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6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二十六
隋四〈隋書地理志四〉
坤輿典第六十八卷
輿圖部彙考二十六
[编辑]隋四
[编辑]按隋書地理志南郡 舊置荊州西魏以封梁為藩國又置江陵總管府開皇初府廢七年併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為荊州總管大業初廢統縣一十
[编辑]戶五萬八千八百三十六。
江陵 帶南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郡。長楊 開皇八年置,并立睦州,十七年州廢。有宜陽山。
宜昌 開皇九年置松州,又省歸化、受陵二縣入。十一年州廢,又省宜都縣入。有丹山、黃牛山、枝江。
當陽 後周置平州,領漳川、安遠二郡,屬梁藩。開皇七年改為玉州。九年,州郡並廢。梁又置安居縣。開皇十八年改曰昭丘。大業初改曰荊臺,尋廢入。有清溪山。
松滋 江左舊置河東郡。平陳,郡廢。有涔水。長林 舊曰長寧縣,開皇十一年省長林縣入,十八年改曰長林。
公安 陳置荊州。開皇九年省孱陵、永安二縣入。有黃山。有靈溪水。
安興 舊置廣牧縣,開皇十一年省《安興縣》入。仁壽初改曰《安興》。又有定襄縣,大業初廢入。
紫陵 西魏置華陵縣,後周改名焉,其城南面。梁置鄀州,又置雲澤縣,大業初州縣俱廢入焉。有硤石山。
夷陵郡 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後周改曰《硤州》。 統縣三,戶五千一百七十九。
夷陵 帶郡有馬穴
夷道 舊置宜都郡,開皇七年廢。有女觀山。遠安 舊曰高安,置汶陽郡。又周改縣曰《安遠》。開皇七年郡廢。
竟陵郡 舊置郢州。統縣八,戶五萬三千三百八十 五。
長壽 後周置石城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置竟陵郡。又梁置北新州及梁寧等八郡。後周保定中州及八郡總管廢入焉。有敖山。
藍水 宋僑立馮翊郡、蓮勺縣。西魏改郡為漢東,縣為藍水。又宋置高陸縣,西魏改曰滶水。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省滶水入焉。有唐水。
川 後周置,及置滶川郡,又置清縣。西魏改曰滶陂。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省滶陂人焉。
漢東 齊置,曰「上蔡」 ,及置齊興郡。後周郡廢。開皇十八年,縣改名焉。有東溫山。
清騰 梁置,曰梁安,又立崇義郡。後周廢郡。後周又有遂安郡,開皇初廢,七年改名焉。有清騰山。樂鄉 舊置武寧郡,西魏置鄀州。又梁置旌陽縣,後改名惠懷。西魏又改名曰武山。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州廢,又廢武山入焉。有武陵山。
豐鄉 西魏置,又置《基州》及章山郡。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州廢。
章山 西魏置,曰「祿麻。」 及立上黃郡。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縣改名焉。
沔陽郡 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統縣五,戶 四萬一千七百一十四。
沔陽 梁置沔陽、營陽、州城三郡。西魏省州陵、惠懷二縣置縣曰建興。後周置復州。後又省營陽、州城二郡入建興。開皇初,州移郡廢。仁壽二年,復置州。大業初,改建興曰沔陽。州廢,復置沔陽郡焉。監利
竟陵 舊曰霄城,置竟陵郡。後周改曰竟陵。開皇初,置復州。仁壽三年,州復,徙建興。又有京山縣。齊置建安郡,西魏改曰光川。後周郡廢。大業初京山縣又廢入焉。
甑山 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置江州,尋改郡曰汶川。後周置《甑山縣》。建德二年,州廢。開皇初郡廢。有陽臺山。
漢陽 開皇十七年置,曰漢津,大業初改。有沌水。
沅陵郡 開皇九年置辰州。統縣五,戶四千一百四 十。
沅陵 舊置《沅陵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復。
大鄉 梁置
鹽泉 梁置
龍檦 梁置有武山
辰溪 舊曰辰陽。平陳改名,并廢。故夜郎郡置靜人縣,尋廢。又梁置南陽郡建昌縣,陳廢縣。開皇初廢郡,置壽州。十八年改為兗州。大業初州廢。有郎溪。
武陵郡 梁置武州,後改曰沅州。平陳,為朗州。統縣 二,戶三千四百一十六。
武陵 舊置武陵郡。平陳,郡廢,并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置武陵縣。大業初復置武陵郡。有望夷山、龍山。
龍陽 有白查湖
清江郡 後周置亭州,大業初改為庸州。統縣五,戶 二千六百五十八。
鹽水 後周置縣,并置資出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置清江郡。
巴山 梁置宜都郡、宜昌縣。後周置江州。開皇初,置清江縣。十八年,改江州為津州。大業初,廢州,省清江入焉
清江 後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開皇初郡廢,五年置清江縣。大業初州廢。有陽瞿水。
開夷 後周置,曰《烏飛》。開皇初改焉。
建始 後周置業州及軍屯郡。開皇初郡廢,五年置縣。大業初州廢。
襄陽郡 江左並僑置雍州。西魏改曰襄州,置總管 府。大業初府廢。統縣十一,戶九萬九千五百七十七。
襄陽 ,帶襄陽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有鍾山、峴山、鳳林山。
安養 西魏置河南郡,後周廢樊城、山都二縣入。開皇初郡廢。
穀城 舊曰義城,置義城郡。後周廢郡,開皇十八年,改縣名焉。又梁有筑陽,開皇初廢。又梁有興國、義城二郡,並西魏廢。有穀城山、闕林山。
上洪 宋僑立略陽縣,梁又立德廣郡,西魏改縣曰上洪。開皇初郡廢。又梁置新野郡,西魏改曰威寧,後周廢。有亞山。
率道 梁置
漢南 宋曰華山,置華山郡。西魏改縣為漢南,屬宜城郡。後周廢武建郡及惠懷、石梁、歸仁、鄢等四縣入,後省宜城郡入武泉。又梁置奉南郡,後周并武泉縣俱廢。有石梁山。
陰城 西魏置酇城郡,後周廢。又梁置南陽郡,西魏改為《山都郡》,後周省。
義清 梁置,曰穰縣。西魏改為義清,屬歸義郡。後周廢郡及左安、開南、歸仁三縣入焉。又有武泉郡,開皇初廢。有祖山、靈山。有檀溪水、襄水。
南漳 西魏併新安、武昌、平武安、武建五縣置。初曰重陽,又立南襄陽郡。後周置《沮州》,尋廢,復改重陽縣曰思安。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南漳。有荊山。
常平 西魏置,曰義安,置長湖郡。後改縣曰常平。開皇初郡廢。又後魏置旱停縣,大業初廢。
鄀
舂陵郡 後魏置南荊州,西魏改曰昌州。統縣六,戶 四萬二千八百四十七。
棗陽 舊曰廣昌,并置廣昌郡。開皇初郡廢,仁壽元年縣改名焉。大業初置舂陵郡。又西魏置東荊州,尋廢。有霸山。有溲水。
舂陵 舊置安昌郡,開皇初郡廢。又後魏置豐良縣,大業初廢。有石鼓山。有四望水。
清潭 有大洪山。有淯水。
湖陽 後魏置西淮安郡及南襄州,後郡廢,州改為南平州。西魏改曰昇州,後又改曰湖州。後周改置昇平郡。開皇初郡廢,仁壽初改曰昇州,大業初州廢。又後魏置順陽郡,西魏改為柘林郡。後周省郡,改縣曰柘林。大業初縣廢入焉。有蓼山。
上馬 後魏置,曰石馬,後訛為「上馬」 ,因改焉。有鍾離縣,置洞州、洞川郡。後周州廢。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鍾離曰洞川縣,大業初廢入焉。
蔡陽 梁置蔡陽郡。後魏置南雍州。西魏改曰蔡州,分置南陽縣。後改曰雙泉,又置千金郡。瀴源縣。開皇初郡並廢。大業初州廢,雙泉、瀴源二縣並廢入焉。有唐子山、大鼓山。有瀴水。
漢東郡 西魏置并州,後改曰隋州。統縣八,戶四萬 七千一百九十三。
隋 舊置隋郡。西魏又析置㵐西郡及㵐西縣。梁又置曲陵郡。開皇初郡並廢。大業初,廢㵐西縣,尋置漢東郡。
土山 梁曰龍巢,置土州東西二永寧、真陽三郡,及置石武縣。後周廢三郡為齊郡,改龍巢曰「左陽。」
又有阜陵縣,改為漳川縣。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左陽為真陽,石武為宜人。大業初又改真陽為《土山,州》及宜人、漳川並廢入焉。
唐城 後魏曰㵐西,置義陽郡。西魏改㵐西為下溠,又立肆州,尋曰唐州。後周省均、款、溳、歸四州入,改曰唐州。又有東魏南豫州,至是改為㵐川郡,又置清嘉縣。開皇初郡並廢。十六年改下溠曰唐城。大業初州及諸縣並廢入焉。有清臺山。有㵐水。安貴 梁置,曰定陽,又置北郢州。西魏改定陽曰安貴,改北郢州為款州,又尋廢為溳水郡,別置戟城郡及戟城縣。後廢戟城郡,改戟城縣曰橫山。開皇初溳水郡廢,大業初又廢橫山縣入焉。
順義 梁置北隋郡。西魏改為南陽,析置淮南郡厲城、順義二縣立冀州,尋改為順州,又置安化縣。開皇初,郡並廢,十八年,改安化曰寧化。大業初州廢,改厲城為順義,其舊順義及寧化並廢入焉。有浮山。
平林 梁置上明郡,開皇初廢。有漂水。
上明 西魏置,曰洛平縣。開皇十八年改名焉。有鸚鵡山。
光化 舊曰「安化」 ,西魏改為「新化」 ,後周又改焉。
安陸郡 梁置南司州,尋罷。西魏置安州總管府,開 皇十四年府廢。統縣八,戶六萬八千四十二。
安陸 舊置安陸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郡。有舊永陽縣,西魏改曰吉陽,至是廢入。
孝昌 西魏置岳州及岳山郡。後周州郡並廢。又有《澴岳郡》,開皇初廢。有鳳凰岡。
吉陽 梁置,曰平陽。及立汝南郡,西魏改郡為重城,改縣曰京池。後周置澴州,尋州郡並廢。大業初,改縣曰吉陽。又梁置義陽郡,西魏改為南司州,尋廢。
應陽 西魏置,曰應城,又置城陽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縣改名焉。有潼水、溫水。
雲夢 西魏置
京山 舊曰新陽。梁置新州、梁寧郡。西魏改州為溫州,改縣為角陵,又置盤陂縣。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改角陵曰京山,廢盤陂入焉。有角陵山、京山。
富水 舊曰「南新市。」 西魏改為富水,又置富人郡。開皇初郡廢。
應山 梁置,曰永陽,仍置應州。又有平靖郡,西魏又置平靖縣。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又省平靖縣入焉。有大龜山、安居山。
永安郡 後齊置衡州,陳廢,後周又置,開皇五年改 曰黃州。統縣四,戶二萬八千三百九十八。
黃岡 齊曰南安,又置齊安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黃岡。」 又後齊置巴州,陳廢。後周置,曰弋州,統西陽、弋陽、邊城三郡。開皇初州郡並廢。大業初置永安郡。
黃陂 後齊置南司州。後周改曰黃州,置總管府。又有安昌郡,開皇初府廢。又後齊置產州,陳廢之。木蘭 梁曰梁安,置梁安郡。又有永安、義陽二郡。後齊置湘州,後改為北江州。開皇初別置廉城縣,尋及州二郡相次並廢。十八年改縣曰木蘭。麻城 梁置信安。又有北西陽縣,陳廢。北西陽置定州,後周改州曰亭州。又有建寧、陰平、定城三郡。開皇初州郡並廢,十八年縣改名焉。有陰山。
義陽郡 齊置司州。梁曰北司州,後復曰司州。後魏 改曰郢州,後周改曰申州,大業二年為義州。統縣五, 戶四萬五千九百三十。
義陽 舊曰平陽,置宋安郡。開皇初郡廢,縣改名焉。大業初,置義陽郡。有大龜山、金山。
鍾山 《舊》曰𨞚後齊改曰「齊安」,仍置郡。開皇初郡廢,縣改曰「鍾山。」有《鍾山》。
羅山 後齊置,曰「高安。」 開皇初廢,十六年置,曰「羅山。」
禮山 舊曰東隨,開皇九年改焉。有關官。有禮山。淮源 後齊置,曰慕化,置淮安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縣改名焉。有油水。
九江郡 舊置江州。統縣二,戶七千六百一十七。
湓城 舊曰柴桑,置尋陽郡。梁又立汝南縣。平陳,郡廢,又廢汝南、柴桑二縣,立尋陽縣。十八年,改曰彭蠡。大業初置郡縣改名焉。有巢湖、彭蠡湖。有廬山、望夫山。
彭澤 梁置太原郡,領彭澤、晉陽、和城。天水。平陳,郡縣並廢,置龍城縣。開皇十八年改名焉。有釣磯。
江夏郡 舊置郢州。梁分置北新州,尋又分北新立、 土、富、洄、泉、濠五州。平陳,改置鄂州。統縣四,戶一萬三 千七百七十一。
江夏 舊置江夏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復置。有烽火山、塗水。
武昌 舊置武昌郡。平陳,郡廢,又廢西陵、鄂二縣入焉。有樊山、白紵山。
永興 陳曰陽新平陳改曰富川。開皇十一年,廢永興縣入,十八年,改名焉。有五龍山。
蒲圻 梁置上雋郡。又有沙陽縣,置沙州,州尋廢。平陳,郡廢。有石頭山、魚嶽山、鮑山。
澧陽郡 平陳,置松州,尋改為澧州。統縣六,戶八千 九百六。
澧陽 平陳,置縣。大業初置郡。有藥山。有油水。石門 舊置石門郡。平陳,郡廢。
孱陵 舊曰作塘,置南平郡。平陳,郡廢,縣改名焉。安鄉 舊置義陽郡。平陳,郡廢。有皇山。
崇義 後周置衡州。開皇中置縣,名焉。十八年改州曰崇州。大業初州廢。有澧水。
慈利 開皇中置,曰零陵。十八年改名焉。有始零山。
巴陵郡 梁置巴州。平陳,改曰岳州。大業初改曰《羅 州》。統縣五,戶六千九百三十四。
巴陵 舊置巴陵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復置郡。華容 舊曰安南。梁置《南安湘郡》,尋廢。開皇十八年,縣改名焉。
沅江 梁置,曰藥山,仍為郡。平陳,郡廢,縣改曰安樂。十八年,改曰沅江。
湘陰 梁置岳陽郡及羅州,陳廢。州平陳,廢郡及湘陰入岳陽縣,置玉州,尋改岳陽為湘陰,廢《玉山縣》入焉。十二年,廢玉州。
羅 開皇九年廢吳昌、湘濱二縣入。有渭水、汨水。
長沙郡 舊置湘州。平陳,置潭州總管府。大業初府 廢。統縣四,戶一萬四千二百七十五。
長沙 舊曰臨湘,置長沙郡。平陳,郡廢,縣改名焉。有銅山、錫山。
衡山 舊置衡陽郡。平陳,郡廢,併衡山、湘鄉、湘東三縣入焉。
益陽 平陳,併新康縣入焉。有浮梁山。
邵陽 舊置邵陵郡。平陳,郡廢,併扶夷、都梁二縣入焉。
衡山郡 平陳,置衡州。統縣四,戶五千六十八。
衡山 舊置湘東郡。平陳,郡廢,并省臨烝、新城、重安三縣入焉。有衡山、武水、連水。
陰 舊曰「洙陽。」平陳,改名焉。有肥水、酃水。湘潭 平陳,廢茶陵、攸水、陰山、建寧四縣入焉。有武陽山。有歷水。
新寧 有宜溪水、春江。
桂陽郡 平陳,置郴州。統縣三,戶四千六百六十六。
郴 舊置桂陽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復置。有萬歲山。有溱水。
臨武 有華陰山
盧陽 陳置盧陽郡。平陳,郡廢。有水
零陵郡 平陳初置永州總管府,尋廢府。統縣五,戶 六千八百四十五。
零陵 舊曰泉陽,置零陵郡。平陳,郡廢,又廢應陽、永昌、初陽三縣入焉。大業初,復置郡。
湘源 平陳,廢洮陽、灌陽、小零陵三縣置縣。有黃華山。有觀水、湘水、洮水。
永陽 舊曰「營陽」 ,梁改名焉,置永陽郡。平陳,郡廢,併營浦、謝泍二縣入焉。
營道 平陳,併泠道、舂陵二縣入。有九疑山、營山。馮乘 有馮水。
熙平郡 平陳,置連州。統縣九,戶一萬二百六十五。
桂陽 梁置陽山郡。平陳,郡廢。大業初置熙平郡。有貞女山、方山。有盧水、淮水。
陽山 有斟水
連山 梁置,曰「廣德。」 隋改曰「廣澤。」 仁壽元年改名焉。有黃連山。
宣樂 梁置,曰「梁樂」 ,并置《梁樂郡》。平陳,郡廢,十八年,改為「宣樂。」
游安
熙平 舊置《齊樂郡》。平陳,郡廢。
武化 梁置
桂嶺 舊曰「興安」 ,開皇十八年改名焉。
開建 梁置南靜郡。平陳,郡廢。
《尚書》,「荊及衡陽」,惟荊州上當天文。自張十七度至軫 十一度為鶉首,於辰在巳,楚之分野。其風俗物產頗 同揚州,其人率多勁悍決烈,蓋亦天性然也。南郡、夷 陵、竟陵、沔陽、沅陵、清江、襄陽、舂陵、漢東、安陸、永安、義 陽、九江、江夏諸郡,多雜蠻左。其與夏人雜居者,則與 諸華不別。其僻處山谷者,則言語不通,嗜好居處全 異,頗與巴、渝同俗。諸蠻本其所出,承盤瓠之後,故服 章多以班布為飾,其相呼以蠻,則為深忌。自晉氏南 遷之後,南郡、襄陽皆為重鎮,四方湊會,故益多衣冠 之緒,稍尚禮義經籍焉。九江襟帶所在,江夏、竟陵、安陵各置名州,為藩鎮重寄,人物乃與諸郡不同,大抵 荊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為制《九歌》,蓋由 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 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櫂 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其迅楫齊馳, 櫂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諸郡率然,而南郡、襄 陽尤甚。二郡又有牽鉤之戲,云從講武所出。楚將伐 吳,以為教戰,流遷不改,習以相傳。鉤初發動,皆有鼓 節,群譟歌謠,振驚遠近。俗云「以此厭勝,用致豐穰。」其 事亦傳於他郡。梁簡文之臨雍部,發教禁之,由是頗 息。其死喪之紀,雖無被髮袒踊,亦知號叫哭泣。始死 即出屍於中庭,不留室內。斂畢,送至山中,以十三年 為限。先擇吉日,改入小棺,謂之拾骨。拾骨必須女壻, 蠻重女壻,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棄小取大。當 葬之夕,女壻或三數十人集會於宗長之宅,著芒心 接籬,名曰「茅綏。」各執竹竿,長一丈許,上三四尺許,猶 帶枝葉。其行伍前卻,皆有節奏,歌吟叫呼,亦有章曲。 《傳》云:「盤瓠初死,置之於樹,乃以竹木刺而下之。」故相 承至今,以為風俗隱諱。其事謂之刺北斗。既葬設祭, 則親疏咸哭。哭畢,家人既至,但歡飲而歸,無復祭哭 也。其左人則又不同,無衰服,不復魄。始死置屍館舍, 鄰里少年各持弓箭遶屍而歌,以箭扣弓為節,其歌 詞說平生樂事,以至終卒。大抵亦猶今之挽歌。歌數 十闋,乃以衣衾棺斂,送往山林,別為廬舍,安置棺柩, 亦有於村側瘞之,待二三十喪,總葬石窟。長沙郡又 雜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 以為名。其男子但著白布褌衫,更無巾褲。其女子青 布衫、班布裙,通無鞋屫。婚嫁用鐵鈷䥈為聘財,武陵、 巴陵、零陵、桂陽、澧陽、衡山、熙平皆同焉。其喪葬之節, 頗同於諸左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