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9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九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九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七十八
痘疹門二十
王肯堂證治準繩〈發熱 渴 煩躁 譫妄 驚搐 中風 自汗 失血
衄血吐血 便血 溺血 焮裂出血 不能食 咳嗽 喘 涕唾稠粘 失音 嗆水
吐瀉 吐逆 瀉利 大小便祕 小便不利 大便祕 寒戰咬牙 厥逆 眼目〉
藝術典第四百九十八卷
醫部彙考四百七十八
[编辑]痘疹門二十
[编辑]《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發熱》
[编辑]瘡疹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證。若瘡 疹則面燥腮赤,呵欠煩悶,乍涼乍熱,多睡咳嗽,噴嚏, 驚悸吐利,手足梢冷,骫涼耳涼也。然發熱者,瘡疹常 候也,不可盡除之。但熱微毒亦微,熱甚毒亦甚。 初發熱時,精神清爽,脣鼻滋潤,更無他證者,此熱在 表,其瘡必疏,不須施治。
初發熱時,渾身壯熱,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調,此邪在 表,拂欝於皮膚之間,宜以輕揚之劑發之,升麻葛根 湯主之,甚則羌活湯主之。
初發熱時,其熱烙手,目赤鼻乾脣燥,小便赤,大便祕, 煩悶不安,此表裡俱熱,毒氣壅遏,宜「發表攻裏,雙解 散」主之。
初發熱時,表不大熱,其人煩躁不安,此熱在裏也,以 三黃丸微利之。
初發熱時。或乘疫癘之氣。「人參敗毒散主之。」
初發熱時。或為風寒所襲。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湯、羌 活湯、雙解散去大黃主之。
痘瘡之證,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 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洩而熱解,所以 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 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 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加升麻,或東 垣鼠粘子湯,兼服「代天宣化丸。」服藥之後,瘡或不出, 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熱若不減,瘡漸加多, 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湯,小便不 利,連翹湯。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自利者,黃芩湯加 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裏氣和毒解矣。如更加 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 足厥冷,此逆證,勿治。
如瘡已出,但微發熱,不須治之。蓋瘡疹屬火,非熱不 能成就也。有大熱則當利小便,小熱當解毒。大熱謂 身熱脈實,大小便祕,津液燥而渴,懼其變生他疾,故 利小便,八正散、通關散。大便潤者,連翹飲、導赤散加 人參、麥門冬,使心火有所導引,則雖不用冷藥,熱亦 自減去矣。瘡痘不至熱過,不為冷誤,甚為良法。小熱 解毒之說。謂小熱不解。大熱必生。利其小便。則慮損 氣。故但可解毒而已。甘桔湯加牛蒡子、荊芥穗。
以上起發而熱
如瘡漿膿已成,毒氣已盡,又復發熱者,俗呼為「乾漿」, 不須施治。
如結痂之後,其熱不退者,此邪氣未盡,正氣未復。熱 微者不須治之。熱甚者,當視其虛實。
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 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可用。
錢氏云:「有大熱者,利小便。」又云:「身熱煩渴,腹滿而喘, 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蓋此用導赤 散之類是也。」
《渴》
[编辑]前證若二便自調,飲食溫和,口渴飲湯,手足不熱,是 為虛熱,不可食生冷之物。若二便祕結,飲食喜冷,口 渴飲水,手足竝熱,是為實熱,可與冷水飲之。凡痘出 而熱未止者,既出盡則熱自止。
如「發熱時便大渴者,熱在內也,葛根解毒湯主之。不 止,更加黃連以瀉心火之有餘,黃蘗、知母以滋腎水 之不足。」舌潤則生,舌如芒刺則死。蓋舌乃心之苗,少 陰之脈,榮於舌也。如發熱自利而渴者,津液不足也, 黃芩湯加人參、白朮、麥門冬主之。
初熱煩躁,渴引飲者,急以涼藥解其標。
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而赤。悶亂大吐。此當 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主之。
如瘡已出。或起發。或收靨。一向渴不止者。人參麥門 冬散主之。
《海藏》云:「若身熱小渴者,六味人參麥門冬散治之。如 不愈,或身熱大渴者,七味人參白朮散主之。又不愈, 十一味木香散。」
如能食而渴者,肺熱也。《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由心火上炎,乘於肺金,熏蒸焦膈,傳耗津液,故渴也治在上焦,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
如不能食而渴者,脾虛也。叔和云:口乾饒飲水,多食 亦饑虛,由脾素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渴也。治在 中焦,參苓白朮散主之。
自利而渴,輕則人參白朮散,甚則陳氏木香散。自利 而渴者,邪傳腎也。《正理論》云:「自利而渴者,屬少陰虛, 故引水自救。」蓋腎主五液,其脈絡於肺,繫舌本,邪傳 於腎,則開闔不司,故自利。利則津液下走,腎水乾,不 能上潤於舌,故大渴也。治在下焦,宜溫之,陳氏異功 散主之。
面白腹脹,自利而渴者,《陳氏》十一味木香散主之。 腹脹渴者,瀉。渴者,足指冷。渴者,驚悸。渴者,身溫。渴者, 身熱,面恍白色渴者,寒戰。渴不止者,氣急咬牙。渴者, 飲水轉水,瀉不已者,已上九證,即非熱也,乃津液少, 脾胃肌肉虛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 官桂。
此說必加審用之。脹渴、瀉渴、驚悸渴、寒戰渴、咬牙渴。亦多屬熱者。不可不察。
如渴而大便祕者,宜利之。四順清涼飲主之。
如大腸祕澀或發熱,四君子加瓜蔞、桔梗主之。 「痘子稠密,津液少者,十全大補湯。」
《煩躁》
[编辑]凡痘瘡出不快,發不透,靨不齊,有煩躁者,此有二證, 如面黃,大便色黑,煩躁喘渴,或如狂,或喜忘,腹脹或 痛,此為有瘀血在裡也,宜當歸丸或四順清涼飲,竝 加桃仁泥、紅花,甚者桃仁承氣湯主之。如便血下黑 糞而又睡不醒,心為血之主,睡不醒則心之神昏矣, 黑參地黃湯加木通、麥門冬。若無面黃屎黑,如狂喜 忘之證,只大便不通,煩躁腹脹者,此有燥屎也,此卻 真狂譫妄。以三黃丸、四順清涼飲、三乙承氣湯、當歸 丸、膽導法,看病輕重,擇而用之。如偏執不可下之法, 以致陷伏而死者,醫之咎也。
火入於心則煩,入於腎則躁,皆心火為之。蓋火旺則 金爍水虧,故心腎合而為躁,宜用梔子豆豉湯。凡痘 瘡盛作之時,必令心火有所導引,苟或毒氣出而未 盡,遂生煩躁,以生黑豆煎湯,或生犀磨汁飲之亦可。 若津液不足,虛煩不得臥者,《活人》酸棗仁湯。此證多 因脾胃氣虛,或服尅伐之劑所致,但當調補中氣為 善。
《譫妄》
[编辑]痘紫色頂陷,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如見鬼神,內熱 便祕者,宜用龍腦膏子、猪尾膏。如無內熱,大便不實, 不可輕服。竊謂前證多因初起熱盛之時,失於解利 所致,亦有因痘毒未盡,有因胃經有熱,有因肺經有 熱,有因心脾有熱,煩躁痘裂,出血,便血衄血,屎黑痕 赤,詳見各證。大凡作渴發熱,手足指冷,或大便祕結 者。內有熱也。切不可禁其飲水。觀張子和述水中兒 事。良可驗矣。蓋熱極。故得水而生也。
初發熱便妄有所見聞,妄言如見鬼狀,此為惡候。蓋 毒攻於裡,心志昏惑,神識不清而然。況小兒神氣怯 弱,鬼魅易侵,又厲鬼常乘疫氣而行,乘人之虛而疰 之,故凡痘疹妄見妄聞,妄言如見鬼者,不可治也。須 審發於何臟,如目直視,手尋衣領,亂掐物,此發於肝, 為亡魂;悶亂喘促,手掐眉目鼻面,此發於肺,為亡魄; 上竄咬牙,多叫哭驚悸,或不能言。「此發於心。為喪神 困睡,手足瘈瘲,不思飲食。此發於脾。為失意。目無精 光,畏明,欲墜下而縮身。此發於腎,為失志。」故曰:「真臟 見者不治。」
或發熱時無此證,因大便祕結卻有之,此內熱也。先 以宣風散解利其熱,後以導赤散送下牛黃清心丸, 或粉紅丸,以鎮其神。病已者可治,連作不已者勿治。 如初發熱狂亂,大便自調者,五苓散加辰砂主之。大 便祕者,輕則三黃丸,甚則承氣湯主之。
《驚搐》
[编辑]瘡疹搐,由風火相勝也,惟斑疹能作搐。疹為脾所生, 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 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成癇。斑子為心所生,心生熱, 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 治之當瀉心肝,補其母,瓜蔞湯主之。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無論虛實,皆從心火上說。脾 虛則肝乘之,肝與心火相合,故用瓜蔞湯。若脾土實, 火旺逆乘而成癇者,此實邪也。便結者,瀉青丸。便軟 者,瀉青湯。亦當以脈別之。
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然痘出之始,雖有四臟,心 實主之。心火熱盛,肺金受尅,不能制伏,肝木熱則生 風,風火相搏,神氣不安,故發驚搐。醫者當辨痘疹驚 搐,不可遽投涼心之藥,苟不審而概以驚藥治之,則 心寒而肌斂,毒氣內陷,痘何由而出也。治法當平肝 木,利小便為切要。瀉肝則風去,利小便則心熱退,風 熱既定,則痘隨出,而驚搐自愈矣。然痘先驚者多吉, 痘後驚者多凶,何也?痘未出之先,熱蘊於內,故作驚搐,痘出驚止,而內無凝滯,故吉;痘出之後,氣血虛弱, 復感風寒,熱毒反滯,又毋敢輕易發散清利,故凶。然 有非痘證而慢驚者,亦屬於肝,而治法專理脾土,何 也?蓋由平日或吐或瀉,脾土虛弱,不能當肝木所尅, 此非肝木之本病也。治法只須溫補脾土為主,而肝 木自寧。譬如土薄而上有大木不能乘載,故無風而 自動,栽培者當厚填其土,使根深本固,而自無風邪 之害也。痘後有此證者,亦由氣血虛極使然也,必為 難治。
「挾熱吐瀉,不可投燥藥;傷寒身熱,不可投涼藥;瘡疹 發搐,不可投驚藥,此皆外同而內異。蓋瘡疹出於心, 驚搐亦出於心也。瘡疹本熱,熱則動心,此理之自然。」 夫心火獨盛於上,肺金受火尅而不能制伏,肝木熱 則生風,木氣盛則脾土衰,熱氣動於心神,心喜為熱, 心臟斑,脾臟疹,瀉肝則風去,利小腸則熱退也。風熱 既退,則驚搐自愈矣。昧者不知,投以銀粉、腦、麝、青黛、 硃砂、硝石涼心損胃之藥,則誤矣。故見證似驚風,用 藥當作瘡疹防之。蓋瘡疹之初,似驚風多,大抵瘡疹 發驚,必先咳嗽痰涎,心悸煩躁嘔吐,脣紅頰赤,發渴 耳冷足冷,脈數舌白。如有此數證,則銀粉等涼藥切 不可用。蓋心涼則并損胃而毒氣斂伏。又況心主血, 寒則血凝而不行,且中焦既冷,上焦熱愈不降,何由 運出?又有小兒平常無病,忽然發搐者,必是瘡疹,尤 當審諦。蓋毒氣內盛,但當發散,如惺惺散、消毒散、升 麻湯、紅綿散,兼以快氣、利小便、祛風等藥與之,待其 熱氣得泄,心氣亦自定矣。或有風寒與內熱相搏而 驚搐者,各隨證治如前法。但加勻氣藥為妙。張氏云。 「瘡疹氣勻即出快。氣勻則榮衛無滯,有毒亦散。瘡疹 當自出矣。」
如大吐,面青,脣眼動,手足時搐慢,脾風證也,宜小異 功散加升、柴、木香、乾薑治之。
凡未出而發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內發心熱之所 作也。當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黃湯主之。
治。瘡痘欲出,身熱煩躁,忽發驚搐,宜驅風膏、「小如聖 飲。小便不通,八正散、涎盛利驚丸、抱龍丸,量證施之。」 欲發瘡疹,先身熱驚跳搐搦,此非驚風,宜發散藥。 前證痘疹未見而先發搐者,乃毒氣自心經出也。若 病熱輕緩,或形氣虛弱者,不宜用峻厲之劑,恐元氣 內損,則毒氣內陷,而瘡不能起發也。或外感風寒之 邪,內因瘡疹之熱而相搏,或肝血虛火動而內生風, 當補元氣為主,佐以見證之劑。然前方多峻厲之劑, 審有是證方可用,須察其色赤白,而以脾胃為主,虛 則用溫補,實則用解毒。
痘瘡始作未形見之間,忽發驚搐,是毒氣自心經而 出也。苟不以內外證辨明之,便用銀粉、青黛等藥,則 心寒而毒氣內陷,往往氣絕之際,或隱斑方出,已無 及矣。治法但當以導赤散加防風、辰砂末,與瀉青丸 合而治之。搐甚者,抱龍丸。如再不止,小便利者可治, 以導赤散送下牛黃清心丸,或粉紅丸。小便不利者 勿治。
夫導赤散、八正散、六一散,皆利小便之劑,小便不利 者宜之。然瀉丙火以瀉肝之子,乃治驚搐第一要法, 不獨小便不利者為當用也。
斑疹病後欲發癇,以木勝脾,木歸心故也。若涼驚用 「涼驚丸」,溫驚用「粉紅丸。」
痘後非時搐搦者,有二證:一則心熱留而不去,熱盛 生風,風火相搏,其人必喉中有痰,目直上視,面赤引 飲,居處喜冷,宜導赤散、瀉青丸清心瀉肝,後以抱龍 丸調之。一則病後多食,胃弱不能勝穀,謂之「食蒸發 搐」,其人必潮熱,大便酸臭,祕洩不調,或嘔吐腹痛,先 以備急丸、丁香脾積丸利之,後用木香大安丸、錢氏 異功散,調理取愈。
《中風》
[编辑]痘風分氣血虛實,以日子守之,多帶氣血不足; 虛則黃芪生血之劑助之,略佐以風藥; 實則白芍、黃芩為君,連、𧄍、白芷、續斷之類為佐。若屬 寒,《陳氏方》可用。
前證,更當分。痘瘡已出未出,已靨未靨,外邪所傷,內 虛火動。若未出而搐搦,熱毒內蘊也,紫草快斑湯加 釣藤鉤。已出紅綻而搐搦,熱毒作痛也,「東垣消毒散 加釣藤鉤。」灌膿而搐搦,血氣虛也。「參芪四聖散加釣 藤鉤。若靨後而搐搦,血氣尤虛也,八珍湯加釣藤鉤。」 或目瞤,或直視者,風火相搏也,柴胡梔子散,或六味 「地黃丸加柴胡、山梔。或口角流涎者,木乘土也,五味 異功散加升麻、柴胡、釣藤鉤。或目赤眵淚者,肝血虛 而生風也,四物湯加柴胡、釣藤鉤。或角弓反張者,水 不生木也。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當歸,隨用補中益氣 湯加天麻、釣藤鉤,不可直用治風之藥。蓋風藥能燥 血散氣,必驗其手足冷熱溫和三證」,而用補瀉調理 之法。庶無誤矣。如嬰兒當審乳母而治之。
痘後忽遍身青黑色,手足瘈瘲,口噤涎潮,角弓反張語言艱澀者,此中風也。瘡痘方愈,榮衛正弱,不知避 忌,忽遇節令氣交,八方不正之氣,乘虛而入,故為此 證。宜「消風散」二錢,入蟬蛻末一錢,分為三服,投生薑、 薄荷汁及酒各數點,溫湯浸之,連二三服,或作癮疹, 或再出膚疹而愈。
《自汗》
[编辑]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 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洩也。痘疹之火,由裏 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外泄, 故自汗也。凡病自汗,宜遽止之。瘡疹初出自汗,實為 美證,乃陰陽氣和,榮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 又心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泄也。雖 然熱之甚者,亦為汗解,身復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 不止,其熱反劇,此邪氣併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 清熱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塌潰爛之患,「保元湯、當 歸六黃湯主之。」
如瘡已收較,痂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 陰,使氣無洩,十全大補湯主之。若更不止,調敗蒲散 同服,外用溫粉撲法。
薛氏云:「靨後最宜審治,若血虛者,用當歸補血湯。氣 虛者,用四君子湯加黃芪。氣血不足者,十全大補湯。 飲食自汗者,小異功散加黃連、五味子、烏梅肉。 睡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 乃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 也,保元湯不止,調敗蒲散同服。」
自汗者,血之所化,陰氣不能閉藏,所以睡則汗出。痘 家當以補血為主,若當歸補血湯、六味地黃丸、八珍 湯、人參養榮湯之類,皆可因證施治。
自汗面赤作渴。手足漐漐。汗多者。胃熱也。瀉黃散、人 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諸證退。以小異功散加山梔、 麥門冬調之。
有食積內熱自汗者,四君子和麴芽。
自汗發搐流涎者。肝木侮土也。小異功散加釣藤。搐 減去釣藤。加柴胡主之。
丹溪謂「自汗不妨」,蓋指初出,并其汗之不甚者言耳。 若汗出過多,最能虛人,未靨之際,恐致氣血虛而不 能結痂。既靨之後,尤防血脫陰虛,陽無所附矣。 汗出如油,髮潤如洗,喘不休者,為肺絕之候,死不治。
《失血》
[编辑]所云:血之妄行,從口從大小便,從陽瘡,或痘毒而出 者,悉皆不治。蓋指出之多而不止者言之耳。若初出 之時,苟詳推其因,而善為清理,豈俱無生者耶! 若痘瘡赤痛,煩熱作渴,或便血,或衄血,先用犀角地 黃湯,次用加減大紫草散去黃芪加木通主之。 《吳氏》治諸失血,始終用犀角地黃湯加山梔、芩、連、白 芍藥。有初出時衄血不止。用下藥而得效者。
《衄血吐血》
[编辑]《痘疹方》云:「若痘發之際,正宜微見,與發汗同體。然血 與汗雖殊,其源則一。蓋痘疹乃穢血所發,邪結肺胃, 毒氣自然上越也。若見此證,不可妄投以藥,恐治失 其宜,瘀蓄者不出,而巳出者復傷,反生變證也。若作 渴飲冷,手足並熱,此毒氣熾盛而血上溢也,宜用聖 濟犀角地黃湯。若肺經熱毒而鼻衄,用地黃清肺飲。」 胃經熱毒而吐血。亦用《聖濟》犀角地黃湯。若腸胃熱 毒而便血。亦用之。作渴飲湯。手足不熱者。脾肺氣虛 不能攝血而妄行也。宜用五味異功散。若出血作渴。 煩躁面赤者。血脫也。宜用當歸補血湯。
《便血》
[编辑]凡痘子大便出血者,看其血來如何,又看是何時。如 瘡子正壯,大便數日未行,血從糞出者,此肛門傷血 出也。如瘡已收,大便膿血者,此倒靨之血也,非此二 類。但溺血便血者,乃臟腑敗壞,陰血妄行,必死之候。 痘疹大便下血或黑糞,若睡而不醒,是為惡候,乃內 熱盛也,用犀角地黃湯、抱龍丸、小柴胡湯加生地黃 主之。竊謂前證若寒熱作渴。小柴胡加生地黃。發熱 體倦,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口乾作渴,用人參白朮 散。大凡作渴引飲發熱者屬實熱。作渴飲湯,手足不 熱者屬虛熱。手足逆冷者屬虛寒。治者審之。
《溺血》
[编辑]痘兩、三日而小便溺血者,名為「沁砂紅。」蓋因梟毒輳 於心,心失其主,而血隨毒激,故奔散而妄馳,心通小 腸,注於膀胱而溺血也。或如黑豆汁,或如蘇木水,痛 者易治,不痛者難治。
《焮裂出血》
[编辑]痘瘡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結癰毒,身痘破裂,乃內 火熾盛,失於解利,急用犀角地黃湯、小柴胡湯加生 地黃、四順飲之類治之。竊謂前證,若心脾熱盛,用犀 角地黃湯;心肝熱盛,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若大便 不通,先用四順飲,次用犀角湯。若色赤焮痛,二便不 通,急用活命飲加硝、黃。若色赤焮痛,惡寒發熱,用活 命飲加麻黃。若因乳母怒火,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
《不能食》
[编辑]當與「灌漿落痂」 二門參看。
凡痘家能食者,不問稠密皆吉,不能食者,痘雖疏亦 難發難靨,瘡密者危。蓋人絕水穀則死,表裡皆病則 困也。有欲食而不能食者,必喉舌有痘作痛,難於吞 嚼也。以爛粥米飲頻頻與之,以助脾胃之氣。更以甘 桔湯加牛蒡子,以解咽喉,利胸膈也。
夫痘瘡之出也,固賴元氣以發之。而元氣之壯也,必 滋乳食以養之。自四五日以至痂落之後,飲食不減, 二便如常,雖不起發,不紅綻或陷塌,用藥得宜,可保 無虞。使乳食減少,兼以泄瀉,則元氣自此而日衰,雖 無前證,日後必至,藥亦難效,去生遠矣。故四五日前 而不食者,此毒盛於裡,猶可治也。至六七日後而不 能食者,雜證百出,行漿不實,雖藥之亦何益哉?有稟 受壯實,又發於五歲之外者,又不可以例論也。有痘 已痂起而不食,宜調脾胃。若痘起而倍能食,乃胃中 宿熱,消糓能食而大便祕,宜四順飲之類微解之,恐 胃熱不去為口瘡。又有脾胃壯實能食,大便如常,不 必服藥,此治痘者,可不知所審耶。
不食有虛實之異,其人怯弱,精神慢而不食,或因犯 胃氣臟腑,自利而不食者為虛,當溫養之,益黃、理中、 薑附輩主之。身熱中滿而不食者為實,當清利之,白 虎湯、五苓散輩主之。
如腹脹不食,口角流涎者,小異功散主之。
初出胸前稠密而減食者,此毒盛脾弱也,宜消毒飲 加酒洗紫草、山樝、人參輩。 已出或因煩渴飲冷過多,或誤投涼劑,傷冷腹脹,大 小便利,腹中虛鳴,不能食者,當以溫中藥疏逐冷氣, 治法見「腹脹」條。有內實之人,皮厚肉密,而毒氣難於 發越者,又當服解毒勻氣之藥。
凡痘出而飲食少進者,多因虛而毒發不透,或兼有 積滯故也,以祕傳大透肌散加枳實、厚朴服之。 飲食不化,手足逆冷者,脾氣虛寒也,四君子湯加乾 薑,甚則附子。
瘡痂既起,則中氣暴虛,多不能食,只宜四君子輩徐 徐調養之。或有瘡痂起而能食者,乃胃中宿有蘊熱 也,蓋胃熱則消糓,故能食。更兼大便祕結者,宜三黃 丸利之,庶不生他變也。然亦有一等脾胃素壯實者, 亦自能食,大便亦不至有祕結之患,則不必用此藥 也。
靨後大小便如常而食少者,宜「胃愛散」、小異功散、雙 和散之類調補。
痂落潮熱脣紅,口渴不食者,四君子湯加陳皮、山樝、 黃連;渴甚,白朮散;不解,以大連𧄍飲去黃芩主之。 脾胃傷於飲食者,枳實丸主之。大便酸臭,不消化,畏 食或吐者,枳朮丸。傷冷飲食者,宜溫之,神應丸主之。 然神應丸內有巴豆,善醫者臨證須量虛實斟酌少 與之,庶不壞事。
趙氏治瘡痘不進乳食,用「白朮苦參湯。宿食不消者, 陳皮枳實湯。如因熱壅不食者,二和湯加黃芩。胃虛 弱不調而不能食者,人參養胃湯、麥冬參朮散、七珍 散,俱可選用。」或有雜證者,去其雜證,氣和自能食矣。 或大小便祕者利之。
凡痘瘡飲食之間,毋令太飽,毋太寒太熱以損脾胃, 但與糜粥爛飯淡薄滋味以養之。切忌肥甘煎炒五 辛,一切動風動火之物。
《欬嗽》
[编辑]痘疹未出欲出之際,乃熱毒上熏清道,肺氣不寧,宜 用惺惺散。若已出之後,則屬元氣虛弱,不能固衛腠 理,風邪乘虛而襲,宜用五味異功散加桔梗、五味子 以補脾肺。
《痘疹方》云:「痘瘡未出之先,欬嗽,升麻湯。」
頭疼身熱,惡寒欬嗽,參蘇飲。
嘔吐痰涎,欬嗽,白朮湯。
時氣頭痛,身熱欬嗽,《惺惺散》。
如涎唾帶血。此咽中瘡。或齒縫中出也。不須妄治。 瘡不起發。悶亂喘嗽。手足寒。飲冷者。木香散。
嗽甚,別無他證,五味子湯。
如瘡已靨。欬嗽者。不問形寒飲冷所致。竝宜「人參清 膈散主之。」
若涕唾稠粘,鼻塞不利者,乃風邪傷肺也。亦「惺惺散、 參蘇飲主之。」
若痰盛煩躁,痘赤壯熱飲冷者,乃脾肺實熱也,人參 清膈散主之,并飲芹菜汁。
若痰唾稠粘,大便黑色,乃胃經熱毒也,用犀角湯,并 飲芹菜汁以解之。
病後餘毒,欬嗽者,升麻湯。
感寒頭痛,身熱惡寒而嗽者,參蘇飲。
煩熱而嗽者。「生地黃散。」
風熱欬嗽,咽膈不利,甘桔防風湯兼喘,五味子湯。
病後欬嗽脅痛者,蓋脅居一身之左右,陰陽二氣之 所行也。餘毒在中,二氣不能升降,故脅痛。用赤茯苓 湯、小柴胡湯加五味子、桔梗、枳殼等,解去毒氣,則真 氣行而所苦自平矣。
若痘交七八日期,而身發火熱,惡嗽連聲,鼻竅衝出 鮮血,金虛則鳴,梟毒激蕩於太陰之絡故耳。以杏仁 五錢,忍冬花五錢,門冬五錢,瓜蔞仁五錢,與梨汁共 煎為膏,時取起,再加白蜜、人乳緊煎數沸,納於磁器 內,每晨昏進兩匙,其效神應。
歌曰:「痘中惡嗽衝出血,要識金虛梟毒徹,冬花杏仁 與麥門,梨汁瓜蔞仁最切,熬膏投和白蜜中,量數斟 加人乳捷,去火緊封磁器內,晨昏進服嗽聲歇。」 痘中患嗽,極為凶險,但有感冒風邪於肺絡而嗽者, 不在此犯論,易治易痊。若元氣虛梟,甚宜調養,而男 子時邁十七八歲,破陽損精,痘犯於此,貴宜按方法 服治,斯免夭亡矣。
《喘》
[编辑]收靨後,腹脹喘渴,大便利,小便澀,葶藶木香散。 喘而嗽,五味子湯。
喘渴靨後,餘毒不除,大便堅實,「前胡枳殼散。」
《錢氏法》:「喘而腹滿,大小便澀者,利小便。不瘥者,宣風 散下之。」
瘡疹肺不利,「紫草甘草枳殼湯。」
痘出之間。或氣促者。木香散主之。
脾肺虛弱,白朮散。
脾肺虛寒,木香散。
熱毒內蘊,「紫草甘草枳殼湯。」
風邪外感,參蘇飲。
內外壅滯,人參清膈散。
大便自利。小便澀滯,葶藶木香散。
大便堅實,前胡枳殼散。
《涕唾稠粘》
[编辑]瘡痘涕唾稠粘,身熱鼻乾,大便如常,小便黃赤,用人 參清膈散。如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 急,用前胡枳殼散。竊謂前證,若肺胃實熱,氣鬱痰滯, 或大便祕結,小便赤澀,煩渴飲冷,宜用人參清膈散 表散外邪,疏通內熱,使邪不壅滯。若毒蘊臟腑,大便 祕結,用前胡枳殼散疏導其裏,調和榮衛,使邪自解 散。若痰嗽涕唾。鼻塞不利。宜用惺惺散。或參蘇飲。發 散外邪。庶元氣不傷。痘瘡輕而易愈。
《失音》
[编辑]參形氣條看
痘疹初出後聲音洪亮,形病而氣不病也。痘疹未發, 聲音不出,形不病而氣病也。瘡疹既發,聲音不出,形 氣俱病也。氣病宜補肺散加黃芪。形氣俱病,宜用八 風湯、涼膈散去硝、黃主之。小兒稟賦素弱者,宜預服 「十奇散。」
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以導赤散合甘桔湯,加炒牛 蒡子主之,或用人參平肺散。
若津液不足,虛火熏蒸者,宜用「地黃丸。」
若七日後,痘瘡成漿之際而失音者,乃氣喉有痘,初 出細小不覺,及至肌表之痘成漿,喉中之痘亦成漿, 其毒壅盛,則氣出管籥窄狹,故所出之聲不清,而為 咽啞也。大率七日前失音者,竝為逆證,七日後而有 者,不治自愈,蓋外痘結痂,則喉之痘自痊故也。當用 甘桔湯服於已發未發之前,所以清其氣道,使毒不 犯。此預治之法。不可不知。
若痘瘡靨後而失音者,餘毒過盛,上攻於咽,以致腫 痛乾澀,聲音不出,宜甘露飲、甘桔防風湯、天花散、黑 參升麻湯主之。
《嗆水》
[编辑]咽以嚥物,喉以候氣。咽居後而通於胃,喉居前而通 於肺。肺無下竅,如橐籥然,能受清虛之氣,而不受有 形之物。喉上有物若懸乳,名曰「會厭。」凡物入口,則舌 抵上齶,舌抵上齶則會厭必揜其喉,故水穀但入咽 而不入喉。若痘生會厭,則木強不利開闔矣。乾物間 可入咽,而水飲或漏入喉,所以嗆也。嗆者,猶云錯喉, 氣。須藥補。湯藥不入。則無補法。故不可治。
「七日以前,痘色紅紫而兼此證者,乃火氣炎上,熱毒 壅塞故也;痘色灰白不起而兼此證者,乃氣血虛弱, 肺胃受傷故也。二者俱是逆證。七日以後,外痘蒸長 光潤而有此證者,是內證亦長,故致如此。」外痘結痂, 則內證亦靨矣,不治自愈。善治者,當察毒盛之痘,於 其咽喉乾燥之先,而用甘桔湯、解毒湯加麥、冬、瓜蔞 皮穰牛蒡子、黑參荊芥之類。以清氣道。不使熱毒有 犯。則自能免此患矣。
《袁氏》治嗆逆歌曰:「痘中嗆逆最凶危,沉香濃汁杏仁 推,還把蜂糖多和水,按經煎透濾渣隨,欲服晨時和 好乳,湯中溫熱漸調之。」
余每詳察痘嗆者,乃元氣耗鑠,梟炎上升,故致嗆逆用人乳一鐘,人參一錢,桔梗一錢,枇杷葉三片,共煎, 濾渣服乳。或用沉香磨人乳服者,雖效,總不若此方 之屢見捷也。
《吐瀉》
[编辑]《痘疹方》云:「痘疹吐瀉,蓋因脾胃不和,飲食不調,煩渴 嘔吐泄瀉,竝用白水散。然瘡疹皆賴脾土,脾土實則 易出易靨,萬物得土氣溫煖而生,吐瀉則傷脾土,遂 有更變之證。夏月中暑,煩渴瀉,或腹痛,或欠筋,用五 苓散加藿香。傷食吐瀉,用小異功散。手足並冷者,用 益黃散、荳蔻丸。頂陷灰白,用木香散。瘡正出而吐瀉」 者,或見血者,俱為逆證,難治。竊謂前證雖因脾胃不 和,然邪實上焦則宜吐,邪實下焦,則宜瀉。如吐瀉噯 腐吞酸,皆宜宣發,但微甚不同耳。張翼之云:「若痘疹 吐瀉少食為裡虛,陷伏倒靨灰白為表虛,二者俱見 為表裡俱虛,合用十二味異功散救之。」甚至薑附、靈 砂亦可用。若止裡虛,去官桂;止表虛,減肉豆蔻。若能 食,便祕倒靨,為裡實而補,當用錢氏及丹溪法下之。 皆為能食為裡實,裡實而補,則結癰毒。紅活綻凸為 表實,表實而補,則潰瀾不結痂。凡痘見斑,便忌葛根 湯,恐發表虛也。如有更變,當隨證治之。
吐瀉有冷熱二證:吐而不渴,瀉而手足冷,面色青白, 此冷證也,益黃、理中輩主之,或四君子加木香、豆蔻 亦妙。既吐且渴,雖瀉而手足心熱,面赤,居處喜冷,此 熱證也,五苓散、竹葉石膏湯加橘皮等主之。大吐而 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錢氏云:「此 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百問方》用香蘇飲,吐 加半夏、茯苓、白芍,瀉加白朮、茯苓。煩躁吐渴瀉者,亦 熱也,白朮散最當,紫草木香湯亦可。
初發熱。自利而吐者。黃芩加半夏湯主之。
更詳審吐利所出之物,如吐酸水者,利色黃或青綠 者,其氣臭者,皆熱也。若吐清痰之水,利下清白不臭, 未可作熱治之,乃內虛也,四君子湯加訶子肉及益 黃散。
一云:「痘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挾宿食 也,四君子湯加砂仁、橘紅,或中和散。有宿食者,用紫 霜丸。」
發熱時。吐瀉不止。身熱口渴者。四苓散加黃連、淡竹 葉。煎服。
起脹灌膿時。吐利並作。宜急治之。胃寒者。益黃散、理 中湯。胃熱者。黃芩半夏湯調四苓散。
靨後吐瀉,亦分冷熱,冷者亦宜益黃、理中輩,熱者四 苓散、竹葉石膏湯加橘皮,或竹茹湯亦可。
凡瘡痘已經大吐大瀉之後,上下俱脫,即當用大補 之劑,縱有他證,皆以虛論。庸醫每不顧人元氣,用藥 尅削而致夭枉者,淊淊皆是,可恨也。
《吐逆》
[编辑]胃為水穀之海,上通乎咽內而不出。如初發熱有吐 逆之證,此火邪犯胃,其氣上逆,治之則易。若自出現 以至收靨,有是證者,乃瘡集於咽門,攻於胃脘,吞嚥 不利,治之則難。由於不知預解咽喉之法,漸變為失 音嗆水,而不可救矣。
痘瘡吐逆無痰,益黃散;有痰,二陳湯或橘皮半夏湯。 不止者,加丁香。
胃寒者宜之。胃熱宜加蘆根茅根枇杷葉黃連。
若吐而瀉者,亦宜益黃散及陳氏木香散、異功散。 吐而身熱煩渴,腹滿喘,大小便澀,面赤者,當利小便。 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前證若手足並冷,渴飲熱湯,或腹作痛,中氣虛寒也, 宜用益黃散。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氣虛弱也,宜用 橘皮半夏湯。手足竝熱,熱毒壅滯也,宜用導赤散。口 乾飲乳不徹,胃經氣熱也,宜用竹茹湯。吐逆不乳,或 吐乳酸穢,此脾氣虛而乳食停滯也,宜枳朮丸。 如初發熱,暴吐不止,此火氣上逆也,茱連散主之。」 如因飲水過多而嘔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傷食而嘔吐者。以「丁香脾積丸微利之。」
如無上證而嘔噦者,人以胃氣為本,胃者土也,土敗 則木來侮之。今木挾相火之勢,上乘乎胃,其氣自臍 下直犯清道,上出於賁門,胃上口也。微則乾嘔,甚則 噦,土敗之象也。《太素》曰:「絃絕者其聲嘶敗,木陳者其 葉落,病深者其聲噦短鍼無取,毒藥無攻」,謂不治也。
《瀉利》
[编辑]凡瘡未出而利者,邪氣并於裡,腸胃熱甚,而傳化失 常也,黃芩湯主之。
如自利清白色者,為裡寒,理中湯主之。
瘡已出而利者,邪氣并於表,正氣方逐邪氣。主乎表 而不主裡,則裡氣虛,不能停納水穀,故亦自利也,宜 從氣虛而治,九味理中湯倍人參,加黃芪白芍藥, 瘡疹所忌。內虛泄瀉,凡覺腹痛,或漉漉響趨小腹者, 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九味理中湯治之不止,此 開腸洞泄,惟澀劑可以收之。荳蔻丸不止,則用真鴉 片配蓮肉粉止之。庸醫每不敢用澀藥,恐澀住邪氣不知邪氣之盛,莫如傷寒,而張仲景治挾熱自利,每 用石脂。蓋澀劑之去滑,猶寒病之去熱,熱疾之去寒, 是謂對證之藥。今既滑泄不已,自當收澀,又何疑焉。 如服澀劑而又不止,則根本已撥,無能為矣。
「胃主腐熟水穀,大腸主傳送已化之物,故食多少可 以知人穀氣之虛實,大便滑澀可以知人臟腑之冷 熱。」大便如常,是亦瘡疹之一順也。如起發之時,忽然 泄瀉,此宜急止之,恐腸胃虛,真氣脫也。須辨冷熱虛 實,如瀉而手足冷,面色青白,瘡不紅綻者,冷證也,理 中湯、豆蔻丸、益黃散,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皆可 用也。瀉下之物,黃又酸臭渴,手足心熱,面赤,瘡紅綻 焮發者,熱證也,黃芩湯、五苓散主之。脾胃怯弱,精神 慢而不食者為虛,當溫養之,益黃散。身熱中滿,渴而 不食者為實,當清利之,五苓散。其人或臟氣自脫,或 因服寒藥,致令瘡毒陷入大腸,瀉下如豆汁,或便膿 血,或便黑汁,口內臭氣,脣焦目閉,加腹脹者。必死之 證。
《大小便祕》
[编辑]疹痘最要大小腑分曉,所以錢氏「四聖散」用木通、枳 殼極妙。若大小腑流利,則不必苦泥。
「凡痘子要大小便自調,則裡氣和,無留邪也,故小便 宜長而清。如小便赤澀,導赤散;小便短少,八正散。瘡 出太密,小便不通者,連𧄍湯。」蓋瘡子發熱,不可驟去, 惟利小便以折其鬱。如痘稠密,小便少者,此氣血衰 少,津液虛耗,非熱也,不可利之,反傷真陽之氣,十全 大補湯主之。能食者,大便宜潤,有入必有出也。不能 食者,大便宜實,存舊穀氣以養血氣也。如四五日不 行,大便結燥者,用膽導法導之。不通,以三黃丸微利 之。如大結腹脹者,以三乙承氣湯下之。如大便泄瀉, 即止之。蓋痘瘡要裡氣實,恐瀉得脾胃虛也。輕則理 中湯丸、益黃散、豆蔻丸,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主 之。
痘出正盛,喘促腹滿,手掌心并腋下有汗,或譫語妄 言,小便赤而大便不通者,小承氣湯之類下之。若面 赤黃,大便祕澀,小便少而或嘔者,宜小柴胡湯。熱甚 而榮衛閉塞,則毒氣彌蔓。如裡毒盛者,大便不通,小 便如血;如表毒盛者,或為癰瘡,身上破裂,此皆因不 曾解利之故,俱宜犀角地黃湯、小柴胡湯加生地,四 順飲、牛黃散紫雪輩救之。若毒凝血聚。瘡成黑色。大 小便祕。喘急煩躁者。治法見「驗色」條。
治大小便不通以皂莢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下。葵 子末一合。水一盞。煮至半。入猪脂半兩。空心服。
《小便不利》
[编辑]痘疹未出之先,小便不利,熱盛,用導赤散微解之。 熱入膀胱,如有血淋,「犀角地黃湯。」
初出不快,小便赤澀,「四聖散。」
已出而赤澀,白朮散加木通,五苓散加木香。《丹溪》用 五苓散加麥門冬煎服。
收靨之後,小便不利,煩熱而渴,猪苓散。 前證當分所因,若小腸熱結,用導赤散。
肝經熱,用柴胡麥門冬湯。
脾經熱,用犀角地黃湯。
肺經熱,用生地黃湯。
腎經熱,地黃丸。
靨後氣血虛弱,用「八珍湯。」
中氣虛弱,用五味異功散。
《大便祕》
[编辑]痘疹四五日不大便,以肥猪。「白水煮熟,切豆大五 七塊與食之,滋潤臟腑,痂易落。」切不可妄投宣利之 藥,恐真氣內虛,瘡毒入裡。如六七日身壯熱,不大便, 其脈緊盛,與三味消毒飲微利之。竊謂前證,若毒在 肌肉而未能盡發,脈浮而緊者,最宜此藥疏解其毒。 若脈沉而緊者,宜用前胡枳殼散,疏通毒氣,以絕其 源。若口舌咽喉腫痛,瘡毒盛也,用射干鼠粘子湯。若 大便既通,作渴飲湯,脾胃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凡 燥糞在直腸不能下者,宜用猪膽汁導之,忌用疏利 之劑,恐復傷胃氣,則瘡未出者,不能發出,已出者不 能灌靨。大抵分辨虛實,當以手足冷熱,或飲水飲湯 驗之。
如發熱時。大便不行。熱微者。三黃丸。甚則承氣湯主 之。
如起發至收靨,大便不行者,用膽導法,不可遽用利 藥。
但瘡乾黑陷,大便祕,煩躁者,以「百祥丸」、牛李膏主之。 如無此藥,以承氣代之。
《寒戰咬牙》
[编辑]凡病痘者,瘡本稠密,轉動之間,身體振搖者,此一身 被瘡所困,不能支持,轉動艱難之故,不可便作寒戰, 妄投熱藥也。有只咬牙者,此心肝二經火旺也。蓋肝 虛咬牙,心熱者亦咬牙,勿便作不治論。
瘡已出。或已成漿而寒戰者。表氣虛而不勝邪氣之盛也。養衛化毒湯主之。
收靨之時,痂皮圓淨,但或時戰慄者,此正氣將復,不 能自持之兆。不必憂疑,須臾自定。
憎寒困倦。或發寒戰。能令痘子縮伏。宜用陳文中「異 功散。」
《婁氏》云:「嘗治痘瘡寒戰,用白朮、芪、歸加芩治之,愈。 如發熱之初,便咬牙者,此與癢塌吐瀉,脾胃弱者不 同,須審形證分治之。若多欠、咬牙煩悶者,肝臟風熱 也,羌活湯。目上竄咬牙者,心臟熱也,導赤散不可妄 用陳氏辛熱之劑。」
咬牙兼面赤作渴。至夜為甚者。宜地黃丸。
或因陽氣虧損,咬牙寒戰者,獨參湯、參附湯甚效。 若血氣不榮而不能靨,兼以悶亂不寧,臥則哽氣泄 瀉,寒戰咬牙者,陳氏異功散加木香、當歸以救之。 《錢氏法》:寒戰咬牙,黑陷者,百祥丸下之。
前證「若手足並冷,渴飲熱湯,大便泄瀉者,陽氣虛寒 也,宜熱補之;手足不冷,大便不利,渴飲溫湯者,脾氣 虛熱也,宜調補之;手足不熱,大便不利,渴飲熱湯者, 脾胃虛弱也,宜溫補之。」
諸書多以寒戰咬牙併作為不治之證,然能善治之, 多有生者。蓋熱毒不得盡發,內與正氣相搏,則筋脈 因之而動搖。人之一身,惟手足能運動,口能開闔,皆 虛境也。相搏之際,故手足戰動,而口齒相戛矣。
《厥逆》
[编辑]足卻宜和煖雖云足屬腎要涼,涼非冷也。只與常人 同,遍身皆熱,而此同常人,故稱涼,亦和煖之意,非真 冷也。若手足冷,由其人曾多吐瀉,脾臟虛怯,脾主四 肢,所以冷,冷為惡候,不可單用發表,反損脾胃,宜和 中發表兼用。痘出以脾胃為主,又宜急與朮作湯以 飲之,不可因循空談廢事也。先以黃芪。中湯加防 風、羌活,或四君子湯加黃芪、桂枝、防風以發之,後以 四君子湯加黃芪、白芍藥、當歸、桂心,以補脾胃,養氣 血,而助痘瘡之成就也。
《眼目》
[编辑]痘毒入眼而虛弱者,不宜涼劑,俟靨後治之。雖有目 瞖,切不可用點藥,只宜活血解毒,俟五臟和平,瞖當 自去。若誤用點藥,則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如痘傷眼,必用山梔、赤芍、決明、歸鬚、連𧄍、防風、桔梗、 升麻小劑,末之調服。如眼無光,過百日後,血氣完復, 則自明矣。
治瘡疹後毒氣攻眼,或生瞖膜赤黑之類,宜用四物 加荊芥、防風煎服,兼用黑豆皮、穀精草、海蛤、甘草等 分為末,用熟猪肝切片蘸服,神妙。 治痘瘡風熱毒瞖,膜暈遮睛,以「瀉青丸」治之大效,初 覺易治。
《雲岐》:用竹葉湯和砂糖水,化下瀉青丸二丸,漸至微 利,神效。
斑入眼,用決明、撥雲、密蒙花、通聖蛤粉散之類。 海藏云:「莫若病時隨經而取,不使毒氣轉入眼中為 尤妙。」然眼有五輪,亦當求責,此言為失治者說也。 眼閉不開者,肝經熱也,用消毒救苦湯,子母同服,或 先用柴胡麥冬散,次用四物湯加山梔亦可。目赤腫 痛者,用柴胡麥冬散,並穀精散治之。倪氏維德《啟微 集》治痘疹餘毒不解,未滿二十一日,上攻眼目生瞖, 眵淚俱多,紅赤腫閉者,亦用消毒救苦湯治效。 如痘稠密,面腫目閉,未收靨而眼忽先開者凶。 元氣虛損,脈數促,致令目眼上弔而露白,非痘毒也。 時人謂「風證謬甚,但只露白而無他證,急以保元湯 加陳黃米主之。」七日之後有此,十生六七;七日之前 有「此,百無一生。無魂失志者不治,不省人事者不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