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1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十四卷目錄
石部彙考八
畿輔通志〈順天府 保定府 真定府 順德府〉
山東通志〈兗州府 青州府 登州府 萊州府〉
山西通志〈太原府 平陽府 潞安府 大同府 澤州〉
河南通志〈河南府 南陽府〉
陝西通志〈西安府 延安府 鳳翔府 漢中府 鞏昌府 興安州〉
江南通志〈常州府 安慶府 徽州府 寧國府 池州府 廬州府〉
浙江通志〈杭州府 湖州府 寧波府 紹興府 台州府 金華府 嚴州府
處州府〉
江西通志〈南昌府 饒州府 廣信府 南康府 九江府 建昌府 撫州府
吉安府 瑞州府 袁州府 贛州府 南安府〉
湖廣通志〈黃州府 安陸府 德安府 襄陽府 衡州府 靖州〉
福建通志〈福州府 建寧府 延平府 汀州府 興化府 邵武府 漳州府〉
四川總志〈成都府 重慶府 順慶府 敘州府 馬湖府 眉州 石譜〉
廣東通志〈廣州府 韶州府 南雄府 惠州府 潮州府 肇慶府 高州府
廉州府 瓊州府 羅定州〉
廣西通志〈桂林府 平樂府 梧州府 潯州府 南寧府〉
雲南通志〈雲南府 曲靖府 臨安府 澂江府 武定府 廣西府 大理府
永昌府 楚雄府 姚安府 鶴慶府 順寧府 蒙化府〉
貴州通志〈貴陽府 安順府 都勻府 思南府 思州府 威寧府〉
坤輿典第十四卷
石部彙考八
[编辑]《畿輔通志》
[编辑]順天府
[编辑]「灌頂石」, 在昌平州,危聳陡立,莫由攀躋,上有青石 塔三,大鐵瓦數片,長可三四尺,唐僧灌頂國師遺跡。 《一人石》, 在昌平州神嶺上,其石浮臥,大可丈許,一 人偶撼之便動,數人極力推之,絕不動,仍一人則復 動。
仙枕石, 在昌平州居庸關,形類枕,上刻「仙枕」二字, 傍刻呂賁書。世代莫考。
燕窩石, 在昌平州,形類盆,下刻「燕窩」二字,相傳為 遼時遺物。
范陽荒石, 在昌平州永安河邊。上刻「一犬吠」二鳳 字影傍有「范陽荒石」四字。
太學石鼓 「太學在都城東北隅,元北平府學,明永 樂三年改國子監。左廟右學,規制大備。彝倫堂之松, 元許衡手植也。廟門之石鼓,周宣王獵碣也。其質石, 其形鼓,其高二尺,廣徑一尺有奇,其數十,其文籀,其 辭頌。天子之田。初潛陳倉野中,唐鄭餘慶取置鳳翔 之夫子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師得之民間,十 數」乃合。宋大觀二年,自京兆移汴梁,初置辟雍,後移 保和殿。嵌金,其字陰錯錯然。靖康二年,金人輦至燕, 剔取其金,置鼓王宣撫家,復移大興府學。元大德十 一年,虞集為大都教授,得之泥草中,始移國學大成 門內,左右列矣。石鼓自秦漢無傳者。《郡邑志》云:「貞觀 中,吏部侍郎蘇勉紀其事。」
石鼓 在薊州燕山懸崖傍有石如鼓,去地百餘丈, 大如數百石之囷,石梁貫之,東南有石人援桴,若擊 鼓狀,俗傳「石鼓鳴地有兵。」
石鐙 在府城吉祥菴內。明時吳僧真程自雲棲來, 葺吉祥而居。發古甃下,得石幢一,式如磴臺,傍鐫《心 經》一部。廣德二年,少府裴監施,朝請郎趙偃書,因改 名石鐙庵。
保定府
[编辑]聖水石 在滿城縣玉山店南。石大於席,中央有小 白。每旱,掀石淨白則雨。
真定府
[编辑]試劍石 在元氏縣封龍山上。唐郭元振遊學於此, 見一石裂,出五色雲氣,因得石中寶劍。左丞史彬書 「試劍石」三字於上。
試心石 在平山縣西林山。有石橫出丈許,下視百 餘丈。相傳人有善緣,得至巔膜拜,不善者自退,或強 登輒墜焉。一名「誠心石。」
「雪浪石」 在定州文廟前,宋郡守蘇子瞻得之恆山, 黑質白章,狀如雪浪。鑿白石盆,如芙蓉形以盛之,刻 銘於上。
飛來石 在曲陽縣北嶽廟內。相傳舜北巡至曲陽, 因阻雪柴望,有大石飛墜帝側,遂建祠焉。
空明洞天石 在趙州廨內。嶙峋奇怪,孔竅相通。石 上古鐫「空明洞天」四字,相傳是晉、唐時物。《舊志》偶遺 天字,止書「空明洞」云。
《石人指路》, 在柏鄉縣十五里鋪西。相傳漢光武夜 至趙州南,迷路,聞人語,問而弗應,見二人立於傍,拔 劎斬之,其一急走去,熟視之,乃石人也。
順德府
[编辑]《太子臥石》, 在內丘縣虢太子殿內,石蹟六尺許,身 體手足肩背俱宛然。
《山東通志》
[编辑]兗州府
[编辑]黃石 在東阿縣穀城山下。《漢書》「張良遊下邳,遇圯 上老父,授以兵法,約云『後十三年見我濟北穀城山 下黃石即我矣』。」後良于山下得黃石,祠之。即此。
青州府
[编辑]《響石》 在蒙陰縣東北。其石甚大,形類太湖石,擊之 聲清越。
石鼓 在臨朐縣逄山上。《從征記》云:「齊地亂,則石鼓 聲聞數十里。」
登州府
[编辑]臥龍石 在棲霞縣東南五十里。世傳隋時富家卜 葬于岡坡,既穿,有白兔躍出臥石上,化龍入于海。今 石上有跡如龍。
萊州府
[编辑]盞石 在府城北五十里。北臨大海,有一盤石,方圓 五步,上有汙樽形。世傳秦始皇於此鑿盞以盛酒醯, 祈祭百神。
樓子石 在平度州大澤山坳。其形屹立,巉巖如樓, 下有洞如屋,俗傳仙人奕棋於此。
海眼石 在平度州城北四十五里,石立如柱,俗傳 其下即「海眼。」
《山西通志》
[编辑]太原府
[编辑]蝦蟆石 在忻州忻口北東岸,以形名,俗云「水渰蝦 蟆石」,水湮真定府。
「龍血石」 在定襄縣開門峪內。趙氏避難出此,見前 途有龍持弓射之,血染於石,至今石紅類血。
仙人足石 在定襄縣聖阜,祠內石顯一足痕。萬曆 三十八年正月寒冽,有數童子偶到山下,見一老人 水內澡浴,出水自曰「冷」,入水自曰「熱。」浴罷,抵祠內,轉 翻仙人足石,向下而去。聞於鄉中,聚觀者數十人,并 力翻石,乃轉。
太湖石, 在盂縣牧民街,相傳下有「智伯鐘。」
「鳳凰石」 「在代州南口東山之半,石瘦而端立,亭亭 然,上有鳳爪痕。」
鹿蹄石 在代州東四十里,澗石上有雙鹿蹄痕。 脫甲石 在代州胡峪口山中,石痕如甲掛焉。 虎蹄石 在代州北二十里大路旁,虎爪攫然,一名 「虎爪石。」
試劍石, 在代州北八里,大路傍一石中分,俗傳楊 六郎延昭拔劍試之,遂剖為兩。
馬蹄石 在保德州東南八十里,石上大小馬蹄跡, 傳聞始皇巡狩駐此,馬所踐。
龜石 在保德州東一里許。娘娘廟山下一石似龜, 足踞山腰,首飲河畔,俗傳「龜兒吃著水,一錢一斗米。」
平陽府
[编辑]「瑞石」, 在靈石縣北門外,高六七尺,玲瓏嶢。《類太 湖石狀》。俗傳隋文帝所獲之石即此。或云以鎮北門 之水患者。
拴虎石 在《趙城縣》說法臺下,菩薩與人糧,虎阻之, 因此拴虎。
上馬石 在臨晉縣故市鎮中。相傳柳子厚「上馬石。」 子厚解梁人,居近此,或駐節焉。
鞏石 在聞喜縣南九十里山中。舊《志》:「鞏石凝霜」,今 名為「石門。」
馬蹄石 在聞喜縣南六十里山中馬跑泉西。其石 方二丈許,上有一馬,蹄蹟如斗大,深半尺。
《絳帖》石 「舊在絳州儒學,宋淳化間摹勒古名人書 於石。明宣德初,移置晉王府。」
響石 在大寧縣城東北二里許麻束溝路旁。有石 如輪,行人過此聞鏗然聲,因命名。
雙山石 在大寧縣小石山後。俗傳,二郎挑山追日, 息肩於此。今兩石對立,間有杖尖痕在焉。
潞安府
[编辑]義令石, 在襄垣縣郝村之北,隘險,肩摩轂擊,而競 渡者嘗墮。有義令石立於旁,大書「輕避重,少避老,賤 避貴,來避去」四言。此古碑今猶存。
臥龍石 在平順縣新安里赤壁村漳河南岸。路旁 有大石聳立,俗傳「龍臥其中,突起南山上。」至今蟠龍, 巨跡騰裂,山穴俱存。
大同府
[编辑]磨笄石 在山陰縣南夏屋山,即今佛宿山之東。《史 記》:「趙襄子姊為代王夫人,襄子飲代王,使庖人操銅 斗擊殺之,平代地,姊泣而呼天,磨笄自殺。後人哀之, 名其山為磨笄山。」
曬甲石 在廣昌縣南七十里,楊六郎曬甲於上
澤州
[编辑]「睡鶴石」 在澤州東南隅李鶴鳴宅內,其形類鶴,故 名。
《河南通志》
[编辑]河南府
[编辑]啟母石, 在登封縣北嵩山之麓,古云塗山氏所化。 漢武帝祀中嶽,見啟母石,遂令建廟。
南陽府
[编辑]仙人石, 在桐柏縣西南四里。相傳有道士昇仙於 此,因名。石有遺文,世莫能識。
望夫石 在新野縣北二十五里白河岸。世傳一婦 送夫從戍至此,別後其婦望夫佇立忘歸,久之化為 石,故名。
《陝西通志》
[编辑]西安府
[编辑]落星石 在興平縣治內。晉穆帝時,有星隕縣西南 汙澤,化為石,色黃白,形如甕,高五尺。唐韓琮為興平 令,移置縣齋。
「佷石 在臨潼縣始皇陵北里許。始皇遠採,將致之 驪山,至此不復動。石形似龜,高一丈八尺,周圍十八 步。」皇甫湜有《佷石銘》。
石鏡, 在盩厔縣境,嶺半有石方丈餘,瑩明如鏡,遠 照長安。今樵者鎚暗矣。
六石人。 《長安志》云:渭南縣東南有六石人,趙石勒 所造。西魏入關,移石人於府門外,經宿仍歸本處。今 縣東十五里有二枚,東北一里二枚,東南七里二枚。 羊公石榻, 在華陰縣車箱谷中,石室有石榻,修羊 公常臥於上,石榻盡穿不食。漢景帝問之,公不答,即 化石羊,其背有字云:「修羊公謝天子。」後置石羊于通 靈臺,羊又去,不知所之。
石磬 在耀州東五里,山出青石,可以為磬。唐天寶 中,採用泗濱之石,遂廢。白居易有詩記之。
西原石鼓, 在三水縣。自秦以來,稱石鼓原,不知石 鼓所自始。今在武帝廟中,高六尺,文多剝落,其可辨 者惟魏文帝太和六年有「艾經、艾程」邑士夫敬謁。政 和六年「尹天覺、張光、李法、石彥政、种浩率胡臨、宰王 仲武、簿張仲恭、尉步子厚、寄居劉直道、緣仲秋檢踏 屯田,恭謁武帝廟,時孝昌乙卯十月三日」等字跡。
延安府
[编辑]石溞。 《名勝志》云:宜川縣北石溞下三里,黃河中流, 有石扼之。蓋禹鑿河導流之處,謂壺口也。《禹貢》壺口 註:在北屈縣北,即今山西吉州。宜與吉相對,止隔一 河,其地面水勢偏重在宜,故土人以壺口為滴溞云。 石溞在原上,近溞,故以此名村。村頭有古碑,書「壺口 佳境,兩省通衢。」蓋指石溞下水南渡口也。又按《水經 注》:「數里之外,便覺霧雨霑人,則水勢排空,迅如箭括, 其高九里」之言不虛矣。縣北之縣,指郭下,非今縣治。 馬戰石, 在葭州城西里許,石上有馬蹄跡,深三寸 餘,傳為古戰場。
轆轤石 在葭州東南八十里拍窊山頂半露其形, 酷似轆轤。
鳳翔府
[编辑]金錢石 在郿縣陽峪谷。其形上如屋室,下如碾盤, 傍臨深淵,用手搖之即動,視之隱然有金錢。
磻溪釣石 在寶雞縣東南磻溪谷中。溪邊有石,下 細上鉅,俯臨溪中,故老相傳,為太公釣魚處,石上有 兩膝所著跡。按太公釣臺有三,在河南新安城東者, 一今去水數丈許;一在咸陽城西,土屹然不崩;一在 寶雞蟠溪,其遇文王處乃磻溪也。
《磻溪石室》, 在寶雞縣南六十里磻溪谷中。東南隅 有石室,蓋太公所居,其水清冷神異,北流注渭。蘇東 坡有詩。
石雞, 《辛氏三秦記》云:「寶雞縣陳倉山有石雞,與山 雞各別。趙高燒山,山雞飛去,而石雞不去,晨鳴山頭, 聲聞三十里。或謂是玉雞也。」
漢中府
[编辑]石鼓 在褒城縣北四十五里龍江側,有石鼓,形圍 一丈,擊之有聲。與此相對者有石蝦蟆,高六尺許,其 質生成,儼如雕琢。
石鏡, 在褒城縣蕭何堰石門之上,可燭鬚眉。杜甫 詩云:「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冥寞憐香骨,提攜近 玉顏。」
石筍 在寧羌州西北百里,有石聳立如筍,高三丈。 石鐘、石鼓, 俱在寧羌州五丁峽內,去州北五十里, 兩崖東西峙立,人自中行。一石似鼓,懸於東崖畔。一 石似鐘,懸於西崖畔。其「石鼓,明隆慶中取下,鑿為兩 截,作二石鼓,置州儀門內。」
石牛 在寧羌州五丁峽內,有石牛十二頭。一云「五 頭」,即秦惠王所造,以紿蜀者。今在蜀鄧艾廟內,復遷 聖壽寺。
===鞏昌府===七星石 在會寧縣南五里。出石虎山坡,越十數步, 若北斗之狀。傳聞有礙農耕,移石於河,來日復在故 處,因名曰「七星石。」
石鼓崖, 在伏羌縣南七十里朱圉山梧中,聚其石, 不擊自鳴,鳴則兵起。漢成帝鴻嘉三年,天水冀南山 有大石自鳴,聲隱隱如雷,有頃,止聞于平襄二百四 十里,野雞盡鳴。石長一丈三尺,廣厚略等,在崖脅,去 地百餘丈。
仇池石 在徽州仇池山。宋蘇東坡得之,以為希代 之寶,有詩。
分心石 在秦州卦臺東北,渭水中流,有石屹然卓 立,曰「分心石。」水漲不減,水落不增,若與水浮沉。其形 旁實中虛,似柱似筍,約長一丈五尺。
興安州
[编辑]鴛鴦石, 在紫陽縣西五里漢江濱,石作雌雄狀。舊 在洋縣鴛鴦壩,順流止此,漁人識之。
望夫石 在紫陽縣西南八里。舊傳有婦人,其夫從 戍,朝夕登望,後化為石。《李素詩》云:「望夫化石立山根, 何事人間處處存。漢廣汝墳風化遠,乾坤留此媿鶉 奔。」
《江南通志》
[编辑]常州府
[编辑]「靈石」 在武進縣南店石村古祠前,形如柱,微露於 地。舊傳有取之者,風霆大震,遂止。
「金鵝石」 在江陰縣沙山,山頂列阜三十有三,中一 石廣五尺許。相傳「嘗有金鵝立其上,足跡隱然猶存。」
安慶府
[编辑]「望湖石」, 在桐城西門外,黃庭堅讀書坐此,望團亭 等湖。
「傳衣」石, 在太湖縣司空山,二祖慧可傳衣與三祖 處。
憩錫石 在宿松佛坐嶺,去縣西南五里,其石如椅。 五祖弘忍偶跏趺於上。聞龍湖水腥,有「生平不愛魚 池水,風動波聲也帶腥」之句。
《且記》石 在宿松縣嚴恭山,五祖欲卓錫其地,曰:「此 處有千年山,無千年水。」乃抱一巨石置之,曰:「且記於 此。」
徽州府
[编辑]產龍石 在黟縣東山石燕洞,其石劃然兩開,各有 首尾鱗爪,蓋龍孕石中,石破而龍出。
寧國府
[编辑]紫陽題石 在太平縣長壽鄉獅山,有平石丈餘,朱 文公過訪,孫覿題「秀陰」二字勒其上。
池州府
[编辑]定城石, 在石埭前街中。方二尺,長一丈二尺。相傳 郭璞遷縣,立此石以主之也。
轆轤石 在石埭,舊儒學碧瀾亭上。激水旋轉有聲, 則為賢士科名之兆,後以流沙壅沒。
盧州府
[编辑]龍爪石 在六安城西,巨石臨水,上鐫「龍爪」二字,點 畫大如斗。諺云:「龍爪見,狀元出。」
《浙江通志》
[编辑]杭州府
[编辑]三生石 在錢塘縣下天竺寺後山。唐李源與惠林 寺僧圓澤友善,同遊三峽。澤亡期後十三年見於杭 州葛洪川畔。後如期至,忽聞牧童隔水呼源,乃圓澤 也。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 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歌畢,拂袖而去。石之中 峰有篆刻「三生石」三字,傍石題名甚多。
壽星石 舊名「落星石」,在錢塘門外巨石山南嶺謂 之「青山」,頂有二圓石,湖中望之若星墜焉。
纜船石 在錢塘門外。陸羽《武林山記》云:「錢塘門至 秦王纜船石,俗呼西石頭。北關僧思淨刻大石佛於 此。」舊傳西湖本通海,東至沙河塘,南向,一岸皆大江 也,故始皇纜舟於此。
「神運石」 在錢塘縣,高可六尺許,奇怪兀突特立。簷 下。有木香一架,穿繞竅竇,宛若蛇盤。
「一片雲石」 在錢塘縣風篁嶺上,高可丈許,青潤玲 瓏,巧若鏤刻。松磴盤屈,草莽間有石洞,堆砌工綴,巉 巖可賞。
降魔石 在錢塘縣南高峰山椒。相傳昔有魔怪為 神人推墜,以石鎮之。石大十餘丈,高三丈有奇。 聽泉石 在錢塘縣靈峰山。澗壑之間,岡阜茸翳,林 木蔽虧,泉石妍秀,真靈區異境也。山人張萬言礱石 聽泉。明錢塘周詩為記。
將臺石 在新城縣昌西鄉下港口。山臨大江,與狀 元峰並峙。上有石壁重重,俗傳謂「宋時觀兵於此,故 名。」
石城, 在於潛縣天目西尖之西南岸,章村之鄰境, 高數丈,南北五十餘丈。其外可履,內深邃,不可入,若 城之大小塹。《王桃古記》云:「昔人捕獵,阻雨於石城之外,見林間白桃一顆,摘入手如冰,忽又變紅,其熱如 湯,遂采大葉包之,藏於布囊中,下山捫之猶存,及至 家,止存木葉。」
石門 有二,在於潛縣天目半峰嶺,東西各一,高者 二十餘丈,小者百尺。自張公舍眺之,兩扉對峙,一山 之絕致也。
《新婦石》, 一名「望夫石」,在於潛縣天目西峰半山之 中道而東昂立,勢高五丈,天然人形,與東目《新郎石》 相對。
望江石, 在於潛縣天目雲封菴之右隴,軒然特立, 高約百餘丈,下銳上豐,須編梯級乃可登。遙望浙江, 如一帶海門,日上紅光耀目。
秦皇石 在昌化縣西二十四里百丈山下,兩石對 峙,高三丈餘。相傳秦始皇東遊,登會稽,欲作石橋,跨 海嶼觀日出處。使神人驅石,行不速輒鞭之,此二石 乃驅之不去者。
石鏡 有二,一在昌化縣照金巖,一在縣西南三十 五里龍鬚嶺後。瑩徹可鑒,明則霽,昏則雨,為居人占 候。陰晦之夜,光燭如月。昔有夜盜刈人麥者,鄉人嗔 石光為盜,便眾紛然斧鑿,以穢物污之,遂昏晦數十 年矣。近年夜光間發,而明終不繼,惜哉!
小石門 在昌化縣西北五十里,兩崖如門,高倚霄 漢,仰觀者驚心奪目。門僅可通人出入,其中流泉渺 渺,循門而出,亦邑中之絕勝也。
湖州府
[编辑]石臺 在歸安縣安福鄉埭溪口。平地突起一石,高 四五丈,周圍十餘丈,仰視巉巖,不易登扳。旁有廟,名 「石虎」,或有鑿其石者,虎遂咆哮有聲,驚者辟易。 《石簣》 在烏程縣弁山東麓。高數丈,殷康欲開,會風 雨而止。
石林 在烏程縣弁山太陽鄔,宋尚書左丞葉夢得 所居也。有屋一區,榜曰「石林精舍」,堂曰「兼山」,軒曰「負 日」,曰「濟雲。」前有池以聚眾泉,曰「碧林。」有東西兩巖,其 東有二亭,曰「巖居」,曰「真意。」又有東堂,曰承詔。堂後有 石,環立如林,最為殊勝。上有亭,據險以望太湖,曰「知 止。」西有菴,曰「靜樂。」又有堂在精舍之前,曰「求志」,在西 山之下,曰「從好。」
寧波府
[编辑]𩰚雞石 在慈谿縣東北三十里大蓬山間,高五丈 餘,左右二崖對峙,如𩰚雞狀,故名。 石臺 在慈谿縣西南五十五里白巖山之麓,石臺 三層,高五丈,其中虛擎如鼎,足傍石間有膝印,又有 五指足蹟,苔蘚不蝕。相傳昔有仙人於此,恐臺欹危, 傍以肩正之,中添一小石以支之,靈蹟見在。
《石雪》 在慈谿縣之十五都,清溪如帶,中有二石龜, 一上一下,首足儼然,瀑布一泓,從山石噴沫,遠望如 遙空飛雪,故以名焉。
石門 在慈谿縣「石門寺之西三里許,縱橫巨石,如 舟、如魚、如人、如馬,橫亙溪中。石盡,仄徑而入,洞石如 門,高十丈餘,洞廣二丈,深可十丈,上有懸瀑,下有石 潭,莫測深淺,傳為孔君殷攝龍致雨處也。」
紹興府
[编辑]磨鏡石 在山陰縣鏡湖邊。任昉《述異記》:「世傳軒轅 氏鑄鏡於此。」今址尚存。石畔常潔,不生蔓草。
石船石帆 《郡國志》:「塗山有石船,長一丈,云禹所乘 者。」《十道四番志》:「聖姑從海中乘石舟,張石兜帆,至此, 遂立廟,廟中有石船。」《會稽記》:「東海聖姑乘石船,張石 帆至,二物見存。廟中。」蓋江北禹廟也。
飛來石 在會稽禹穴側。世傳自安息飛來,上有索 痕三條,唐宋名賢多題名其上。
疊石 在新昌縣東七十里,三石疊起,側臨清澗,下 有石盤承之,並天成,非人力也。其地名「疊石村。」
台州府
[编辑]天然石 在黃巖縣沙埠,朱子大書「天然」二字,今徙 置冠山。
石鏡 在寧海縣北八十里西張山,一名「桐樹鏡。」闊 二尺,長如之,其形四方明徹,物莫能遁形焉。
響石 在寧海縣朱嶴五里許。往來行者以石扣之, 清亮作磬聲。相傳自唐宋以來有此,移之他處無聲, 仍還故處復響。
茶寮天塚石 在太平縣茶寮山。世傳有人鋤山得 物,狀如鐵窗,呼其黨劚之,見金棺有光,忽雷雨暴至, 勢若推山裂石,眾驚走。明日詣之,岌然石也。于是相 與封植,號「天塚」云。
金華府
[编辑]羊石 在金華縣東北臥羊山,「晉黃初平,叱石成羊 處。」
嚴州府
[编辑]石船 在建德縣東二十五里。長一丈五尺,其狀如 船,故名。舊《志》:在胥口半里瀕江叢石中,長一丈有半, 宛然小舟也儡石, 在建德縣儡石巷水。石上有銘曰:「偉哉儡 石,作鎮此州;顯晦以時,災祥實由。制服貔彪,消殄巨 蟊;桑麻遍野,谷麥盈坵。千億萬年,世沐洪庥。」
鶴迹石 在淳安縣東北一十五里,石高五丈許,上 有鶴跡,長徑尺有餘,傍有馬虎跡。相傳兄弟方、儲三 人各乘一物遊此,非鐫石者,亦仙蹟云。
愨頭石 在遂安縣南八十里,屹然臨水,高十丈,廣 八丈,形似愨頭,故名。
石柱, 在遂安縣南八十里,狀如柱,聳立山麓,高數 丈,圍丈餘,行者險之。
石船 在遂安縣南八十里,屹然中流,其狀如船,長 四丈餘,尾懸一石舵然。
處州府
[编辑]鼎湖石 在縉雲縣東二十里許,曰獨峰,曰玉柱峰, 又名丹峰。前臨練水,後迫步虛。謝靈運《名山記》:「縉雲 山旁孤石屹然干雲,三百餘丈,三面臨水,周迴百六 十丈,頂有湖生蓮花。」《乾道括蒼志》:「黃帝鑄鼎荊山下, 既昇天,後因名鼎湖。」又云:「黃帝乘火龍飛昇,小臣扳 龍髯墮地。今山谷間有龍鬚草,有火龍墩。」
《江西通志》
[编辑]南昌府
[编辑]試劍石 在奉新縣西八十里,有巨石中分,相向如 削。舊傳許真君逐蛟,嘗試劍於此。
銅鼓石 在寧州西南武鄉大溈山,石屹數丈,形類 銅鼓。今因其形勝建守備營。
抱子石 在寧州東十五里修水之濱。石狀如人,屹 立,前有小石二,故名。
燃石, 晉豫章有石,以水灌之則熱,以鼎置其上,灼 食即熟。雷煥入洛,齎此石,問張華,華曰:「所謂燃石也。」
饒州府
[编辑]寶石 在浮梁縣里仁鄉。二石如珠,一峙潭心,出水 丈許,一蹲沙際,又名飛來石,俗云「公母石。」
會仙石, 在浮梁縣北三里鑑潭之西,壁立水際,上 可坐十數人,云「仙人長嘯吟其上。」
蛇口石 在浮梁縣南三里,一石屹抗河中,《堪輿家》 言「石上建鐵塔最妙。」或建浮屠於石之東,以朿水口, 亦勝。後以東邊址薄,遂建於西。
雷石 在德興縣東十都。深潭中突起一石,周圍丈 許,相傳雷化為石。
雙魚石 在安仁縣南三十里,兩石宛然若魚泝流 而上。舊傳能壞坡堰,因鑿其首。
廣信府
[编辑]婦石 一名「緝女石。」郡西三十五里石橋鄉,山頂圓 如毬,又名「毬山。」
釣臺石 在永豐縣東十里東懽橋上有石巍然,上 可坐十數人,形類釣臺,故名。
紅羊石 在鉛山縣北十里梅家渡上。山巔怪石十 數,或坐或立,若羊然。
九陽石 在鉛山縣西北三十五里汭口沿溪九山 相連,無林木,色如生鐵,狀如覆釜,以九數得,今名 「神石。」 在弋陽縣東南百餘步,橫出大溪,捍截奔流, 縣治賴此無衝潰之患。
潭石 在弋陽縣上游十里許。其源東出鉛山分水, 北至玉山鎮頭,演迤下流數百里,至是合之濠,匯而 為重潭,潭中多異石。
仙人石 在貴溪縣北孝思鄉。面瞰溪水,背負斷山, 屹立若鐘形。其腹為巨洞,相傳有仙居焉,故名。偽漢 陳友諒陷信時,民爭寨其巔,遺跡今存。
仙桃石 在貴溪縣南八十里。日映紅鮮,其形如桃。 清流石 在興安縣岑嶺,泉流甚清,舊刻「清流」二字 於石,有亭。知縣劉一貫建。
南康府
[编辑]德星石 舊云落星,在府南二里湖中,即層城也。舊 傳有星墜水,化為石,高五丈許。宋蔣之奇詩:「今日湖 中石,當年天上星。」蓋一郡印星也。
華葢石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尋真觀前。朱文公名 以「華葢」,仍書「風雩」二字。 《醉石 山疏》:在濯纓池下谷中。高三四尺,亦謂之砥 柱石。淵明飲酒,醉臥其上。
九江府
[编辑]「八角石」, 元李忠文公黻死節之處。徐壽輝陷江州, 黻與巷戰,賊刺墜馬而死,遂葬於此處。周圍石闌,至 今猶存。
建昌府
[编辑]黿曬石 在南城縣東二十五里庵潭之北。天色晴 霽,有黿曬於上。
曬禾石 在府城東四十里。每秋穫,鄉人曬禾其上。 宋紹興間,雷震石裂,成四大字,縱橫交錯,不可曉摹, 鏤板傳世。有道人視之曰:「此介我黍稷字也。」眾熟視 之,率以為然,自是郡境屢豐。
僊君石 在南城縣東四十里,出田中,平廣如枰,旁列小石峰數十。
響石 在《南城縣》東五十里。巨石臨路,高數百仞,其 上可坐百餘人,往來笑語聲應答如響。
綿纏石 在南城縣東五十里。石初低小,凡禱者,以 綿一幕纏其上。今漸高大,雖用綿十倍,不能布矣。 龍石, 在南城縣東八十里。李華《記》云:「有龍驤首,曝 鬐於上,人或見之。」
獅子石 在南城縣東九十里,首昂似獅,鑿處猶有 痕跡。
鼓石 在南城縣東北百里,形似鼓腰有痕,回旋,若 繩繫之狀。
紅屏石 在府城西五里,又名赤面。其石高百仞,赤 色。郡治目為「印山。」
玳瑁石 在麻姑山。鄒矩詩:「仙人為玳瑁,化作山中 石。五色成文章,兀坐可容席。矯首雲間鳧,飛來墮雙 舄。」
《磁龜石》, 在南城縣南七十里。池中有石似龜,或曰 「磁也。」
羅漢石 在南豐縣西三十里,古怪巉巖,有圓光二 十四,徑三尺許,石暈隱然,若世俗所繪《羅漢》者。 黃沙石 在新城縣東南二十里,山澗中有石人五 尺許,上有馬跪膝一,傍有蹄跡五,世傳有仙騎馬過 此。
僊人石, 在新城縣東七十里,世傳春月神僊來遊, 人或見之,石上有腳指跡倍常人。
筆架石 在廣昌縣金砂界,三峰屹溪之中,流如筆 架狀。
烏石 在廣昌縣西北一里許,有山,無草木,其色如 鐵,雖天氣清朗,滃鬱如雲堆焉。
佛乳石 在廣昌縣得興里。石壁如乳,流出皆成佛 面。
仙人掌石 在石仙巖,即冷真人委蛻之所。世傳巖 石欲墜,仙人一手撐之,儼然指跡。
撫州府
[编辑]鯉石 在崇仁縣西一十五里。舊傳琴高先生於此 修煉,所乘之鯉化而為石。
虎跡石 在崇仁縣西南四十里。昔王、郭二仙跨虎 憩其上,遺跡尚存。
吉安府
[编辑]牛眠石 在吉水縣北。或傳,「秋高夜靜,有金牛往來 其上,牛跡存焉。」
「試劍石」 在吉水縣東北五十里,元潭崇元觀之後。 世傳許旌陽以是試劍,留觀中。長僅尺許,似銅非銅, 似鐵非鐵。
瑞州府
[编辑]燃石 在府城南四十里羊山上。《宋山川記》云:「上有 燃石,以水沃之即燃,措鼎可烹。」
火石 在府城北。其石黑色如鐵。相傳丁仙姑煉成 者。丁氏覆以亭,世祀之。
珠石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山形如龍,人傳是龍所 戲珠也。
《金石》 在上高縣蜀江中,上有三丫司馬頭《陀鈐》云: 「金石口開丞相出。」
羅漢石 在上高縣東羅漢院側。相傳江漲則隨水 而長,嘗有羅漢見形于此。
仙人石 在新昌縣鳳凰山新會市之溪傍。石上有 巨人跡,云「有仙人騎鶴至此。」
顧淵石, 在新昌縣西南三十里,半入凌江,嶙峋高 聳,為縣之水口山。
袁州府
[编辑]盧石 在東湖上,相傳為唐狀元盧肇家。石奇秀可 愛。宋祖無擇徙置湖上,《無擇詩》云:「選置東湖最佳處, 四面澄波映天碧。倚空突兀無與鄰,頓覺亭臺增氣 色。」
望夫石 在分宜縣西十五里昌山峽水中,地名望 夫堰。《鈐岡志》云:「唐會昌前,有太守鄭公,字望夫,於昌 山下百步修復舊堰,引水自沙湖過李家村,經縣治 北,合騎嶺水以灌田。後人思其德,以字名堰。」
羅漢影石 在萍鄉縣東大安里白鷺坑。宋元符間, 巨石中裂,其聲如雷,一屹立,一墜田間,各有形如羅 漢。
金星石 在萍鄉縣大安里。石如星,有光若金色。 叵羅石 在萬載縣東一里,荷花池東山巖側有石, 高數尺,上有孔,吹之若叵囉聲,迴風入竅亦然。 獅子石 在萬載縣北五里。狀類獅子石,下潭亦名 獅子潭,上鐫「獅巖大德二年春月書」九字,未詳何人 書。
石筍 在萬載縣北十五里。唐南平王鍾傳廢宅有 石如筍,高數丈,俗呼「鍾令公石。」
謝仙石 在萬載縣西四十里,一名「麻鞋石。」上有鞋 跡,相傳為謝仙跡
贛州府
[编辑]石人石 在府城北九十里。相傳都官劉彝舟過,水 涸灘高,榜人甚難之。夜夢石人語曰:「劉賢侯也,吾當 護之。」詰朝解纜,即下灘。
螺亭石: 在府城東七十里。昔貧女採螺為業,暮宿 此亭,為眾螺嘬其肉死焉。殯其傍,化為巨石,螺殼無 數。
龍門石 在雩都縣西南十里。夜有紫氣濛潤騰霄, 歲大比,或聲裂如雷,俗謂「龍門開,必有掇巍科者。」 照鏡石 在信豐縣南一百里,形圓色瑩,日照如鏡。 又有響石,廣丈餘,高數丈,與人聲相答。
羅經石 在興國縣東簾幕嶂前。石上隱然具「子午」 篆文,故里人多習形家言。
聖姑石 在會昌縣南百十里,瀕江如人形,篙師過, 必擲石以卜吉凶。
南安府
[编辑]迴龍石 在府章江近南岸長數丈,背弓起,下空虛, 如龍踴躍,郡人謂「迴龍」云。
鯉魚石 在府治雙牌峽口水中,形家謂為「水口之 鎮」,水稍落,形全見如鯉魚。洪水長,只見魚背高而圓 如籮,故又謂之「籮石。」
浮石 在南康縣西三十里,高二十餘丈,狀如覆鐘 浮水面。宋蘇軾有詩。
實石 去浮石五里許,石形雄踞如虎,高二十丈,連 亙五十餘丈,因踞石岸,又近浮石,故名。
巾子石 在南康縣北三百餘里,山巔有巖,可容五 十餘人,有瀑布數十丈,遠望形如巾子。
筍石 在崇義縣西北一百五十里,有大筍、小筍二 石峙立,大者高百丈,尖峰圓直,小者差低。
《湖廣通志》
[编辑]黃州府
[编辑]牛踏石 在府治中和鄉紫潭河中,石上有牛跡。 「嶮石」 在蘄水縣南五十里蔡家河溪中,有石梁圓 孔,飛泉瀑布直下,常不息。
花膏石 在蘄水縣南三十里,有山險峻,橫鎖溪口。 七星石 在廣濟縣東,石如七星布列。
安陸府
[编辑]掇刀石 在荊門州南二十里。相傳蜀漢關羽往來 荊湘,屯兵於此,掇刀於石,痕跡儼然。
德安府
[编辑]洗足石 在府城西一里,山麓有石瀕溳。《方輿記》:「五 代周世宗微時,隱水西寺,濯足于此。」
襄陽府
[编辑]擦擦石 在府治西南五里。襄人率以三月三日臥 擦其上,謂免災患。
筍石 在南漳縣北五十里石門寺內,石上生成玉 兔,望月又有筍紋數莖。
衡州府
[编辑]沖退石, 在衡山縣南岳朱陵洞,上刻「沖退醉石」字、 「壽」字。石, 在衡山縣南岳,字徑丈,宋三山黃桂書。
靖州
[编辑]觀音石 在綏寧縣東八十里。山頂有石如大士形, 因名。
《福建通志》
[编辑]福州府
[编辑]越王石 在府城南。按《劉宋虞愿傳》云:「在海邊,嘗隱 雲霧間,惟太守清廉,乃得見。愿往就觀,清徹無蔽。」 琴石, 在候官縣越王山,為越王鼓琴處。曰金雞井, 曰飲馬池,今廢。明王聰詩:「屠龍人去山河改,衰草寒 鴉起暮愁。」
龍跡石 在候官縣興城里。唐廣德中,風雷驟雨,有 龍從石上飛起四尺,深可數寸。里人祈禱於此,林諝 為之記。
「越王禁石」 在長樂縣東方。石周圍十丈餘,產紫菜, 味甘而纖細。閩王審知時,禁民私採。
太原石 在永福縣東十一都。唐令尹王氏有詩刻 於巖上,云:「何事潘郎重別緣,君心未斷妾心懸。太原 灘下相思處,猿叫青山月滿船。」詩巳磨滅,惟「太原」二 字墨跡猶存。
天寶石 在福清縣石竺山下。乾道三年,居民夜半 聞山下聲震如雷,旦視山頂有大石方九丈,飛落半 腰,間有碑云:「天寶石移狀元來。」天寶,即邑境石坡名 也。是歲,蕭國樑果魁天下。
建寧府
[编辑]步罡石 在崇安縣虹橋北。昔有黃巫學禹步法于 此,石有足跡。
新州海石 在崇安縣。宋紹興間,胡寅謫新州,嘗坐 此作《讀史管見》。及歸自新州,行李蕭然,惟帶此石。
延平府
[编辑]鳳味石 在南平縣。相傳昔有孝子,母思鳳肉成疾, 遇仙指曰:「此石味同」,擊塊煮食之,疾愈磐陀石 在南平縣。方廣丈餘,四山環綺,清泉湧出, 佳木陰森,境絕幽雅。宋李侗、朱熹嘗遊息其上。 珊瑚石 在南平縣李延平祠街左,色紫黑而潤,有 紋理,高丈餘,狀如人立。
城中街石 在將樂縣。《舊誌》方言:「八斗七星街,古制 大方石八,大圓石七角砌,徑三尺餘,碁布四隅通衢 中。」
七賢石 在將樂縣高灘都。里人余氏世居其旁,相 繼登第者七世,因名。
朝冠石 在沙縣太史溪東,狀如朝冠,故名。明嘉靖 三十年大水流來,石上有「《馬小十一子》。政和二年十 二月十八日記」十六字。
青印石 在尤溪縣宣化門前平水灘。唐異僧黃涅 槃過於此,留偈云:「塔前青印見家家事筆硯。水流保 安前,尤溪出狀元。」先是,尤溪未有登第,自宋林積登 慶曆進士第,邑人始知學。逮宣和中,士風漸盛。南渡 後,青石如印,則比屋絃誦矣。石高丈餘。
莊濠石 在順昌縣南龍湖都水濱,石上有「莊濠」二 字,大徑數尺,舊隱於沙。
仙字石 在順昌縣秋江渟渟,字形隱隱如篆,世以 為仙書云。
浮玉石 在順昌縣,與仙字石對,有「浮玉」二字。秋水 靜沉,則字見焉。
龜石 在順昌縣北。龜石初隱於沙中。宋崇寧間,有 術士云:「石龜見,朱紫滿。」大觀初,洪水漂沙而石龜見, 自是邑人登科出仕者寖盛。今沙壅石隱矣。又縣西 有龜捍於水口,首尾皆見。
石屏 在永安縣北水尾。明知縣李如鴻鐫「乾坤清 氣」四大字於上。
跡石 在大田縣城西。方平二丈餘,石上有巨人馬 跡,故名。
汀州府
[编辑]飛來石 有二:一在府雲驤閣下,一在霹靂巖中。石 不甚高,趺坐大石上。相傳五代時隨風雨飛至。 「石龍」 在寧化縣北五十里靈隱洞下。勢盤如龍,故 名。
石倉 在連城縣石門巖內石如倉,故名。
石鐘 在連城縣石燕巖中。石懸如鐘,叩之鍧鍧然。 聖教石 在永定縣,有石一陰一陽。舊傳仙人驅至, 見有掌跡。
興化府
[编辑]仙人釣魚石 在莆田縣碧瀨溪東。壁立數仞,下闞 深潭,石罅隱隱,有蓑笠鉤影在焉。宋正字方翥有詩。 摩香石 在莆田縣錦亭路南。三石駢峙,相傳大比 年士子以手摩石,聞桂花香則中選。又石上題曰《閩 越心銘》。
邵武府
[编辑]天然石 在熙春山惠應祠,石形如筍。宋郡守張紘 同客張徽鐫詩於其上。紘詩有「雲藏雨意明還暗,水 激溪聲斷復來」之句,徽詩有「幽鳥影穿紅燭去,寒蟾 光落素琴來」之句。
石鼓 在府城東北溪畔。唐開成間,銅川廖懋監邵 武,覽勝溪山。一日雨漲,衝出一石,狀如鼓。懋異之,因 鐫「石鼓」字於上。後懋卒,即葬其右。宋建隆中,顯靈護 國,邑人廟祀之。旁有平翠樓,松竹扶疏,清流環遶,即 八景之「石鼓、松風」也。
雙鯉石 在邵武縣東溪澗中,狀如鯉,即《臺溪八景》 所謂「鯉石春濤」者。
石字 在邵武縣東北石鼓溪中,書「觀瀾有本」四字, 水涸則見。不知誰氏之筆。
石筍 在建寧縣東嶽廟前。高六七尺,如華表,捍門 仙人。棋盤石 在建寧縣金饒山之巔,其大丈餘,上 有棋枰路文可按,湮沒已久。明永樂十九年,僧獨照 建饒山寺,墾闢見之,坐蹟儼然。
漳州府
[编辑]龍門石 在海澄縣三都龍門嶺,石高十餘丈。文天 祥過此,書「龍門」二字勒石。林希元詩云:「翠壁丹崖不 可攀,石門龍過海風寒。擎天力竭忠臣死,千古留題 墨未乾。」
《四川總志》
[编辑]成都府
[编辑]石筍 府城西門外。《寰宇記》:蜀之五丁,每一王死,輒 為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以為墓志。今石筍是也。唐 杜甫詩:「君不見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古來相傳 是海眼,蒼蘚蝕盡波濤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 惚難明論。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為表。今尚存。 石婦, 府城西十五里,昔有婦守節,孝於舅姑,後人 刻石像之。唐白居易詩:「至今為婦者,見此孝心生。不 比山頭石,空有望夫名。」
石犀 府城南三十五里。秦太守李冰作五石犀,沈 江以壓水怪。其後土人立廟祀冰,號石犀廟。唐杜甫詩:「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雖有 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今有其一,在聖壽寺佛殿 前。考《華陽國志》云:李冰石犀一頭,在市橋,即今金花 橋也。寺有龍淵,以此石鎮之耳。
支機石 府城西,嚴真觀舊址。《博物志》:「有人乘槎到 天河,得支機石,歸,問君平蜀人,相傳即此石也。」 五塊石: 府城治南萬里橋之西,有五石相疊,高一 丈餘,圍倍之。相傳下有海眼。昔人嘗起其石,風雨暴 作。
石姥 在仁壽縣治西,跨鰲山上。歲旱,則土人轉徙 之,輒雨。文同有《賦》。
永康石, 在灌縣西三十五里。石白似玉,今名「韞玉 山。」
重慶府
[编辑]「江心石魚」 在涪州鑑湖上流,有石刻雙魚,皆二十 六鱗,一銜萱草,一銜蓮花。有石秤、石斗在傍,現則年 豐。
順慶府
[编辑]石龜, 在廣安州北十里路穴井中有石龜。相傳冬 夏龜能自轉其首,所指之方,歲必豐稔。
石繖, 在廣安州東五里。江之中流有巨石,周圍二 丈餘,中高四垂,狀若繖蓋,因名,俗呼為「石涼繖。」 石船, 在大竹縣西南二百里。溪中有巨石,長一丈 許,宛如船。
敘州府
[编辑]孝子石 在慶符縣南三里。昔隗叔通之母,惡瀕江 水不潔,必得江心水乃食。舟汲苦,迅湍忽湧出一石, 汲水甚便,人以為孝感所致云。
乞子石 在慶符縣西南五十里,兩石對立如夫婦。 《寰宇記》云:「東石從西乞子將歸。」俗云:「人無子,禱之則 應。」
君子石 在冨順縣南八十里。江畔三石,有低昂揖 遜之象,故名。
貞婦石 在南溪縣南七十里。昔有婦人,夫喪無子, 事姑甚孝,強嫁不從。後婦隨沒,其室中忽一大石湧 出,形如婦人,時號「貞婦石。」至今尚存。
馬湖府
[编辑]三丰石 在府城東,江中水涸,見有張三丰書「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八字於石無鐫痕,墨跡如故。
眉州
[编辑]石筍 在州中岩山半,三石突起,其形類筍。宋元徽 中,有異僧入牛頭寺,主僧厚禮之。別去,贈以一鑰,曰: 「後欲見我,當至中岩山見石筍,扣之可以見我。」明年, 寺以低頭佛失珠,主僧馳至筍峰下,扣以鑰,峰裂為 三,乃見異僧,曰:「盜取佛珠江濱,我得之久矣。」主僧喜, 持珠而還。
石譜
[编辑]元武石, 中江元武山中淵中產石,成龜蛇之形, 《雅安奇石》 雅州山門寺殿前有石一株,高近二丈, 周五丈,形如盛開花朵,色青碧如翎羽,號「太湖石。」縣 令許長源愛其瑰特,雨餘翠碧鮮潤,謂宛如天竺、羅 浮飛來之異,因名「飛來。」又雲峰寺殿前亦有石,高丈 餘,周四丈,奇峭若峰。
《米石》 忠州石寶山,一石突,高圓三四丈餘,根狹小, 傍有一孔如盂,通明。其頂相傳「昔有米出其中,日可 食一人,僧日利焉。後以冗穢,米遂絕。」巴縣亦有金田 寺,宋時米自山孔中流出,以供寺僧,今無矣。
松屏石 涪州松屏山,翠聳雲霄,其山上產石,有文 如松形,可製為屏。每雨餘,「青連江練,色映州城。」 青䗫石, 巴縣岷江水邊細密之石,名青䗫石,可作 茶碾。
石龜, 榮昌東有小石溪,溪中有石坑如甕,石底有 天成石龜。安居山亦有鑿石得龜者。
響石 武隆治東關灘叢石中有響石,舊傳高僧過 此談經,而鼓之鏗鏗然,今擊之猶有聲。
諸葛石鼓, 夔州府江岸與《八陣圖》相對,有石鼓,世 傳武侯教戰之鼓。
放光石, 峨眉山放光岩下,有石透白如水晶,形如 馬牙。置之日隙,以手撚之,即成五色雲氣,名曰「放光 石。」
縣署奇石 永寧陳以莊知成都縣日,修葺衙宇,於 土中得石一具,約高三尺許,廣倍之,質理奇崛,狀嵌 空可愛,頂有竅,全體貫通,以水注之,周流噴溢,如濺 珠灑沫然。陳甚奇之,為文以紀,移置內江王邸中。 石芝 成都山人李蓁得一石於版築之家,高尺許, 蟠項垂足,中圍如帶,儼然瑞芝也,名曰「石芝。」
濂溪石, 宋周濂溪判合州時,嘗與人對奕,有一老 人傍觀,口吐涎,香氣襲人。公驚曰:「汝龍也,何故來此?」 老人曰:「何以知之?」公曰:「吾聞龍涎極香,汝口中所落 者是也。」須臾,大雨雷電,老人化龍從溪而去。公取方 石二十四片,鎮溪口,今通曉橋是也試劍石, 昔漢天師轟雷爍電而斬妖魔,擲筆試劍 而弘正法。於此石試「劍,一劈而中分作二,高有數十 丈,在青城山延慶觀北。」
朝天石 灌縣朝天寺,正德末,有遊僧開闢穢址,得 一石,有詩,前已剝落。結句云:「天孫縱有閒針線,難繡 《西川百里圖》。」筆法遒勁可愛。
中江碁石, 唐田真人名大神,字南陽,來隱棲妙山 觀中,能驅絕蛇虺,履水如平地。嘗與二道士奕,撒碁 於江,人取以獻蜀王,旋失去。後又得於玉局洞前石 磐內,自是江中產碁石。
金堂石龍石足跡 「金堂縣華嚴寺後岩上有一石 龍,長數丈,身現二處,鱗甲儼然,爪如古柏根。其下泉 水甚清,歲旱取湫有應。又峽岸有一巨石,足跡長二 尺許,指掌宛然,不鑿而成。」
廣元石文石符石筍 廣元縣有「石崖」二字,乃石中 自然成文。嘉靖中崩出,一面字墜江中,一面字現石 上,歲久不磨,其痕如玉。又江中有大符石,大如棹,上 有文如符,相傳為張道陵所書。人佩之,能祛邪,孕生 男。三岔溝有石筍丈餘,根其直如柱,皆百餘尺,真奇 觀也。
石磬: 彰明縣治南二十里,與大匡山接。李膺《紀》云: 「有石方丈餘,如磬,擊之聲聞數里。」
《石松》 永川縣六十里,古有松化為石樹,被雷擊折 為斷石。上有松紋,節理蒼皺,散臥野中,世所罕見。 仙岩奇石, 資縣治南四十里,壁立萬仞,石室天造, 凝結人形,或住或坐,如舞如憑,大類飛行仙。
雞石, 龍安府石舊壩官道左,黑石白文,其狀如雞, 首尾冠目,儼然俱備。
《鷹石 龍》安平彝鋪有奇石,狀如鷹,蒼羽、白項、黑嘴, 行者望之以為奇觀。
劍石 保寧真武廟小池中一石,長一丈餘,挺然斜 倚,名「石劍。」
瓊鐘石 越巂衛西北六十里,山半有洞,寬廠可容 數十人。崖半懸石一片,長五尺,闊四尺,厚四寸,擊之 有聲,名曰瓊鐘。明初龜壺道士修鍊於此,有詩《留石 壁》云:「北倚峨眉西閬峰,雲間岐路去皆通。冰消玉浪 鳴幽谷,夜靜瓊鐘響太空。嵐擁翠峰秋聳碧,霞侵丹 室曉舒紅。九篇真訣無人得,誰識金懸太素宮。」 繡衣石《仙女鏡》, 開縣北二里,盛山之麓,有大石,方 圓二丈,上有生成錦繡紋,故以「繡衣」名之。南五里山 岩之畔有石方圓五尺許,光彩耀目。凡遇陰雨,其光 遠映,照鑑則絲髮無隱。
《麻山洞石》, 「德陽縣麻姑山,有石洞六,二開,一閉在 江南,三閉在江北,錦水流其中。洞深數丈,石床四,石 人五,石馬三,騎者二。」
掌石 內江蓬瀛山下,雙石屹立,狀如合掌,峻整巨 秀,為一方之奇觀。趙文肅曾為之賦。
笏石 內江沿東江上有石尖挺如笏,名曰「笏石。」清 流時浴而不汙,夏漲奔衝而不變,蓋石之秀者。 金井海螺石 瀘州九姓司地名金井,盤石似螺,往 來人憩息,吹之聲響洪越,人不厭聞。
《廣東通志》
[编辑]廣州府
[编辑]九曜石 在郡城西藥洲水中。劉龑時始鑿西湖,長 百餘丈。九石皆罰罪人,移自太湖及三江所產者。宋 方信孺有詩。歲久湖堙,明嘉靖元年,經略陳峴疏鑿 之,輦石為山,建堂其中。
珠石 在郡城南海中,以形名,屹峙洪濤中,上有慈 度寺,宋李昂英讀書處。寶慶二年,探花及第,廓而大 之,遂稱名勝,後人立祠祀之。張鎮孫續結龍頭會,常 以大魁自期,後狀元及第。東有向陽堂,西有憑虛亭。 燕石 在增城縣西南六十里,下有洞,可坐五十餘 人。
屏風石 在龍門縣城東四十五里,屹立平原,奇花 異卉,四時不斷,為一方之屏障。
韶州府
[编辑]奇石 在郡城西南六十里,旁皆平地,石獨立五十 餘丈。
靈石 在郡城東北一里。高三十丈,圍五百丈,一名 「逃石。」石臨江,奔湍驚瀨,音韻可人,舟經此者,聽玩不 忍去。
屯軍石 在仁化縣西南二十里。平地突起,簇簇如 林,高低異勢,故名「屯軍石」,又名「石林。」
禪龕石 在仁化縣南三十里。臨江有石室,深闊可 二三丈。舊傳有漁人江上,遙見一僧安坐,人皆異之。 後數日莫知所之,石座尚存。
觀音石 在仁化縣南四十里。巨石高數十丈,背江 面山,儼如普陀大士冠纓趺坐之象。其下澄江環繞, 上下往復見之。
潼夾石 在仁化縣南六十里,二石對峙,潼水經其 門,故名。人亦呼「潼溪石。」上有巨人跡,長七尺,遙望宛然。
香爐石 在仁化縣東十五里。石生水上,如香爐。 「當石」 在仁化縣東南二十五里。兩山夾峙,水中有 石突出,高丈餘,舟楫往來多險阻,以石障水,故名。 「書堂石」 在翁源縣東七十里羅江水中。唐邵謁嘗 築室讀書於此,後人立祠祀之。
湞石 在英德縣東二十里,一名賭婦石,東枕湞水。 《水經注》:廣圓三里,挺崿大江之北,盤阯長川之際。其 陽有石室,漁叟所憩。昔欲於山北開達郡路。
牯牛石 在英德縣皋石山,即湞陽峽之下,又名抄 石灘。水勢湍急,石當其中,往來舟楫多為之害。故諺 云:「過得牯牛抄石灘,寄書歸去報平安。」
麻姑石 在英德縣東南。嶙峋偃仰,布列江湄,若牛 馬飲溪。然有孔隙,激湍作聲,清越可聽。
南雄府
[编辑]倉石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方正若屏,高百餘丈,廣 數十畝,輪囷如倉。
金龜石 在府度嶺路旁。其形似龜,故名。上有茅菴, 行人多資此憩息。
惠州府
[编辑]高唐石 在長寧縣虎跳潭中,迴瀾環之,上有石床 丹竈,蓋仙人遊息之地。
潮州府
[编辑]君子石 在鎮平縣招福寺。秀麗峭拔,卓立端嚴。
肇慶府
[编辑]金雞石 《一統志》:「在陽江縣治北小洲上。相傳宋時 有金雞飛立石上,追者至,墜於水,因立廟石側,時有 金雞見。」
斑石 在封川縣城東北三十里。五色錯雜,石斑如 虎。
濯錦石 在封川縣城東南五十里坊場鄉。漢陸賈 南來至此,有池澄澈,因以浣錦,後縫錦裹石,遂名 「聖石。」 在封川縣城南十五里修泰鄉吉羨村。青山 上有仙跡。旱,鄉人引水洗其跡,輒雨。山下有祠。
高州府
[编辑]蟠鼉石 在化州城南十里羅口山池中。高十丈,如 鼉形。
驪珠石 在化州江心。高百尺,形如珠,因龍母乃名。 立石 在化州城西北一里江中突起高二丈,夏水 漲,尤覺露數尺。香山伍瑞龍有詩。
橫石 在化州西北十餘里。條石自西度東,橫江而 過。
廉州府
[编辑]吟石 在欽州城外天洭亭南。下有石窟,陶弼吟眺 處。
釣石 在欽州欽江上,陶弼嘗釣於此。
「醉石」 在欽州城東一里。陶弼每置酒酌於其上,必 醉方止。諸名賢有詩。
瓊州府
[编辑]龍見石 在樂會縣城西北十五里,狀如龍首,山脊 半里皆黑石,崚嶒疊出,若龍鱗然。
《和尚石》, 在崖州城西黎伏鄉。雨後苔蘚青綠,宛若 袈裟。
仙槎石, 在感恩縣東北八里許。其石長百餘丈,廣 數丈,橫亙水上,望之如浮槎然。
羅定州
[编辑]企陽石 在州城東南五十里。平岡突起一石,高三 十餘丈,長半里,白色平圓,狀若玉屏,為州八景之一。 鵝抱石 在州城東南五十里,高七十丈,巔有小石, 狀類鵝,置石懷抱之中,故名。上有仙人腳跡印於石 面。
大牛石 在東安縣,與伏犀山斜峙相望。隔半里許, 峭壁如削,平面白色,又名「白面石。」中有巖竅,呼之響 答,如人應聲,移時乃絕。
獅子石 在東安縣城四十里。石形如獅,蹲踞路旁。
《廣西通志》
[编辑]桂林府
[编辑]石棋枰 在隱山朝陽洞內,孫抗詩「片石充棋局」是 也。
平樂府
[编辑]鯉魚石 在恭城縣東,橫亙江中,形似魚。
梧州府
[编辑]白鶴石 在懷集縣白鶴山上有三石如鶴。
獅子石 在博白縣,平地拔起如獅。
景星石 在北流縣寶圭洞,山頂孔穿,望之如星。 六穿石 在陸川縣城北十里,壁立如碑,上穿六孔。
潯州府
[编辑]石羊 在貴縣西山南,岩名「石羊」,相傳神仙騎羊入 山,仙去而羊化石。
金牛石 在貴縣。周穆王時,九日,天上金星飛墜龍 山口。時亢旱,人物瘴疫,求禱此石乃愈。邑人奉為香火。今廟圮石存。
南寧府
[编辑]慈烏石 在新寧州城東一里。州龍過脈,黑石星布 於田,如烏聚止。
太平石 在新寧州,有一岩甚高大,岩口有石筍倒 垂,如天蓬樣。
《雲南通志》
[编辑]雲南府
[编辑]神犬石: 在晉寧州。相傳,阿育王子至德,追龍馬至 落鐙山,二犬隨之,皆化為石。今跡尚存。
曲靖府
[编辑]石羊 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其形如羊。相傳有人 暮夜見羊食禾,追斷其首。次日視之,石也。
臨安府
[编辑]砌碌石 在石屏州西五畝,寨石高七尺,左右各一, 高四尺,如犬逐鹿狀。
龍馬蹄石 在石屏州西北百餘里。高四丈,圍六尺, 有馬蹄跡。傍有四小石,禱雨輒應。
「三異石」 「在寧州西十里,一類人足,一類硯池,一類 棋盤。」
石杵臼, 在蒙自縣東三十里,土人戲舂之,不可動。
澂江府
[编辑]貼金石 在路南州東三十里。相傳昔廣西蠻長欲 有所圖,過此,石忽有聲,蠻長祝曰:「事成當飾以金。」果 如所祝,因以金箔貼之。
《石龍》 在江川縣外,有石如龍,因名。
武定府
[编辑]三石塔洞 在武陵西山頂有石如塔,洞內石盆漬 一異石,狀如鐘,色若玉。
廣西府
[编辑]《李璜石》 在《師宗州》江外阿寧鄉魯石白村。昔李璜 奏請改土設流,瓏氏不得與州事,因避居江外,攜師 宗一小石置道傍,祝曰:「如璜為私,此石消滅;如璜為 公,此石昂藏。」今其石果巉巖特立。
石龍馬, 在彌勒州西南二十五里紅石巖。傳云「昔 有龍馬至此,化為石」,土人視其色之黑白,以卜陰晴。
大理府
[编辑]婦負石 在府城南和陽鋪。昔漢兵至境,見婦人負 大石,眾咸驚異,戒勿露刃,但略其地為葉榆縣。後人 祀觀音像於上焉。
觀音石, 在府三塔寺南,上有楊黼八分書志之。 「地符石」, 在雲南縣西三里。石上有鳥篆,赤如丹砂, 人莫能辨。
天鼓石, 在《浪穹縣》西山半,高四尺,方一尺五寸。段 氏時,有高僧鑿底為孔,欲函己骨。及茶毘日,有天鼓 鳴。
《占農》石 在浪穹縣鳳翔鄉。石竅中有物如蛇,見首 則年豐,見尾則年歉,見腹豐歉半之。
永昌府
[编辑]濟旱石 在騰越州北二里土山上。石形如丸,周丈 許,舊傳高僧摩迦陀所遺。天旱禱雨,以石浸龍池,雷 雨輒應。
楚雄府
[编辑]金蟾石 在府城西八里鳴鳳山,有盤石,高五尺餘, 闊倍之,裂隙處僅可容指,內稍闊深不可度。有物如 蟾,絢金色,隱見不常過者。每以銀及貝投之,或視或 銜,然罕得見。
響石 在府雲泉寺,擊之鏗然有聲。明正德中,使錢 能取去。
龍神石 在鎮南州力戈村。相傳,元初,有龍出巨石 中,化為嬰孩。術士過之,聞啼聲而見,抱歸,行二里,風 雨忽作,遂成一石。土人立廟奉為神。至今巨石孩形 尚存箐中。
神石 在南安州鳳凰山巔。高數丈,形狀怪異。土人 每歲以金貼其頂,有禱即應。
黑石 在南安州。元泰定間,大星隕於𥔲嘉之黑初 山,化為黑石,狀如東瓜,上有點如星,擊之鏗然有聲。 人不言,舉之則動,言則弗動。土人以為怪,積薪焚之, 雷雨交作,眾懼而止。明嘉靖間,知縣楊江永移置土 地祠。
馬蹄痕石 在廣通縣西清和鄉,崇巖上有六七馬 蹄痕,或鑿之,經宿仍在。
蛟沙石 在廣通縣西五十里土江河弔索洞。每春 暮雷雨,有老黿據河石吐涎。土人先炊熱飯甑,急取 蒸之,皆成硃沙,少緩則化為土矣。
姚安府
[编辑]「白饅石」 在羊蹄江上,有白石如饅首,有泉,盛旱不 涸。武侯南征,軍人遇除夕思鄉,武侯指泉為酒,化石 為饅,以給軍士。
鶴慶府
[编辑]象跪石 在府北八里。元世祖自麗江至此,象跪不行,因名。
順寧府
[编辑]中阿山銘石 明正德初,土人於中阿山得石,方逾 一尺,上有銘曰:「襟滄江,帶錫河,為崑崙山冢子,厥名 曰中阿。」餘字俱不能辨,不知出何代。
蒙化府
[编辑]石箭 在蘭滄江巡檢司北二里許,有石長七尺,徑 二尺,上銳如鏃,下圓如幹,相傳武侯之遺。
盟石 在府北二十里。張樂進求讓國,細奴邏邏祝 曰:「我當得國。」劍砍入石,劍果入石三寸,今石上猶有 劍痕。
《貴州通志》
[编辑]貴陽府
[编辑]《石譜》: 在府城南白納司。平地突起奇石,類聚群分, 攲整橫斜,千態萬狀,足供繪圖,郡人吳宗藩目之以 《石譜》。下有清泉,隆冬不涸,竹樹森陰,遊之忘暑。 犀牛石 在府城西一里,昂首田中,如犀牛狀。 《船石》: 在貴筑縣城東二里牛渡河邊,長數丈,宛然 桅舟,野泊登之可以命酒。
倒影石 在貴定縣屬太平伐司東五里許。山石壁 立,明如懸鑑,數十里內村落田瓏,樹木泉水皆倒映 於上,觀者駢闐。土人苦之,加以划削,遂失其光。 石龍 在貴定縣南壩河高家崖下,澗旁有石,形如 雙龍,角爪鱗甲皆具,每雷雨交作,勢若生動。
安順府
[编辑]飛來石 在府東二十里一洞內,石形如佛者九。其 一在城東十里。相傳十佛飛來,其一追隨不及,故獨 後云。
斷石龍 在普安縣西,有石岡,蜿蜒如雙龍。俗傳昔 有繡衣使者按部道經其旁,遙聞鼓吹聲,遣人跡之, 乃在石龍下,命工斷之,故名。
虎石 在普安縣東南。石形如虎,相傳為祟,噬民間 畜,相率捕之,乃石虎,因斷其首,遺跡尚存。
驚蟄魚石 在安平縣城南十里,清流環映,梁空以 行,是為普濟橋。去橋流百步,碧漪翠浪,中石齒齒環 列生情。每年驚蟄前後數日,有魚排雲逐隊,藂聚石 邊,莫知其數。土人網之以為樂,因名。
都勻府
[编辑]魚王石 在府城北水中。每春夏水漲,魚皆溯流朝 之,逐亦不去。
思南府
[编辑]大墩石 在府城外東隅。形狀瑰偉,下臨德江。昔人 平其上,作凈修閣,時遊覽焉。石阡知府彭可謙鐫「一 帶清流」四字。
思州府
[编辑]星石: 在府城東七里。產石間有金銀星者,堅潤可 琢為硯。
威寧府
[编辑]飛來石 在府城南。高大如連屋,相傳自烏蒙飛來。 龜石 在大定州城南十里,石磴崎嶇,怪木叢生。一 檜大可數十圍,長可參天。傍一樹離奇夭矯,根夾巨 石,形似龜。土人於此禱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