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9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九十五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五十三
金一〈金史地理志一〉
坤輿典第九十五卷
輿圖部彙考五十三
[编辑]金一
[编辑]金南以淮水為界。置中都、五京、十九路。
按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國初稱為內地天眷元年號上京海
[编辑]陵。貞祐二年遷都於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大 定十三年七月復為上京。其山有長白青嶺、馬紀嶺、 完都魯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淶流河、宋瓦江、鴨子 河。府一,領節鎮四,防禦一,縣六、鎮一。
其宮室有乾元殿,天會三年建,天眷元年更名「皇極殿。」 慶元宮,天會十三年建,殿曰辰居,門曰景暉,天眷元年安太祖以下御容,為原廟。朝殿,天眷元年建,殿曰敷德,門曰延光,寢殿曰宵衣,書殿曰「稽古。」 又有明德宮。明德殿,熙宗嘗享太宗御容於此,太后所居也。涼殿,皇統二年搆,門曰延福,樓曰五雲,殿曰重明。東廡南殿曰東華,次曰廣仁;西廡南殿曰西清,次曰明義。重明後東殿曰龍壽,西殿曰奎文。時令殿及其門曰奉元。有泰和殿,有武德殿,有薰風殿。其行宮有天開殿,爻剌春水之地也。有混同江行宮。太廟、社稷,皇統三年建,正隆二年毀原廟。天眷元年以春亭名「天元殿」 ,安太祖、太宗、徽宗及諸后御容。春亭者,太祖所嘗御之所也。天眷二年作原廟,皇統七年改原廟乾文殿曰「世德」 ,正隆二年毀,大定五年復建太祖廟。
興聖宮,德宗所居也。天德元年名之「興德《宮後》。」
更名「永祚宮,睿宗所居也。『光興宮,世宗所居也』。」 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蕭彥良盡毀宮殿、宗廟、諸大族邸第及儲慶寺,夷其址,耕墾之。大定二十一年,復修宮殿,建城隍廟。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有皇武殿,擊毬校射之所也。有雲錦亭,有臨漪亭,為籠鷹之所在。按《出虎水》側。
會寧府,下。初為會寧州,太宗以建都,升為府。天眷 元年,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 都總管。後置上京曷懶等路提刑司。戶三萬一千二 百七十。
舊歲貢秦王魚,大定十二年罷之,又貢豬二萬,二十五年罷之。東至胡里改六百三十里,西至肇州五百五十里,北至蒲與路七百里,東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至曷懶路一千八百里。
縣三:
會寧 倚,與府同時置。有長白山、青嶺、馬紀嶺、勃野淀、綠野淀。有按出虎河,又書作《阿木滸》。有混同江、淶流河。有得勝陀,國言忽《土皚》葛蠻,太祖誓師之地也。
曲江 初名鎮東。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宜春 大定七年置。有鴨子河。
肇州,下,防禦使。舊出河店也。天會八年以太祖兵 勝遼肇基王迹於此,遂建為州。天眷元年十月置防 禦使,隸會寧府。海陵時嘗為濟州支郡。承安三年復 以為太祖神武隆興之地,陞為節鎮,軍名「武興。」五年 置漕運司,以提舉兼州事,後廢軍。貞祐二年復陞為 武興軍節鎮,置招討司,以使兼州事。戶五千三百七 十五。縣一:
始興 倚,與州同時置。有鴨子河、黑龍江。
隆州,下,利涉軍節度使。古扶餘之地。遼太祖時有 黃龍見,遂名黃龍府。天眷三年,改為濟州。以太祖來 攻城時大軍徑涉,不假舟楫之祥也。置利涉軍。天德 二年,置上京路都轉運司。四年,改為濟州路轉運司。 大定二十九年,嫌與山東路濟州同,更今名。貞祐初, 陞為隆安府。戶一萬一百八十。縣一:
利涉 倚。與州同時置。有混同江、淶流河。鎮一與縣同時置。有混同館。
信州,下,彰信軍,刺史。本渤海懷遠軍,遼開泰七年 建,取諸路漢民置。戶七千三百五十九。縣一:
武昌 本渤海懷福縣地。鎮一、八千戶。
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 承安三年,設節度副使。
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東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北至北邊界「火魯火畽謀克三千里。」
合懶路。置總管府。貞元元年,改總管為尹,仍兼本路兵馬都總管。承安三年,設兵馬副總管。
舊有海蔥,大定二十七年罷之。有移鹿古水。西北至上京一千八百里。東南至高麗界五百里。
恤品路節度使,遼時為率賓府,置刺史。本率賓故地。 太宗天會二年,以耶懶路都孛菫所居地瘠,遂遷於 此。以海陵例,罷萬戶,置節度使,因名速頻路節度使。 世宗大定十一年,以耶懶、速頻相去千里,既居速頻, 然不可忘本,遂命名親管猛安,曰「押懶猛安。」承安三 年,設節度副使。
西北至上京一千五百七十里。東北至胡里改一千一百。西南至合懶一千二百。北至邊界幹可阿憐千戶二千里。耶懶《文書》作「押懶。」
曷蘇館路,置節度使。天會七年,徙治寧州,嘗置都統 司,明昌四年廢。
有化成關,國言曰《曷撒罕酉》。
胡里改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 使。承安三年,置節度副使。
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北至邊界「合里賓忒」 千戶一千五百里。
烏古迪烈統軍司,後升為招討司,與蒲與路近。 咸平路。府一,領剌郡一,縣十。
咸平府,下,總管府,安東軍節度使。本「高麗銅山縣 地,遼為咸州。國初為咸州路,置都統司。天德二年八 月陞為咸平府,後為總管府,置遼東路轉運司。東京 咸平路提刑司。」戶五萬六千四百四。縣八:
平郭 倚,舊名咸平,大定七年更。
銅山 遼同州鎮安軍,本漢襄平縣,遼太祖時以東平寨置,因名東平軍曰鎮東。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以與東平重,故更。南有柴河,北有清河,西有遼河。
新興 遼銀州富國軍,本渤海富州,熙宗皇統三年廢州更名,來屬。有范河,北有柴河,西有遼河。慶雲 :遼祺州祐聖軍,本以所俘檀州密雲民建檀州密雲,後更名。有遼河。
清安 ,遼肅州信陵軍,熙宗皇統三年降為縣。榮安 。東有遼河。
歸仁 遼舊隸通州安遠軍,本渤海強師縣,遼更名,金因之。北有細河。
玉山章宗承安三年,以烏速集、平郭、林河之間相去六百餘里之地置,貞祐二年四月,陞為節鎮,軍曰《鎮安》。
韓州,下,刺史。遼置東平軍,本渤海鄭頡府。戶一萬 五千四百一十二。舊有營
縣二
臨津 倚。未詳何年置。
柳河 本渤海粵喜縣地,遼以「河」 為名。有拘河、柳河。
東京路,府一,領節鎮一,剌郡四,縣十九,鎮五。
皇統四年二月,立東京新宮,寢殿曰「保寧」 ,宴殿曰「嘉惠。」 前後正門曰「天華」 ,曰「乾貞。」 七月,建宗廟,有孝寧宮。七年,建御容殿。
遼陽府,中。東京留守司。本渤海遼陽故城,遼完葺 之,郡名東平。天顯三年,陞為南京,府曰遼陽。十三年, 更為東京。太宗天會十年,改南京路平州軍帥司為 「東南路都統司」之時,嘗治於此,以鎮高麗。
後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為本路都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 產白兔、師姑布、鼠毫、白鼠皮、人參、白附子。
戶四萬六百四。縣四、鎮一:
遼陽 倚。東梁河,國名「兀魯忽必剌」 ,俗名「太子河。鶴野 。」 鎮一 長宜,曷蘇館在其地。
宜豐 遼舊衍州安廣軍,皇統三年廢為縣。有東梁河。
石城 ,興定三年九月以縣之靈巖寺為「巖州」 ,名其倚郭縣曰「東安」 ,置行省。
澄州,南海軍,刺史,下。本遼海軍,天德三年改州名。 戶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五。縣二、鎮一:
臨溟 鎮一新昌
析木 遼同州廣利軍附郭析木縣也,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有沙河。
瀋州,昭德軍,刺史。中。本遼定理府地,遼太宗時置 軍曰興遠,後為昭德軍,置節度,明昌四年改為剌史, 與通、貴、德、澄三州皆隸東京。戶三萬六千八百九十 二。縣五:
樂郊 遼太祖俘三河之民,建三河縣於此,後改更今名。有渾河。
章義 遼舊廣州,皇統三年降為縣,來屬。有遼河、東梁河、遼河大口。
遼濱 遼。舊遼州東平軍,遼太宗改為始平軍,皇統三年廢為縣。有遼河。
樓 遼舊興州興中軍常安縣,遼嘗置定理府
刺史於此。本。樓故地,大定二十九年,章宗更名。有范河、清河,國名叩隈必剌。
雙城 ,遼雙州保安軍也,皇統二年降為縣,章宗時廢。
貴德州,刺史。下,遼貴德州寧遠軍,國初廢軍,降為 刺郡。戶二萬八百九十六。縣二:
貴德 倚有范河
奉集 遼集州懷遠軍奉集縣,本渤海舊縣。有渾河。
蓋州,奉國軍節度使,下。本高麗蓋葛牟城,遼辰州。 明昌四年,罷曷蘇館,建辰州遼海軍節度使。六年,以 與陳同音,更取「蓋葛牟」為名。戶一萬八千四百五十 六。縣四、鎮二:
湯池 遼鐵州建武軍湯池縣。鎮一「神鄉。」
建安 遼縣。鎮一「大寧。」
秀巖 。本大寧鎮,明昌四年陞。泰和四年廢為鎮,貞祐四年復陞置。
熊岳 遼盧州元德軍熊岳縣,遼屬南女直湯河司。
復州,下,刺史。遼懷遠軍節度,明昌四年降為刺史。
舊貢鹿筋,大定八年罷之。
戶一萬三千九百五十。縣二、鎮一:
永康 倚。舊名「永寧」 ,大定七年更。
化成 遼蘇州安復軍。本高麗地,興宗置,皇統三年降為縣,來屬。貞祐四年五月陞為金州,興定二年陞為防禦。鎮一歸勝。
來遠州。下。舊來遠城,本遼熟女直地,大定二十二 年升為軍,後為州。
婆速府路,國初置統軍司,天德二年置總管府,貞元 元年與曷懶路總管並為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
此路皆猛安戶
北京路,府四,領節鎮七,剌郡三,縣四十二,鎮七,寨一, 堡五十六。
大定府。中。北京留守司。「遼中京。統和二十五年,建 為中京,國初因稱之。海陵貞元元年,更為北京,置留 守司、都轉運司、警巡院。」
產「貂鼠、螺盃、茱萸梳、玳瑁鞍、酥乳餅、五味子。」 戶六萬四千四十七,縣十一、鎮二:
大定 倚,遼縣舊名。有土河七金山、陰涼河。鎮一恩化。
長興 有塗河
富庶 。有沁河。鎮一「文安。」
松山 遼松山州勝安軍松山縣,開泰中置。舊置刺史,太祖天輔七年置觀察使,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承安三年隸高州,泰和四年復。有陰涼河、落馬河。
神山 遼澤州神山縣,遼太祖俘蔚州之民置。章宗承安二年嘗置惠州,陞孩兒館為灤陽縣以隸之。泰和四年罷州及灤陽縣。
惠和 皇統三年,以遼惠州惠和縣置。
金源 唐青山縣。遼開泰二年置,以地有「金甸」 為名。有駱駝山。
和眾 遼榆州和眾縣,皇統三年罷州來屬。武平 ,遼築城杏堝,初名新州,統和間更為武安州,皇統三年降為武安縣,來屬,大定七年更名承安,三年隸高州,泰和四年,復來屬。
靜封 承安二年以胡設務置,隸全州,三年隸高州。泰和四年來屬。
《三韓 》遼伐高麗,遷馬韓、辰韓、《弁韓》三國民為縣,置高州。太祖天輔七年以高州置節度使,皇統三年廢為縣,承安三年復陞為高州,置刺史,為全州支郡,分武平、松山、靜封三縣隸焉,泰和四年廢。有落馬河、塗河。
利州,下,刺史。遼統和十六年置。戶二萬一千二百 九十六。縣二、鎮一、寨一:
阜俗 遼統和四年置,金因之。
龍山 遼故潭州廣潤軍縣故名,熙宗皇統三年廢州來屬。有榆河。寨一蘭州。鎮一漆河。
義州,下,崇義軍節度使。「遼宜州,天德三年更州名。」 戶三萬二百三十三。縣三、鎮一:
弘政 有凌河
開義 遼海北州廣化軍縣故名,《熙宗》皇統三年廢州來屬。鎮一「饒慶。」
同昌 。遼成州興府軍縣故名。國初隸川州,大定六年罷川州,隸懿州,承安二年復隸川州,泰和四年來屬。
錦州,下,臨海軍節度使。舊隸興中府,後來屬。戶三 萬九千一百二十三。縣三:
永樂 本慕容皝之西樂縣地。
安昌
神水 ,遼開泰二年置,皇統三年廢為鎮。《大定》《二》
十九年復升為縣。「有土河。」
瑞州,下,歸德軍節度使。本來州,天德三年更為宗 州,泰和六年以避睿宗諱,謂「本唐瑞州地」,故更今名。 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三。縣三、鎮一:
瑞安 舊名「來賓。」 唐來遠縣地。明昌六年,更為「宗安」 ,泰和六年,復更今名。
《海陽 》遼潤州海陽軍故縣,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鎮一遷民
海濱 。本慕容皝集寧縣地,遼隰州海平軍故縣,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廣寧府,散,下,鎮寧軍節度使。本遼顯州奉先軍,漢 望平縣地,天輔七年升為府,因軍名置節度,天會八 年改軍名「鎮寧。」天德二年隸咸平後廢軍隸東京,泰 和元年七月來屬。戶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一。縣三:
舊有奉元縣,天會八年改為鍾秀縣。鎮六、寨四、鎮二歡城、遼西。
廣寧 舊名山東縣,大定二十九年更名。有遼世宗顯陵鎮。寨二閭城、兔兒窩。
望平 大定二十九年升梁漁務置。鎮一。有梁漁務、山西店。
閭陽 遼乾州廣德軍,以奉乾陵故名奉陵縣。天會八年廢州,更名來屬。有凌河。有遼景宗乾陵。鎮一閭陽、衡家。寨二大斧山、北川。
懿州,下,寧昌軍節度使。遼嘗更軍名「慶懿」,又為廣 順,復更今名。金因之。先隸咸平府,泰和末來屬。戶四 萬二千三百五十一。縣二:
大定六年罷川州,以宜民、同昌二縣來屬。承安二年,復以二縣隸川州。泰和四年,罷川州,以宜民隸興中,同昌隸義州。
順安
《靈山 》本渤海靈峰縣地。
興中府,散下。本唐營州城,遼太祖遷漢民以實之, 曰「霸州彰武軍。」重熙十一年升為府,更今名。金因之。 戶四萬九百二十七。縣四、鎮三:
興中 本唐柳城地。南有凌河。鎮一「黔城。」
永德 遼安德州化平軍安德縣,世宗大定七年更今名。北有凌河。鎮一「阜安。」
興城 遼嚴州保肅軍縣故名,皇統三年廢州隸錦州。有桃花島。
宜民 遼川州,長寧軍,會同中嘗名白川州,天祿五年去「白」 字,國初因之,與同昌縣皆隸焉。大定六年降為宜民縣,隸懿州。承安二年復置川州,改徽川寨為徽川縣,為懿州支郡。泰和四年罷州及徽川縣來屬。鎮一咸康,遼縣也,國初廢為鎮。
建州,下,保靖軍,刺史。遼初名軍曰武寧,後更,金因 之。戶一萬一千四百三十九。縣一:
永霸 本唐昌黎縣地
全州,下,盤安軍節度使。承安二年置,改胡設務為 靖封縣,黑河鋪為盧川縣,撥北京三韓縣烈虎等五 猛安以隸焉。貞祐二年四月,嘗僑置於薊州。戶九千 三百一十九。縣一:
安豐 承元元年十月改豐州「鋪」 為安豐縣,隸臨潢府。三年置《全州》盤安軍節度使治。有黃河、黑河。
臨潢府,下總管府。地名西樓,遼為上京,國初因稱 之。天眷元年,改為北京。天德二年,改北京為臨潢府 路,以北京路都轉運司為臨潢府路轉運司,天德三 年罷。貞元元年,以大定府為北京。後但置北京臨潢 路提刑司。大定後罷路,併入大定府路。貞祐二年四 月,嘗僑置於平州。
有天平山、好水川,行宮地也,大定二十五年命名。有撒里乃地。熙宗皇統九年,嘗避暑於此。有陷泉,國言曰「落孛魯。」 有合裊、追古思、阿不漠、合沙地。戶六萬七千九百七。縣五,堡三十七。大定間二十四,後增。
臨潢 倚。有「金粟河。」
長泰 有立列只山,其北千餘里有龍駒河,國言曰「喝必剌。」 有撒里葛睹地。
盧川 承安二年以黑河鋪升,隸全州,後復來屬。有潢河。
寧塞 泰和元年五月置。有滑河。
長寧 遼永州永昌軍縣,故名。太祖天輔七年嘗置節度使,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慶州,下,元寧軍,刺史。境內有祖州,天會八年改為 奉州,皇統三年廢。境內有遼懷州,遼太祖祖陵在焉。 舊置奉陵軍,天會八年更為奉德軍,皇統三年廢。遼 太宗、穆宗。懷陵北山有遼聖宗、興宗、道宗慶陵,城中 有遼行宮,比他州為富庶。遼時刺此郡者,非耶律蕭 氏,不與遼國,寶貨多聚藏於此。北至界二十里,南至 盧川,二百二十。西至桓州,九百。東至臨潢,一百六十。 戶二千七。縣一。舊有孝安縣,天會八年改為慶民縣, 皇統三年廢
朔平 有榷場務
興州,寧朔軍節度使。本遼北安州興化軍興化縣, 承安五年陞為興州,置節度,軍名「寧朔」,改利民寨為 利民縣,撥梅堅河、徒門、必罕、寧江、速馬剌三猛安隸 焉。貞祐二年四月,僑置於密雲縣。戶一萬五千九百 七十。縣二:又有利民縣,承安五年以利民寨升,泰和 四年廢。
興化 ,倚。遼舊縣。皇統三年,降興化軍,置,隸大定府。承安五年,建興州於縣,為倚郭。舊有白檀鎮。宜興 ,本興化縣白檀鎮,泰和三年陞為縣,來屬。
泰州,昌德軍,節度使。遼時本《契丹》二十部族牧地。 海陵正隆間置德昌軍,隸上京,大定二十五年罷之。 承安二年,復置於長春縣,以舊泰州為金安縣隸焉。 北至邊四百里,南至懿州八百里,東至肇州三百五 十里。戶三千五百四。縣一:舊有金安縣,承安三年置, 尋廢。堡十九。
長春 遼長春州「韶陽軍,天德二年降為縣,隸肇州,承安三年來屬。」 有撻魯古河、鴨子河。有別里不泉。
邊堡。大定二十一年三月,世宗以東北路招討司十九堡,在泰州之境,及臨潢路舊設二十四堡障,參差不齊,遣大理司直蒲察、張家奴等往視其處置。於是東北自達里帶石堡子至鶴五河地分,臨潢路自鶴五河堡子至撒里乃,皆取直列置堡戍。評事移剌敏言:「東北及臨潢所置,土塉樵絕,當令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分遣丁壯,營畢,開壕塹以備邊。」 上令無水草地官為建屋,及臨潢路諸堡,皆以放良人戍守。省議:「臨潢路二十四堡,堡置戶二十,共為七百二十,若營建畢,官給一歲之食。」 上以年饑權寢,姑令開壕為備。四月,遣吏部郎中奚胡失海經畫,壕塹旋為沙雪堙塞,不足為禦,乃言可築二百五十「堡,堡日用工三百,計一月可畢,糧亦足備,可為邊防久計。泰州九堡、臨潢五堡之地斥鹵,官可為屋。外自撒里乃以西十九堡,舊戍軍舍少,可令大鹽濼官木三萬餘,與直東堡近嶺求木,每家官為構室一椽以處之。」
西京路,府二,領節鎮七,刺郡七,縣四十,鎮九。
大定五年建宮室,名其殿曰「保安。」 其門南曰「奉天」 ,東曰「宣仁」 ,西曰「阜成。」 天會三年,建太祖原廟。
大同府,中。西京留守司。「晉雲州大同軍節度,遼重 熙十三年,升為西京,府名大同,金因之。皇統元年,以 燕京路隸尚書省,西京及山後諸部族隸元帥府。」舊 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置本路都總管府,後 更置留守司,置轉運司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
貢瑪瑙環子「瑪瑙數珠,產白駝,安息香,松明、松脂,黃連,百藥煎,芥子煎鹽,撈鹽,石綠,綠礬,鐵,甘草,枸杞,碾玉砂,地蕈。」
戶九萬八千四百四十四。縣七、鎮三:
大同 倚。遼析雲中置,金因之。有牛皮關、武周山、方山、奚望山、盛樂城、御河、𩰚雞臺、干城。外郭。鹽場如渾水、桑乾河、紇真山。有遼帝后像,在華嚴寺。鎮一奉義。
雲中 晉舊縣名
宣寧 遼德州昭聖軍宣德縣,大定八年更名。有官山、彌陀山、石綠山。產碾玉砂。鎮一窟龍城。懷安 ,晉故縣名。
天城 遼析雲中置
白登 本名長清,大定七年更有白登臺、採掠山。懷仁 遼析雲中置,貞祐二年五月升為雲州。有黃花嶺、錦屏山、清涼山、金龍山、早起城、日中城。鎮一安七畽。
豐州,下,天德軍節度使。遼嘗更軍名「應天」,尋復。金 因之。皇統九年,升為天德總管府,置西北路招討司, 以天德尹兼領之。大定元年,降為天德軍節度使,兼 豐州管內觀察使,以元管部族直撒軍馬公事,並隸 西南路招討司。
產不灰木地蕈
戶二萬二千六百八十三。縣一、鎮一:
富民 晉舊名。有黑山、神山。鎮一振武。
弘州,下,刺史。遼名軍曰博寧,本襄陰村,統和中建。 國初置保寧軍,後廢軍。
產瑪瑙
戶二萬二千二。縣二、鎮二:
襄陰 倚。本名「永寧」 ,大定七年改。
順聖 本安塞軍故地,遼應曆中置,金因之。鎮二陽門。貞祐二年七月升為縣。《大羅》。
淨州,下,刺史。大定十八年以天山縣升,為豐州支 郡,刺史兼權機察。北至界八十里,戶五千九百三十 八。縣一:
天山 舊為榷場,大定十八年置,為倚郭。
桓州,下,威遠軍節度使。軍兵隸西北路招討司,明昌七年改置刺史。北至舊界一里半。戶五百七十八。縣一 曷里許。東川更名金蓮川。世宗曰:「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 景明宮,避暑宮也。在京陘有殿,揚武殿,皆大定二十年命名。有查沙,有白濼,國言曰勺赤勒。
清塞 倚。明昌四年以罷錄事司置。
撫州,下,鎮寧軍節度使。遼秦國大長公主建為州。 章宗明昌三年復置刺史,為桓州支郡,治柔遠。明昌 四年置司候司,承安二年升為節鎮,軍名「鎮寧,撥西 北路招討司所管梅堅必剌、王敦必剌、拿憐朮花速、 宋葛、斜忒渾四猛安」以隸之。戶一萬一千三百八十。 縣四: 有旺國崖,大定八年五月更名靜寧山。有麻 達葛山,大定二十九年更名。「胡土白山。」有冰井。
柔遠 倚。大定十年置於燕子城,隸宣德州。明昌三年來屬。有燕子城,國言曰「吉甫。」 魯灣。苑。比羊城,國言曰「火唵。」 榷場。查剌嶺、沔山、大漁濼。行宮。有樞光殿。有雙山、七里河、石井。蝦蟆山。昂吉濼,又名鴛鴦濼。得勝口舊名北望淀,大定二十年更。
集寧 明昌三年以春市場置,北至界二百七十里。
豐利 明昌四年以泥濼置。有蓋里泊。
威寧 承安二年以撫州新城鎮置。
德興府,晉新州,遼奉聖州武定軍節度,國初因之, 大安元年升為府,名德興。戶八萬八百六十八。縣六: 有漫天堝,泰和二年更名拂雲平,惡崖更名壘翠巖。 鎮一:
德興 倚。舊名永興縣,《大安》元年更名。有涿鹿定方水鎮。有雞鳴山。
媯川 遼可汗州清平軍,本晉媯州,會同元年遼太祖嘗名可汗州,縣舊曰懷戎,更名懷來,明昌六年更今名。西北有合河、龜頭館、石橋,明昌四年建。縉山 ,遼儒州縉陽軍縣故名,皇統元年廢州來屬,崇慶元年陞為鎮州。鎮一:永安。
「望雲 。」 本雲川地,遼帝嘗居,號曰「御莊。」 後更為縣,金因之。
礬山 晉故縣,國初隸弘州,明昌三年來屬。龍門 晉縣,國初隸弘州,後來屬,明昌三年割隸宣德州。有「慶寧宮」 ,行宮也,泰和五年以提舉兼龍門令。
昌州,天輔七年降為建昌縣,隸桓州。明昌七年以 《狗濼》復置,隸撫州,後來屬。戶一千二百四十一。縣一:
寶山 有狗濼,國言曰「押恩尼要。」 其北五百餘里有日月山,《大定》二十年更曰抹白山,國言「涅里塞一山。」
宣德州,下,刺史。遼改晉武州為歸化州雄武軍,大 定七年更為宣化州,八年復更為宣德。戶三萬二千 一百四十七。縣二:
宣德 舊文德縣,大定二十九年更名。
宣平 承安二年以大新鎮置,以北邊用兵嘗駐此地也。
朔州,中,順義軍節度使。貞祐三年七月,嘗割朔州 廣武縣隸代州。
產鐵:荊、三稜、枸杞。
戶四萬四千八百九十。縣二:
鄯陽 晉故縣。有桑乾河、太和嶺、天池、鴈門關、霸德山。
馬邑 晉故縣。貞祐二年五月陞為固州。有洪濤山、《灅水》,又曰桑乾河。
武州,邊,下,刺史。大定前仍置宣威軍。戶一萬三千 八百五十一。縣一:
寧遠 晉故縣黃河
應州,下,彰國軍節度使。戶三萬二千九百七十七。 縣三:
金城 晉故縣。有黃瓜堆、復宿山、桑乾河、渾河、崞川水、黃花城。
山陰 本名河陰,大定七年以與鄭州屬縣同,故更焉。貞祐二年五月升為《忠州》。有黃花嶺、桑乾河。渾源 晉縣。貞祐三年五月升為渾源州。產鹽。
蔚州,下,忠順軍節度使。遼嘗更為「武安軍」,尋復。
貢地蕈
戶五萬六千六百七十四。縣五:
靈仙 北有桑乾河、代王城、薄家村。
《廣靈 》亦作「陵」 ,遼統和三年析靈仙置。
靈丘 晉縣。貞祐二年四月陞為成州。四年割為代州支郡。
定安 晉縣。有桑乾河,貞祐二年四月陞為定安州。
飛狐晉縣
雲內州,下,開遠軍節度使。天會七年,徙奚第一、第 三部來戍。
產青鑌鐵
戶二萬四千八百六十八。縣二、鎮一:
柔服 夾山在城北六十里。鎮一「寧仁」 ,舊《縣》也,大定後,廢為鎮。
雲川 本曷董館,後陞為裕民縣。皇統元年復廢為曷董館,大定二十九年復陞,更為今名。
寧邊州,下,刺史。國初置鎮西軍,貞祐三年隸嵐州, 四年二月陞為防禦。戶六千七十二。縣一:
寧邊 正隆三年置
東勝州,下邊,刺史。國初置武興軍。有古東勝城。戶 三千五百三十一。縣一、鎮一:
東勝 鎮一寧化
部族節度使
烏昆神魯部族節度使,軍兵事屬西北路招討司,明昌三年罷節度使,以招討司兼領。
烏古里部族節度使
石壘部族節度使
助魯部族節度使
孛特本部族節度使
計魯部族節度使
唐古部族,承安三年改為部羅火扎石合節度使。迪烈。〈又作《迭剌》。〉女古部族,承安三年改為土魯渾扎石合節度使。
詳穩九處
咩糺詳穩,貞祐四年六月改為葛也。《阿鄰猛安》本典糺詳穩,貞祐四年改為抗葛《阿鄰謀克》。骨典糺詳穩,貞祐四年改為撒合輦《必剌》謀克。唐古糺詳穩,耶剌都糺詳穩,移典糺詳穩,《蘇木》典糺詳穩,《近北京》胡都糺詳穩,霞馬糺詳穩。
群牧十二處
斡獨碗群牧,《大定》四年,改為斡睹只群牧。
蒲速斡群牧,本斡睹只地,大定七年分置。
耶魯碗群牧
訛里都群牧
糺斡群牧歐里本群牧。
烏展群牧
特滿群牧
駝駝都群牧
訛魯都群牧
忒恩群牧,承安四年創置。
蒲鮮群牧,承安四年創置。
中都路,遼會同元年為南京,開泰元年號燕京,海陵 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師號,遂 改為中都。府一,領節鎮三,剌郡十,縣四十九,鎮七。
天德三年,始圖上燕城宮室制度。三月,命張浩等增廣燕城。城門十三:東曰「施仁、曰宣曜、曰陽春」 ,南曰「景風」 、曰「豐宜」 、曰「端禮」 ,西曰「麗澤」 、曰「顥華」 、曰「彰義」 ,北曰「會城」 ,曰「通元、曰崇智、曰光泰。」 浩等取真定府潭園材木,營建宮室及涼位十六。應天門十一楹,左右有樓,門內有左、右翔龍門及日華、月華門。前殿曰「泰安」 ,左、右掖門,內殿東廊曰敷德門。大安殿之東北為東宮,正北列三門,中曰粹英,為壽康宮,母后所居也。西曰會通門,門北曰承明門,又北曰昭慶門,東曰集禧門,尚書省在其外。其東西門,左右嘉會門也。門有二樓,大安殿後門之後也。其北曰宣明門,則常朝後殿門也。北曰仁政門,傍為朵殿,朵殿上為兩高樓,曰東西上閤門,內有仁政殿,常朝之所也。宮城之前廊,東西各二百餘間,分為三節,節為一門。將至宮城東西轉,各有廊百許間,馳道兩傍植柳,廊脊覆碧瓦,宮闕殿門則純用碧瓦。應天門舊名通天門,大定五年更。七年,改福壽殿曰壽安宮。明昌五年,復以隆慶宮為東宮,慈訓殿為承華殿。承華殿者,為皇子所居之東宮也。泰和殿,泰和二年更名慶寧殿,又有崇慶殿、魚藻池、瑤池殿位貞元元年建,有神龍殿,又有觀會亭,又有安仁殿、隆德殿、臨芳殿,皇統元年有元和殿,有常武殿,有廣武殿,為擊毬習射之所。京城北離宮有大寧宮,大定十九年建,後更為寧壽,又更為壽安,明昌二年更為「萬寧宮。」 瓊林苑有橫翠殿。寧德宮西園有瑤光臺,又有瓊華島,又有瑤光樓。皇統元年有宣和門。正隆二年有宣華門,又有撒合門。
大興府,上。晉幽州,遼會同元年陞為南京,府曰幽 都,仍號盧龍軍,開泰元年更為永安析津府。天會七 年析河北為東、西路,時屬河北東路,貞元元年更今 名。戶二十二萬五千五百九十二。
大定四年十月,命都門外夾道重行植柳各百里。
產金銀銅鐵;藥產:「滑石、半夏、蒼朮、代赭石、白龍骨、薄荷、五味子、白牽牛。」
縣十鎮一
大興 倚。遼名「析津」 ,貞元二年更今名。有建春宮。
鎮一廣陽
宛平 倚。本晉幽都縣。遼開泰二年。有「玉泉山行宮。」
安次 晉舊名
漷陰 遼太平中,以漷陰村置。
永清 晉舊名
寶坻 ,本新倉鎮。大定十二年置,以香河縣近民附之。《承安》三年,陞置盈州,為大興府支郡,以香河、武清隸焉。尋廢州。
香河 ,遼以武清縣之孫村置。
昌平 有居庸關,國名「查剌合攀。」
武清 晉縣
良鄉 有料石、岡間溝。
通州,下,刺史。天德三年陞潞縣置,以三河隸焉。興 定二年五月陞為防禦。戶三萬五千九十九。縣二:
潞 ,晉縣名。有潞水。
三河 晉縣名
薊州,中,刺史。遼置上武軍。戶六萬九千一十五。
產栗
縣五: 舊又有永濟縣,大定二十七年以永濟務置, 未詳何年廢。又有黎豁縣,廢置皆未詳。鎮二:
漁陽 倚
遵化 遼景州清安軍。鎮一石門。
豐潤 泰和間置
玉田 有行宮。偏林,大定二十年改為「御林。」 鎮一韓城。
平峪 大定二十七年以漁陽縣大王鎮陞。
易州,下,刺史。遼置高陽軍。戶四萬一千五百七十 七。縣二:
易 有易水
淶水 有淶水
涿州,中,刺史。遼為永泰軍。
貢羅
戶一十一萬四千九百一十二。縣五、鎮一:
范陽 倚,晉縣。有湖梁河。有劉李河。鎮一政滿、固安 。晉縣。
新城
定興 大定六年以范陽縣黃村置,割淶水、易縣近民屬之。有白馬河。
奉先 大定二十九年置萬寧縣以奉山陵,明昌二年更今名。有房山、龍泉河、盤寧宮。
順州,下,刺史。遼置歸化軍。戶三萬三千四百三十 三。縣二:
溫陽 舊名「懷柔」 ,明昌六年更。有螺山、漵水、兔耳山。
密雲 𨖚檀州武威軍,古北口,國言曰「留斡嶺。」
平州, 中,興平軍節度使。遼為遼興軍。天輔七年以 燕西地與宋,遂以平州為南京,以錢帛司為三司。天 會四年復為平州,嘗置軍帥司。天會十年徙軍帥司 治遼陽府,後置轉運司。貞元元年以轉運司併隸中 都路。貞祐二年四月置東面經略司,八月罷。
貢櫻桃綾
戶四萬一千七百四十八。縣五、鎮一:
盧龍 倚
撫寧 本新安鎮,大定二十九年置。
海山 本漢海陽故城,遼以所俘望都縣民置,故名「望都」 ,大定七年更名。
遷安 本漢令支縣故城,遼以所俘安喜縣民置,因名安喜,大定七年更今名。鎮一「建昌。」
昌黎 𨖚,營州鄰海軍,以所俘定州民置廣寧縣,皇統二年降州來屬,大定二十九年以與廣寧府重,故更今名。
灤州,中,刺史。本黃落故城,遼為永安軍,天輔七年 因置節度使。戶六萬九千八百六。縣四、鎮二:
《松亭關》國名斜烈只。
義豐 倚
石城 有長春行宮。長春淀舊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鎮一榛子。
馬城
樂亭 鎮一新橋
雄州,中。天會七年置永定軍節度使,賜名易陽郡, 隸河北東路,貞元二年來屬。戶二萬四百一十一。縣 三:
歸信 倚。有易水、巨馬河。
容城 泰和八年割隸安州,貞祐三年隸安肅州。有南易水、大泥淀、渾泥村。
保定 宋保定軍,後廢為縣。
霸州,下,刺史。𨖚,益津郡。隸河北東路,貞元二年來屬。戶四萬一千二百七十六。縣四:
益津 倚。大定三十九年創置,倚郭。
文安
大城
信安 國初因宋為信安軍,大定七年降為信安縣,隸霸州。元光元年四月陞為鎮安府,所以重高陽公張甫也。
保州,中,順天軍節度使。宋舊軍事,天會七年置順 天軍節度使,隸河北東路,貞祐二年來屬,海陵賜名 「清苑郡。」戶九萬三千二十一。縣二:
清苑 倚。宋名「保塞」 ,大定十六年更。有抱陽山、沈水、饋軍河。
滿城 大定二十八年以清苑縣塔院村置。
安州,下,刺史。宋順安軍治高陽,天會七年陞為安 州,隸河北東路,後置高陽軍,大定二十八年徙治葛 城,因陞葛城為縣,作倚郭。泰和四年改混泥城為渥 城縣,來屬。八年移州治於渥城,以葛城為屬縣。戶三 萬五百三十二。縣三:
渥城 倚。泰和四年置。
葛城 大定二十八年置。
高陽 泰和八年正月改隸莫州,四月復。有徐河、百濟河。
遂州,下,刺史。「宋廣信軍,天會七年改為遂州,隸河 北東路,貞元二年來屬,號龍山郡。泰和四年廢為遂 城縣,隸保州,貞祐二年復置州。」戶一萬一千一百七 十四。縣一:
遂城 倚。有光春宮、行宮。有遂城山、易水、漕水、鮑河。
安肅州,下,刺史。宋安肅軍,天會七年陞為徐州,軍 如舊,隸河北東路,貞元二年來屬。天德三年改為安 肅州,軍名徐郡軍,大定後降為刺郡,廢軍。戶一萬二 千九百八十。縣一:
安肅 按《金初州郡志》,雄、霸、保、安、遂、安肅六州,皆隸廣寧府。《太宗紀》載「天會七年,分河北為東西路」 ,則隸河北東路。豈以平州為南京之後,以六州隸廣寧也?不然,則《郡志》誤。
南京路,國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更號「南京。」府三,領節 鎮三,防禦八,刺史。郡八,縣一百八,鎮九十八。
都城門十四:曰開陽,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遠,曰宜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廣澤,曰順義,曰迎朔,曰順常,曰廣智。宮城門南外門:曰南薰。南薰北新城門:曰豐宜橋,曰龍津橋。北門曰丹鳳,其門三:丹鳳北曰舟橋,橋少北曰文武樓。遵御路而北,橫街也。東曰太廟,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門,其門五,雙闕前引。東曰登聞檢院,西曰登聞鼓院。檢院東曰左掖門,門南曰待漏院。鼓院西曰右掖門,門南曰都堂直承天門北曰大慶門,門東曰日精門,又東曰左昇平門。大慶門西曰月華門,又西曰右昇平門。正殿曰大慶殿,前有龍墀,南又有丹墀。東廡曰嘉福樓,西廡曰嘉瑞樓。大慶後曰德儀殿,殿東曰左昇龍門,西曰右昇龍門。正門曰隆德,內有隆德殿,有蕭牆,有丹墀。隆德殿左曰東上閣門,右曰西上閣門,皆南向,鼓樓在東,鐘樓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門。仁安殿東則內侍局,又東曰近侍局,又東則嚴祗門,宮中則稱曰「撒合門。」 少南曰「東樓」 ,則授除樓也。西曰「西樓。」 仁安之次曰純和殿,正寢也。純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則后妃位也。有樓,樓西曰瓊香亭,亭西曰涼位,有樓,樓北少西曰玉清殿,純和之次曰福寧殿,殿後曰苑門,內曰仁智殿,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錫神運萬歲峰」 ,右曰「玉京獨秀」 太平巖殿曰山莊,其西南曰翠微閣,苑門東曰僊韶院,院北曰翠峰,峰之洞曰大滌湧翠,東連長生殿,又東曰湧金殿,又東曰蓬萊殿。長生西曰浮玉殿,又西曰瀛洲殿。長生殿南曰閱武殿,又南曰內藏庫。嚴祗門東曰尚食局,又東曰宣徽院,院北曰御藥院,又北右藏庫東則左藏庫。宣徽院東曰點檢司,司北曰祕書監,又北曰學士院,又北曰諫院,又北曰武器署。點檢司南曰儀鸞局,又南曰尚輦局。宣徽院南曰拱衛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為繁禧門,又南曰安泰門,門與左昇龍門相直。東壽聖宮,兩宮太后位也,本明俊殿試進士之所。宮北曰徽音院,又北曰燕壽殿,殿垣後少西曰振肅衛司,東曰中衛尉司。儀鸞局東曰小東華門,更漏在焉。中衛尉司東曰祗肅門,少東南曰將軍司。徽音、壽聖,東曰太后苑,苑殿曰「慶春」 ,與燕壽殿並。小東華與正東華門對。東華門內正北尚廐局,其西北曰臨武殿,在掖門北,尚食局南曰宮苑司,其西北尚醞局、湯藥局、侍儀司,少西曰符寶局、器物局,又西則撒合門也。嘉瑞樓西曰三廟,正殿曰「德昌」 ,東曰文昭,西曰「光興。」 德昌,後宣宗廟也。宮西門曰西。
華與東華相直,北門曰《安貞》。
開封府上留守司。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 總管。」天德二年,罷行臺尚書省,置轉運司、提刑司。天 德二年,置統軍司。
有藥市四榷場。產蜜蠟、香茶、心紅、朱紅、地龍、黃柏。天德四年,戶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九十。泰和末,戶百七十四萬六千二百一十。縣十五、鎮十五:開封 東。附郭。有古通津、臨蔡關、汴河。鎮一延嘉。
祥符 西。附郭。有岳臺、浚水、沙臺、崇臺、夷門山、蔡河、金水河、廣濟河、寒泉河。鎮三陳橋、八角郭橋。陽武 有沙池、黑陽山、黃河、汴河、白溝河。
通許 ,宋名「咸平」 ,大定二十九年以與咸平府重更。有牛首城、裘亭。
泰康 有魯溝、蔡河、渦河。鎮一「崔橋。」
中牟 有汴河、鄭河、中牟臺。鎮四嗣田、陽武、萬勝、白沙。
杞 宋雍丘縣。杞國也,正隆後更今名。鎮一圍城。
鄢陵 有洧水、潩水、太丘城。鎮一馬棚橋。
尉氏 有惠民河、長明溝。鎮二朱家曲、宋樓、扶溝 。有祁耶山、洧水、白亭。鎮二建雄、義店。舊有赤倉頭。
陳留 有皇柏山、狼丘、汴河。
延津 貞元三年七月升為延州。有土山、黃河。洧川 。貞祐二年置惠民倉。興定二年四月以尉氏縣之宋樓鎮陞。
長垣
封丘
睢州,下,刺史。宋拱州保慶軍,國初猶稱拱州,天德 三年更。戶四萬六千三百六十。縣三、鎮一:
襄邑 古襄牛地。有汴河、睢水、渙水、承匡城。鎮一重華。
考城 宋隸南京,正隆前隸曹州,後來屬。葵丘有黃河、黃陵岡,元光二年,改為通安堡。
柘城 古株林首,土地在焉。有渙水、泡水、泓水。
歸德府,散,中。宣武軍。故「宋州,宋南京應天府河南 郡歸德軍,國初置宣武軍。」戶七萬六千三百八十九。 縣六、鎮四:
睢陽 宋名宋城,承安五年更名。有鷹鷺池、汴水、睢水、渙水。鎮一葛驛。
寧陵 大定二十二年徙於汴河堤南。「古城有汴水、睢水、渙水。」
下邑 有汴水、黃水。鎮一會亭。
虞城 有孟諸藪
穀熟 有汴水、穀水鎮二營城。洛陽又有舊高辛鎮。
楚丘 國初隸曹州,海陵後來屬,興定元年以限河不便,改隸單州。有景山、京岡。
單州,中,刺史。宋碭郡,貞祐四年二月陞為防禦,興 定五年二月置「招撫司,以安集河北遺黎。」戶六萬五 千五百四十五。縣四:
單父 有「棲霞山、泡溝。」
成武 有堂溝
魚臺 有泗水、涓溝、五丈溝。
碭山 興定元年,以限河不便,改隸歸德府。有芒碭山、古汴渠午溝。
壽州,下,刺史。宋隸壽春府,貞元元年來屬,泰和六 年六月升為防禦。戶八千六百七十七。縣二、鎮一:
下蔡 有硤石山、潁水、淮水。
蒙城 宋隸亳州,國初來屬。有狼山、渦水。鎮一「蒙館。」
陝州,下,防禦。宋陜郡保平軍節度,皇統二年降為 防禦,貞祐二年七月陞為節鎮。戶四萬一千一十。縣 四、鎮七:
陜 倚。有虢山、峴頭山、三崤山、底柱山、莫河、橐水。
鎮一石壕
靈寶 有夸父山、黃河、稠桑澤,古函谷。鎮二乾壕關。東。
湖城 有荊山、鑄鼎原、鳳林泉、鼎湖。鎮二三門、集津。
閿鄉 太華山、黃河、玉澗水、潼關、大谷關。鎮二張店、故鎮。舊又有曹張鎮,恐誤。
鄧州, 武勝軍節度使。宋南陽郡,嘗置榷場。戶二萬 四千九百八十九。縣三、鎮六:
穰城 倚。有五壟山、覆釜山、湍水、朝水。鎮四順陽、新野、穰東、板橋。
南陽 有豫山、百重山、豐山、梅溪水、白水、清泠水。
鎮一張村
內鄉 有高前山、縣耳山、黃水、菊水、淅水、富水。鎮一峽口。
唐州,中,刺史。宋淮安郡嘗置榷場。戶一萬一千三十一。縣四、鎮四:
泌陽 倚。有泌水、灃水。鎮一明陽。
比陽 有大明湖、中陽山、比水。鎮一羊棚。
湖陽 貞祐元年廢。鎮一「羅集。」
桐柏 大定十年始置正官,興定五年六月廢。有桐柏山、淮水、石河。鎮一「許封。」 大定二十八年命規措界壕於唐、鄧間。
裕州, 本方城縣,泰和八年正月陞置,以方城縣為 倚郭,割汝州葉縣、許州舞陽隸焉。戶八千三百。縣三、 鎮四:
方城 倚。有方城山、衡山、堵水。鎮一「平臺。」
葉 本隸汝州,泰和八年來屬。有方城山、石塘河、灃水。鎮一臨濆。
舞陽 本隸許州,泰和八年來屬。有伏牛山、馬鞍山、舞水、汝水、渫水。滍水。鎮二吳城、北舞。
河南府,散,中。宋西京河南府雒陽郡。初置德昌軍, 興定元年八月陞為中京,府曰「金昌。」戶五萬五千六 百三十五。縣九、鎮四:
《正隆郡志》有壽安縣,紀錄皆無。
洛陽 倚。有北邙山,正隆六年更名太平山,稱舊名者以違制論。有伊洛瀍澗、金水、銅駝街、金粟山、金谷。鎮一龍門。
沔池 有天檀山、廣陽山、黃河、澠河。
登封 有太室山、箕山、陽城山、少室山。宣宗置御寨其上。舊有潁陽鎮,後廢。
孟津 ,貞祐三年七月升為淘州,十二月復為縣。
鎮一「長泉。」 舊有河清鎮,後廢。
芝田 宋名「永安」 ,貞元元年更。有軒轅山、青龍山。新安 有闕門山、長石山、金水、穀水、陂水。
偃師 有北邙山、緱氏山、半石山、景山、黃河、洛水。
鎮一緱氏
宜陽 有「錦屏山、鹿蹄山、憩鶴山、女几山、洛水、昌水、少水。」
鞏 有侯山、九黃河、洛水。鎮一洛口。
嵩州,中,刺史。舊名順州,天德三年更。戶二萬六千 六百四十九。縣四、鎮四:
伊陽 宋隸河南府。有二塗山、陸渾山、鼓鐘山、伊水、淯陽水。鎮一鳴皋。舊有伊闕鎮,後廢。
永寧 宋隸河南府。正隆六年以前,寄治於府,後即鎮為縣。有三肴山、熊耳山、嶕嶢山、天柱山、黃河、杜陽水。鎮一府广。福昌 宋隸河南府。有女几山、金門山。鎮二韓城三鄉。
長水 宋隸河南府。有檀山、松陽山、洛水、松陽水。
汝州,上,刺史。宋臨汝郡陸海軍節度,國初為刺郡, 貞祐三年八月升為防禦。戶三萬五千二百五十四。 縣四、鎮二:
梁 有霍確山、崆峒山、紫邏山、汝水、廣潤河。正隆六年,敕「環汝州百五十里內州縣商賈赴溫湯置市。」
郟城 宋隸許州。有汝水、扈澗河。鎮一黃道、魯山 。有堯山、滍水、鴉河。
寶豐 有豢龍城。鎮一「汝南。」
許州,下,昌武軍節度使。宋潁昌府許昌郡忠武軍。 戶四萬五千五百八十七。縣五、鎮七:
長社 倚。有潩水、潁水。鎮二許由、椹澗。
郾城 有長沙河、五溝水。鎮二駝口、新寨。
長葛 有「小陘洧水。」
臨潁 鎮二合流,繁城。
襄城 本隸汝州,泰和七年來屬。鎮一潁橋。
鈞州,中,刺史。舊陽翟縣,偽齊升為潁順軍,大定二 十二年升為州,仍名潁順,二十四年更今名。戶一萬 八千五百一十。縣二、鎮一:
陽翟 倚。有具茨山、三封山、荊山、潁水。
新鄭 宋隸鄭州。有溱、洧、潩三水。鎮一郭店。
亳州,上,防禦使。宋譙郡集慶軍,隸揚州,貞祐三年 升為節鎮,軍名「集慶。」戶六萬五百三十五。縣六、鎮五:
舊有福寧馬頭二鎮
譙 倚。有渦水、泡水。鎮一雙溝。
鹿邑 有渦水、明水。鎮一鄆城。
衛真 有洵水、沙水。鎮一谷陽。
城父 有渦水、肥水、父水。
酇 有睢水、汴河、白龍潭。鎮一酇陽。
永城 興定五年十二月升為永州,以下邑碭山、酇縣隸焉。有芒山、汴河。鎮一保安。
陳州,下,防禦使。宋淮寧府淮陽郡鎮安軍。戶二萬 六千一百四十五。縣五、鎮二:
宛丘 有「蔡河、潁水、洧水。」
項城 有潁水、百尺堰。
南頓 鎮一殄寇
商水 本激水,宋避宣祖諱改。有商水、潁水。西華 有宜陽山、蔡河、潁水。鎮一「長平。」
蔡州,中,防禦使。宋汝南郡淮康軍,泰和八年升為 節度,軍曰鎮南,嘗置搉場。戶三萬六千九十三。縣六、 鎮二:
汝陽 有溱水、澺水。鎮一「保城。」
遂平 有吳房山、吳城山、龍泉水、瀙水。
上蔡
西平 有九頭山、滾水、都艾陂。
確山 有碓山、沒水、溱水。鎮一毛宗。
平輿
息州, 本新息縣,泰和八年陞為息州,以新息為倚 郭,割真陽、褒信、新蔡隸焉,為蔡州支郡。戶九千六百 八十五。縣四、鎮一:
新息 倚鎮一王務
真陽 本隸蔡州,泰和八年來屬。有淮水、汝水、石塘陂。
褒信 本隸汝州,泰和八年來屬。有汝水。葛陂。新蔡 本隸蔡州,泰和八年來屬。有汝水。
鄭州,中,防禦。宋滎陽郡奉寧軍節度。戶四萬五千 六百五十七。縣七、鎮三:
管城 倚。貞祐四年更名故市。有圃田澤。
滎陽 有鴻溝、京索二水。
密 有大騩山、溱水、洧水。鎮二大騩、鎖水。
河陰
原武 鎮一陳橋
氾水 有虎牢關
滎澤 有廣武澗。舊有許橋、賈谷二鎮,在鄭境。
潁州,下,防禦。宋順昌府汝陰郡。嘗置搉場,正隆四 年罷搉場。戶一萬六千七百一十四。縣四、鎮十一:
舊有萬善鎮後廢
汝陰 倚。有潁水、淮水、淝水、汝水。
潁上 元光二年十一月改隸壽州。潁水、淮水。鎮十永寧漕口、王家市、櫟頭、永清椒陂、正陽江陂、界溝、斤溝。
泰和 有潁水
沈丘 有武丘。鎮一「永安。」
宿州,中,防禦。宋符離郡保靜軍節度,隸揚州。國初 隸山東西路,大定六年來屬,貞祐三年陞為節鎮,軍 曰「保靜。」戶五萬五千五十八。縣四、鎮八:
舊有荊山鎮
符離 倚。有諸陽山、汴河、睢水、陴湖。鎮三曲溝、符離、黃團。
臨渙 有嵇山、汴河、肥山。鎮三柳子、鄲澤、桐墟、靈壁 。宋元祐元年置。鎮一西固。
蘄 有渙水、渦水、蘄水。鎮一靜安。
泗州,中,防禦使。宋臨淮郡。正隆四年正月罷鳳翔 府唐、鄧、潁、蔡、鞏、洮等州并膠西縣諸搉場,但置搉場 於泗州,先隸山東西路,大定六年來屬。戶八千九十 二。縣四、鎮六:
淮平 舊盱眙縣,明昌六年以宋為盱眙軍,故更「虹 。」 有朱山、汴河、淮水、廣濟渠。鎮二千仙、通海、臨淮 。鎮四安河、吳城、青陽、翟家灣。
睢寧 興定四年四月以宿遷縣之古城置。又有淮濱興定二年四月以桃園置,元光二年四月廢。
邊戍
皇統元年十月,都元帥宗弼與宋約,以淮水中流為界,西至鄧州南四十里、西南四十里為界。泰和八年,設沿淮巡檢使,及朐山縣完瀆村刱立巡路,置巡檢。
河北東路「天會七年析河北為東、西路,各置本路兵 馬都總管。」府一,節鎮二,防禦一,刺郡五,縣三十,鎮三 十八。
河間府,中總管府,瀛海軍。宋河間郡「瀛海軍,天會 七年置總管府,正隆間升為次府,置瀛州、瀛海軍,節 度使兼總管,置轉運司,後復置總管府」,河北東西、大 名等路提刑司。
產無縫綿,滄鹽藺席,馬藺花,香附子錢蝦蟹乾魚。戶三萬一千六百九十一。縣二、鎮三:
河間 倚。有滹沱河、君子館。鎮三策城、永寧、北林。
肅寧
蠡州,下,刺史。宋永寧軍,國初因之,天會七年陞為 寧州博野郡軍,天德三年更為蠡州。戶二萬九千七 百九十七。縣一、鎮一:
博野 倚。有沙河、唐河。鎮一新橋。
莫州,下,刺史。宋文安郡軍防禦,治任丘。貞祐二年 五月降為鄚亭縣。戶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三。縣一、鎮 一:
任丘 鎮一長豐
獻州,下,刺史。本樂壽縣,天會七年升為壽州,天德三年更今名。戶五萬六百三十二。縣二、鎮十:
樂壽 倚。有徒駭河、房淵、漢獻王陵。
交河 大定七年以石家圈置。鎮十:景城南、大樹、劉解、槐家參軍。貫河,北望夾灘、策河、沙渦。
冀州,上,宋信都郡,天會七年仍舊置安武軍節度。 戶三千六百七十。縣五、鎮六:
信都 倚。有胡盧河、降水。鎮一「來遠」 ,後廢。
南宮 有降水、枯瀆。鎮三唐陽,後增寧化、七公二鎮。
衡水 有「長蘆河、降水。」
武邑 有漳河、長蘆河。鎮一觀津,後廢。
棗強 鎮一「廣川」 ,後廢。
深州,上,刺史。宋饒陽郡防禦,國初為刺郡。戶五萬 六千三百四十。縣五、鎮一:
靜安 倚。有衡漳水、大陸澤。鎮一下博。
朿鹿 有衡漳、滹沱河。
武強 置河倉。有衡漳水、武強泉。
饒陽 有滹沱河
安平 有沙水、滹沱河。
清州,中,宋乾寧郡軍,國初因置軍,天會七年以守 邊置,防禦。戶四萬七千八百七十五。縣三、鎮一:
會川 本名「乾寧」 ,貞元元年更名。置河倉。鎮一范橋。
興濟 本隸滄州,大定六年來屬。
靖海 明昌四年以清州窩子口置。
滄州,上,橫海軍節度。宋景城郡,貞元二年來屬。戶 一十萬四千七百七十四。縣五、鎮十一:
清池 置河倉。有浮陽水、徒駭河。鎮五長蘆、新饒安、舊饒安、乾符。郭畽舊有郭橋,後廢。
無棣 有老烏山、鬲津河。鎮一「分水。」
鹽山 有鹽山、浮水。鎮四海豐、海潤、後增、利豐、撲頭二鎮。
南皮 置河倉。有大、小台山、永濟河、潔河。鎮一馬明。
樂陵 有鬲津河、篤馬河、鉤盤河。舊有會寧河、永利、東中三鎮,後廢。
景州,上,刺史。宋永靜軍,同下州治東光。國初陞為 景州,貞元二年來屬,大安間更為觀州,避章廟諱也。 戶六萬五千八百二十八。縣六、鎮四:
東光 倚,置河倉。有永濟河、漳河。鎮一建橋、阜城 。有衡水、漳水河。《劉豫祖塋》,在縣南十二里。將陵 ,置河倉。有永濟渠、鉤盤河。
吳橋 有永濟渠
蓨 宋隸冀州。有漳河、蓨市。
寧津 鎮三「西保安、廣平、會津。」
河北西路,天會七年析為西安。府三,節鎮二,防禦二, 刺郡五,縣六十一,鎮三十三。
真定府, 上總管府。成德軍。宋常山郡鎮州成德軍 節度。正隆間,依舊次府置本路兵馬都總管府、轉運 司。
產瓷器、銅、鐵,有「丹粉場、烏梨藥,則有茴香、零陵香、御米殼、天南星、皂角、木瓜、芎工、井泉石。」
戶一十三萬七千一百三十七。縣九、鎮三:
真定 倚。有茂山、滋水、滹沱水。
槁城 有滋水、滹沱水。
平山
欒城 有泜水洨水
獲鹿 興定三年三月升為鎮寧州,權河北西路,以經略使武仙駐焉。有萆山、滹沱水。
行唐 有玉仙山、常山。鎮二嘉祐、北鎮。舊有行臺、《新年》二鎮,後廢。
阜平 明昌四年以北鎮置。
靈壽 鎮一慈谷
元氏 有「封龍山、槐河。」
威州,下,刺史。天會七年以井陘縣升,置陘山郡軍, 後為刺史。戶八千三百一十。縣一:
井陘
沃州,上,刺史。宋徽宗升為慶源府趙郡慶源軍,治 平棘,天會七年改為趙州,天德三年更為沃州,蓋取 水沃火之義,軍曰趙郡軍,後廢軍。戶三萬八千一百 八十五。縣七、鎮一:
平棘 倚。有淩水、槐水。
臨城 有敦輿山、彭水、泜水。
高邑 有贊皇山、《濟水》。
贊皇
寧晉 有淩水、寢水。鎮一奉城。
柏鄉
隆平
邢州,上,安國軍節度。宋信德府鉅鹿郡安國軍節
度。天會七年降為邢州,仍置安國軍節度產元精石
戶八萬二百九十二。縣八、鎮四:
邢臺 有石門山、百巖山、蓼水、渦水。
唐山 有堯山泜水
內丘 有干言山。內丘山。泜水。渚水。
平鄉 鎮一道武
任 有溹水、任水。鎮一「新店。」
沙河 有湯水、湡水。鎮一綦村。
南和 有任水泜水
鉅鹿 有大陸澤、漳河、落漠水。鎮一團城。
洺州,上,防禦,廣平郡。治永年。天會七年以守邊置 防禦使。戶七萬三千七十。縣九、鎮四:
永年 有榆溪山、洺水、漳水。鎮一西臨洺。
廣平 本魏縣,《大定》七年更。
宗城
新安
成安
肥鄉 鎮一新安
雞澤 有洺水、漳水、沙河。
曲周 鎮二平恩、白家灘。
洺水
彰德府,散下。宋相州鄴郡彰德軍節度,治安陽。天 會七年仍置彰德軍節度,明昌三年陞為府,以軍為 名。戶七萬七千二百七十六。縣五、鎮五:
安陽 倚。有韓陵山、龍山、洹水、防水。鎮三天祐、永和、豐樂。
林慮 舊林慮鎮,貞祐三年十月升為林州,置元帥府。興定三年九月升為節鎮,以安陽縣水治村為輔巖縣隸焉。有隆慮山、洹水、漳水。
湯陰 有牟山、羑水、蕩水、通漕、羑里。鎮一鶴壁。臨漳 有東山、漳水。鎮一鄴鎮。
輔巖 本水治村,興定三年置。
磁州,中,刺史。宋滏陽郡,國初置滏陽郡軍。戶六萬 三千四百一十七。縣三、鎮八:
滏陽 有滏山、磁山、漳水、滏水。鎮四臺城、觀城。昭德後廢,《二祖》增臨水鎮。
武安 有錫山、武安山。鎮一固鎮。
邯鄲 有邯山、靈山、漳水、牛首山。鎮三大趙、北陽、邑城。《士民須知》惟有邯山鎮。
中山府,宋府。天會七年降為定州,博陵郡,定武軍 節度使,後復為府。戶八萬三千四百九十。縣七、鎮二:
安喜 倚。有滱水、盧奴水、長星川。
「新樂 」 有「派水、《木刀溝》。」
無極 有澬河
永平 貞祐二年四月升為「完州。」
慶都 有堯山、都山、唐水。
曲陽 劇。有常山曲防水。鎮一「龍泉。」
唐 有孤山、唐山、滱水。鎮一軍城。
祁州,中,刺史。宋蒲陰郡。國初置蒲陰郡軍。戶二萬 三千三百八十二。縣三:
蒲陰
鼓城
深澤
濬州,中,防禦。宋大邳郡通利軍,又改平川軍,天會 七年以邊境置防禦使。皇統八年嫌與《宗雋》音同,更 為通州,天德三年復。戶二萬九千三百一十九。縣二、 鎮二:
黎陽 有大伾山、枉人山。
衛 有蘇門山、鹿臺、糟丘、酒池、枋頭城。鎮二衛橋、淇門。
衛州,下,河平軍節度。宋汲郡。天會七年因宋置防 禦使,明昌三年升為河平軍節度,治汲縣,以滑州為 支郡。大定二十六年八月以避河患徙於共城,二十 八年復舊治。貞祐二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 於宜村新城,以胙城為倚郭。正大八年以石甃其城。 戶九萬一百一十二。縣五、鎮二:
汲 有蒼山黃河
新鄉
蘇門 本共城,大定二十九年改為「河平」 ,避顯宗諱也。明昌三年改為今名,貞祐三年九月升為輝州,興定四年置山陽縣隸焉。有白鹿山、天門山、淇山、百門波。鎮一「早生。」
獲嘉 鎮一大寧
胙城 ,本隸南京,海陵時,割隸滑州。泰和七年,復隸南京。八年,以限河來屬。貞祐五年五月,為衛州,倚郭。增置主簿。興定四年,以修武縣重泉村置縣,來隸。
滑州,下,刺史。宋靈河郡武成軍。本南京屬郡,大定 六年割隸大名府。戶二萬二千五百七十。縣二、鎮二:
白馬 鎮二衛內武城
內黃 。本隸大名府,大定六年來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