出形毒解卻無憂。腹中脹痛邪猶 伏,喘促昏沉命必殂。
「疹子只怕不能出」,如時大寒,以桂枝葛根湯發之;大熱以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發之;不寒不熱,以荊防敗毒散發之。如兼疫癘之氣,以人參敗毒散發之。如用一劑不出,再作本湯發之,外用胡荽酒以苧。蘸酒遍身戛之。務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脹痛。氣上喘促。昏悶妄語者。必死證也。
過期不出勢淹延,毒伏身中出現難。急用透肌休怠 玩,豈堪臟腑受熬煎。
發熱六七日已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堅厚,腠理閉密,又或為風寒襲之,曾有吐利,乃伏也。急用托裏發表之劑,麻黃湯去杏仁加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散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盛於裏,伏而不出,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主之。發之解之,再不出者,死證也。
蒸蒸發熱咳聲頻。目脹面浮氣上行。坐臥不安痰唾 少。肺焦葉舉熱邪蒸。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氣,目腫面浮,時臥時起,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合人參白虎湯去人參加牛蒡子、薄荷葉主之。
火熱熏蒸汗潤身,毒邪並迫血違經。汗多衛表邪從 散,血去營中毒少輕。
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主之。衄太多。元參地黃湯主之。
發熱之時吐利并,任他所出不須驚,胞胎蓄毒從今 解,腸胃停污自此清。
自利宜黃芩湯。吐利宜「黃芩加半夏湯。自利裏急後重者。宜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主之。」
毒火熏蒸氣上炎,咽喉自此正煩艱。從來痘疹多咽 痛,莫作尋常《喉痹》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論,妄用針刺,喉痹,內作癰腫,故宜針決去惡血。痘疹只是咽乾作痛,宜甘桔湯加牛蒡子,或射干鼠黏子湯,細細嚥之。
疹毒如焚飲水饒,炎邪未許一盃澆。咽喉乾燥心家 熱,津液枯虛胃腕焦。
疹子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乾,心火內亢故也。初發熱渴者,升麻葛根湯加天花粉,或葛根麥門冬散。疹子出見渴者,人參白虎湯加天花粉、麥門冬。渴甚者,人參白虎湯合黃連解毒主之。
一齊湧出莫驚惶,頃刻渾身朱錦裝。似痘出時隨又 沒,如瘢紅處郤成瘡。
出形鮮紅,與《傷寒》發斑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蚊蚤之跡也。
痘瘡赤艷癢來攻。疹子紅鮮毒得鬆。白疹血虛猶可 療。黑斑惡候莫相逢。
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養血化斑湯主之。色太紅艷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主之。黑者死證也。
疹子出沒合陰陽,出以溫和沒以涼,連出不收陽氣 盛,遲遲間出是陰強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者,午時即收,午後出者,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甚,宜大青湯解之。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塞也,宜荊防解毒散主之。
疹出渾身似火燒,毒邪壅甚急難消,解肌只許皮膚 煖,救裏宜令便溺調。
疹子既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解其表;便澀者,以黃連解毒湯合化斑湯,或大連𧄍湯解其裏。大便不通者,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主之。」
疹瘡出盡得安寧,邪未盡時氣未平,沸沸熱煩邪尚 熾,頻頻嘔洩毒猶蒸。
凡疹子如沸沸發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如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注洩,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煩熱者,黃連解毒湯;嘔洩者,柴胡橘皮湯,並外用胡荽酒,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子出盡,則煩熱自出,嘔洩自止矣。
疹毒餘邪最作殃,幾經惡候致張皇。時行癘氣傳相 似,疫鬼勾魂赴北邙。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貴早發散,以解其毒,則無餘災。
疹後流連熱不除,蒸蒸烙手髮毛枯,肉消骨立成疳 瘦,得遇良工病可甦。
疹子收後,身熱太甚,或日久不減,以柴胡麥冬散,甚則以黃連解毒湯合人參白虎湯,與前方相間服之,如髮枯毛。肉消骨立。漸漸羸瘦者。柴胡四物湯主之。
發熱無休神漸昏。忽然瘈瘲事堪驚。莫將風癇同調 治。小便宜多患早寧。
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同論,用導赤散加人參、麥冬,送服「安神丸。」 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疹毒流殃走馬瘡。牙齦潰爛食難嘗。脣瘡聲啞成狐 惑。漏頰穿喉旦夕亡。
凡疹後牙齦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者,曰「走馬疳」 ,馬鳴散主之。若面頰浮腫,環口青黑,頰漏齒脫,脣崩鼻壞者,死證也。如脣口多瘡,其聲嗄啞者,曰「狐惑」 ,以化𧏾丸主之。更煩躁昏悶失聲者,死證也。
疹毒漸成休息痢,晝夜不停多窘急,勿輕劫澀圖霸 功,切忌噤口成惡疾。
疹後洩利日久不已者,曰休息痢,宜黃芩湯、天水散與香橘丸相間治之。若嘔吐不能食者,多噤口,更腸滑不止,或下鮮血,或如塵水者,皆死證也。
疹後連綿上氣欬,發作百聲終不歇,胸高肩息目虛 浮,擺手搖頭泉下客。
疹後欬甚,喘氣逆氣,發則連綿不已者,此肺中伏火,金虛葉焦,故欬也,宜人參清膈散主之。身熱者,門冬清肺湯主之。若欬久不止,面浮,目胞腫,胸高而喘息則聳肩,血自口鼻出,面色青或赤,鼻燥昏悶,搖頭擺手者,皆死證也。
疹家禁忌法「須防,鹽酢鷄魚不可嘗,欲莫從心終是 福,物多爽口定為殃。」
瘡疹收完幸平復,飲食如常無臲。「心腹絞痛忽傾 亡」,還是氣虛中惡毒。
嬰稚初離胎殼中,遍身斑駁似硃紅,胎中熱毒皮中 見,莫作時行斑疹同。
凡小兒初生未滿月者,遍身紅點,俗呼「奶麻子」 是也。宜用遡源解毒湯與乳母服之。
發熱蒸蒸便已鞕,皮紅似錦是名斑,莫將疹毒雷同 論,笑殺時人一類看。
凡天行病,若大便鞕結,熱留胃中,故發斑,不可以疹子同治,妄用發表之劑,反增危劇,宜白虎湯去人參,加大青、元參、生地黃主之。大便祕者,以三黃丸微利之。
《婦女痘疹證治歌括》
[编辑]女人瘡疹最難醫,陰質從來血已虧,待得瘡疹將發 日,只愁天癸又當期。
發熱經行非正時,火邪迫血血奔馳,急須涼血停為 美,莫待中虛悔卻遲。
痘疹發熱,經水忽行,卻非天癸之期,此毒火內蘊,擾亂血海,迫經妄行月事,不以時下,以元參地黃湯或四物湯合黃連解毒湯,以涼血為主,必欲其止。如久不止,中氣虛弱,致生陷伏者有之。
發熱期逢經水行,毒邪行解免煩蒸,過期不止須當 慮,補氣溫經令出勻。
發熱之時,經水適來如期,此積污得去,毒亦輕解,不須治之。若過四五日猶不止者,此熱邪乘血室之虛,迫血妄行,宜先服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湯,以清血室之熱,後用十全大補湯以補氣血之虛,令其出勻,易發易靨也。
發熱適逢經水斷,血室空虛防他變。若然譫妄神不清,熱入血室治勿緩。
發熱之時,經水適斷,宜早服柴胡四物湯加桂枝,以防血室空虛,毒邪乘虛而入,致生他疾也。若已增寒壯熱,神識不清,妄誕見聞,言語錯亂,此為熱入血室。血室者,衝脈是也。肝主之,肝藏血,肝為血海,天癸之後,血室既空,熱乘而入,宜四物湯合導赤散加麥冬,與安神丸相間服之。
女子居經日已賒,豈堪瘡疹病來加,卻愁血海停污 垢,更怕胞門伏毒邪。
女子經閉,謂之居經,滿而不瀉,病在心脾衝任之間,已多積垢毒邪。發熱之初,即當滌去停垢,桃仁承氣湯主之,後以四物湯合勻氣散,加紅花、木通治之。
崩漏無時血已枯,瀉而不滿臟中虛,豈堪當此天行 病,濟弱扶危救命軀。
女子一向崩漏未止,氣血已虛,若當瘡疹,惟宜大補氣血為主,「十全大補湯。」 瘡出灰白平陷,難發難靨者,更加熟附子一二片。
起發胞漿忽動經,血虛氣弱事堪驚,食多氣壯無他 慮,不爾須防陷伏臨。
宜「十全大補湯主之。虛甚。加熟附子。」
經行暴喑猝無音,血出津枯舌不榮。養血通心言語 出,一朝聲價重千金。
先以「當歸養心湯養心血,利心竅,待其能言,以十全大補湯」 調之。
月事如行變壞瘡,內虛陷伏已乖常,藥靈中病終須 吉,證逆違師倏忽忘。
宜「十全大補湯」 、奪命丹相間服之。其瘡胖脹紅綻,或瘡空中再出一番者,大吉之兆。若加腹脹喘促,譫妄悶亂,寒顫咬牙,手足厥逆者,必死也。
妊娠瘡疹治應難,惟有安胎法最先,不可令胎輕觸 動,胎元觸動命將殘。
初發熱以參蘇飲發之。瘡出現後,多服「安胎飲」 為佳。渴者,人參白朮散;瀉者,黃芪湯合四君子湯加訶子。色灰白,起發收較遲者,十全大補湯去官桂。
瘡正甚時臨正產。幾人束手功莫展。滌除惡露相時 行。補益元神休忌憚。
孕婦出痘,正當甚時,忽臨正產蓐者,只以十全大補湯。若腹中微痛,此惡露未盡也,宜去之。四物湯用熟地黃、白芍藥,加乾薑、桂心、木香、黑豆。
產後如逢出疹痘,此時胎去免憂惶,只憑補益收功 效,莫犯寒涼生氣傷。
婦人產後生痘瘡者,只以「十全大補湯,白芍藥、桂酒炒用。不可妄用寒涼,恐損發生之氣。」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