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5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五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目錄》。
《金精山部彙考》,
《圖》:
考:
《金精山部藝文一》
《金精山賦》 宋·曾原一
《寧都金精山記》 前人。
前題· 《朱敏》。
《金精山部藝文》二〈詩〉
《金精古詩》五首 漢·張麗英
《遊金精山》 宋·黎仲吉
《前題》· 崔與之。
前題: 「曾原一。」
《前題》 明·董越
《金精山部·紀事》
《金精山部外編》
《化成巖部彙考》。
《圖》:〈缺〉
考:
《化成巖部藝文》〈詩〉
化成巖 宋李觀
前題 「陳述。」
《前題· 李若水》。
《前題· 趙善堅》。
《前題》三首。 張嗣古
《大庾嶺部彙考》
《圖》:
考:
《大庾嶺部·藝文一》
《嶺表賦》 宋·謝靈運
《憶梅賦》 元·朱原薦
《五嶺記》 明·曹學佺
《大庾嶺部·藝文二》〈詩〉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唐沈佺期》
《早發大庾嶺》 宋之問
《題大庾嶺北驛》 前人。
《度大庾嶺》 前人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外 高適
《梅關》 宋·蘇軾
《登梅嶺》, 朱熹。
五月四日,出梅嶺,至南安軍。 文天祥
《度梅關》· 元伯顏
《度大庾嶺》。 聶古柏
《過梅關》 明·汪廣洋
《大庾嶺部》選句。
《大庾嶺部·紀事》
《大庾嶺部·雜錄》
《山川典》第一百五十二卷。
金精山部彙考
[编辑]《道書》第三十五福地之金精山
[编辑]金精山在今江西贛州府,寧都縣城西北十五里,「山 之奇石不一名狀,而最著者有十二峰,行者遠望翠 壁連雲,丹崖映日,真神仙奧區也。」
金精山圖
考
[编辑]按:《洞天福地記》第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虔州虔化 縣。」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贛州金精山在寧都縣西十五 里,《白玉京記》:「此係第三十五福地。漢初張芒女麗英 入山,獲二桃得道,長沙王吳芮聘焉。至洞中,見其女 乘紫雲在半空,謂芮曰:『吾為金星之精,降治此山』。言 訖,即升天而去。」
按《廣輿記》:「贛州府金精山在寧都縣,山之奇石不一, 名狀而著者凡十三峰。」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金精山在贛州寧都縣西北十 五里,峰頭皆石,望如陣雲,為邑西鎮,道家以為第三 十五福地。相傳漢張芒女麗英,年十五,入山得道,長 沙王吳芮聞而聘焉。麗英弗許,乃昇高紿曰:『山有石 室,中通洞天,若能鑿之,當相見』。芮大發兵攻鑿,既通, 見女乘紫雲半空,語曰:『吾為金星之精,偶降至此』。言」 訖而去。山因以名。
按《寧都縣志山川攷》:「海螺巖在縣西北十里金精山 側,形如海螺。」
靈泉在金精山巖左畔。兩巖合峙,瀑布自巔飛注石 臺,紆流曲渠,下入石竅中,泉極清洌沁骨,時雖盛暑, 亦如隆冬。以真人之靈,故名。騷人墨客每環坐石上, 流觴為樂。舊傳有僊以白玉杯飲於泉側,酒酣反掌 印石,置盃石上,僊去,掌跡宛然不沒。盃入石中,經寸 許。後之遊觀者往往用力起之,莫之能動。明弘治時, 知縣怪而毀之,遂缺。盃底一角遺石中,至今猶存。其 靈異如此。
金精山部藝文一
[编辑]《金精山賦》:〈有引。〉 宋曾原一。
贛寧都郭西隅十五里,有山曰金精。《通志》載:三十五福地,漢女仙靈泉,張真人飛昇所也。以真人稟金星之精而生,故名。泉瀑巖,洞悉天成,俗訛乃謂長沙王芮自媒於仙,時刳之妄也。無詳辯者,蒼山曾原一釋其誣而賦之。
鉅宿炳靈,煌煌天西。偉飛仙之茁秀,煜川谷以流輝。 猗乎奇乎!盤盤桃石昂霄睨。碧蘿翠糾,紛瑤壇飣雲。 「吾固不知其為仙,餐變化之神;其亦太清之滓,下降 而為之輪囷」邪?橫者屏罳,劃然中開。下盤漏滴,上摩 九垓。誰登孱顏,雄劍剖頑。豈曰「長沙,利此鏌鋣。抑亦 鴻濛始分此象已剖符而裂爪」邪?《鼓峰》者「殷螺浮俛 環。儼制度以如削,駭聲音之若聞。孰崇牙而設簴,凜 崷崒而獨尊。殆茲山之節制,止群嶺之迸奔。如彼都 護,揚威震夷,而血郅支於崑山。」又若伏波握麾,撫邊 而拱,銅柱之百蠻。谺然石室,是謂碧虛,而杳而舒。可 憩可廬,兀玉几以如在,偃金床之燦如。樵郎猱升,或 謂見之,吾蓋莫即其有無也。穿巖而西,峽束雲起。飄 飄金蕖,香臉宵墜。繚鐵壁之嶔巇,閴天區而沉邃。方 朱光之熇淵,乃粟膚而栗齒。翻銀液兮崖雪,篆瑤灣 兮波月。晨光霏兮猊爐紫煙,藤影亂兮霞冠綠髮。屹 仙掌兮筍立,竦明琅兮玉戛。颼飀兮春潮,戈削兮秋 骨。蓋陰闔陽開,乾造坤設。飛仙爰止,神閟孤發。闓世 氛之冥濛,洗肉眸於玉闥。豈蚩氓悍隸之伊藉,而斧 錐鑱鑿之刮裂也?有來者芮,企靈貝闕。悲《俗訛里》論 之咿嘔,妄招媒刳洞之荒譎。致仙瀆而山污兮,黯群 疑而罔決。嗟巫峰之十二兮,穢高唐之蚍蜉。顧茲峰 之十二兮,玷齊東之蠓蠛。吾因破沉迷之蕩潏,而欲 鋟此詞於蒼崖之嵽嵲也。噫嘻!寒芒在天,神樞運躔 是星也,在漢為靈泉,在唐為謫仙。或風輪而霧駕,或 雪句而冰聯。蓋元化西方清明之氣,妙太虛而回旋。 謫仙已去今五百年,是星之英,抑冥漠于人間邪?二 三子試酬明月而問青天。
寧都金精山記 前人
[编辑]金精山,在寧都西郊十五里。未至縣一舍外,望陣石 截雲,丹崖翠壁,煙靄明滅,知為神仙區宅。出北門,度 拱辰橋,折而西入,至蒼山《篔簹》谷,石峰已漸獻奇,昂 首尻坐,作伏獅狀,項湊圓石如懸鈴,是為「獅子峰。」入 青牛峽,清澗出嵌壁下,諸石魁岸擁道,山氣清肅,愈 前愈奇,不一名狀,拿龍而驤馬,囷立而屏張,截者玉 削,跂者鵬飛,銳者圭列,展者旗揚,界立者如劍剖鋸 分。壁峙者如鐵城環闥穴聚者蜂巢燕壘,石脂搖光 者膏凝液流,高岫出雲者炊氣鬱蒸,千奇萬異,駭目 怵心。石之著名者,十有二峰,獅子其一焉。微圓而長, 承以盤砥,如菡萏出擎蓋中者,蓮花峰也。雙峰合峙, 中泐至麓,如僧作禮梵唄者,合掌峰也。雙石顆頓,中 出孤木,枝葉扶疏,如《帶葉果》飣者,仙桃峰也。削壁堊 色,石紋墨縷,拂布石面者,披髮峰也。怒踞當道,耽耽 俯視者,伏虎峰也。林木蔥蔚,蒼翠輝明者,翠微峰也。 闞洞前立,與靈泉仙龕對者,望仙峰也。瓏玉疊瓊,臠 石叢珍者,三巘峰也。萬蓧叢生,根柯特異者,瑞玉峰 也。千仞峭聳,中通洞天者,凌霄峰也。豐首低尾,色如 渥丹,狀如腰鼓者,石鼓峰也。回峰有竇,出半壁,中裂修縫,垂椽藤。樵牧黠勇者,扳藤猱升,窺洞中極廣敞, 宛然廳堂房闥,舊傳有金床玉几,是名「碧虛洞」焉。有 石遠睇如踞,近則團立,直上有金縷者,黃竹峰也。峰 麓崎險,路絕梯磴,兩口傾軋,中僅線通。匍匐登其巔, 廣平「可容千家,兩泉湧出甚洌,極旱不涸。中更寇亂, 避而寨居者多得免焉。」玆十二峰,亦隨見指名,要未 盡茲山奇也。陽靈觀在群石間最佳處,自仙桃閣入, 石為甕戶,啟戶穿行,曲棧環石,自一區巨岩覆之。仰 視天空如規像真仙。其間層殿複閣,屋無陶瓦,雨不 能侵。岩頂懸水,鶴能隨,四時轉指岩面,飛泉潺湲,日 夕如雨。自殿沿崖曲折下,石益蹙,氣益肅,靈泉自石 罅迸瀉,乃委蛇出。味宜茶,遊人不敢葷酒入,相傳謂 嘗犯者。暴雷驟雨並至,且陰氣森冷,令人膚栗,況仙 靈禱輒應,人自不敢瀆也。按《雲笈七籤》云:「茲山乃三 十五福地」,漢初女仙張麗英,字金華,飛昇所志云:「山 下民家女生有異質,年十」五,偶至山中,拾桃二顆,以 一奉母,化為石,自餐其一,頓忘饑渴,遺核亦化石,謂 今仙桃峰是。後積功行乃仙。初,長沙王吳芮平閩越, 道過邑,聞仙名強委禽焉。父母欲許之,真人謂使者 曰:「吾名仙階,暫混塵境,幸無辱。」使者還報,芮以兵入 山求之,真人乘雲空中語曰:「吾金星之精降治此山, 汝宜為民」立壇祈福。芮始懼謝罪,仙已沖天矣。《仙屢 以祈雨應封靈泉,普應真人飛昇時歌詩十八章,今 存其五》。
《前題》朱敏
[编辑]金精山在贛州寧都縣,距縣西十里而近。自縣北郭 門出數里而扺蒼山,歷篔簹谷,宋曾唯庵父子讀書 之遺址在焉。西入而為獅子峰,又入而為青牛峽,其 狀固已恠特。又稍入,見有圓修而展蓋者,為蓮花峰。 其有石自巔抵麓,中泐為二,而勻圓特立者為合掌 峰。又有雙石類削壁植圭焉者為僊桃峰。世傳張真 人入茲山,得二桃,以一奉母,化為石自餐,其一遺核, 亦化為石也。自僊桃峰為試劍石,為披髮峰,蓋石自 刀劃斷為兩半,而峰崖之蔓延蒙茸,溜紋碎黑,若披 髮然,因其狀而擬之也。伏虎峰峙於雙桃之左,望僊 峰屹於披髮之右,其翠微三巘,瑞竹、凌霄、石鼓、黃竹 諸峰,又其魁迥者也。其巖之最近者,曰月巖,曰道人 巖,曰休糧巖。泉之最清者,曰靈泉,曰浴僊池,曰崖瀑。 合流入於磵中,百折而出,清徹可鑑毫髮,可溉可濯。 凡諸峰之效奇獻秀,奔驟起伏,迎揖拱踞於左右者, 莫能悉,此特尤著焉者也。其兩崖融合中則嵌岈洞 豁者為僊洞。有陽靈觀在焉,有真人祠在焉,有御書 閣、葆光亭在焉。相傳謂長沙王吳芮求儷真人,誘令 鑿洞者是也。觀之場有飛昇壇,謂真人遐舉之所也。 壇則有亭翼然,而翬奠者,則前守菊潭王君之所作 也。至若《道語》石刻,在在有之。靈泉之下有石平砥而 敞,好事者引水為觴泳也,環坐可六七人。敏與太常 從事孫琳仲寶緣磴而入,跂於泉下,仰視而峭險臨 壓,相「顧愕咤,魂悸膽慄。惟覺寒氣淰淰逼膚,令人有 思挾纊意。仲寶試以瓜漬泉流間,少頃取剖而食之, 則以冰齶弗敢咽矣。亟還入老君巖,就曛而坐,時六 月朔日也。敏惟太古之初,天地混合無間。自判闢以 來,陽升而陰降。清而在上者氣,積而為天之文;濁而 在下者質聚而為地之理。融結則為海為」岳,其怪奇 險邃,固亦宜然也。茲山乃天造地設,為大江之西,諸 山之冠意。昔人謂西方之屬為金,故名之曰「金精」,豈 有真人食桃而化誘王啟鑿之事乎?王與真人俱西 漢人,若然,則虞、夏、商、周、秦之際,謂即有此山,非邪?其 謬妄也審矣。夫不貪者,乃識金銀之氣,絕欲者始得 僊道之真。真人視王之富貴若蠛蠓然,豈屑以見其 姿邪?蓋神僊樂岑僻,或者真人脩煉積功,於是脫屣 高矯於茲。世之愚者欲神其事,乃假山之形以附會 其說邪?宋崇寧間,徽廟以茲山之靈,禱雨輒應,封真 人,有「靈泉普應」之號,誥詞遺刻尚存。我朝膺命以來, 稽古明禋,表正祠事,登錄茲山,寘諸祀典,有司歲時 恪恭弗懈,「有禱輒應。豈非神被豐功盛德於茲邦,故 今得以食其報耶?山川出雲,有勞捍患者,法所當祀 也。國之凶荒,尚索鬼神而祭之。矧茲山之靈應,福及 烝黎,澤加永世,崇德報功,其可後乎?敏也!來涖之日, 陽亢稍久,因默叩神於心,而是夕即雨。其應之昭昭 也若是,謂非斯民之依,可乎?」既還,越四月,復來行縣, 因請紀其遊之歲月,遂追憶次第而書之,並辯其相 傳之妄,勒諸貞石,以告觀者云。若夫《道書》福地之次, 騷人詞客賦詠之多,別有刻錄,茲不詳著
金精山部藝文二〈詩〉
[编辑]《金精古詩》五首 漢·張麗英
哀哀世事悠悠。我意不可敵兮,王威不可奪兮予志。
其二
「有鸞有鳳,自舞自歌。」何為不去?蒙垢實多。
其三
凌雲爍漢,遠絕塵蘿。世人之子,于我其何。
其四
《石鼓》崔巍,悲哉下土。自我來觀,生民實苦。
其五
《暫來期會,運往即乖。父兮母兮》,毋傷我懷。
遊金精山 宋黎仲吉
[编辑]昔人乘鳳已沖天,吳芮遺祠在洞前。氣勢徒知凌宇 宙,干戈無力問神僊。漫輕龜玉傳王業,空得松杉接 洞煙。一等辛勤鑿巖穴,禹門千古事應傳。
《前題》崔與之
[编辑]翠壁丹崖倚碧空,一壺天地畫圖中。青鸞有路三千 遠,玉洞無塵萬境空。虛室尚留丹竈冷,靈泉直與海 波通。客遊到此應忘返,始覺仙凡迥不同。
《前題》曾原一
[编辑]散步深尋紫翠邊,雨餘林密意蒼然。懸崖擁路奇千 疊,邃洞抽扃自一天。殿古尚存唐歲月,地靈疑帶漢 風煙。斜陽欲問歸樵路,倚杖更聽雲外泉。
《前題》明·董越
[编辑]太白此降精,本為民祈福。癡情笑番君,偶爾墮汙辱。 聖明崇祀典,亦以能出雲。如何千載下,只說張真人。
金精山部紀事
[编辑]《寧都縣志》:「宋大中祥符八年,金精石崖產瑞草,松枝 生瑞花,知縣邢芳繪圖以獻。」
金精山部外編
[编辑]《寧都縣志》:「漢張麗英芒之女,生有異質,光浮於面,出 入恆以扇掩之。家近金精山,年甫十五,偶得二桃,以 一奉母,母欲餌之,桃化為石,自食其一,頓忘饑渴,遺 核亦化為石。尋積功德,竟成僊。」
化成巖部彙考
[编辑]唐,李德裕《讀書之化成臺》
化成巖舊名「化成臺」,在今江西袁州府城西北五里, 其上有開化院,相傳即李德裕讀書處。
考
按《袁州府志山川攷》:「化成巖即化成臺,在府城西北 五里,下瞰秀江,僧屋其上,名開化院。巖內有石佛,唐 李衛公德裕嘗讀書於此,後因為祠。宋紹興中,郡守 陳述建亭曰『仰止,曰振鷺軒,曰倚巖,曰翠靄。郡守王 古於絕頂建浮圖,又建妙峰亭,後廢。慶元中,郡守李 訦因葺祠,復仍妙峰址創亭,曰妙高』,易『仰止』」為「容安」, 又有亭曰「覽勝」、曰「漱石」,曰「嵌空。」寶慶初,郡守趙夫 於巖腰創亭曰:「知李。」後郡守曹叔遠又旁滌奇石,創 亭曰「介休。」為贊勒石贊曰:地靈蟠英,茲闡其藏。聳拔 崢嶸,人文載揚。勉爾袁士,永奠厥祥。巖下有鄭氏北 墅衛公舊祠,久廢。元鎮守萬戶那海刻公像於石,構 祠,仍扁曰「知李祠。」東建亭曰「如畫亭。」其西舊有屋三 楹,明嘉靖己未,知府季德甫建扁曰「化成軒。」軒左祠, 李公同知曹光記。萬曆五年,知府鄭惇典復修,增總 門扁曰「化成巖。」戊午歲,知府黃鳴喬復構樓一座,度 僧守之。暇日率僚吏登臨吟嘯。督學使者王汝亨題 曰「托賦樓」,以衛公嘗讀書此中,有十五賦也。
黃牛嶺在秀江之北,其脈自化成巖來數里,形勢如 牛,因名。
化成巖部藝文〈詩〉
[编辑]化成巖 宋李觀
交臂尋幽歲已殘,瘦藤枯石重躋攀。忽逢陰洞龍開 室,下瞰寒溪玉繞山。猿鳥窺簾如舊識,藤蘿引逕入 蹊間。遊人自向紅塵去,日暮老僧催閉關。
《前題》陳述
[编辑]出郭二三里,覽勝適願言。群山接天際,一水經巖根。 參差崖上屋,蕭閑松下門。真趣自往古,聊可開清樽。
===經濟神猶在,幽棲逕可尋。青氈吾舊物,稅駕臥山陰。
《前題》趙善堅
[编辑]低帽白蕉衫,跨馬北巖路。為我撤炎歊,時有清風度。 杖策躡遊屐,捫蘿窮幽趣。怪石鳴瘦筇,狹徑窘危步。 雲間啟洞深,玲瓏天巧露。僧居羅上下,鐘聲答晨暮。 長笑排翠靄,圍碁驚振鷺。陶寫屏絲竹,恐為風景污。 拂蘇題蒼崖,縱橫醉中句。茲遊豈易得,載酒莫辭屢。
《前題》張嗣古
[编辑]雨餘山石洗孱顏,臥虎蹲羊各自閒。杖履貪穿秋色 好,不知衣惹蘚痕斑。
其二 ,《前人》。
迢迢綠野送平流,喚得風光入小舟撐破蘆花波底 月淡煙衰草不勝秋。
其三 ,《前人》。
長松吹斷晚來風,水底輕溶落照紅。獨立黃昏無一 事,好山忽在暮雲中。
大庾嶺部彙考
[编辑]江西、廣東之《梅嶺》。
大庾嶺,即梅嶺也。在今江西南安府城西南二十五 里,廣東南雄府城北九十里。一名「臺嶺」,一名「東嶠山」, 一名「涼熱山」,一名「塞上嶺」,東西連亙數百里。小庾嶺、 莊彭嶺、五里山、青龍岡,皆其支脈所分也。其嶺自古 為驛道,但險峻難行。唐張九齡開鑿,至今可通車馬 焉。
大庾嶺圖
考
[编辑]按《史記註索隱》曰:「豫章三十里有梅嶺,在洪崖山,當 古驛道,相傳以梅將軍名。」《越絕書》云:「越王子孫姓梅 氏,秦并六國,越王踰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從至臺 嶺,家焉。而築城湞水上,奉王居之。鄉人因謂臺嶺為 梅嶺。」及統眾歸吳芮,留其將庾勝兄弟居守梅嶺,又 稱大庾嶺。
按《水經溱水注》:「連水出南康縣涼熱山,連谿山即大 庾嶺也,五嶺之最東矣,故曰東嶠山。」斯則改裝之次, 其下船路名漣谿,漣水南流注于東谿,謂之漣,庾仲 初謂之大庾嶠水也。
按《南康記》:「秦守五嶺,第一塞嶺即大庾也。通道交廣, 此其咽喉。」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江南名山大庾,在南安軍 大庾縣西南二十里,一名塞上嶺,即五嶺之一,五嶺 之最東者,亦曰東嶠。漢時呂嘉反,漢軍伐之,監軍姓 庾,城於此,故謂之大庾嶺。」《唐志》:「在虔州南康縣。高駢 繇大庾擊賊廣州。」〈註〉「南康」即「南安軍。」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南安軍當五嶺之一。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大庾嶺在南安府城西南二十 五里,漢高祖時,梅鋗駐兵嶺下,因名梅嶺。破秦有功, 封臺侯,又名臺嶺。武帝時,庾勝築城于此,又名庾嶺, 為五嶺之第一也。」
按《南安府志山川攷》:「大庾嶺在府治南二十五里,漢 武帝時,庾勝築城于此。又漢高祖時,梅鋗駐兵嶺下, 因名梅嶺。破秦有功,封臺侯,又名臺嶺,為五嶺之第 一也。其山延袤二百里,螺轉九磴而至,頂極峻,人難 登之。唐開元中,詔內供奉張九齡鑿嶺巔為路,兩峽 夾道,嶺分南北,是曰梅關,即名橫浦關。舊有雲封寺」, 又名掛角寺,今為曲江祠。《春秋》祀文獻張公。宋淳熙 間,知軍管銳多植梅以實其名。咸寧間,知軍趙孟適 以嶺下官驛上皆梅,扁曰「梅花國。」明成化己亥,知府 張弼重修嶺路。
小梅嶺在便嶺稍西北,與庾嶺聯絡。唐開元以前所 入之路由此,故又名「小梅關。」
印山:在府治南二里許,舊名「七星」,與梅嶺祖龍共脈週圍為眾山,巋然中拱如印,故名。
莊彭嶺:在府治東南十里,與庾嶺祖龍共脈。一作「扁 嶺。」週圍二里許,路通南雄。
按《大庾縣志山川攷》:「小梅嶺在梅關西北,稍平,與遊 仙鄉相離五里許。唐開元時,未闢梅關之前,士商由 此入粵,但道遶曲坳,自張九齡鑿山闢逕之後,從直 進廣。此逕今止為鄉人通往矣。」
五里山在縣南五里,乃梅關祖龍脈分于此。形若蛇, 蜿蜒翔揖于縣南。古有僧剎,兵燹燬廢。今路有「盧令 留恩亭。」
青龍岡在縣北三十里,地名「大嚳村」,乃梅關祖龍分 脈。舊傳有龍現,故名。有陳蕃後裔墓,今毀。
按《廣東通志·山川攷》:「大庾嶺在南雄府城北九十里, 即五嶺之一。漢武帝擊南粵楊僕,出豫章,裨將庾勝 戍此,亦曰梅嶺,題詠甚多。」
小庾嶺在城東四十里。晉謝靈運有《嶺表賦》。
按《南雄府志山川攷》:「大庾嶺在城北九十里。《水經注》 云:『漣谿山即大庾嶺也,五嶺之最東,故曰東嶠,其本 名曰臺嶺,上有橫浦關,即古入關之路,又名塞上,又 名梅嶺,相傳以梅將軍名。《越絕書》云:『越王子孫姓梅 氏,秦併六國,越王踰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從至臺 嶺,家焉。而築城湞水上,奉王居之,鄉人因謂臺嶺為』』」 梅嶺。及統眾歸吳芮,留其將庾勝兄弟居守,其兄守 梅嶺,又稱大庾嶺。秦末,南海尉任囂死,趙佗欲據粵, 移檄告橫浦諸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此 嶺初無坦路,人苦峻極難行。唐開元四年,詔張九齡 開鑿嶺路,自是始通車馬焉。
小庾嶺:在城東四十里。
「嫦娥嶂」,在庾嶺之東,相傳葛洪煉丹之地,產仙茅,其 葉似蘭,采以八月,即用嶂下流泉濯之,色白如玉,煉 成丸食,補真氣。
白猿洞在城東北八十里梅嶺下。深百步許。舊傳白 猿居之。
威鳳岡在巾山東,與大庾嶺相連。高聳軒舉,形如翥 鳳。
放缽石在大庾嶺雲封寺側。相傳六祖既得衣缽,南 奔惠明,追至,祖擲衣缽于石上,明舉之不動。
湞水在城南,源出大庾嶺。
大庾嶺部藝文一
[编辑]《嶺表賦 》宋·謝靈運
若乃長山款跨,外內乖隔。下無伏流,上無夷跡。「麇兔 望岡而旋歸,鴻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踐坂,遂升 降於山畔。顧後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看朝雲之 抱岫,聽夕流之注澗。」羅石棋布,恠譎橫越。非山非阜, 如樓如闕;斑綵類繡,明白若月。蘿蔓絕攀,苔衣流滑。
憶梅賦 元朱原薦
[编辑]「倚髯箕踞,掩卷微吟。慨風沙之眯目,撫歲月而驚心。 憶梅花之不見,渺予懷於登臨。乃出都門,徐步坰野。 徘徊易水之上,徜徉燕山之下。訪金臺於荒丘,弔石 鼓於黌舍。呼斗酒以澆愁,想一枝之瀟洒。夕陽已西, 新月如晝。歸奚奴之背錦,凌天風之返駕。載行載歌, 其樂陶陶。歸斯就寢,一枕逍遙。夜夢群仙,扣吾寓屋。 乃瑤其裾,乃縞其服。舞疏影之零亂,咳異香之芬郁。 若夫新詩動興,東閣回眸。儼如何遜,同在揚州,玉蕊 明皎,幽光夜留。又如坡老,松風亭下,水影橫動,月香 暗浮。又如逋仙,湖山勝遊,未問和羹,先魁春榜。」又如 沂公,賦詩自況。或灑落如秦、黃,或豪邁如李、杜,或寒 瘦如郊、島,或清麗如徐、庾。其枕煙臥霞也,芝商山之 四皓;其饕風齧雪也,氈羝窖之蘇武。恍兮惚兮,載言 孔喜。不玉而蕊,不瓊而葩。嗚呼噫嘻,非花神耶?昔廣 平以天姿麗質而比賦,吾今獨以端人正士而見嗟。 不然,何山川之寥寂,而能接魂夢於天涯。詰其所以, 俛而不答。倏爾情親,懽然意洽。覺臭味之相投,環四 座而相狎。且謂予言:「此行剎那,汝位不高,汝金不多, 奈何以山水之情性,而歷乎宦海之風波?嗟一出之 容易,迨兩載之蹉跎,獨不記山中之索笑,頹然醉月 下而高歌?嗟夫!水之迢迢,不足以寫吾相思之情;雲 之綿綿,不足以喻吾蘊結之苦。玉堂金馬,吾不為之 喜;茅舍竹籬,吾不為之怒。付萬事於無心,惟以天而 出處。迺若真心之長在,豈甘與草木而俱腐。」花神喜 而言曰:「歲寒知心,惟予與汝。子不歸來,洞天誰主?願 請事乎鸞驂,蚤乘風而高舉。」
五嶺記 明曹學佺
[编辑]雄,二也;自湖廣之郴州入連州,三也;自道州入廣西 之賀縣,四也;自全州入靜江,五也。」按:此本《淮南子》,以 秦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 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發罎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 「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干 之塞。」考其地,罎城在武陵西南,九疑在零陵,二處固 與郴、道、全三州接壤。南野、餘干俱在江右,入南雄者 必繇南安,入南安亦必繇豫章故也。惟番禺一軍軍 于越,故謂之處,謂之都,其餘去越頗遠,皆隔絕嶺表 之路耳。惟昔日隔之,故通於今日也。隔之者,中外維 絡控制使不得動之意,正欲虜其王而入其都耳。裴 淵《廣州記》謂「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為五嶺。」楊慎 《丹鉛錄·五嶺考》:「臺嶺之嶠在大庾,騎田之嶠在桂陽, 都龐之嶠在九真,萌渚之嶠在臨賀,越城之嶠在始 安。攷其地,大庾、始安、臨賀、桂陽皆合,惟九真地屬交 趾,與揭陽有嶺東西」之別耳。余按:東粵之嶺南、嶺西、 東三道,江右之嶺北道,與粵西之總名嶺右,皆以五 嶺為言。五嶺漫延數百里,跨連湖廣、江右、兩粵三省 之界,即洞庭之南、蒼悟之野,而三苗之區也。苗民負 固不服,憑此五嶺為險。其種類至繁,散匿箐林谿峒 之中,即今之猺民、獞民、狼民、蜑民者,似皆遷於分北 之遺者耳。其遷者,必其雄黠桀騖者也,而散匿於箐 林谿峒之中、荒野無人之處,實繁有徒,勢能盡遷之 乎?遷之不盡,而輯之必有其方。苟不得安輯之道,恐 其驚疑,轉相煽惑,時時有蠢動之患,復欲舞干羽於 兩階,亦難矣。故帝舜南巡,至於蒼梧之野,非無事而 徇遠略,乃使蠻夷之覲我耿光、被我教化,而施以勞 來勸相之法,收諸要約羈維之內而已。是故嶺一也, 在大庾則為臺嶺,在桂陽則為騎田,在九真則為都 龐,在臨賀則為萌渚,在始安則為越城,而俱以嶠名 者,《爾雅》:「山銳而高者曰嶠」也。楚、粵、江右之州縣,俱設 在山麓,而其銳高處仍蠻夷居之耳。故桂陽之郴與 廣州之連,零陵之道與昭州之賀,江右之南安,與東 粵之南雄,九真之與欽、廉,始安之與衡、永,俱相為接 壤而錯處也。《漢書》:「揭陽下,盡乎惠、潮之境,而梅州猺 峒與湖南相通。」宋章惇經略湖南,正開梅州之時。觀 此,則五嶺之為一嶺也,虞帝南巡之故,與夫秦、漢取 越之方,俱瞭然在目中矣。
大庾嶺部藝文二〈詩〉
[编辑]《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唐沈佺期》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洛浦風光何所 似,崇山瘴癘不堪聞。南浮漳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鴈 幾群。兩地江山萬餘里,何時重謁聖明君。
早發大庾嶺 宋之問
[编辑]「晨躋大庾險,驛鞍馳復息。霧露晝未開,浩塗不可測。 嵥起華夷界,信為造化力。歇鞍問徒旅,鄉關在西北。 出門怨別家,登嶺恨辭國。自惟最忠孝,斯罪懵所得。 皇明頗照洗,廷議日紛惑。兄弟遠淪居,妻子成異域。 羽翩傷已毀,童幼憐未識。踟躇戀北顧,亭午晞霽色。 春暖陰梅花,瘴回陽鳥翼。含沙緣澗聚,吻草依林植。」 適蠻悲疾首,懷鞏淚沾臆。感謝鴛鷺朝,勤修魑魅職。 生還儻非遠,誓擬酬恩德。
題大庾嶺北驛 前人
[编辑]陽月南飛鴈,傳聞至此迴。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度大庾嶺 前人
[编辑]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外 高適
[编辑]「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長策竟不用,高才徒見稱。 一朝已知達,累日詔書徵。羽翮忽然動,風飆誰敢凌。 舉鞭趨嶺障,屈指冒炎蒸。北燕送馳驛,南人思飲冰。 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 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 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 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 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梅關 宋蘇軾
[编辑]暫著南冠不到頭,卻隨北雁與歸休。平生不作《兔三 窟》,今古何殊貉一丘。當日無人送臨賀,至今有廟祀 潮州。劍門西望七千里,乘興真為玉局遊。
登梅嶺 朱熹
[编辑]去路霜威勁,歸程雪意深。往還無幾日,景物變千林。 曉磴初移屐,寒雲欲滿襟。玉梅疏半落,猶足慰幽尋
五月四日出梅嶺至南安軍 文天祥
[编辑]《短日行梅嶺》,天開鬱嵯峨。江西萬里船。歸期無奈何。
度梅關 元伯顏
[编辑]馬首經從庾嶺歸,王師到處即平夷。擔頭不帶關南 物,只插梅花一兩枝。
度大庾嶺 聶古柏
[编辑]玉斧飛霜大庾南,萬松深翠洗煙嵐。雲迷梧野山羅 戟,月滿韶江水潑藍。椰子漿寒甘似蜜,荔枝香煖絕 勝柑。中朝耆舊如相問,鳥語啁啾正未堪。
過梅關 明汪廣洋
[编辑]春深長憶出秦關,寒擁貂裘馬上還。今日入關春更 淺,野花紅白草斑斕。
大庾嶺部選句
[编辑]宋章穎詩:「兩川南北護梅關,盡日行人石壁間。」 鄭億詩:「人逢歲稔家餘粟,地近嶺南冬不冰。」
余安道詩:「行盡章江庾水濱,南踰梅嶺陟嶙峋。」 《方輿勝覽》:南安軍江源欲絕,慨非澤國之規模;嶺路 初通,漸有蠻方之氣象。
「《郡置》皇朝」,於是分賢侯之竹;「地瀕庾嶺」,不妨寄驛使 之梅。
大庾嶺部紀事
[编辑]《聞見近錄》:「庾嶺險絕聞天下,蔡子直為廣東憲,其弟 子正為江西憲,相與協議以塼甃。其道自下而上,自 上而下,南北三十里,若行堂宇間。每數里置亭以憩 客,左右通渠,流泉涓涓不絕,紅白梅夾道,行者忘勞。 予嘗至嶺上,仰視青天如一線然,既過嶺,即青松夾 道。以南雄州太平久矣,遐邇同風,非有前世南北之」 異。
大庾嶺部雜錄
[编辑]《南安志》:「大庾嶺上有寺,有婦人題云:『妾幼侍父任英 州司寇,既代歸,以大庾有梅嶺之名,而反無梅,遂植 三十株於道傍。即又題詩於壁間云:『英江今日掌刑 回,上得梅山不見梅。輟俸買將三十本,清香留與雪 中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